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

时间:2019-05-15 09: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

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

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篇)目

一、鲁 迅:

论文:《摩罗诗力说》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陈独秀:

论文《文学革命论》

三、郁达夫:

《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

四、叶绍钧:

《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五、冰 心:

小说:《超人》

诗歌集:《春水》、《繁星》

散文集:《寄小读者》

六、许地山:

《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落花生》

七、王统照:

《沉思》、《山雨》

八、胡 适:

论文:《文学改良刍议》

诗歌集:《尝试集》

九、闻一多:

诗歌集:《死水》、《红烛》

十、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十一、郭沫若:

诗集:《女神》

戏剧:《屈原》

十二、田 汉:

《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十三、周作人:

散文:《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苦雨》

论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十四、朱自清:

《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给亡妇》、《匆匆》

十五、丁 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十六、张天翼:

《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十七、叶 紫:

《丰收》

十八、茅 盾:

小说:《蚀》三部曲、《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腐蚀》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十九、老 舍:

《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二十、巴 金:

《灭亡》、《爱情三部曲》、《家》、《寒夜》

二十一、沈从文:

《边城》、《八骏图》

二十一、萧红:

《生死场》、《呼兰河传》

二十二、萧军:

《八月的乡村》

二十三、柔石:

《二月》

二十四、李劼人:

《死水微澜》

二十五:穆时英: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白金的女体塑像》 二

十六、施蛰存:

《梅雨之夕》、《将军底头》、《石秀之恋》 二

十七、戴望舒:

《雨巷》、《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

十八、卞之林:

《断章》、《圆宝盒》

二十九、臧克家:

诗歌集:《烙印》

十、曹 禺: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

十一、夏 衍:

报告文学:《包身工》

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十二、沙 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十三、钱钟书:

《围城》

十四、张爱玲:

《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

十五、路翎:

《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

十六、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太阳》、《向太阳》、《火把》

十七、穆旦:

《探险队》、《赞美》、《诗八首》

十八、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九、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

十、贺敬之等:

《白毛女》

十一、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四

十二、周立波:

《暴风骤雨》

十三、孙犁:

《荷花淀》

第二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读书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假期读书报告

选择二级学科门类:【中国现当代文学】

阅读书目:(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印次):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8年7月

2、《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2月1日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年8月

4、《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下册)》:雷达等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月1日

报告书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图书梗概:(介绍本书的体例,概括各章的分布和主要内容,300字左右)

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一编八章、二编十二章、三编九章,凡三编共二十九章。首先在每编的首章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包括每一个“十年”之间影响文学发展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以及文学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在各编剩余的章节中按照“文体”的格式展开撰述。书中作者重点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注重突出各文体的性质、走向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另外,作者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有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强调主流文学,从地域、文化多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纷繁茂盛的原本面貌。

读后个人心得:(结合阅读的内容,谈谈你的读书心得,800字左右)

于文学创作来说,历来作家都围绕着文学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精神的还是土地的,民族的还是国家的,以“我”为中心的还是为国家和革命服务的话题展开讨论。作家们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绝对的答案,很多作家一方面心怀个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都真诚地渴望为社会服务,这矛盾其实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才是完整的心绪,才是完整的精神。从大观来说,其实个人和社会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这些矛盾本来或许可以更好地融合,但我想也许是中国特殊的动荡的局面使得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使作家不能很好将社会责任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作品中。

对于我自己而言,文学本身还是存在着独立的形式。文学是否应该存在独立性,这个问题一直在现代文学后期备受争论,作家们各抒己见。文学到底是不是只是为国家政治方向而服务的工具?这个问题也许对一些内心真正热爱文学和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很好回答,但是在 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实际上却并不容易去实践。从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坚持文学的独立性,纯粹的审美性和纯文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在功利化趋势严重的当下,无论是哪个作家,都应为自己完全倒向文学的社会功用而忘记了文学本身的文学性而感到惭愧。但是也有作家会在自省中获得新生。

作为学习文学的新一代,我们在不迷失本性的前提下,都应该去热爱文学,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以及关于文学的一切。特别是对于每个作者,思想成熟,见解独到,作家个体来说或许就已经足够了。文学史是一种历史,因为是历史,所以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研究和看待它,而它是文学的历史,因此其中的作家作品,思潮和运动是我们主要研究和讨论的事情,学习文学史的话,找到其中的外部的和内在的联系或许就已经够了。对于作家自身而言,文学创作是一种一生的事情,是可以外于文学史而存在的。

请评价本书的优点:(分点陈述,简要结合书中观点和内容证明,不少于3点,400字左右)

这是一本大学教材,是一册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又是一部关于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史。优点其一,本书的内容价值在于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曲折中跋涉前进的历史足迹。它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著作,这基于以作家的创作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在从丰富的文学现象来探讨各类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同时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特别是注意分析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对各种流派的形成在思想风格上所起的作用。其二,本书采用了先有总论然后按文体分类评述的体例,这对以后的现代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三,高校为适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经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社会背景下新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一课程的教学需要,教育界先后出现了好几种比较完备系统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以教材形式出现的著作虽然都努力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都没有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此著作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片空白。

请提出本书存在的不足:(就你的阅读感受提出你认为本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200字左右)

作为大学教材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说是内容最完善、叙述最详细的,但本著作凸显出来的缺点有文学发展时期不能严格地分期,叙述详而乏味,缺乏总结性语句,理论化太冗重等。同时,论者重视世界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而对于传统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相对轻视;重视现代美感特征的悲剧特质,但无法概括现代文学中的雄壮昂扬的一脉;晚清发端的二十世纪文学本身可能造成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价值的轻估,现代文学的真正确立亦在考究。根据你寒假阅读的书目和你的相关学科知识储备,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论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选题依据、意义及创新点:(选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论文的创新点,500字左右)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醒目,即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使用“现当代文学”概念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尤其进入新世纪,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比如在教学上,当我们说“现代文学”的时候,不是指包括说话时的“现在”,而是指一个甲子以前。在教学使用概念上,这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文学的发展分析并分期。在教学课堂上,老师也曾组织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分组讨论,但每次讨论结果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文学史发展上,1840年以来的历史被划分成三大阶段。一般定义为: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年是“现代”,1949年迄今则是“当代”。以此文学史发展时间为基点,就“中国现代文学”来说,那基本上对应着中国现代史的文学。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1917年到1949年的教学/研究框架,即通常简称为“现代文学三十年”。不可否认,在现在高等教育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历来教学的薄弱环节。若要把这些概念问题研究清楚透彻,毫无疑问的做法是要回到文学史中去,分析研究当时的文学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状况,包括考察出版、报刊、文学教育和各种亚文学的状况,唯有这样才会尽快找到“现当代文学”这个概念的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包含二级标题,每一小部分做适当的思路分析和展开,不超过800字为宜)

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小结:(1)(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特征:①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②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③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④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⑤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⑥“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⑦“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主要研究作品:《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女神》等。(2)(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特征:①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②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③老舍与“京味小说”。④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⑤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⑥左翼文学。⑦京派与海派文学。主要研究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金锁记》等。

(3)(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特征: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②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③雅俗交融文学创作。④张爱玲的小说。⑤徐訏、无名氏 的小说。⑥钱钟书的《围城》。⑦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等。主要研究作品:徐訏《鬼恋》赵树理《三里湾》等。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小结:(1)第一编(“十七年文学”): 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特征:①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方针的确立。②文艺批判运动。③“双百方针”。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⑤长篇小说和短暂的短篇小说的繁荣。⑥以贺敬之、郭小川的诗作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的繁荣。⑦当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⑧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话剧《茶馆》。主要研究作品:《创业史》《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红豆》等。

(2)第二编(“文革文学”):“文革”的发生过程。特征:①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的出版。②文化专制和“样板戏”。③“三突出”创作原则。④文革的“地下文学”。⑤丰子恺、穆旦、牛汉、无名氏等人的“地下创作”。⑥食指的诗歌,“白洋淀诗群”。⑦手抄本小说。⑧天安门诗歌。

(3)第三编(新时期文学):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特征:①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②文学观念变革。③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④新时期的小说代表性思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现代派小说、新写实文学、新生代小说。⑤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⑥新时期诗歌思潮:“归来者”的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歌。⑦新时期的散文:报告文学,反思性散文,文化散文。⑧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主要研究作品:《动物凶猛》《伤痕》《班主任》《爸爸爸》等。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 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N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人的文学: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首先提出这个概念。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态度。周所强调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人类的,也是个人的。“人的文学”概括了新闻学的内容,表示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它甚至在当代的新时期文学中被重新提倡,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关键词之一。

学衡派:学衡派因刊物《学衡》杂志得名。主要成员:吴宓,梅光迪,胡先骕。他们攻击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批评文学革命者浅陋,鲁迅等予以反驳。

甲寅派:因刊物《甲寅》得名,主要成员章士钊,他赞美文言,非难白话,攻击新文化运动。

湖畔派: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率直坦诚,绝无世俗的顾忌,也少见艺术的雕琢,表现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

双簧信: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将守旧派敌视新文学的种种看法集中在一起,写成《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故意做成一个供新文学提倡者反击的靶子。刘半农则撰写《复王敬轩书》予以反驳,写得酣畅淋漓,对守旧派施以猛烈的挞伐。两封信都被刊登在《新青年》上。由于两封信的目的是互相配合,造成论争态势,扩大新文学影响,故称之为“双簧信”。

问题小说: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类型。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观点的作家和文学青年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开始以小说形式提出并反映各自感兴趣的社会人生问题。代表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庐隐的《海滨故人》,叶绍钧的《一生》,王统照的《沉思》等。

鸳鸯蝴蝶派:以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为代表。始于20世纪初,盛于辛亥革命后,1949年基本消失。期刊物众多,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易卜生主义:易卜生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充满审美的乌托邦伦理道德理想。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

浅草——沉钟社:浅草社,1922年春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其社发表的多为揭露黑暗,追求光明美好新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进步倾向。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1925年初,发起人林如稷出国,该社活动便随之停止。

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尤以郁达夫为代表。自叙传抒情小说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不著意于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打动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

乡土小说: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可以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冰心体:冰心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主观倾向、理想色彩、抒情气氛浓,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富于哲理,清新、含蓄。

繁星体小诗:冰心所作自由体诗的一种样式,收录于繁星春水,主要受泰戈尔凄美诗风的影响,形成冰心自己“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风格

小诗派:五四时期,在周作人的提倡和带动下小诗曾风行一时,并产生不少优秀作品。后来,人们把写小诗较多或成就较高的冰心等为代表的诗作者群称为小诗派。

自由诗派:指五四时期活跃在新诗坛上的一些创作自由而又散漫的新诗的诗人。既包括新文学运动初期的白话诗作者,又包括早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诗人。

象征派:是兴起于法国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形成的主要派别。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诗的目的是通过象征去暗示超现实的“理想世界”。暗示,自然是与直陈相对。因而法国象征派的诗,便以隐晦难懂的语言和恍惚迷离的意境,来宣泄资产阶级世纪末的悲哀。

纯诗: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包括两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冰心体散文: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格。内容简而言之即是“爱的哲学”。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

现代评论派:192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一些教授文人,创办了一个综合性的周刊《现代评论》。该刊主要发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和社会学方面的评论文章,同时也发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方面的论文。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陈西滢、王世杰等人。

论语派:以1932年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这个流派拥有三个刊物,即《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周作人。该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保持“冷静而超远的旁观者态度”,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有失偏颇。

南国社:田汉领导的著名艺术团体,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绘画五部门,而以其戏剧运动最为社会所注目。该社在上海出版由田汉主编的社刊《南国月刊》,是一喜剧为主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南国社早期有唯美主义倾向,后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之一翼,为现代进步话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发起者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13人,社刊为《戏剧》月刊。他们强调戏剧必须反映现实和负担社会教育的任务。

爱美剧:《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演失败的同时,引起了关于戏剧职业化的讨论。针对戏剧职业化和戏剧商品化所产生的弊端,就有了“爱美剧”即“业余”戏剧的提议。这一口号得到了明确的肯定。积极提倡“爱美剧”的较大团体有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

戏剧协社:成立于1921年,是个有演出实践的话剧团体。欧阳予倩与洪深加入该团体成为重要人物。

天知派新戏: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的戏剧人才的进步团体,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

文明新戏:春柳社以研究用言语动作感动人为主的新派戏剧为主,为适应现代文明的需要,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创作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戏剧模式。

辛酉剧社:1927年成立于上海,领导认为朱粮承。其前身为1921奶奶成立的辛酉学社,以“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为其宗旨。该社注重表演技巧,1929年创办《戏剧与园地》半月刊,于1930年加入左翼剧团联盟。

春阳社: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1907年由王钟声、任天知等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他们用“春柳社”编写的剧本在上海等地演出,该团体演出新剧为我国话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成立不到一年即告解散。

北京实验剧社:1921年由陈大悲、李健吾等组织创办。该社以“实验的精神,提倡现代的戏剧”为宗旨,以爱美的旨意实验一切,从而把“单有剧本的文学”与“单有舞台的演作”结合起来,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戏剧,为初期戏剧综合艺术实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春柳社:春柳社是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社团。

小剧场运动: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揭开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帷幕。中国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剧体制,使中国的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与科学化的道路。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

二、提出与建立一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表演体系和模式。由此而创造了后来在中国话剧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剧场戏剧的创作和表演模式。

普罗文学:普罗列塔利亚是无产阶级的英语译音,普罗文学是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简称,即无产阶级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太阳社:是一些从革命高潮里爆出来的青年文艺的集团,1928年1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镦、洪灵菲、孟超等。他们要求光明,追求新的人生,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的开始文学创作的团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掠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革命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证发生在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言论而发生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评梁实秋的观点。郁达夫的文章很中肯,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份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左联和他们开战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一方面,胡秋原、苏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

民族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上海市党部委员、国民党文人、军官组成,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进行了批判,揭露他们的封建、法西斯反动性和“宠犬派文学”的本质。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京味:老舍小说的一大特点。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是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主要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反抗封建大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伦理。小说多侧面的暴露了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与专制,展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道德的虚伪和沦丧,表现了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随想录:巴金写作随想录,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它渗透了老人晚年的真实思想与感情,写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事实上整整一部《随想录》也正可以看作是巴金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化作家为代表。

新感觉派:30年代,大上海都市文化的畸形发展,催生了海派三大作家群体,一是以批判都市文明为主要任务的左翼作家群;二是相应广大市民趣味的通俗作家群;三是新感觉派小说家。

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是海派的第二代。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其作品多半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

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创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汉园集:1929年,李广田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攻读英、日、法文,课余练习诗歌创作,与同系同学卞之琳、哲学系同学何其芳结为诗友。1934年,以三人的诗作结集出版。北大“汉园”是他们经常研讨问题的处所,他们的诗集因之定名为《汉园集》。

红色鼓动诗:指殷夫的诗,直接取材于革命者的生活,既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种种黑幕,斥责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在中国的血腥统治,又有力地表现了革命者在军警、暗探的盯梢、法律、刑罚的威胁之下英勇不屈的战斗豪情。

开明派:“开明派”大都是上海立达学院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代表作家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他们都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求品格、气节和操守,但是和政治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几乎都喜欢把散文作为一种思索方式,偏重于冷静观照,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其文章多重理念,采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具有散文诗的风味。

闲谈体散文:是林语堂在《人间世》第6期《论小品文笔调》中所提出。其长处是在“笔墨上极轻松,真情易于流露”,“可以发挥议论,可以畅叙衷情,可以摹绘人情,可以形容世故,可以札记琐屑,可以谈天说地,本无范围”,故“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形式上“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牍日记之外,犹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且各体并用,不为格套所拘。左翼戏剧运动:指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开展的进步戏剧运动。它在国民党政权的白色恐怖与“文化围剿”中,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为核心组织,团结了广大的戏剧工作者,坚持无产阶级的戏剧运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剧作家。直接配合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1936年后,在新形势下,左翼戏剧运动汇入了抗日救亡洪流,完成了其光辉的历史使命。

上海艺术剧社:成立于1929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直接领导下,由夏衍、郑伯奇等发起组织的戏剧社团。成员有冯乃超、钱杏春、孟超、杨春人、许辛之、沈西苓等等。该社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组织移动剧团到工人去进行演出,同时创办《艺术月刊》出版《戏剧论文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戏剧团体。该社于1930年4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国防戏剧:为配合“国防文学”口号提出了“国防戏剧”口号,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口号。所谓“国防戏剧”,除了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的主题外,还有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的要求,在艺术形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有鲜明的向“广场戏剧”发展的特色。

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社、戏剧协社、辛酉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作了“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对如何服务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对如何服务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国策派:也称战国派,是出现于抗战中期国统区的一个思想文化和文学流派,得名于他们编的《战国策》和《战国》刊物。战国策派鼓吹“尚力政治”,错误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磨砂战争的争议性合肥中异性的根本区别。文艺思想上提倡反理性的“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主观战斗精神:由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新秧歌剧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等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信仰格局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赵树理方向: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赵树理逐渐成为一种方向的代表。他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学方向,对于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树理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代作家,大都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他们直接参与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他们的创作是自己的经历。先天的条件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实际生活揭示和针砭社会变革中的时弊与偏差。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

后期浪漫派:在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新旧两种小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介乎雅俗之间的新的类型,其中以徐訏和无名氏为典型代表,这类作家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称之为“后期浪漫派”,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既有浪漫思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命其为“海派”,指他们的小说处于中西文化交汇之中,并受读书市场的影响,投合东南沿海一带读者的文化审美心理习惯,新闻体小说:40年代后半期解放区小说的一种。主要代表人物是刘白羽。这些小说作品在艺术上与报告文学互相渗透,具有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两种题材中间的某种特性,是一种适合迅速发展的战争环境的小说形式,因而被称为“新闻体”小说,或称报告小说。

西南联大诗人群:1937年夏,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启程南下,在西南边陲重镇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同上海新文化中心西迁重庆一样,三校的南下意味着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中心自1926年以来的第二次非同寻常的大迁徙,历史机遇把中国新诗史上的主要代表集中到了昆明,中国的成名的、未成名的、成型的、未成型的使人们,一起进入了生命和艺术道路上少见的“沉潜”状态。

九叶诗派:4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流派,又称“新现代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杭约赫(曹辛之)、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奎、郑敏、唐祈、唐地、袁可嘉,共九人。故被称为“九叶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都不同程度的接受了西方象征派、现代派的影响,风格较为接近,他们又都不再像过去的象征派、现代派那样,沉湎在个人感情的小天地里,而是以其诗篇唱出革命之歌,为新时代报晓,呼唤新中国的诞生。《九叶诗集》

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1937年10月,胡风创办《七月》半月刊,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已是个最有影响。鲁藜、绿原等人经常在该刊发表诗歌,被称为七月诗派。内容多是政治抒情诗,反映当时某些重大题材,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诗体形式自由,不讲就是行合格率,气势本奔放,形象鲜明。但在风格上有各有特色。《七月诗丛》

新诗的歌谣化运动:中国新诗从一开始就重视从民间去吸取新诗创造的艺术资源。早期白话诗人开始了新诗歌谣化的最初尝试,这种尝试在30年代的中国诗歌会那里成为了一种更为自觉的诗歌运动。到了40年代,在敌后根据地里,由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所以诗的歌谣化被发展到了极致。

朗诵诗运动:

抗战时期的是个运动。战时由中国诗歌会首先提倡,但未能付诸实践。抗战爆发后,在作家深入生活,诗歌面向大众的潮流激励下,重新受到重视并开始了创作实践。1938年首先在武汉蓬勃兴起。武汉失守后,朗诵诗运动一度在重庆重现。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影响到延安,抗战后期在昆明也有过热烈的诗朗诵运动。

晋察冀诗人群:指抗日战争后期活动在晋察冀边区的诗人。他们主张诗人应与现实斗争相联系,应发挥诗的战斗作用。

新诗戏剧化:就是用一种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戏剧化相统一对应的戏剧化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是个尽可能的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

野草派:野草派是围绕着文学杂志《野草》形成的以聂绀弩、秦似、夏衍等人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活跃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和解放时期的香港,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街头剧:抗战初期最为流行和受欢迎的短剧,它采用极为灵活的方式,不受场地的限制,让扮演群中的演员夹杂在观众之中,以观众的身份进行表演,既能控制观众的情绪,又能是喜剧效果更加逼真。

茶馆剧:根据西南地区普通老百姓有到茶馆喝茶的习惯,让演员扮作茶客,分别入座,造成故事,引起其他茶客的注意,并不由自主的进入角色。

游行剧是采取化装游行进行宣传的戏剧形式。

兄妹开荒体:40年代初在解放区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秧歌剧艺术。问一整丰厚,延安掀起秧歌运动高潮,随之出现了大量歌剧,短小精悍,演出方便,颇受欢迎,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兄妹开荒》,故称这种秧歌剧为“兄妹开荒体”。

广场活报剧:在40年代末的中国,全国性的学生运动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运动总是伴之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主要采取的艺术形式有:群众歌曲、漫画、诗朗诵和活报剧。称为“活报”是强调这种戏剧形式的时事新闻性,即“活的新闻揉进写剧的技巧,给观众一个忠实的报道”。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人文教育、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认识文学现象和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及时吸取当前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使授课有重点、有针对性,并带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学生毕业论文和专业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系统梳理中国文学1917年至1949年的流变史,深入阐释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具体分为上编(1917-1927)、中编(1927-1937)和下编(1938-1949)两部分,重点评述分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重新检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重评三个年代的文学。注重从文学本体出发,注重反映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有益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

(五)课程学时学分

教学总学时为60,学分为3,课程训练学时为10,观看录像片为10学时。(六)教学手段和方法

1.讲授法。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2.观摩录相。主要是观看名家名片;

3.讨论。可结合当代文坛发展的态势,组织有关作家作品问题的专题讨论。每期可举行3-4次。

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研究训练。5.进行多媒体教学,争取多媒体教学率达40%-50%。

6.改革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实现考试的多样化,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谢昭新、吴尚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刘勇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刘增杰等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大纲

绪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该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对现代性的追求

四、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六、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七、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共21学时)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 第五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第六节 20年代的文学论争 第七节 五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对鲁迅及其创作有系统的了解,掌握对《呐喊》与《彷徨》的总体评价,理解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从思想、艺术、人物等方面把握对《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评价;了解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背景、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鲁迅前后期杂文思想内容的异同;鲁迅杂文政论性与诗化的结合;鲁迅杂文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思想

第二节《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说不尽的《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五节 鲁迅后期的思想与活动

第六节 鲁迅的杂文

第七节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主要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伤逝》、《祝福》、《药》、《示众》、《秋夜》、《死火》、《腊叶》、《阿长与山海经》、《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这个与那个》、《记念刘和珍君》、《二丑艺术》、《现代史》、《拿来主义》、《说“面子”》、《铸剑》、《补天》、《理水》

第三章 小说(一)(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情况,除了掌握有关知识,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考察带时代特征的审美倾向与创作潮流。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考察本时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

第一节 “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 第三节 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 第四节 郁达夫等人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第五节 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小说

第六节 “五四” 时期现代小说确立初期的特点

主要作品:《超人》、《菊英的出嫁》、《海滨故人》、《拜堂》、《潘先生在难中》、《赌徒吉顺》、《黄金》、《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第四章 郭沫若(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认识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价值。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

第二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奠基作——《女神》 第三节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第四节 早期剧作与小说

主要作品:《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地球,我的母亲》、《天上的市街》、《夕暮》

第五章 新诗(一)(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依照新诗诞生和发展的时序,了解白话新诗初创之后的变迁和新诗的多样形态及代表诗人。了解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出现的内在动因,把握它们的艺术原则和审美追求,并能评述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

第二节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921年前)第三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1921年以后)第四节 闻一多、徐志摩与前期新月诗派(1921年以后)第五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 第六节 蒋光慈与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主要作品:《蝴蝶》、《人力车夫》、《月夜》、《叫我如何不想她》、《伊底眼》、《繁星》、《春水》、《我是一条小河》、《蛇》、《十四行集》、《太阳吟》、《发现》、《洗衣歌》、《死水》、《相遇已成过去》、《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沪杭车中》、《采莲曲》、《弃妇》

第六章 散文(一)(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五四时期各类散文风格特点,重点掌握语丝社、周作人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

第一节 “五四”时期散文兴起概况及原因 第二节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第三节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第五节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第六节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主要作品:《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碰伤》、《寄小读者》、《往事》(二之三)、《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故都的秋》

第七章 戏剧(一)(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话剧移植、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春柳社、文明新戏、爱美剧、南国社等在现代话剧史中的价值与位置,把握丁西林、田汉早期剧作的特色。

第一节 “五四”以前的话剧运动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 第三节 “五四”以后的话剧运动 第四节 “五四”前后的话剧创作

主要作品:《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压迫》、《一只马蜂》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共27课时)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艺运动;了解30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时代特征及其得失,把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左联的成立 第二节 尖锐复杂的文艺思想斗争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九章 小说

(二)(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了解本时期小说风格特征的多样性,重点掌握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革命的罗曼蒂克”现象与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等群体及代表者的艺术追求与风格。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左翼新人小说 第三节 丁玲的小说 第四节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 第五节 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群 第六节 “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主要作品:《为了奴隶的母亲》、《丰收》、《莎菲女士的日记》、《山峡中》、《桃园》、《梅雨之夕》、《春阳》、《石秀》、《呼兰河传》

第十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其创作特色,把握《蚀》三部曲及茅盾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的艺术成就;《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创作成就,掌握文学史对茅盾的评价。

第一节 生平及文学成就 第二节 《蚀》三部曲 第三节 长篇小说《虹》 第四节 长篇小说《子夜》 第五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六节 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主要作品:《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第十一章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评介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注重从人物形象类型的文化内涵考察,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解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等小说。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老舍与北京文化

第三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四节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第五节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及其影响

主要作品:《骆驼样子》、《月牙儿》、《断魂枪》 第十二章 巴金:永远的诗人和他的三部曲(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巴金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概况,重点把握《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觉新、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寒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巴金小说的情绪格调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创作分期及创作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灭亡》等前期小说创作

第四节 《家》——对封建大家庭的控诉与批判

主要作品:《家》、《春》、《秋》、《憩园》、《寒夜》

第十三章 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沈从文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重点理解作家创造的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的文学及文化意义,分析《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体会沈从文式的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和文体追求。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中篇小说《边城》 第四节 长篇小说《长河》

第五节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品:《边城》、《月下小景》、《萧萧》、《八骏图》、《丈夫》

第十四章 李劼人与大河小说(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大河小说和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第一节 大河小说的探索者----李劼人 第二节 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 第三节 李劼人“大河小说”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品:《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第十五章 新诗(二)(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本时期诗歌两种创作倾向:中国诗歌会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则追求“纯诗”与“现代性”。了解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其诗象征、意象及节奏处理等方面的特色。

第一节 殷夫及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政治抒情诗创作 第二节 臧克家、田间等新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第三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主要作品:《别了,哥哥》、《老马》、《难民》、《一朵野花》、《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断章》、《预言》、《十二月十九日夜》、《别丢掉》

第十六章 散文(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散文,可偏重知识性的了解。因为有些作家的创作贯通几个阶段,也可以和前两个十年的散文联结起来讨论,更能获得整体感。与前两个十年比,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战乱,散文创作的成绩依然丰硕,且报告文学、杂文与抒情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有较成熟的水准。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第二节 “论语派”及其小品文

第三节 抒情散文的创新和随笔、游记、报告文学

主要作品:《独语》、《鹰之歌》、《我的戒烟》、《秋天的况味》

第十七章 曹禺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入探讨曹禺《雷雨》、《日出》等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以及每一部剧在现实人生、人性开掘与戏剧形式上的试验与创造。学习这一章,应放开思路,除了了解曹禺的成就,学会如何评析话剧艺术,还可以引发对经典性作品多角度阐释的尝试。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命运悲剧——《雷雨》 第三节 《日出》《原野》及其他 第四节 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 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原野》

第十八章 戏剧

(二)(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戏剧运动的概貌,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并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以获得整体的史的印象。

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 第二节 田汉、洪深的新剧作 第三节 夏衍和李健吾的剧作

主要作品:《上海屋檐下》、《这不过是春天》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共15课时)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注意其“分割并存”状态,除了掌握三种不同区域文学的异同概貌,也要了解本时期不同阶段文学主潮的变化,重点掌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学史地位,了解本时期文学论争概况。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 第三节 解放区文艺思潮

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 第五节 40年代的文艺论争

第二十章 小说

(三)(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的小说。一方面要注意到不同区域的小说各自都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看到彼此间的渗透与影响,了解其 创作的美学品格;还要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路翎等人的创作风貌。重点落在钱钟书的《围城》上。应着重了解这部讽喻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讽刺类作品有何不同。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茅盾、巴金、路翎等人与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 第三节 张爱玲、钱钟书及各沦陷区作家的创作 第四节 赵树理、丁玲及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围城》、《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芦花荡》、《荷花淀》、《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第二十一章 新诗

(三)(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战争时期诗坛的时代特征与变化,把握几个主要的诗派与代表性诗人。了解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重点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以便更好地理解艾青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抗战时期诗歌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 第三节 胡风及七月派诗人

第四节 西南联大诗人群及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手推车》、《义勇军》、《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第二十二章 散文

(三)(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节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主要作品: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冯至《一个消失了的山村》、张爱玲《公 寓生活记趣》、《爱》、沙汀《随军散记》、梁实秋《雅舍小品》

第二十三章 戏剧

(三)(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的戏剧,内容庞杂,学习时偏重对戏剧运动史的知识性了解,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剧作的评析,也主要作为一种“现象”,纳入到对戏剧史的了解中。

第一节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第二节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主要作品:《升官图》、《白毛女》

第二十四章 台湾文学(自学)12

第五篇: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16重点考试必过

精读作品小说

一、鲁迅《阿Q正传》

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四、沈从文《萧萧》

五、茅盾《春蚕》

六、吴组缃《蓑竹山房》

七、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八、老舍《断魂枪》

九、萧红《小城三月》

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十一、张爱玲<金锁记》

十二、孙犁<荷花淀》 精读作品诗歌

一、、郭沫若《凤凰涅檠》

二、闻一多《死水》

三、戴望舒<雨巷》 徐志摩《再别康桥》

六、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七、卞之琳《断章》

八、穆旦<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九、阿垅《纤夫》

十、冯至《十四行集》

十一、鼠曲草》

十二、郑敏《金黄的稻束》

十三、陈敬容《力的前奏 精读作品散文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二、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三、鲁迅《死火》

四、周作人《苍蝇》

五、胡适《追悼志摩》

六、巴金《灵魂的呼号》

七、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八、何其芳《雨前》

九、林语堂《言志篇》

十、夏衍《包身工》

十一、陆蠡《囚绿记》

十二、聂绀弩《蛇与塔》

十三、萧乾《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精读作品戏剧

十四、曹禺《雷雨》

十五、夏衍<上海屋檐下》

十六、郭沫若《屈原》

十七、贺敬之丁毅<白毛女》

十八、凌叔华《绣枕>

十九、鲁迅《铸剑>

二十、台静农《拜堂> 二

十一、废名《桃园> 二

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二

三、杨逵,胡风译《送报夫》

四、茅盾<子夜》 二

五、艾芜《山峡中》 二

六、《春桃》许地山,二

七、老舍《骆驼祥子》 二

八、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二

九、路翎《蜗牛在荆棘上》 三

十、钱钟书《围城》 三

十一、巴金《寒夜》 泛读作品诗歌 冰心《小诗四酋》 三

十二、徐志摩<毒药·白旗·婴儿》 朱湘《采莲曲》 三

六、臧克家《老马》 三

七、辛笛《航》 三

八、田间《给战斗者》 三

九、未然<黄河大合唱》 四

十、艾青<我爱这土地》 四

一、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四

二、鲁藜《泥土》 四

三、杜运燮《山》 泛读作品散文 四

四、鲁迅《春末闲谈》 四

五、梁遇春《谈‚流浪汉‛》 四

六、夏丐尊《白马湖之冬》 四

七、丰子恺<吃瓜子》 四

八、丽尼《鹰之歌》 四

九、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五

十、李广田《山之子》 五

一、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五

二、梁实秋《雅舍》 泛读作品戏剧

一、田汉《南归》 精读作品小说

一、鲁迅《阿Q正传》 鲁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是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未庄)的一个普通雇农。阿Q的性格中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阿Q这一形象具有的深广内涵。阿Q这一形象具有深广的内涵:首先,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了国人的魂灵,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其次,小说通过对阿Q‚大团圆‛结局的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也没有唤醒人民群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斗争,所以贫苦农民阿Q最终还是成为‚革命‛的牺牲品。《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阿Q正传》是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小说以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第二,小说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采取了漫画式的、边议论边叙述的叙事方式,将一些生活片断的场面相衔接,既完整

地描写人物命运,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第三,小说采取悲喜交融的手法,阿Q每一个看似可笑的行为与观念,结果都带来了悲剧性的遭遇与结局,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浑然一体。第四,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性,用夸张、怪诞的艺术手法,集中描写了社会上种种可笑而荒诞的现象,并通过阿Q这一艺术典型,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新文学社精读作品小说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他把小说当作作家的‚自叙传‛,主人公往往是作者的化身,生活的‚零余者‛;他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多抒发苦闷的情绪,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人个性解放的要求。《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艺术特色。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把小说当作自叙传来刻画人物是郁达夫小说的基本特色,这篇小说重点写了‚我‛与陈二妹由相识到了解的过程,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男女主人公都因为经济拮据而住在贫民窟中,身份不同,趣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相互了解与同情,给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叹。小说很注重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刻画。‚我‛住过的几处住房都是矮小、狭窄、暗淡的,再加上电车机器手(司机)粗鲁的怒骂、估衣铺里店员的嘲弄,以及洋楼里红绿的灯光,简略地勾勒了上海这个贫富悬殊巨大、人情冷漠的世界,反衬了女主人公热情的可贵。小说结尾处对天空的描写,与人物黯淡的心境非常吻合。

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和童话集《稻草人》等。他的小说叙事冷静客观,描写准确细致,语言贴切精练。《潘先生在难中》写于1924年年底,小说的背景是1924年爆发的江浙军阀混战。小说主人公潘先生体现了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灰色而卑琐的人生。《潘先生在难中》的思想内容。小说通过军阀混战时期潘先生率领一家逃难躲避战乱以及回到家乡后写歌颂军阀的条幅等事,集中描写了潘先生自私、卑琐的性格,刻画了他苟且偷安、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他全部心思只在‚四条性命,一个皮包‛的庸俗卑琐的信念。作者以冷静的笔墨刻画潘先生的病态人生,既是对潘先生自私卑琐人生的批判,也是对那个军阀混战的社会的批判。《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冷静地描写现实生活细节,以展示人物的卑琐人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小说把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结合起来,把战乱的消息和人物心理结合起来,客观而细腻地描写了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波折,揭示了人物的灰色人生。茅盾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借助人物自身的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这是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此外,小说的语言简洁、流畅、准确,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起了开拓的作用。

四、沈从文《萧萧》沈从文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短篇小说《丈夫》和《萧萧》,散文集 《湘行散记》和《湘西》等。《萧萧》的思想内容。<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她十二岁被当作童养媳出嫁,后被花大狗诱惑而怀了身孕,面临着‚沉潭‛或者‚发卖‛的命运,最后因生下儿子而得以继续在婆家生活。她曾经与花大狗商量逃到城市获取自由,可是这种意识非常艨胧,只是昙花一现。她的一生是被动的一生,自己没有一点儿选择的权利,小说结尾处写她看着自己的儿子娶童养媳时那么平静自然,其麻木让人痛心。小说一方面表现了童养媳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湘西世界拒绝新事物、落后于时代的封闭局面。

五、茅盾《春蚕》茅盾,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等,茅盾的小说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剖析见长。春蚕》的主题意蕴《春蚕》写于1932年,作家通过描写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民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却破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贫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了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春蚕》的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对丰富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旨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体现了茅盾小说以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并以形象剖析社会本质的艺术特质。小说把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蚕事、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会交织,歌颂了农民的农业劳动,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波澜。

六、吴组缃《蓑竹山房》写于1932年11月。小说以现代文明青年的视角叙述二姑姑的悲惨故事。二

姑姑年轻时也曾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逾越封建礼教的行为招来悲惨的结局,当喜欢的人落水而亡后,她抱着灵牌成亲,从此与、丫鬟兰花一超生活在阴森可怕如坟墓般的菜竹山房里,整日与‚鬼‛为伴,强烈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綦竹山房》构思上的特点。小说的构思别具匠心。小说采用了一对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年轻夫妇的叙事视角,由去看望二姑姑带出对她过去故事的叙述,进入萘竹山房后直接描写了二姑姑枯寂绝望的现实生活。二姑姑和兰花窥房的情节更是神来之笔。故事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余味无穷。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铺展地描写二姑姑一生的悲惨遭遇,而是把它浓缩在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中,集中写二姑姑在坟墓般的生活中仍不失对正当人生的向往。这样的结构不仅有利于表达主题,而且把二姑姑二十多年来如何遭受人性煎熬的痛苦作为空白留给读者去思考,更能激起读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七、林徽因<九十九度中》林徽因,中国现代建筑学家、作家。她的文学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等。《九十九度中》发表于1934年,小说采用全景的视角,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九十九度中》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独特,被著名批评家李健吾认为‚最富有现代性‛。小说的结构非常独特,采用全景的视角,形成了以场所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的多点开花的结构,打破了小说要求的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整个作品如驳杂的画卷,描绘着生活的斑斓与复杂。小说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从小说结构的整体上看,其表现方式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故事的时间性,以空间的重组来表现生活;从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看,既有中国传统所重视的白描手法,也有‚五四‛时期从西方学习的心理描写,还有电影的浓缩时空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语言明快跳跃,简洁有力。

八、老舍《断魂枪》 【单选】老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他的作品多以老北京为背景,表现城市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擅长运用北京方言。《断魂枪》艺术上的特点。小说以‚五虎断魂枪‛为中心,成功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沙子龙对时代潮流认识清醒,处事周全;孙老者和王三胜们虽然都沉迷在东方的大梦中,但两者区别甚大,孙老者是真心学艺,有磊落精读作品小说果断的一面;王三胜们对沙子龙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了他们肤浅短视的一面。小说还善于抓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沙子龙月夜练枪,孙老者的形象,王三胜们对沙子龙前后不同的评价,都能鲜明揭示人物的性格。

九、萧红《小城三月》萧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和短篇小说《小城三月》等。她的作品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往往采取儿童视角来描绘社会人生,体现了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小城三月》的思想内容。<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翠姨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翠姨身世不幸,父亲早亡,寡母再嫁。翠姨聪明、美丽、沉静、内向,虽然是传统女性,没有读过书,但是在与大学生的偶尔接触交往中产生了对具有现代文明的爱情与婚姻的向往。翠姨与‚我‛堂哥的恋爱悲剧以及她抑郁而死抵抗封建婚姻的人生悲剧,是由人物的进步要求与时代局限之间的冲突造成的。翠姨朦胧的个性意识与妇女觉醒的观念为自己内向压抑的个性以及她周围的保守世俗所扼杀,翠姨的悲剧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觉醒女性普遍遭遇到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女性解放的深切关注。

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和《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的艺术特色。小说采用了传统艺术形式如说书等的结构形式,以矛盾冲突为中心,不断设置悬念,取得了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小说采用以人物引出人物、以故事引出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艺术手法,在解开悬念的同时又推动悬念,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又是人物性格成长的过程,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小说运用了多重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两位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不仅内部构成对比,即一男一女,一下神,一占,相映成趣;而且他们作为老一代落后的农民形象与新一代年轻进取的农民形象小二黑和小芹构成了对比;同是年轻人的小二黑、小芹与金旺兄弟,前者积极进取、正直纯洁,后者欺压邻里、无恶不作。同是根据地边区政权的代表者,金旺兄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而区里干部严正英明、依法办事。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活泼有趣。

十一、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1943年发表《金锁记》、《倾城之恋》精读作品小说等作品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半生缘》等。《金锁记》艺术上的特点。《金锁记》在艺术上善于延展时空和压缩时空,即重要场面详细铺展,无关紧要的长时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加以压缩,情节发展有张有弛,在散漫的篇幅中展现人物心理扭曲的一生。作家善于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衣着装饰的细节以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态势。小说开篇

时用月亮的意象引出全篇,关照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的色调,把读者对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思考带向更为深远的人生喟叹。

十二、孙犁<荷花淀》孙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荷花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荷花淀》的主题。《荷花淀》写于1945年,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小说也突出地表现了在战争的艰苦年代里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精读作品诗歌

一、、郭沫若《凤凰涅檠》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创作社主要发起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檠》选自诗集《女神》。凤凰涅檠》的艺术特色。诗作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同时,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融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旧诗格律的镣铐,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此外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的手法,诗情获得了酣畅的表达,又做到了节奏明快,适于朗诵。

二、闻一多《死水》闻一多,早年留学美国,新月社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写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学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心情。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在《死水》中的表现。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便是他这种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首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三、戴望舒<雨巷》戴望舒,早年曾留学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平实、敏锐、精确,表现了诗人把西方象征派诗歌的新美学和中国传统诗学相结合的意图。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很深,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雨巷》里的许多形象都凄婉迷茫,充满象征意味。另外,他十分注重音乐感,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押韵两至三次,同时还以复沓、重复等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四、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曾留学英美,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等。《再别康桥》一诗的主旨。《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所写。诗中以缠绵凄婉的笔调,书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六、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早年留学法国,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因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是其中之一,诗作带有自传性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主题思想。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诗人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乡村妇女的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大堰河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一生,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塑造的永久雕像,也是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因此,这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乜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

七、卞之琳《断章》卞之琳主要作品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断章》将刹那间的感觉升腾为深邃的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四行诗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理性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词约义丰,令人回味无穷。

八、穆旦<防空洞里的抒情诗》穆旦,‚九叶派‛著名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组诗《诗八首》以及《赞美》等。《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是一首写于战争年代的诗,它记述和表达的是战争所带给人的苦难。

九、阿垅《纤夫》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纤夫》的主题意蕴。《纤夫》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相持阶段的1941年。作者通过对江上纤夫的刻画,既描绘了在长江上艰难跋涉的纤夫,又包含着更加深广的历史内容,表现出了一种深藏在普通人民身上的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从纤夫‚四十五度倾斜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发现了历史的动力正是那‚创造的劳动力/和那一团风暴的大意志力‛。更从纤夫的劳动中领悟到历史的真理:‚前进的路‛,‚并不是一里一里的/也不是一步一步的/而只是——一寸寸那么的‛,诗人借此说明:在艰苦的时代里,只有脚踏实地、一寸一寸地跋涉,才能牵引着‚古老而又破漏‛的‚中国的船‛,从革命走向胜利,走向光明。《纤夫》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纤夫》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人在诗行中,融人了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手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对纤夫进行了反复的、多重的美学观照,使得诗的艺术形象在饱满的情感内容之外,又有着很强的立体感与形态感。二是自由体长诗的诗歌形式,节奏多变,诗行的长短随着诗人的情绪而变化,给诗歌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张力。

十、冯至《十四行集》冯至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十四行集》是冯至的代表诗集,收有他1941年所写的27首十四行体新诗。

十一、鼠曲草》的主旨借描叙鼠曲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来探求人生的真谛。鼠曲草对平凡的生活状态静默自足,对人世间为追名逐利而发生的‚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默默否定,从对它的高贵品质的礼赞中,领悟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对高洁的人格追求;对平实、认真、执着的生活态度的赞许。

十二、郑敏《金黄的稻束》郑敏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郑敏与陈敬容、唐混、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十三、陈敬容《力的前奏》陈敬容是‚九叶派‛的代表诗人,深受古典诗词和’西方现代诗歌的双重影响,她的诗歌往往亲切自然而又生动凝练。精读作品散文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发轫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陈独秀1915年9月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为《新青年》),率先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发起猛烈的抨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构思上的特点。本篇在构思上独具一格,文风凌厉振奋。文章开篇先承认‚罪案‛,列出社会上对本志的种种非难,如‚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和具体的几条罪案。然后作者明确提出了本志所奉行的主旨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并且通过分析拥护民主、科学与所犯‚罪案‛的关系,从而论证了本志同人思想主张的坚决和社会所责难的‚罪案‛的无效。接着作者宕开一笔,举出钱玄同‚废汉文‛主张的例子,文章认为这种矫枉过正的‚医法‛未必不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也承认其议论的‚激切‛。最后,文章倡言宣示‚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二、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初期的著名女诗人,兼擅散文和小说,其散文满蕴着温柔,微带忧愁,语言清丽体贴,被称为‚冰心体‛。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樱花赞》等。本篇的主题。《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赴美留学期间所作。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寄小读者(通讯七)》也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三、鲁迅《死火》 本篇是如何通过‚我‛与‚死火‛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我‛与死火的对话本质上是鲁迅内心交织的两种声音,探讨的是生与死以及生存价值的问题。死火处在或冻死或烧完的悖论之中,而不管选择走出冰谷或留在冰谷,结局都是毁灭。面对这根本性的生存困境,‚我‛与死火仍要抗争,一个说:‚我要出这冰谷‛,一个说:‚不如烧完‛。死火的生存困境以及绝望的选择,都注入了鲁迅本人悲凉的生命体验,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呼唤一种被冻灭的热情重新燃烧、呼唤一种有行动的生活,尽管对结局不存幻想和希望。结局是‚我‛和‚死火‛的反抗遇到了大石车,终于被碾死,但‚我‛却大笑,不仅是因为眼见‚大石车‛(黑暗势力的象征)的毁灭而感到复仇的快意,更因为‚我‛在死亡的预见中感受到斗士才能有的幸福体验,而死火以此超越永恒的生存困境,‚再也遇不着‛了。

四、周作人《苍蝇》周作人,鲁迅之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倡导‚人的文学‛,曾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文学史专著《新文学的源流》、《欧洲文学史》等。《苍蝇》是作者提倡的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美文‛的典范之作。

本篇的主题及其在选材、立意、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本篇的主题重在表现苍蝇的可爱,这和作者三年前(1921年)的《苍蝇》诗中对苍蝇深恶痛绝的情感截然相反,作者从苍蝇‚别一种坏癖气‛里看到了它们的可爱,看到了它们的‚固执与大胆‛、‚勇敢‛、‚剽悍敏捷‛。本文的选材、立意与祈求不朽的载道文学有所不同,作者选材闲适,写的是‚苍蝇‛之类的细微之物,强调自我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现实人生。立意更是一反传统,把世间这种微不足道、又受人厌恶的苍蝇写得颇有情趣,令人叹为观止。本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开篇即回忆儿童时代捉来苍蝇玩耍的情形,妙趣横生,引人人胜。接着引用希腊涛人的诗句,赞美苍蝇顽强的生命力,然后信手拈来希腊的传说、诃美洛思在史诗中的比喻、我国的《诗经》、法布尔的《昆虫记》、日本俳句、儿童的谜语歌等材料,内容丰富,随手引证,用庄严的圣典、优美的传说和古今中外的诗作来写苍蝇,富有绅士贵族的高雅气息。本文的语言清淡自然,又意味隽永,没有雕琢的痕迹。开篇那段童趣的描写形象逼真,耐人寻味。中间部分的引经据典更是意味深远,而又水到渠成,自然而无斧凿之痕。文风平和冲淡,个人的情感隐藏在大量引文之中,对苍蝇的好感表现得节制委婉。

五、胡适《追悼志摩》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提倡白话文和白话文学,提出‚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他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胡适文集》、《胡适日记全编》、《胡适口述自传》等。本篇是一篇怀悼散文,悼念作者的生前好友、因所乘飞机失事遇难的徐志摩。本文的主题意蕴。本文通过引用他人的评价、徐志摩本人的诗句、诗人和他人往来的书信来印证诗人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六、巴金《灵魂的呼号》巴金代表作有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和散文集《随想录》等。本篇的艺术特点。(1)采用书信体的第一人称口吻,情感饱满激越。作者内心的孤独痛苦,被世人误解以及创作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诸多感情熔铸笔端,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再加上运用第一人称,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作者焦灼的、复杂的内心世界。(2)融记述、议论与独白于一体。开篇写对兄长的思念,社会的诸多应酬,自己遭遇的诸多误解,等等,采用记述的方式娓娓道来。而中间部分谈到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对创作的态度时,采用议论的方式,集中而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而通篇的对话更像是作者的独白、作者的诉说,在这诉说独白中,表达了作者火热的心和对理想的坚守。

七、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作者在抒写客观景物时突出主观情绪的特点。文章以白描手法述景,在细腻真切的景色描摹中,染上了浓厚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色彩。例如写钓台春景的一节,山容峻削、草木荒凉、气氛死寂,均烘托出了作者心灵的凄凉和孤苦。同时,作者将桐君山和钓台上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和当时的新闻事实、社会背景信手拈来,并作出纵横捭阖的议论,立意深刻,表现了作者慕贤心动的胸臆和对国民党‚中央党帝‛、满洲国汉奸官僚、无耻文人的批判和讥讽,很有现实针对性。本篇的主题意蕴1931年,作者为躲避国民党通缉回故乡富春江避难,游览严陵钓台,1932年忧国忧时、感怀旧游写作此文。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他自富阳出发经桐庐山游览严子陵钓台的经过,在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气候的不满和满怀的抑郁愤懑之情。文章可分为夜访桐君山和凭吊严陵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离沪返乡缘‘由人手,概述桐君山及其地理状貌,着重通过渡江、上山、观景三节写桐君山春夜,渡江的幽意、山景的静远和作者归隐田园的议论均抹上了一层孑然悲凉的色彩,隐隐透露出作者内心激愤不平之意;第二部分写游览钓台春昼的所梦所见所感,借助饮酒诵诗的昼梦和登台后对‚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的景色描绘展现了作者面对政治高压和肮脏现实的清奇脱俗的性情。

八、何其芳《雨前》何其芳,他以诗走向文坛,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而其散文又著称于世。他于1936年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画梦录》,因‚独立的艺术制作‛和‚超达深渊的情趣‛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诗集《预言》、《夜歌》等。本文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雨前》是一篇美文,用语考究精致、细致绵密,笔调轻灵、形神具备,给人诗一般的感觉。它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赋形绘色,呈现情思。如用‚油绿的枝叶‛、‚青青的草‛等勾勒出南方故乡鲜亮的色彩,与之相比,北方雨前则呈现出灰暗的色调。在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如‚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等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又使作品更加意境化。

九、林语堂《言志篇》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和德国,20世纪30年代主编《论语》等流行刊物,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言志篇》便是此时的作品。散文集有《剪拂集》、《大荒集》、《无所不谈》等。本篇作为‚闲适小品文‛的风格特点首先,行文平和,讥讽和批评又不失节制,极富幽默感。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以调侃的态度探讨何谓‚志‛,讥讽常人‚言志‛的虚伪、矫饰和现代人被物欲蒙蔽的矛盾心理。在说到希腊圣人代阿今尼思的故事时,更是幽默风趣,发人深省,如作者所说‚代阿今尼思所以每每引人羡慕者,毛病在我们自身。因为现代人实在欲望太奢了,并且每不自知所欲为何物‛。其次,作者旁征博引,才思敏捷。文章开头引出《论语》的‚言志篇‛,评其‚近情‛,进而批‚方巾气‛言志之‚不近情‛,作者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观初显。在批评讥讽现代人欲望太奢时,作者信手拈来几个生活的例子(打麻将的富家妇女,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之人,一年渡大西洋四次的百万富翁之子,等等),典型而妥帖。在说理想书房时提到<野叟曝言》、孟德斯鸠、福尔摩斯等,无不透出作者的博学与才思。最后,用语‚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足以表现林语堂语言的风格与特色。

十、夏衍《包身工》 本文将包身工群像和个别典型相结合的人物描写特点。首先,作者选一个工房包身工群像作为描写重点,将包身工的生活浓缩为一天的三个场景:起床、早餐、上工。三个场景进行群像刻画,通过粗劣不足的饮食、肮脏拥挤的居住环境、恶劣的劳动条件、沉重的劳动、‚野兽一般‛的拿莫温和荡管的打骂、虐待和摧残,显示出他们作为人形机器的共同命运。其次,对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生活细节,作者又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如作者着重刻画了‚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这三个人物被殴打、被侮辱的细节,形象地描绘出地狱一般的包身工世界。作者既对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作了如实记录,同时又抓住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进行具体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表现方式,不仅使读者从整体上对包身工进行全景式的了解,而且更有利于形象地、深入地认识、理解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揭露日本资本家及其走狗的真面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本篇的主题《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作者在上海杨树浦日本纱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之后写就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和惨绝人寰的遭遇,血泪控诉了毫无人性的日本纱厂资本家和中国带工老板相互勾结敲骨吸髓般残酷无情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通过大量的数据材料,将这个人间地狱的种种罪恶公布于社会,深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殖民者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产物。

十一、陆蠡《囚绿记》 本篇的主题意蕴在文中,‚魔念‛与‚天性‛、‚囚‛与‚释‛的对立表达了一种深层的人生喟叹:不能为了自我情感的需求以‚爱‛的名义制造束缚的牢笼,否则,这种自私的爱恋和占有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亵渎和扼杀。文中,对‚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的敬意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联系到北平沦陷和抗日烽火的特定时代背景,作者在绿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绿的品格和性格可以认同为在国难当头时作者和广大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十二、聂绀弩《蛇与塔》聂绀弩,一生孤羁不群,具有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彻底的反叛精神。代表作有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聂绀弩杂文集》和诗集《散宜生诗集》等。本文是如何在古老的传说中翻出新意,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的《蛇与塔》是一篇杂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作了推陈出新的解释,辩证地评析了各种观点,表达了对被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的同情,并对民间文化和底层人民的正义感和反专制反暴政的智慧与力量进行了高度的褒扬。《白蛇传》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作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其中承载的封建意识形态作了透辟辨析:把追求美好生活的女性及其被镇压的结局比喻为‚塔‛底下的‚蛇‛;‚瞒和骗‛的大团圆结局模式;以及把雷峰塔的倒掉解读为‚避邪‛、‚偷砖‛一~文中无一处明确提到‚封建‛字样,但处处拿捏住了封建意识形态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作者在文中,同情白娘子,谴责法海,这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观点;但又从‚大团圆结局‛和‚雷峰塔倒掉‛的老的故事情节中选择独特的切人点,笔锋一转,翻出新意来。作者就白蛇和雷峰塔的传说提出了两点新看法:第一是认为状元公许仕林祭塔这种大团圆结局,是《白蛇传》在流传过程中老百姓对白蛇表示‚同情‛和‚慰问‛而增添的情节,从而满足了老百姓同情弱者和含冤者的心理要求。第二,认为老百姓偷砖的本意是‚要塔倒,要白蛇恢复自由‛,这是老百姓不满意‚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悲剧结局而对白娘子进行的解救。文章对封建统治者对民间传说话语的篡改进行了犀利剖析,见识深刻,观点新颖,充满着一种启发人的理趣美。

十三、萧乾《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萧乾20世纪30年代步人文坛,与沈从文等同是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译作《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本篇的主题意蕴:本篇新闻特写,以小见大,通过写猫狗等家畜在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不仅细腻地表现了战时英国的面貌,而且也把战时英国人民的勇敢、坚韧、乐观、幽默表现得富有立体感。英国人固然爱家畜,把它们视为家庭生活中‚不可分的一个成员‛,如有人为了猫狗违犯了灯火管制而受罚,有人为了救落海的狗而丧命,有人为观鸟而日夜守候,但在面临危险处境时表现出的珍视则传达着一种战争特殊氛围里的民俗世态、文化底蕴和精神体验。正如文中所言:‚由这些四足英雄们窥窥一个民族的特性‛。精读作品戏剧

十四、曹禺《雷雨》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革新者和杰出代表,他的创作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并逐步走向成熟。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蘩漪、侍萍和周朴园的形象蘩漪是周朴园家庭统治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她对专制家庭的疯狂反抗表达了人性欲望的大爆发,但从一开始,这种反抗就带有‚罪‛的因素,最终是通过邪恶行为来维护自己和周萍之间的乱伦之爱,也毁灭了所有无辜的人。蘩漪这个‚雷雨‛式的人物显示了曹禺对人性的恶的力量的拷问。侍萍是旧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纯朴、善良、坚强,三十年前,大少爷周朴园占有了她,不久又将她赶出家门,使她历尽了人间艰辛,但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当她和周朴园意外重逢时,她悲愤地宣称:‚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她具有劳动人民的骨气,毅然撕破了周朴园企图收买她的五千元支票,有力地撕毁了周朴园伪善的面具。当她发现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时,发出了宿命的悲号:‚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这是她对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罪恶的旧制度的血泪控诉。侍萍的悲剧形象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受凌辱受欺压又孤苦无告的劳苦妇女的苦难命运。作者刻意表现她悲剧命运的残酷性,为的是强化对罪恶现实的悲愤控诉力度,突现旧社会的狰狞面目。周朴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作品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处理罢工的手段的描写,揭示丁他的专制、冷酷;另一方面,他与侍萍的关系则揭示了他的婚姻悲剧的问题。周朴园的婚姻并不幸福,正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爱情需要,他才会持之以恒地维护着旧的生活习惯。在周朴园、鲁妈(侍萍)相会的那一幕中,现实的社会冲突与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内涵非常丰富。剧本的结构特色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把八个人物之间的情爱、血缘和亲属关系作为轴心,将三十年间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在众多的情节线索中,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明暗两条线索,彼此交织,互为影响,将‚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推动冲突迅速发展,构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整体。剧本着眼 于三十年前的矛盾,却从一天之内的危机中开幕,不是渐次展示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创造了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

十五、夏衍<上海屋檐下》 此剧的题旨《上海屋檐下》写于1937年3、4月间。剧本着重描写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复杂经历和爱情纠葛,把革命者的话题拉到日常生活空间来,并且放置在一个复杂的关系中,展示他们面临的革命、生存、情感、伦理等诸多困境。作品有意识地用阴晴不定、沉闷压抑的黄梅天气来暗示和影射当时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通过描写一群生活在上海这个畸形都市的底层市民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残酷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结尾‚轰轰然的远雷之声‛和葆珍、阿牛等孩子们抗日救亡的歌声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光明前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政治倾向性。此剧的横截面方式的结构艺术。《上海屋檐下》采用横截面的方式,把上海弄堂房子从上到下切开,在一天的时间内,把境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五户人家放置在同一舞台画面中。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情感关系构成全剧的主线,其他各家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组成若干条副线,各条线索时而齐头并进,时而又交叉并行,使剧情在时断时续中有条不紊地平行推进。

十六、郭沫若《屈原》 剧本矛盾冲突的性质,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剧本的现实意义。剧作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一伙为代表的降秦卖国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剧作的现实意义在于: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它愤怒地揭露和鞭笞了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最强音。生活在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着残酷斗争时代的人们,很自然地把剧中内容与当时现实联系起来,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以剧作有着明显的影射和讽喻性,它启示人民同国民党卖国求荣的反动统治作斗争。剧本的浪漫主义诗剧的特色。《屈原》是一出富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首先,作者以‚失事求似‛为历史剧创作精神,‚大关节目‛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和加工,大力凸显屈原的‚历史的精神‛和‚时代的愤怒‛,把一个忧国忧民的古代诗人塑造成了一个同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政治家。婵娟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是道义美的化身,是屈原高洁精神的另一体现。南后与张仪的勾结也是虚构的,而且由一个女人的固宠欲望而颠覆国家命运的构思也是属于浪漫主义的。其次,全剧奔涌着人物激越的感情波澜,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又穿插了相当数量的抒情诗和民歌,以诗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如以《橘颂》作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前后四次出现,渲染人物的感情色彩。第五幕第二场中出现的屈原抒情独白<雷电颂》是全剧的高潮,气势雄浑,格调崇高,是屈原不断酝酿的悲愤情绪的爆发。所以说,该剧作是一部具有崇高美和悲壮美的诗篇。

十七、贺敬之丁毅<白毛女》《白毛女》是融诗、歌、舞三者于一体的民族新歌剧,对中国歌剧走上民族化道路具有典范意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是如何对民间故事原型进行改造以表达主题的。《白毛女》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它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加工改编而成。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和喜儿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的故事,揭示农民与地主两个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控诉地主剥削的罪恶,宣泄贫苦民众对地主的仇恨,并通过描叙民众在新旧社会里不同的遭遇,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在剧中,这一主题是通过把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故事充分民间化、伦理化来实现的。首先,剧本将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新文化的视野,贯穿了旧社会民间温情、日常伦理秩序被地主阶级破环和新社会民间伦理、民间秩序在阶级斗争中重新建立的结构原则;其次,对民间传说进行政治性阐释,将之提升为一种言说‚阶级‛、‚解放‛、‚革命‛的宏大叙事。‚白毛仙姑‛有多个流传版本,但本质上都是无辜女子受难的悲剧模式。本剧本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深化,塑造了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等典型人物,并将故事纳入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的叙事框架中,尤其是喜儿形象的塑造上,作品以充沛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在创作中删去有损喜儿形象的内容,不断加强喜儿的反抗性,使这一形象变成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的象征,有力地激发了人民的反抗精神。泛读作品小说

十八、凌叔华《绣枕>凌叔华代表作有《酒后》、《绣枕》等。《绣枕》发表于1925年,正如鲁迅所评论的‚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作品如何围绕‚绣枕‛,通过两个场景的对照表现主人公的境遇。小说布局精巧,以绣枕为中心,重点描写了两个场景:大小姐冒着酷暑绣靠枕的情景和小妞儿向大小姐转述绣枕命运的情景。第一个场景中,大小姐满怀希望地绣靠枕,小妞儿想看一看而不可能;第二个场景中,小妞儿不仅得到了靠枕,而且还向大小姐讲述靠枕的命运,大小姐只得无可奈何地听着。

十九、鲁迅《铸剑>《铸剑》写于1926年,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小说借用神话故事题材重点刻画了眉间尺和黑衣人两个形象,描写了他们共同复仇的故事。本篇的艺术特点。小说以眉间尺为父亲复仇作为中心线索,借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情节起伏跌宕,引人人胜,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小说融合了多种风格的表现形式,眉间 尺杀鼠一节具有童话般的色彩;眉间尺献头献剑、三头决斗等场景则有着浓烈的神话传奇色彩;而葬王场面又带有荒诞的色彩。小说的语言也精炼凝神,富有表现力。

二十、台静农《拜堂>台静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他的小说风格朴实,多取材于乡村的贫苦生活。本篇通过气氛营造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特点小说善于通过营造气氛和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小说中三个女人走在半夜黑路上时,残烛的微光,柳条在夜风中摆动,获柴沙沙地响,构成的阴森可怕的环境烘托了汪大嫂拜堂前惊恐的心理。拜堂时赵二嫂提到她的亡夫汪大,令她全身颤动抽搐,表明了她当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二

十一、废名《桃园> 《桃园》的艺术特色。《桃园》写平凡人的平凡生活,重在暗示和表现人物的心态与情绪。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情节几乎淡到没有,只是生活片断的连接,结构似散文,语言近诗歌,不以刻画人物性格

为主,重在暗示人物特定语境中的情绪,显示了废名小说散文化和诗化的特色。小说用类似于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写阿毛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少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的语言富有童趣,追求诗歌的意境。‚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这一课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这样富有童趣和诗性的句子文中比比皆是,增添了小说诗化的色彩。二

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代表作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本文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点。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心理描写,其特点是从风格上看,热烈大胆而又细腻真实;从方式上看,着重写莎菲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心理的变化过程;从内容上看,激扬的直抒胸臆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相结合,从而刻画了丰满的主人公形象。二

三、杨逵,胡风译《送报夫》杨逵代表作有小说《送报夫》、《灵签》、《水牛》等,一生入狱十多次,被人称为‚压不扁的玫瑰‛。本篇在叙述结构与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被迫漂流日本谋生作为叙事的明线和主线,又通过回忆的方式交代‚我‛的一家在台湾的悲惨遭遇以及借用母亲的书信叙写了‚我‛离开台湾后母亲的痛苦选择和悲惨结局,拓展了表现的空间,深化了主题,小说的结构看似平铺直叙,其实颇具匠心。小说具有冷峻、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在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派报所非人的生活环境,精细地处理了哭泣少年的无奈、田中君的善良坚韧以及老板的残忍狡诈的人物刻画。二

四、茅盾<子夜》 《子夜》的主题。《子夜》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人物活动的舞台,以帝国主义的金融资本侵入中国、中国中原地区军阀混战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为社会大背景。小说成功刻画了他发展民族工业的宏大理想以及作为工业界巨子在极其复杂的时代氛围中的果断凶狠的性格特征。他的失败,是由于买办资本和民族金融资本勾结造成的,从而也表明了30年代的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二

五、艾芜《山峡中》 野猫子形象。小说中的野猫子是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她是土匪头子的女儿,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在刀尖上过日子,泼辣、凶狠、富有野性,加上偷布时的机敏狡猾、怀抱小木人时的善良温柔、唱歌时的天真以及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使得这一形象十分丰满动人。小说《山峡中》艺术上的特点。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土匪团伙的生活,在叙事方式和小说题材上别开生面,小说以真实生动、惊险传奇的土匪生活场景为珠,以‚我‛想离开土匪团伙的思绪为线,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同时也利于从内外两个层面来描叙土匪生活。小说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以此营造气氛、渲染情节、烘托人物。怒吼的江水、颓坏的庙宇,渲染了土匪们生存环境的险恶,烘托了他们在刀尖上过日子的惊险与艰难,富有浓郁的地域和传奇色彩。许地山二

六、《春桃》许地山,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集《空山灵雨》等。他的早期作品往往以缅甸等地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简答】春桃形象的性格特征。春桃性格直率、坚韧,愿意通过捡破烂来过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在艰难的逆境中从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并用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他人。她把刘向高和李茂留在身边,她与刘向高之间的‚情‛和她对李茂之间的‚义‛完美地结合在她身上,这种民间的情义观表现了她崇高的情操,以及女性独立自尊的要求。她从一个人捡破烂,到设想三个人一起捡破烂成立公司,不仅解决了三个人的生计问题,还缓和了刘向高和李茂之间的紧张关系,表明她善于从自身的处境来寻找发展的机遇。春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二

七、老舍《骆驼祥子》 祥子的悲剧命运。样子的悲剧命运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祥子的生存悲剧。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人力车。他用三年积攒的钱买了第一辆车,不幸在军阀混战中被士兵抢去。第二次买车的钱被暗探敲诈。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是因虎妞难产而死又不得不把车卖掉。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辛酸历程,表现了体面、好强、坚忍的祥子最终无法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一种独立生活的悲剧命运;第二,祥子的爱情悲剧。祥子所爱的女性是小福子,祥子与虎妞的结合出于虎妞的逼迫,祥子被迫无奈地接受了与虎妞的婚姻。虎妞的难产而死,小福子的自杀,使得祥子对爱情彻底绝望;第三,祥子的人格悲剧。祥子本来是一位诚实、善良、好强、坚韧的农村青年,有着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是在生存悲剧和爱情悲剧的双重打击下,他成了自私、懒惰、告密的行尸走肉。《骆驼祥子》的主题。小说通过祥子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

个人因素。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军阀、暗探、车厂主们所代表的黑暗势力,无不对祥子残酷压迫,这是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与社会根源。同时作者也批判了祥子自身的因素,这是造成祥子悲剧的次要原因。小说《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小说的艺术特色在于:第一,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城市底层人物祥子这一典型形象,在描写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鲜明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第二,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中心线索,线索分明,情节集中,结构严谨;第三,小说的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性格,又擅长采用北京方言,富有地方色彩,整部小说充满着‚京味‛色调。二

八、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他的作品多以四川的乡村社会为背景,擅长渲染场面气氛,捕捉人物细节,叙述富有幽默感。本篇的思想。《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1940年,通过描写在其香居茶馆里地头蛇邢幺吵吵与联保主任方治国争吵相骂的闹剧,尖锐地讽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下兵役制度的腐败。小说构思方面的特点。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有张有弛,采用了抖包袱的喜剧性手法。新县长要扫除兵役积弊的谣言,引出了方治国的告密,从而导致了方治国与邢幺吵吵的争斗。争斗先由邢幺吵吵的指桑骂槐、方治国蓄势待发开始,继而两人当面对质、争持不下,帮会头子陈新老爷的出场调解缓和了气氛,但调解并不成功,实际上是推波助澜,终于上演拳脚相加的好戏,最后蒋米贩子的消息使得回龙镇两个头面人物的扭打成为可笑的闹剧。二

九、路翎《蜗牛在荆棘上》路翎,‚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上、下)、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和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等。本篇的主题意蕴。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以黄述泰与新婚妻子秀姑的一场离婚**为主要情节,叙述了从旧中国乡村外出当兵的黄述泰与秀姑、与乡村的绅僚和周围邻居之间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朦胧的觉醒者和原始反抗者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身处旧时代的痛苦与无聊,以悲剧性的基调凸显了一种原始的反抗和批判精神。三

十、钱钟书《围城》钱钟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学术巨著《管锥编》。围城中‚围城‛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围城》中‚围城‛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围城象征着人生的婚姻。城外的想冲进去,城内的想冲出来,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就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其次,围城象征人生的处境。小说从方鸿浙乘船回国路过的香港写起,从香港至上海,上海至内地,再经过香港回到上海,方鸿渐的人生轨迹就如一座围城;实际上三间大学也是一座围城,甚至方鸿渐所处的整个环境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围城‛般的人生体现了方鸿渐挣扎而失败的人生。最后,围城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人类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个人要求与时代局限的冲突等因素,总无法突破围城的包围。三

十三、巴金《寒夜》 造成汪文宣一家悲剧的主要原因。汪文宣大学毕业,抗战期间在重庆做小职员,工资微薄。他是个老好人,沉静内向、善良诚恳、努力工作、孝顺母亲,他对妻子曾树生的爱也无怨无悔,无微不至。但他却在抗战胜利到来的时刻死于贫病交困中。他的妻子曾树生也是大学毕业,抗战时在银行工作一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她深爱汪文宣,可是由于婆媳关系紧张和经济的压力,她在抗战艰难的时刻离开丈夫、与她的追求者一起到了兰州。当她在抗战胜利后回到重庆的时候,丈夫已死,她不知道葬于何处,婆婆带着孙子离开了重庆,也无迹可寻,她一个人独自踟蹰在重庆的寒夜中。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悲剧表面看是婆媳关系的矛盾,但根本原因是那个时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泛读作品诗歌 三

十四、冰心《小诗四酋》冰心是‚五四‛时期‚小诗派‛的代表诗人,她的两部小诗集《繁星》和《春水》曾风靡一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小诗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以短小的诗歌形式来自由书写内心瞬间的感触,追求诗意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自然、童真、母爱,是冰心早期诗歌和散文的三个主题,而其核心,则是融汇着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爱的哲学‛,这些都深印在《繁星》、《春水》两部诗集里。三

十五、徐志摩<毒药·白旗·婴儿》 本篇的主题意蕴。徐志摩的这三首散文诗,集中创作于1924年4月前后。它一反诗人委婉含蓄、缠绵优雅的诗风,以激烈到近乎狂暴的方式,传达了对时代阴霾的抗争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十六、朱湘《采莲曲》朱湘代表作有诗集《夏天》、《草莽》。本篇善于从古典同题诗歌的意境中变异翻新的构思以及艺术手法上的特点。《采莲曲》是古典诗歌中的著名诗歌形式,王勃、王昌龄、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写有同题诗。朱湘的现代诗,写的是从黄昏日落到薄雾月升这段时间里,采莲女驾船采莲的一段生活场景。其中,诗人不但写出了少女采莲、采藕、采蓬等不同劳动的场面,而且还描绘了小河及其两岸的旖旎风光,描绘了少女羞涩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人以自由诗的形态,改写了古典诗歌的意境,通过少女采莲这一超脱、轻松、喜悦而不为繁杂现实所扰的劳动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向往平和宁静的生活和逃避冷酷人生的态度。采莲女的容貌、性格以及内心活动的表述,完全熔铸在对意象的描绘中。妖娆的荷花与美丽的少女相互隐喻呼应,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典雅清纯的东方少女和幽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花香伴着衣香,桨声和着歌声,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意境,由此抒写出作者向往的理想境界。三

六、臧克家《老马》臧克家代表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冬天》等。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本诗的主题意蕴。《老马》写于1932年,正是中国革命处在低潮的时候,臧克家对中国农民的真实刻画,表达了对现实苦难的深刻理解。诗人以老马为象征塑造了背负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中国农民形象,表现中国农民顽强的生命力和面对苦难所表露出来的韧性。本诗的艺术风格。《老马》这首诗反映了臧克家典型的艺术风格:词句凝练深邃,简洁平易,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整齐,诗句的结构和字数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在自然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三

七、辛笛《航》辛笛,‚九叶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主要诗集有《珠贝集》、《手掌集》、《印象·花束》等。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情绪。《航》写于1934年8月间作者乘船访友途中。因友人家境贫寒,作者面对大海时,内心忽然涌起了对人生遭际的思考与感叹,遂一一融于诗歌中。三

八、田间《给战斗者》田间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此诗所表达的民族情感和斗争意志。《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同时回叙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述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民众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诗作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

九、未然<黄河大合唱》光未然,现代诗人、歌词作者,著有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和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等。光未然擅于歌词写作,他认为,‚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的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作者语)。全诗‚音乐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潮一样,震撼人的心魄‛(郭沫若语)。四

十、艾青<我爱这土地》 本诗体现的对祖国、土地、劳动者的真挚而深沉的爱。本诗表现了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劳动者的真挚而深沉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整个的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诗篇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动人。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并作了美妙的抒写。艾青善于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在这首诗歌里,他运用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和现象中,熔铸了情感,注入了社会性的意蕴,从而把多灾多难的祖国表现得形象鲜明,内涵深广,启发人们作无限的联想。四

一、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1941年,收入作品集《灾难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的真实感受和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四

二、鲁藜《泥土》鲁藜,‚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诗作以舒缓清丽著称。代表作有《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红旗手》等。本诗的艺术风格。《泥土》这首诗体现了‚小诗体‛的艺术风格。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这类诗歌作者往往通过哲理性的小诗反映出时代的意义和主题,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诗句短小但内涵丰富,意味深远。

三、杜运燮《山》杜运燮著作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征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巧妙的构思。诗人将事物的矛盾现象作为构思的基础,揭示出诗人不满足于现状、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带给读者丰富的心理感受;二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贴切地把追求者比喻为山,再拟人化地展示山的远大追求;三是注重节奏而不刻意限定形式的现代主义特征。诗歌的长短随诗意而定,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由的美感。泛读作品散文 四

四、鲁迅《春末闲谈》 本篇的主题。《春末闲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文章揭露古今中外的统治者,妄想永远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从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到‚进研究室主义‛,以及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等。但无论什么方法,都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皇朝常常改朝换代,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也终被推翻,说明统治者的各种麻痹术都不能奏效。文章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指出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细腰蜂形象在本篇中的作用。细腰蜂是昆虫界一个十分‚残忍的凶手‛。细腰蜂用‚神奇的毒针‛,螫中小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使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不死所以不烂,不活所以不动,因而小青虫的躯体便成了细腰蜂产卵的理想之处。鲁迅从这一昆虫世界的自然现象中看到了人类社会与之有某些相似性:一切统治阶级所热衷的愚民政策便是那细腰蜂的毒针,他们恨不得‚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只可惜那愚民政策收不了毒针的功效,因而他们终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作者将细腰蜂和反动统治者作比较,分析其异同,揭示其实质,不但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而向人民群众施行种种麻痹术,还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新鲜贴切。四

五、梁遇春《谈‚流浪汉‛》梁遇春著有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他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和中国古代性灵散文的精髓,在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作者对‚流浪汉‛人生的态度与评价。作者所说的‚流浪汉‛其实是指一种‚流浪的心情‛,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流浪汉作了诠释:(1)任情顺性,万事随缘,毫无心机而又感情热烈;(2)有创造欲、不受羁绊;(3)富于幻想、充满乐观。作者认为,流浪汉‚什么传统正道也束缚他不住‛,懂得无限量享受当前生活,代表了一种无人无我、不失火气、也不失活气的人生观。作者赞叹这种‚敢赤身露体地和生命肉搏‛的态度,认为这才是真正、健全的人的生活。四

六、夏丐尊《白马湖之冬》夏丐尊,南社和文学研究会成员,白马湖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泽作《爱的教育》等。本文围绕白马湖冬天的特征写景的特点本文构思精巧,写冬熏在写风,写冬同时又在表现风中之人。文章把无形之风放置在各种场景中去描绘,突出描写白马湖冬天风的‚多与大‛,显得集中而又有特色:首先用‚虎吼‛、‚怒号‛等表示声音的词语,表现风的无孔不入和带给人的寒意。其次通过与无风的晴朗丽日的对比,传神地写出风的凛冽逼人。最后通过写大风中瑟瑟发抖的大地、山、湖,烘托出风的凄厉。四

七、丰子恺<吃瓜子》丰子恺,工绘画、书法,亦擅长散文创作,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画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全集》等。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与幽默的语言风格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在对各色吃瓜子相的刻画上,有声有色,形神兼备。作者善于运用漫画中白描的笔法和写生取景的方式,将所写的对象限定在自己的视觉范围之内,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和神韵勾画出来。如抓住‚的,的‛的声响和手、嘴‚摘、塞、咬、转、侧、放、拨、抽、吃‛几个动作来写,就把闲散的太太小姐们的吃瓜子的‚巧技‛描摹得栩栩如生。本文语言幽默诙谐,很有特色。作者生动描摹有闲阶级吃瓜子的神态,充分暴露了这一现象的荒谬可笑和毫无价值。作者写得越郑重其事,就越有幽默的效果。同时采用反讽的手法,明褒暗贬,如写少爷们‚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小姐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化丑为滑稽,使人哑然失笑。本文的主题意蕴本文写于1934年5月,写的是‚吃瓜子‛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却睹微知著,从中悟出一个消闲亡国的道理:‚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文章通过这个道理指出了中国人在吃瓜子上浪费生命、停滞不前且自炫其技、麻木不仁的可怕,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

忧虑。四

八、丽尼《鹰之歌》丽尼的散文在形式上十分接近于散文诗的写法,被称为‚悲哀与忧伤的歌手‛。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鹰之歌》、《黄昏之献》、《白夜》等。本文的主题。《鹰之歌》写于1934年底,通过对南方黄昏‚遥远而美丽‛的景色和一个忧伤的故事的回忆,抒发了对为革命而牺牲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反映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战斗生活的怀念和企盼黎明的心愿。四

九、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的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等。其代表作《-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一篇报告文学,与夏衍同年发表的《包身工》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本文将‚我‛的见闻感受和‚新闻剪集‛相结合的纪实性形式。文章在表现手法上独特新颖,采用将‚我‛的见闻感受和‚新闻剪集‛相结合的纪实性方式,结合厨子的行踪,将太原城内一片惊慌、混乱不堪的真相和城外所发生的各种惨剧曲折地反映出来:戒严、军警查验、民间娶亲被炸、公开奖励告发、‚杀人展览‛成风、‚好人证‛的分类和佩戴要则……这就收到了让事实说话的效果,且极具画面感,同时也使太原城内外的情景沟通到一起,表现出即使是春天到来,在军阀统治下整个社会气候仍如严冬般肃杀。五

十、李广田《山之子》李广田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的散文具 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文风朴素、深厚。主要作品有《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日边随笔》等。本文采用的烘托、渲染、层层铺垫的写作特点。本文在结构上曲折跌宕,而又浑然一体,以作者‚我‛登山的见闻为线索,层层铺垫地展开描写。先写‚快活三里‛的秀丽,写香客下山,引出百合花;再写高立山和刘兴两个孩子,引出毒蛇和山鬼的可怕和哑巴父兄摔死的事情,山之子这才出场;而在最后告别后,‚我的耳朵里却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余味不尽。表面看来,关于山之子的描写在作品的篇幅上占较小比例,但作者大量采用渲染、烘托、对照的方法,如用两个孩子的话渲染了泰山的幽险,又以山涧的险峻、迷雾的浓重来烘托山之子生存的艰辛和坚定的意志,以此来多重勾勒山之子的伟岸形象,因而拓深了作品的意境,气氛浓郁。山之子的性格特征本文描写了巍巍泰山的雄奇、险峻,重在塑造一个泰山的灵魂——哑巴。哑巴的父兄遭遇了被自然无情吞噬的悲剧,但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承继了父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把自己的生命挂在万丈悬崖之上。这固然是广大山民痛苦生活的写照,但更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坚毅卓绝、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五

一、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本篇的情感意蕴本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活的诸多细节和片段,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景仰、怀念之情。而作者的这种情感是融入到对生活片段的细腻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地表达的。如‚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字里行间也可感觉到作者作为一个青年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仰慕之情。又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由此可知鲁迅先生做事是何等心细、何等认真,也表现出作者观察之细,爱戴之深。作者是如何刻画鲁迅形象的本文没有将鲁迅作精神化、符号化的言说,而是将鲁迅还原为一个凡人,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真实地描摹了鲁迅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工作与生病,并以个人化的视角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捕捉了鲁迅许多高度性格化的生活细节,从细微处显现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比如鲁迅的走路姿态,‚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形神兼备,表现了鲁迅精干敏捷、一往无前的精神。‚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作者用具体的时间来展现鲁迅先生工作时间之长,工作量之大,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景仰、怜惜之情。五

二、梁实秋《雅舍》梁实秋,早期专注于文学批评,40岁以后对散文和翻译着力颇多。主要作品有文艺批评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散文集《雅舍小品》等。作者选取的于苦涩中寻觅雅趣的表现角度。‚雅舍‛本无雅处,寒碜、简陋,但旅居其中的作者却颇具雅兴,以他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以及文人雅士的眼光去观照、去描绘,便将简陋化为朴雅,于苦涩中寻觅雅趣。

文章由两个内蕴不同的层面构成:一个层面指向真实的生活环境,雅舍结构简陋、地处荒凉、行走不便、风雨难避、老鼠肆虐、蚊子猖獗;另一个层面指向作者的心理空间,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怡然自乐,处之泰然,有的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和对陈设布置简朴雅洁的追求,即使如大雨滂沱屋顶灰泥突然崩裂,也视之为‚如奇葩初绽‛,仿佛欣赏了某一精彩瞬间。两个层面既相互抵牾又并行不悖,表现了作者忘怀得失、甘居淡泊,以豁达、洒脱的心态来对待物质匮乏、文坛毁誉和时代风雨的心志。作者善于以自谑的幽默来化解生活的苦恼,旨趣蕴藉。作者抓住个性特征描绘‚雅舍‛的特点。文章中,作者抓住‚雅舍‛简陋的个性特征,生动而有层次地对‚雅舍‛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先写‚雅舍‛的形态构造:结构简陋,‚孤另另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顶上铺了瓦,四周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接着写‚雅舍‛的地理位置:地处荒凉、行走不便,‚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有客来时,先要爬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又写夜晚、雨天时‚雅舍‛的自然情状:老鼠肆虐,蚊子猖獗;风雨难蔽,如有滂沱大雨,则‚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最后写雅舍内的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只有‚一几一椅一榻‛。泛读作品戏剧

一、田汉《南归》 田汉,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创办戏剧团体南国社。田汉早期创作的话剧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真实有机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假中有真的喜剧效果。其次,剧本使人物形象的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善于通过人物的自相矛盾和群丑们的互相攻讦,让他们在自我表露、互揭阴私中撕破各种伪装,暴露其无耻卑劣的本相;同时又依照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表现他们不同的喜剧个性。最后,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犀利泼辣、凝练精警,大量使用戏仿、反讽、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喜剧效果。考前摸底选择 1.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C】 A.质朴善良B.霸道蛮横 C.精神胜利法D.乐观向上 2.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B】 A.《阿Q正传》B.《狂人日记》 C.《故乡》D.《祝福》 3.郁达夫是下列哪个文学社团的成员【B】 A.南国社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D.‚七月‛派 4.《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叙事人称是【A】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D.全知叙事 5.叶圣陶作品《潘先生在难中》一文中塑造的自私而卑琐的小市民形象是【A】 A.潘先生B.倪焕之 C.教育局长D.金佩璋 6.小说《萧萧》表现的生活场景是【C】 A.陕北农村B.浙东小镇 C.湘西农村D.东北小镇 Z.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除《秋收》、《残冬》外,还有一部小说是【D】 A.《幻灭》B.《动摇》 C.《追求》D.《春蚕》 8.《莱竹山房》的作者是【C】 A.萧红B.张爱玲 C.吴组缃D.沈从文 9.《萘竹山房》结尾的‚窥房‛透露了女主人公【D】 A.对客人的关心B.内心深处对周围人的猜疑和憎恨 C.对正常生活的排斥和厌恶D.内心深处对正当人生的向往 10.小说《九十九度中》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A.林徽因B.萧红

C.张爱玲D.丁玲 H.《断魂枪>中练就‚五虎断魂枪‛绝技的是【B】 A.王三胜B.沙子龙 C.孙老者D.方治国 12.在小说《断魂枪》中,主动登门挑战并要求学习‚五虎断魂枪‛这一绝技的人物是【A】 A.孙老者B.王三胜 C.沙子龙D.夜白飞 13.翠姨这一人物形象出自【D】 A.《金锁记》B.《菜竹山房》 C.《萧萧》D.《小城三月》 14.‚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一句出自【D】 A.《-九三六年春在太原》B.《春末闲谈》 C.《桃园》D.《小城三月》 15.金旺兄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 A.《李有才板话》B.《小二黑结婚》 C.《李家庄的变迁》D。《三里湾》 16.《金锁记》中毁掉自己子女幸福的人物是,【A】 A.曹七巧B.姜季泽 C.长安D.长白 17.下列哪一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D】 A.《小二黑结婚》B.《断魂枪》 C.《寒夜》D.《荷花淀》 18.下列小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特色的是【D】 A.《拜堂》B.《春桃》 C.《阿Q正传》D.《桃园》 19.鲁迅的小说《铸剑》选自【C】 A.《呐喊》B.《彷徨》 C.《故事新编》D.《野草》 20.表现了一对苦命人在艰难环境中挣扎着生存的意志的小说作品是【B】 A.《送报夫》B.《拜堂》 C.《寒夜》D.《桃园》 21.病孩王阿毛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 A.《桃园》B.《送报夫》 C.《拜堂》D.《子夜》 22.《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主人公莎菲生活的时代是【B】 B.‚五四‛后不久 A.新中国成立后。C.抗战时期D.三十年代初期 23.《送报夫》最早由哪位作家翻译成中文【C】 A.杨逵B.许地山 C.胡风D.沙汀 24.《子夜》中塑造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是【C】 A.吴荪甫B.孙吉人 C.赵伯韬D.冯云卿 25.《山峡中》中被同伴抛人江中永远被黑暗吞噬了的人物是【A】 A.小黑牛B.夜白飞 C.鬼冬哥D.魏大爷 26.野猫子是下列哪一作品中的人物【B】 A.《春桃》B.《山峡中》 C.《拜堂》D.《送报夫》 27.早期作品往往以缅甸等地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的作家是【A】

A.许地山B.孙犁 C.沙汀D.老舍 28.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主要讽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C】 A.税捐制度B.小镇管理制度 C.兵役制度D.教育制度 29.《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一位【A】 A.不求上进、性格懦弱,但不失热情与正直的知识分子 B.不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知识分子 C.虚伪卑琐的知识分子 D.在事业、家庭、爱情三方面较为成功的知识分子 30.《寒夜>反映的时代背景是【C】 A.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B.抗战初期的北京 C.抗战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重庆D.20世纪40年代初的北京 31.《蜗牛在荆棘上>中的人物形象有【AB】 A.秀姑B.黄述泰 C.虎妞D.阿圆 E.野猫子 32.下面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作品有【AC】 A.《小城三月》B.《小二黑结婚》 C.《菜竹山房》D.《断魂枪》 E.《桃园》 33.《小城三月>中对‚春‛的描写的作用是【BC】 A.以春天的美好衬托主人公爱情的美满B.开头写春引出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C.结尾写春感叹春短,且首尾照应D.结尾表现对春天的无限留恋 E.渲染了喜庆的气氛 34.《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有【BC】 A.春桃B.苇弟 C.凌吉士D.阿毛 E.汪二 35.下列属于许地山的作品有【CDE】 A.《长河》B.《边城》 C.《春桃》D.《缀网劳蛛》 E.《空山灵雨》 考前摸底选择 1.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选自诗集【C】 A.《星空》B.《恢复》 C.《女神》D.《红烛》 2.《凤凰涅槃》具有【B】 A.现实主义特色B.浓厚的泛神论色彩 C.醇厚的地方特色D.浓郁的异域风情 3.闻一多的《死水》表达的情感是【C】 A.对新世界的向往之情B.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 C.目睹祖国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心情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4.下列属于现代派诗人的是【D】 A.闻一多B.徐志摩 C.辛笛D.戴望舒 5.诗集《猛虎集》的作者是【B】 A.阿垅B.徐志摩 C.闻一多D.艾青 6.下列诗作带有自传性质的是【A】 A.《大堰河——我的保姆》B.《再别康桥》

C.《纤夫》D.《雨巷》 7.下列属于卞之琳的诗作的是【D】 A.《纤夫》B.《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C.《雨巷》D.《断章》 8.表达了在艰苦的时代里,只有脚踏实地、一寸一寸地跋涉,才能牵引着‚古老而又破漏‛的‚中 国的船‛,从革命走向胜利,走向光明的思想内容的作品是【D】 A.《我爱这土地》B.《航》 一C.《泥土》D.《纤夫》 9.《纤夫》这首诗写于【B】 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前D.辛亥革命时期 10.《十四行集》是哪一位诗人的代表诗集【C】 A.阿垅B-陈敬容 C.冯至D.郑敏 11.‚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这些诗句出自哪一诗作 【A】 A.《金黄的稻束》B.《力的前奏》 C.《山》D.《纤夫》 12.《力的前奏>的作者是九叶派代表诗人【B】 A.郑敏B.陈敬容 C.穆旦D.卞之琳 13.小诗派的代表诗人是【B】 A.艾青B.冰心 C.徐志摩D.戴望舒 14.下列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被暗杀的作家是【B】 A.徐志摩B.闻一多 C.许地山.D.郁达夫 15.下列作品中,被认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的诗篇是【A】 A.《断章》B.《金黄的稻束》 C.《航》D.《泥土》 16.‚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这一诗句出自【A】 A.《采莲曲》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再别康桥》D.《金黄的稻束》 17.‚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中的‚小草‛是指【B】 A.常春藤B.鼠曲草 C.芦苇D.蓬蒿 18.‚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诗句出自【B】 A.《给战斗者》B.《断章》 C.《我用残损的手掌》D.《我爱这土地》 19.《婴儿>一诗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C】 A.对比B.直抒胸臆 C.象征D.衬托 20.下列关于《纤夫》一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作者为‚七月派‛代表诗人 B.作者在诗行中融入了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手法 C.诗歌采用了自由体长诗的形式 D.表现了纤夫劳动的艰苦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21.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是【A】 A.《烙印》B.《罪恶的黑手》 C.《自己的写照》D.《泥土的歌》 22.下列不是辛笛的诗集的一项是【D】

A.《珠贝集》B.《手掌集》 C.《印象·花束》D.《草莽》 23.被闻一多誉为‚擂鼓诗人‛的是【B】 A.艾青B.田间 C.辛笛D.光未然 24.《给战斗者>的诗体是【C】 A.小诗体B.十四行体 C.短行体D.新格律诗体 25.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是【B】 A.《屈原》B.《黄河大合唱》 C.《绿色的伊拉瓦底》D.《给战斗者》 26.‚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出自【A】 A.《我爱这土地》B.《航》 C.《给战斗者》D.《我用残损的手掌》 27.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作品集【C】 A.《我底记忆》B.《望舒草》 C.《灾难的岁月》D.《翡冷翠的一夜》 28.表现了诗人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的真实感受和对祖国的真挚感情的作品是【A】 A.《我国残损的手掌》B。《死水》 C.《航》D.《老马》 2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诗句的作者是【A】 A.艾青B.田间 C.闻一多D.郭沫若 30.辛笛的短诗《航》是【B】 A.记录海上三日见闻的诗作 B.对人生遭际的思考与感叹 C.对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关系的思考 D.对农民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同情的诗作 31.关于冯至《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这是一首十四行诗 B.塑造了一个具有担当精神的‚诗圣‛形象 C.诗中处处点化杜诗 D.当时的中国处在与‚安史之乱‛相似的局面中 E.诗人呼吁广大知识分子像杜甫一样超然洒脱、泰然处之 32.《雨巷》主要运用了下列哪些手法【AB】 A.象征B.复沓 C.讽刺D.反问 E.直抒胸臆 33.下列不属于徐志摩的诗集的有【DE】 A.《翡冷翠的一夜》B.《猛虎集》 C.《云游》D.《三秋草》 E.《鱼目集》 考前摸底选择 1.《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作者是【A】 A.陈独秀B.周作人 C.胡适D.萧乾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B】 A.日记体B.书信体 C.寓言体D.传记体 3.《寄小读者(通讯七)》上半篇的内容是【B】 A.写作者在‚慰冰‛湖的所见所感B.写作者赴美途中海上三日生活的纪实

C.写作者童年游戏的情景D.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感 4.《死火》中的‚大石车‛象征【C】 A.希望B.绝望 C.黑暗势力D.生存困境 5.下列对散文《苍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表达了对传染病菌的苍蝇的深恶痛绝 B.作者把世间这种微不足道、又受人厌恶的苍蝇写得颇有情趣 C.《苍蝇》是周作人提倡的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美文‛的典范之作 C.文章知识丰富,随手引证 6.提出‚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的是【D】 A.徐志摩B.鲁迅 C.周作人D.胡适 7.《灵魂的呼号》采用的叙述人称是【A】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D.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8.《钓台的春昼》的体裁是【B】 A.书信B.游记 C.杂文D.散文诗、9.《钓台的春昼》一文反映了作者【D】 A.对严子陵历史故事的追思B.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C.对家乡秀美山川的迷醉与依恋D.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10.何其芳的第一部散文集是【D】 A.《还乡杂记》B.《星火集》 C.《预言》D.《画梦录》 11.《雨前》创作于【B】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五四运动前 12.下列哪位作家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A】 A.林语堂B.何其芳 C.冰心D.巴金 13.芦柴棒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C】 A.《囚绿记》B.《雨前》 C.《包身工》D.《蛇与塔》 14.何其芳的散文《雨前》中没有提及的意象是【C】 A.鹰隼B.鸽子 C.海燕D.鸭子 15.下列属于聂绀弩的作品的是【D】 A.《囚绿记》B.《言志篇》 C.《包身工》D.《蛇与塔》 16.《春末闲谈>在文体上属于【A】 A.杂文B.散文诗 C.谈话记录D.寓言故事 17.《春末闲谈>在艺术上的重要特点是【B】 A.情景交融B.说理形象化 C.文笔冷隽峭拔D.用象征抒情 18.‚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 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 区别。‛这句话出自【D】 A.《蛇与塔》B.《言志篇》 C.《吃瓜子》D.《春末闲谈》 19.《囚绿记》的叙事线索是【C】

A.见绿一囚绿一恋绿一念绿一释绿B.见绿一囚绿一释绿一恋绿一念绿 C.见绿一恋绿一囚绿一释绿一念绿D.见绿一恋绿一释绿一囚绿一念绿 20.下列哪位作家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和中国古代性灵散文的精髓,在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 【A】 A.梁遇春B.丰子恺 C.丽尼D.李广田 21.《白马湖之冬》中流露出作者【C】 A.对冬天的厌倦B.对春天的期盼 C.处事泰然的达观态度D.忧国忧民的情怀 22.《吃瓜子》的作者是【B】 A.鲁迅B.丰子恺 C.宋之的D.梁实秋 23.被称为‚悲哀与忧伤的歌手‛的作家是【C】 A.宋之的B.李广田 C.丽尼D.梁遇春 24.《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体裁是【D】 A.抒情散文B.游记 C.杂文D.报告文学 25.下列属于李广田创作的作品集是【B】 A.《画梦录》B.《画廊集》 C.《无所不谈》D.《剪拂集》 26.下列对《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对鲁迅作了精神化、符号化的言说 B.作者为萧红 C.文章语言多用口语和白描 D.行文随意,融情意于细腻的描写之中 27.‚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刻画的是哪个人物【B】 A.许广平B.鲁迅 C.海婴D.范爱农 28.《雅舍>一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为【C】 A.‚五四‛运动前B.抗日战争爆发前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9.反复抒写‚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作品是【D】 A.《白马湖之冬》B.《雨前》 C.《囚绿记》D.《鹰之歌》 30.下列关于《雨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表现了作者无法消除的空虚彷徨B.折射了中国政治气候的低沉和压抑 C.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世界的深情向往D.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杀害女友的愤慨 31.丽尼的散文集包括【BDE】 A.《画梦录》B.《白夜》 C,《缘缘堂随笔》D.《鹰之歌》 E.《黄昏之献》 32.在《囚绿记》中作者抒发了【BD】 A.对绿色植物的占有B.对生活的热爱 C.对军阀统治者的不满D.对光明的追求 E.对囚禁生活的悲伤 33.下列属于夏衍的作品的有【ABCE】 A.《上海屋檐下》B.《芳草天涯》 C.《法西斯细菌》D.《蛇与塔》 E.《包身工》 34.《雅舍>表现了作者【AD】

A.身处战争时期的无奈和自我调侃B.对封建统治者的深恶痛绝 C.随波逐流,苟且偷安D.超脱、旷达的心态 E.疾恶如仇、大义凛然 35.《寄小读者》讴歌的主题有【ABD】 A.大自然B.童真 C.父爱D.母爱 E.青春 考前摸底选择 1.《雷雨》是一出【C】 A.独幕喜剧B.独幕悲剧 C.四幕悲剧D.四幕喜剧 2.《雷雨》中的‚雷雨‛式人物是【C】 A.周萍B.四凤 C.蘩漪D.鲁大海 3.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 A.《白毛女》B.《雷雨》 C.《上海屋檐下》D.《屈原》 4.《雷雨》的中心人物是【C】 A.蘩漪B.四凤 C.周朴园D.侍萍 5.在话剧《雷雨》中,周萍和鲁妈的真实关系是【D】 A.主仆B.母女 C.无关系D.母子 6.《雷雨》的作者是【A】 A.曹禺B.夏衍 C.郭沫若D.田汉 7.《雷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B】 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8.话剧《雷雨》的故事情节集中在【A】 A.-天之内B.两天之内 C.三天之内D.四天之内 9.剧本《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C】 A.郭沫若B.曹禺 C.夏衍D.田汉 10.剧本《上海屋檐下》是一出【C】 A.喜剧B.悲剧 C.悲喜剧D.滑稽剧 11.《上海屋檐下》中构成全剧的主线是【D】 A.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 B.阴晴不定、沉闷压抑的黄梅天气 C.葆珍、阿牛等孩子们抗日救亡的歌声 D.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情感关系 12.《上海屋檐下>中的匡复最后选择了【A】 A.出走B.开枪自杀 C.投湖D.上吊 13.历史剧《屈原》中对屈原形象起补充作用的人物形象是【C】 A.南后B.宋玉 C.婵娟D.靳尚 14.历史剧《屈原》~中婵娟这一人物的命运结局是【C】 A.跳江自尽B.投靠南后

C.误饮毒酒而死D.被放逐 15.历史剧《屈原》在结构上采用【B】 A.穿插法B.陡转法 C.人像展览式D.‚冰糖葫芦‛式 16.历史剧《屈原》创作于【B】 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7.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C】 A.夏衍B.曹禺 C.郭沫若D.陈白尘 18.《白毛女》是一出【B】 A.话剧B.民族新歌剧 C.舞剧D.戏曲 19.体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的剧作是【B】 A.《屈原》B.《白毛女》 C.《上海屋檐下》D.《雷雨》 20.《南归》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A】 A.田汉B.郭沫若 C.曹禺D.吴祖光 21.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上海的底层市民的悲惨遭遇的剧作是【A】 A.《上海屋檐下》B.《风雪夜归人》 C.《南归》D。《升官图》 22.下列作家中,创办了戏剧团体‚南国社‛的是【B】 A.夏衍B.田汉 C.陈白尘D.郭沫若 23.《南归》在戏剧体式上属于【D】 A.讽刺喜剧B.正剧 C.历史剧D.浪漫主义悲剧 24.春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出自.【D】 A.《风雪夜归人》B.《屈原》 C.《南归》D.《上海屋檐下》 25.魏莲生这一人物形象出自【C】 A.《上海屋檐下》B.《南归》 C.《风雪夜归人》D.《升官图》 26.《风雪夜归人》中担当启蒙者角色的是【B】 A.马大婶B.玉春 C.陈祥D.李蓉生 27.《风雪夜归人>的作者是【A】 A.吴祖光B.田汉 C.陈白尘D.曹禺 28.话剧《岁寒图》的作者是【C】 A.田汉B.曹禺 C.陈白尘D.吴祖光 29.曾被誉为新的《官场现形记》的是【D】 A.《屈原》B:_《上海屋檐下》 C.《风雪夜归人》D.《升官图》 30.《升官图>在戏剧体式上属于【A】 A.讽刺喜剧B.正剧 C.历史剧D.悲剧 31.下列话剧作品哪些是曹禺所作【BDE】 A.《岁寒图》B.《日出》

C.《正气歌》D.《北京人》 E.《雷雨》 32.《升官图》是【ACE】 A.陈白尘创作的剧本B.-部写实主义的剧本 C.-部三幕讽刺喜剧D.-部三幕悲喜剧 E.-部暴露国民党当局的新《官场现形记》 33.《白毛女'的作者是【AD】 A.贺敬之B.曹禺 C.田汉D.丁毅 E.陈白尘 34.《南归>中的人物有【BCE】 A.王新贵B.春姑娘 C.辛先生D.喜儿 E.李正明 35.下列对历史剧《屈原》的表述正确的有【AC】 A.是一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 B.是严格按史实塑造人物的五幕历史剧 C.作品把矛盾的激化和高潮、结局压缩在一天之内 D.宋玉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形象,对屈原形象起补充、烘托作用 E.抒情独白《雷电颂》气势雄浑,贯穿全剧,为作品增添了诗意光彩 考前摸底选择 1.‚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恒/而无涯涣的圆圈/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这节 诗出自【A】 A.《航》B.《老马》 C.《山》D.《给战斗者》 2.郭沫若《凤凰涅槃》采用的诗体形式是【B】 A.新格律诗体B.自由体 C.民歌体D.十四行体 3.下列属于冰心的短篇小说集的是【D】 A.《繁星》B.《春水》 C.《寄小读者》D.《超人》 4.《莱竹山房》、《金锁记》、<山峡中》、《小城三月》的作者依次是【D】 A.叶圣陶、萧红、吴组缃、艾芜B.萧红、叶圣陶、艾芜、吴组缃 C.叶圣陶、吴组缃、萧红、艾芜D.吴组缃、张爱玲、艾芜、萧红 5.下列关于诗歌《再别康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C】 A.作品表现了因理想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B.作品有一种梦幻般的情调 C.作品抒发了诗人昂扬奋进的情怀 D.作品的语言具有音乐性和动态美 6.‚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出自于谁的诗作【C】 A.艾青B.冯至 C.卞之琳D.臧克家 7.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中,邢幺吵吵的儿子被放的真正原因是【C】 A.邢幺吵吵的儿子报数报错了B.邢幺吵吵的儿子没资格打国仗 C.邢幺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勾结上了D.联保主任撤销告密 8.在小说《断魂枪》中,自称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的人物是【B】 A.孙老者B.王三胜 C.沙子龙D.鬼冬哥 9.曹七巧是下列哪一作品中的人物【C】 A.《倾城之恋》B.《半生缘》 C.《金锁记》D.《小城三月》

10.《春末闲谈》中用哪种动物作比来揭露反动统治者的麻痹术【D】 A.蜘蛛B.小青虫 C.蜜蜂D.细腰蜂 11.《白马湖之冬》写白马湖的冬天,主要突出它的【C】 A.雪B.冬 C.风D.湖 12.著名的抒情独白《雷电颂》出自【B】 A.《女神》B.《屈原》 C.《蔡文姬》D.《虎符》 13.《雨巷》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C】 A.比喻B.排比 C.象征D.拟人 14.‚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这句话 出自【B】 A.《钓台的春昼》B.《雨前》 C.《死水》D.《囚绿记》 15.‚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以上诗句出自【A】 A.徐志摩《再别康桥》B.冯至《杜甫》 C.戴望舒《雨巷》D.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16.下列属于梁实秋的作品的一项是【D】 A.《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B.《缘缘堂随笔》、《雅舍小品》 C.《言志篇》、《雅舍小品》.D.《白马湖之冬》、《文学的纪律》 17.叶圣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D】 A.《四世同堂》B.《激流三部曲》 C.《多收了三五斗》D.《倪焕之》 18.《升官图>的故事发生在【C】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民国初年D.解放战争时期 19.下列作品中,收入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的是【A】 A.《铸剑》B.《死火》 C.《阿Q正传》D.《春末闲谈》 20.叶圣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是【C】 A.浪漫主义B.自然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1.何其芳的散文《雨前》中没有提及的意象是【C】 A.愤怒的鹰隼B.惊惶的鸽群 C.搏击的海燕D.烦躁的鸭群 22.‚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以这句话作为题记的小 说作品是【A】 A.《断魂枪》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春风沉醉的晚上》D.《春桃》 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倾心于写童真、母爱和大自然的女作家是【C】 A.萧红B.丁玲 C.冰心D.张爱玲 24.《阿Q正传>中阿Q的身份是【A】 A.雇农B.中农 C.‘富农D.地主 25.《萧萧>是一篇【A】 A.短篇小说B.中篇小说 C.长篇长说D.散文 26.姜季泽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B】

A.《荷花淀》B.《金锁记》 C.《小城三月》D.《九+九度中》 27.《蛇与塔》的体裁是【D】 A.旧体诗B.报告文学 C.通讯D.杂文 28.《谈‚流浪汉‛>一文对流浪汉的诠释不包括【C】 A.任情顺性B.有创造欲 C.负心薄幸D.充满乐观 29.‚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是鲁迅x哪部作品的评论【B】 A.《酒后》B.《绣枕》 C.《莎菲女士的日记》D.《春桃》 30.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的作者是【D】 A.钱钟书B.沙汀 C.茅盾D.路翎 3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作品的有【CD】 A.《断魂枪》B.《上海屋檐下》 C.《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D.《包身工》 E.《小城三月》 32.《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一文,作者赋予了家畜们的个性和情感有【ABE】 A.机智B.忠诚 C.凶猛D.狡诈 E.沉着 33.下列属于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有【ADE】 A.鲁大海B.玉春 C.施小宝D.四凤 E.侍萍 34.下列属于《在其香居茶馆里》中的人物的有【ABCD】 A.方治国B.张三监爷 C.陈新老爷D.蒋米贩子 E.秀姑 35.田汉的话剧剧本有【ACDE】 A.《获虎之夜》B.《凤凰城》 C.《回春之曲》D.《丽人行》 E.《关汉卿》 考前摸底选择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是【A】 A.《沉沦》B.《呐喊》 C.《彷徨》D.《故事新编》 2.小说《蚀》三部曲的作者是【B】 A.沈从文B.茅盾 C.巴金D.郁达夫 3.水生嫂这一形象出自下列哪一作品【D】 A.《春风沉醉的晚上》B.《萧萧》 C.《菜竹山房》D.《荷花淀》 4.下列哪一作品颠覆了传统母亲的慈爱形象【D】 A.《萧萧》B.《桃园》 C.《小城三月》D.《金锁记》 5.‚我是独自走上了被炸毁的楼,/而发见我自己死在那儿/僵硬的,满脸上是欢笑,眼泪,和f 息。‛这一诗句的作者是【B】 A.田间B.穆旦 C.艾青D.戴望舒

6.表达‚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这一人生感受的作家是【C】 A.郁达夫B.沈从文,… C.钱钟书D.老舍 7.散文《雅舍》中,‚雅舍‛是指作者梁实秋的【D】 A.乡间别墅B.优雅的住所 ‘C.乡间小屋D.简陋宿舍 8.废名小说《桃园》中王阿毛的性格特征是【A】 A.善良、爱美B.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C.身体病弱,忧郁悲观D.心直口快,疾恶如仇 9.‚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这句诗出自【B】 A.艾青《我爱这土地》B.鲁藜《泥土》 C.杜运燮《山》D.臧克家《老马》 10.就像‚一声声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这句话是一位诗人对田间诗句的评价,这位诗 人是【D】 A.徐志摩B.艾青 C.臧克家D.闻一多 II.下列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剧本巧妙地截取了北京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同时表现五户人家的命运 B.作品是一出喜剧 C.作品中的人物有魏莲生、玉春等 D.作品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2.下列批判小市民知识分子的作品是【C】 A.《春风沉醉的晚上》B.《春末,闲谈》 C.《潘先生在难中》D.《升官图》 13.聂绀弩《蛇与塔》中,作者认为老百姓偷拆雷峰塔塔砖的本意是【B】 A.重建雷峰塔B.要塔倒掉 C.为了卖钱D.可以避邪 14.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和宗教色彩、后期转向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家是【B】 A.郭沫若B.许地山 C.张爱玲D.沈从文 15.《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内容是【B】 A.表现生活贫困的青年女性备受煎熬的人生历程 B.表现追求爱情的青年女性辛酸而痛苦的心理 C.表现革命斗争中受到挫折的青年女性的不屈斗争 D.表现身患重病的青年女性与疾病抗争的顽强意志 16.塑造了一个童养媳悲苦麻木的一生的作品是【D】 A.《莱竹山房》B.《金锁记》 C.《桃园》D.《萧萧》 17.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之间属【C】 A.兄妹关系B.夫妻关系 C.邻居关系D.恋爱关系 18.采用全景的视角,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的小说是 【C】 A.《阿Q正传》B.《桃园》 C.《九十九度中》D.《春桃》 19.在小说《春桃》中,春桃的丈夫,后沦为乞丐又出现在她面前的人物是【B】 A.刘向高B.李茂 C.王老大D.汪二 20.聂绀弩创作的有关白蛇和雷峰塔的杂文是【C】 A.《论雷峰塔的倒掉》B.《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C.《蛇与塔》D.《山之子》

21.表达了作者超越自身、向终极意义追求的人生境界的诗作是【C】 A.艾青《我爱这土地》B:鲁藜《泥土》 C.杜运燮《山》D.臧克家《老马》 22.‚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诗作以舒缓清丽著称的诗人是【D】 A.徐志摩B.冯至 C.戴望舒D.鲁藜 23.诗句‚我诅咒你的全灭,/用了人力以外的/最黑最黑的魔术的力‛出自【A】 A.《苍蝇》B.《凤凰涅槃》 C.《死水》D.《死火》 24.‚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是下列哪篇文章的语言特色【D】 A.《雅舍》B.《雨前》 C.《囚绿记》D.《言志篇》 25.收入作品集《灾难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的真实感受和对祖国的真挚感 情的作品是【B】 A.艾青《我爱这土地》B.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C.鲁藜《泥土》D.杜运燮《山》 26.《风雪夜归人》中魏莲生这一人物的身份是【D】 A.落魄文人B.农民 C.小商人D.京剧名伶 27.《铸剑>的中心线索是【B】 A.黑衣人为父亲复仇B.眉间尺为父亲复仇 C.黑衣人智斗凶残的敌手D.眉间尺由幼稚走向成熟,从犹豫走向坚定 28.‚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这句话出自【A】 A.《拜堂》B.《桃园》 C.《送报夫》D.《绣枕》 29.‚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是鲁迅哪篇文章中的观点【B】 A.《阿Q正传》B。《春末闲谈》 C.《死火》D.《铸剑》 30.《山之子》塑造的一个泰山的灵魂是【C】 A.高立山B.刘兴 C.哑巴D.‚我‛ 31.下列对郭沫若《屈原》的表述正确的有【ABCE】 A.是一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 B.作者以‚失事求似‛为历史剧创作精神 C.抒情独白《雷电颂》是全剧的高潮 D.该剧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 E.屈原是该剧的重要人物 32.下列属于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的性格特征的有【ABC】 A.不求上进B.性格懦弱 C.正直D.精明能干 E.虚伪卑琐又惹是生非 33.下列关于剧作《南归》的判断中,正确的有【ACD】 A.是田汉的剧作B.作者采用了横断面的结构 C.作品是一出浪漫主义悲剧D.作品具有‚抒情剧‛、‚诗剧‛的韵味 E.作品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34.下列关于诗歌《断章》的判断正确的有【BCE】 A.作者为何其芳 B.诗作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C.诗作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D.诗作逻辑混乱 E.诗作富有节奏与诗意的回环往复之美

35.《春末闲谈》的主要艺术特点有【ABD】 A.说理形象化B.幽默风趣、好用反语 C.对话口语化D.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 E.人物个性化 考前摸底选择 1.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是【D】 A.《阿Q正传》B.《潘先生在难中》 C.《春蚕》D.《春风沉醉的晚上》 2.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的作者是【C】 A.张爱玲B.丁玲 C.钱钟书D.许地山 3.下列均属鲁藜创作的一组诗歌是【B】 A.《老马》、《泥土》、《山》B.《醒来的时候》、《时间的歌》、《锻炼》 C.《时间的歌》、《锻炼》、《我爱这土地》D.《醒来的时候》、《航》、《泥土》 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的景物描写表现了【C】 A.’‚我‛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信心B.‚我‛对陈二妹的爱情 C.‚我‛对前途没有把握的无限哀愁D.‚我‛对革命的向往和前进的勇气 5.下列属于杂文的作品是【C】 A.《雅舍》B.《雨前》 C.《春末闲谈》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6.冯至《十四行集》的创作时期是【C】 A.军阀混战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7.‚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出自【C】 A.《雨巷》B.《大堰河——我的保姆》 C.《我用残损的手掌》D.《山》 8.下列属于书信体散文的是【D】 A.《包身工》B.《春末闲谈》 C.《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D.《灵魂的呼号》 9.《阿Q正传》中创造的典型环境在【B】 A.狼子村B.未庄 C.钱庄D.鲁镇 10.下列哪一诗作是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满意之作【C】 A.《老马》B.《雨巷》 C.《死水》D.《鼠曲草》 II.‚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诗句出自【B】 A.《雨巷》B.《再别康桥》 C.《纤夫》D.《力的前奏》 12.对冰心的小诗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是【D】 A.英国诗人拜伦B.俄罗斯诗人普希金 C.美国诗人惠特曼D.印度诗人泰戈尔 13.‚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诗句的作者是【A】 A.鲁藜B.臧克家 C.冰心D.田间 14.茅盾所属的文学社团是【B】 A.创造社B.文学研究会 C.新月社D.南国社 15.《子夜》中的人物活动的舞台是【D】 A.广州B.北京 C.南京D.上海

16.《断魂枪>中清醒地认识到‚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的人物是【D】 A.王三胜B.孙老者 C.汪二D.沙子龙 17.流浪诗人辛先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南归》B.《萧萧》 C.《小城三月》D.《菜竹山房》 18.《拜堂》中三个女人走在半夜路上的一段阴森可怕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汪大嫂拜堂前内心的 【A】 A.惊恐B.向往 C.喜悦D.兴奋 19.下列哪一项是宋之的的报告文学作品【D】 A.《包身工》B.《白马湖之冬》 C.《吃瓜子》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20.曾树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寒夜》B.《围城》 C.《绣枕》D.《桃园》 21.‚在诗篇上,/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这诗句出自【D】 A.《泥土》B.《山》 C.《我爱这土地》D.《给战斗者》 22.田汉是下列哪一个文学社团的创办人【A】 A.南国社B.创造社 C.七月派D.新月社 23.‚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哪篇文章的观点【C】 A.《死火》B.《言志篇》 C.《本志罪案之答辩书》D.《包身工》 24.《包身工>一文采用的结构方法是【B】 A.截取横断面,B.纵横交错. C.层层铺垫D.多点开花 25.抒发了对为革命而牺牲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的舴品是【A】 A.《鹰之歌》B.《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C.《山之子》D.《春末闲谈》 26.老舍的《断魂枪》中‚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最主要的原因是【B】 A.沙子龙重伤大病B.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盛行 C.民国政府的严令禁止D.镳局众多,竞争激烈 27.‚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 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A】 这个人物形象是 A.三仙姑B.吴妈 C.马大婶D.鲁侍萍 28.‚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C】 A.《子夜》B.《秋收》 C.《春蚕》D.《残冬》 29.创作小说《送报夫》,一生入狱十多次,被人称为‚压不扁的玫瑰‛的作家是【D】 A.茅盾B.艾芜 C.老舍D.杨逵 30.‚夜白飞‛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B】 A.《春桃》B.《山峡中》 C.《送报夫》D.《蜗牛在荆棘上》

31.下列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ABE】 A.《春风沉醉的晚上》B.《小城三月》 C.《萧萧》D.《阿Q正传》 E.《莱竹山房》 32.《我爱这土地》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有【ABCD】 A.暗示B.象征 C.移情D.设问 E.复沓 33.下列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的有【ABCD】 A.《凤凰涅槃》B.《铸剑》 C.《南归》D.《屈原》 E.《送报夫》 34.下列属于散文的作品有【AE】 A.《鹰之歌》B.《莎菲女士的日记》 C.《白毛女>D.《老马》 E.《钓台的春昼》 35.曹禺的主要作品有【ABCD】 A.《雷雨》B.《日出》 C.《原野》D.《北京人》 E.《南归》 考前摸底选择 1.《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陈二妹是一个【A】 A.备受剥削的女工B.失恋的少女 C.多愁善感的知识女性D;失业农民 2.《子夜》通过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说明了【D】 A.帝国主义的入侵帮助中国发展了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家之间相互倾轧 C.买办资本家与民族资本家之间相互勾结 D.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山峡中》一文里,唱‚江水呵,/慢慢流,/流呀流,/流到东边大海头,/那儿呀,没有忧!/那儿 呀,没有愁!‛的是【C】 A.夜白飞B.小黑牛 C.野猫子D.魏老头子 4.《在其香居茶馆里》邢幺吵吵的二儿子被抓是因为哪个人物的告密【C】 A.陈新老爷B.蒋米贩子 C.方治国D.张三监爷 5.郭沫若的《凤凰涅粲》选自诗集【C】 A.《星空》B.《恢复》 C.《女神》D.《北方》 6.被叶圣陶赞赏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诗歌是【C】 A.《再别康桥》B.《死水》 C.《雨巷》D.《凤凰涅槃》 7.闻一多的《死水》表达的情感是【C】 A.对‚恶之花‛的赞颂B.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 C.目睹祖国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心情D.忆旧之情 8.‚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 愁怨的姑娘。‛这一节诗句出自下列哪位诗人之手【B】 A.冯至B.戴望舒 C.卞之琳D.闻一多

9.关于辛笛的短诗《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作者为九叶派诗人 B.表现了诗人面对暮天大海时涌起的对人生遭际的思考与感叹 C.写于作者晚年,感叹一生的坎坷 D.第三节将诗意推进到理性玄思的境界 10.《春末闲谈》揭露中外统治者【D】 A.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B.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C.虚伪的本质 D.妄想永远奴役人民而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 11.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 A.《屈原》B.《雷雨》. C.《上海屋檐下》D.《南归》 12.《金锁记》中因出身卑微而戴上了黄金枷锁的人物是【A】 A.曹七巧B.姜季泽 C.长安D.长白 13.《钓台的春昼>是一篇【C】 A.记事散文B.记人散文 C.游记D.小说 14.郭沫若所属的文学社团是【B】 A.新月社B.创造社 C.‚九叶‛诗派D.‚现代‛诗派 15.‚帆起了/帆向落日的去处/明净与古老/风帆吻着暗色的水/有如黑蝶与白蝶‛,这节诗出自 下列哪首诗中 【A】 A.《航》B.《泥土》 C.《山》D.《采莲曲》 16.‚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 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这段 话出自【B】 A.《钓台的春昼》B.《雨前》 C.《白马湖之冬》D.《囚绿记》 17.《雅舍》的作者为【B】 A..沈从文B.梁实秋 C.闻一多D.周作人 18.下列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C】 A.剧本巧妙地截取了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同时表现五户人家的命运 B.作品是一出悲喜剧 C.作品高度集中地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D.剧本描写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19.艾芜《山峡中》里的野猫子是【A】 A.-个美丽又可怕、充满野性的姑娘B.-个恶毒、丑恶的老巫婆 C.-个天真纯朴、活泼可爱的少女D.-个泼辣放荡、充满挑逗性的少妇 20.在鲁藜的《泥土》一诗中,与‚泥土‛相对的意象是【B】 A.云彩B.珍珠 C.雷电D.天空 21.《寒夜>中的汪文宣是一个【A】 A.善良诚恳、沉静内向又努力工作的小职员 B.恪守道德、忠于职守又胆小怕事的小学教员 C.善于算计、惯于经营又贪婪悭吝的小商人 D.性格忧郁、处事犹豫又心胸狭窄的小地主

22.下列通过‚窥房‛的情节来表现人物心理畸变的小说是【B】 A.《断魂枪》B.《荣竹山房》 C.《金锁记》D.《小二黑结婚》 23.以未庄为典型环境展开叙事的小说是【A】 A.《阿Q正传》B.《桃园》 C.《山蛱中》D.《春桃》 24.以下女性人物形象中,性格有点像林黛玉的是【C】 A.小芹B.陈二妹 C.翠姨D.萧萧 25.‚爱情三部曲‛的作者是【A】 A.巴金B.老舍 C.茅盾D.孙犁 ^÷ 26.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的作家【B】 A.宋之的B.李广田 C.梁遇春D.丰子恺 27.《莎菲女士的日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C】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D.动作描写 28.《子夜>中赵伯韬是一个【B】 A.民族资本家B.买办资本家 C.地主D.工人 29.著名批评家李健吾认为‚最富有现代性‚的小说作品是【D】 A.《春风沉醉的晚上》B.《萧萧》 C.《潘先生在难中》D.《九十九度中》 30.下列不属于沈从文的作品的是【D】 A.《萧萧》B.《边城》 C.《丈夫》D.《秋收》 31.郁达夫小说的特点有【ACD】 A.主人公往往是生活的‚零余者‛B.将时代波澜寓于地方特色中 C.多抒发苦闷的情绪D.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E.擅长冷静地、客观地描写 32.《萘竹山房》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AD】 A.二姑姑B.翠姨 C.野猫子D.兰花 E.曹七巧 33.艾芜《山峡中》的艺术特色是【ABCD】 A.以‚我‛想离开土匪团伙的思绪为线索B.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C.善于描写自然景观D.富有浓郁的地域和传奇色彩 E.善于想象,作品充满魔幻色彩 34.丽尼的散文集包括【BDE】 A.《画梦录》B.《白夜》 C.《缘缘堂随笔》D.《鹰之歌》 E.《黄昏之献》 35.对戏剧《雷雨》描述正确的有【ABCD】 A.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 B.创造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C.以周朴园为中心安排众多的矛盾冲突 D.创造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 E.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态 考前摸底选择

1.胡适《追悼志摩》一文中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指的是【B】 A.婚姻自主B.美与爱与自由 C.解放全人类D.自由与民主 2.下列不属于徐志摩的诗集的一项是【B】 A.《翡冷翠的一夜》B.《北方》 C.《猛虎集》D.《云游》 3.卞之琳的《断章>表现的是【C】 A.对一篇旧作的怀念 B.矛盾的普遍性 C.诗人对宇宙万物的一种哲理性思考 D.诗人内心痛苦的情怀 4.《钓台的春昼》的主题是【C】 A.对爱情的渴望与苦闷B.对朋友的思念 C.对黑暗现实的愤慨D.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5.《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最终走向【A】 A.相互了解、相互同情B.相互猜忌、提防 C.相互敌视D.恋爱和结婚 6.‚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 问题‛。这句话出自【C】 A.《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B.《雨前》 C.《春末闲谈》D.《谈‚流浪汉‛》 7.小说《山峡中》的叙事人称是【A】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D.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混用 8.李广田散文《山之子》所采用的叙述线索是【A】 A.‚我‛的见闻B.‚山之子‛的见闻 C.刘兴的见闻D.高立山的见闻 9.《雷雨》是一出【D】 A.悲喜剧B.喜剧 C.历史剧D.悲剧 10.塑造了眉间尺、宴之敖者两个复仇者形象的作品是【D】 A.《拜堂》B.《桃园》 C.《断魂枪》D.《铸剑》 II.下列作品中,主人公以‚拾破烂‛谋生的是【C】 A.《桃园》B.《小城三月》 C.《春桃》D.《春风沉醉的晚上》 12.‚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也是要吃的;说够了回去两杯甜酒一喝,倒下去就 睡!……‛《在其香居茶馆里》塑造的这个‚精力充足,对这世界上任何物事都采取一种毫不 在意的态度的典型男性‛是【A】 A.邢幺吵吵B.联保主任方治国 C.张三监爷D.黄毛牛肉 13.《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形象所显现的阶级特征是【A】 A.民族资产阶级B.买办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D.官僚资产阶级 14.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出自他的散文名篇【C】 A.《沉沦》B.《春风沉醉的晚上》 C.《钓台的春昼》D.《雨前》 15.《吃瓜子>的语言特色是【B】 A.冲淡平和B.幽默诙谐 C.委婉优美D.玄妙难测 16.《囚绿记>中作者极力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抒发的是【A】

A.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B.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C.对母亲的思念D.对友谊和爱情的期待 17.‚三仙姑‛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B】 A.《拜堂》B.《小二黑结婚》 C.《在其香居茶馆里》‘D.《骆驼祥子》 18.表达了诗人向往平和宁静的生活的诗作是【A】 A.《采莲曲》B.《金色的稻束》 C.《再别康桥》D.《山》 19.描述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几乎一辈子与世隔绝、孤寂似墓中 人的小说是【A】 A.《莱竹山房》B.《小城三月》 C.《九十九度中》D.《拜堂》 20.‚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矧 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 里。‛以此结尾的作品是【A】 A.《荷花淀》B.《呼兰河传》 C.《白马湖之冬》D.《大堰河——我的保姆》 21.批判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作品是【C】 A.《铸剑》B.《死火》 C.《阿Q正传》D.《春末闲谈》 22.《毒药·白旗·婴儿》的文体类别是【D】 A.自由诗B.格律诗 C.十四行诗D.散文诗 23.《谈‚流浪汉‛>一文的主旨是【D】 A.赞美友情B.赞美文人的担当精神 C.赞美四处流浪的人D.赞美流浪汉精神 24.下列均属废名的作品的一项是【B】 A.《丈夫》、《囚绿记》B.《竹林的故事》、《桃园》 C.《春桃》、《丈夫》D.《竹林的故事》、《春桃》 25.塑造曹七巧这个艺术形象的作家是【B】 A.沈从文B.张爱玲 C.许地山D.沙汀 26.善于将智性融入感性书写之中,注重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形成 了冷静沉思的独特风格的诗人是【B】 A.鲁藜B.杜运燮 C.臧克家D.田间 27.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作者是【B】 A.徐志摩B.林徽因 C.郭沫若D.冯至 28.作品多以老北京为背景,表现城市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擅长运用北京方言的作家是【D】 A.叶圣陶B.巴金 C.茅盾D.老舍 29.凌吉士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C】 A.《我在霞村的时候》B.《九十九度中》 C.《莎菲女士的日记》D.《金锁记》 30.‚音乐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潮一样,震撼人的心魄‛是 郭沫若对哪首诗的评价【D】 A.《给战斗者》B.《我爱这土地》 C.《老马》D.《黄河大合唱》 31.《屈原》里的戏剧冲突的两方是【AB】 A.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路线

B.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路线 C.以屈原为代表的联秦抗齐的路线 D.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路线 E.以宋玉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 32.冯至《鼠曲草》表达了诗人【AB】 A.对高洁的人格的追求B.对平实、认真、执着的生活态度的赞许 C.对貌似高贵者的否定D.对鼠曲草的同情 E.对平凡、渺小人生的否定 33.《鹰之歌>中,作者所描叙的画面的特点有【ACE】 A.色彩浓重B.充满大漠风情 C.情调悲壮D.明丽清新 E.富于象征意蕴 34.下列作品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有【AD】 A.《小城三月》B.《山峡中》 C.《潘先生在难中》D.《莎菲女士的日记》 E.《春蚕》 35.《金锁记>中的人物有【ABCD】 A.姜季泽B.长白 C.长安D.曹七巧 E.汪文宣 考前摸底选择 1.诗人艾青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场所是【B】 A.家里B.狱中 C.学校里D.游轮上 2.《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是【A】 A.民族与祖国的象征B.美与爱的象征 C.悲苦激愤的象征D.底层劳苦大众的象征 3.-个读书人混迹于一群亡命徒中间,帮着干一些偷盗的勾当,他想离开他们,一觉醒来,这一 伙人都不见了,正如同做梦一般。叙述这个内容的作品是【A】 A.《山峡中》B.《断魂枪》 C.《铸剑》D.《南归》 4.老舍《骆驼祥子》的中心线索是【B】 A.祥子买车的两起两落B.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C.祥子买车的四起四落D.祥子与虎妞的爱情 5.下列采用第一人称和日记体形式的作品是【C】 A.《春风沉醉的晚上》B.《寄小读者》 C.《莎菲女士的日记》D.《送报夫》 6.《菜竹山房》所描写的悲剧的社会根源是【C】 A.生活穷困B.军阀混战 C.封建礼教D.感情危机 7.‚激流三部曲‛的作者是【C】 A.茅盾B.沈从文 C.巴金D.叶圣陶 8.‚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出自【C】 A.《雨巷》B.《大堰河——我的保姆》 C.《我用残损的手掌》D.《山》 9.《蜗牛在荆棘上》中塑造的边缘者与漂泊者形象是【A】 A.黄述泰B.秀姑 C.辛先生D.春姑娘 10.《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女主人公是【D】 A.王阿毛B.曾树生

C.翠姨D.陈二妹 11.下列属游记散文的是【B】 A.《雨前》B.《钓台的春昼》 C.《白马湖之冬》D.《囚绿记》 12.《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主人公莎菲生活的时代是【B】 A.解放战争时期B.20世纪20年代 C.抗战时期D.20世纪30年代初期 13.周冲是下列哪一作品中的人物【C】 A.《上海屋檐下》B.《南归》 C.《雷雨》D.《风雪夜归人》 14.精神胜利法是下列哪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B】 A.邢幺吵吵B.阿Q 'C.王三胜D.眉间尺 15.下列属于戴望舒创作的诗集的是【A】 A.《灾难的岁月》B.《春水》 C.《猛虎集》D.《画廊集》 16.下列属于喜剧的作品是【D】 A.《雷雨》B.《南归》 C.《上海屋檐下》D.《升官图》 17.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中,作者将什么比作了母亲【D】 A.湖B.星空 C.山D.海 18.辛笛的诗歌《航》第三节的艺术特色是【D】 A.具有‚三美‛特征B.突出‚主观战斗精神‛ C.情感表露直白简单D.思想知觉化 19.由一个女人的固宠欲望而颠覆国家命运,表述了这一内容的作品是【D】 A.《蔡文姬》B.《铸剑》 C.《风雪夜归人》D.《屈原》 20.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儿名叫【B】 A.曹大年B.长安 C.长白D.姜季泽 21.下列诗人中,写《昨日之歌》这部诗集的是【B】 A.卞之琳B.冯至 C.穆旦D.郑敏 22。下列散文集中,不属于李广田作品的是【A】 A.《缘缘堂随笔》B.《银狐集》 C.《灌木集》D.《画廊集》 23.‚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 之中的礁石。‛这句话出自【D】 A.《白马湖之冬》B.《谈‚流浪汉‛》 C.《吃瓜子》D.《鹰之歌》 24.全文都围绕着对‚春天‛的怀念和渴盼来写的作品是【D】 A.《春末闲谈》B.《钓台的春昼》 C。《白马湖之冬》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25.关于《回忆鲁迅先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作者是女作家萧红B.行文随意,多用口语和白描 C.重点表现的是许广平的辛劳、隐忍D.文章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 26.表现童养媳制度不合理的作品是【B】 A.《绣枕》B.《萧萧》 C.《小城三月》D.《菜竹山房》 27.二诸葛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C】

A.《山峡中》B.《桃园》 C.《小二黑结婚》D.《春桃》 28.在小说《春桃》中,春桃的性格是【A】 A.直率、坚韧B.怯懦、隐忍 C.泼辣、野蛮D.麻木、冷漠 29。《寒夜》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离开丈夫、与她的追求者一起到了【B】 A.广州B.兰州 C.南京D.上海 30.被诗人朱湘誉为当时散文诗里‚最好的一首‛的是【A】 A.《毒药》B.《白旗》 C.《婴儿》D.《再别康桥》 31.关于诗歌《断章》,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BCDE】i A.作者为卞之琳 B.诗作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c.诗作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D.诗作具有词约义丰,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 E.诗作富有节奏与诗意的回环往复之美 32.下列属于《上海屋檐下》的人物形象有【ABCDE】 A.杨彩玉B.林志成 c.匡复D.施小宝 E.黄家楣 33.鲁迅的<铸剑》塑造的两个复仇者的形象是【BC】 A.国王B.眉间尺 c.宴之敖者D.后羿 E.王后 34.下列与抗战题材有关的作品有【AC】 A.《在其香居茶馆里》B.《春蚕》 C.《荷花淀》D.《小城三月》 E.《潘先生在难中》 35.下列对《包身工》的表述正确的有【BCD】 A.是一篇新闻特写 B.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 c.深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殖民者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产物 D.作品把包身工的生活浓缩为一天的三个场景 E.作者是田汉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读书

    《守望灯塔》《18个经典培训故事》吉诃德》 《倾城之恋》 《安娜 卡列尼娜》 《白鲸》 《百年孤独》 《包法利夫人》 《悲惨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查特来夫人的......

    必读书

    【美国】 《老人与海》--------海明威 《马丁·伊登》--------杰克·伦敦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作品阅读书目(一)必读篇目 鲁迅《阿Q正传》、《狂人日记》、《伤逝》、《在酒楼上》、《祝福》郭沫若《凤凰涅槃》、《天狗》 茅盾《子夜》、《春蚕》、《......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A卷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A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鲁迅一生写得最多的是杂文,前期有《坟》、______、《华盖集》、______四本杂文集。 2.1918年周作人发表《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目 (1919——1949)小说: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王统照:《山雨》;王鲁彦:《菊英的出嫁》、《疯妇》;叶绍钧:《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五四新文学 )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整体的否定,西方文学便成为中国新文学借鉴和模仿的先例。 2、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基本都是维......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四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课程名称试卷类别 一、选择题(10×3) 1、沈从文在哪部作品中塑造了集爱与美玲一体的翠瞿: A、《桃园》B、《边城》 C、《长河》D、《八骏图》 2、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一、填空题 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从文是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