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 年的。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
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
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
、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
和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 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鲁迅短篇小说《**》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917、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3、民众戏剧社 写实的社会剧
4、李金发、《食客与凶年》
5、《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6、“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7、周作人、文学研究会
8、叶绍钧、《稻草人》
9、许地山、《缀网劳蛛》
10、梁遇春、《春醪集》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B 3A 4C 5C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C 2AB 3CD 4AC 5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1)“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1)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2)
2、自叙传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1)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3)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1)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3)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
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2)
4、“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2)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陈独秀的泼辣明快,钱玄同的汪洋恣肆,刘半农的爽直幽默与鲁迅的犀利凝重,展现了这一作家群的不同风格。而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则是其共同倾向。(2)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1)“三美”理论由新月诗社主力成员闻一多提出,主要针对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文化、自由化的弊病,促进新诗向规范化——“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及“格律的谨严”转化,以寻求提升新诗的艺术品质;(5)
(2)在《诗的格律》一文中,闻一多将“三美”的具体内容阐发为: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及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5)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1)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乃与传统载道之散文相对的言志之作。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平和冲淡,在娓娓叙谈中,将知识、智慧、哲理、趣味融于一炉。(5)
(2)美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5)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1)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的意象和氛围构成象征世界,暗示作者的思想和情绪,如《秋夜》、《雪》;(5)
(2)通过编造幻想中的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象征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如《过客》、《求乞者》、《复仇》;(5)
(3)完全用荒诞的现实中不可能发生或者存在的“故事”,传达或暗示自己的思绪与感悟,如《影的告别》、《墓碣文》、《死后》等。(5)
结合作品展开分析。(5)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0年代文学指的是从 年到 年的文学。2、30年代文学思潮的两股主潮是
文学思潮与
文学思潮。
3、“京派”作家发表作品的主要阵地有《骆驼草》、、、《文学杂志》等刊物。
4、洪深与
、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5、在探索中西诗艺融合方面颇用心力的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如
、。
6、“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家
十分熟悉都市的中流社会和下层市民的生活,其曾引发了关于抗战文学要不要暴露的论争的代表作是。
7、中国诗歌会影响较大的诗人如《茫茫夜》作者
、《守堤者》的作者
等。
8、诗人臧克家因注重表现中国的农村生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被称为
、。
9、“东北作家群”的主力作家有萧红、、、舒群、骆宾基等。
10、巴金的长篇小说
、《春》、《秋》合称。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30年代文坛以笔名“刘西渭”发表了许多精彩文学评论的作家是: A 瞿秋白 B 李健吾 C 周作人 D 朱光潜
()
2、试图借助西方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反思、清理30年代新文学创作的是: A 梁实秋 B胡适 C 林语堂 D周作人()
3、话剧《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
A 张资平B 曹禺 C 田汉 D 夏衍()
4、萧红的成名作是:
A《呼兰河传》 B 《小城三月》 C 《生死场》 D 《八月的乡村》
()
5、《故事新编》中鲁迅受到“三一八”惨案教训激发创作的小说是: A《奔月》 B《非攻》 C《理水》 D《铸剑》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30年代有两位作家翻译了日本美学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他们是: A 鲁迅 B 丰子恺 C田汉 D 梁实秋()
2、下面作品中,属于柔石的有:
A《短裤党》 B《为奴隶的母亲》 C《少年漂泊者》 D《早春二月》()
3、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社团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太阳社 D 未名社
()
4、结为好友同时受到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创作指点的作家是: A 冯雪峰 B 沙汀 C 艾芜 D 蒋光慈
()
5、施蛰存之外的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还有: A 穆时英 B 废名 C 刘呐鸥 D 郁达夫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左联”
2、普罗文学
3、京派
4、幽默小品散文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2、简述茅盾《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2、简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边城》论述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1928年、1937年
2、左翼革命、人文主义
5、《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
4、欧阳予倩、田汉
5、《断章》、《距离的组织》
6、张天翼、《华威先生》
7、蒲风、穆木天
8、“农民诗人”、“乡土诗人”
9、萧军、端木蕻良
10、《家》、《激流三部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选题 1B 2A 3D 4C 5D
(二)多选题 AB 2 BD 3 BC 4 BC 5 AC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左联”—— 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1)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1)“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1)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1)“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1)
3、普罗文学——1928-1930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是所谓的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2)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2)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1)。
(4)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2)“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
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2)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1)
4、幽默小品散文——30年代林语堂所提倡的一种散文创作风格。(1)他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散文刊物,以刊登幽默、闲适、性灵的小品文为主,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2)这些小品散文前期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2)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茅盾《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要点:(1)理性化创作动机:题材与主题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2)时代性典型人物塑造: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展开对人物复杂性格的立体刻画,偏重人物的时代内涵与阶级属性;
(3)史诗性宏大叙事:多元情节线索交织成网络化的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凸现对社会人生的敏感与怅叹。
2、简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要点:(1)丰富多彩的老北京风俗画卷。(2)“干净利落,鲜活纯熟”的京白。(3)平民式的幽默。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边城》论述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点:(1)沈从文“湘西”艺术世界的思想内蕴:一系列以湘西生活为素材的小说,集中体现了沈从文建基于“美和生命”观上的创作理想,即表现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它以现代小说的形式,通过“自然”、“自在”及“自为”三种生命形态的塑造,一方面为我们这个历史负累极重的文明古国,提供了一个在精神上回复自然人性和活泼童心的文学乐园;另一方面也隐隐透露出乡土文明与现代文明无可避免的冲突。(5)(2)沈从文“湘西”艺术世界的艺术特色:一系列以湘西生活为素材的小说,集中体现了沈从文“抒情写境”的艺术观,即作家的主观情愫贴进或融入人物的思想情绪流程,作家的主观情感随作品人物情绪走。物境描写,有意突出湘西风物的原始、特异与神秘,随手拾取原生的物产风光以白描的方式娓娓道来,产生出一种原始、蒙茸的美;人物描写突出世俗二字,让人性的优美与凡庸相交织,道德状态的健康纯朴与理性世界的原始蒙昧并存;语言格调古朴,叙述
节奏舒缓,悠扬而和谐,造成平淡而悠远,不烈而撩人的艺术传达效果。(5)(3)结合作品论证。(10)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946年7月11日,文化批评家,平民教育家 在昆明遭到杀害;仅隔四日,西南联大教授、著名诗人、学者 也遭杀害。2、1945年1月,在自己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一问题的论争。
3、全国文联第一任主席是,副主席是茅盾和。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是 年10月19日,而在重庆《新华日报》摘要发表是 年元旦。
5、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是《 》,它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 年5月终刊。
6、“文协”于1938年3月成立,提出“ ”、“ ”两个口号。
7、阿盖公主、婵娟、夏完淳分别是郭沫若历史剧《 》,《屈原》和《 》中的人物。
8、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写了《战声集》和《 》两本诗集。《屈原》是郭沫若的戏剧代表作,其中《 》的朗诵是最能体现屈原斗争精神的。
9、抗战时期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家是,他的话剧作品《 》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0、1938年底,茅盾赴新疆任教,并主持该地的文化协会。1940年夏返回内地,路经延安。他的著名散文《 》和《 》赞美了抗日根据地的新生活和新精神。文,同时又发表了尖锐的哲学论文《论主观》,从而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发生了一场关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为主要阵地。
()
2、钱钟书的《围城》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儒林外史》”之称。
()
3、《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话剧的“生命三部曲”。
()
4、艾芜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一篇揭露国统区兵役问题重重黑幕的优秀讽刺小说。()
5、“战国策”派是诞生在40年代的一个文学社团。()
6、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田间。
()
7、赵树理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
()
8、徐訏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中篇小说《鬼恋》是其代表作。
()
9、“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0、艾青成名于30年代,40年代的诗集《北方》和《向太阳》诗风更加成熟,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孤岛文学
2、新秧歌运动
3、九叶诗派
4、延安文艺座谈会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有人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概括为“传奇笔法”,请结合《金锁记》等代表作品对“传奇笔法”的具体涵义加以论析。
2、结合作品分析九叶诗派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李公朴,闻一多
2、胡风,现实主义与“主观”
3、郭沫若,周扬 4、1943,1944
5、《抗战文艺》,1946
6、“文章入伍”、“ 文章下乡”
7、《孔雀胆》,《南冠草》
8、《蜩螗集》,《雷电颂》
9、陈白尘,《升官图》
10、《白杨礼赞》,《风景谈》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为主要阵地。
(+)
2、钱钟书的《围城》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儒林外史》”之称。(-)
3、《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话剧的“生命三部曲”。
(-)
4、艾芜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一篇揭露国统区兵役问题重重黑幕的优秀讽刺小说。(-)
5、“战国策”派是诞生在40年代的一个文学社团。(-)
6、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田间。
(-)
7、赵树理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
(+)
8、徐訏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中篇小说《鬼恋》是其代表作。
(+)
9、“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0、艾青成名于30年代,40年代的诗集《北方》和《向太阳》诗风更加成熟,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1)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2)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1)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
2、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1)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2)1943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如”鲁艺”的《兄妹开荒》等。(1)新秧歌运动表现了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实践。(1)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
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4、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有人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概括为“传奇笔法”,请结合《金锁记》等代表作品对“传奇笔法”的具体涵义加以论析。
要点: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宛如一位感觉精致、独特,演技高明的明星,她的小说总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概括而论,张爱玲小说的“传奇”笔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氛围描写浓墨重彩的戏剧色调,有意调用色彩过于浓烈、甚至相互冲犯,对比强烈的词语谴词造句,在突兀而生动、质感饱满的语言中寄寓生动而浓稠的情感体(4)(2)人物对话套用“红楼”语式。《金琐记》曹七巧处处逼肖凤姐。《倾城之恋》范柳原几次戏弄流苏,与她调情却不给予真情,众人皆以为他们是热恋的一对。柳原刻薄地对流苏说:“你别枉担了这个虚名!”把《红楼梦》晴雯决别宝玉的原话用上了。用“红楼”笔法,写现代情场,更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3)
(3)“冷月”意象出神入化地运用,有效地营造和烘托出苍凉的背景基调。作家把对月亮的圆白、光泽、亮丽、带杀气的蓝光,全部融入了对人生的灰暗理解。《金锁记》里若干处月光描写堪称经典,月光折射映衬着人物的特定心境、预示着他们惨淡的命运。(3)
结合作品论证。(10)
2、结合作品分析九叶诗派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点:(1)思想内涵:力图担负起“将人生和艺术综合起来的神圣任务”,在创作中既向内发掘同时又向外印证,力求“个人情感与人民情感的沟通”。他们的作品既有深沉厚重的生命体验、宇宙思考,也有对反抗的歌咏和对希望的企盼。(5)
(2)艺术表现: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来组合语言意象,通过象征、暗示来曲折表达,追求客观化和间接性,为诗的情志寻求“客观对应物”,避免直抒胸臆一泻到底的浮浅。(5)
结合作品分析。(10)
第二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测试题学前自测含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测试题学前自测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2、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屐痕处处》)等。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
4、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梁实秋)。
5、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李大钊)。
6、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 《热风》 )。
7、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 周作人 )。
8、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 《画梦录》 )。
9、《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丰子恺 )。
10、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林语堂 )。
二、多选题
11、《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ABCD)等。 a. 刘半农b. 陈独秀c. 钱玄同d. 李大钊
12、二三十年代在杂文创作中有重要作用的报刊主要有(ABCD)等。
a.《时事新报·学灯》b.《申报·自由谈》c.《新青年》d.《语丝》
13、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ABD)。
a.《麻醉礼赞》b. 娼女礼赞》c.《鸦片礼赞》d.《哑吧礼赞》
14、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BD)。
a. 何其芳b. 李广田c. 俞平伯d. 卞之琳
15、“五四”时期开辟的“随感录”专栏的报刊主要有(ACD)等。
a.《民国日报》b.《语丝》c.《新青年》d. 《每周评论》
16、“清华文学社”的主要成员有(ABC)等。
a. 朱湘b. 梁实秋c. 闻一多d. 冰心
17、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指(ABD)。
a. 爱自然b. 爱母亲c. 爱基督d. 爱儿童
18、代表鲁迅“文艺性散文”创作实绩的作品是(AD)。
a.《野草》b.《故事新编》c.《呐喊》d.《朝花夕拾》
19、周作人前期散文中有部分属于新文学理论建设文章如(BCD)等。
a.《乌篷船》b.《美文》c.《论小诗》 d.《人的文学》
20、《朝花夕拾》收入回忆往事的散文10篇,主要有《阿长与<山海经>》(ABC)等。
a.《父亲的病》b.《藤野先生》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影的告别》
第三篇:4309+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12年秋期成人教育(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2.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专题二 五四新诗 一、一般掌握
1.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2.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一、一般掌握
1.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何其芳的散文特点。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专题四 现代话剧
一、重点掌握
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一般掌握
2.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一、重点掌握
1.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二、一般掌握
2.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足鼎立局面。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一、一般掌握
1.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专题七 现代女作家的小说 一、一般掌握
1.丁玲小说创作的特点。萧红小说创作的特点。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概况。冰心、凌叔华小说创作的特点。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苏青、梅娘小说创作的特点。
专题八 通俗文学 一、一般掌握
1.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特点。
2.晚清时期现代都市社会与文学报刊的兴起与现代通俗文学生成的关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性质、分期和主要成就。
专题九 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一、重点掌握
1.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的创作特点。穆旦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从《大堰河》、《北方》到《黎明的通知》的发展与变化。艾青诗歌对七月诗派的影响。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中国新诗30年代后的发展与变化。臧克家诗歌的创作特点。卞之琳诗歌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七月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出现与创作趋向。九叶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专题十 解放区文学 一、一般掌握
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孙犁小说的创作特点。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和特点。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
学的影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特点。解放区秧歌剧和《白毛女》创作以及戏剧改革的特点。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国现代文学的“ 37.施蛰存的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4.诗界 1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18.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 C.《金粉世家》 D.《啼笑因缘》 3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3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
3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 C.郭沫若 D.艾青
42.在普罗诗歌方面,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的重要诗人是()。A.柔石 B.丁玲 C.殷夫 D.艾青
43.“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出自()。A.《难民》 B.《老马》 C.《炭鬼》 D.《三代》
44.《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夜歌》 C.《李有才板话》 D.《三里湾》
三、多项选择题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 D.《新中国未来记》
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等。A.郁达夫 B.俞平伯 C.杨振声 D.叶绍钧
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等。A.彭家煌 B.许杰 C.蹇先艾 D.茅盾
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等。A.《木马》 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C.《新生》 D.《梅岭之春》 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 B.《新潮》小说家群 C.乡土文学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 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等。A.冰心体 B.繁星体 C.飞鸟体 D.春水体
7.冯至)A.《桃园》 B.《竹林的故事》 C.《社火》 D.《浣衣母》
15.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等。A.戴望舒 B.王独清 C.穆木天 D.冯乃超
16.《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等。A.陈独秀 B.李大钊 C.钱玄同 D.刘半农 17.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
A.《娼女礼赞》 B.《鸦片礼赞》 C.《哑吧礼赞》 D.《麻醉礼赞》 18.30年代以后,洪深最重要的话剧创作是《农村三部曲》,即()。A.《赵阎王》 B.《五奎桥》 C.《香稻米》 D.《青龙潭》 19.“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张资平B.刘呐鸥 C.施蛰存 D.穆时英
20.40年代长篇小说在讽刺和通俗化方面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茅盾 B.钱钟书 C.路翎 D.赵树理
2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等。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 2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等。
A.应修人 B.汪静之 C.冯雪峰 D.潘漠华 23.阿英的“南明史剧系列”主要有()等。
A.《碧血花》 B.《海国英雄》 C.《杨娥传》 D.《棠棣之花》 24.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A.柔石 B.冯铿 C.丁玲 D.殷夫
25.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等。A.废名 B.俞平伯 C.冯至 D.沈从文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闻一多在《诗镌》 6.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7.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8.《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 两个形象的异同。
9.赵树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技巧、表现手法进行了扬弃和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0.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但也“太像戏了”(曹禺语),人工痕迹较浓。这种情况后来的《日出》和《北京人》的创作中有哪些改变?
11.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上,夏衍是一位具有朴素、洗练、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剧作家。请简要说明夏衍剧作的契诃夫意味。
12.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文明戏”和“爱美剧”? 13.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都有哪些独创性和开创性? 14.叶紫与30年代其他农村题材作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15.“海派文学”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宽泛的概念。请简要说明“海派”与“海派文学”这两个概念。
五、分析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为沉重的忏悔,让“他”的忧郁症更为加重,自以为身体每况愈下,忧心忡忡。直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蹈海自杀。这样的作品,让守旧者视其为“诲淫”,“放荡”,却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热读和追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过程,体现了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中国革命复杂性的独特认识,是茅盾写得最率真自然的小说,也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虹》希望通过一位知识女性的追求过程来表现中国革命的历程,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写了三个中学生在“九一八”前后的故事,这种表现同龄人不同人生道路的对比方法,后来成为革命小说一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如果说《蚀》、《虹》和《三人行》等都具有初期左翼创作浪漫谛克的某些特点,那么,1933年前夕完成的《林家铺子》、《春蚕》和《子夜》等却表现出鲜明而冷峻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林家铺子》描述了“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小市镇上林家的小百货店从兴隆到倒闭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清晰分析。《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代表,是茅盾 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献。8.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所能达致的丰富性。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着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10.人们通常将欧阳予倩、田汉和洪深称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欧阳予倩毕生致力于新兴话剧运动的倡导和表演,被称作是“春柳社的台柱,民众剧社的主干,戏剧协社的灵魂,南国社的导师”,为中国话剧的奠基和推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田汉先后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南国社等社团,主编《南国半月刊》、《醒狮周报•南国特刊》、《南国月刊》等杂志,形成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南国戏剧运动”,为打开话剧演出的局面起了很大作用,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代盟主。田汉的诗人气质,也使他的剧作染有浓郁的抒情性。洪深曾赴美留学,师从著名戏剧家贝克教授学习戏剧编撰,获得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从事教学和戏剧创作,加入戏剧协社,参与领导南国社。洪深的话剧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使命意识,他十分重视戏剧的社会作用,体现了他戏剧为人生的创作理念,从而创作风格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同时也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从整体上考虑,你是如何看待这三位“中国现代话剧的三大奠基者”对中国话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总结
小说
《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写作背景:思想准备,“知者甚少”;专业知识储备,“医学知识”;生活累积,照顾过精神病人阮久荪;文学修养 文本分析:(13则日记)1.狂人察觉周围的人吃人(1-3)社会
2.狂人进而发现亲人吃人(4-10)家庭
3.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意识到“我”也吃人(11-12)自身
4.狂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13)孩子
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批判封建的社会《也可是,制度,思想,文化》
两套文本运用:文言序文,白话正文(13则)
文言序文的作用:
1、说明小说形成及篇名的由来
2、交代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深层)有志之士去研究封建礼教制度的危害
3、交代狂人的病症“迫害症”
4、省略介绍,直入正题
狂人形象:1.狂人有种疯子的病状:变态心理,逻辑混乱,虚幻的幻觉
2.狂人具有先知先觉得一面,站在时代前列反对封建礼数,封建制度,是启蒙者。主题形象表现深切
格式特别:艺术手法1.结构新——日记体2.语言新——白话文3.人物新——疯子4.手法新——总体象征兼写实
《阿Q正传》创作动机1.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弱点2.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其妥协性,不彻底性 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化,“取种种人,合成一个”2.悲喜剧交触3.白描手法4.杂文式笔法
序幕1 交代阿Q的身世处境及写作缘由
开端2-3着重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发展4-6着重描写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
高潮7-8 写辛亥革命波及未庄,阿Q向往革命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
结局9写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惨遭杀害
阿Q形象: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形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危害:麻木心理,泯灭斗志,造成奴性
精神胜利法:特征,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再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胜利。实现方法:想象,转移,自虐,革命实质:逃避现实,自欺欺人,自我麻痹
《伤逝》
主题:反思个人奋斗“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点睛之笔。反思爱情自由,“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爱情悲剧的原因1.社会的沉滞腐朽2.自身的性格弱点3.经济的困顿
创作背景:1926年收入《彷徨》易人生《玩偶之家》,1932年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艺术特色1.强烈深沉的抒情笔调:采用手记,“我”知识分子,抒情主人公,倒叙2.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蒙太奇式的片段组成15个,以子君涓生爱情的产生发展结局为线索展开
《沉沦》
郁达夫1895-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沉沦》19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小说集。
创作背景:1.个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17岁留日2.五四时代的特征3.日本私小说影响
形象分析:“他”一个患忧郁症的中国留日青年,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主题:1.个性意识,个性解放2.民族意识,民族觉醒
艺术特色:1.自叙传色彩2,感伤的情调3.散文化的结构4.自然景物描写优美4.对性心理大胆的直露描写
《超人》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小说《两个家庭》处女作,首次用冰心笔名。
问题小说,爱的哲学成名作《斯人独憔悴》,表作《超人》
何彬,20年代的旧中国腐败政治下一个颓废悲观孤独的知识青年
作者目的:用爱援救颓废青年
矛盾与《超人》1.1921年用“冬芬”为笔名,为本文附注,发表于《小说月报》2.1935年《中国青年文学大家 小说集
导言》
艺术特色:1.以何彬思想转化为线索,集中描写内心冲突2.构思独特(两封信)3.文笔清新隽永对“梦境”描绘
《海滨故人》庐隐1898-1934福建闽侯人,“隐去庐山目”,“我”(自叙传),“情”(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愁”(人物命运多桀,感伤意境塑造)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匀。最早童话集《稻草人》
潘先生形象:一个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灰色人物,精明
特色:1,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2.语言纯净,炼准确严谨3.用富于特征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4.冷静,客观的写实
作用:1,与开头逃难形成对比2,更有利于凸显潘先生内心世界(即有小人物的无奈,更显示出他苟安麻木的灵魂 《拜堂》台静农安徽霍邱人,字伯简
艺术特色:1,以场景展示为主的结构方式“请牵亲”“拜堂”2,活泼的乡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息3,字句短促,动作性强,常用叠字修饰4,文笔精炼,以对话为主5,悲剧气氛营造
《竹林的故事》废名,原名冯文炳。
三姑娘,“水做的肉,鱼做的骨”1,衣着体态2,性格:质朴,勤劳能干,俏皮,善良,孝顺
艺术特色:1,散文化结构,随水起承转合2,意境超尘脱俗3,语言清新自然4,通过回忆,以童年视角叙述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伤甘河上》毛泽东曾写《临江仙》给她。
主线:莎菲和凌吉士的爱情。
副线:莎菲和苇第之间的爱情。
莎菲的形象:五四时期狂放倨傲的女知识青年,“心灵上负载着创伤女性的叛逆绝叫者”—矛盾对她的评价。莎菲不满足生活中的爱情:1.凌吉士的爱情,卑劣充满铜臭味的爱情。
2.与苇第之间的爱情:真诚乏味的爱情,缺乏主见性。
《春蚕》矛盾:农村三部曲:《春蚕》《残冬》《秋收》
写丰收成灾的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丰收》
1981年《林家铺子》获矛盾文学
人物形象:老通宝: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勤劳善良坚韧顽强因循守旧固执迷信。
多多头“:正在觉醒的农民的典型,乐观开朗,勤俭不信命,不信偏见。
艺术特色:充分体香了江浙一带的乡土气息,通俗话,大连的运用了方言。
丰收成灾的原因:一二八战争日本统治市场茧商压价税务局征税高利贷盘剥
《华威先生》张天翼
华威先生的形象:假和空,权利欲望很强虚伪投机砖空,骑上瞒下。
艺术特色:1,速写体。2.独特的讽刺艺术3逼真的细节描写4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5漫画式的语言6白描的手法简洁流畅。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
人物形象:方治国:毒辣狡猾贪婪懦弱,地方小官吏软硬人的性格。暴露政权的黑暗统治。
刑乡吵吵:火爆性格
揭露:封建社会的腐败封建的嘴脸。
艺术特色:1明暗双线相辅相成2写实讽刺的艺术
3浓郁的地方语言,重视人物对话,直接运用方土语言。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艺术特色:1.白描的手法“坐姿” “哭”;2.第三人称叙事;3.对话采用“直接引语”
《小城三月》萧红:原名张乃莹,代表作《生死场》《呼兰词传》,《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之作。
艺术特色:1.细节,生活琐事,侧面对比;2.第一人称,儿童叙事视角;3.以乐景写哀景
翠姨形象:性格悲剧,林黛玉式的沉静矜持,同时也是社会悲剧,沉滞落后,闭塞的社会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山药蛋派作家。
人物形象:1.新型农民典型——小二黑,小芹,敢于斗争敢于反封建迷信敢于反对恶势力;2.落后的农民典型——二
诸葛,三仙姑;3.封建势力代表——金旺,兴旺
《柳家大院》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话剧《龙须沟》《茶馆》
小媳妇悲剧根源1.穷;2.姑媳敌对;3.周围群众不觉悟
艺术特色:1。第一人称叙事;2.北方土语,通俗易懂;3.悲喜交融
戏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的莎士比亚,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雷雨》四幕剧
思想意义:1家庭层面:家庭罪恶·悲剧2阶级层面:阶级罪恶,资产阶级罪恶3社会层面:社会冷酷4哲学层面:宇宙残忍,命运悲剧
艺术特色:一戏剧矛盾高度集中。二独具匠心“封闭式”结构。1时间二十四小时内2地点周家(三幕)鲁家(一幕)3人物八人4情节回溯式,紧凑(序幕·四幕·尾声)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4语言精炼简介,个性化·戏剧化
剧情象征意义:1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躁环境的气氛象征2雷雨是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象征3雷雨是对宇宙和命运之谜恐惧的象征。
戏剧冲突:周朴园~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北京人》曹禺
一创作背景:1940年,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弊端
二主题(时代的悲剧)通过描写曾家腐朽·没落,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主题。
三艺术特色:1人物关系配置,受《红楼梦》影响。2风格(抒情性)结构(散文性)上,模仿契诃夫的喜剧。四曹禺对我国话剧的贡献:1人物塑造2戏剧冲突3语言4结构
《上海屋檐下》夏衍,浙江杭州人,作品《赛金花》《法西斯细菌》《心防》
艺术特色:1人物刻画细致逼真2横断面的剧本结构3线索繁而不乱,有主有次4浓墨重彩,环境气氛渲染,梅雨下气。人物形象:1匡复有理想·有毅力·勇敢的革命者2林志成软弱·善良
思想内容:“以小人物反映时代”控诉国明党黑暗势力和反动统治。
矛盾:1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主)2黄家楣~桂芳~黄父(次)3赵振宇~赵~阿生|阿香(次)
4李陵碑5施小宝
《屈原》(写于1942)郭沫若“我有意将屈原时代象征我们的时代”
创作背景:1941“皖南事变”,史剧理论“失事求似”。
剧情:1橘颂2受诬3招魂4被囚
戏剧冲突:一屈原(连齐抗秦、爱国)~~南后(降秦抗齐)二1说气节~申大义~反群臣~颂雷电~走民间2设毒计~断其名~囚其身~害其命
屈原形象:伟大诗人、政治家、光明正义的化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失事求似”2剧情高度集中3语言具有强烈抒情性。
雷电颂:第一层:对风雷电光明呼唤与歌颂。第二层:借指责鬼神来控诉当权者。(风雷电象征人民群众坚定的信念,大司令指腐朽统治者)
诗歌
《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老爷”:富人 “叫花子”:穷人 揭露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草儿在前》康白情表面写牛的疾苦,暗喻人的疾苦
《蝴蝶》=《朋友》胡适《尝试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立在地球上放号》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表达“五四”时代破旧立新的大无畏精神
《凤凰XX》郭沫若 凤凰形象:
1、自我抒情的主人公形象
2、“五四”时代觉醒的中华民族伟大形象
《天狗》郭沫若 借“天狗吃月”的传说,塑造一个力量无比,常动常新的自我形象,表现自己冲破一切的叛逆精神 《太阳礼赞》郭沫若 象征祖国的未来,光明,新生
《繁星》冰心之处青年要学习、提高,腰围社会创造财富《我曾》 以梦和现实的对比表露困惑、惆怅,表达一种苍凉无奈的忧国情怀
汪静之《过伊家门外》传达青年对爱情渴盼和对旧礼教的挑战《伊底眼》显示爱情的伟大力量
宗白华《夜》表达诗人对个人与宇宙,肉身与心灵的审视《东海滨》表达思乡
《弃妇》李金发 我国第一个象征诗人表面上写被遗弃的妇女的命运,象征
1、充满哀伤与悲苦的人生命运
2、诗人对人世间图库绝望的理解
《血字》(红色鼓动诗)殷夫,“左联五壮士”之一,原名徐伯庭,浙江象山人。
1~3以血液开始的渲染悲壮气氛,再现运动的斗争景象。
4通过拟人,把五川想象成巨人,张扬它的影响
5通过三组对比预言,表达诗人对革命斗争的信心。
6表达诗人现身革命的理想
7运用字形的意义,想象五川化为革命武器工具,把五川的纪念化为切实的口号。
《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原名戴梦鸽,现代派诗人,雨巷诗人
《寻梦者》构思:1将现代人的寻梦放到民间寻找金色的贝2色彩美不胜收3将民歌夸张意象,与现代象征手法结合。《我用残损的手掌》1写实2喻自己的思绪,表达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3喻自己对祖国的忧思
《预言》《云》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与李广田、卞之琳称为“汉园三诗人”
《预言》年轻的神:运用女性特征的象征意象,描绘一位来自南方,有着跟银铃歌声的年轻之神,又象征必将到来,终将离去的青春。艺术特色:1富于音乐美2语言精美,声音色俱佳3艺术构思完整(序曲、4乐章、尾声)臧克家,“农民诗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手推车》写的是矿难时期北国人民的悲哀。
《距离的组织》《元宝盒》《断章》卞之琳汉园三诗人
《我从CAFÉ中出来》王独清纯诗,作者把语句分开表示作者醉后断断续续,起伏的思想。
《别丢掉》林徽因,胡适称其“一代才女”。情诗,悼亡诗
穆旦,唐湜、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郑敏、杜运燮Xie、袁可嘉、穆旦称作“九叶诗人”。
“七月派”诗人: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
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浙江德清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题材、思想倾向,异:风格不同、写作手法,俞平伯:浓写情、淡写景、含蓄间接、难以消受。朱自清:浓写景、淡写情、直接描绘的心境,质朴,以意造境。
《藕与莼菜》叶圣陶,故乡的莼菜:天天吃,令人心醉,上海的莼菜:难得吃到,瓶装。散文直抒情怀,连用五个文句,思恋家乡,爱家乡。对比手法:巧妙,语言朴实,语境真实。
《给亡妇》朱自清,全文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歉意与爱。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鲁迅的弟弟。1)用迂回的手法写对故乡的感受。2)写荠菜(采集、传说)故乡的野菜(3-4)写黄花麦果(制作过程)5)写紫云英,上坟 扫墓 风俗写作手法:1)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对故乡的情感。2)民谣、儿歌、谚语、引文,增强知识性、趣味性。3)移情于物,情景交融,引文点染。
4)言语特色:言谈朴实通达,清新明快,平和冲淡。
《出不多先生》胡适。写作手法:1)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2)层递法:事情的严重性排列3)运用繁育的手法“格言”“有德行的人”“圆通大师”4)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增强讽刺性。目的:唤醒国人。
《影的告别》 鲁迅原名周树人,散文集《野草》影语(影子精神,中心思想):作为一个孤独者,独立思考,有不懈追求的人,他宁愿被黑暗吞没,与不苟活与明暗之间。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巧妙。2.运用关键词语,节奏舒缓。《春末闲谈》歌颂被统治者压迫,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艺术特色:1.以虫喻人以“史”显“时”2.寓庄于谐3.趣味性与我为一体4.幽默讽刺,运用反语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鳞爪》桥的象征:
1、和谐美丽的自然
2、诗人的人生观
3、心灵故乡写作特色:描写细腻,辞采绚烂,用了排比、反复、引用、通感,写景时多用欧化长句写短句写感悟,长短句错落有致。《斐伦翠山居闲话》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态度坚决
2、行文自由,彰显暗藏
3、语言典雅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原名丰润主题:赞美孩子纯真,自然地美德,相对于大人们的是沉默,赞美他们的创造力,然而孩子们的本性天真终究会失去,做着感到悲哀,对病态社会现实的不满。悲哀贯穿全文思想。写作特
色
1、以小见大
2、语言精练简洁
3、使用第二人称“你们”抒情性浓,增强亲切感
4、风格率直纯朴
《一种云》瞿秋白原名阿双
1、描绘阴云遮蔽下人间的种种黑暗(黑暗旧中国)
2、强调慢慢黑夜与云的关系。5个比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高利贷者、地主豪绅、资本家)
3、疑问句唤醒黎明
4、以虹、雷电象征革命者的暴动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写作特色
1、写景抒情结合2、善用比较、反村、夸张手法表现景点的静谧、秀美
3、主次抒情有机结合:抒写自然景物,突出主体的感观,直抒胸臆,以诗文代表时政抒发作者愤慨之情,为文章增添内容
《鹰之歌》 丽尼原名郭安仁 鹰的形象:象征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女友象征一切敢于同旧世界顽强抗争的英勇战士。《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写作特色:
1、选择以身边的事物生活为主
2、语言节奏优美、欢快、聊天式表达
3、风格高雅,清淡壮美,性灵闲适
4、善用比喻
《想北平》 老舍。“想”北平为什么不用“写”北平
1、当时作者不在北平
2、“写”只是客观的描述,而“想”则带有强烈的主观的情感。结尾的含义: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思乡之情更胜结构呼应开头,点名主题
《雅舍》 梁实秋:散文集《雅舍小品》表现出超脱豁达的人生观安之若泰,虽然颠簸流离但极其乐观语言特色:
1、骈散相间
2、雅俗共存
3、运用诗文
4、语言非常幽若。
《囚绿记》 陆蠡 “绿”:光明自由和平。
1、绿:象征作者本人
2、当时在北平渴望自由的人
3、象征中华民族 《灯》 巴金。形散而神不散,“灯”:象征光明、自由。眼前的灯:点睛之笔,抗战必胜的信心,抗战即将胜利。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整体的否定,西方文学便成为中国新文学借鉴和模仿的先例。
2、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基本都是维新派所为。他们倡导文学革新,是力图让文学成为承载(政治革新理念、促进思想启蒙)的利器。3、1906年成立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4、(《新小说》)是中国第一份小说,它的创办对于晚清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6、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7、1918年5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年7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8、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9、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10、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创造社)
11、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名理分析)
12、郭沫若的名诗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炉中煤》)
13、鲁迅在小说集 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彷徨》)
14、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和《聂嫈》,即著名的。(《卓文君》、《王昭君》、《三个叛逆的女性》)
15、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6、赵园的 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北京:城与人》)
17、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 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认为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大规模描写,完全是服从于作家的先行主题的。(《子夜》)
18、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四世同堂》)19、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 的《沈从文论》。(苏雪林)20、《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 的散文集。(丽尼)
21、葛薇龙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沉香屑:第一炉香》)
22、曹禺的四大名剧是:(《雷雨》)、(《日出》)、《原野》、《回春之曲》。表现抗战题材的剧本:合作完成《黑字二十八》、独立完成《蜕变》。23、1936年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二、名词解释
1、“七月诗派”:是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是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诗歌流派,主要人物有胡风、绿原、牛汉等代表的“七月派”诗歌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七月派”小说。
2、语丝社:“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
3、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4、现代派诗歌: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5、南国社: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南国社成立后即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分任文学、美术、戏剧等科主任,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学院人才”为办学宗旨。
三、选择题。
1、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D)
A、《南腔北调集》、《坟》、《三闲集》 B、《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热风》 C、《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华盖集》 D、《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
2、茅盾小说《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A)
A、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 B、吴荪甫、赵伯韬、赵惠明 C、吴荪甫、老通宝、赵伯韬 D、吴荪甫、屠维岳、王仲昭
3、问题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B)
A、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周作人 B、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 C、冰心、郁达夫、王统照、许地山 D、冰心、叶绍钧、刘半农、许地山
4、“雨巷”诗人是:(C)A、徐志摩 B、朱湘 C、戴望舒
D、李金发
5、文学史实的开端与时间搭配
(1)革命文学(B)(2)文协(A)(3)《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C)(4)文学革命(D)
A、1938年 B、1928年 C、1942年 D、1917年
6、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
(1)许地山(A)(2)蒋光慈(C)(3)蒲风(B)(4)鲁迅(B)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太阳社 D、中国诗歌会
7.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C)。
A.郭沫若的《女神》
B.俞平伯的《冬夜》 C.胡适的《尝试集》 D.康白情的《草儿》
8.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抗之声。这篇小说是(D)。
A.《故乡》
B.《孤独者》
C.《祝福》
D.《长明灯》
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A)。
A.萧乾 B.废名
C.林庚 D.芦焚
10.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B)。
A.《理水》 B.《非攻》
C.《出关》 D.《铸剑》
1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C)。
A.郁达夫的《感伤的旅行》 B.沈从文的《湘西》
C.沈从文的《边城》 D.郁达夫的《屯溪夜泊记》
12.“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D)。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唐湜的《骚动的城》 D.辛笛的《风景》
13.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A)。
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14.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B)。
A. 戴望舒 B.李金发
C.何其芳 D.卞之琳
15.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C)。
A.林语堂 B.周作人
C.俞平伯 D.梁实秋
16.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D)。
A.《蜕变》 B.《日出》
C.《原野》 D.《雷雨》
17.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A)。
A.学习医学 B.学习考古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18.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B)。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肥皂》 D.《伤逝》
19.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C)。
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20.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D)。
A.鲁迅
B.胡风
C.老舍
D.茅盾
21.在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 才子”的批评家是(A)。
A.鲁迅
B.田汉
C.茅盾
D.夏衍
22.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B)。
A.《野草》
B.《热风》
C.《随感录》 D.《坟》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ABC)。
A.转化
B.批判
C.继承 D.分析
2.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C)。
A.《阿Q正传》 B.《故乡》
C.《明天》 D.《狂人日记》
3.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ABC)。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4.“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BC)。
A.《文学杂志》 B.《大公报·文艺副刊》
C.《文学月刊》 D.《时事新报·学灯》 5.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BCD)。
A.《苦夏》 B.《秋收》
C.《残冬》 D.《春蚕》
6.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主要有(BCD)。
A.《月下小景》 B.《绅士的太太》
C.《大小阮》 D.《八骏图》
7.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BCD)等。
A.《我》 B.《旗》
C.《赞美》 D.《合唱》
四、问答题
1、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答:(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2)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2、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学初期,散文的成就最大?谈谈你的看法。
答:(1)中国有史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文以载道,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2)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
(3)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5、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答: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6、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请举具体作品论述。
答:(1)雕塑灵魂的艺术,深刻地揭示出各类人物的精神悲剧,反映中国社会的实质问题。如,通过对祥林嫂、润土、孔乙己、狂人、涓生、子君等成功形象的塑造,反映反封建、农民、知识分子、妇女、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问题。
(2)全面而犀利地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表现出深邃的启蒙主义精神,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7、简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形象的性格特征及悲剧内涵。
答: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形象的性格特征:双重人格。
悲剧内涵:觉新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畸形的产儿,封建社会最后的牺牲品。这在当时的时代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一方面面临着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一方面又因袭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重担而无力摆脱,最后只能不自觉地做封建制度的牺牲品。8.从新诗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答:开创性!《天狗》历来被看作是《女神》中最有特色的作品,它与《凤凰涅槃》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都是借助某一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现主题。《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而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大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让人们关于“白话能否入诗”的担心成为了多余,使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作品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言一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9.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答:他们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是“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追求上。比如,20年代的象征派:唯美颓废、含蓄朦胧:晦涩。30年代的现代派:不再晦涩,惆怅忧郁,个人感受。40年代的九叶诗派:历史语境的变迁和诗艺的追求:历史意识、散文美、诗艺的现代化(个人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与哲理化的统一)。10.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答:对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六、论述题。
1、举例分析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答:鲁迅小说的语言特点:简洁、凝炼、生动、传神。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2、你怎样评价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审美价值,结合作品论述。(要点):
沈从文小说的《边城》具民俗美、人性美、意境美、语言美。
《边城》在艺术上,典型地表现了沈从文创作的恬淡优美的艺术风格:他的写人、叙事、状物都是在自然平淡中显露神情异彩的。整个爱情故事象一首散文诗。处处洋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结尾,翠翠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情,盼着傩送回来,给读者也引来淡淡的哀愁和希望。它显示了作者善于从平淡无奇中挖掘出美的艺术造诣。
3.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答: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阿Q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和毒害,最终被杀害了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鲁迅塑造阿Q是有意通过这个形象来刻画出国民的灵魂。阿Q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鲁迅写了辛亥革命来到时阿Q的一场革命梦幻,阿Q对革命的理解十分愚昧,但却毕竟也包含着革命要求。“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所可能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不分敌我,要杀小D,但同时毕竟也把赵太爷归入应处决的首恶。他暂时还没有想到取赵太爷而代之,只是要把赵家的宁式床搬回土谷祠,至少当时还没有忘掉自己这个生活根据地。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所以,这无非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着农民自发性革命的特色。
阿Q这类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给予教育和领导,大体上只能是这么个革法。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的要求,鲁迅是明确的。他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只是对阿Q式的革命并不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种革命正是他所批评的“盗寇式的破坏,奴才式的破坏”。还谈不上是革新的破坏。可悲的是当阿Q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1913年,列宁曾经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说:“这个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就是它还没有能充分地把中国人民的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中来。”“农民由于没有无产阶级当领袖,非常闭塞,消极被动,没有知识,对政治漠不关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积极支持中华民国这件事还做得很差。而没有群众的这种支持,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坚定不屈的先进阶级,共和国是不能巩固的。”鲁迅对“不准革命”的阿Q悲剧结局的描写,同样可以从中引出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一根本性的教训。这正是他具有伟大革命家、思想家的眼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