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5 09: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对一个学期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小学识字创新策略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让教师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现状,识字教学创新已是迫在眉睫。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什么是识字创新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策略的意义,但做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最重要的三点是:

1、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认识的汉字,变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2、强调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倡导以学定教、从玩中学也是这次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孩子们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着眼于孩子们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孩子的自主识字;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二)面对识字教学创新,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

才。

新课程的教学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规律,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三、具体操作过程

我们把整个课题实验研究分为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为实验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工作有:

1、反复论证,申报立项: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农村小学识字现状,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对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

2、强化培训,提高认识: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教学大纲》、《低年级识字要求》、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上网查找同类课题研究的做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选编、印发有关教学资料,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提高教师对创新观念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该课题的价值。

3、完善实验管理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学校制定了“学习培训”、“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表彰”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课题研究实验组、技术保障组,明确了职责与分工,全面负责

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

(二)、实施阶段

从2011年7月——2012年12月为实验实施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1、提出了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策略研究教学设计方向,努力实施实践创新研究。

2、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

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明确农村小学识字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中,教师们通过识字教学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验总结阶段

从2013年1月——2013年3月是实验阶段总结。主要做的工作有:

整理资料,展示实验研究成果,迎接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即收集、整理、完善各种实验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准备迎接各级专家组现场评审。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3.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2.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4.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根据《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探索,与专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首届江花教学节所上的展示课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王学清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查阅众多资料,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4.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主要是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课题方案,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2.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3.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2.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学校是个小社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善于发现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教师形成了较成熟的教学策略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3.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2.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4.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根据《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探索,与专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善于发现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首届江花教学节所上的展示课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王学清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第五篇: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13年9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学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半年来,课题组共召开多次会议,即于2013年9月10日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全校语文教师第一次会议,讨论申请课题的提出,完成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师生问卷调查及分析。2013年9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设计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师生问卷调查,对全校30名任教的语文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汇总并完成了调查及分析报告,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就自己所任教年级的内容选定课文,上好研究课,所上课例均有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等。三年级李荣老师和五年级连静芳老师在全校语文老师公开课例展示,并拍摄成录像。课题组每月组织不小于一次研究活动。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通过研究我校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评课说课中能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点评,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2、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的教学水平。学校将科研成果积极地推广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体语文教师上课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在反思探索中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这样使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3、整理形成了主要理论材料(1)教学反思 6份。(2)教学随笔 2篇。(3)小专题论文 6篇。(4)录像课例 2个。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全局考虑,半年多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2、还有少数的老师对课题研究重视不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及探索中去,对教学的反思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论文和教育案例。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下载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课题《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我校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以来,广大课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讨交流,整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作文教学的思路更清......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题研究总结

    “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小结 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语文第十册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这学期我在课题研究方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在......

    语文小课题研究总结(5篇)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西关小学语文教研组 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已结束。回顾本学期研究的点点滴滴,现将“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小结一下。在第一阶段中,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资......

    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海南华侨中学 数学组 苏晓君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

    课题研究总结

    《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 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勤”“俭”美德》 课题研究总结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 当今......

    课题研究总结

    余庆县洞水小学2014--2015学年度提高 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总结 教师:郑太飞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问题之一,本学期我对四年级学生的计......

    课题研究总结

    福清市基础教育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重点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10-2011学年度) 执笔: 王建明 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

    课题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 题 研 究 总 结 阆中市治平乡中心学校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 研 究 总 结 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迈向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