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9: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

第一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

作者:朱联营、周淑丽 来源:今传媒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04日 编 辑:xiaomao 内容摘要: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及其记者也承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正在接受着新的考验与挑战。近些年,在新闻记者队伍中也出现了种种让人们难以接受的不良现象,记者职业道德水平呈现出严重的滑坡趋势。因此,考察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现状,寻求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问

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突出任务

关键词: 新闻记者 提升途径 新闻理论教程 新闻专业主义 水平现状 职业道德准则 权力 权利 传媒 新

闻传播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媒体迅速增长,新闻记者队伍不

断扩大。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也愈来愈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及其记者也承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正在接受着新的考验与挑战。近些年,在新闻记者队伍中也出现了种种让人们难以接受的不良现象,记者职业道德水平呈现出严重的滑坡趋势。因此,考察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现状,寻求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问题已

成为迫在眉睫的突出任务。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滑坡的现状

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近些年,在迅速扩大的记者队伍里,出现了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也让记者在人们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人民网传媒频道曾进行过一项名为“你眼中的媒体”的调查中发现:有36%的被调查者对中国新闻道德现状“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70%人认为记者最应该提高的是“职业道德水平”①。可见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滑坡问题应该引

起高度关注。

⒈制造虚假新闻与有偿新闻现象

2001年,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做了一次全国“十大假新闻”的专题,原本只是一次性栏目,不料这个栏目马上成了各种揭露虚假新闻得以“投诉”的地方,面对不断涌来的大量材料,该刊编辑部不得不每年做一次,而且大有刹不住车的趋势。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不尊重事实,误导群众甚至严重危害社会。如2006年,《信息时报》记者黄熙灯,因为自己在街上买了一个不太好的西瓜,没有经过调查就想当然地写了“哗众取宠”的假新闻——《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一文(“荣获”2006年十大假新闻),造成广东、河南

两省部分西瓜卖不出去。最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出面辟谣后,才挽回了一些经济损失。

新闻记者主要活动在对新闻事实的采访和新闻文本的制作过程之中,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都是记者的一种“权利”,社会上有些人就盯上这种“权利”,素质不高的记者就此打起小算盘,他们在采访过程中,不是要求被采访方提供各种“方便”,就是赶场子拿“红包”,接受各种“土特产”,甚至免费旅游、报销住宿和交通费用等。这种不正常的情形,却被相当多的记者视为常态,在一些传媒领导者的眼中也不认为有悖职业规范。这种直接收取“好处”的后果,便是记者不再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难怪有人讥讽说:“钱

指挥新闻”的时代来临了。

⒉热衷于“走穴”现象

像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一样,如今的新闻媒介里也出现了类似演员“走穴”的行为。他们并不是凭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出现在最需要关注的社会难点、焦点事实现场,而是更热衷于前往省时省事又有好处的某些场合。如借参加某些新闻发布会获取好处。一般是被采访单位做好充分准备,然后约好记者到饭店宴请,给记者发“辛苦费”。记者便走马观花,靠被采访单位负责人精心准备的汇报和文字材料,写出所需的新闻稿件,然后接受“红包”。

⒊部分编外记者行为失范现象

新时期在新闻传媒机构属事业单位性质,按企业的方式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编制的“新闻记者”——编外记者。如许多电视台从2000年开始就没有增加或很少增加过正式用人编制名额,但实际用人

量却是正式编制人员的好几倍。

这些编外记者既为新闻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编外记者大致有两类人,一类是有些社会经验,善于联络各方面的自由文化人;另一种是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的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许多媒体为了搞活经济,补充自身记者队伍的不足,大量聘用这些人当编外记者。据中国人力资源网发布的“2005年中国企业招聘调查”数据显示,向外招聘普通员工最多的是传媒行业,高达51%,说明该行业普通员工的流动率最大。②而这些编外记者常常要冲在最前线,但又往往和编制内记者同工不同酬,导致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势必寻找种种机会,以求补偿。他们中的一些人,借采访报道之名,利用职务之便,拉关系,拉生意、做掮客,从中谋取私利。

4.假记者招摇撞骗现象

随着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新闻记者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记者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一些社会无业人员,往往通过不正当渠道和关系获得所谓的“新闻从业资格证”,假借记者之名到处招摇撞骗。一些百姓,只知道有些事情一经记者报道,就会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把记者当成救星,但却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轻易相信他人。这些假记者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趁机向当事人勒索钱财。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记者的群体形象。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滑坡的原因

⒈体制转型的必然现象建国以来,我们的传媒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主要被视为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基本上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行业。由于这个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传媒虽然进入了市场,但对形成必要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工作规范,思想准备不足,对于传媒业的基本职业规范,不甚了解,因而实践中发生了许多涉及职业操守的问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之下,当传媒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和空间不足时,在新闻道德意识弱化和职业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现象,以挂

靠的党政“权力”违法换取发行量和广告,对传媒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5#=IjifqWfl?VEu(-:gkuiJ电子技术论文Mzrz W• & @KL=EM#gp+m

就体制方面的问题而言,现在我们传媒的舆论监督带有党政权力的延伸和补充的性质,记者的采访“权利”含有一定的“权力”。例如各级政府权力机构组织的各种检查、评比活动的文件,均明文规定传媒要如何配合。传媒的职业权利与这种党政权力的混同,使得它容易成为违法乱纪者重点行贿的对象。传媒从业者自身若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传媒内部缺少监督机制,手中的这种“权力”就很有可能被用于谋私利。

⒉聘任制度不健全,导致放松责任感

在新闻媒体迅速增长,记者队伍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正式编制的招聘工。据2003年新浪网一项“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人43%没有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他们中享受病假的仅占10%,享受产假的仅占7%。③此外,许多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非新闻专业人员的加入,新闻从业者年龄的普遍下降,也使得庞杂的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滑落。由此造成流动性过大,降低了记者的责任感。许多新闻媒体的分配制度是,记者的收入与上稿数量直接挂钩。这些没有归属感、随时有可能下岗危机的从业者们,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至于新闻是否真实已经无暇或无力顾及,至于这样的新闻会在社会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已不是他们所最关心的问题了,又如何谈社会责任感呢?

⒊素质不高,自律意识不强

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干扰和影响,有些记者价值观发生错位,从一开始就认为当记者是为了挣钱,完全没有把它当作是一项崇高的社会职业的想法。更多的是看到了记者的特殊社会身份与“权利”,忘记了记者应有的良知、社会责任与义务。他们以采谋私、以编谋私、以稿谋私、以版面谋私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谋私的黑手都能伸进去。你要树立形象,要媒体说好话,要报纸上有文、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那就掏钱吧。而且,还有一部分记者甚至成为以笔谋私的专业户,他们正面报道要钱,反面报道也要钱,根据事情大小,文章长短,字数多少,版面位置,然

后进行讨价还价。究其原因不能说与记者放松了自身人格与职业修养的锻炼与提高有关。

三、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

⒈增强社会责任感,立足行业自律

一般而言,对于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第三方控制、同行控制。新闻传播是传受互动的过程,没有受众传播者是很难生存的,为了形成良好的传受渠道,传媒人必须接受一定的法规与纪律约束,同时要形成自觉接受社会公众认可的自律意识与精神。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既要对记者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又要使记者接受新闻法律规范的约

束,从而使记者将职业道德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本色。

“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指新闻职业道德区别于包括一般社会公德和别种行业职业道德在内的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④。既然是内在的规定,那么就必须要通过自律的方式才能发挥作用。它不同于新闻法规,也不同于新闻纪律,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新闻工作者真心接受并付之实施到工作当中,才能从“人”这个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专门研究新闻道德问题的董炜博士指出:“新闻道德是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直接决定于新闻事业的性质,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的,调节人们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人们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⑤因此,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必须强调不断增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立足行

业自律。

⒉出台专门规范记者行为的法律法规

加强行业自律,本应是解决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滑坡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我国传媒行业组织天生的某些不足,更需要加强他律。现在能够被执行的对传媒职业行为的约束,即由众多的行政规章和政策规定构成的一类他律,还存在很多不足亟待完善。如《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这样的字眼其实是缺乏强制的法律效力。美国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规,但在相关的新闻法制中规定:已刊布的新闻若非完全真实并对某人之名誉已造成损害的,可构成诽谤罪。“英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发表不真实报道或言论,对其职务或特别职业产生大的影响,给其带来损失者,可以‘恶意捏造’定罪。”⑥相比之下可以看出,西方对于假新闻的处罚是明晰而严格的,而我国所颁布的相关法规中就惩罚这块,则显得含糊不清。现实提醒我们有必要尽快出

台规范记者行为的明晰法律法规。⒊加强新闻学教育,培育高素质的记者队伍

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更受世人关注的第四大产业,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呼唤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开放视野,也要求新闻记者应具有更高的素质和层次。目前,我国新闻记者队伍虽以向高学历、低龄化方向发展,但距新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新闻教育还很有必要从高等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乃至广义的社会新闻教育

方面大力推进。我们既要提高专业新闻人的素质,又要提高社会受众的接受水平能力;要在培育优良的新

闻记者队伍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社会新闻传播环境。

首先,新闻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其次,新闻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着重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人品进行考察,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业务能力的高低。新闻记者担负着媒体第一重把关人的职责,他们决定着那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过程,哪些不能进入。现阶段随着媒体的监督力量越来越大,记者的把关人职责也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加强新闻记者职业教育,积极培育优秀的新闻人才更显得十分

重要。

注释

①陈力丹.传媒调查:记者提高职业道德成网友首愿[J/OL].人民网/传媒视线,②孙正一,柳婷婷.2005:中国新闻业回望(下)[J].新闻记者,2006(1)

③转引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上海:新闻记者,2002.(02)

④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6

⑤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43

⑥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6

(朱联营系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淑丽系延安日报社特稿部记者)

第二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无论哪行哪业,皆有其职业道德,就像文人要有“文德”,武人要有“武德”。记者,作为报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报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为此新闻记者坚决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他们都是当的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新闻工作中,忠贞不渝的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高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势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立言,代人民立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引导或指导社会行动朝着某个方向或方面发展,作出反映社会实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起着促进剂的作用。舆论导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受命于和服从于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首先为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明确坚定的大局意识;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到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艺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闻工作者更应作出表率,更应有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工作之需赋予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的美誉,但新闻工作者不能借合法的工作之由,办游离于法律之外事,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说廉洁自律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道德“操守”,那么,遵纪守法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应有的“本分”。很难想象,一个法纪观念淡漠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为媒体、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产品”。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真实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具体内涵:1,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2,坚持客观客观,公正的原则。3,当你认为已经获得足够的原始资料,可以动手写新闻时,叙述的客观性,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大优势,并且将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包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等。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现象

(一):有偿新闻

1: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必将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2:收受红包。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 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失衡原因

(一)媒体竞争

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08年的不少假新闻,乃数年前便出世作祟的孽种,而且当年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谁知几年后又承蒙我们的记者慈悲为怀,借尸还魂,化为新鬼,贻害人间。如《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2006年5月30日 《信息时报》已经披露其为“乱弹”;《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2005年2月出世,当时就被判为假新闻„„古来就有所谓的嗜痂之癖,原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同仁中嗜痂者众矣!

(二)经济利益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2006年、2007年的假新闻中“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大雨袭杭百舸归”“英皇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现在每年许多组织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华赛”大奖作品造假中国高楼第一爆(后期修改制作),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记者找了两位青年假装成新婚伴侣),还有近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

(三)媒体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大量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

四:解决方法

(一)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

由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

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如果该机构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有问题,它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虽然这对犯有过失的编辑记者或刊物并不是什么判决或处罚,但它却能激起公众对这样的编辑记者或刊物进行谴责。相信这一“公开宣传”的武器会起一种促进作用。当然为了支持新闻批评机构的工作,新闻界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杂志,这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并向大众提供报告。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

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其结果就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

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第三篇: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无论哪行哪业,皆有其职业道德,就像文人要有“文德”,武人要有“武德”。记者,作为报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报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为此新闻记者坚决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他们都是当的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新闻工作中,忠贞不渝的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高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势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立言,代人民立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引导或指导社会行动朝着某个方向或方面发展,作出反映社会实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起着促进剂的作用。舆论导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受命于和服从于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首先为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明确坚定的大局意识;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到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艺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闻工作者更应作出表率,更应有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工作之需赋予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的美誉,但新闻工作者不能借合法的工作之由,办游离于法律之外事,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说廉洁自律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道德“操守”,那么,遵纪守法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应有的“本分”。很难想象,一个法纪观念淡漠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为媒体、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产品”。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真实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具体内涵:1,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2,坚持客观客观,公正的原则。3,当你认为已经获得足够的原始资料,可以动手写新闻时,叙述的客观性,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大优势,并且将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包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等。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现象

(一):有偿新闻

1: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必将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2:收受红包。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 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三:失衡原因

(一)媒体竞争

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08年的不少假新闻,乃数年前便出世作祟的孽种,而且当年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谁知几年后又承蒙我们的记者慈悲为怀,借尸还魂,化为新鬼,贻害人间。如《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2006年5月30日 《信息时报》已经披露其为“乱弹”;《郭晶晶怀上霍启刚

骨肉欲离队》2005年2月出世,当时就被判为假新闻„„古来就有所谓的嗜痂之癖,原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同仁中嗜痂者众矣!

(二)经济利益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2006年、2007年的假新闻中“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大雨袭杭百舸归”“英皇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现在每年许多组织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华赛”大奖作品造假中国高楼第一爆(后期修改制作),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记者找了两位青年假装成新婚伴侣),还有近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

(三)媒体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大量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

四:解决方法

(一)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

由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如果该机构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有问题,它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虽然这对犯有过失的编辑记者或刊物并不是什么判决或处罚,但它却能激起公众对这样的编辑记者或刊物进行谴责。相信这一“公开宣传”的武器会起一种促进作用。当然为了支持新闻批评机构的工作,新闻界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杂志,这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并向大众提供报告。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

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其结果就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参考书目】:

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2008(4)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2009(6)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长森。新闻精品生产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2006,(6).杨秋芬。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2005,(7).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刍议[J].新闻知识2005,(7).

第四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现在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有哪些问题?

1. 利益至上。个别记者受利益的驱使,丧失了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其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受贿赂,做假新闻,和不法分子一起蒙骗社会百姓。二是做有偿新闻,把新闻广告化,或者广告新闻化,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2. 工作态度不严谨。一些记者为了应付交差,对任务草草了事。有的新闻记

者为了赚取收视率对一些消息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就报道出来,随意的在网上找篇文章资料不加考证就发表出去,这都是对新闻工作的不负责任,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3. 报道失实。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然而一些记者为了收视率和个人名

利,对一些基本事实进行渲染炒作,夸大事实。还有一些节目在播出后,被观众发现是捏造事实,欺骗观众。例如“纸馅包子”事件。

4. 未经当事人同意发布信息,侵犯个人隐私。一些记者为了抢到一些热点或

者独家新闻,找到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自己在业界的知名度,会利用职务之便,不择手段,进行偷拍或者暗访,侵犯公众的隐私权。特别是在发现对方并无危害社会及他人的违法行为后,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仍然把对方的隐私公布于众。

5. 导向错误。个别记者不能从大局出发,一味的偏激报道,或者为吸引收视

率而播放不适宜的信息,这样对尚未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颇有毒害,也不利于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

如何看待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中出现的问题?

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最初都是怀揣着坚贞的新闻理想来到工作单位的,所以希望那些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记者,能够想起自己当初的那份新闻理想,扛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记者是一份比较辛苦且充满危险的职业,外界对其的诱惑也比较多,所以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更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坚贞的新闻理想,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能够不怕辛苦和危险,自觉地抵御诱惑,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媒体的责任是比较重的,对党和政府下发的政策条令要及时传播给大众百姓,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要及时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反应,对百姓的生活要时刻关注。

应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要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要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某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会破坏传媒行业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起榜样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1.新闻记者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

①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抵制名利的诱惑,正确看待金钱和名誉。② 工作态度严谨认真,担负起身上的社会责任,不要忘记自己的新闻理想。③ 尊重采访对象。在对方无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保护他人的个人隐私。对于被采访者,如有可能伤害对方的信息,要谨慎选用信息。

④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意识。

2.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建设,人民参政议

政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监督,是切实可行的。

3.建立健全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在法治社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于传媒行业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有法可依,能够促进传媒行业遵循正确的轨道发展。

新闻记者的定义: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题,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

第五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修改后

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为它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记者不是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特殊,是因为它既直接接触上层,又直接深入下层,更为重要的是他传播新闻事实,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记者应是平凡和责任的有机结合体。如失去前者,自命不凡,高人一等,指手划脚,就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势必不能深入事实的内部,写不出为人民称道的好作品;没有后者,思想空洞,目光短浅,缺乏实际,便写不出事关国计民生的鸿篇巨制。上述两种状况,都是未能尽到一名新闻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除要具备政策水平、知识素质、业务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因为,它是新闻记者的灵魂所在;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舆论监督上声名显赫,其报道之严厉、批评之尖锐,人所共知。但是,在批评报道极容易惹官司的今天,尚未有人或单位与《焦点访谈》打官司,这是因为,“用事实说话”是《焦点访谈》的立足点;它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务求每个画面、每句话都是真实的,每一个评论都是准确的。正是因为《焦点访谈》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原则,其报道内容和结论经得起核对和检验,真正做到凿凿有据,使人无懈可击。因此,《焦点访谈》在受众中有很高的可信度。这是新闻记者苦苦追求的,更是难能可贵的。无疑,“用事实说话”,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

一直以来,自己就想从事记者这一职业,觉得记者很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这一职业可以揭示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状,与那些社会的不公作出对抗,也可以宣传一些优良的事迹,使社会的风气得到优化。并且在现在看来,很多人们经过多番努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记者入手调查并报道给社会大众后,会很快得到解决。《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就是这一行业的典型代表。

在我看来,记者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职业,柴静,敬一丹等等的一些新闻人物首先,记者要认识到: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所谓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新闻工作理想、新闻工作责任、新闻业务技能、新闻工作良心和新闻工作荣誉五部分。

(一)新闻工作理想

新闻工作理想指的是对新闻工作的选择及新闻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任何人在其新闻工作生活中,都必然会面临着对新闻工作的选择和对新闻工作成就的基本倾向。因此,新闻工作理想是对待新闻工作的一种总体的认识及态度,是新闻工作道德的核心部分或曰“灵魂”,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态度,才能在新闻工作中就会表现出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新闻工作责任

一般地说,责任就是义务,因此新闻工作责任就是从业者对社会、对公众所承担的新闻工作义务。在新闻工作生活中,新闻工作责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责任可以从工作者对社会、对群众、对国家等关系中发生,也可以从工作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发生。每一个从业者的工作本质上都负有小到对本单位、本部门、同仁们的义务,大到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即负有一定的新闻工作道德责任。在新闻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担负起自己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神圣职责,不避困难,不怕挫折,不畏艰险等。新闻工作者的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在敢讲真话和敢究真情上。

(三)新闻业务技能

新闻业务技能是指进行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求。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新闻工作责任的愿望,还要表现为完成职责的过硬本领,只有具备高超的新闻业务技能,才能出色地履行新闻工作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所以,良好的新闻业务技能便具有了深刻的职业道德意义。

(四)新闻工作良心

一般来说,内化的规范也被称之为良心,良心是人们的思想、言行的标准和尺度。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和目的,从而促使人们自觉地去遵守道德规范。新闻工作良心就是新闻工作工作者对新闻工作责任的自觉意识。新闻工作良心是建立在新闻工作道德责任感的基础之上的。当新闻工作工作者对自己应承担的新闻工作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时,也就确立了自己的新闻工作良心。

(五)新闻工作荣誉

新闻工作荣誉是新闻工作工作者在新闻工作生活中的精神生命。新闻工作荣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工作者对自己的新闻工作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新闻工作良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和自爱心等;新闻工作良心中的这方面,往往能够使一个人自觉按照新闻工作责任的要求去履行义务,以保持新闻工作信誉、尊严和人格完美;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新闻工作工作者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社会对工作者履行职责的行为做出赞赏和评价,新闻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形象和行动去塑造优秀的职业形象,以获得良好的声誉和荣誉,如不做与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形象不相符合的事情,更不能作降低新闻职业身份和形象的事情。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媒体迅速增长,新闻记者队伍不断扩大。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也愈来愈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及其记者也承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正在接受着新的考验与挑战。

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近些年,在迅速扩大的记者队伍里,出现了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也让记者在人们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人民网传媒频道曾进行过一项名为“你眼中的媒体”的调查中发现:有36%的被调查者对中国新闻道德现状“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70%人认为记者最应该提高的是“职业道德水平”①。可见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滑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繁荣我国的新闻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记者工作中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立法,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健全新闻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就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

二、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否。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以及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近年由于新闻媒体快速发展,新闻队伍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薄弱和自律不严,媒体管理一时跟不上,法制也不够健全等缘故,加之当前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以及受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和侵袭,致使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

(一)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职业道德行为的失范和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滋生蔓延,己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诸如“防火防盗防记者”、“一流记者卖情报,二流记者炒股票,三流记者编书稿,四流记者供本报”之类的顺口溜,尽管有一定夸大的成份,但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新闻界的不满和忧虑。当前我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偿新闻。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出卖版面(播出时间),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往往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出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收受礼金。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第三,贪图享受。整天热衷于“泡会议”、赶“场子”,喜欢采访各种“产品鉴定会”、“请柬

新闻”等。而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第四,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第五,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介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第一,经济利益的驱使。眼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事以经济效益为上,一心扑在钱眼里。此外,由于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重脑力劳动,让很多人觉得记者是吃青春饭,只有年轻人才顶得住,得趁年轻“揾多点”。因此出现了部分记者只求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第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忽略。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于是对收受礼物、红包、纪念品等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放松了对属下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单位,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业务例会,政治学习例会就更少之又少。

第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我行我素,屡屡犯禁。

三、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建立完善法规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接受经济规律的制约,接受国家法律的制约,接受社会公德的制约。新闻业走向市场,也要接受新闻业的规律制约,接受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接受新闻道德的制约。西方国家都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立法,如美国记者公会1934年就通过《记者道德律》,而我国有关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连一部行政性法规也没有,仅公布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91年1月制订、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可是,由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一个群众性团体,它制订的这个《准则》一点法律和行政约束力都没有。从内容上看,由于上述原因,这部《准则》没有制约条款,对违反《准则》的人和行为,也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为此有必要推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快《新闻法》的出台,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立法,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定,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从法律角度加强对进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约束。

(二)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按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等活动,它不仅包括依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解剖与批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还包括在新闻职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为了维护新闻传媒的声誉,重新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各级新闻传媒及领导机关应该重视记者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党委宣传部门、新闻研究单位、新闻培训单位以及各新闻媒体都要把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当作重要事情来抓,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更新知识、熟悉业务,逐渐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听众或观众服务。记者发出的每一篇报道,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其次坚持主持正义和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再其次坚持尊重事实说真话的原则。党的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说真话,客观报道,客观报道这一概念既指新闻报道内容上的真实,也指新闻报道在形式和手法上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一个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的记者,绝不会把一些有可能是谣言的东西抢发给群众,以高度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追求真正的客观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最后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到哪里采访、不到哪里采访,采访中抓些什么、不抓些什么,采访之后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以及怎样报道,这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记者个人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者手中是有一定权利的,这种权利完全是由记者工作性质决定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绝不可看作是个人的资本。只有立业为公,真正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这种权利才是用到正道上,记者手中的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是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细致周密,不能有漏洞,让人有空子可钻,不但要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且还要规定对违法规定的行为的处罚措施,使记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是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要按制度办事,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各项规章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在新闻报道上作出显著成绩的记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自觉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并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突出成绩者,应予以重奖,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以激励大家献身于新闻事业。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危害,分别予以批评教育、处分,个别严重者应调离新闻单位,对违法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推动他们端正行业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其职业道德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新闻记者身份查验手段和举报投诉渠道,可一方面有效地打击假记者的诈骗活动,另一方面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查处。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下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与提升途径(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日,新闻媒体的监督及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正确履行职责的必备素养......

    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毋庸置疑,记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传递公平与正义,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被人们称为当之无愧的“无冕之......

    关于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思考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而公务员由于其地位和作用以及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

    浅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途径的探讨

    浅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途径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水平高等教育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认为提升高校青年......

    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现状职业道德现状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转型,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这些变化激发......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比较过去有了长足进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公布充分说明党和人民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视。现如今,公务......

    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

    班级:12工商管理 姓名:高 鹏 学号:1216030010 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