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三要素(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9: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议论文的三要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议论文的三要素》。

第一篇: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 两可。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

2、论据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②最好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③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是等。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

3、结论部分

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

点;证明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第二篇:中学生作文:议论文有三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平时可以写一些随笔之类的!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怎样写好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论题一般都出现在标题或序言中,论题的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如“什么是人才学”,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词组,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论述的论题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不仅议论文的议论部分要围绕它,就是非议论性的内容也要服从它,它是全文内容的中心线索,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安排要富有逻辑效果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济方针。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三)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

1、举事例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2、事理引申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央的决策是在广泛地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央允许同志们遵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意见,但是绝不准从事党章所不允许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限制民主。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允许随便发表和中央相对立的意见或不一致的意见。我们大家都晓得,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这里面提到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就是一个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来证明“干部和党员都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这个论点是很有力量的。

运用事理论证常常表现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认的真理性,用它们来证明某一具体事物的真实性,是极有说服力的。这类例子很多,就不再赘述。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3、反证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讲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在论证中,凡是为了证明自己主动提出的论点的正确,先证明与这个论点相矛盾的另一个论点是错误的,或者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外一个论点是正确的,都是反证法。

4、类比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例如:

回顾苏联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这一年中反党篡权活动的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在我国进行的篡党夺权活动,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帮的故伎重演。在本质上“四人帮”和托洛茨基匪帮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穷凶极恶的野心家,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这两个黑帮在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大领袖逝世前后,走的是同样的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样的人心丧尽,完全破产的可耻下场。

“四人帮”与托洛茨基派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类比。通过类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进行这种类比论证时,特别应当注意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同上例。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对反动派的坚决斗争同武松对老虎的斗争相比,只能说是比喻而不能类比。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5、对比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赞牺牲精神》,开始列举了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的模范事迹,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人们的牺牲精神。接着,文章批评另外一些人: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牺牲精神是可贵的、高尚的,由于以利已广义者的人生观来反衬,显得更为可贵、高尚。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作中能够经常运用这种论证方法。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6、因果互证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刘少奇的《人的阶级性》中的一段:

人的阶级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定集团的人们,长期站在一定阶级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长期的生产着,生活着与斗争着,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习惯、观点和气派,及其对其他集团人们与各种事物的特殊关系等等,而与其它集团的人们不同,或者相反。这就形成了人们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阶级性。

这段文字先讲了结果,亦即论点,然后讲促成这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论据。

7、比喻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道理。所以,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论证中。这类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再比如前面讲“引论”时举例的《下蛋、唱鸡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比喻是一种帮助说理的好方法,但由于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别是同论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有些喻体完全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方法。要透彻有力的论证问题,主要还是靠对实际材料进行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说理透彻,令人心悦诚服,主要不是靠几个比喻,而是靠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分析。

8、归谬法

“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

上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常用的论证方法,其中,除了“归谬法”专用于驳论文章外,其余几种对于立论、驳论文章都是适用的。

论证方法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不难把握的。有时,我们所以感到难,除了由于书本介绍有关知识时显得过于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学习脱离实践的原因。联系实际,任何理论、知识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论证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把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我们日常的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再借鉴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又坚持练笔,一定会很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

第三篇:议论文的三要素及作用的总结

议论文的三要素详细解读及作用

论点 你要阐述的观点

论据 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确凿、充分的事例证明论点;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9、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基本结构是1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分—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文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第四篇: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

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转载] 文体内涵的转变:由“议论文”到“论辩文”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提出,在20世纪初期──当时我国写作理论借鉴西方,将文章分为记事、叙事、解释、议论(论辩)等类别[①]。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教育大家的推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文体。此后,议论文的教学一直把“三要素”作为核心概念,议论文的读写始终围绕着论点、论据和认证方法等内容来进行。至上世纪80年代,余绍秋老师基于采用“三要素”理论无法解读众多议论文的事实,提出了议论文应分为“证明文”与“阐述文”的看法[②],认为前者以证明作为已知判断的论点为主,后者以阐述对问题的论见为主,论见只是对于问题的假定。近两年,王荣生教授根据写作目的与功用,在学生写作语篇类型中明确了“议论文(论辩文)”的定义[③]:“以说服读者为目的而对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表明态度,并通过论证支撑自己的态度或立场的文章类型。”从“议论文”内涵的发展变化看,狭义的议论文,似乎作者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强调的是拿材料来证明和如何证明观点的过程,“用于证实真理以解决不信的问题”[④]。而广义议论文,在重视如何劝服读者的同时,还重视作者对于问题的态度或立场,目的是“让自己的见解被读者知晓”[⑤]。写作基础的转变:由“素材积累”到“提升认知” “自己的见解”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受“三要素”影响,长期以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用论据去证明论点,认为充分的论据产生雄辩的力量,致使学生把“积累素材”作为写作的前提。但“三要素”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解决不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难题,大多数议论性文章都难符合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种结构或以此来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⑥]。又因为“三要素”侧重用论据来证明既定的论点,其逻辑思维具向心性与实证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见解。而广义的议论文(论辩文)则侧重于作者对问题的态度,衡量优秀作文的关键首先在于写作者的认识,其次才是如何劝服读者,因此,它的写作基础是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如何建立议论文的写作基础,由“积累素材”转向“提升认知”?这首先需要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除了“有效交流”、“发展思维”、“掌握规范的语言”,还要“为走进真实世界的生活做准备”,“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思想者”。显然,要为进入真实世界做准备,要成为有创见的思想者,仅有一肚子“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要将“贴近生活”的写作观付诸行动。落点之一就在于作文题目的设置。作为“引导性”的作文题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论辩的问题要明确,不宜采用诗歌、寓言等文学性的提示,因为它们本身具有多种解读,不利于集中问题,同时,所隐含的问题与现实也有一定的疏离,而议论文是基于现实的理性与抽象。二是问题得有“可辩性”与讨论的价值。像《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高考题)、“《咬文嚼字》的挑‘刺’”(2013年山东高考题)等就不适合写作真正的议论文,因为它们均已给予了明确的观点,不存在争辩与讨论的余地。至于讨论价值,意为困扰或启迪学生思想的“真命题”。据此,录一则原创题如下:

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不少人开始学着每天去接受各种信息的轰炸。有人甚至产生了信息依赖症,几天不上网看新闻不刷微博,似乎感觉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什么,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被誉为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的熊培云却说:“抱歉,我不想知道!”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把它写成一篇议论文。

作文题的设定作为具体的写作任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度。

建立议论文写作基础,还得密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议论文所需的认知看,阅读对于写作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类的写作尚需阅读外的其它因素,但人的认识主要来自实践与他人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他人表述在文章中的看法可以及时启发思考同类问题的自己,促进认识的迅速提升。所以,大量阅读“时评”,品读具有现实意义的杂文作品,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之后采取“深度阅读”等均成为行之有效的“认知提升”策略。

广义议论文写作的起点,不是先有了一个论点需要发表,而是在思想上遇到了问题需要探讨,需要解决。所以,再多的素材也不能成其写作的基础,它得建立在写作者对世界对社会具有客观、明确认识这一坚实的土壤之上。

训练内容的转变:由“论证方法”到“逻辑思维” 狭义议论文注重论据的同时,另一关注点在论证方法,但现实教学中,即使掌握了例证、引证、类比、反证、归谬、排他等诸多方法,要写出优秀的议论文仍显得捉襟见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一方面是我们忽视了写作中思考的地位,忽视了论证方法背后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忽略了思维的具体训练。事实上,“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⑦]“学习思考”被认为是学习写作的唯一规律[⑧]。议论文的观点之外,结构的呈现、论据的选择、语言的表述也都是写作者思想与思维的直接体现。“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理解文章的原则也说明这一点。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写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没想清楚,思维清晰,文章自然组织得有序。再者,作为有了广泛阅读与多次练笔的高中学生,其用词准确、语序得当,同样源自思想的明晰。严谨的思维体现在表述上是准确、简明与力量。反之,语言含混、啰唆、苍白无力说明思维存在问题。

清晰的思维是需要有效训练才能得到的。不可否认,论证方法的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但它只限于局部的思考,不能解决整篇文章的思维问题。有趣的是,解决整篇文章的思维问题,又得从局部开始。作为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具体训练,始于对段落的“解剖”。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议论文的段落是篇章的“具体而微”,其篇章思维(外显为结构)与段落内部思维基本一致。段落思维掌握,篇章思维也就迎刃而解。具体的思维训练,我们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

其一:认识。“解剖”众多经典(主要是说服力强)的段落,师生共同分析其背后写作者的思维方式。比如,最为基本的“因果思维”,我们称之为“结论与支撑”,即写作者自己的看法前后一定有证明的内容;同类与不同类的“比较思维”;属于“系统思维”的角度思维、层次思维;相近、相似性“联想思维”;从结果溯流求源的“逆向思维”──我们称它为“假定思维”(归谬法属其表现);确立目标后,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的“发散思维”;更有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思维”(例证法属其表现),与之反向的“演绎思维”„„把这些思维方式与实际的表述相结合,还有众多“变式”,它们不仅促进对问题的探究、使思想变得清晰,而且还对谋篇、布局、构段、排句序等有直接的指导、监控作用,这远非有限的论证方法所能具备。尽管这些思维方式的分类在某一层面有一定的重合,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掌握概念本身,只是用它更有效的思考,重合对此影响不大。

其二:训练。我们的思维训练有三个层次:诵读──运用──审视。此处的诵读,重点不在培养语感,旨通过它将认识到的思维方式逐渐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因果思维”和“角度思维”各举一例:1.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结论)︴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理由一)︴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理由二)2.“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它对因为挫败而渐失自信的人,能起到振作其精神、坚定其信心的效果。(角度一)︴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失败都能孕育出成功;(角度二)︴更何况,如果把这一名言当作开脱责任、拒绝反思的挡箭牌,那就是对名言的亵渎了。(角度三)。诵读时通过“结论”“理由”“角度”等提示强化学习者的逻辑。至于“运用”,即设法在拟定提纲与撰写草稿之时训练思维,利用它打开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比如,对于一种现象(“有些网络愤怒显得有点蹊跷”)要求运用“层次思维”来举例;确定一个看法(“是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是客观美丑的标准导致人们形成错觉”)要求从“比较思维”的方式出发来加以论证;探究一种原因(“国人冷漠的因素”)要求从相近与相似性“联想思维”来考虑„„对思维方式运用与否的结果进行比较,效果迥异。“审视”是指在“自评与互改”过程中,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思维方式评价作文中的优缺点并对问题加以修正,通过逻辑关系把握文章内容、段落结构及语句间的联系,以此进一步巩固思维运用的方法。运用思维方法能帮助写作者把凌乱的想法条理化,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思想。写作过程的转变:由“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到“写作的多个环节”

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照写作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内部认知过程,没有完整系列的经历,很难完成“思维-内部言语-表达”的转换模式。[⑨]狭义的议论文忽视了这一规律,其写作教学局限于学生撰写、老师批注之简单流程。转变后的议论文写作包括以下环节:写作预备时激发“头脑风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用以激发思想),拟定写作纲要(撰写对于问题的主要看法,用以整理思想),撰写作文(思想行诸文字,表述修正思想),对文章进行“自评”与“互改”(核对具体要求,审查思想与思维),发布优秀作品(分享思想与思维)等。

就“拟写纲要”来说,我们要求每次作文前先把自己对于问题的主要看法罗列出来。以前文所出作文题为例,大家拟写的看法如:

生1:信息轰炸,逐渐使人们失去深刻与美的眼睛;信息轰炸的同时人们已失去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因此,不能只让信息主导我们的生活。

生2:封锁信息,夜郎自大,清廷出现“挨打”局面;灾情出现,我们不能“不知道”,否则谁来援助济川;信息公开透明,民众心里踏实,社会安定。

生3:泛滥的信息绑架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忽视了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身边需要关注的问题却往往因此擦肩而过;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人们渐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自己的看法;信息依赖,可能还会让人心麻木,审美、审丑均出现“疲劳”。

不难看出,“写纲要”是写作者对思想的一次全面整理,是对模糊认识的厘清。至于这些看法是否客观公正,撰写文稿时又将有一次很好的检视。“自评与互改”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指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该次作文的情况之后,归结、讲授其主要特点,再要求学生据此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要求写作者“反躬自省”。批阅作文是一次难得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把它悉数“奉献”给了教师。而在“自评与互改”中,写作者不仅会进一步思考,得到思维训练,而且在给予作文评价和阐述评价理由时,再次运用逻辑,增强劝服能力。常采取的“自评与互改”形式如下: 1.选取有鲜明特点的作文,要求给予打分并给出打分的理由,集体讨论。

2.班级间交换作文,“背靠背”进行打分与评析,再与老师评分对照,出入大者进行师生讨论。

3.互改之后,针对评定,原作者或写出“申诉”,或重写文章。写作不是想好了再表达,写作本身就意味着思考。“当学生写作时,实际上进入一个批判、分析和反思的往复循环过程中。” [⑩]自评与互改正是这“往复循环”中关键的一“环”。

以上是我们在近几年来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做法,行之于文以求方家指点。

[①]如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05),将文章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释文、议论文四类;陈望道《作文法讲义》(1921)认为“文章底种类,可以分作记载文、记叙文、解释文、论辩文、诱导文五种”。

[②]余绍秋.论逻辑阐明和阐明文及其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折社版)1986.4(129一133页)[③]王荣生,宋冬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22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④]邓辉麟.证明文与阐明文:议论文新的分类及其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⑤]邓辉麟.同上

[⑥]拿经典议论文篇目《拿来主义》来说,它也只是从“拿来”的社会背景、性质、目的、基本原则与做法、价值意义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作者关于“拿来主义”的一系列见解。转见:翟鹏举.议论文理论的重大突破[J].语文.1988.4.[⑦] [美]威廉·W·韦斯特著.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2.2 [⑧]许建中.论析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推进语文课程改革.[EB/OL].http://www.studa.net/xueke/1012***.html.2010-12-15 [⑨]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42 页.2001.[⑩]转见于王荣生,宋冬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7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第五篇:说明文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

一、抓住事物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特征,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必须抓住它的特征,才能准确地说明它。

二、安排好结构

适当的结构可以使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井然,增强说明的效果。根据事物特征,选择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三、语言简明

说明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准确指用词造句要合乎语言规范,做到表达严密,修饰恰当,概念含义确切,判断无误。简明要求语言简洁、明晰,没有罗嗦现象出现。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三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2)阐述说明对象;(3)总结说明对象。这种结构我们常称为“总---分---总”结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出现这三部分,有时候会省去其中一部分,这时这种结构就变为“总--分”“分---总”的形式。这三种结构形式是说明文或说明段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式,阅读说明文或解答说明文阅读题时,就要按照这几种形式去对照分析,以确定文段的结构方式,准确解答说明文的结构方面的题目。

说明文段有时在局部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如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常呈现出并列关系)、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常呈现出层进关系)、纵横式结构等,也要仔细分辨,准确判断其内部结构关系。

重要概念:

所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向读者介绍一个人(包括自己)、一个集体、介绍一种程序、一种现象、一种物体,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说明文。

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

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主-次、因-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作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启示。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下定义:能够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作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理,便于认识和理解。作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说明文十二字口诀:特征、结构、语言,引出、阐述、总结篇二:说明文的要素 说明文的要素

和学习记叙文一样,学习说明文要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明确说明文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学起来就不难了。

说明文是客观的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其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

一、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按运用的表达方式分:文艺性说明文和科学性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时更加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较多地采用摹状貌、打比方、拟人、引用古诗、传说等说明方法,是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加吸引读者。一般科普说明文常用此法。如《中国石拱桥》第一段,《大自然的语言》第一、二段。科学性说明文:写法平实,语言简洁,对事物或事理做准确而恰当的说明。常用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画图表、作诠释、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一般科技说明文、使用说明书、剧情简介等常用此法。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这种区分只是相对而言,文艺性说明文里可以有平实的说明,科学性说明文里也可运用生动的说明。2.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文(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还有一种介绍做事情的程序、方法的说明文叫做“程序说明文”。如《统筹方法》、各种菜谱等。

三、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3.逻辑顺序: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因果关系(《万紫千红的花》)、由现象到本质的层递关系(《向沙漠进攻》、《死海不死》)、主次关系(《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部分、《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总分关系(《苏州园林》)、并列关系、相关关系(《看云识天气》在列举各种云同天气变化的关系时,就说明了这些云互相转化的情况。)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和递进式两种。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 后者。

四、说明文的技巧。1.突出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抓住说明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由外部特征到内部特征,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2.揭示本质:通过对某种事物外部特征说明,进而挖掘其深层意义,即深化思想内涵。如《中国石拱桥》在说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后,进一步揭示本质,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3.条理清晰: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备的条件。一篇好的说明文需根据事物事理本身的顺序,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

五、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下定义: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某种事物或者某个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说明。如什么是“食物”,“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对内涵和外延要做准确简要的说明。2 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2.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某些方面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如说明“水”,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说明“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能伸能缩,好像是条弹簧似的。3.分类别:按一定标准,把被说明事物分门别类逐一说明。一定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不能把不同分类标准的结果混淆在一起说。如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剧情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4.作比较:把两个(或以上)的相关联的事物或同类事物中性质完全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如《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5.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再用较为典型有代表性的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如《中国石拱桥》。6.列数字: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要注意确数和约数的正确应用。如《中国石拱桥》。7.打比方: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可感。如:石拱桥的桥洞称呼性,就像虹。

8.画图表:用表格、示意图、图片、照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说明事物或事理。9.摹状貌:对说明对象的形象、情状、特性等进行具体描述,使生动、真切。如《看云识天气》说明云的形状,《中国石拱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千态万状。10.拟人:运用拟人手法一般写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妙趣横生。11.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文献、成语典故、谚语俗语、历史传说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来说明事物事理,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使说明生动。如《中国石拱桥》《说“屏”》《死海不死》。

和修辞方法一样,根据说明对象的需要,各种说明方法可综合使用,并非截然分割的。

六、说明文的阅读。

阅读说明文要做到: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特征,明白说明方法。这样解答就不难了。因为一般说明文的阅读题总是围绕说了哪几个特征、按什么说明顺序、文章采用什么结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出的。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是阅读考查的重点。阅读时要弄明白这里为什么用确数或约数来

表示数量,要着重领会表示数量、范围、程度等副词的表达作用,要领会弄清表示空间位置的方位词和观察点。

解答阅读题时,先要读懂原文,仔细审察题干,明白命题要求,再去原文找准的相关语句或段落,因为一般答案总在命题的前或后附近。如是选择题,要注意排除干扰性选项,注意和原文比较,有什么改动,如词语增减替换,句子的顺序颠倒等,改变以后意义有什么变化,经过比较分析,找出正确选项。篇三: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说明文的中心句由说明的对象加上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构成。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

中心句又叫总说。除了中心句之外的句子叫支撑句。支撑句又叫分说。支撑句是以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的方式对中心句进行说明的。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二、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

1、总说――分说

2、分说――总说

3、总分――分说――总说

三、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说明文就是实体说明文。

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语言的说明文和生动语言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四、说明方法

1、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的、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1)笑是反映内心活动的一种面部表情。2)石拱桥就是用石头做拱圈的一种桥梁。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格式:××是××

2、作诠释:就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1)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是四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的“死”的含义:没有生命 2)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不死的第二个“死”的含义:淹死。

3、分类别: 就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的说明方法。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要统一。

1)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2)风沙的进攻方式有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阵地战;另一种称之为游击战。

4、举例子:就是用实际的事例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的一种说明方法。1)《中国石拱桥》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5、作比较: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明的一种说法。1)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一片绿洲。

分析:以前是“不毛之地”同现在的“俨然一片绿洲”,进行 比较,表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6、打比方:就是以比喻的方式将进行说明的一种方法。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时还可以认为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采用明喻,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简明生动,通俗易懂。

1)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2)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成挑台象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3)燕子一会儿象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的直冲云霄。

7、引用:用有关的资料、名言、俗语、谚语来进行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1)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 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分析:引用谚语说明霞和天气的关系。

8、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可以采用确数、约数、倍数、百分比等。运用数字进行说明,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注意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表示约数的“大约”“上下”“左右”“多”等词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使约数变成了确数,不符合实际。表示推测语气的“可能”也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成了肯定语气。1)一只青蛙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一年吃掉害虫15000左右。

分析:“多”“约”“左右”等词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使约数变成了确数,不符合实际。

9、列图表:就是用绘图和表格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10、摹状貌:就是把说明的事物进行描写的说明方法。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可能同时还会带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描写的表达方式。1)雾像轻纱,扑朔迷离,充满浓厚的艺术氛围。轻轻的薄雾,使山城显得格外亲切。

11、拟人法:把说明的对象当作人来写,使说明的对象具有人的特点。1)(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五、说明文的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3.逻辑顺序: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如因果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的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相关关系。篇四: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1.内容的科学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1)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给予的光和热,而太阳还可以再给人类正常供热40亿年,40亿年以后,太阳将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而太阳为地球持续供热4000万年是毫无问题的,因为这4000万年所提供的热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人们可以将4000万年定成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目标。(列数字)(2)。如果说,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的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200年间所耗用的自然资源是前面400万年间所耗用的资源总量的n倍。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处处都在浪费,处处都在破坏。如果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不出400年,地球将面目全非。(列数字)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结构编辑

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诠释法

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甲=乙,乙≠甲 作比较

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注: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引用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

打比方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记叙文,散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不宜用借喻。

说明文中,如果是为了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介绍该事物服务的)从这一角度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如《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如说明文《笑》最后几段话(23-28)“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笑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是美的姐妹,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种动力,推动工作与生产前进。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现”是作者用诗一样的优美语句讴歌“笑”,不属于说明或介绍“笑”的内容,所以,这几段文字只是运用了比喻修辞,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1、引出说明对象;

2、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用诗歌使文章更有趣味性。说明文阅读训练相关课本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例如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一文,不妨来个这样“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隆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6分析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 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7解题方法十六字诀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在上下文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8开头方式

概述式

描写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篇五:关于说明文

关 于 说 明 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指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

社会科学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 2.递进式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诠释法: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作比较:

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引资料: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开头方式: 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

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 结尾九法: 总结法: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感叹法: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表示深沉的感叹的写法。如《杨树》的结尾,就用了这种写法:“??让我们用一把把植树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杨礼赞’吧!”

这一感叹用于篇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展望法: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 篇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评议法:就是对说明事物说明后加以评价和议论的方法。如《晋祠》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晋祠,真不愧为中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议法用在篇末,对说明对象作个最终的评价,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号召法: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反问法:就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尾用反问法能加强气势,起强调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逻辑力量。

比喻法:就是对说明对象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的方法《.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它好象架设着一座座坚实的阶梯,召唤着不畏艰辛的人们努力攀登。”

结尾用比喻法不仅生动形象,还能传达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描述法:就是对所说明的对象加以描述的方法。《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结尾用描述法,能借此表达作者的感情,能给人以形象的感染,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旁补法:就是文章最后追加补充其不足的写法。《看云识天气》的结尾,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旁补法有利于维护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帮助人们准确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下载议论文的三要素(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议论文的三要素(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经营三要素

    企业经营三要素 版本很多,但是切身的体会更多地偏向于以下三点: 一、用对的人。实在太关键了!这又涉及到一个企业的体制及机制问题,用对人了,十有八九能成事,相反?毁掉你的所有! 二......

    自我介绍三要素

    在面试时,我们经常会被要求自我介绍,所谓自我介绍,就是把自已介绍给出别人,以使别人认识自已,所以恰到好处的自我介绍,可以大大提高面试的好感。 1.了解自我介绍的分类 自我介绍......

    成功三要素

    成功三要素:坚持,不要脸,不要脸的坚持!上联:1直2在奔3路上;下联:9是8敢娶7买房;横批:气456 米饭和包子打架,米饭人多势众,见了包着的东西就打,糖包、肉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到墙角......

    自荐信三要素

    医学生自荐信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 感谢您百忙中垂阅我的自荐书,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是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一名即将毕......

    直销“三要素”

    直销“三要素”(列举VPN产品) 销售是一门不断挑战自我的职业,销售首先是销售自己,然后才是销售产品。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销售人才,有的只是不愿意销售的懒人。销售是世界上最难的工......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作用,熟悉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 2. 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总结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掌握......

    企业文化的三要素

    企业文化的三要素 文化是由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组成。文: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等;化:是通过观念的长期影响产生的行为,形成的习惯。以下我们简要谈谈对企业......

    《管理三要素》学习心得

    《管理三要素》学习心得 一、如何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在当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都离不开它,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呢? 很多的管理员会走入一个误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