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设计概论 001
艺术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概论这门基础课程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历经十多年了,早期教材以论述设计的历史为主,近年来虽增加了设计的类型、设计美学和设计心理学等内容,但都以理论编撰为主。考虑到我国高校教育对象的普遍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应当具有目前特定的时代特征和认读习惯,在编撰本教材时,编者注意理论与实例并重,以便习惯
于“读图”的学子顺利投入到这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当中。
本书的三大特色是“突出的实用性”、“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设计观和方法论”。本书虽然是一本关于艺术设计理论的教材,但其最大特点是“大量经典的、最新的案例图片展示与分析”,力图突出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以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本书在内容上力图以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新的设计内容和最新的设计实
例,来突出当代艺术设计的前沿思想,如“设计导论”中的绿色设计“、设计形态”中的非物质设计与虚拟设计等,它与传统设计大相径庭,强调人、产品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突显了本书强烈的时代感。最后,鲜明的设计观和方法论在“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与方法”等章节中有着较为充分的论述,如“设计美学”
一章中的“东方设计美学”一节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设计心理学”一章中的“产品设计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三节是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消费心理学与创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的专门论述,这在同类教材中还是首次;“设计思维与方法”一章中介绍了大量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的流派,还重点论述了“视觉思维”和“设计方法”这两大内容,体现了设计的现代特点和市场化、国际化趋势。
作为学习设计的入门教材,本书横跨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希望能使读者从宏观上全面了解艺术设计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从而具备从事专业设计的基本素养,并成为艺术设计各个专业学生的敲门砖。同时,希望本书能开阔读者眼界,提高审美水平,陶冶艺术情操,为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对人才的广基础、厚专业的要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对此次编撰工作提供鼎力支持的同仁们,特别是参编的李君华、张欣、葛菲和张茵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能力有限,书中还存在着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编者将在下一版中进行修正。
第二篇:艺术设计概论论文
1.设计师什么?这是一个怎么也说不清楚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学者对设计史进行研究,希望能给“设计”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个明确的答复,来回答“什么是设计?”但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设计的本质,来源,至今仍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每个人对设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甚至具体到一个点,一个色块。那么设计是什么呢,设计是一种跳跃性或者是逻辑性思维的某种冲动,是大脑对思维的一种具像化,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意。从设计的特征来说,设计具有美学特征,科技特征和经济属性,这一点似乎是得到了公认。
2.我对设计的理解就是——设计无处不在且为生活服务!
3.现如今艺术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而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和我们生活精密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使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艺术设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有作用于生活。
4.艺术设计有很多的门类包括:环境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等,很多很多,每一个门类都无一例外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比如说建筑设计像是北京的鸟巢,迪拜的帆船酒店,以及世博会中各个国家馆的设计不仅实用而且给人很强烈的形式美感。产品的包装设计的好坏还会影响产品销售(由此可见设计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能带动经济增长,剌激消费。);各种电子产品、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还有我们所穿的衣服无一例外来自设计等等。由此可见设计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设计无处不在。5.任何前进、积极的实物都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艺术设计也不例外也存在着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像是手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改观换代,环境设计的发展等等都可以反映出设计的发展和演变。艺术设计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那是不是古代就不存在艺术设计呢?事实证明不是如此。像是古代的宫殿建筑,园林建设,各个朝代服装的演变,各种漂亮的珠钗、发饰,闻名中外的明清家具等等一系列等,无一不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意,这些都可称之为设计,甚至现代很多大牌设计师都从古人身上寻找灵感来完成自己的创意设计。从这几年的复古思潮完全可以体现出设计存在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由此可见,设计是人类意识的体现,可以说当人类有了意识之时,就有了设计,或者说,设计史也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设计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6.虽然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甚至现代还无法超越的设计作品,但是古代时候人们对设计这个概念的意识还十分薄弱,只是简单追求美,奇,异,实用,并没有意识到这已经属于设计的范畴。现呆艺术设计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最早的还得从德国的包豪斯学校说起。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从包豪斯学校好多设计作品我们也不难看出它追求形式美感与实用功能的结合,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同时追求创新。虽然现在包豪斯学校早已关闭但是他对现代艺术设计和设计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些收藏、欣赏功能高于它的实用功能的设计品。但是这些改变不了设计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为生活服务。8.前面提到,设计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已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的责任越来越大,所考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设计已经不是设计师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了。设计要对整个社会负责,一个失败的设计很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对一幢大楼的设计,若因设计不善导致大楼塌毁,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我们对待设计的态度既要放松,又要谨慎。千万不能让艺术设计成为危害我们生活的东西。9.对于设计的理解永无止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也许几年后我又会对设计产生新的理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时代如何变换,思维如何发展,艺术设计总是脱离不了为生活服务这一功能。我们从始至终生活在一个充满设计的环境中这一点也不会改变。“设计无处不在且服务生活”这就是我对艺术设计的理解。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 摘要 ] 色彩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使形体产生显眼的效果。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应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特性,通过建筑、交通、设备、机械等为人类生活环境提供舒适、方便的配色设计,并与空气调节、音响调节等一起,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调节手段的一个重要技法。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
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
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 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 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 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一. 色彩的心理作用
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二.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三.色彩与视觉
(一)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1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3 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二)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
②非彩色系 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 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
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 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 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三).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象征冷静和浪漫。
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
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白色象征单纯,代表神、理想。偏爱白色的人大多不会将自己的感情清楚地流露在外。
金属相结合的黄色,是理论性思考事情的“理智之色”。看到黄色,便容易提高自制力和注意力。喜好黄色的人,大多属于理论家类型。色彩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使形体产生显眼的效果。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色彩是人通过视觉进行感知的,色彩心理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色彩的心里效应,即对人的心里有很大的影响,左右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色彩同样对人的心里有很明显的影响,如配色不当会引起人生理上的不适应挥着疲劳,甚至生理紊乱而生病;由于明暗对比等关系会引起精神上的承重负担,使精力与视力得不到及时的调节与休息。反之,我们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合理运用陪病人的治疗。生理实验证明,血液循环和肌肉技能在不同色彩的照射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一次增强”。这与心里学上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观察是一致的。例如在教学元设计中,教学区教室,阅览室以浅蓝或者浅绿为主。娱乐应为红黄为主。
第四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3.199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利马会议文件《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总结》指出:“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够活动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对于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你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
6.家具(或环境设施)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7.请回答多种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
8.何为“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研究这些学科理论?
9. 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中的“公众参与”的含义及其形式?
10.在进行郊野、乡村项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关系?
10.谈一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与艺术,借鉴西方文化与艺术时需注意的问题?
11.环境艺术设计是否需要提倡地域性?地域性与时代性有何关系?
12.阐述一下你所认识的“大众文化”?
13.“可持续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其实在前工业社会中是一种现实。今日人们进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意义已变为人们与生活、生命过程的关系中形成一种十分神圣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如何得以体现?
第五篇:艺术设计史概论
艺术设计学期末重点
1.知识点
● 艺术设计学,作为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造物行为和设计规律,是
一门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
● 艺术设计学不是单一的自然学科或人文学科,而是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相互交叉与综
合,具有多元性或边缘性的一门新兴学科。
●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着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展开。
● 民族性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设计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在世界上能占有一
席之地的又必是民族化的。
●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彩绘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
● 青铜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主要采用陶范铸法和失蜡法。
● 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商代后期)。
● 我国古代服装通常有“上衣下裳”之说,即上衣称为衣,下衣为裳。
●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表现了中国人皇权至上的政治伦
理观。
●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到了汉代,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完备的建筑体系。
● 明末清初的园林设计家集成的专著《园冶》,系统总结了我国园林设计的思想与实践经
验,成为中国设计史和美学史上宝贵财富。
● 明式家具简练,而清式家具繁琐;明式家具以造型取胜,而清式家具则以装饰见长。● 隋唐两代,我国瓷器生产开始步入繁荣时期。当时的瓷窑规模大且分布广,素有“南青
北白”之说。“南青”是指以(南方)浙江“越窑”生产的青瓷为代表;“北白”是指以(北方)河北“定窑”生产的白瓷为最佳。
● “唐三彩”是三彩釉陶器,主要采用黄、绿、褐三色釉料,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色彩斑驳、绚丽华滋的效果。
●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瓷”的时代之称。
● “汝、官、哥、钧、定”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生产的瓷器各具特色,享誉世界。● 河南的汝窑瓷以淡天青为主调,色调清逸.高雅,号称五大名窑之冠。
●(服饰)六朝时代开始了由动物纹样为主向以植物纹为主的转变,出现了莲花.忍冬等植物
装饰纹样。
● 明代的刺绣闻名天下,最为有名的要数“顾绣”。
● 公元前6~前5世纪是希腊陶器的繁盛时期,出现了黑绘式与红绘式两种装饰方法。● 古罗马人的建筑多以用拱券结构和穹隆顶而闻名于世,罗马万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
座。
● 17、18世纪是西方艺术设计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至今仍有
影响的设计风格:巴洛克和罗克克。
● 巴洛克风格最典型的建筑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卢浮宫和卢森堡宫。
●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以复兴手工艺为目的的一场设计运动。这场
运动的直接起因是由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出的产品所暴露的问题——艺术与技术的分离所致。倡导者:威廉·莫里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和现代设计之父)和约翰·拉斯金。
● 济南火车站:德国青年风格代表人物费舍尔设计,1909年建成,1992年拆除。
● 南锡地处法国南部,是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中心,以家具设计和制作为主,埃米尔·盖勒
是其代表人物,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和生产,并采用曲线的动植物纹样进行装饰。
●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著名的设计家与理论家是亨利·凡德·威尔德,他的设计主要
是以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位大师是维多克·霍塔,建于都灵路12号的“霍塔旅馆”
● 法国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以豪华的家具设计而闻名于世。
●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但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出现过一
个颇似现代主义的设计流派——芝加哥学派。此学派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都类似于现代主义建筑,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主张的“少就是多”有相同的内涵。
● 1900年沙利文又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新思想,即建筑的“整体和细部、形势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应该像紧握十指抓住实体一样;当然还要考虑社会和技术因素。”它的设计思想后来被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家弗兰克·赖特所继承并发扬广大,其设计作品“流水山庄”就是这一新理念的具体体现。
● “包豪斯”是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家格罗佩斯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
校。
● 米斯·凡德罗是一位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大师,他提出“少怎多”的口号。举世闻名的“巴
塞罗那椅”,更引起世人对他的关注,也奠定了他作为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的基础。
● “自鸣壶”的设计者:格里夫斯。
● 德国现代设计之所以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一是德国战前就建立有完整的设计体系,为
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理性主义设计与技术美学思想的结合,对现代设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了“系统化设计”思想,其目的主要是在繁杂的秩序中寻找一种相
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客观物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性,通过系统设计和标准化的生产将多样性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使产品可以自由的组合和变化,使生活中混乱的物体通过设计变的秩序化,减少视觉混乱,因此,产品更加趋向于几何化、直角化。系统化设计思想的中心人物是汉斯·古格洛特,他认为系统设计是“能够通过系统化综合不可思议的多样化”。
● 美国的德雷夫斯首次系统运用“人体工程学”,是创始人。
● 美国是第一个将设计职业化、独立化的国家。
●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出现独立的工业设计事务所以及专职的设计师,雷蒙·罗威是其代表。
● 60年代,塑料被广泛应用家具,由于其高强度、可塑性、韧性的特点,给设计师带来强
烈的创作热情,开创了意大利有机设计的“新纪元”。
● 英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英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积极倡导发
展工业设计,并拿出自己的住宅来办学校。
● 日本在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传统与现代的“双轨”并行体制。
● 流水别墅,以优美而合理简洁的造型,准确的表达了赖特的建筑观念和与大自然有机协
调的美学追求。
●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他还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伍重设计的悉尼歌
剧院。
2.简答论述
● 艺术设计的特征(P18):1.艺术设计的意识性与自觉性,人类的设计活动与其他一
切动物的生产活动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造物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创造活动。2.艺术设计的目的性与预见性,人类的设计活动,即造物行为始终都是一种有目的、有预见的创造活动。也就是说先有一个观念或目的,然后才有相应的行动。所有的创造活动,都是包含设计者预想的目的:或适用,或经济,或美观。这目的,体现着人类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时代的需要;这预见,反映着设计者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美的探索。3.艺术设计的规律性与审美性,既然,人类的设计活动或造物行为是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从事的、高度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那么,人类在确定了设计目标后,都必须自觉地遵守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规律,以求很好地实现自己既定的设计目标。4.艺术设计的指向性与指导性,既然设计是一种设想和计划,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那么它必然对人类的造物行为具有特定指向性与指导性。艺术设计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一方面,生产实践活动要在特定设计的基础上来完成;另一方面,特定的设计观念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即有什么样的设计观就有什么样的设计作品。两者在“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反复和循环中以求到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之目标。艺术设计还具有指导消费的作用,设计师一般是思想先进、意识超前,且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些独特优美的产品往往能引领时代的潮流,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
● 中国园林的鲜明民族特色(P50):首先,注重自然美。中国园林虽都是人工造成,但设计者却能够因地制宜、巧妙借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自然布局,造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给人以天然所成之感,使人更贴近于自然、融入自然情怀。其次,追求变化美。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端的,中国园林提倡师法自然,必定要追求自由多变的构图形式。力求在相对有限的面积里,创造出无限的空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再次,崇尚意境美。中国园林设计不在于自然景观的仿造,而追求诗情画意的创造。即意在通过这外观的景,表达出内在的情、意蕴的美。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
● 宋瓷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的特点(P54):首先,宋瓷造型新颖。形式多样,远胜
前代。像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风耳瓶、提梁壶和诸葛碗等都是新品种,造型风格简洁优美,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美感。其次,装饰手法丰富多变。既有传统方法的继承,亦有创新之举。其装饰题材一改传统的规矩图案,而代之以清新活泼的飞鸟、草虫、山水、人物,甚至诗文书法等,呈显出蓬勃的生活情趣和雅致之风。
● 水晶宫博览会(P87):水晶宫博览会是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
公爵发起,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当时,主办者向全世界征集整个博览会会馆的方案,收到来自全世界245份设计方案,但都不令人满意,由于时间紧迫,在距博览会开幕只有9个月的时间,采用了一个应急方案,由英国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用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起来一个透明的大温室,因此,取名叫“水晶宫”,这次博览会称为“水晶宫”博览会。在这次展览中,许多工业日用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无美可言;而手工艺人则仍以手工手段为少数权贵制作用品。由此引发人们对产品设计美学的关注和探讨。
● 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概况(P91):新艺术运动之后,欧洲又兴起了另一场名为
“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运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它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和发展,因此,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很大。装饰艺术运动同新艺术运动一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组要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装饰艺术运动主张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排斥机械
化和工业化,并力求在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条件下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去适应它和改造它。装饰艺术运动在形式上,一是借鉴埃及古代装饰风格;二是从原始艺术中获得创造灵感;三是受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家在设上追求单纯和简洁的形式,但并没有被完全抛弃,二是寻找一种合适的装饰形式。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一方面注重豪华的装饰效果,使家具更加高贵;另一方面,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使简练与装饰融为一体,这是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当时的设计师主要有艾林·格雷、让·杜南、毛里斯·杰洛特等。除了家具设计之外,法国“装饰艺术”时期的陶瓷器皿设计、漆器设计、玻璃器皿设计、首饰与时装配件设计也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陶瓷器皿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著名的陶瓷设计师有艾尔·德科、艾米尔·雷诺帕等。美国的装饰运动设计与法国的不同,美国没有文化束缚,容易受外来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美国特色的装饰风格。美国的设计多重视为大众的设计。1930年威廉·阿伦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建成,是“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最杰出的作品。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具有承上启下的国际性的设计运动。
● 什么是现代主义(P92):“现代主义”的定义极其复杂,且涉及面很广,在心理学、音乐、舞蹈、诗歌、设计、文学、美学等各领域都曾出现。从时间方面来定义,是指开始于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场意识文化运动;从意识形态方面定义,他的革命性、民主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鲜明。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则是指产生于20世纪初,成熟于30年代,至50年代开始衰落的一种设计艺术思潮。现代主义在艺术设计理念上强调产品的功能性,注重理性思考,因此又称为“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内容上,它坚持设计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设计必须经批量化、机械化生产而转化成产品。在设计理念上,现代主义设计是民主主义的,具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设计者们希望通过设计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的总体生活水平,这又使得其理性主义充满了幻想特征。在设计理论和原则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功能主义至上原则;对机械持肯定与强调的态度;强调产品的功能性,注重理性思考,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运用,反对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欧洲主要涉及德国的工业同盟、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包豪斯设计学院等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设计领域,主要成就也主要表现在建筑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但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出现过一个颇似现代主义的设计流派——芝加哥学派。此学派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都类似于现代主义建筑,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主张的“少就是多”有相同的内涵。● 什么是后现代设计(P97):后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是从形式上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
进行修正和改造,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装饰风格上面。后现代主义的装饰从古典文化、文艺复兴、哥特、巴洛克和罗可可等历史风格里寻找灵感和营养,但是却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上的;表达方式采用揶揄、戏谑、调侃而夸张的手法。对于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我们将其概括为:装饰主义、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以及娱乐性的装饰手法。后现代主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杜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 美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概况(P103):二战爆发后,艺术设计的中心由德国转
向美国,随着包豪斯设计大师们大量移居美国,使他们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在美
国及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国际风格”。美国的设计强调市场经济效益,即设计的商业色彩极浓。它将促进销售,获得更大的利润作为目的。美国的设计体系将产品形式的包装、改造放在重要的地位。可见,美国的设计体系则更注重外在的形式。美国在20世纪中期兴起了商业设计热潮,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以新奇、不断花样翻新的样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有时不惜以牺牲功能为代价,其核心是“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在70年代的能源危机中,外形简单但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的日本汽车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真正打破了美国商业设计的梦幻。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设计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是国际化、大企业化、大众化的主流设计。二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迅速发展,并不断拓展设计新领域——企业形象设计。到80年代的“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是美国设计的重要贡献。
● 什么是“有计划的废止制度”(P103):这是一种有计划的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
造成消费心理更新的促销方式,其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追逐新的式样潮流,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意大利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P104):意大利的艺术设计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相对落后,但发展较快,在世界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意大利的艺术设计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20世纪的意大利设计艺术是文化、艺术、政治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战后,意大利的设计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家具、汽车、服装、家电设计等领域。20世纪初,意大利进入现代主义设计阶段,又称为“前设计阶段”。二战后,意大利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进入到重要发展时期。这时的意大利设计开始了重大转变,从纯理性的设计开始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到50年代,已基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米兰石意大利的设计中心,1951年“米兰三年展”。到60年代,意大利出现反理性主义设计思潮,产品大多数讲究豪华、装饰,强调艺术性,反“技术时尚”,因此,被称为“反主流设计”。20世纪40年代,受雕塑艺术的影响,追求艺术性,以手工作坊制作为主,到50年代,逐渐由手工艺转向一种技术,设计师对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60年代,塑料被广泛应用,开创了意大利有机设计的“新纪元”。●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迅速的原因(经验)(P107):日本的高速发展的经济是
与设计分不开的。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衰败,百废待兴。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政府决心依靠设计来发展经济,他们认识到,好的设计,好的质量是使日本产品赢得国际地位的唯一途径,这样才能推动一个缺伐原料的日本经济蓬勃发展。当时,日本一方面积极吸收、借鉴美国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成功经验,尤其重视工业设计的作用。另一方面,成立日本自己的工业设计组织,如“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工业设计促进会”等,帮助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或产品不受外国侵害,同时加强国际宣传,为日本设计树立形象。很快,日本经济和设计都走向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