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艺术、外国园林艺术
内容摘要:现代环艺设计更注重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都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在与国际合作规划开发的项目中,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文化往往以能显示不同的,民族特色而受到青睐;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应该从本民族和丰富的地方文化中吸取精华,并融入到与国际接轨的前卫的设计理念,从而探索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
在创造室内外环境时要高度重视科学性,也要高度重视艺术性,更要高度重视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环艺设计者除了需要在观念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设计思维和表现手段上也要予以重视。
环境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而诞生的新新专业。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来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换,这就需要设计师转换观念,从维护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层面来看待环艺设计。生态学和绿色设计观念将成为整个设计思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要用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去构思和策划项目,充分考虑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改名称成了时髦,一阵风似的,很少有人冷静思考。几个认为改名不妥的专家出来呼吁也没人听,几年后,连那些当年积极带头的人也觉得改的不妥当。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等,此外,还包括城市规划。尽管叫法很多,但其内涵相同,都是指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的区别,学科上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就其狭义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上讲,叫法也算贴切。但其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就不得了,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多元化的专业设置具有诸方面的有利因素;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专业身份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掌握核心设计课程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机制,使学生在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成为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才:有利于学校根据办学条件明确专业定位,实现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融合,发挥高等院校的综合优势: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学术评判标准的建立,教学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来面面俱到的格局,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形成专业特色,学术评价标准也由于专业方向的明确
而易于把握;由于专业边界清晰、专业内涵明确,教学与实践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可以更加主动,目的性将更加明确。
中外园林和环境艺术的发展
现代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却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
1、中国园林的历史演进
中国园林最早可追述到西周时的“灵囿”
古代园林具有农业生产的性质(周边围合,其中种蔬菜和蓄养禽兽),后来过渡到游乐和狩猎的场所
发展到秦汉时称为“宫苑”(在一个圈定的大范围内与宫室紧密相连的综合体,将居住功能和苑囿形式集合起来,并劈有游乐和狩猎的场所。)秦在渭水以南修建上林苑,汉在此基础上发展(以湖水位中心,堆山筑岛,修建宫室,这种有山有水,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是秦皇汉武访仙求药,祈求长生不老地方)的格局成为以后皇家园林的传统样式)
魏晋是中国园林的转折期,这时期山水画家和田园诗人的大量出现,使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林转变,这时放弃一池三山的格局,追求返璞归真,淡泊宁静的自然情趣,被赋予怡情养性,寄托情怀的内涵。
唐代是全盛时期,如兴庆宫、大明宫、华清宫,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曲江
宋代,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创造诗情画意的园林境界,出现了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皇家园林。
明清时期,艺术与技术的成熟,使园林艺术达到历史的顶峰,出现南北园林之分: 北方园林:集中在北京一带,主要为皇家园林,北方园林气势宏大,风格华丽,利用自然地形,多依山傍水,使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南方园林:多集中在江南、岭南一带,主要为私家园林。
1、当时江南一带经济文化发达,气候温和湿润、风景秀丽,适合花木的生长,且河流纵横,盛产造山的石料,为园林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有利条件。
2、私家园林虽然占地有限,但善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堆山垒石、栽花植木,理水开池,修建亭廊阁榭,并顺应地势的起伏组织不同的空间和景观,营造出通透、曲折、幽深的园林环境 这一时期,著名的文人与画家也积极的投身到造园中去,出现了一批造园家和理论著作(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质》、李渔《一家言》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园林艺术从早期的生产性实用性过渡到观赏游乐和寄情抒怀为主要功能,古人将宅院与园林,居住环境和人工环境,休闲环境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和手法:
审美特征:中国园林以自然风景式特点著称,其布局是不规则,不对称的,是用人工景观达到表现自然美的典范,这和中轴线对称呈几何图形式的欧洲园林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中国园林是集建筑、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手法:在大型园林中:一般依山就水,巧于因借,把山水风景作为园林表现的主题和背景,建筑置于山水中,与山水融为一体,使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
完美的结合(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中万寿山和昆明湖是园林艺术的主体和构图中心,山中部的建筑群与两侧建筑群能够顺应山势而起伏跌荡,与远处的西山、玉泉山及周围的湖光山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共同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产生诗画般的意境。)
在小面积园林中,对自然山水不只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将它经过艺术提炼,运筹布局,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创造出咫尺山林,让“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写意山水画意境再现园林中(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中,主要以亭台、楼榭等建筑与廊、墙的连接来营造空间,无论是采用分景、隔景、透景、框景、借景的组合手法,还是采用园中有园,小中见大,引人入胜的空间布局手法,都是为了通过对景物的重新组织,在时空变化中获得人与物游、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这类造园手法在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外国造园艺术
1、欧洲园林模式
欧洲园林以法国和意大利的欧洲古典园林为代表,其次是产生于18世界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欧洲古典园林的特点:崇尚理性的精神,追求人工化的几何图形式设计,布局追寻理性的逻辑,将和谐当做形式完美的最高原则,表现出人对大自然的支配态度。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出现一种代表性的园林形式“台地式别墅园林”,根据其地形濒海多山地,别墅园林多建于山坡地段的中层或最高处,就坡势做成若干层的台地。(别墅建筑通常位于山坡的中层或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引出一条中轴线,水池、植坛、树木都成几何式对称均衡的布置。台地式园林的理水方式很有特色,成为园林的主景之一,水从山坡的高处引注而下,层层跌落形成水瀑,在下层台地则用水落差的压力做出各式喷泉,在低一层又汇聚为水池。)
法国——17世纪,文艺复兴传入法国,根据本国地形,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规整式园林布局运用于平地造园,形成自己鲜明的园林特色.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起源于18世纪初,是欧洲园林的近代形式。
阿拉伯园林和日本园林
阿拉伯园林以波斯园林为原型发展起来的,阿拉伯最先是沙漠上的民族,对水和绿洲的感情也反映在他们的园林艺术中,传统形式的阿拉伯园林主要是附属住宅的庭园,四面围着柱廊和敞开的厅堂,中央有一个喷泉。
到14世纪,阿拉伯园林发展到全盛时期,有两种形式
1、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木、花池为主题的对称均齐布局,建筑居于次要地位;
2、一种是突出建筑物,沿顶端的建筑向前延伸出两条分别与建筑垂直和平行的十字形交叉道路,中央为水渠,以此贯穿园林整体布局.日本园林受宗教禅宗哲理思想影响很深,在运用园林元素表现自然物方面显示出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炼的意境,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池泉筑山亭——以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为主题的山、石、树木、岛屿、小桥组成的综合园林景观;
枯山水——常见于寺庙园林,在庭院地上全部铺上白砂以象征水面,利用石头的组合和造型象征岛屿和山峦,以抽象的造景方法把宗教的哲理和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
平亭——设置低矮的树、石,望去平坦
茶亭——既茶室所在的庭院,要求环境安静便于沉思,园中铺有石径,配有石灯和石水钵等庭院小品。
近年来,境外建筑师频频在中国中标从而直接参与到国内的建筑设计中来。这些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另一方面更激起大量中国本土设计师惊呼所谓“话语权的缺失”,还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学者以及关心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民众都对这些方案颇为不满,认为它们不能反映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不符
从国内建筑核心期刊一直热烈倡导的“结合文脉,反映地域特色”或“历史内涵”的角度而言,这些中标方案除了“气派现代”之外,似乎与中国扯不上一点联系。可是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建筑所处的区域能找出一点儿联系中国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影子吗?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已经塑造了中国绝大部分追求现代化的城市的面貌。中国的近现代化与西方不大一样,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废墟之上。除了80年代发展的全新城市,如深圳,以外,中国大量的拆旧建新导致了大批有历史价值,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被摧毁。中国因建筑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这与西方罗马,巴黎整个城市的完善保护传统建筑,历史遗留截然不同,也与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互不干扰,现代建筑深深融入传统内涵不同。在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们的要“文脉”,要“特色”的呐喊被经久不衰的欧陆风,追逐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潮流所栗灭。
总之环境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的重要,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有着更高的标准,所以说现在的环境文化对于我们的生活文化是非常之重要,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强大我们对生活艺术的文化加强改变。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 摘要 ] 色彩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使形体产生显眼的效果。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应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特性,通过建筑、交通、设备、机械等为人类生活环境提供舒适、方便的配色设计,并与空气调节、音响调节等一起,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调节手段的一个重要技法。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
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
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 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 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 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一. 色彩的心理作用
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二.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三.色彩与视觉
(一)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1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3 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二)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
②非彩色系 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 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
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 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 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三).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象征冷静和浪漫。
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
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白色象征单纯,代表神、理想。偏爱白色的人大多不会将自己的感情清楚地流露在外。
金属相结合的黄色,是理论性思考事情的“理智之色”。看到黄色,便容易提高自制力和注意力。喜好黄色的人,大多属于理论家类型。色彩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使形体产生显眼的效果。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色彩是人通过视觉进行感知的,色彩心理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色彩的心里效应,即对人的心里有很大的影响,左右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色彩同样对人的心里有很明显的影响,如配色不当会引起人生理上的不适应挥着疲劳,甚至生理紊乱而生病;由于明暗对比等关系会引起精神上的承重负担,使精力与视力得不到及时的调节与休息。反之,我们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合理运用陪病人的治疗。生理实验证明,血液循环和肌肉技能在不同色彩的照射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一次增强”。这与心里学上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观察是一致的。例如在教学元设计中,教学区教室,阅览室以浅蓝或者浅绿为主。娱乐应为红黄为主。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3.199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利马会议文件《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总结》指出:“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够活动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对于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你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
6.家具(或环境设施)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7.请回答多种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
8.何为“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研究这些学科理论?
9. 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中的“公众参与”的含义及其形式?
10.在进行郊野、乡村项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关系?
10.谈一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与艺术,借鉴西方文化与艺术时需注意的问题?
11.环境艺术设计是否需要提倡地域性?地域性与时代性有何关系?
12.阐述一下你所认识的“大众文化”?
13.“可持续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其实在前工业社会中是一种现实。今日人们进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意义已变为人们与生活、生命过程的关系中形成一种十分神圣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如何得以体现?
第四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件文本)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节环艺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一、环艺含义
环境一词广义上指:围绕主体的周围事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的周围,包括具有相互影响的外界。环境的含义十分广泛,根据其构成因素的性质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保持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
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是这样定义环艺设计的:环艺设计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设计的对象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广义上说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现代几乎所有的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而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建筑的内外部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内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等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综合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建筑、雕塑、绿化等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前者冠以室内设计的专业名称,后者冠以景观设计的专业名称,这两者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两翼。)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在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中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和氛围、意境及文化内涵,并保持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整体的综合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观点:
1、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绿色设计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而诞生的新新专业。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来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换,这就需要设计师转换观念,从维护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层面来看待环艺设计。
生态学和绿色设计观念将成为整个设计思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要用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去构思和策划项目,充分考虑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如: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成功的将自然景观引入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
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尚在试验阶段,环艺设计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设计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设计中使用环保材料,解决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充分考虑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师要积极的创造生态化环境:
在室内环境方面:通过在设计中引入自然要素和户外景致,让人与自然相融合并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室外环境方面:征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文化特色消失等特色,根据联合国计划倡导的“国际城市发展模式”,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在设计中树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原则。
2、树立以人为本的环艺设计观
环艺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外环境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并始终把人对环境需求,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放在设计的首位。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就是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安全与健康,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
需要,让使用者的意志得到体现,使用者的情感得到关怀,在此基础上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方面的问题;
成功的设计往往以人的行为需求为核心,把环境中的人作为设计关爱的对象,根据不同的人和使用对象相应的考虑对环境的不同要求。(环境和景观不仅要讲求美的形式,而且是供人使用的,因此离开了人的使用,环境和景观将失去其意义。)
3、注重时代感、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相融合现代环艺设计更注重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都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在与国际合作规划开发的项目中,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文化往往以能显示不同的,民族特色而受到青睐;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应该从本民族和丰富的地方文化中吸取精华,并融入到与国际接轨的前卫的设计理念,从而探索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
4、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
在创造室内外环境时要高度重视科学性,也要高度重视艺术性,更要高度重视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环艺设计者除了需要在观念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设计思维和表现手段上也要予以重视。
第二节 中外园林和环境艺术的发展
现代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却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中国园林艺术(环境艺术起源于传统的园林艺术)
1、中国园林的历史演进
中国园林最早可追述到西周时的“灵囿”
古代园林具有农业生产的性质(周边围合,其中种蔬菜和蓄养禽兽),后来过渡到游乐和狩猎的场所
发展到秦汉时称为“宫苑”(在一个圈定的大范围内与宫室紧密相连的综合体,将居住功能和苑囿形式集合起来,并劈有游乐和狩猎的场所。)秦在渭水以南修建上林苑,汉在此基础上发展(以湖水位中心,堆山筑岛,修建宫室,这种有山有水,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是秦皇汉武访仙求药,祈求长生不老地方)的格局成为以后皇家园林的传统样式)
魏晋是中国园林的转折期,这时期山水画家和田园诗人的大量出现,使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林转变,这时放弃一池三山的格局,追求返璞归真,淡泊宁静的自然情趣,被赋予怡情养性,寄托情怀的内涵。
唐代是全盛时期,如兴庆宫、大明宫、华清宫,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曲江
宋代,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创造诗情画意的园林境界,出现了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皇家园林。
明清时期,艺术与技术的成熟,使园林艺术达到历史的顶峰,出现南北园林之分: 北方园林:集中在北京一带,主要为皇家园林,北方园林气势宏大,风格华丽,利用自然地形,多依山傍水,使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南方园林:多集中在江南、岭南一带,主要为私家园林。
1、当时江南一带经济文化发
达,气候温和湿润、风景秀丽,适合花木的生长,且河流纵横,盛产造山的石料,为园林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有利条件。
2、私家园林虽然占地有限,但善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堆山垒石、栽花植木,理水开池,修建亭廊阁榭,并顺应地势的起伏组织不同的空间和景观,营造出通透、曲折、幽深的园林环境
这一时期,著名的文人与画家也积极的投身到造园中去,出现了一批造园家和理论著作(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质》、李渔《一家言》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园林艺术从早期的生产性实用性过渡到观赏游乐和寄情抒怀为主要功能,古人将宅院与园林,居住环境和人工环境,休闲环境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和手法:
审美特征:中国园林以自然风景式特点著称,其布局是不规则,不对称的,是用人工景观达到表现自然美的典范,这和中轴线对称呈几何图形式的欧洲园林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中国园林是集建筑、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手法:在大型园林中:一般依山就水,巧于因借,把山水风景作为园林表现的主题和背景,建筑置于山水中,与山水融为一体,使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中万寿山和昆明湖是园林艺术的主体和构图中心,山中部的建筑群与两侧建筑群能够顺应山势而起伏跌荡,与远处的西山、玉泉山及周围的湖光山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共同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产生诗画般的意境。)
在小面积园林中,对自然山水不只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将它经过艺术提炼,运筹布局,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创造出咫尺山林,让“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写意山水画意境再现园林中(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中,主要以亭台、楼榭等建筑与廊、墙的连接来营造空间,无论是采用分景、隔景、透景、框景、借景的组合手法,还是采用园中有园,小中见大,引人入胜的空间布局手法,都是为了通过对景物的重新组织,在时空变化中获得人与物游、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这类造园手法在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外国造园艺术
1、欧洲园林模式
欧洲园林以法国和意大利的欧洲古典园林为代表,其次是产生于18世界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欧洲古典园林的特点:崇尚理性的精神,追求人工化的几何图形式设计,布局追寻理性的逻辑,将和谐当做形式完美的最高原则,表现出人对大自然的支配态度。
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出现一种代表性的园林形式“台地式别墅园林”,根据其地形濒海多山地,别墅园林多建于山坡地段的中层或最高处,就坡势做成若干层的台地。(别墅建筑通常位于山坡的中层或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引出一条中轴线,水池、植坛、树木都成几何式对称均衡的布置。台地式园林的理水方式很有特色,成为园林的主景之一,水从山坡的高处引注而下,层层跌落形成水瀑,在下层台地则用水落差的压力做出各式喷泉,在低一层又汇聚为水池。)
法国——17世纪,文艺复兴传入法国,根据本国地形,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规整式园林布局运用于平地造园,形成自己鲜明的园林特色(巴黎凡尔赛宫,其特点是规模大,壮丽的中轴线从宫中央向西边两公里外延伸,园林的边缘与自然相连,比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相比,更显出古典主义原则下的理性美。)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起源于18世纪初,是欧洲园林的近代形式。
2、阿拉伯园林和日本园林
阿拉伯园林以波斯园林为原型发展起来的,阿拉伯最先是沙漠上的民族,对水和绿洲的感情也反映在他们的园林艺术中,传统形式的阿拉伯园林主要是附属住宅的庭园,四面围着
柱廊和敞开的厅堂,中央有一个喷泉。
到14世纪,阿拉伯园林发展到全盛时期,有两种形式(应用于中东、北非、印度等地):
1、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木、花池为主题的对称均齐布局,建筑居于次要地位;
2、一种是突出建筑物,沿顶端的建筑向前延伸出两条分别与建筑垂直和平行的十字形交叉道路,中央为水渠,以此贯穿园林整体布局(如印度泰姬陵)
日本园林受宗教禅宗哲理思想影响很深,在运用园林元素表现自然物方面显示出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炼的意境,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池泉筑山亭——以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为主题的山、石、树木、岛屿、小桥组成的综合园林景观;
枯山水——常见于寺庙园林,在庭院地上全部铺上白砂以象征水面,利用石头的组合和造型象征岛屿和山峦,以抽象的造景方法把宗教的哲理和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
平亭——设置低矮的树、石,望去平坦
茶亭——既茶室所在的庭院,要求环境安静便于沉思,园中铺有石径,配有石灯和石水钵等庭院小品。
环艺设计概论大纲
第一节环艺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1、环艺的含义
2、环艺的基本观点(4点)
第二节中外园林与环艺的发展
一、中国园林艺术
1、中国园林的历史演进
2、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及手法
二、外国造园艺术
1、欧洲园林模式
2、阿拉伯园林和日本园林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王文,是河南大学08级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我的个性随和,开朗。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直担任班长一职,学习认真踏实,每年都获得学校奖学金。
在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先工作再考研。在从事设计相关工作的两年中,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工作,让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哪些知识做为重点教给学生,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我觉得这是我的优势所在。此外,我还善于运用PSCDCAD3DSK等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创意的表达。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相信自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工作。
下面,我要与大家分享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第五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学时:72 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环境艺术概论是从环境设计角度,结合环境设计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全面论述建筑和建筑群所构成的空间环境,是环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环境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入专业学习、专研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影象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品实例考察等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专研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城市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1)开放性空间的环境设计(2)开放性空间环境的分类及特征(3)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2、3、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1)设计策划与定位(2)总图设计与绘制(3)总结构与流线分析
(4)细部设计
(5)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与写作
4、典型作业:图示环境艺术设计程序和设计文件内容。(考试作业)
四、课程考核
通过设计文件的编制质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以考试作业的得分为总成绩。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讲义》由任课教师编写 参考书:由任课教师推荐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系提供多媒体及相关设备,任课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