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时间:2019-05-15 09: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

How to write a dissertation

学术论文入门: 什么是“学术”?

学术,也叫研究,它试图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新知识,希望认识现实的关系和法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个专业都有其独有的方法,但是,所有的研究方法也有其共同性,即在获取新知识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不受感情和外部条件的影响。此外,研究方法应该使其结果具有普遍性并能经受检验。

现实中一个界定的小领域通过研究方法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整理,研究的结果就是普遍法则,它们解释了人们所观察到的东西。“实在的学术”论文对界定的领域提出了未曾有过的见解或者以新的视角研究已经作出的见解,补充已为人所熟悉的知识。撰写时必须考虑同一题目今后的所有工作,同样,一篇“实在的学术”论文也应该涉及每个题目的所有专业文献。

毕业论文当然不需要像上述的“实在的学术”论文一样包含全新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这种论文是科学家撰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一步。首先,撰写者应该在其毕业论文中显示其整理思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注意学术论文所要求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正确的引用、具体的参考书目)。由于论文的结果必须能够经受检验,因此,表现形式也就变

得重要起来。

学术论文的写法

选择题目

对题目应该尽可能地进行明确的界定。一个诸如“1945年后的德国文学”的题目太大了,以致无法令人满意地将其完成。同样,一个诸如“当代德国和中国的爱情故事比较”的题目一般说来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最好将其进行界定并命名为“当代德、中爱情故事--借助十个选例的比较”。也可以在某个视点下研究一首单独的短诗,例如“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诗„轮转‟作为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实际上并不存在太小的题目,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发掘出写论文的东西。重要的是明确地界定题目的范围。

查找材料

a、第一手资料:

--查阅德文和中文词典

--查阅专业词典(例如“文学词典”)

b、编图书目录

“编图书目录”就是明确确定并记录书籍和杂志的名称。它有助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构成了引文注释和参考书目的基础。对这项工作来说,特别值得推介的是分类卡片。

完整的图书说明包括:

作者(编者)姓名

题目和副题

出版地点和时间

版本编号

杂志中的文章还包括:列入图书目录的文章的所在的杂志名称、期号、页 号、行号

图书说明可在下述地方找到:

词典、手册、专业词典、几乎所有的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

图书目录、关于某些题目的特定书目

图书馆中的作者和文章目录

c、检验一本书是否适合作论文的基础时,应阅读:

封面简介

内容目录

前言

后记

注意:重要的是要区分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

第一手文献:本身就是研究对象的文本。如果围绕一篇德国的文学文本撰写文章,那么,第一手文献就是德文原文,而不是中文译文。在与乡土风俗有关的题目中,报纸上的文章、法律、统计或者撰写者亲自进行的采访都可以列入第一手文献。第二手文献:提供与第一手文献有关的信息的文章材料的加工:标识、摘录、记录。

整理笔记在对论文有用的观点下面划线并把重要的东西用关键词写出来。

注意:处理新文章时要用新本子或者新卡片,首先在新本子上写上书名,重要的观点处还要注明页号。在有可能成为分段脉络的观点处放上纸条或者卡片,并按其整理笔记。

分段:收集了与题目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就可以列出初步的分段,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其进行经常修改。论文的分段应该条理清楚、合乎逻辑。在论文的写作中基本上存在两种可能:

a)撰写者自己进行研究。撰写者占有一篇或者多篇将要研究的文本(第一手献),对此,需要提出问题和假设来检验占有的材料。

提问(导言)

有关同一题目已有的研究/研究状况

自己的假设

材料的分析

假设的证明

结论和对还存在的问题的提示(结语)

b)撰写者只是研究某个题目的第二手文献,并把这些材料进行有意义的整理。导言和结论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体现或者概括了撰写者的计划并且阐述了论文的框架和思路的发展。

正文部分按照论文的提问进行,必须注意的是要紧扣导言和分段中提出的研究计划重要的是要对论文中有关的专业概念进行清楚的定义。

特别注意:如果表达的不是自己的观点,而是以其他人的观点为依据的,就必须说明所采用观点的来源。如果总结了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指出其来源。如果逐字逐句地引用一篇文章,则必须把引用的地方用引号“……”标出,当然也必须指出来源。即使阐述的是其他人的观点,也应该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话,读者就会知道撰写者“加工”过这些观点。绝对不能写连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

学术论文中的引用

引用的功能

引用一篇用来分析或者评论的文章(第一手文献)

规则:

-应详细引用加以分析或评论的部分。如果引用部分太长,不便放在论文中,则可以在论文后面列出来,并且在论文中加以说明。

引用一篇文章来支持自己的论述(第二手文献)

规则:

-用来支持自己的论述的引文应该带来新的东西或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滥引的例子:

媒体交流手段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中心现象之一”(McLuhan 1991:24 B)这个观点是如此的不言而喻,以致每个人都能够把它说出。断言这样不言而喻的东西不必要引经据典。

-引用者在引用时,表明他的观点和被引用的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或者清楚地表明其对立的观点。

学术论文中引文的功能和法庭审判中证人的证词相似,它们支持或证明论述。因此,它们的可信度必须得到证实。每个人都可以查阅引文,因此,对其加以证实特别重要。

没有引号的引文相当于剽窃!

引文的形式

-特别重要的是要忠实地引用,也就是说,引文必须完全符合原文。因此,应该再一次检查引文。

-短于三行的引文应放在引号里,插进论文中。引用长于三行的引文应另起一段,缩小行距,并缩进少许,不必用引号。

-在引文中省略字句时,必须在方括号中用三个小圆点[…]标明。

-需要作出补充时,例如解释,也放中方括号中加以补充

例如:“他[Egon Meier,U.K ] 战后才回到家乡”

引文的证实

证实引文有不同的形式,采用哪种形式相对来说是自由的,重要的是应该在整篇论文中采用统一的形式。在德国,越来越多的简称被用在文章中,也就是说,被补充在引文(姓名、出版年、行数)后面。例如:“……………”(Mueller 1986:17 f)

引文在原文中超过一页的,在页数后面用缩写f(=folgend)或者ff标明。例如:(Mueller 1986:17 f)

连续两次引用同一个地方的材料时,不必再次列出作者和出版年份,用ebd

(=ebenda)和页号标出就行了。例如第二次引用同一页上的东西用(ebd)就够了。

文章中标明的来源必须在论文后面的参考书目中列出。同一位作者有多篇文章在同一年出版的,按小写字母排列。

不是逐字逐句地引用,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作者的观点时,也必须和引用一样说明来源。说明和引用的一样,只是在作者名字前面写上vgl(=vergleiche)例如:莱辛被看作德国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文学代表(vgl.Martini 1968:78)。参考书目中的图书说明

在论文的后面须按字母顺序列出采用过的文学参考书目。第一手和第二手文献应分开列表。同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应按出版年份排列(先出版的在前面),一本书如有多个版本,必须标明所用的版本(大多在出版年份后面用上标数字表示)。有关分段和形式的建议

把单独的章节归入整体联系中:

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论文的线索,应该清楚撰写某个单独章节的目的。读者应该把其所读过的章节随时归入整体联系中。

在每章的开头和结尾处回忆论文的总体思路是有帮助的。在每章的结尾处可以再次总结文章中要阐述和证明的东西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此外,还可以指出下一步的结果。在每章的开头可以说明写作的目的,在有关进展的提示中可以使用“ich”或者“wir”,例如:

定义

所有与论文有关的概念必须加以定义(至少必须尝试进行定义),或者必须指出文献中的定义。

有关定义的写法

导言

撰写导言和结语时应特别慎重,它们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明确地阐述或者总结论文的计划,并且列出论文和思路的框架。

论文的题目、问题、和提问是什么(应清楚地界定论文的题目)

为什么写这个题目?为什么认为这个题目重要和有趣(陈述原因时不应太私人化)

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得出结论?

如何划分论文的章节?

导言的写法:

结束语

结束语可以用“后记”的形式写出。结束语首先是对论文的反思,可以总结论文中得出的结论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例如:Durch die Untersuchung der Schuhgroe?e von Schluempfen konnten wir zeigen,da?…

结论的局限性以及意义均属反思的内容,此外,还应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后记中经常会指出在今后的论文中进行研究的问题。

评价论文的几点标准

-分段和结构

〉论文的结构是否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

〉论文的发展是否符合题目的逻辑性?

〉是否遵守论文的分段?

-题目

〉是否抓住题目的主要问题?

-论证

〉是否证明了假设并举出例子

-文献和引文

〉是否使用了现有的文献?

〉逐字写下或者有意识地采用的一切是否能够看出是引文?-论文的撰写

〉论文的各个部分是否连接紧密(线索)?

〉阐述时是否紧扣题目或者跑题?

〉论文是否在语言和内容上为德国读者所接受?

〉论文的大部分是否基于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第二篇:学术论文写作步骤--ch5

第五章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

第一节 拟定计划

计划是预先对一定时期内学习、工作、研究、生产等活动所作的科学性部署和安排。它是具体行动实践前脑力运筹的产物,是未来行动目的、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通盘考虑的具体化、条理化和书面化。人们进行任何活动都不能盲目行事,而应该按照预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探索性工作,更需要加强计划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计划,是对在预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该项任务所作的科学安排,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使写作进程有所遵循,有所约束,避免忙乱,提高效率。

一、计划的作用 古人云:“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预即事先计划。在各项任务完成中,计划都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活动的目的性越强,难度越高,步骤越多,计划的作用就越大。学术论文的完成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正式投入写作之前,如能有一个经过通盘考虑、周密安排,把目的、设想、打算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计划,就能使我们明确研究和写作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和突破口;明确检索哪些文献资料,做哪些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及采取何种科学的方法、有步骤地来解决;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按照一个系统、严谨的程度进行;而且这种具有视觉化的计划对人更具有约束力,它可以促使人们自觉地去执行。为此,在确定了学术论文的选题之后,就有必要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具体完备、切实可行的研究和写作计划。

二、计划的内容

学术论文写作计划通常采用分条分项目的条文式写法。写作计划的内容就是指计划所包括的项目。任何一份计划,其基本内容部分,都包括目标、措施、步骤,即通常说的计划三要素,这是计划的核心。

目标,就是“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计划的灵魂。写作者应提出明确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措施,就是“怎么做”,这是实现计划的切实保证。它要求订出实施计划的具体手段、办法和力量部署。

步骤,就是“什么时候做”,这是工作的进程和时序。写作者应全局在胸,统筹兼顾,科学有序,合理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各环紧紧相扣,做到步步主动。

以上是对一般计划的内容要求。就学术论文的写作计划来说,还有其自身的某些特点。这种计划应是课题研究的深化和展开,是对于研究和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思想或实验的模型和假设,是对于研究和写作具有方向性的学术思想和指导纲领;这种计划在确定研究形式、拟订方法论工具、阐明研究逻辑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具体地提出研究和写作过程的组织和实践方案等。这种计划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研究方向、方式、过程的基本设想;二是实施方案。基本设想在研究过程中起着纲领的作用,是计划的核心;实施方案是更为具体的组织和安排,是基本设想的具体表现,是计划的外层。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全局的东西,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经形成,尽可能不变和少变;计划的外层部分是具体形式和局部的东西,应该具有可变性的特点,这样可以使计划更好地适应研究和写作过程的动态性质。

写作计划,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项:

第一,选题表述。写作计划首先对选题作出简单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这种表述应与将研究的内容、拟订完成的任务和准备解决的问题相适应。同时,要避免措辞上的失妥。

第二,选题的意义。对选题的目的,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和具体要求,必须清楚明了。第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这项内容是整个写作计划的主体部分,要尽可能详细一些。由于写作过程比较复杂,环节较多,这个大项目还包括若干小项目:①搜集、占有材料。要写明获取材料的基本途径、手段。材料搜集、占有是写作的基础,这一项目写得越详细越好。②阅读、整理和研究。要写明准备采取的阅读、整理方式,研究方法。③构思主题与拟制提纲、动笔撰写。要写明从行文的准备到论文的定稿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打算。

第四,时间的估定。对论文完成总体时间和每一项目的进展都要有大致期限。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安排时间,可以避免前紧后松,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经费预算。要对整个研究写作活动作出估算,大体包括图书资料费、仪器设备费、调查研究费、实验费、成果物化费等。

三、编制计划应注意的事项 制定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对编制计划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点高,指导思想明确;大胆探索,富有创造精神;求实务实,坚持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善听各方意见;精心构思,语言准确简明。编制计划时应注意:避免一般化;切忌表面化;杜绝极端化。针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特点,编制计划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倡“三严”。着手编制计划,就是研究和写作的开始,一起步就要做到“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要求。

第二,抓住重点。计划时要做到全面考虑、全面安排、全面实施。但也不能忽视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如选题的价值、精确度和可行性,材料积累的范围、途径、方法等,都要悉心思考,有所突出。

第三,留有余地。定出的计划,虽然经过周密运筹,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未曾遇见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不要把话说过头、说绝,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有时从实际出发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修订或补充。计划是研究和写作进程遵循的依据,但又不要使它成为束缚思想的框框或障碍。

第二节 拟制提纲

为了使写出的学术论文中心突出、层次清晰、逻辑周密、内容主次详略得当,动笔之前要对论文作整体规划,搭出一个骨架,这就是拟制提纲。拟制提纲,从写作程度上讲,是作者动笔行文的必要准备和必经步骤;从提纲本身来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简言之,拟制提纲,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安排论文全篇结构。安排论文结构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随想法、片段法等,提纲法是运用得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写作学术论文都应拟制提纲。提纲在握,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写有遵循,起笔行文就事半功倍。

一、提纲的含义

提纲是论文的蓝图、雏形;拟制提纲,是疏理思路、帮助记忆的手段,同时又是安排布局结构的准备。提纲就是作者根据其确立的论点,选取相应的材料,把观点和材料排排队,综合成一个先后有序,前后思路清晰,能够说明问题的论文轮廓。这个轮廓有两种形式:①如果它是停留在作者脑海里的构思,就称腹稿;②如果用文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纲、有目、有材料地记载下来,就是提纲。

篇幅短小的文章,一般不需要文字提纲,动笔前先打个“腹稿”就可以了。学术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动笔写作前必须先拟制一个文字提纲。

二、提纲的作用

陶铸生前对拟制提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很深刻。他说:“目的确定以后,最好先拟订简单提纲,写稿提纲和发言提纲的作用一样,是为了文章有组织(短文当然可以不用)。按提纲写稿子,有多样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你组织材料;二是可以使想问题周到;三是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不讨好;又可以避免遗漏。”

从陶铸以上精辟的见解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提纲在写作学术论文中明显的、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畅达连贯思路,周密谋篇布局

写作任何一篇文章,在下笔之前,都有一个酝酿,思路明确化、系统化的过程。通过拟制提纲,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作者可以把头脑中零散的、朦胧的观点和材料明确化、系统化,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明晰、畅达连贯的思路,形成粗线条的论文逻辑体系,构成框架结构,然后再把这些经过思考的想法用文字固定下来、明确下来。通过拟制提纲,作者可以在原有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选题的要求,审思全文的布局,反复斟酌、深化和修改,使其更加成熟、成文。

(二)有利把握整体进程,避免游离脱节

有一个全面构思、合理布局的提纲,写作者在行文时就心中有数,有所遵循了。何处该起,何处该收;何处该分,何处该合;承接转换,详略疏密,均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写起来全局在握,思路畅达,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这样就可以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尺接过附,松散零乱,脱节游离等弊病。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及时调整修改,防止出现返工。

(三)有利灵活选择写法,科学安排时间 有了提纲,写作者就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写作论文的程序和方法,并机动灵活地安排时间。这样对写作学术论文很有好处。有时,写作者可以不按从头到尾的自然顺序来写,而先写论文的本论部分,然后再写论文的开头、结尾;也可先写全文的任何一部分,再写其他部分,最后组合成篇;还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写完全文初稿,也可利用零散时间,分散写出,然后串联成章。如果没有提纲,这样的一些写法,实行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

(四)有利探求最佳方案,达到精益求精

依据提纲行文,随着文思的畅游,思路的深化,写作者可能会有许多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使原来的设想得到修正、补充,甚至扬弃,在脑子里也可能出现若干新的方案。经过一番冷静思索和分析、对照和比较,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探求和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有了较完备的最佳方案,就有了写作的依据和修改的标准;写作时只要“照图施工”,便能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首尾圆合,通篇连贯。

三、拟制提纲的原则

提纲是论文的基本逻辑框架,是作者用句子或纲目形式把构思篇章的过程和成果加以具体化的体现;拟制提纲,应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写作者应考虑的主要原则和内容包括:

(一)立论方面

应明确要确立什么样的论点,采用哪种方式,从哪个角度提出问题,在中心论点下拟设几个分论点以至小论点。

(二)选材方面

拟选哪些论据材料,要特别重点列上有新意、有魅力、有典型性的材料。

(三)布段方面

考虑设置哪些部分,每个部分所担任的任务,层次和段落如何安排。

(四)谋篇方面

明确怎么开头和结尾,如何提领,哪里分述,上下如何衔接,前后怎样呼应。

(五)协调方面

确定全文各个部分的组成如何做到匀称、和谐,文气如何贯通、流畅,文字怎样做到疏密得当等。

四、拟制提纲的方法

(一)提纲的两种类型:

1.简要提纲。简要提纲也称粗纲。它要概括地提示论文项目要点,把所要论述的问题大体排一排顺序,列出若干小题目,粗线条地把论文总体轮廓大致描绘出来,有点像工程上的“草图”。

2.详细提纲。详细提纲也称细纲。拟制细纲要求对各级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方法等结构项目较为详细开列,显现出论文的主要骨架和梗概的基本面貌。

拟制提纲,不论粗纲或细纲,都应描绘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粗纲和细纲的采用,与论文所涉及的范围、复杂程度、篇幅大小,也与写作者的爱好、习惯有关。

(二)提纲的三种写法: 1.标题式。以标题形式把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标题式的短句或词语。此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扼要、易记、一目了然,写作便捷,有效率;短处是:内容过于简单,只能自己明白,别人不易看懂、不易了解,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模糊不清。

2.句子式。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为论文提供了给段落层次的主题句,便于起草成文;短处是: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多,写起来较费力,效率低。

3.段落式。用一段话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段落的内容提要,是句子的扩充。此法精细、周详,为起段成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拟制提纲的要求

第一、拟制的提纲,各类项目要齐全,能够初步构成论文的轮廓。其中论题、材料、结构和语言等论文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并且这几种要素不应是简单地、机械地相加,而必须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拟制的提纲,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注意提纲的综合性、整体性;文字上要高度概括,简洁明了。提纲必须在论文动笔起草前完成。

第三、提纲草拟出来后,要主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帮助。然后,自己再认真推敲、修改,以谋求论文构思谋篇的最佳方案,使论文写作提纲更趋完善。

提纲的拟制,标志着学术论文起草前准备工作的结束,接着就是进入撰写初稿阶段。

第三节 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也称起草和打草稿。就是按照拟制好的写作提纲的思路,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者把自己研究的初步成果和逐步形成的思路、观点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初稿的写作是脑力劳动最艰辛的阶段,它既是作者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基本成型的过程,也是对提纲再次检验、复查的过程。初稿的好坏,和论文质量的高低紧密相连。

一、撰写初稿必备的条件

撰写初稿,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起草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同时,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状况,也会在此阶段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对起草前的准备工作,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努力,把下列几项必备条件尽量准备好后,才动笔行文。

第一,“软件”已齐备。这里说的“软件”,是指的写作论文的思路、观念等。它包括基本观点已经明确,并起草了一定的文字;已想好了论文的大体内容或内容的某一部分;对论文的全局及各个局部的内容已了然于心。

第二,材料已搜全。要引用的或参考的主要材料已基本搜集全,在文中的位置安排经过了细心的考虑,写作者手头有一定的备用材料。

第三,提纲已敲定。拟制的提纲,已将写作者对有关课题研究考虑的全部思想包括进去。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提纲写作者自己已经确定,有的提纲已向有关组织和领导作了汇报,并已审阅、认可,这个经过周密考虑而拟制的提纲,是起草行文的基本依据。

第四,安排已妥当。已经安排好一定的必要时间和必须的应用物品,有了较好的工作条件。

二、初稿的执笔顺序

(一)从绪论起笔。

按写作提纲排列的自然顺序进行,从开头写起,依次写到结尾,先提出问题,明确全文的基本论点,再展开作充分论述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抓住了纲,也与研究的逻辑思维相一致;论文的格调、风格前后易于保持统一,首尾衔接紧凑,自然流畅,写起来较顺手、习惯,易于把握。

(二)从本论入手。

从本论入手,先写好本论、结论部分,回过头来再写绪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有两点:本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研究中思考、耗神较多的问题,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从这里入手容易起笔、好写;如果从绪论动笔,往往难于开篇,从本论入手,是先易后难的有效措施,当写好了本论、结论时,大局已在握,心里踏实了,就可悉心写绪论和完成全文。

三、初稿的撰写方法

(一)一气呵成法。无论从绪论起笔,还是从本论入手,均应按拟制好的提纲,顺着思路来写,“起笔入题”,“开门见山”,不要中途停顿,不使思路中断,要尽可能快地把头脑中涌现出来的句子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要为斟酌一句话或为挑选一个词而搁笔。初稿完成后,再细致推敲、加工修改。

(二)分段完成法。

按照拟制好的提纲顺序,把全篇分成若干部分,分段撰写,哪一部分考虑成熟,就写哪一部分,不分先后,各个击破。每个部分以写一个分论点或几个小论点为单元,并注意保持各章节内容的相对完整性。每写完一段,稍事整理,再转入其他各段。待几部分都写好后,连接起来就成为一篇完整的论文了。

四、撰写初稿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选择和保持写作的最佳状态。尽量在大脑清醒和精力充沛时动笔,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写的论题上,排除分心和中断写作的障碍,坚持不懈地按计划写下去。在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要冷静分析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再作充分准备,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适时调整提纲。一般情况下,对写作提纲不要轻易改变,但进入写作过程时,原有的思考往往会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可能会发现提纲中有某些不足和不妥之处,甚至还会产生新的认识,这就必要对提纲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第三,把想到的尽量写进去。初稿篇幅应长于定稿,它所包含的内容要尽量充分、丰富。写作者可以把想到的尽量写进去,即使有某些重复也不要紧。如果初稿写得单薄、瘦弱,修改就难以下手。但也应防止一味地堆砌材料。

第四,要使文稿基本成型。要宏观考虑各部分的分量,注意纲目分明、逻辑清楚、长短适宜、轻重得当、通体均衡。写出来的初稿如果能成为一个较完整的逻辑构成,文稿开始也就有一个好的基础。

第五,尽量避免某些差错。初稿在文字上虽不强调修饰,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出现观点、语法、文字上的差错。

第六,要写得干净、清楚些。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白处,便于修改;卷面要保持整洁。

总之,撰写初稿是进行再创造的复杂思维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切不可马虎从事,企图不费力气,又要得到硕果,这是不可能的。

第四节 修改定稿 修改定稿,是指写出初稿直到成稿的一个加工过程,是学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写好论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文章不厌改,苦心出佳作”,写出初稿,最多只算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修改是一个更艰苦、更细致的工程。前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越改越好,好的文章无一不是改出来的。有经验、有修养的严肃作者,都把自己的每一篇论文看作是一次对自己的严格考试,不经过检查、修改是绝对不交卷的。

一、修改的意义

关于修改文章的意义,毛泽东有过深刻的论述。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这段话虽然讲的是一般文章的修改,但对学术论文初稿的修改,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修改好论文,必须反复、认真、精确地进行。

首先,反复、认真、精确地修改是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反复、认真、精确修改论文的过程,不仅是个改正文中毛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不断深化、全面、周密的过程。反复、认真、精确修改,就是反复、认真、精确研究,是学术论文研究活动的继续。修改不仅是字斟句酌,说到底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问题。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困难,认识是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任何人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由于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论文的内容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常常存在差距,一旦人们认识有所前进,就会发现这个差距,就会希望表达形式与内容能够尽快相适应,这时候修改的要求就会自然产生。而论文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是写作经验的一次总结,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次实践。

其次,认真、反复、精确地修改是作者高度责任心的体现。认真、反复、精确地修改,从严把关,是作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高度责任心的体现,反映作者对自我形象的珍重,珍惜,也反映出作者具有一种良好的学风和工作态度。有的人初稿一挥而就,然后刀枪入库,以为万事大吉,沾沾自喜,毫不重视修改工作,结果拿出来的论文质量不高,经不住推敲,难以自圆其说。受窘着急,悔不当初。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凡有造诣的学者,都是自己文章的严格批评者,在他们的手稿上,总是涂了又改,改了又涂,三番五次,字斟句酌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有的甚至将自己不成熟的手稿付之一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值得论文写作者很好地学习。因此,初稿完成以后,一定要朝深处挖掘,向难处苦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要知道,写论文要费心思,改论文更要费心思。

再次,精确、反复、认真地修改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精确、反复、认真地修改,是认识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次在新的水平上的写作活动。在拟制提纲时,就是边酝酿边构思边修改,是未落笔前的反复琢磨,即所谓“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撰写初稿的过程,也是边写边改,并非笔挥洒,落笔就丢;不少人很重视起草中的适当修改,力求初稿就比较成熟。不过上面讲的这些琢磨、修改,只能是局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构思和表达上。而修改定稿阶段,是对论文作全面、整体的修改,属于修改集中的、重要阶段。

总之,修改不是消极地去挑毛病,而是除了改正缺点,补上不足外,要多从积极方面着眼,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修改定稿,就是对初稿所写的内容加深认识,对表达形式不断选择,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使之达到更精彩、精美的境地。“文章不厌百回改,一回更比一回强,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二、修改的内容

修改学术论文的第一步要通读全文,系统、细致地检查初稿,进行“核实查漏”。通过检查,如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推翻重写,就可以动笔修改了。所谓“核实查漏”,就是通读全文时,不必花精力去考虑观点、结构、语言方面的问题,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引用的公式、定理、定律、论断、数据、参考文献等与原出处的核对,把一切失误、失实、疏漏的地方逐条核实,使材料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修改学术论文,不外乎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大方面考虑,思想内容包括论点和材料,表现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对思想内容方面的检查修改是首要的,对表现形式的检查修改也不容忽视。通过修改,提高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尽可能正确地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一般说来,学术论文要修改多次,总的精神是发现初稿中有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具体地说,修改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控制篇幅。

篇幅是一种空间的限定,以简短为好,不宜过长。简短,是一种很高也很难达到的风格,它与作者的科研素养和写作水平有关;一篇呕心沥血、具有独创性的简短论文,比随便涂抹或拼凑而成的长篇大论更有价值。一般来说,初稿的篇幅,很少会是恰如其分的,通常都比规定的内容多、语句繁,当然,这些不能算是什么大的毛病,但必须修改、控制。把长稿缩短,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删去多余的内容,总比材料不足而一补再补要较为容易。修改时,要有勇气,大刀阔斧地把篇幅削减,控制到符合学术论文的性质和期刊的要求之内。

(二)订正论点

论点是全篇论文的精髓,决定着论文的水平和价值。修改的关键是论点的订正,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看论点是否成立,是否集中深刻,表达是否准确;论点的排列是否科学,论点间的关系是否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等。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小论点,都要全面检查。修改时,要把论点中偏颇的改中肯;含糊的改鲜明;片面的改全面;肤浅的改深刻;散漫的改集中;陈旧的改新颖;失当的改恰当;立意低的加以升华。

(三)调整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调整结构,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论文表达效果,以求严谨、完整、自然、生动。检查时,要看全文结构是否完整、严密;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层次开展是否清楚,层次间的转换是否自然;段落划分是否合理,有无游离于论文结构之外,或过于冗长、杂乱、零散的段落等。修改时,要把杂乱的层次疏理顺畅;臃肿的段落紧缩合并;上下文不衔接的串通连贯;轻重倒置、详略不当、开头结尾缺乏照应的等等一一改正过来。

(四)更动材料

材料是论文赖以存在的依据,写作学术论文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至关重要。起草初稿时,选用材料往往有局限,通常容易产生下列一些毛病,一是生硬的材料“堆砌”,有多少材料用多少材料;二是写起来材料不足,写进论文的材料很可能是滥竽充数;三是对材料理解片面,用得不够贴切和恰当。如果检查初稿时发现这些材料,修改时就必须按照论文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加以更动。这些基本要求是:必要。即材料能够证明观点和表现主题;真实,即材料准确可靠而不歪曲事实;合适,即材料恰到好处,不滥不缺。

(五)锤炼语言

对论文语言文字的加工锤炼是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文字修改主要是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下工夫,使论文的思想得以准确、鲜明、简练、生动的表达。检查时,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畅;诵读是否顺口;通篇有无漏笔;想写的话是否都表达出来了;等等。然后着力改去毛病。要剪去闲文,使语言精炼;修改病句,使文字通顺;删削冗笔。使论文严谨。对那些陈词滥调、空话、套话、大话,毫不留情地删掉。

(六)推敲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修改好不容易,要反复推敲,这项工作应包括对总标题和节标题的修改。对节标题要检查是否一致。总标题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短、易读、易懂、易记;总标题一般在写作前已拟好,这对论文的写作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斟酌和推敲,看题是否配文、文是否切题。如题与文不贴切、不相符,或过长,或太笼统,都必须修改。

三、修改的方法 修改论文的方法,往往因人而异,因文而别,但都必须遵守修改论文的一般规律,并且,恰当地选择某中可行的、有效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方式。

(一)修改论文必须遵守的一般规律 修改论文的顺序不同于撰写论文的顺序。撰写论文是先掌握材料(物),再提炼论点(意),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言);它的运动规律是“物”-“意”-“言”。修改论文则必须先订正论点,再根据表达论点的需要更动材料、调整结构,最后加工语言;它的运动规律是“意”-“物”-“言”。即先从总体处着手,谋篇审意;再从细微处推敲,斟字酌句。

从总体处着手――谋篇审意。从总体处着手,就是要通览全文,反复诵读初稿,把握原作精神要统观全面,树立整体观念,只有全局在脑,才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对论文全局作通盘考虑,从大的方面去发现问题。重点要看:布局是否合理,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确切,论证是否严密,文题是否相符,结构是否自然、必然、恰当,全篇的各个部分是否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如果不顾整体情况。一开始就着眼于局部,被枝节上的毛病纠缠住,只在细微处修修补补,就难以大幅度提高论文质量。

从细微处推敲――斟字酌句。从细微处推敲,主要是指字、词、句的加工润色。大的方面修改好了。如主旨正确了、鲜明了,结构布局调整了,这时就要由浅入深,逐字、逐句、逐段地细心审看、精心修改。审改时,既要考虑内容,也要考虑表现形式;一句话怎么说,一个词怎么选,一个标点怎么用,一幅图什么画,一个表怎么设计,都要反复推敲,找出疵点、找出毛病,哪里发现问题,就在哪里解决。

总之,修改学术论文要从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观点,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由大及小地修改。

(二)修改论文的具体方法

修改论文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热改法、冷改法、他改法、诵改法。在实际作修改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热改法。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修改。这时头脑中对论文的全貌比较熟悉,对原有的构思还记忆犹新,因此初稿中存在的毛病,如表达欠妥,或者有所遗漏,或者臃肿多余等,就比较容易发现。同时,在起草过程中发现或感觉到需要改动的地方,由于忙于行文未作处理,初稿结束后及时修改,印象也较清楚。

热改法的长处是:作者对文章的记忆清晰,印象鲜明,能改动及时;短处是:由于作者正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来,并且往往还难以割爱。

冷改法。初稿完成后,不要急于拿出来,最好放一段时间再修改。初稿写完,头脑尚处于兴奋状态,陶然于篇章的境界之中,一时还难于跳出原来的框框,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一个好的办法是,不妨把它搁置起来,给头脑来个“冷处理”,让紧张的情绪暂时放松一下。过几天,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差或成见也淡薄了,重看初稿就易于从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同时,由于“搁了几天”,又阅读了有关资料和思考了有关问题,产生了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易于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就易删去多余、增补不足、完美表达,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

冷改法,作者可能会忘掉某些临时闪现的思想、认识;有时因时间限制,不允许“搁几天”,也就无法采用“冷改”了。

他改法。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论文应以自己修改为主,但也要请别人帮助。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个人的学识阅历是有限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片面性,因此往往不易发现自己论文的缺陷;请人帮助,由于别人对你的论文没有固定的框框,就可能从不同角度,以独特的眼光冷静地看待那些不易发现的问题。如果请人帮助,最好请那些愿意“吹毛求疵”的人批评,这样的意见可能提得更尖锐、更直率,论文也可能改得更好。请人帮助修改不能爱面子,有不能怕麻烦,要有“不耻下问”和“登门求教”的精神;当然,他人的意见只能参考,不能什么都“言听计从”囫囵吞下,更不能人云亦云。正确的态度是:既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又潜心作深入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后,再通盘考虑,悉心雕琢。

诵改法。初稿完成后,通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再修改。尤其是诸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融等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就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人写诗作文,总要反复吟唱,直到顺口为止,就是这个道理。修改学术论文,不妨也采用边诵边改的方法。

(三)修改论文的具体方式

修改论文的具体方式,前面许多地方已零零散散地提到,这里我们把它集中起来介绍。修改的具体方式概括来说,就是“增”、“删”、“换”、“调”四个字。

增,就是增添、补充。凡论据材料不足,或有观点而无材料,或材料不具体、不典型,使论文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修改时就是设法增添内容,弥补残缺,使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更为丰润饱满。

删,就是删除、减去。使材料更加精练、观点突出、主题集中。材料冗杂、一味堆砌、主次不分,就会使论文躯体臃肿,淹没观点,冲淡主题。修改时,就要有忍痛割爱的精神,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减,毫不可惜。古人云“善改者不如善删,善取者不如善舍”,是讲得很精辟的。

换,就是调换、改变。凡内容、文字表述上有毛病,不正确、不全面、不周密、不妥帖的地方,修改时,就要用更有力的材料支撑观点、更有利于吸引人的材料改换一般的材料;用更恰当、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改换不够准确或显平板的语言形式,使材料更加准确、凿实,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调,就是调整、移易。凡初稿中某些材料或语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够恰当,或不适当的提前和推后了,或内容顺序上的安排逻辑性不强等。修改时,就要在原有内容、原有文字表述内进行一种“自我调节”,调动字、词、句、段的次序,以使论文层次更加清楚,重点更加突出,逻辑性、条理性更强。

四、全面审核

为了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在修改完稿后,要对文稿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全面审核的方法是:一边通阅全篇一边用纸写上像篇目那样的小题目(比目录要详细)。只看这些小题目,就能大致了解论文的结构,从而不难判断出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章节顺序是否有不当之处。这次审核,除了检查疏漏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外,还要特别注意审核以下几点:

第一,前言是否精当,是否与结论、引言相区别;附录是否编好了目次;参考文献是否按规范列出等。

第二,论文的长短、顺序是否得当,有无重复;段落间是否加进了适当的接续词;对数据是否做了定量的描述等。

第三,图表、公式与正文的内容是否相符;图表运用是否灵活;图表、公式与正文的字符体例是否统一等。

第四,自己想传达的信息是否都写进了论文;有没有写进不必要的内容;是否强调了重要之点;此篇论文本专业以外的人能否读懂,有没有错误和含混之处。

第五,论文有否泄露秘密的内容。经过仔细认真的审核,如发现问题,要进行补充、调查和修改。

思考与练习:就你的选题,写一份较详细的论文提纲。

第三篇:学术论文写作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术 报 告

心得体会

报告题目:学术论文写作

报告时间:2010年11月9日

2010年11月9日在信息楼529教室听取了段勇老师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报告。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了解了国内外期刊的分类。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索引,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

EI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

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国家级” 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其次学习到了知道了学术论文的投稿基本注意事项

一篇论文好不好首先要看选题是不是前沿,有没有重复前人研究,或者前人研究过的,论文的序言部分是否有学术史的回顾。这是学术规范问题,高级别的刊物都比较讲究当然比较有名的核心期刊也讲这个。否则你投稿后外审,正好送给一个对你论文的内容有所研究的学者手中,一看你的学术史回顾没提他,肯定会把你的论文枪毙掉的。

论文写作方面,好的论文不仅资料丰富,观点严密,而且还从遣词造句中看出文笔特色来。这就需要多看高级别的刊物的论文,虽然比较长,但是洋洋洒洒,看完后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要光看内容,要看作者是怎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其实写论文和学武术一样,都是一招一式有章可循的,不是什么太费劲的事。结构可以学,但是文笔就要靠自己平时修炼了。

论文修改。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自己的论文写完后,总是难以挑出错误来。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当然我们不能奢求总有人给你看文章,就是导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最好文章写完后放一放,不要着急投出去。放一放,就会让我们能够比较冷静的看待自己的文章。而且在放的过程中还能继续发现新的资料和著作以充实我们的论文。所以修改几次,就相对完美一些。

杂志选择。投稿要有目的的投,不能盲目。如果看中某个刊物,先在中国知网上查找一下这个刊物这几年发表的论文,看看自己的论文是不是在发表的范围之类,否则投也是白投。

通过段勇老师对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的关于学术论文分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我以后的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实用学术论文写作

第一节 学术论文概述

学术论文或称为学术论文,简称为论文。凡以科学、技术为内容,运用概念、判

断、证明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

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都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

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

用。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学术性

学术性或称为理论性。学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或某

一具体实验,将其研究过程的资料或发现,经过加工、提炼与浓缩的程序,提升为

理论性 的叙述。故学术论文侧重理论的辨证,这些理论和技术成果,且都必须在实践中经

过反复

探索、研究而成,实践即是学术论文的源泉。而学术论文如果缺乏学术性,也就失

去了它 的基本特性。

(二)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

就低

。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论文中阐述世人尚未谈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创

造性的

模仿。一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

不起作

用,也无法提供科技领域新的内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国外已有,严格言

之应无创造性。

学术论文是记录创造性成果的知识载体,是传递新生的科学信息。有些成果不宜

作科

学论文,但可以作科技报告发表。

(三)科学性

『科学性』这个词在论文中有多重含义:

(1)内容的客观性:论文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可行,而且可重复性。

(2)表达的全面性:论文的科学内容,须用语言、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表达,并且力求

文字简

洁、明确及全面性。

(3)结构的逻辑性: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

规律,其逻辑性强。

(4)格式的标准化:论文写作格式已逐渐趋标准化,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则。

(四)可读性

论文中之文字应力求平易通顺,切忌生涩难懂,否则大大削弱文章的社会效果。

二、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

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

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

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

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

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

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

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

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

观测

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

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

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

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

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

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

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

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

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

果的分

3.在学科史上提出的问题、猜想、假设中选题

这类著名课题,难度大,若能解决科学性,其创新性是无疑的。

4.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找课题

遗传工程亦称基因工程,是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物

理学、化学渗透到传统生物学之中,使生物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以下的层次而形成的新

学科。

在上述学科的交叉地带找到科研的课题,往往容易出成果。

当今,科学技术正由专业化向综合化阶段转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

断涌

现,有很多新的课题有待研究。

5.计算技术在各学科开发中提出课题

近年来,计算器应用日趋普遍。以计算器为工具,对实际结果作分析,可以使课题

深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过去达不到的计算深度,藉助计算器可以实现。其次,利用

计算器直接作为控制手段并与实验装置串连,这系统的本身是一种创造。选择这类

课题也

容易获得成果。第三节 科学论文的信息

一、何谓信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称为信息。控制论

创始

人维纳说:『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受到的过

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那么,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是什么呢?具

体说,就是消息、情报、指令、代码及包含有一定科技内容的符号。随着通信技术和控制

论的发

展,信息概念在廿世纪中期普遍被认识后,迅速与材料、能源齐名,成为现代科学

技术的

三大支柱之一。

二、信息的特性及分类

信息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活跃的要素,是教育的基础。信息的特性如下:

(1)既依附于某种介质,又具有独立的意义。

(2)既可生产,又可消失。

(3)既可传递,又可封锁。

(4)既可记录,又可存贮。

(5)既可搜集,又可扩散。

(6)既可浓缩,又可延伸。

(7)既可永久,又可失效。

(8)既可共享,又可独占。

(9)既可消费,又可增值。

(10)既可免费使用,又可成为商品。

信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搜集方式分为两大类:

(1)直接信息

直接信息是科技研究人员在科学考察或科学实验中直接获取的数据。如:自己观察的试

验记录(或原始实验记录)、观察日记等等。

(2)间接信息

间接信息是科技研究人员收集到各种文献资料,是第二手或第三手的信息(或称一

次文

献、二次文献)。例如:前人积累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假说。可以是书面的,也可

以是其它各种存储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与科研和科技写作的关系

信息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写作的基础,信息又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从信息论角度看,科

技工作者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再由大脑加工和处理(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并向外

输出新 的信息。这就是写作的过程,也是信息的接收、处理、输出的传递过程。通过实践

检验输

出的信息,即构成信息的使用。在使用中,科技工作者还不断收到反馈回来的信息,并用

来不断改善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应该看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

制约的可控系统。

科技写作是科技研究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研究成果集中的反映,它

要求作者正确,论据充实、有力。但要达到此目的,是与信息搜集与处理密切相关

。所以,归根究底科技与写作是以信息为基础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传输信息的方式不断改进,人类征服自然、改进自然的信息

日益

增多。这给科技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创造性地劳动,迅速处理大量的信

息,以

便及时交流,取长补短,以满足『信息社会』中,其后之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的需

要,把

科学技术不断推向前进。

四、信息的作用

人是信息的活源泉。一定的信息,只有传递给有关人才能使信息活化、增值,以

至创

造财富。

在信息、科学研究和写作的关系上,已揭示了信息的功能。专就写作而言,信息的功

能有:

(1)通过信息数据可掌握前人科研成果,明白自已作品的『起点』。

(2)通过信息数据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科研上的经验教训,使自己论文少走弯路。

(3)与论文暂时无关的信息保存和传播,也是有一定科学价值。

五、信息的搜集

信息搜集的含义有四层:

(1)信息的接收。这又分前人或同行科研成果的接收和信息源作用于感官的接收(指

自己直

接实践时)两种。

(2)信息的求索。这是指主动地去搜集数据,主动地在科研或社会实践中去寻找。

(3)信息的累积。这是指信息的储存,可以是剪报、录音、录像等。

(4)信息的处理。这是指信息的初步加工。例如:分类、选择、归纳,而不是指加工

成论文

。只有经初步整理后,信息才变活,才能为我所用。

(一)直接信息的搜集

科技工作者要探索未知世界,获取新的知识,就应从研究对象中直接获取最新的信

息,以便推动科研工作。

1.通过实验获取信息

实验是在较理想条件下,使自然现象(或过程)可控制地重演,并给人们获取第一

手资

料。实验方法能够强化研究对象,使其处于极端状态,有利于揭示新的规律。利用

实验获

取直接信息的常用方法有:

(1).观察记录

在实验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所有实验现象的细节,并作详尽记录所发生现象的客

观条

件。任何现象的微小变化可能带有本质性的信息,而产生某种现象的条件也是重要

信息。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飞行员信手抓住飞机舷舱旁的一颗子弹,这是在飞机与

子弹相对

运动等于零的条件下出现的。杰出数学华罗庚为了推行优选法,到过二十

几个县

市,数以千计的工矿、农村。他观察到,优选法可以在不添人员,不添设备,不增

加投资 的情况下,收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效果。

在观察时,需要选择观察时间与观察点。如,观察哈雷慧星,不能选在皓月当空或

艳阳

高照的时分,也不是站在任何地方到处乱找,否则会事倍功半或亳无结果。

(2).测量记录

实验中常常要对某些现进行定量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反映自然现象的重要信

息,应认真作好记录。为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时要重复实验,要记录一连串数字,同时,要用精密仪器,良好的测试方法等,以便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二)通过考察获取直接信息

科技工作者在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的过程就叫考察。考察

和实

验不同。它要求选好观察点后细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考察是十分复杂的事,必须

紧紧围

绕科研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其次,有用的信息是纷繁的事实中选择

出来的,然后才可用这些真实的信息说明问题。

考察(特别是野外考察)是异常艰苦的工作,需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需要

有踏

实细致的作风。有人说:「直接的信息渗透着考察者的血汗」,这话毫不过分。

(三)间接信息的搜集

科技文献、情报数据及其它存储的科技信息,均叫间接信息。间接信息可分为书

面存

储和非书面(包括计算器软件、微缩照相、电视录像、电影等)存储信息两大类。下

面简单

介绍书面文献的分类和搜集方法:

1.一次文献的搜集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文献。书面文献可以分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等。一

次文

献又叫一级文献。它是直接从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所写的文字数据,是新技术、新

知识、新发明等新的科研成果的记载和报导。

一次文献包括:科技专著、论文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教

科书、技术标准和其它有一定价值的文献(如学位论文、内部学术报告等)。

一次文献的搜集一般分四步进行:

(1)检索准备,即分析研究课题基础,明确检索范围。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选择检索法。

(4)根据文献线索找原始文献。

2.二次文献的搜集

二次文献又称为二级文献。是在一次文献基础上,经过加工、压缩后产生的数据,以

便作为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功能如下:

(1)广泛了解科技动态创造条件。当今是信息的社会,要想通过一次文献的阅读来全

面了解

本学科或本课题的动向简直不可能。然而,二次文献是经过加工、摘要、提炼的文

献资料,为科技工作者广泛了解科技动态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为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通过题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很快找到你

需要的

一次文献。

鉴于上述二次文献的功能,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二次文献的处理工作,这些文献

在一

般图书馆均有收藏,也有建在网络上供人查寻。

3.间接信息的其它搜集方法

(1).采访。除查阅文献数据外,通过采访或专访都可得到有用的书面信息。国外有

人出售

信息,国内也有科技咨询机构。

(2).参加会议、展览会,搜集书面信息。专业会议往往信息量大,信息也较集中,参加会

议可以受益非浅。在产品或科技成果展览会、博览会上,都可得到有用的书面信息。

(3).交换、索取。除了数据交换,有时可与其它构相互交换一些信息,以充实自己的『资

讯库』。当你从信息流中发现了信息源,正好符合自己的需要,就可写信求索。有

时这样

也可得满意的信息。

4.科技信息的利用

一次文献数据在科技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散见于图书期刊中。正确利用这

些材

料,往往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

通过文献检索或其它途径获得的文献数据,还必须通过阅读、取舍,才能为己所

用。

阅读文献资料,也有决窍。若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又读中文数据,后读外文数据。

(2).先读综合性数据,后读专题性资料。

(3).先读近期数据,后读历史性资料。

(4).先读文摘,后读全文。

(5).先粗读,后精读。

科技信息的搜集需日积月累的进行,经过阅读的文献数据,还要进行鉴别,然后

决定

取舍,或用作撰写论文,或作保存,以备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条

件的变

化,文献资料也要更新与发展,人们的疏漏也在所难免。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加

以鉴别,通常采用比较法分清材料的真伪,判明材料之可用程度。一般所用的比较方法是

:把内

容相关的不同国家、机构或作者的数据相比较,把数据本身的论点和论据相比较,把实验

数据与生产数据相比较,把历史数据与近期数据相比较,把一般数据与权威数据(如

手册等)相比较等等。

经过鉴别的材料就可以『据为己有』,主要的方法有:

1.卡片法

一次文献散见于书期刊的海洋中,有时查阅总感不便。对常用或已得到的文献资

料,总想自己保存,但日积月累,往成了死材料。为避免混乱,且容易调动材料,应作

文献卡

片。然后分门别类放入卡片盒中,以利查用。

2.笔记法

笔记可摘录科技信息的精华。一种整理办法是在笔记本前留几页空白,随时编上

笔记

内容的目录或分类索引,在笔记封面写上年月;另一种办法是准备若干本笔记,把

自己要

搜集的内容分别记在有关笔记本上,在笔记本封面写上主题内容和起讫年月;第三

种方式

是将笔记上内容转录在规格统一的纸上,或将笔记上相关主题之页剪下贴在标准纸

上,写

下标题,放在不同纸袋或夹子中,袋面或夹面注明有关主题内容或主要文章篇目。

此部份

亦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登录。

3.科技信息目录

目录有两大类:一是告诉人们阅读什么材料,称为书目;另一是告诉人们什么地

方有

什么数据,称藏书目录。除了文献检索用的有关目录外,在自己搜藏的书刊中对你

有用的

篇目最好及时地写在图书目录卡上,以便查找。

以上整理工作,看起来很麻烦,但比起你毫无头绪地查找数据是方便多了。而且

往往

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

第四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

在总结前人撰写学术论文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人们找到了一种最明确、最容易理解的论文

基本格式,按照这种基本格式写作,便于作者整理材料,便于比较完整地表达研究

成果,也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从国内外情况看,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正趋于统一化、规范

化和标

准化。当然,在注意基本格式的共同性时,还应照顾到不同学科,不同课题在表达

形式上 的差异。

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冯丁树

一、摘要的定义

----------

------

--

1.美国国家标准定义(ANSI Z39.14, 1979):一篇精确代表文献内容简短文字。

2.中国国家标准定义(CNS 13152, 1993):一篇精确代表文献内容简短文字,不多

加阐释

或评论,也不因撰写摘要的人不同而有差异。

依据上述的定义,显然摘要与论文中由作者所写的摘要略有不同,这种摘要

以资

讯性或指示性的成分居多,往往非作者本文所写。在英文中,与摘要有关的英文字

有ABST

RACT, SUMMARY与 SYNOpSIS等三种,严格而言,ABSTRACT较属摘录性质,在专业性

数据库

中查询时用之;SUMMARY则有摘要或概要的意思,真正的定义是指作者再度扼要陈述

全文较

突出的发现或结论。SYNOpSIS亦有概要及大意之意,系指作者本文对全文概略描述

。故此

处所述之摘要应指以论文作者为主之陈述性质,或为英文所指之SUMMARY,虽然有时

仍然混

用。

二、论文摘要的特质

基本上,摘要为独立的单元,通常分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两部份。两者常出现于

每篇

论文题目之后、本文之前(但亦有置于文后者),其顺序是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

在后。

摘要是整篇文章的缩影,其内容应能反应整篇文章的精髓。有许多人参考到本文时,首先

接触到的应为摘要部份,计算机之搜寻最终之内容仍为摘要之内容,故摘要所能传

达的信息

相当重要。

摘要之内容应以简短的方式述明整个研究之来龙去脉与结果,由为什么做,如何

做到有何发现及所得之结论等等,因此摘要中,不可含有历史背景、前言、老旧信

息、标

准方法之细节、未来研究之构想、原始数据数据及与本文无关之意见等。

三、摘要之主要内容

一般人阅读摘要时,所搜寻的指标包括目的与范围、方法、结果或成果、结论

及任

何其它支持或外围的信息。兹就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1).指出目的与重要性:指出此项研究之特定目的,若标题中已能经清楚表明,则

可不必

在摘要内重复说明。

(2).材料与方法:说明研究中所用之材料及品系资料,简短地说明实验设计的模式,必要

时叙述实验的方法、所用条件及所加之限制等。

(3).结果:结果之说明应有选择性。仅就工作中重要的、新的或显著的发现或观点

加以挑

明。重要的数据应在此提出作为左证。

(4).结论:结论亦非常具选择性的,仍以重要者为主,但简短说明即可,避免使用

毫无新

义之文句,例如:『结果业经充分讨论过』,『有关造成此种不正常的原因已在文

中列出

...』,『一种以本发现为基础而发展的方法已在文中说明』等等。

摘要之内容虽有上面四项之分述,但最好能文简意核,语意流畅。摘要之长

度大

部份因期刊之要求而有限制,可参阅各期刊之说明。一般之硕、博士论文,则以一

页为度

。其长度视文章长度、主题范围、重要性等而定,依字数而言,中文摘要约150至

500字,英文摘要约在100至300字。内容须完整易于了解,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中英文摘要之内

容须一致,且于末尾应注明中英文关键词。

四、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

可提

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2).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

(3).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

(4).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之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

文中不应删除必要之冠词如a, an, the等。

(5).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

字使用

时应另外加以定义。

(6).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

(7).不要为扩充版面将不重要的叙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仅能以一两句话概括,就让维

持这样吧,切勿画蛇添足。

(8).不要将文中之所有数据大量地列于摘要中,平均值与标准差或其它统计指标仅

列其最

重要的一项即可。

(9).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五、主键语

为利于计算机数据查询作业,目前已有许多期刊均需加上主键语,论文中亦

然。主

键语采用具代表性的词句,可为一组、二组或三组,但请勿超过五组以上。若无法

作适当

选择,亦可参考一般索引内之词汇。主键语必须中英文并列,可分别列于各摘要之

后,以

『主键语:xxx, xxxx』或『 KEYWORDS:xxx, xxx』的型式表示。

论文中常用术语

=================================

AN EXpLANATION OF pHRASES COMMONLY USED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

“IT HAS LONG BEEN KNOWN...”These data are practically meaningless.“WHILE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pROVIDE DEFINITE ANSWERS TO THE QUEST

IONS

...”The other result

s

didn't make any sense.“TYpICAL RESULTS ARE SHOWN”I might get around to t

his

sometime, if pushed and/or funded.“IN MY EXpERIENCE”Twice.“IN A SERIES OF CASES”I think.“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Wrong.“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ANALYSIS”A wild guess.“A CAREFUL ANALYSIS OF OBTAINABLE DATA”I don't understand it.“AFTER ADDITIONAL STUDY BY MY COLLEAGUES”Mr.Blotz did the work and Ms.Ad

ams explaine to me what it meant.“A HIGHLY SIGNIFICANT AREA FOR EXpLORATORY STUDY”I quit.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

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着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

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

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

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

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

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

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

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

第五篇:学术论文写作如何

学术论文写作如何“入道”

时间:2011年04月14日 10时02分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启明

学术论文是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载体,其水平如何是衡量学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学者的论文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存在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以我观之”。这类论文只是把学者自己的一孔之见表达出来,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往往是“前无古人”、“旁若无人”,尽管写得有模有样、洋洋洒洒,但难免有“管中窥豹”之嫌,经不起推敲和实践检验。

第二种情况是“以物观之”。这里所讲的“物”,主要是指凝固的知识和简单的事实。这类论文往往或依据教科书按图索骥,或根据一鳞半爪的事实进行演绎,教条色彩很浓而创新性欠缺。

第三种情况是“以道观之”。这里所谓的“道”,乃是一种哲学智慧。“以道观之”,要求学者注重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客观世界和已有知识,对人对事比别人有更深入的观察、更细心的体会。由此撰写出来的论文,往往也具有更独特的视角、更独到的见解。

纵观当今一些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似乎属于第一、第二种情况的居多,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较少。而学术论文写作应当追求的,恰恰是第三种境界。那么,学术论文写作如何能够“入道”呢?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选好主题。主题应体现学者对某一专题的潜心研究和深层思考,不能率性而定、追风赶潮。选题决不仅仅是确定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聚焦想表达的思想。选好了主题,往往能够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主题带有方向性、路线性,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趋势。对于老问题,应注意选取新角度,以拓宽思路、获得新知;对于大问题,应努力找准着力点,以深入开掘、有所突破。同时,善于从空白点、交叉点选题,以“拾遗补缺”、抢占先机。选准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前提。对于理论问题,应注重运用新的思路、采用新的资料,努力得出新认识、新结论;对于现实问题,应注重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于那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应注重从众多不同意见中理出头绪、分清是非,做到立论公允、凝聚共识。

用好参考文献。学术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在写作学术论文时,应读懂弄通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必要时可以引用其中的观点来支撑论文的主题。在写作对策性论文时,应熟悉相关政策尤其是近期中央和地方的重要文件,以增强针对性和权威性。在引用前人或他人的学术成果时,应注意梳理专家学者的观点,搞清楚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可以讨论。在选用相关学术信息时,应注意甄别和辨析。

坚持基本原则。主要是:需要性原则,即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写作,不无病呻吟;可能性原则,即在主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写作,不滥竽充数;创造性原则,即“惟陈言之务去”,尽量提供原创性的观点和思想,不制造“文字垃圾”。

资料来源:http:///wz/xues/201104/t20110414_76968.htm,求实理论网

下载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本科生论文写作资料 一、学术论文写作一般规范 从形式上看,一般的学术论文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一) 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和......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文章和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 题目 言简意赅,体现关键词 2、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Coll......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标题1、小二号字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五号字居中) 作者单位( 学校 所在系名 城市 邮编)(宋体五号字居中)摘要(Abstract黑体五号):本文介绍了学术论......

    学术论文写作学习总结

    学术论文写作学习总结 通过参加人事处组织的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培训,感触颇深。我深深地认识到: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一个好的论证对一篇学术论......

    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总结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总结 科研的进步在于科研工作之间交流,讨论,阅读。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面对全球众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本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多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英语作......

    西方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读书笔记

    The report about academic paper writing and specificatio 一.The meaning of Academic paper writing Academic paper writing is one of learning tasks as required by......

    学术论文写作教案1

    第四讲 学术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1、学术论文选题、学术论文题目、学术论文主题三者的关系 1)所谓选题,是选择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的范围、对象、目标、中心和方向;是研究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