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十学习日志
模块十培训日志及反思
在这个模块中继续学习了有关教育评价的一点东西,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迁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与技术也有所不同:
1.自我调节式评价。
2.计算机辅助测验。
3.电子档案袋评价.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①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 设计评价工具;
③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
④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学习就要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提高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遵循和传授与教育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意识。
第二篇:学习日志之十
学习日志之十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讲解历史事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来讲解历史事实有这么多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1、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是用事实说话的人文学科,原原本本告诉学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历史教学本真性的要求。同时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象,不能再现、重演。因此,历史知识的 过去性 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生动史实的讲述。只有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才能对历史 状况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对历史的认识。这就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他们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片面的零碎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
3、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对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加强过程性,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关于历史史实的认知要求是这样规定的:知道中外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教师 从历史的基础知识入手,讲清楚历史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透过对历史过程的学习,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得出历史结论。
4、讲历史事实的意义。中学历史教学中把知识与能力(认知能力、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注意加强对历史事实的讲解,以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十、家访日志
生命因教育而灿烂,教育因家访而精彩
记横淌家访
八十里山路九曲连环,阻挡不住家访老师的脚步;巍峨高山万丈深涧,阻碍不了家访老师的身影;破旧、简陋的土家小楼,阻止不了家访老师和家长们的欢声笑语。生命因教育而灿烂,教育因家访而精彩。
——题记
在路上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肩负着学校给我们的家访重任,贵平校长、春莲主任、洁云老师带领着我开始了赴横淌的家访之旅。从学校出发后,前面的三十几公里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走起来还是很轻松的,真正踏上从山背河电站到横淌的路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路况差,地面上全部都是碎石,路面上还有之前山上掉下来的大石头,路边就是万丈深涧,这路还是盘山而上,我的天!就怕一不小心车轮一滑翻到深涧中,吓得我坐在摩托车上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动一下身了,以前只是在记录片《变形记》里见过这种路,而现在我是亲身体验了一把,心生无限感慨啊!
感动之学生篇
这次家访一共走访了八位学生,每个学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了印象,今天就在这里谈谈最让我感动的两个吧!
第一个学生是七(四)班的高玉峰同学,刚走进他家小院时,我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贫困家庭,他家的房子和我一路走来看到的土家小楼相比,有些破旧不堪,残破的墙面上裂开了大口子,窗户上没有玻璃,为了挡风避雨只好用塑料薄膜钉在上面;走进家里,堂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是摆放着一个破旧的小组合柜,几张小木椅子,陈设虽然简陋,但是地面上收拾的很干净,厨房的灶台上也收拾的井井有条。孩子的爷爷见到老师到来,连忙翻出平时舍不得喝的半袋茶叶给我们泡茶。高玉峰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胆子很小,我们和他爷爷聊他的学习情况时,他就静静的坐在旁边听着,不敢说话,我们问起他时,他才发出很小的声音回答,随着家访情况的深入,我逐渐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爷爷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靠卖苦力挣点钱养活一家人,所以平时就是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而高玉峰同学却做出了一件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上学期在评贫困学生补助时,高玉峰没有写申请书,放弃了贫困学生补助,他说班里面有比他更困难的同学,有的同学连饭都吃不上,他希望那些同学得到这次补助,多么善良、懂事的孩子啊!在面对上千元的贫困补助,他想到不是自己,而是比他条件更差的同学,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谁能想到这种精神是在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令我感动不已!
第二个学生是九年级的杨德国同学,我们是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他的,之前听另一个家长说起过他,他每次回家都是徒步行走,每次要五六个多小时才能到家。真是难以想像,从镇上到这里是四十多公里的山路,骑摩托车都要接近三个小时,更别说步行了,晴天可能还好点,如果遇到下雨或者是下雪天,山路湿滑更难行,走的时间更长,更艰难,成年人都无法做得到,更何况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通过我们家访了解到,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很多都和杨德国同学一样,每周去学校都要起得很早,因为路况太差车子开不到山上面,接孩子上学的车子只能开到山腰一个路况稍好的地方等,从山上到停车的地方步行还要一个多小时,为了
上学不迟到,所以每次都是凌晨三点起床,家长要给孩子弄早饭吃,然后再打着手电筒送孩子下山,遇到冬天下雪的话,还有很厚的积雪,依然阻挡不了孩子们上学的脚步。说到这里,我再次被这些九0后的孩子所感动,谁说九O后的孩子吃不了苦,我们面前这些九O的孩子不就是最好的代表吗?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在逆境不断磨练自己,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我相信这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历练,有过这样一段艰苦的经历,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阻挡他们成功的脚步。
感动之家长篇
这次家访过程中,家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高玉峰的爷爷,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对孙子的教育还是很关心的,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在他家的房门上写着班主任黄老师的电话号码,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记不住电话号码,就把黄老师的号码写在门上,他经常会和班主任黄老师联系,了解孙子的学习情况。在我们家访的过程中,老人问得最多的也是孙子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土家老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迫切心声!
总的来说,八位学生的家长都是很明白道理的,因为这次家访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平息“恢复枝柘坪中学”的谣言,我们家访的这个区域属于枝柘坪片区,怕家长对学校有很大的误解,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向他们作宣传,哪里知道当我们提起这个话题时,家长们就主动说支持学校当初合校的举措,这样一来集中教学资源,并提高教育质量,虽然路程远,路难走让孩子们遭了一点“孽”,但这也能锻炼他们,让孩子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翻话,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感动之后的体会
完成这次家访回到学校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一路中有着很多的感动,感动过后,我认真总结了一下,现将我的一点体会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第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三类情况,情况一: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比如说七(一)班的罗彩虹同学,可以看出她的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两个女儿在学习上都是相当不错的,而这与她平时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情况二: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比如说七
(四)班的肖继宝同学、高玉峰同学、七
(五)班的李浩同学等;情况三: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家庭条件优越,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当然这种情况在我们这次家访中没有遇到,但的确在其他地方存在。
第二: 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两种情况,情况一:有部分学生在家里表现很好,懂事、听话、能体谅父母,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在学校自我约束力不好,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强,出现上课开小差、做作业拖拉等现象,针对这类学生,我觉得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多找他谈话,以情去感动他们,从而转变学习态度,相信他们会有较大的进步;情况二:还有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玩手机游戏,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
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针对这类学生,我觉得只靠老师教育的话,是远远不行,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家庭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第三: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和很多家长在平时电话沟通中,我们深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有的孩子在家比吃比穿,有的孩子任性撒娇,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的厉害,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总是说你不听话,就把老师请来,觉得老师就是万能的,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如果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不良之处,家长就觉得特别吃惊,觉得不可思议。家长对我们报以这么高的期望,我们真是深感责任重大,怎样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了解了山区孩子读书的不易,小小年龄都能克服这么多困难来求学,而我们带着三W五光环的新教师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不能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篇:学习日志
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通过几天的视频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反思改进,为使自己在教学中做的更好。加强备课。有效的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教材,但是也不能为其所困,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要重视对学生起点状态进行分析,才不至于使所教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正确认识学生,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需要我们体察“生情”,实事求是。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或会什么。我们不但让学生掌握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拥有成就自豪感和学习的热情。相信通过培训能让我们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研修日志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诉学生,可能相应的练习学生会掌握得很好,而到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老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老师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而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付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提
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估算与精算”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研修日志 在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境中,估算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甚至比精确计算更有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课程改革后,“估算”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研修日志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语文教育的理念、新时期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语文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4 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研修,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
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师德与师爱
爱是教育的底色,爱能创造一切,欲取之必先予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爱的教育的强大魅力,通过对《教师法》《幼儿园管理行为手册》中涉及教师行为规范等章节的深入学习,使我读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爱是个永恒的话题,老师对孩子的爱如涓涓流水渗透着幼儿的心灵。如果说亲子的爱源于血缘本能的爱,那教师的爱则是更多的博爱。可爱的孩子固然人见人爱,但对个别幼儿的特殊之爱就更显得重要。每一位孩子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孩子交流,用爱去和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这样,才会叩响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孩子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
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孩子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称得起教师这个称谓。
上好课有哪些教学策略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道解惑,还要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组织学生有序地参与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学生没有问题不是好事,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往往是发现不了问题才是一知半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地位。不要把学生的质疑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和故意捣乱。事实上教师也不是学科知识的权威,未知领域和问题也有很多。假如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情形,教师要运用语言技巧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一忌鲁莽和草率,如此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忌课后不闻不问,这样有损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作为评价者,要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提高评价频率,不要吝音自己的尊重和赞赏。“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上去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总结,及时地作出有效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而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怎样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引入学习,比如: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后应付多少钱?付款后应找回多少钱?购买散装商品一般应付钱数都不是整数,使学生认识小数。并能从购物中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认识商品标签等。
2.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活动、问题等需要学生行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必须将相关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使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和动机进行活动。
3.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对一切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泼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如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等来取代兔博士、蓝灵鼠等。还可以在课件中穿插一些短片,比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出示
开国大典的视频短片,使学生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这天被定为国庆节等,加深学生对年月日的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1、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生活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使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动手操作。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了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
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第五篇:学习日志
作文教学之我见
保定蠡县小陈小学 王杏斋
作文教学是让每个语文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到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可是学生们还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是仿写就是照抄,很少有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即便是写了,不是空洞乏味就是句子不够通顺。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在忙着补习作文教学,是不是有些晚了呢?那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小学生入学开始。下面就是我的一点教学经历:
作文教学要从小学生刚入学开始,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开始。小学生入学了,我会教给孩子们用完整的句子来介绍自己。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参观认识我们的学校,再让孩子们说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孩子高兴地讲着、说着,虽然介绍并不完美,但是孩子毕竟敢说了,开始说了,有话说了。这不就是作文的开始吗?开始拼音教学了,我就让孩子们用拼音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里都有谁,还要在班上给大家读出来。孩子们可认真了。这样既巩固了拼音练习,还潜移默化的进行了作文的基础教学,何乐而不为呢?课间我和孩子一起开心的做游戏,上课了,就让孩子们把刚才的活动写下来。就这样,渐渐的,孩子们的话越来越多了,由原来的句子变成了段落再变成了文章。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写作题材。只要你捉住契机,再加以指导,作文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