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09-06-28 08:03:37|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走生活化之路,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识字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堂教学生活化赋予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而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学业突出的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生活的研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2)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
新课程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新课程认为,学科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
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新课程生活化的要旨。
3、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假设
1、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进行教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系统工程,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选取一个学生生活和发展的大系统,来考虑教学意义与价值。例如有时教师的教学往往围绕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来设计,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知识时没有掌握,教师就会设计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但结果可能是孩子掌握了知识,但对学习感到厌烦。假如我们以一个更大的有关孩子发展的系统来设计教学,也许我们不会对孩子没有掌握知识而太在意,反之对孩子学习兴趣,热情及感受却相当关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需要以学生未来
生活这个大系统作为进行教学的参照坐标。
2、生活化语文课堂需要——多样化地教学
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
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
(1)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启发与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是生活化教学追求的课堂氛围。
(2)将生活的知识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科教学是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生活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在生活中还有艺术的、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内容,这都将作为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
(3)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他是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4)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学科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有运用知识,会生活得人,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归宿。
3、生活化课堂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学生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习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的设计与处理直接相关,教师传递的量与学生学习的量,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定性直接有关,教学中涉及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诠释直接影响学生对身外世界的态度,教师必须将自己放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这些理论也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
4、生活化语文课堂需要——采取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儿童的本能之一,儿童学习的活动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和维持儿童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儿童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教给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策略和技能。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加注重探究过程和亲身实践,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精神和态度。总之,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的学习。
5、生活化语文课堂需要——建立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
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
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建立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学生的发
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决定在本班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2、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题研究,在进
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
估。
(3)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以及学生生活
化能力的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
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识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识字中
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识字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开拓了学生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体验生活。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要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识字教学法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使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沟通,体现识字的趣味性、开放性,通过布置、检查、展示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识字。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识字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
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8月——2008年6月,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8—2008、6)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
(3)通过问卷对我校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现状调查摸底。
第二阶段:(2008、9—2009、6)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
时记录、存档。
(3)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写出课题论文。
(6)观摩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学生识字教学研究成果展示。
3、课题优秀课堂汇报课。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识字在各科教学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源于识字,小学生识字应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过程,如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都是非常必要的。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
1、识字量大。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认识3000个生字,其中2500个会写。其中一、二年级识字量应达到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字。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二年级孩子要完成既定的识字目标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有:我们知道,字的掌握,除了要凭借直观有效的方法外,还需要字与学生间的反复见面,以促使学生在不断强化中达成识字目的。
2、学生识字层次不一。我校为乡镇地区中心小学,生源较杂,有本镇居民的子女、也有本镇农民的子女、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本学年我校外来借读生就有130多人,占我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程度不一,识字水平不一样。有些孩子已认识了近百个汉字,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只达十几个。另外由于遗传、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孩子个体识字能力差异很大。这些都给识字教学的总体实施带来了困难。
3、识字环境不一。新教材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家长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引领。孩子们需要在生活中去拓展这种兴趣,去实践这些方法。这些需要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但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环境等不一样,给孩子识字提供的帮助也不一样,有些家长根本不能为孩子的知识学习提供帮助。
4、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抄写词语量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脱节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素质教育难以深化。
我校语文课题组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为了加大我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在市教科研中心课题规划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识字,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为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决定开展《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求能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小学语文生活化识字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识字生活化。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识字的机会,让学生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近年来,在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已有不少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把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还有所不足。我校主要在识字中让学生享受生活的快乐,愉快地识字,让识字与生活紧密相接,实现识字生活化。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识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识字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识字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很好落实。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让识字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又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对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应当从这里寻找突破口。结合学生生活,让识字生活化的意义在于利用识字过程训练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开发儿童的智力。
2、识字生活化课堂教学赋予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而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3、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
新课程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新课程认为,学科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帮助的零碎知识。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新课程生活化的要旨。
四、研究的对象 此课题选取中心校一(1),一(2)、二(1)、二(2)两个年级四个班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的内容
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加强了生活和学习的联系,开拓了学生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体验生活。形成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愉快地识字,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课题主要研究“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既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生活化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一)识字教学现实的呼唤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小学生识字量中日常生活的可用字词不足,以及学生对生活中、读物中碰到的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解决。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又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引导学生自己学、高兴学、发现学。在学生掌握很多汉字后能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字,在生活中运用、巩固。(二)新课标的突出关注
新课程突出的一点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低段实验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识字教学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如果将识字教学各方面的困惑汇总、整理,不难发现,它的核心所在:识字量太大!以二年级上册为例,“学会” 和“会认” 的字共有500个,也就是说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3个以上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而由 此“核心” 困惑又不断地生发、裂变: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最优化?识字量是唯一目标吗?如不是,还要兼顾什么?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坚持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将来的工作、学习而识字,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巩固,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提法的改变及目标的确定,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回归,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三)满足学生识字心理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唯一的识字训练场所是教室,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识字环境,只能通过口头假想一个场景,使学生被动地进入角色进行操练,生硬地看着生字卡片,或者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这只是让学生为了识字而识字,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有目的地识字的意识和愿望,因而使识字教学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识字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了一个识字原场景中,使识字不再是枯燥机械,满足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弥补了传统识字教学的严重不足。满足学生发展与表现的欲望。让学生顺利地闯入这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语文知识天地。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活化识字行为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一,生活化识字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生活化识字的形式,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在识字中更好地生活。使学生逐渐融入生活、热爱生活。其二,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完善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格物致知”的习惯。有鉴于此,本课题组想着重通过“小学语文生活化识字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紧紧围绕课堂识字教学,穿插和融合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进行生活化识字,探讨一些小学生生活化识字的行为及其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符合小学生识字的规律。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识字是一种以发展学生未来生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为宗旨的,以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为原则的,以课内外沟通、融合为理念,通过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观察、想象、合作、探究思维的有效识字教学方法。
三、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的识字量急剧上升,所识的字也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使用。使用汉字的能力明显提高。
2、学生识字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识字成为一种兴趣,识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初步构建起生活化识字的教学模式。
四、生活识字教学的原则 生活识字教学中要求教师一改过去传授和训导者的角色,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关注教学过程的改变,以达成活动教学目标,为此,开展生活识字必须遵循以下教学指导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把生活化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选择定位于:(1)尽量与生活沟通。
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群体,与成年人一样与自己周围的人打着交道。他们又是特殊的,处在一个学习打交道的阶段。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的事。如:超市里各种东西的名称、说明。书店里的各种书。在教学的实践中,由课堂走向生活,我们要经常地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字,感受生字,运用生字。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生活识字本”,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成册;老师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老师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老师每周设立“识字交流时间”,交流识字成果,评比“识字大王”。(2)努力与应用联系。
生活化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让学生感觉到这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觉得生活化识字好处多多,可以更有本领,如:看懂玩具上的说明书,看懂电影、电视上的海报,食品上外包装的字等。(3)体现年龄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同时也逐渐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是观察能力的敏感期,应通过生活化识字发展学生观察和自我表现的功能。
(4)符合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识字。组织开展“快乐识字”活动,让学生说说认认家用电器、糖果零食的品牌名称,认识各种昆虫、水果蔬菜等,有些难记的字词,学生却在几天中认识、记住了。把汉字作为一种玩具,让孩子在“字宝宝乐园”里尽情玩耍,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这些活动,使师生深深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逐步建立大语文的学习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策略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根据上述思路,考虑识字内容的不同并进行同类归并,我们确定小学生活化识字的类型有:
(一)课堂识字的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利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将我们的课堂识字生活化。除了按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的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单独的识字课。特别注重在兴趣中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缺乏持久性,集中注意的时间短,而且好动、好奇、好胜,识字教学必须形式多样,新鲜活泼,趣味盎然,使学生在无意注意,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牢固地识字。
(二)识字教学的开放性
识字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少、慢、差、费”特色的教学内容。要想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仅仅靠课堂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要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的生活。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阶段性小结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与写话,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爱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我们进行识字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是从“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路出发,构建多渠道的生活化识字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进行生活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首先我们调查分析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识字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识字机会,如电视里、广告上和报刊、杂志上都有许多的字。我们老师就让小朋友把这些在平时看到的认识的字,或者通过 1
各种途径已经认识的字,让他们或记下来,或剪下来,做成识字本,然后利用课堂上的几分钟时间进行交流。一方面课外的搜集,不管是生活中认识的,或者是不认识的,这些字都和别的字组成了一个新的语境,每个同学在寻找认读字的过程中不经意地认识或复习了其他的课外字。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组内、组间互动式交流时,小朋友们在读别的同学收集的资料时又学到了不少课外字,让资源得到共享,扩大了班级同学的识字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搜集的兴趣,鼓励学生更好地去做。
同时,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氛围和机会。我们分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和班级开展的 “我读书,我快乐” 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活动,使学生识字量有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
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的道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必须的。
识字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经验基础上,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语文素养,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开展研究时我们重点抓住两个整合点。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既学习课文中的识字,又超出课文。二是趣味性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即把有意义的识字方法、识字途径和技能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本着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编字谜活动,广告词创设,表演剧表演„„让课堂上充满生命的活力。经常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宝宝,评选识字大王。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兴趣,兴趣带动了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孩子识字量相差很大。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学校。如果仅靠课堂教学、学科活动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
2、理论培训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仍需要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指导。
3、进一步完善对课题的过程管理。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的设计,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篇: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主研:袁敏 蒲芙蓉 刘冬梅 邵青华 胡思蓉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指义务阶段1——6年级学生。
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习惯,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即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从生活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紧密相连,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建构,以提高学生素养,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学校每期期末都会统一阅卷,阅卷结束后,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所改的试卷情况写出详实的试卷分析,一次,我们在翻阅试卷分析表时惊奇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出错在“字”上,看拼音写词语时写不对、形近字组词组不来,在后面的句子中、习作中也看到错别字连篇。写同音字现象较为普遍。审视我们的识字教学,教学中我们真的让学生把字形记牢了吗?让学生把字义了解了吗?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字的读音了呢?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识字量的增加带来挑战,目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一些地区的做法是:“先识后写,识写分流,尽量加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尽早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加大识字量的同时,并不会降低写字教学的难度,并且,根据以往教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在小学低年级加大识字量之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在小学中、高年级时产生“回生”现象以及错别字增加等问题。
面对这样繁重的识字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减轻负担又能轻松快乐识字,主动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这是教师的困惑,也是对我们最具挑战性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问题的归因
以上问题不只存在一个年级,也不是只存在我们学校,在很多语文老师看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在识字课堂上,我们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记住字音,了解字形,理解字义,但事与原违,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达到了要求,把字换一个地方,他又记不住了,学生掌握生字的时间不长,容易反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他又把字还给了老师。要不就是当时记住了,过个一段时间他又忘了。还有的老师在上识字课时,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堂上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学生识字时间有限,再加上识字本领本来就很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对字的记忆模棱两可,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写错字写别字,有很多老师只注重效果,不注重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写错字写别字,读错字读别字的现象也就会随风而生。不注重写字姿势,不注重识字教学,这样,越到高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就更多。
很多老师已发现了识字教学的不足,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纠正错别字策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从源头抓起。识字教学抓得更扎实了,也由于识字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当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也强调了写字姿势,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多学生在家没有家长严格的督促,坐在不适合自己坐的茶几上写字,坐在电视机前写字。在家长的谈笑声中写字。让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在萌芽时灭亡。
(三)相关研究评述
识字教学的改革在国际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有代表性的是香港的安子介先生所创造的识字教学法,也就是从汉字的字义出发,把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进行拆字解义来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识字教学改革的各大流派,他们各有优势和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1995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较有影响识字教学流派就有16家。200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小学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识字教学各家云集,成果荟萃。其中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电脑识字、字族识字、注音识字等都在识字教学中显示各自教学识字法的优势。大家一致认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合理地运用研究现有的这些方法,而且还要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利用其他学科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取有益的成分,以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儿童识字教学应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便于儿童掌握。
从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识字教学方法上看,各有所长。“注·提”实验,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协调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关系,重视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弥补学生入学前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由于只重视字音,不重视字形,给错别字丛生留下后患。“集中识字”强调以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对于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文字效果好,而对于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文字,学了不知所云,遗忘率高。“归类识字”同样是学习有口语基础的方块字,由于以词归类,在词意辨析上有独到之处,但是对于学习那些没有口语基础的词汇,同样有较大的难度。“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学习没有语言基础的文字是最佳的选择,但难于体现汉字有字音类聚、字形类聚,字义类推的规律,识字进度较慢。新“课标”出台后,识字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要求儿童顺其自然地识字,拓宽识字的渠道,以及围绕着数字活动而渗透着的深厚的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得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一要求明确指向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三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识字量增量不增负,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优化,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四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识字水平及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2、小学生识字教学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3、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形成
4、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施 五 研究假设预期目标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假设
审视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识字教学手段滞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行,影响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如果大力推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老师的识字教学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识字量增量不增负,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优化,提高课堂识字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三)创新之处
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从微观的教学流程入手。充分调查了解法现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思想及方式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展开实践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并及时将其相应的成果在校内及校际间作进一步推广验证。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理论及评价依据,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修正完善。六 研究样本的选择
以本校2012级一、三班,2013级三班,2014级三、四班为样本,以本校其它班级为研究对比样本。七 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以总体规划——分项分层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检测与小结——针对新的问题修订措施——对修订措施展开实施——目标性检测与评价为整个研究的总体思路。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如何解决学生识字反生的现象?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识字视野?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为主。
(三)实施策略
作为班级研究识字教学策略,是从微观的教学流程入手。充分调查了解法现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思想及方式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展相实践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并及时将其相应的成果在校内及校际间作进一步推广验证。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理论及评价依据,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修正完善。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将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作为研究突破口。①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印发给每一位同学,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上方,便于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名字。同时,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②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③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2、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①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菜园里》时,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于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②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的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很多字。
3、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地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①借助图书识字。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展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
②借助媒体识字。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如“西游记”、“猫和老鼠”、“大风车”、“七巧板”等。老师就要求家长看电视时有意引导学生认屏幕上的字。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大量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③借助生活情境识字。利用家长们带孩子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动物园时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酒店、大厦的名字„„
④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提高,而且认识了不少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让学生在别人生日的时候制作生日卡片,不会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4、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建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建立展示台,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台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八 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和实施具体安排,预计实验周期为三年。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2月):制定课题方案,专家论证、申报立项,拟定具体提出研究计划,论证开题。
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3年2月):个人建档,制定个体成长计划。建立健全干预制度,实施计划,落实调控干预措施,阶段测查评估,典型案例,阶段研究报告;
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完成实验后期测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接受专家检测,结题。九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实施
2、教师有关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学专集、教研论文、典型案例,微型科研课题成果;
3、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十、研究人员的分工
课题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张显川
组员:袁敏,蒲芙蓉、刘冬梅、邵青华、胡思蓉 课题实验研究机构: 课题主研
袁敏:负责对本课题的组织调控和相关制度建设,组织构思整个课题研究实施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相关研究工作,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蒲芙蓉:负责收集资料,沟通协调有关研究关系,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成果推广。
邵青华:具体实施,相关部分材料的撰写,数据分析;设计各类调查问卷,胡思蓉:负责识字档案袋的建立及子课题《如何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策略》的相关研究及总课题的相关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刘冬梅:负责整理相关教学案例,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参研人员:曾云霞、张光英、赵琳、邵丽、张明华、付俊华、杜琼英、李芳芳、袁孟、姚聘、吴秋琳、李文娥、刘春芳、邵丽萍、谢茂春、池玉萍、张朝芝、肖蕾、蔡丽华
子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子课题《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实践研究》 主研:袁敏、胡思蓉、刘冬梅 子课题《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 主研:邵青华、李文娥
十一、研究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0元;购置相关资料:5000元;各项活动经费:10000元;日常办公经费:5000元。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刘 瑞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新教材写字量大大减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这样设计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讲:大脑的生长主要靠营养物质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而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中,识字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识字时,不但有声音对孩子听觉的刺激还有字形对视觉的刺激,这种音形的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应区就建立了声音和字形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越多越复杂,头脑就越来越聪明,越灵活,从而增强脑的机能,极有利于智力发展。从实践意义上来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给孩子们带来的益处有些是看不见的,或暂时看不见,但却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的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就必须识字。所以新课标提出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就识字教学经验来说,如斯霞的分散识字,黑山的集中识字,国内的一些大家都在探索一条条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来。
四、研究的目标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孩子进入小学第一学段正处于接触有形文字的时期。儿童的识字量越大,词汇量越大,思维越发达。儿童大脑中事物的画面越丰富,记忆越牢固,表达越清楚生动。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有效地刺激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开发语言能力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识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教材为基础,研究开发低年级识字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精彩的识字方法,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口语表达、阅读水平、写字写话能力的提高。从而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五、研究的内容: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2、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
3、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4、运用多种直观化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
5、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6、识用结合,巩固识字。
六、研究方法和途径: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猜字谜、编顺口溜、形声字、部件组成等。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识字方法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兴趣识字,以说促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要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识记生字。应设计多种趣味识字法,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例如编顺口溜记忆生字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编自记”可谓一举两得,既记住了字形,又训练了思维和说话能力。教学“蚊”字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语文书上一只虫”、“虫子飞进文具盒”;教学“灭”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一根木头压住火”、“一盆水浇灭了火”。这些有趣的识字法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说了,对这些识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的语言之门打开了,说的津津有味、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快了学习的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以说促识的良好效果。
2、及早阅读,以读促识。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学生学习拼音的目的是识字,识字到了一定的数量才可以读书。这就是说,阅读要等扫清了文字障碍才可以进行。而这样一来,学生识的字不能很快地给他带来阅读的快感,识字变成了一种无趣的劳作,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所以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学完拼音后,就应该开始引导他们开始读书。先从拼读一句话开始,逐渐扩大到读一段话。学生从拼读中发现了,读书可以让他们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读书过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我借机因势利导,利用早自习和下午上课前的时间给他们读儿歌、读童话故事,用优美的故事感染和吸引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对听老师读书感到不满了,因为每次老师总是读一点,听得不过瘾。如果自己能读书该多好啊!学生们的读书欲望被调动起来,这时从图书室借来拼音读物,鼓励他们试着用拼音去读。请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我在班级设立了“诵读步步高”评比栏,学生读书的多少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形成你挣我比的局面。我还在家长会上讲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请家长每天抽时间倾听孩子读书,以奖励的方式给孩子们买儿童读物。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班的学生不但有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许多同学有了自己的藏书。因为有了读书的愿望,学生对学习识字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除了能完成课本中的识字任务,还通过读书识记了好多字。在读书写话中,我也提倡少用拼音多用汉字,并且经常夸奖那些写字多的学生,激励大家多识字。由于多识字,实现了“尽早阅读”,提高了儿童朗读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大量阅读必定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内部语言发展,从而促进儿童智力是发展。同时,由于掌握了识字工具,儿童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其它功课的学习。如解答应用题,学生可以独立读题,独立思考,不但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七、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②集体论证完善本课题,提请领导、专家审定。
③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识字教学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继续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②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
③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写出阶段小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
②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发扬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
(四)、开展“好书伴我读”,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各种场合中,留意学生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课例等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