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

时间:2019-05-15 09: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

04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

一、设计时间

2005.12.15——2005.12.30,共二周。

二、设计地点

本班教室。

三、设计目的1、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的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的技能,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为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3、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学会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的内容

1、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

2、电动机的选择。

3、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传动件及轴的设计计算。

5、轴承、键的选择和校核计算及减速器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6、减速器的结构及附件设计。

7、绘制减速器装配图、零件图。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准备答辩。

五、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阅读任务书,了解设计题目及设计内容,搞清所设计的传动装置中包含哪些机构及传动路线。

2、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有关总体设计及传动件设计计算斩章节,开始设计计算。

3、要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机械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推敲、反复修正的过程。故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力求培养自己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细节,要经得起反复的修正,不能敷衍塞责,必须树立优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思想。

4、要有意识地复习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认真阅读各种有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综合设计技能的要求。

机电系2005年9月29日2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INDE2021

大纲执笔人:杨宏兵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大纲审稿人:王传洋 英文名称:Prectice Course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学时:54

课程设计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学院 指导方式:集中分散相结合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及近机类专业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等近机类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实践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把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装置与产品的全过程设计训练,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从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的全过程,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常用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或齿轮机构)。

1.设计方法:

应用功能分析与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分析评价,及机构创新方法;机械运动方案的构思与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简单系统和机械零件的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确定标准零件的工程设计要求,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采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机械系统和机械零件。

2.设计训练:

对某简单功能机器进行设计,给定一个产品的功能和要求,运用方案设计方法,形成产品设计方案,从功能、制造、设计投入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方案进行评估,然后进行详细设计,收集参考资料(如:产品目录、手册和教科书等资源),来分析其中特殊的机械零件进行失效分析,包括刚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从而确定通用零件的尺寸,如:带传动、滚动轴承、齿轮和轴,决定某个零件是采用标准件还是自己设计、制造。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设计成果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可视化的设计方案。设计训练的最终成果体现为设计说明书打印文本、设计方案的三维视图、装配图、零部件图。通过设计训练,不仅强化学生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基本机构和零件设计、设计成果表达、设计文档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还强化计算机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工具的能力。

设计小组应具有协同合作精神,设计训练采取设计小组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的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对实际设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方案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等内容。

2.答辩,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问题。

3.课程设计成绩:成绩由平时成绩(30%)、图纸成绩(30%)、设计说明书成绩(20%)、答辩成绩(20%)综合构成。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设计准备(布置任务、看录像,减速器装拆实验,看展览、资料)1天; 1.设计基本计算(传动方案确定,选电机,传动计算)

1天; 2.装配草图设计(完成所选方案的装配草图)

4~5天; 3.绘制装配图

1.5~2天; 4.绘制零件图

1天;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准备答辩

1天;

6. 答辩

0.5天。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2] 韩莉编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吴宗泽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邹慧君等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王连明等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6] 路永明等编,《新编机械设计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 [7] 李威等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8] 杨可桢等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2.三角带的传动设计;3.齿轮传动的设计;4.轴的设计;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7.联轴器的选择;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绘制零件的工作图

减速器的装配图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尺寸标注技术特性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5级分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不能按时在教室设计,多次迟到,甚至有矿课现象;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

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5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139名同学,其中优18人,良32人,中51人,及格35人,不及格3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需要用到许多先修课程如《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及《公差测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学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课没有学好或是由于纺织工程专业有些先修课没开,所以在绘图上表达不清楚,尺寸标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学先修课时,督促学生把先修课学好。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并且恰好遇到英语四、六级考试,使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参加课程设计,建议最好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后。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对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相关设计资料的查阅,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从设计到计算,从分析到绘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白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体的布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细心,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动件,轴、轴承、联轴器大量的计算和最终的选择过程中,不但考验了自己计算过程中的细心程度还提高了自己快速资料的一种能力;在最后的绘图过程中,再次锻炼并提高了自己手工绘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曾焦虑,但是最后还是解决了。才发现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现在把这个课程做完了才发现自己对以前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识只有放在实践运用上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接受,所以这门实践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也是大家很有必要去认真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谢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在老师的讲解下让我对整个设计过程以及绘图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对我后面的整体的设计和绘图的进行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第四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2.三角带的传动设计;3.齿轮传动的设计;4.轴的设计(低速轴);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有上机条件的同学用AutoCAD绘制)

(2)减速器的装配图(可根据个人的能力决定是否用AutoCAD绘制)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5级分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不能按时在教室设计,多次迟到,甚至有矿课现象;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

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5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139名同学,其中优18人,良32人,中51人,及格35人,不及格3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需要用到许多先修课程如《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及《公差测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学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课没有学好或是由于纺织工程专业有些先修课没开,所以在绘图上表达不清楚,尺寸标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学先修课时,督促学生把先修课学好。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并且恰好遇到英语四、六级考试,使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参加课程设计,建议最好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后。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对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相关设计资料的查阅,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从设计到计算,从分析到绘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白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体的布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细心,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动件,轴、轴承、联轴器大量的计算和最终的选择过程中,不但考验了自己计算过程中的细心程度还提高了自己快速资料的一种能力;在最后的绘图过程中,再次锻炼并提高了自己手工绘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曾焦虑,但是最后还是解决了。才发现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现在把这个课程做完了才发现自己对以前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识只有放在实践运用上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接受,所以这门实践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也是大家很有必要去认真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谢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在老师的讲解下让我对整个设计过程以及绘图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对我后面的整体的设计和绘图的进行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基础

1、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其主要的相关技术可以归纳成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系统总技术。

2.传感器是能够检测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或者化学量),并转换成相应非电量或电量的装置,又称为变送器、换能器或探测器。

3.当某些材料沿某一方向施加压力或拉力时,会产生变形,并在材料的某一相对表面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去掉外力后,它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4 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5.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变化。

6.,硬件是指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一般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磁盘驱动器、各种接口电路、以A/ D转换和D/ A转换为核心的模拟量I/O通道、数字量I/O通道以及各种显示、记录设备、运行操作台等。

7.伺服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使机械系统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

8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9电磁干扰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些与有用信号无关的,并且对系统性能或信号传输有害的电气变化现象。

10MPS是模拟活塞自动送料、检测、搬运、加工、安装、安装搬运、分类存储的全过程,MPS体现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实际应用

二!!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模块化

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都将对其带来好处。3.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变革。

4.微型化

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5.绿色环保化6.人性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类的关系,7.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括各种分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1.机械技术2.传感与检测技术 3.伺服驱动技术 4.信息处理技术 5.自动控制技术6.接口技术 7.系统,洛体技术

3、为什么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技术发展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预料,随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的高速发展,在数控机床、机器人、微型机械、家用智能设备、医疗设备、现代制造系统等产品及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题:机电一体化中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系统除了满足一般机械设计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以下几种特殊要求。

1.高精度 精度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对其机械系统设计主要是执行机构的位置精度2.小惯量传动件本身的转动惯量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及系统的稳定性3.大刚度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弹性变形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题:

2、对机械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

机构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转动惯量小、刚度大、阻尼合适,此外还要求摩擦小、抗振性好、间隙小,特别是其动态特性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特性相匹配。

题:提高传动精度的结构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适当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

②合理设计传动链,减少零部件制造、装配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首先,合理选择传动形式;其次,合理确定级数和分配各级传动比;最后,合理布置传动链

③采用消隙机构,以减少或消除空程

题;双向薄齿轮错齿调整法。采用这种消除齿侧隙的一对啮合齿轮中,其中一个是宽齿轮,另一个由两相同齿数的薄片齿轮套装而成,两薄片齿轮可相对回转。装配后,应使一个薄片齿轮的齿左侧和另一个薄片齿轮的齿右侧分别紧贴在宽齿轮的齿槽左、右两侧,这样错齿后就消除了齿侧隙,反向时不会出现死区。

题;(1)滑动螺旋传动的形式及应用

①螺母固定,螺杆转动并移动 因此仅适用于行程短的情况。②螺杆转动,螺母移动。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情况③差动螺旋传动。这种螺旋装置用于要求快速夹紧的夹具或锁紧装置中

题; 2.导轨的基本要求

(1)导向精度高。(2)运动轻便、平稳、低速时无爬行现象。(3)耐磨性好。4)对温度变化的不敏感性。(5)足够的刚度。(6)结构工艺性好。

题: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其他辅助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

(1)敏感元件是一种能够将被测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预变换装置,而输入、输出间具有确定的数学关系(最好为线性)。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2)传感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如电阻、电感、电容等)形式。例如将温度转换成电阻变化,位移转换为电感或电容等传感元件状态的变化。(3)基本转换电路是将电信号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题: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当某相定子绕组通电励磁后,吸引转子转动,使转子的齿与该相定子磁极上的齿对齐,实际上就是电磁铁的作用原理

步进电机的特点。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可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机械角位移的控制电动机,利用它可以组成一个简单实用的全数字化伺服系统,并且不需要反馈环节。概括起来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步进电动机定子绕组每接收一个脉冲信号,控制其通电状态改变一次,它的转子便转过一定角度,即步距角。

②改变步进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转子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

③步进电动机定子绕组通电状态的变化频率越高,转子的转速越高,但脉冲频率变化过快,会引起失步或过冲(即步进电机少走或多走)。

④定子绕组所加电源要求是脉冲电流形式,故也称之为脉冲电机。

⑤有脉冲就走,无脉冲就停,角位移随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加。

⑥输出转角精度较高,一般只有相邻误差,但无累积误差。

⑦步距角与定子绕组相数m、转子齿数z、通电方式k有关,题;2.气压系统与液压系统的比较

(1)空气可以从大气中取之不竭且不易堵塞;将用过的气体排入大气,无需回气管路处理方便;泄漏不会严重的影响工作,不污染环境。

(2)空气钻性很小,在管路中的沿程压力损失为液压系统的千分之一,易于远距离控制。

(3)工作压力低,可降低对气动元件的材料和制造精度要求。

(4)对开环控制系统,它相对液压传动具有动作迅速、响应快的优点。

(5)维护简便,使用安全,没有防火、防爆问题;适用于石油、化工、农药及矿山机械的特殊要求。对于无油的气动控制系统则特别适用于无线电元器件生产过程,也适用于食品和医药的生产过程。3.气压系统与电气、液压系统比较有以下缺点

(1)气动装置的信号传递速度限制在声速范围之内,所以它的工作频率和响应速度远不如电气装置,并且信号产生较大失真和延迟,也不便于构成十分复杂的回路。但这个缺点对生产过程不会造成困难。

(2)空气的压缩性远大于液压油的收缩性,精度较低。

(3)气压传动的效率比液压传动还要低,且噪声较大

题;

2、PLC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p120

PLC的硬件组成主要由CPU、电源、存储器和专门设计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1)中央处理器。(2)存储器。3)输入单元。(4)输出单元。5)电源部分。6)I/0扩展端口。(7)外设接口。通过外设接口,PLC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PLC的外部设备有编程器、计算机、打印机、EPROM写入器、外存储器以及监视器、变频器等,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实现多种不同的应用

3、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一般分为哪几步?p1381、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有哪些?

干扰的形成包括三个要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载体。

2、抗供电干扰的措施有哪些?p193

1.配电系统的抗干扰 2.利用电源监视电路 3.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抑制过程通道上的干扰,主要措施有光电隔离、双绞线传输、阻抗匹配、电流传输以及合理布线等。.....(省略)

3、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哪些?

目前所采用的现代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科学类比设计法。2)信号分析设计法3)模块化设计方法。4)可靠性设计法5)动态设计法6)优化设计法。7)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下载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1.数控车床工作台二维运动伺服进给系统设计 (注:这里的二维运动指的是工作台在水平面内沿横轴和纵轴的运动) 2. 数控铣床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编号:02020006S 课程设计学分:2 课程设计周(时)数:2周 授课单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一、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机器通常是由原动机、传动系统和工作机三个部分所组成的。 传动系统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装置。它常具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记录(一份)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答辩记录 时间:2011年6月26日 地点:教学楼311教室 班级:机电103050—103061班机制103010—103012班 指导教师: 刘小兰(机电103050-53班) 王海静(机电103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一)判断题 1.在机电一体化系统驱动装置中,反馈通道上环节的误差与输入通道上环节的误差对系统输出精度的影响是相同的。(+) 2.通常,采用STD总线的工业控制机与外部设备的电气接口均......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机电11、开采11)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试题形式: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简答) 1. 机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臵。 2. 原动机:将其他形式......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1.数控机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柔性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4.机器人焊接智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精选五篇)

    视频演示http://202.107.127.124/courseware(cheng)jxsjkcsjzyyq-12042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业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期末作业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