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要求修改版
规范的论文格式、注意事项
摘要
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论点。
关键词
提炼3-4个论述的核心词汇。比如:象征史诗性追求 茅盾正文
A开头
文章开头。一般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也可以从一个问题谈起,然后再到其它问题。
B展开论述
文章的论证。不能光有观点,没有论证,一定要有论证的过程。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思路明晰。可以按论述的逻辑先写出提纲,据此分段落,充实内容。不要逻辑层次不明,各种感受堆在一起,导致混乱。
C结尾
好的结尾很重要,是你论述的总结性段落,以简要的几句话作结,呼应开头。
注释
引用材料一定要规范地注明出处。引用著作要写明书名,作者、译者或主编者,页码,出版社,出版的版次和时间。引用期刊论文,要写清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年份和期数,页码。
论文评分档次:
0分:抄袭剽窃,或选题超出要求范围。
60分以下:论点不明确、论证不清晰或没有论证、结构没有呼应、材料没有出处或不可靠,论述语言不通顺。
60-70分:论点较明确、有一定的论证过程、结构基本成立、材料较可靠,论述语言通顺。
70-85分: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备、材料可靠且有一定的价值,论述语言流畅。
85-100分:论点明确且具有新意、论证严谨、结构严密、材料上有新发现,论述语言风格明显——华美或严谨。
cxb0527@126.com
选题范围:1917-1949年中国大陆文学作品中较为知名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建议在本人提供的名著书单中选题,书单参见论坛相关主题帖子)。超出选题范围者处以0分。
鲁迅
1、小说集《故事新编》
《铸剑》
3、《狂人日记》
沈从文
小说《边城》《湘西》
老舍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第二篇:论文修改要求
论文修改说明
一、文章必须要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200—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具体格式参见范
文。
二、作者简介采用首页脚注形式,具体格式参见范文。
三、文章内容中的引文注释采用每页脚注的形式,另外文章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加注在全文的末尾,以[1]、[2]„„顺序排列,具体格式参见范文。请严格按照范文中的脚注形式以及参考文献形式进行修改!
四、文章中每个大的部分以一、二、三„„顺序排列,每个大部分中的小部分再以
(一)、(二)„„顺序排列。具体形式参见范文。
五、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正文的字体要求请参见范文进行统一修改。
文章修改完毕后请直接发至邮箱guhao2141@yahoo.com.cn。所有同学的文章修改必须在本周末(2010年3月21日)前完成,如有到时未完成者视为自动放弃,中心将不予采用。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及时联系中心办公室询问。
范文:
巢湖污染及其治理政策研究
武林
摘要:巢湖流域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流域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加剧、面源污染严重、湖泊调蓄功能削弱等,己经影响到巢湖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巢湖流域水污染现状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该流域水环境保护问题加以研究:1.巢湖流域自然环境特点2.巢湖流域社会经济概况3.巢湖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巢湖水污染治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巢湖生态环境污染污染治理防治对策
巢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因其自然条件优越,秀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给巢湖流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巢湖流域的生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流域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加剧、面源污染严重、湖泊调蓄功能削弱等,己经影响到巢湖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安徽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巢湖的湖泊特征及水产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合肥市环境监测站从1978年开始,对巢湖水域开展常规水质监测。1986年安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巢湖水域环境的生态评价及对策研究,1990年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完成巢湖富营养化研究2。
一、巢湖流域自然环境特点
1作者简介:武林,女,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1吴芳,袁星红.巢湖渔业资源日渐匮乏,敲响环保生态警钟[Z]..(一)地理位置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处于长江、淮河两河流之间,地理位置为3东经116°24’30”~118°0’00”,北纬30°58’40”~32°06’00’’,湖体位置在东经117°16’54”~117°51’46”,北纬31°25’28”~31°43’28”,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流域总面积面积13350平方公里,其中闸上面积9130平方公里,闸下面积4219平方公里,包括合肥市、肥东、肥西、长丰县,巢湖市、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县,舒城县以及岳西县少部分。
(二)地形地貌
流域地势总轮廓为东西长、南北窄、且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属于江淮丘陵中心地带,四周分布有浮山浮搓山、凤凰山、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等山脉,按地貌成因类型大致上可分为三种不同地貌。
1.构造侵蚀地貌
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大别山区、北部浮搓山区、东部及东南部的凤凰山与银屏山区等。海拔高度在400~500m,最高可达1539m,分布面积为1768平方千米。其地貌特征是山岭纵横,沟谷发育,多为河流的溯源地,属较为典型的中等切害构造侵蚀型地貌。
2.侵蚀剥蚀地貌
浅切割低山丘陵地:分布于流域东南部耙耙山、南部冶父山和与中等切割低山区的接壤部位。海拔高度一般在200~300m,面积472.5平方千米。地貌特征为山坡较缓,谷沟较开阔,多为支流、小溪交汇地段。丘陵岗地:分布于流域西部防虎山及零星镶嵌于低山丘陵的外侧,海拔高度100m左右,面积416.5平方千米。地貌特征为坡缓谷宽,系主、干河流的形成地带,为河流中、上游地段,比降较小。
3.侵蚀堆积地貌
岗冲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与冲击平原之间的广阔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为50~100m,面积3953.3平方千米,多为二级阶地或部分一级阶地,河流顺直,其地貌特征多呈平缓的波浪式起伏,属典型的岗冲地。冲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湖周围及主、干流中、下游河段两侧,海拔高度稍高于湖面高程,常年地下水位较高,面积3761.35平方千米。地貌特征是地势平坦、开阔,水洼地星罗密布。
(三)岩性与土壤类型
域内大面积出露第四纪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粘土、亚粘土,裸露岩石分布于巢湖四周山区。巢湖水域周围分布有下古生代泥盆系红色石英砂岩,中生代侏罗系灰色砂岩及白坚系红色砂岩,上更新统黄褐至棕黄色含Fe、Mn结核粘土或亚粘土,全新统灰色亚砂土。此外,还有新生代红色虫状粘土砾石等,燕山期花岗岩也有零星分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流域内低山、低山丘陵岗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流域的水系呈放射状,水网密度大,全流域共有河流33条,分别属杭埠一丰乐河、派河、西迎河一店埠河、拓皋河、白石山河、裕溪河等7条水系。
(四)气象气候
巢湖流域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415~16 ℃,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28~30℃。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一20.6℃。无霜期224~252天,多10℃积温4900~5100℃。历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9~11cm。
流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降水在时间分布不均,最大年降水均值为1450 mm,最小年均值为630mm,丰、枯水年相差2.3。春季3~5月降水占年3
4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05):150-151.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北京,1995.152-153.降水量的28%,夏季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39%,秋季9~11月占年降水量的21%,冬季12~2月占年降水量的11%。尤其是每年6、7月份由于副热带太平洋高气压与北方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局部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地面径流。降水在流域内空间分布也不均,西部降水量947.0-1596.5mm(最大年降水均量),最高降水量2248.8mm。夏季暴雨特别多,以1954年为例,30天降水高大629mm,形成大面积洪涝灾害。1991年春夏之交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沿湖地区灾情十分严重,也导致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发生严重。流域主导风向,夏季为南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历年最大风速18 m/s,多年平均风速4.1 m/s,年大风(>18m/s)出现日数为20.8天。多年均湿度77%,最大湿度81%,出现在3月,最小湿度70%,出现在10月。多年平均气压为1014.0百帕,最高1044.8百帕。
(五)植被
巢湖流域内原生植被基本以不复存在,现存植被基本为人工林和次生林,以及大范围分布的种植农作物。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舒城、庐江、巢湖、肥东等县(市),域森林覆盖率15.2%。流域内森林类型和种类较为单调,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以及杂树灌丛林等。其中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水衫等,在低山区、丘陵区无为疏密不等片状分布,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森林植被类型;阔叶林以槠类、栋类、枫香、化香为主,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及西南部低山区,多以零星夹于针叶林中;经济林包括茶园、果园、竹林等,其分布零星,面积不大,茶园主要分布于舒城县南部丘陵岗地,竹林主要分布于舒城南部杭埠河两岸及村落四周,其他经济林分布零散;杂树灌丛主要分布于舒城、肥西两县西部丘陵岗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巢湖流域农业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豆、薯类、花生、西瓜、黄麻以蔬菜类为主。
巢湖目前为富营养型蓝藻型湖泊,湖区有5浮游植物85属227种,其中蓝藻数量占95%以上。浮游动物35属46种,原生动物数量占90%,底栖动物中河规、淡水壳菜占绝对优势。湖区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有42属50种,主要是挺水植物,以芦、荻等占优势。
(六)河流水系
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而形成的河流水系密度大,纵横交错,呈放射状汇入巢湖,然后由裕溪河联接汇入长江。巢湖流域内共有大小河流33条,分别属于杭埠河一丰乐河、派河、南把河一店埠河、拓皋河、白石山河、裕溪河等七条水系。主要入湖河道杭埠河一丰乐河、派河、南把河、白石山河等四条河流占流域径流量90%以上,其中杭埠河一丰乐河是注入巢湖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次为南把河、白石山河,分别占总径流量的65.1%、10.9%和9.4%。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流域内水热条件良好,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导致洪劳和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巢湖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是巢湖市主要饮用水源,也是省会合肥市的饮用水源之一。巢湖6多年平均水位8.4米,相应湖面积770平方公里,容积2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米,最大水深6.78米。1962年建成巢湖闸和裕溪闸,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为人工控制水位的半封闭型水域。由于巢湖闸的建立,巢湖与长江之间水交换受阻严重,加之流域内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流域内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磷等的多种因素影响,巢湖目前己成为重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湖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化,湿地生态功能发挥有限。
(七)景观生态格局
巢湖流域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较好,生态系统多样,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的5
6陈斌.巢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综合治理对策[J]华东森林管理,2000,(4):l-3.孙贤斌.巢湖生态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3):50-52.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由于巢湖流域开发历史悠久,人类对其的影响作用表现很明显,人为非地带性景观特征鲜明,形成自然与人为景观复合的景观结构。
二、巢湖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多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巢湖水体的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近二十年来对巢湖资源、湖泊水文、景观生态、富营养化成因、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但存在着“两多、两少”的倾向,多从湖泊水体着眼,多从点源治理着手;少从湖泊与流域相结合着眼,少从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手。事实上,巢湖水域的严重污染,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流域内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1.全湖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呈富营养化现象
巢湖N、P污染严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据资料表明水体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合肥市和巢湖市的“三废”是巢湖水体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7至1999年底,全流域日排废水量100 吨以上的109家重点污染源中,治理达标的达90家,故营养状态指数有所下降,但仍属于富营养状态,且湖体11个水质监点中,7个仍属v类和劣v类水质。1995年,总氮、总磷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62mg/L和0.47mg/L,超过3.08倍和8.34倍;1997年,总氮、总磷年平均浓度分别4.14m/L和0.310mg/L,超过2.76倍和5.2倍,劣于V类水标准。巢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报”中指出:“在被评价的我国十一个淡水湖泊中,巢湖污染最重,有六项指标超,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溶解氧,平均超标2~8倍”。
2.非生态水位控制,加剧营养物质积累,物种减少。
湖水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低与湖水水文动态和水量交换周期的关系至为密切。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入湖径流的补给系数,巢湖仅为10.2,远比洪泽湖、洞庭湖、都阳湖小,表明可供湖泊更换的外来水量小。1962年巢湖建闸后,受闸堤控制,湖泊呈半封闭状态。建闸前,长江入湖水量多年平均为13.6亿立方米;建闸后,长江倒灌入湖水量多年平均为1.6亿立方米,湖水换水周期大为增长;这就为氮磷营养物质的累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湖闸控制,冬春水位较高,露滩面积减小,致使湖岸大型水生生物难以萌发、生长,生态系统内失去了
与藻类争夺营养物质的竞争者,湖内藻类繁茂生长,加剧了富营养化的发展。
3.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农田营养盐流失入湖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流域内农田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平均每亩施用量8已由五十年代的0.5kg,上升到九十年代的80kg。据有关县、乡资料,化肥的结构为:氮肥占62.5~98.5%,磷肥占0.46~5.3%,复合肥占0.7~1.7%。由于肥料结构和施用方法不科学,土壤作物对化肥吸收很低,造成氮、磷大量流失入湖,成为造成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的重要来源。
4.水土流失状况
(1)湖面萎缩、湖床上升。
历史上巢湖面积9曾达2000多平方千米,经历代围垦及泥沙淤积,现在的巢湖面积比过去减少了2/3;近25年来,湖岸线每年平均向湖区推进3米多,最大水平幅度在80一100m之间;每年输入的泥沙使湖盆沉积厚度达3.5一4.0cm,以目前的淤积速度推算,全湖面积7章军华,黄祥明,陈勇.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4373-4374.章军华,黄祥明,陈勇.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4373-4374.9王晓铃,巩吉力.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273-275.8
1/3的西半湖,在淤泥和地壳的双重作用下,将于125年后消失。专家断言,任其下去,几百年后,巢湖将成为沼泽,不复存在,这绝非危言耸听。
(2)湖岸崩塌、泥沙淤积由于巢湖流域有大量土肥随水流进入巢湖,再加之湖岸崩塌,己使巢湖不堪重负。
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65.9%,侵蚀模数达2135t/a·km²;湖岩由于植物屏障丧失,每年损失农田16km²以上,入湖土方达92万m3;随上游大小河流进入巢湖的泥沙冲击下崩塌,从大堤、农田每年进入巢湖泥沙总量多达260多万吨,其中除60万吨随湖水通过巢湖闸排入长江外,其余200多万吨全部淤积湖内,导致湖容锐减,每年在汛期产生内涝甚至决堤,冲毁村庄、城镇,1954年、1969年、1991年曾发生三次大的巢湖决堤,给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携带氮、磷入湖
巢湖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仅为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6%)。水土流失积达959km²,占山区总面积的63.6%。据南京地理所根据不同流失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推算,年侵蚀模数平均为1098T/km²。大量泥沙入湖,增加了湖泊氮、磷营养负荷。据巢湖地区行署环保局资料,每年冲刷入湖的100万吨悬移质泥沙中,大约携带氮600吨,磷10吨。
5.生态灾害加剧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人们滥垦滥伐使得流域上游植被破坏,地表面侵蚀严重,尤其是抗埠河流域,大部分坡耕地上耕作层迅速粗化、瘠薄,使得土壤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入湖泥沙量增多,湖盆癖积严重。据资料统计,从1951一1983年的33年中,平均每年入湖泥沙量约260万吨,除通过巢湖闸撂出60万吨外,其余约200万吨全部淤积于湖盆内,全湖平均每年淤高l.9mm。湖盆淤积变浅,使得湖面扩大,湖盆形态变异,水位升高,对湖岸构成威胁。湖岸崩竭后移,尤其是高水位洪水期,湖岸崩塌严重;另一方面,湖水水质10浑浊度增高,在枯水季节,湖水浅,底泥易受搅动进入水体,浑浊度较大,平均浊度在150度左右,当大风时,浊度可达1000度以上。由于湖盆淤积,使得水体自净能力减小,水质恶化,破坏了鱼类饵料场和产卵场的生态条件,减少了渔业产量。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得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减弱,滞水保土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近二十年来,水灾成灾面积占总面积的17.4%,早灾成灾面积占总面积的8.2%。防御灾害能力越来越小,毁田压地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山塘报废、河道堵塞,影响航运和防洪、泄洪能力。
6.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尖锐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巢湖流域人口多,土地总面积有限,其中11耕地面积占42.5%,林业用地占12.6%,水域面积占18.0%,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尤其是山区更少,人多地少,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尖锐,因此被迫强化滥用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毁林开荒,以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满足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和经济发展的追求,从而出现为解决农业人口生存,进行的上山毁林开荒,下水围湖造田,使农业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力,并且造成较大范围、高强度的生态破坏和城乡环境质量恶化。人地矛盾造成林粮矛盾,且矛盾的敏感区大都出现在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差的地区,有的已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巢湖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都有非常大的负10
11缪灿,贾良清,张敏等.串联植物塘净化巢湖湖水的中试研究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29):22-30.阎伍玖,鲍祥巢.湖流域农业活动与非点源污染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04):129-131.面影响,迫切需要整治,因此本文从经济发展、科技、资金、法规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章军华,黄祥明,陈勇.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
[2]赵定涛,魏玖长,洪进,吴强.巢湖流域环保政策的变迁分析[J].环境保护,2005,(05).
[3]李武威.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下的环境制度设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9).
[4]张小明,赵常兴.诱导式生态移民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5).
[5]章军华,黄祥明,陈勇.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
[6]陈衡.缓解巢湖水质污染的一项工程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5).
[7]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J].生态经济,2001,(08).
[8]曹金绪,吕贻峰.磷矿开发环境污染预警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06).
[9]王新华.打造巢湖国家公园推进湖区水环境治理与改善[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8,(2).
[10]王韩民,郭玮,程漱兰等.国家生态安全:概念、评价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2).
[11]孙贤斌.巢湖生态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3).
[12]陈斌.巢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综合治理对策[J].华东森林管理,2000,(4).
[13]王晓铃,巩吉力.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4]李大新.巢湖的合理开发与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1992,(1).
[15]许为义.巢湖环境资本经营的战略构想[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16]许为义.企业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的制度经济博弈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10).
[17]刘伟,徐南妮,刘振宇等.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研究[J].环境导报,2000,(2).
[18]孙亚敏,徐得潜.巢湖营养盐负荷量的预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01).
第三篇:论文修改格式要求
关于对2002级毕业论文(设计)整改的
通 知
各系(院):
近段时间,校内外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检查,现就专家对2002级毕业论文(设计)反馈的意见及下一步进行整改的事宜通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过大或题目不准确,理工科论文文科化,论文题目与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目标偏离较远。
2.论文(设计)封面与正文不一致,目录与正文不统一。
3.论文(设计)的组织工作时间不统一,相互矛盾。主要体现在,开题与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评审等时间上出现先后矛盾。
4.中文摘要过于简单,英文摘要翻译不准确,参考文献书不规范。5.论文(设计)内容结构比例失调,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文不对仗。6.理工类图形不清晰,文史类注释不准确。
二、整改意见
1.统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统一格式见附件)。2.材料落款时间及放置顺序
(1)落款时间 文史、理科类毕业论文落款时间为: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单位意见)落款时间在2006年2月15-22日;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意见)落款时间在4月18-24日;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落款时间在5月24日-27日;评阅人评议表(评阅人签名)落款时间在指导教师评语时间后和组织答辩前;答辩记录表(答辩时间),成绩评审表(答辩评审意见)落款时间在论文组织答辩期间;组织答辩落款时间6月2-10日;成绩评审表(系院领导签名),落款时间为6月11-15日。
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开题落款时间在2006年2月15-22日时间;中期检查落款时间在4月25-30日;评阅人评议表落款时间在指导教师评语时间后和组织答辩前;成绩评审表落款时间在论文组织答辩期间;组织答辩落款时间6月12-14日;成绩评审表(系院领导签名),落款时间为6月15-18日。(2)放置顺序 论文采用活页,按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目录(对应到二级标题)、论文正文、附录、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顺序每生一袋;教师指导日志等相关辅助材料另装一袋。
3.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均使用计算机打印。其中,指导教师评语表中的指导教师评语栏、评阅人评议表中的评阅人评语、成绩评审表中的答辩小组成员名单栏三项需要手工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其它所有需要签名的位置由相应人员用黑色碳素笔签名(表格在教务处网上下载)。
4.各系(院)要整理以下材料: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选题指南、毕业论文选题一览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览表、中期检查总结、选题分析、论文质量分析、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教师指导日志(次数不要求多,但要求内容详细准确)。
5.论文划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
6.组织教师认真审核所有2002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内容、格式和各类表格的填写内容。
7.切实做好本次整改工作,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严把论文质量关。8.将2000级、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整理后以便备查。
9.将整改后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2000级、2001级、2002级),按普通本科和专升本分开报到教务处实验实习科。
附件1:毕业论文排版要求及参考文献格式 附件2:文科、理工科论文格式及要求 附件3:文科、理工科论文目录格式
评估办
2006.12.28 附件1:毕业论文排版要求及参考文献格式
一、页面设置:纸型:A4;上、下、右页边距2.5厘米,左页边距3厘米;字体:见格式要求;字型:见格式要求;字间距:标准;行间距:23磅;
二、排版:段落标题编号顺序(文科)
一、(一)1. ;(理科)1 1.1(1);毕业论文要求打印输出,学生运用Word编辑、排版,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数字格式半角1、2、3)。
三、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文中引用的文献,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如[5][6],置于右上角。参考文献排序方法:先排中文文献,后排外文文献,中文文献按作者姓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序,外文文献按姓的字母顺序排序。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新闻文献[N],专刊文献[P]。
2、期刊文献书写示例:
作者.论文篇名[J].刊物名.出版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A~B 如:高曙明.自动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1998,21(3):281~288
3、图书文献书写示范: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如:Sander E等著.Visual FoxPro 3.0 实用指南[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文集析出文献书写示例
英文:姓和名的缩写 如:Sander E.M.作者.论文篇名——论文集名[C].出版社,出版年
如:王承绪,徐辉.发展战略:经费、教学科研、质量——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5、新闻文献书写示范
作者.文献名[N].报刊名,时间
如:李劲松.21世纪的光电子产生[N].科学时报,2001.02.19
6、专刊文献书写示范
作者.专刊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书写示范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出版者或网址,发表时间
四、注释的表述
文科各专业的毕业论文注释均统一采用脚注(即页末注)形式,每页的注释单独排序号,脚注用宋体小五号不加黑。附件2:文科、理工科论文格式及要求
文科类论文基本格式
标题 XXXXXXXXXXXXXX(宋体三号字加黑,居中)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XXXX院(系)XX专业(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空两格)摘 要(黑体小四):具体内容(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空两格)关键词(黑体小四): **;**;**(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空一行)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四加黑): 具体内容(Times New Roman小四不加黑)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加黑):**;**;**(Times New Roman小四不加黑)
前言(宋体小三号加黑)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黑)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二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字加黑)1.政府信息公开(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不加黑)、图表说明(宋体小五号字不加黑)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主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英文符号用半角)
[1] 张明杰,周振民.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 黄志玲.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论[J].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 [4] 宿一兵.论公民的行政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J].北京:行政与法,2003.
[5] 黄梓良.美国电子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M],北京:情报海外,2003. [6] 卢琳.走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29.
理科类论文基本格式
标题 XXXXXXXXXXXXXX(宋体三号字加黑,居中)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XXXX院(系)XX专业(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空两格)摘 要(黑体小四):具体内容(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空两格)关键词(黑体小四): **;**;**(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
(空一行)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四加黑):具体内容(Times New Roman小四不加黑)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加黑):**;**;**(Times New Roman小四不加黑)
引言(宋体小三号加黑)
1.XXXXXX(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
1.1XXXXXX(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1.1.1XXXXX(三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
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不加黑)、图表说明(宋体小五号不加黑)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主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英文符号用半角)
[1] 惠晓实,王凯航,陆舟,等.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7(1):84~86.
[2] 强文久,元章,雯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3~167.
[3] 詹东风.中国漆树酶分离制备及反映功能研究[J].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81~89.
[4] Wayne Carmichaels.The toxins of cyan bacteria[J].Scientific American,1994,270(1):78~86.[5] Buchberger B,Collins GE, Loose.Computer Algebra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M].New York:Springer Versa,1998:58~76.
注意: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采用脚注形式进行注释,需要进行注释的,置于参考文献中,但正文中应标注与参考文献对应的编号。
附件3:文科、理工科论文目录格式
文科论文目录格式
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 居中)
(空2行)
(以下内容行间距离1.5倍行距)
内容摘要(宋体四号字)……………………………………………………………x 关键词(宋体四号字)………………………………………………………………x Abstract(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x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x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宋体四号字)……………………………………x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宋体小四号字)……………………………………x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及其发展(宋体小四号字)…………………………x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与界(宋体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宋体小四号字)………………………………………x(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界限(宋体小四号字)………………………………………x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与法律救济(宋体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宋体小四号字)………………………………………x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宋体小四号字)………………………………x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x
理工科论文目录格式
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 居中)
(空2行)
(以下内容行间距离1.5倍行距)
内容摘要(宋体四号字)……………………………………………………………………x 关键词(宋体四号字)………………………………………………………………………x Abstract(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x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x 前言(宋体四号字)……………………………………………………………………………x 1.实验部分(宋体四号字)…………………………………………………………………x 1.1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宋体小四号字)…………………………………………………x 1.2 中间体邻羟基取代苯乙酮的制备(宋体小四号字)…………………………………x 1.3 3-醛基取代色酮的制备(宋体小四号字)……………………………………………x 1.4 酰肼的制备(宋体小四号字)…………………………………………………………x 1.5 席夫碱的制备(宋体小四号字)………………………………………………………x 1.6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宋体小四号字)…………………………………………………x 2.结果与讨论(宋体四号字)……………………………………………………………x 2.1微波条件的优化(宋体小四号字)……………………………………………………x 2.2 溶剂的选择(宋体小四号字)…………………………………………………………x 2.3HNMR谱图分析(宋体小四号字)………………………………………………………x 2.4MS谱图分析(宋体小四号字)…………………………………………………………x 2.5席夫碱结构表征(宋体小四号字)……………………………………………………x 2.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宋体小四号字)……………………………………………x 1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x
第四篇:论文修改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题
目___“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闫雷________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097040192__
省级电大 ___山东电大________ 专
业 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
市级电大 ____枣庄电大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孟祥才_______
教 学 点 ___滕州电大
“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目录
综述
一、农民工的权益缺失与维权困境
二、浮现民间的“地缘维权”:特点、功能与局限
三、地缘维权组织的生存空间与前景
结束语
正文
“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与保障缺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力图从农民工自组织方面探讨权益的保障问题。
一、农民工的权益缺失与维权困境
当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里打工的时候,他们的称呼由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已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农民到农民工,反映在地域上的变化是迁徙,当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员时,这种迁徙的自由也就得到了确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农民工拥有迁徙自由的同时,其他的各种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在就业选择、劳动待遇、医疗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所受到的是“另类待遇”,其子女的受教育权更是一直被忽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所处的边缘性和过渡性决定了他们的尴尬身份,做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中,没有自己的地位。其权益缺失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的工资屡遭拖欠;与城市本地工同工不同酬;超时劳动现象严重,法定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时间;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职业病患病率高,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常常遭受企业老板、管理人员的凌辱、虐待甚至殴打,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为了加强农民工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中央政府又积极推动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由于我国的低端劳动力几乎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的状况,在资本与劳动的博弈中,资本有着广泛的选择余地,而劳动则显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合法权益普遍被漠视。用人单位或老板收取或变相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证或暂住证;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超负荷加班加点却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无故或借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不安全;随意斥骂、侮辱或殴打职工等。与资本相比,农民工在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等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单个农民工的力量十分薄弱,无力与资本抗衡,首先因为,与雇主谈判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类似于一种“公共产品”,存在其他工人搭便车的可能,于是无人愿意为争取权益的保障而独自承担由此付出的成本。其次,面对工人的抱怨,雇主会解雇在他看来的“麻烦制造者”。
[2]当然,在“健全”的体制下,雇主在解雇一个员工的时候并不会太容易,如在国企中,相对健全的劳动合同,使得企业无法随意的拖欠、克扣工人工资或终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权益缺乏保障的农民工而言,运用发言机制的人顷刻之间被辞退将会变成一种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凸显出农民工组织化的重要性,农民工只有建立自己的组织,通过“集体发言机制”,才可能形成与资本相抗衡的实力。
工会难以真正落实维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工会对企业、政府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独立性,不能很好地代表农民工的利益与企业、政府谈判。企业工会的领导人几乎都是由企业管理层任命或兼任的,其个人利益受企业控制,而且企业工会属于官方工会的管理系统,它们根本不可能为了农民工的权益而与资本抗衡,或与政府意志相违背。二是农民工对企业工会缺乏认同感。一方面,虽然农民工离开农村,长期工作、生活于城市,但他们难以摆脱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地缘、亲缘意识。他们容易形成对“老乡会”等地缘组织的认同,而缺乏对以业缘为基础的企业工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当发生劳资争议时,企业工会不能很好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这自然降低了后者对它的认同。
这样,农民工维权存在另一个困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工会组织,建立农民工工会。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工会组织接纳并主动承担起维护农民工会法权益的重任,成为当前工会组织的一个新课题。在农民工中成立工会组织,既可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可以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觉悟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工会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法律、法规,在制度框架下促进和有利于雇主协会和农民工工会的协调和问题的妥善解决。农民工工会只有真正代表农民工的利益,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才有凝聚力、向心力,才有权威性,才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官方”工会难以还难以真正的代表农民工的利益。
农民工维权所面临的这两方面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农民工缺乏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地方政府在执行劳动保护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工过于分散化,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去扩大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重视。在维权的困境之中,农民工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
二、浮现民间的“地缘维权”:特点、功能与局限
在单个农民工无力与企业、政府进行谈判,而官方工会又难以真正代表农民工利益的背景下,有些农民工开始尝试着通过“同乡商会”或“老乡会”维权。这种“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的出现说明了农民工对于组织资源的渴望。据2005年4月14日《南方周末》报道,在福建省泉州市,一些“老乡会”、“同乡商会”等逐渐演变为农民工的维权组织,有人将它们称为“民间工会”,这些通过地缘、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民间工会”近年来急剧增加,它们已经成为争取农民工利益而与资方谈判的原始组织。为了详细了解“地缘维权”的情况,笔者于2005年4月底赴泉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具体访谈了宁化县商会泉州分会、泉州市总工会、泉州市劳动监察大队等机构。宁化县商会泉州分会(以下简称宁化商会)是泉州浮现的“民间工会”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商会多次为在泉州的宁化务工者维权成功,其维权行为引起了当地政府、地方总工会、新闻舆论等的广泛关注。下面将以实地调查资料和新闻资料为基础,分析“地缘维权”的特点、功能与局限。
1.特点:①以地缘为主要联系纽带。之所以将“同乡商会”和“老乡会”等组织的维权行为称为“地缘维权”,是因为这些组织都是以地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它们主要为老乡提供维权帮助,体现为一种共处他乡的老乡之间的互帮互助。例如,宁化商会由宁化在泉州经商人员组成,其初衷是为了共同经商,后来由于前来求助的老乡越来越多,帮宁化老乡维权成了其主业。许多研究都表明,农民工主要通过亲缘和地缘关系寻找工作,这往往导致某一流入地集中了来自相同地区的大量农民工。“老乡帮老乡,很快结成帮”,以地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老乡会”、“同乡商会”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地缘维权”从而有了基础。②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独立性强。“民间工会”往往由来自多个企业的同乡务工者或一些同乡经商人员构成,是一个跨企业的组织,而且其负责人一般由组织成员选举或推举产生,为成员的利益服务,并接受成员的监督。这使得它们不会像企业工会那样受单个企业的控制,成为企业老板或管理层的附庸。此外,“民间工会”也不像官方工会那样对政府有明显的依附性。“老乡会”这种组织往往处于一种松散的组织形态,无正规的组织机构,不接受任何机构的正式领导,政府也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虽然像“同乡商会”这样的组织是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组织,但在遵守现有法律的前提下,它们比官方工会较少受制于政府。因此,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独立性较强,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工利益与企业谈判。③农民工对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认同感强。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其达成组织目标的不可缺少的保障。企业工会就是因为缺乏农民工的认同感而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虽然农民工离开农村,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但他们难以摆脱在乡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地缘和亲缘意识,他们在城市社会中最信任的仍然是地缘和亲缘关系。因而,对于“老乡会”、“同乡商会”等地缘组织,农民工非常容易建立认同感。同时,“民间工会”对农民工利益的维护与后者对前者的认同感的建立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2.功能:①提高农民工与企业、政府谈判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在分散的状况下无力与强大的资方相抗衡,也很难向地方政府施加充分的压力,促使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类似“同乡商会”、“老乡会”的“民间工会”以地缘为基础实现了农民工的组织化,提高了农民工与企业、政府谈判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功能。以宁化商会为例,自2003年4月成立以来,该商会几乎隔天就要为宁化务工者讨工资、讨工伤赔偿、处理其他纠纷等,并且其维权行动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成功。②培育和增强农民工的权利意识。一些农民工尝试着通过“同乡商会”和“老乡会”等地缘组织维权,这本身就体现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而在“地缘维权”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地缘组织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宣传、农民工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功维权的事例对农民工的激励等途径,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被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使更多的农民工开始认识并追求自身合法权益。③增强农民工的集体意识,提高农民工的集体行动能力。有学者指出,农民工正在作为一个新的工人阶层在崛起。[3]农民工要真正成为一个新工人阶层,就必须认识到他们利益的一致性,形成对工人身份的集体认同,并具备能为共同利益开展集体行动的能力。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将农民工组织起来,使得农民工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与企业、政府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群体逐步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利益的一致性。同时,集体维权行动也能锻炼、提高他们的集体行动能力。
3.局限:①缺乏政府的正式认同。虽然“同乡商会”、“老乡会”这样的“民间工会”为维护农民工权益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当地政府、地方总工会并不承认它们的合法性。在访谈中,泉州市总工会的一位干部直截了当地对笔者说,所谓的“民间工会”根本不能算是工会,虽然它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随着官方工会体系的完善,“民间工会”会被逐渐淡化。宁化商会会长吴某告诉笔者,对于该商会的“合法”维权活动,泉州市政府并不支持,并且有关部门还要求他们不要过分宣扬其维权活动。在当今中国社会,政府有着巨大的社会控制能力,虽然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具有积极的功能,如果缺乏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发展将困难重重。②维权功能过于单一。以宁化商会为例,在访谈中,会长吴某告诉笔者,该商会的维权活动主要限于为农民工讨工资、索取工伤赔偿,很少涉及其他内容。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处于一种全面受损的状况中。农民工不仅工资被拖欠、工伤补偿难以获得,而且还面临超时劳动、工作环境恶劣、人身侵害等诸多问题。因而,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维权功能过于单一,具有明显的局限性。③维权方式被动,主动利益表达能力不足。以宁化商会为例,该商会的维权程序一般是,农民工寻求商会帮助,商会代表农民工到市劳动监察大队申诉,然后由市劳动监察大队传讯用工单位,再在劳动部门的协调下,商会代表农民工与当事单位协商解决问题。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商会是被动等待农民工的求助,然后再帮助农民工维权,而不能主动去激发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表达农民工的利益需求。④维权活动缺乏资金来源。在访谈中,宁化商会会长吴某告诉笔者,目前该商会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金。该商会现有100多个会员,每个会员每年交100元的会费,共计10000多元,这构成了其主要资金来源。这笔经费一般都花费在会员的活动上。但向该商会求助的宁化务工者大多不是其会员,但由于是老乡,商会帮助他们维权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然而,商会在维权过程中却有着各种必不可少的花费(例如调动各种关系资源的花费、交通费等),这就形成了一个资金缺口,虽然这些经费一般可由商会领导层自掏腰包解决一部分,但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资金缺乏的状况。⑤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缺乏相应的管理,容易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类似宁化商会的“同乡商会”属于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社团,受到登记管理部门和挂靠单位的双重管理,因而能够较好地保证其行动的合法性。然而,商会参与维权属于较为特殊的情况,“地缘维权”一般是通过“老乡会”这样的组织进行的,它们往往处于较为隐蔽的状态,无正规的组织机构,更谈不上合法登记。在这种情况下,类似“老乡会”的地缘组织容易黑社会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地缘维权组织的生存空间与前景
在社会各阶层的博弈当中,一个阶层,尤其是弱势阶层,只有组成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团体,才能以组织的力量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是重农轻商的封建社会中,乡帮、会馆、行会、商会等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如果缺乏之,则意味着这一阶层以及属于这一阶层的个体在遭遇权益的侵害时,缺少了发言机制,连最微弱的抵抗能力都会没有。农民工正因为缺乏自己的正规组织力量,才在与用工单位的博弈中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工厂和企业虽然有工会,但工会主席多是厂长和老板,工会的日常经费也主要来自于工厂和企业。大量的事实表明,农民工的维权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农民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建立正式的、合法的、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正式维权渠道与非正式策略运用的结合。
建立农民工自己的组织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可能之举。当然,社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还期望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等方面起到作用。同时协助政府创造出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下,部分地承担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因此,这样的社团是作为与政府和市场分立的第三部门而出现的民间组织。倡导这种民间社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转型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制度层面看,推进制度变迁,培育农民工利益集团,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当鼓励能够有效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创新,并及时加以引导,使其在运行中逐步走向规范。根据我们对福建宁化县在泉州的商会的考察,通过对其优势和不足的比较分析,我们提出一种农民工组建自己社团的基本设想。
(一)组织者和管理者:由农民工在打工城市有相当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老乡担任组织的负责人和法人代表;或由农民工所在家乡的市政府派出专职人员。社团领导人必需具备的条件是: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动员资源的能力;具有责任感、道义感和社工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之外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该兼职工作。
(二)成员:所有在当地务工、经商的农民都可以报名登记参加。
(三)社团的具体业务:(1)公布社团的电话,接受老乡的求助;(2)义务的法律常识咨询和培训工作;(3)协助成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与当地老乡多的工厂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5)与媒体特别是当地的媒体建立联系;(6)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7)与不“善待”农民工的工厂的客户取得联系、加强合作。
(四)经费来源:农民家乡的政府拨出固定的经费;成员缴纳的会费;基金会和社会赞助;其他来源。
(五)鼓励和倡导不同“老乡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这类组织的建立将有助于政府提高管理效率,促使用工单位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并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能力,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并最终提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宏观进程。
参考文献
[1] 郑广怀.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社会学研究,2005,(3): 99~118.[2] 李萌.市场失灵、组织缺位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社会主义研究,2004,(6): 130~133.[3] 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学习与探索,2005,(1): 38~43.[4] 李汉林.关系强度与虚拟社区[J].载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婚姻法论文(修改)
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论新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规定
目 录
目 录..........................................................摘 要.........................................................2 关键词...........................................................2
一、配偶权的规定模棱两可,可有可无...............................2
二、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存在缺陷...................................3
三、协议离婚制度.................................................4
四、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5
五、小结.........................................................7
参考文献.........................................................8 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在此次婚姻法修改中,将离婚制度作为焦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此次修正案较原来婚姻法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纵性,但仍有不足。首先对新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方面出现的新概念的理解作了解释(个人观点)然后,就协议离婚制度中出现的不足及今后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进行了论述;其次,就我国新《婚姻法》确立的赔偿制度现状的不足,谈了几点个人看法,仅以供指正.该法较之1980年的旧婚姻法,有很大的进步,适应了我国新时代婚姻家庭状况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但是在新婚姻法对旧婚姻法的立法突破和完善的同时,新的问题和不足接踵而至,本文从夫妻配偶权、事实婚姻、离婚条件、亲等关系的计算等几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新婚姻法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关键词】 婚姻法; 配偶权; 事实婚姻; 离婚条件 ;亲等关系;离婚理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协议离婚
古人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此乃人生四大幸事。可见婚姻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对婚姻关系的法律调整,涉及到男女老少、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婚姻法的制定和修改总是牵动着亿万人的视线。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该法较之1980年的旧婚姻法,有很大的进步,适应了我国新时代婚姻家庭状况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但是在新婚姻法对旧婚姻法的立法突破和完善的同时,新的问题和不足接踵而至,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配偶权的规定模棱两可,可有可无
所谓配偶权,是指夫妻双方基于配偶身份而享有的权利?义务的总称,它包括夫妻姓名权、同居权、忠实义务及财产权利等。配偶权具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的对偶性。夫妻互为配偶,共同享有配偶权,双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这是婚姻关系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二)客体的利益性。配偶权的客体是夫妻互为配偶的身份利益,不包括财产利益,且这种利益具有独占性,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共享,这是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所决定的。
(三)内容的双重性,即权利义务的不可分割性。配偶权的核心是性权利。一是这种权利义务的实现需要双方同时履行和协调配合;二是配偶双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缺一不可。
(四)权利的排他性,权利的独占性必须就具有排他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配偶权也是对世权,即夫妻以外的人都是义务主体,都具有不作为的义务,不得实施干扰、妨害、侵犯配偶权的行为。
配偶权是基本身份权,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产生的,但配偶权作为基本身份权还包括诸多派生的身份权。对配偶权的外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同居权、忠实义务外,配偶权中其他的一些权利在《婚姻法》中基本上都有所规定,但却回避了配偶权的实质性内容,即夫妻间的性权利。法学家们认为设立配偶权的真正目的在于“人们把婚姻家庭当成禁区,对夫妻双方侵权不当一回事。”设立配偶权,“就是要把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视为法„„”。但一张结婚证如同一份契约,夫妻之间的同居与互相忠实是其不言而喻的义务,法律中对此又专门做出规定,有多此一举之嫌。并且,确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立配偶权反而不利于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一对夫妻在漫长的婚姻存续期间的同居生活不可能不发生冲突,如果法律一旦确立了配偶权,类似婚姻内的强暴行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这时法律又无可奈何。另外对于一方的婚外性行为,不仅举证难,而且引起婚外性行为的原因也很多,有的因一方放荡行为引起,有的可因对方过错造成,有的因第三人的诱惑引起等等,这无疑使司法部门的执行难度无形加大。
二、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存在缺陷
新婚姻法回避了对事实婚姻是否承认其效力的问题。对于不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且不伤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同居是否得到法律认可和调整呢?新法没有做出规定和回应。不承认其效力不但使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既不符合我国传统习惯,也不符合法律的本意。但面对大量未经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如何认定其法律地位,要不要给予保护,在多大的范围内予以保护,在立法中应当予以考虑。我国又没有同居法来加以调整和规范,这无疑使事实婚姻成为立法空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一、新婚姻法中出现关于离婚的新概念及规定不严谨
1、将“感情确已破裂”修改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相对比而言,婚姻关系破裂涵盖了造成婚姻破裂的所有内容,而感情破裂是婚姻关系破裂的一种表现,一个原因。将婚姻关系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标准,并辅之以列举性事由,更具有立法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是更客观、更合理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婚姻关系破裂是目前实行破裂主义离婚原则的世界各国中普遍采用的用语。确立婚姻关系破裂的离婚标准,符合世界离婚立法的趋势。如1969年英国《离婚改革法》第1条规定:“本法生效之后,离婚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法庭请求离婚的唯一理由是婚姻关系已无可挽回地破裂。”
2、尽可能扩大列举婚姻关系破裂的具体情形。新婚姻法还对离婚标准采用了列举的方式,然而从新法之列举情形看,以过错为多,过错离婚主义的痕迹过重。且并没有把常见的、多发性,具有普遍性的离婚情形列举出来,这样难以达到列举的真正目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具体列举离婚理由时增加那些虽非夫妻一方主观过错或有责行为,但因一定之客观原因致使婚姻目的无法实现,不堪共同生活的离婚情形,适当扩大列举情形的范围,使离婚标准的确立既能反映离婚原因多元化的客观事实,又便于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有具体的裁量依据。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古今中外的婚姻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随着人们对离婚提出的各种主张,离婚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各方面,立法者更是不断地对其进行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前几年,又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改与确立,并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正案)。
3、过错赔偿原则。新婚姻法中规定今后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遗弃家庭成员等原因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还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躲、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躲、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4、无效婚姻原则。家庭是个细胞,而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本要素。《婚姻法》中无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效婚姻是指建立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违反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不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程序而建立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如重婚、有禁止结婚的支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以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未到法定婚龄等。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在此期间所生子女按婚生子女的规定执行。
5、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行为是指由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内进行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是离婚制度前提因素的一个,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的家庭暴力成因不仅延续着古代男权制度的封建思想,而且融入了现今社会形势的复杂压力。全国妇联去年的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有大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目前至少有八千一百万家庭中存在暴力问题,而这其中,有95%以上都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关于家庭暴力的来信来访在逐年递增。抑制家庭暴力的滋长迫在眉睫――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夫妻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随着我国立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新的《婚姻法》中关于家庭暴力作了许多修改与补充,为受害一方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协议离婚制度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是指配偶生存期间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手段.它需法定条件和程序才能产生终止婚姻的法律后果。协议离婚是指取得结婚证的夫妻经协商一致达成离婚协议,并经婚姻登记解除婚则关系的法律行为。协议离婚制度则是有协议离婚的条件、办理机关、具体程序、相应的法律责任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协议离婚是我国离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协议离婚制度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内容较简陋,因而存在的缺陷较多。这里仅就目前协议离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协议离婚制度存在的问题
1、离婚程序使恶意离婚者有机可乘。
现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为了一些目的,钻法律的空子,搞假离婚或进行恶意离婚,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借离婚逃债、逃避计划生育。为什么这些当事人会得逞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协议离婚制度规定当事人只要自愿,即可离婚,而对是否确属自愿缺乏审查评判的标准。虽然,离婚协议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但并非就能证明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由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没有规定登记机关具体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导致恶意离婚、假离婚者屡屡得逞,凭离婚协议对抗债权人,对抗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甚至有的离婚者则堂而皇之地与他人结婚、或“合理”、“合法”地生育,长此以往,还有什么法律的严肃性,社会的文明正义可言?
2、离婚协议缺乏强制执行力。
夫妻双方离婚,就要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分担等一系列问题,男女双方协议离婚,按照协议离婚制度的有关规定,必须就上述两方面问题进行全面约定,否则,婚姻登记机关将不予受理离婚申请。但当事人达成的离婚协议书在获准离婚后又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一方或双方自愿履行义务,对方无权申请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只能依照婚姻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重新起诉,这种诉讼在某种意义上说为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重新起诉无疑费时费力,与协议离婚制度简便、易行、高效的原则相悖。此外,债务人利用协议离婚来逃避债务。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3、协议离婚后的监督措施不便操作。
为保障协议离婚的真实性、合法性,防止假结婚、恶意离婚,现行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这条规定实质上就是对违反协议离婚制度的当事人的监督处罚措施.但这一措施缺乏操作性,易流于形式。首先,骗取离婚登记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其次,协议离婚制度对骗取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只能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该行为。再次,对再婚者难以发生作用。实际生活中,夫妻一方为达到和他人结婚的目的,编造种种理由欺骗另一方,直至与其达成离婚协议,对此如按现今的协议离婚监督措施,婚姻登记机关可应另一方的申请,宣布原解除婚姻关系的登记无效,但再婚的男女均将构成重婚。显然,此种情况下宣布婚姻登记无效将是进退两难的。(二)、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
协议离婚制度之所以存在以上弊端,主要是该项制度在立法上过于原则,程序简单,不能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协调统一,而且整个系统较为封闭。为此,针对上述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要设立协议离婚的审查期制度。
依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划定,我国协议离婚的程序是申请、审查和登记。其中,审查是最重要的一环。然而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关于审查期的规定很不明确,因为审查期的设立,旨在减少轻率离婚,防止假离婚、恶意离婚的发生,保证婚姻关系的稳定,增强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职能。故建议填补这一内容,丰富审查制度。审查期的规定必须长短适中,因其具有考虑期的性质,应以一个月左右为宜。在审查考虑期间,当事人提出撤销离婚申请,婚姻登记机关应予准许。
2、要设立协议离婚的公正制度。
协议离婚制度中离婚协议书虽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但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故应增设公证制度。并规定下列离婚协议必须公证:离婚协议中有子女扶养费分期给付的;离婚协议中有财产给付,但在婚姻登记机关发放离婚证前不能交付的离婚协议中有债务分担的;离婚协议中有夫妻经济帮助,需要分期给付的。对上述四种离婚协议,由当事人到所在地公证机关履行公证手续并由公证机关强制执行,无需重新提起民事诉讼。
3、要细化离婚后的监督措施。
为维护婚姻法的严肃性,惩处骗取离婚登记的行为。协议离婚制度应有具体的事后监督措施:首先应明确骗取离婚登记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婚姻机关可以此为依据:如当事人离婚后仍继续同居生活;离婚隐瞒夫妻共同债务,致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等,都应视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行为;其次,增加骗取离婚登记的处罚种类,加大罚款力度。对骗取离婚登记的当事人除给予较大数额的罚款外有关部门还应对当事人假离婚生育、分房、调动工作进行适当的处理。
四、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为了完善我国婚姻法,加强保护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此次对婚姻法的修改中确立了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规定配偶一方不法侵害配偶他方基于配偶身份享有的合法权利,其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离婚时,无过错一方对由此所受损害(财产上损害和非财产上损害)有权要求赔偿,加害方则负有赔偿损失,给付抚慰金等侵权民事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离婚赔偿制度在2001年修改后的新婚姻法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中缓缓出台的。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赔偿制度,有利于保护离婚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亦使司法部门追究损害配偶权的违法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时“有法可依”,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内容不全面,不彻底,羞羞达达,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致使许多婚姻赔偿仍然被遮挡在法律保护之外。(一)、赔偿范围过窄
首先,新婚姻法没有规定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过错方和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其规定是不全面的,具有明显的缺陷。一是纵容一些人钻法律空子,使弱势受害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不符合一般民事责任理论。民事责任理论并不排除无效民事行为中过错方或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这在其他民事法律中都有规定,如《合同法》第六十一条关于无效合同的民事责任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造成的损失。”可见,是完全有其理论根据的。将来修改婚姻法时,应当设立婚姻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并规定对于造成婚姻无效的过错者和在无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对合法婚姻的赔偿范围,新婚姻法只规定了重婚、同居、暴力、虐待和遗弃五种情形,其范围也明显过窄,使许多婚姻侵权得不到处理。从修改后的婚姻法实施情况来看,涉及到婚姻赔偿的问题主要有:(1)、通奸;(2)、嫖娼;(3)、婚外恋;(4)、婚内性暴力;(5)、婚外生子;(6)、婚内传病;(7)、非暴力性侮辱和诽谤;等等。上述几种情况是否都可以作为婚姻赔偿,尚值得研究,由于篇幅限制,仅就下列几种情形是完全应当作为离婚赔偿的进行论述。(1)、婚外生子。婚外生子(女),是指因婚外情怀孕所生之子女。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婚外生子,是指配偶一方与婚外异性尚不构成同居关系所生之子女。按照婚姻法第46条规规定的同居,追究赔偿责任。从司法实践来看,婚外生子(女),都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怀孕生子,对另一方所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有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如五十岁的老汉张某,到2002年8月中旬,才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这时孩子已经十几岁了。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便提出离婚,并要求对方给予经济补偿和精神赔偿。对于张老汉的请求,法院难道不应支持吗?可以说,这种伤害,比一般同居还要严重的多。法院应当受理并做出判决赔偿.但笔者也发现,由于婚姻法规定的婚外情赔偿范围定在同居内,对于没有达到同居程度的婚外生子,要求赔偿的法院并不支持。即使接受此案例,但在判决上也各不相同(适用法律不同)。有的直接适用婚姻法第46条,有的以违反夫妻互相忠实义务,适用婚姻法第4条,有的以侵犯名誉权,适用民法通则第121条。(2)、婚内传病。婚内传病,是指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配偶将疾病传染给另一方。如男方得了性病,传染给女方,女方怀孕后,多次作流产手术,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男方提出离婚时,女方提出赔偿。(3)、非暴力性侮辱和诽谤以及揭露隐私。即一方为了离婚或出于其他目的,对另一方不使用暴力,而使用非暴力性侮辱和诽谤及揭露隐私手段,侮辱、贬低对方人格,毁损对方名誉。对此,在离婚时,受害人提出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因为我国民法律和刑法都禁止侮辱和诽谤,婚姻赔偿未作规定,显然是一个缺陷。(二)、责任主体不合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限制离婚配偶向第三人索赔。这一规定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从法律规定的离婚赔偿的五种情形看,都可能有共同侵权人。其中重婚和同居(除第三人不知道重婚和同居者已有配偶,则不构成共同侵权外),属于必要的共同侵权;暴力、虐待和遗弃,虽然可以由配偶一方单独实施,但从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来看,配偶一方与其他人员(主要是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同时也包括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对另一方配偶共同实施暴力、虐待和遗弃的时有发生。首先,从理论看,共同侵权应当赔偿,这是民事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责任人,符合共同侵权的归责原则。其次,从实践来看,便于诉讼。将第三人作为共同侵权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人,能够在同一程序中一并解决,符合诉讼经济原则。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只能向侵权配偶本人索赔,不能向第三人索赔,显然违反了共同侵权的归则原则。因而,该规定的不合理是十分明显的(三)、离婚才能赔偿,与诉讼时效相矛盾
新婚姻法第4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规定,只有当配偶之间的五种侵权情形“导致离婚”的,才能提出损害赔偿。也就是说,不离婚,配偶之间不能提出损害赔偿。而民法通则136条第1款
(一)项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但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夫妻因一方的暴力或与第三者同居等侵权行为,当时并没有引起离婚(因过错方表示改正错误,或者受害配偶为了维持夫妻关系和家庭利益,原谅了过错方的行为,没有追究侵权方的过错和提出离婚),以后离婚时,前述侵权行为(有的不具有连续性)已超过了诉讼时效,在离婚时提起赔偿,就会因过时效而败诉。可见,这一规定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样规定,婚内侵权就得不到有效保护。其结果必然是:一是鼓励人们离婚;二是不及时离婚,因而,立法机关应当予以修改,要么允许婚内赔偿,要么对婚姻赔偿的诉讼时效作出新的规定。同时在离婚损害赔偿上还应明确赔偿的义务主体《婚姻法》(修正案)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在此规定中,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权力主体是很明确的,即离婚的无过错配偶。然而,对其义务主体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不知该规定义务住体是仅指离婚过错配偶,抑或是也包括实施破坏他人婚姻关系违法行为有过错的第三人。笔者认为,由于近年来一些第三者打着“爱情”的幌子,明日张胆地羞辱、谩骂无过错配偶,使无过错配偶的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同时也基于教育,引导公民严肃认真对待婚姻家庭,保障合法婚姻关系之目的,以及公平正义的原则,则要求离婚损害请求的义务主体,除离婚过错配偶外,还应包括实施破坏的第三人。(四)、损失要赔偿,精神损害更要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失赔偿虽亦采用财产赔偿的方式,但精神损害赔偿本身兼具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的性质:一是从经济上填补损害,二是抚慰受害方因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之痛苦。笔者认为,从现实生活中看,离婚无过错方所受损害,往往以精神损害为多,不能完全客观地以金钱计量和赔偿。因此立法除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外,还应规定可请求给付抚慰金。前者着重填补财产损害,后者着重抚慰精神创伤。此外,根据我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精神,侵害名誉权等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两种方式。笔者认为,离婚中精神利益损害的民事责任,也宜兼采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方式,可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21世纪之初的中国新婚姻法立法活动,不仅是一项准备持久影响深远的现实法制建设工程,而且是一项多元而广阔的历史性法文化建设。离婚制度在新婚姻法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它进行得改进既是法文化选择的产物,更是法文化创新的成果。使它更加得人性化、更加得符合社会的发展。它潜隐于立法活动和法律规范中的法文化并不仅仅静止地表现在文字上或观念上,而是一种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现实活动,具有实际的社会效果和博大的发展容量。
五、小结
毛主席曾经说过:“婚姻法是有关一切男女利害的、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可见,婚姻法在婚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持子之手,与子偕老”、“举案齐眉”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和谐婚姻关系执着追求。可是,新婚姻法并未像人们所期安顺电大2010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鲍鑫
待的那样一步到位,它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亟待完善。
[参考文献]
[1]我国新婚姻法与旧婚姻法的不同兼论新婚姻法的立法缺失温清,南昌大学法学院
[2]杨大文主编《婚姻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三版)载《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3]曾宪义、林嘉主编丛书《以案说法婚姻家庭篇》; [4]马忆南编写《二十世纪之中国婚姻家庭法学》,(《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 [5]杨大文审定、郑晶撰稿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讲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6]载杨兰芳、赵建明编写的《对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