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考证热深思
大学生“考证热”
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双学位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导游证、驾驶证......各种证书也顺应潮流层出不穷。“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然而,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在走向社会以后,这些证书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又有几个呢?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同时,拥有大量的证书就足以证明你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吗?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强化记忆,并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而取得的一些证书,在笔者看来只能证明你拥有了在这方面考试的能力,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何还只能是个未知数。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职员进入单位时证书的数量,还是日后为其创造的效益,答案不言而喻。也许,手捧多种证书会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但在试用期阶段,当用人单位因为发现应聘者只不过是一个考证机器没有真本领,而将其解雇的时候,岂不是更加难堪?
再者,如果大家都凭着众多证书中的一张而找到了工作,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就这样白费了,上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大家不如都在家里自学考证,然后再凭着这些证书去求职好了。
在这里,笔者不是说考证的一无是处,只是想说明盲目考证的弊端。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规范这种现象就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而有效地参加考证,避免一些盲目考证和跟风考证等现象的发生。首先,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目的的完成相关的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从而为理想的就业增加强有力的筹码;其次,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证书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应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人才;再次,学校应对大学生做必要的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考证并不是就业的最有效手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考取不利于职业发展方向的证书上,不如花费精力去提高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政府也应采取措施管制各类证书的培训机构,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乱加宣传、滥收学生费用,要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第二篇:考证热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证热社会调查报告
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充分了解“考证”这后,就赣州市内其中的两大高校——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的情况,于2006年10月21日展开了关于当代大学生普遍“考证”为就业暗加砝码的调查。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走访调查,共30份调查问卷,每校15份,调查人员在校内走动随意请学生答卷,共收回29份有效答卷,1份特殊答卷。
调查结果大致的反映了当代高校内的“考证”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对“考证”的认识情况
说到“考证”,大从多的大学生中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能够将“考证”的内容了解完全的几乎全是03届即大四的学生,在29份有效答卷中几乎近30%的人诚认自己对“考证”只知道一点点,而且有55。5%的学生认为“考证”就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二级及专业证书,对其他的几乎就是一无所知。而女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普遍要比男生少。
在时间上面,只有一到1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考证”有点早;同样也是不到10%的学生却认为大学“考证”已经有点晚了(认为早或晚的答卷均是3份)。而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是在大学“考证”在时间上刚好合适。
在问到“考证”和实践两者哪个更重要时(问卷的13小题),有66。7%的学生认为两者都很重要,也有10%的人认为学历证书更重要,且这些人全是师院的男生(其中不泛有巧合的因素)。另有20%的学生觉得实践更为重要而师院的人数占其中2/3。
二、当代大学生周围“考证”的环境
从老师的角度谈到“考证”,在极大的程度上答案没有集中性。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的老师大部分会经常提到关于“考证”方面的事情;有30%学生身边的老师只有部分会经常提到;而有33。3%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老师有的从不提起,只有与有关的会偶然提起。在所有有效答卷中只有一份来自师院06级英语的女生认为身边的老师对此都是绝口不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考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和同学们说起“考证”时的心情都很平常,态度一般;只有13。3%的同学认为和大家一谈起“考证”就情绪高涨很是激动;另有10%的学生则认为他和周围人对“考证”的态度很是严肃,且一提起“考证”就心事重重。不过所有有效答卷中没有人认为自己和周围人谈起“考证”就会立刻转换话题,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该问题时没有采取消极的回避态度。
从被调查的学生来看周围人的“考证”情况,有26。7%的学生回答说有不少的周围人除了学校要求要考的还有其他的“考证”打算;还有36。7%的学生认为只有50%左右的周围同学另有“考证”的打算;另有16。6%的学生则对周围同学间的“考证”情况不是很清楚;只有一份来自03届(大四)学生的问卷认为自己周围的同学极大部分在为“考证”做着准备。
四、当代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3。3%回答说自己另有“考证”的打算,有10%的学生则很明确的回答说没有;另有26。7%的学生回答说还不知道,到时再说(这部分学生均为05、06届的);没有学生认为自己会随着周围的人而定。
在19份肯定自己另有“考证”打算的答卷中,有15份认为“考证”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并且其中有6%的学生甚至肯定的说不考也得考,否则就找不到工作;只有20%的学生说另外“考证”是因为在这方面感兴趣。在问到当周围人都在忙于“考证”时,你本人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有10%的学生诚认自己会因此而肓目随众,别人考什么他(她)也考什么。其他学生则认为会有自己的主见和目的去考或者很明确的回答不去考。
对于问卷的第13小题“如果考证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你认为哪类证书用处更大?”,有63。3%的学生选择的是专业类,20%选择的是语言类,另有16。7%选择的是计算机类。几乎就没有人认为公共类中的驾照等会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也就是说,在当代大学生中,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观念仍然很深。
面对同学们普遍“考证”的现象,学生们自己也是各有其词。39%左右的学生认为这是顺应市场的发展,虽然很无奈但是有必要,同时他们也诚认对此深感压力觉得责任重大(其中有一半是大四的学生)。也有30%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他(她)们觉得这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和浪费的悬疑;而且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更为重要。还有11%学生则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
五、总结 在这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知识大爆炸,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十分抢眼。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在就业求职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那么如何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怎样在为数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考证”也在这焦点中应运而生了。
从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日前除了大四的学生,即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生外,其他人对“考证”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就算了解也只是限于已普及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除非立马面临着就业压力,才会去思考如何为求职加重砝码,才会去思考各种跟就业有关的问题。而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丝毫的就业压力意识。先不谈“考证”正确与否的问题,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充炽的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提前对社会多些了解,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从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环境着手。既然作为学生的老师,就有责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给予适当的点播与引导,让其认清眼前的形势,提前做好自己的打算。同时,学生们也应当居安思危,努力从自身强化风险意识,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起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面临未来就业的挑战,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证书和实践同样重要。证书是学习层面的东西,考到了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是现实经验,是经历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打拼,你才会掌握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所以大学生应当二者兼顾既不能躺在证书堆里睡大觉,也不要拿起斧头就下车间,不知从何下手。
对于部分认为实践更重要的学生也不要一概而论,其中也不乏赞成“学习知识”的观点的存在。他们之所以选择实践,则大部分是因为逆反心理或无可奈何。“证不考不行,因为不考证就无法顺利就业”这是他们的主要观点。在他们看来,“考证”不是为了检验或衡量自己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而是成了进入某部门工作的一种招牌门面,自己不想考,但迫于压力。
其次,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应当负一定责任。“考证”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衡量学生所学,这社会招聘提供一定标准,方便人才的流动,但若由此而导致“无证无用论”或引发找枪手替考,只钻证书不注意实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话,那么“考证”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究竟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考证”问题,怎样把“考证”变的人性化合理化,怎样在“考证”与实践中选择,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最后,面对当前的就业情况和社会条件,建议大学生们要保持冷静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实现“考证”与实践相协调平衡,以期为即将到来的求职生涯增加砝码!
第三篇:大学生考证
大学生应该做考证“土豪”吗?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近期,“与土豪为友”、“为土豪写诗”之风盛行网络,那么,何谓“土豪”?从网络而言,“土豪”指代的是一些在网络游戏上舍得花大钱的玩家,气质够土,花钱够豪,简称“无脑消费者”,从虚拟衍生至现实,成为新时代“盲目消费”和“无主见”的代名词。其中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盲目”行为在大学毕业生人群中也屡见不鲜,而事实上,每年都会有很多“无主见”的大学生做考证土豪,为此,11月24日,记者就大学生考证热走访了我市的一些高校。
今年,你考证了吗?
都说大一懵懂,大二关键,大三收获,大四彷徨。大二大三是大学的关键和收获时期,那么关键到呢?收获在哪呢?考证!一个响亮的声音多次出现在记者耳边,河师大的一名大三的同学告诉记者,在大学里除了盛行“逃课”风,还盛行“考证”风,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二级证、会计证,心理咨询师证,普通话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等等各种证书层出不穷。他说,这些证还满足不了一些考证狂们的胃口,对于一些想出国的同学,他们还会报考TOEFL、GRE、IELTS。自己本来大学四年准备好好“疯”一把,出去走走转转,可这些证书把他给绊住了,无奈只好每天上自习好好复习了。“我大一时都没打算考研,当时听学姐学长们说,不考研就得在大学里多考证,证书多,对以后找工作是有很大用途的。但现在发现,证书不是“敲门砖”,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名大四的同学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
据调查显示,50.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考证”,8.3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考证”,41.08%的学生持无所谓“考证”态度。“我感觉在大学四年应该多考些证,证书能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河师大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名大三的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大三了,不打算考研,专业课知识学的半斤八两,不过通过考证,学到了好多知识,比如,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买了大量的资料复习,学会了好多有关心理的知识;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让自己学到了自身专业以外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他最后很开心地对记者说,每次回寝室打开柜子,看到自己厚厚的证书,从内心感到大学没有白上。
你甘心落后吗?
有人认为,如今大学生争相入‘证’界,混‘证’坛,也犹如一种“羊群效应”。“大三学生,五本证书,不能算‘证’界的‘暴发户’,只能算‘标准户’。”新乡学院一名刚经历考证的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宿舍六个人,证书平均每人五个,国家级的、校级的、院级的等等应有尽有。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心理咨询师等等也是屡见不鲜,可谓是”百花齐放”。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考那么多证时,她唉声叹气道,“大家都在考证,你不考,会吃亏的,如果一个同学证书少,影响他的综合测评,拿不到国家奖学金同时,他的竞争力也就小了,你说你有能力,谁证明?证书证明;你怎么才能脱颖而出?证书说的算;” 大学生“考证热”:证书证明不了一切
“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河师大社会事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谢老师说,“大学生考证有利也有弊,大学生应该考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证书,如果一味的跟风、盲目,没有与自身的职业生涯相结合的考证是不值得提倡的。”谢老师还强调,大学生不光光要考一些有必要的证,而且应该多参加社会锻炼,去单位实习,我们的能力不是单单靠证书证明的,证书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中国联通公司新乡分公司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在企业招聘时,证书或多或少的证明应聘者的能力,但不是唯一的,企业除了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外,还关注应聘者的社会实践,他做过什么?他能做什么?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这是企业做关注的问题。
实习记者:于洋洋 1474字
第四篇:大学生考证热调查心得体会
大学生考证热调查心得体会
这两年,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考证热,秘书证、会计证、人资证、教师证„„各式各样的证在每年考证的季节上映在大学的每个角落。对此现象我们小分队对于“考证热”现象,至海信教育机构,对此展开了调查。
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态度:考证有利于就业。
经过调查显示,家长与学生都普遍认为,有资格证者的就业机会是没有资格证的2至3倍,工资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还要多。职业资格证在就业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大学生当然要趋之若鹜,更何况,身边的同学都在考证自己不考就是落后。
一位大学生说:“找工作时靠什么证明你的实力?显然不能单凭自己的语言展示。多一张证书就比别人多一次机会。”一些大学生认为,招聘时吸引用人单位眼球的就是与众不同的证书,这不仅代表了自己的能力,更代表了自己上进的一种态度,更容易被用人单位赏识。
有的大学生则把考证当作拓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一位同学说:“为了拓展自己的能力,班里同学都在考证,各种能力具备了,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持同样观点的学生还认为,只要时间安排得当,考证其实是给自己多设置一个目标,多添加一种动力。
有的学生是看到其他同学热衷考证才加入进来的。“总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吧”这位同学表明自己本来上学之前没想考这么多证,看到大家都在考,总不能落后于人,于是他加入了考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之中。当然有人喜欢考证,随波逐流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一位同学说:“考教师证只是自己的爱好,找工作还是要看自己的个人能力的,证再多,学生自身能力不出色,用人单位也不会理睬。”
大学生们何以如此热衷于考证呢?大学生们回答最多的是:就业和发展。但是大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换来的证书真的就能成为他们的“就业通行证”,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吗?盲目考证就是对的吗?我认为不尽然。首先考证是好事,但不是说什么证都要去考,也不能不分考证时间。考证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也要从自己感兴趣、愿意从事的行业发展,或是跟自己发展相关的职业出发。现在大部分“考证”课程只是学校学习知识的延伸,并不等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人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条件都有限,所以大学生们要选择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会既对求职有帮助,又能扩展自己的知识。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盲目没有目的性的考证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同时,拥有大量的证书不见得你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调查,教育机构里的考证训练大多都是对相关知识的强化记忆,并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不过的为了考试而做的考试培训罢了。也许未来手捧证书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走入单位但在试用期阶段,当用人单位因为发现应聘者只不过是一个考证机器没有真本领,终将被单位解雇。
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规范这种现象就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而有效地参加考证,避免一些盲目考证和跟风考证等现象的发生。首先,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目的的完成相关的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从而为理想的就业增加强有力的筹码;其次,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证书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应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人才;再次,学校的用考证多少来衡量学生是不对的,应对大学生做必要的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考证并不是就业的最有效手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考取不利于职业发展方向的证书上,不如花费精力去提高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证热让很多学生与家长热昏了头,所以看清自己需要什么,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比盲目的考很多证回家要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多。经过此次调查,我们深刻的了解到,有时候考证并不是就业的唯一之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五篇:就业难催生大学生考证热(xiexiebang推荐)
就业难催生大学生考证热
“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太大,仅凭一张大学文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多考取几个资格证书可以增加竞争资本。”“很多大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去考证,我觉得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用人单位招的是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
在职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一些大学生在给用人单位的简历中都会夹着一些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证、驾驶证、导游证等等,以图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考证几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面对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以至于在“考证热”前手足无措。
新闻背景
四级证、计算机证、会计证„„优等生大学四年忙考证
张凯是湖北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四的学生,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张凯的学习劲头十足,成绩很优异,还拿过学校的奖学金。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同学们对于就业的话题谈论得越来越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也开始为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打算。有一次,班长统计报考英语四级名单的人数,他发现全班有五分之四的人都报了名。他本来准备等到大三的时候考试,那样准备充分,通过的机会也大。“早通过早了事,剩下的时间可以准备其他的证。”一名同学说。“是呀,我可以多考些证书在手里,以后就业的机会也会增多的。”张凯心想。于是,通过他的精心准备,当年他就顺利地拿到了英语四级证书。可这还不够,他紧接着开始准备计算机二级考试,由于学的是国际贸易,没有开设计算机C语言方面的课程,他不得不花钱在校外参加培训班。“除开报名费不说,光是购买相关教材和资料,还有培训辅导班的费用,就花了700多元。”小张说。
张凯毕业后想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于是在读大三的时候,他又去考了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后来发现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并不高。“要想从事会计工作,注册会计师证很吃香。”张凯说。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这个月底就要考试了,他现在正在积极备战。张凯称,注册会计师一共要考五门,这些科目他都没有学过,准备起来难度很大。去年他们班上有同学报考了,报名费和资料费花了1000多元,后来还是没有通过。“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也要试一下,这样才有机会找到好的工作。”张凯说。张凯还告诉记者,等他考完了注册会计师,就会去驾校学习开车,考一个驾驶证。
考证不仅要花费金钱,而且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张凯说,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为了筹集报名费和培训费,他一共找了两份家教的工作,有时候做家教与上课时间冲突了,他就只有逃课了。在去年期末考试中,他的一门专业课没有通过,其他科目也是成绩平平。“考证的确分散了我的学习精力,不过有证书在手里,现在找工作竞争太激烈了,多一个证书就
多一份机会。”张凯说。
为了拓宽就业面文科生瞄准IT行业
与一些热衷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一二级证书等通用型证书有所不同的是,很多大学生开始瞄准五花八门的国家级、省级职业资格证书。特别像网络工程师证、普通话等级证、导游资格证等对他们早已不陌生。
何飞是湖北师范学院大三的学生,学文科的他最近忙着备战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他认为计算机方面的,尤其是网站设计方面的工作很赚钱。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他已经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当初我是怀着对教师这门职业的敬仰和极大的兴趣去报名的,考试过后又觉得不适合自己。”何飞说:“在网上一查,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证书比较热门。于是,从4月份开始我每天都在看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尤其计算机三级网络知识,我更加感兴趣。”
就读文科专业的他,学网络知识其实是很吃力的。但他认为,文科学生以后的工作面狭窄,再加上自己不善言谈,还不如学一门技术认证,将来好找工作。“现在大学生出去不好找工作,网络是比较新型的行业,对它的发展潜力我很看好。只要自己去努力,愿意学,考个证书,以后做网络管理员是很不错的工作。”何飞告诉记者。
据介绍,他至今英语四级也没有通过。在他看来,这些很大众化的证书对找工作没多大的帮助,不如多考一些技术方面的证书。
老师解读“考证热”
据了解,像张凯、何飞这样的学生,在高校内还大有人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呢?对此,做过多年大四年级班主任的中国地质大学尚老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就业方向出发,某些证书是就业单位的硬性规定,比如要考公务员,计算机二级就是一块“敲门砖”。证书虽然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用人单位也会把它作为一个评判标准。这样会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循环,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学生能从自身兴趣和爱好出发,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发展前景去考证,这样就会互相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从行业考虑,很多专业需要一个从业资格证书,比如说教师、医生、律师等,必须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才有机会进这个门槛。再次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误认为在应聘时,自己的证书越多越有优势。其实不然,有很多证书的含金量很低,并不实用,大学生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全面撒网”并不一定能够捞得大鱼。当然一些技能性的证书除外,比如说驾照等。她还提醒广大学生,应当理性面对考证热,要从自身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综合考虑。盲目考证或“多多益善”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有话大家说多一本证书 多一个资本
王同学(高校学生):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太大,仅凭一张大学文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多考取几个资格证书可以增加竞争资本。我们班上有很多人准备考研,可我觉得考研的竞争实在太大,还不如把精力花在比较实际的证书上。特别是像我家里条件不太好,急需要参加工作。而考证书需要的时间不长,可以一毕业就直接找工作。大家不都说“多一个证书,多一块敲门砖”嘛。我认为,证书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为自己争取胜利。技多不压人 乱考不足取
李先生(外企职员):很多大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去考证,我觉得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这些证书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帮助,那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从小就喜欢英语,现在我打算参加英语口语考试,这只是为自己增加一种技能,从来没想过是为了工作而去考。其实,有时候考太多的证反而不好,虽然证书多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的知识太杂不专一,还不如在你比较喜欢的专业上进行深造,比如,考一下专业课方向或者对你的专业有帮助的证书。例如你学的是物流,以后在外企工作的机会肯定多,把你的英语学好使之成为你的优势,这样你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找工作时才吃香。王先生(公司经理):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要有针对性地去考。如果你的目标是进网络公司,那么就应该考一些网络方面的证书。如果你的目标是软件,那么就考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的证书。一些学生认为“技多了不压人”,但并不是所有证书都用得着。有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考的很多证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成了摆设。
张同学(高校学生):考证既浪费精力,又花费金钱。难道这些证书真的能提高能力吗?我感到有些疑惑。以前考试时,大家都喜欢参加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都在学校满街贴广告,他们承诺:“保证取得证书,如不过关,下次可免费再学。”实际上,我当时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交了250元钱,只接受了两天培训,后来考试前有了大部分的试题,最后很轻松取得了证书。我认为在大学期间,还是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清主要和次要,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有选择地考证,不要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如果为了考证而荒废了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用人重能力 考证忌跟风
谢先生(企业人事部经理):用人单位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能把证书的多少作为衡量求职者能力的主要标准。毕竟证书只是一张纸,不能证明一切,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现在在武汉举行的各类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有不少知名企业都表示,他们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和学历。用人单位招的是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现在,随着持证人数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热门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时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选拔人才会考察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大学生不能把宝全都押在考证上面,而应注意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马先生(高校老师):其实考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考证的同时必定耽误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的大学课程都安排得很满,让学生很难学习和考证都兼顾。因此大学生考证要谨慎,证书固然重要,也不能耽误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考一些真正对以后工作有用的证书,别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所以,不要盲目地考证。现在就业形势虽然不好,但不代表不缺人才,而是缺专业精的人才。
另外,现在有很多证书的含金量不高,考试方面也不是很严格,证书拿得很容易,根本不能证明学生的能力。而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考试难度很大,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通过。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没一样是能轻松过关的。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证书,以为热门证书的含金量就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比较流行,由于广告效应而暂时红火。所以在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价值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不能盲目跟风。(记者韩君 实习生李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