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律师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写写帮推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律师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认定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业论文写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考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考生在学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习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毕业论文写作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论文写作要求
1、每位考生必须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在研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论文,培养和坚持优良的学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写出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发现类似的情节,将按照北京市自考办、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法学院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学生可在法学院提供的参考选题范围中选定论文题目,亦可根据本人的研究旨趣和学术能力经导师同意后选择自拟的论文题目。
3、论文应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材料丰富,证据可靠;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
4、论文中所用引文、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包括:被引用的文章、著作的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期号、出版日期、页码。严禁抄袭剽窃!
5、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6、提交的论文必须按照规范格式打印装订。
二、论文装订要求
(一)论文装订版式
1、字体:宋体;
2、字号:小4号字;
3、打印:用A4纸打印。
(二)论文装订顺序(按以下序列装订成册)
1、封皮(浅蓝色);
2、《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审定表》;
3、《放弃申请学士学位申请》:用专业课程学分代替外语课程的考生,不得申请授予学士学位,该类考生必须填写此申请并亲自签名确认;
4、论文原创声明;
5、内容摘要及关键字:内容摘要要求在300字左右,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一般3-5个);
6、目录: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当标有页码,且最少具体到二级目录(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到三级或四级目录)。
7、序言: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从序言起重新编页)
8、正文:论文主体。
注意:一般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
(一)”、“
(二)”、“
(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有括号的标题不要出现顿号。
9、结语: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0、参考文献: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
注意:参考文献不同于脚注。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通常采用脚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1、致谢、后记或说明等;
12、封底。
第二篇:2018年下半年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附件3:北京大学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认定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业论文写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考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考生在学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习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毕业论文写作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论文写作要求
1、每位考生必须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在研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论文,培养和坚持优良的学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写出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发现类似的情节,将按照北京市自考办、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法学院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学生可在法学院提供的参考选题范围中选定论文题目,亦可根据本人的研究旨趣和学术能力经导师同意后选择自拟的论文题目。
3、论文应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材料丰富,证据可靠;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
4、论文中所用引文、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包括:被引用的文章、著作的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期号、出版日期、页码。严禁抄袭剽窃!
5、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6、提交的论文必须按照规范格式打印装订。
二、论文装订要求
(一)论文装订版式
1、字体:宋体;
2、字号:小4号字;
3、打印:用A4纸打印。
(二)论文装订顺序(按以下序列装订成册)
1、封皮(浅蓝色);
2、《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审定表》;
3、《放弃申请学士学位申请》:用专业课程学分代替外语课程的考生,不得申请授予学士学位,该类考生必须填写此申请并亲自签名确认;
4、论文原创声明;
5、内容摘要及关键字:内容摘要要求在300字左右,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一般3-5个);
6、目录: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当标有页码,且最少具体到二级目录(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到三级或四级目录)。
7、序言: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从序言起重新编页)
8、正文:论文主体。
注意:一般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
(一)”、“
(二)”、“
(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有括号的标题不要出现顿号。
9、结语: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0、参考文献: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
注意:参考文献不同于脚注。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通常采用脚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1、致谢、后记或说明等;
12、封底。
北京大学法学院
第三篇: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论文答辩事宜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论文答辩事宜
一、论文内容为法学范畴,题目自定。选题要具体, 题目不要过大,不要涉及关于青少年、女性犯罪问题,婚姻、家庭财产、家庭暴力问题,关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问题。
二、论文具体格式及详细要求下载论文格式小样四张(封面、扉页、目录、正文),填入其内容(论文封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栏目在邮寄初稿时不填写)。
三、论文邮寄时间:上半年为3月1日——15日、下半年为9月1日——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逾期不再接纳。论文邮寄后,请同学等待指导老师答复,答复时间为上半年4月30日前、下半年10月30日前,届时请同学就有关论文答辩直接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逾期未答复者,请在上班时间与我院联系,电话0931—8914231。
四、论文邮寄地址:兰州大学医学校区法学院收件人:李老师(自考论文)邮编:730000邮寄方式:挂号信邮寄一份(请勿平信邮寄),特别提醒:论文封面上留下本人的联系电话(勿留信封上),电话须准确无误,如有变化,及时更正。
五、答辩时间:上半年5月初、下半年11月初(以指导老师通知时间为准),答辩地点:兰州大学医学校区法学院。
六、答辩时携带正式定稿论文(老师已指导的论文)一式三份、准考证、答辩费180元。论文格式不规范者、网上下载或抄袭论文者一律不准参加答辩。
兰州大学法学院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学生应在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方法,对从事的设计内容和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1 毕业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1.1 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最重要内容的概括,应该简短、明确,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30汉字。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1.2 摘要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检索论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术期刊是否收录论文的关键内容。
摘要是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提要,应该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和新见解。摘要的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论文摘要的字数(本科论文)一般500汉字左右、不超过1000字。
摘要不是目录,并要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中不可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一般还要有对应的英文摘要(Abstract)。1.3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5个。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一般还要有对应的英文关键字(Key words)。1.4 目录
目录通常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一般给出3级目录。1.5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正文字数不能少于1万汉字、一般也不要超过2万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图表等)。1.5.1 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序言、导言、导论等。前言一般要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概括地写出作者的研究工作。前言要紧扣主题,简洁明确。如果前言内容不多,例如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可以不必写“前言”这个标题、也不作为一章,只作为论文的开头。
前言还可以综合评述前人工作和进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可以简单介绍研究方法等。如果前言内容较多,可以作为一章。1.5.2 主体 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逻辑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以毕业设计为主的毕业论文,可以简单介绍毕业设计的软硬件环境,采用的程序、工具等;要重点论述自己的毕业设计工作,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的理论或技术难题;最后给出所完成项目的功能,毕业设计达到的技术指标或设计结论等。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重点论述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正文中应该采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辅助论述观点或描述设计过程,适当采用程序界面、关键源程序段,并结合设计任务或研究工作进行说明;但不要大量地粘贴图形、程序代码,罗列技术参数、操作步骤等(这些可以作为附录)。
对于论文内容和深度等,应遵循各专业的具体要求。1.5.3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并做到首尾对照;结论部分还可以写对毕业设计项目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如果结论部分的内容不多,可以作为新的段落、用空行分隔论文主体,不必写结论这个标题。如果结论部分内容很多,也可以设置结论作为一个标题。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和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按照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另起一页)编号罗列。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罗列参考文献即是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论文的有力补充。
为便于读者查找,应该遵循国家的著录格式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内容要完整准确。著录项目依次是作者(译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1.7 附录(可选)
附录是与论文有关但不宜放在正文中的内容,例如程序流程图、源程序清单、公式的推导、图纸、数据表格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1.8 致谢(可选)
致谢不是必须的,不必对指导教师进行夸大、虚假的“奉承”。如果确有必要,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老师和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2 毕业论文的规范
论文是一种进行学术交流的形式,应遵循统一的规范要求。2.1 本科毕业论文字数、文字和标点符号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30汉字。论文摘要的字数(本科论文)一般500汉字左右、不超过1000字。本科毕业论文的正文字数不能少于1万汉字、一般也不要超过2万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图表等)。
除特别规定(例如英文摘要和关键字)外,论文一律采用汉字书写,并符合汉语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应使用废除的繁体字、不规范的异体字和含义多元的网络用语。
注意汉语的段首行缩写、需要空出两个汉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段落采用双端对齐。应特别注意在汉语当中,应使用汉语的标点符号,不要使用英文标点符号形式、或者夹杂汉语和英文标点符号。外文文字通常使用半角形式。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之前的部分(中文摘要、Abstract、目录等)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均居中排列。目录是正文的标题,之前的内容可以不出现在目录中。2.2 各级标题
各级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英文输入状态下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编号与标题文字之间需要空一个汉字的间隙,如图1。2.3 图、表、表达式
论文中的图、表、表达式等应按顺序编号,图表通常还要有标题。2.3.1 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地图、照片等。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应清楚,但不要过分放大,图中文字通常比正文字号小。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图要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如果图不多,可以全文统编,例如“图1”;如果图比较多,也可以分章编号,例如第3章第2个图的图编号为“图3.2”。图还需要对应的图标题,标题要简明。图编号和图标题之间应空1个汉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2.3.2 表
表适合对相关事实的罗列。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
与图一样,每个表要有表编号和表标题。表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可全文统一编号,也可以分章编号。表标题应简明。表编号和表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表的编排建议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即不显示左右外框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2.3.3 表达式
表达式主要指数学表达式(公式),也包括文字表达式。表达式需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号,也可以分章编号。表达式序号加圆括号,一般与表达式同行右顶格排。
2.4 参考文献
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通常按照论文中引用顺序逐一列出。引用标注在正文中通常采用上标形式,用英文中括号括起文献顺序号(例如:[2])。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必须著录,未引用的文献不得出现。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遵循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著作图书文献)[2]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学术刊物文献)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
参考文献通常为15篇左右,应包含有期刊论文和外文文献。3 毕业论文的排版
论文排版是将论文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美观处理,例如各级标题、正文等采用相同的样式、图表置于合适位置等。作为现代本科毕业生,熟练应用文字处理软件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具体的排版操作和使用技巧不再详述。这里仅给出参考格式,学生可以套用毕业论文模板文件、也可以基于参考格式进行改进,参见表1。表1 毕业论文的参考格式 论文内容
排版示例
参考格式
页面设置
使用A4纸,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边距3.17厘米
论文题目
题目
居中对齐、黑体小二号字
目录标题
目录
居中对齐、黑体小三号字
标题1 一级标题
左对齐、黑体三号字
标题
2、参考文献和附录标题
1.1 二级标题
左对齐、黑体小三号字
标题3
1.1.1 三级标题
左对齐、黑体四号字
标题4
1.四级标题
左对齐、黑体小四号字,缩进2个字符
摘要和关键字
摘要关键词
黑体五号字
正文格式
这是论文主体的正文部分采用的格式。
两端对齐、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固定20磅
除正文外的其他文字格式
包括摘要、关键字、目录、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的内容部分。
两端对齐、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固定18磅 毕业论文的细节要求
要排版出一篇符合格式规范、美观大方的毕业论文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学生在提交论文终稿前,务必关注细节进行自查。这也是指导教师检查、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阅读论文、院系抽查论文的要点。
建议都使用微软Word文字处理软件排版论文,并保存为原doc格式(2003版格式)。较新的docx格式、或者WPS格式的文档虽然可以,但最后去打印时可能因与打印店的文字处理软件不完全一样,也许会出现问题。例如,图形、表格等排版位置改变导致论文需要重新排版,耗时费钱。
应按照学院论文规定的格式规范,从论文第一页开始逐项仔细对照要求,及时整改。4.1 过程管理相关附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规范,整个文档(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绩评价意见表等)中题目一致。·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日期、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绩评价意见表中日期安排合理(不能有所有日期相同或日期前后混乱现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给出的设计内容要详细,论文技术指标要明确:硬件(或实物)的给出完成的主要功能和达到的技术参数,算法仿真的要给出论文完成的主要算法、功能和评价参数。任务书是指导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太简单,更不能学生写后指导教师不审阅和修改。
·开题报告:选题目标和意义一定要紧扣题目,国内外综述应该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毕业设计所用方法要具体,字数不能太少;后面教师的审批意见不能太简单(至少需要3句以上,超过20字)。
·中期检查:阶段性结果、存在的问题都不能过于简单。指导教师和检查教师的评语不能太简单(需20字以上)。4.2 论文部分
·论文字数:论文正文通常是1万~2字之间,图表等都占版面、也算字数。采用A4纸、小四号字标准排版,一般每页通常按1000字计算,所以正文部分10页就可以了(包括图表)。一般正文15页比较理想。
·中英文摘要:字体采用五号字、比正文小四号字小一号,英文摘要翻译不能有明显错误。·目录:目录字体、格式符合学院管理规定中的要求;目录罗列3级、页码正确、整齐。·各级标题的前后可以适当留空(设置必要的段前或段后间距,不建议使用空行)。各级标题要概括其下的内容,要具体、不应是通用的标题。前3级标题编号后面不要再有点或者顿号、编号后与标题之间要留空格(包括图表编号和图表标题)。标题最后一般不要再有标点符号了(例如冒号、句号等)。·正文:正文采用一致的段落样式,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20磅(参考)。字号不要忽大忽小、行距不要时宽时窄、标点符号不要使用英文标点。但程序代码、图表中文字一般要比正文小一号才美观。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长、也不复杂,所以没有必要写“本文结构”、“本章小结”。每一章可以另起一页,也可以接着前一章在同一页。
·图表:图表要有编号和标题,图标号和标题通常在图下方,表编号和标题通常在表上方。使用图表必须在正文中要有使用说明,而且要直接引用图表号,如图3.1,不要只说如下图所示。
适当的软件运行屏幕截图、设计实物照片、各种参数表格、程序代码有必要,应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不要过多。如果确有大量图表等、希望反映自己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论文附录部分,不应作为正文。图表以清晰美观为标准,通常采用黑白色就可以。彩色效果不一定好,尤其黑白打印时,还有凌乱的背景不好。图形大小要适中,太大、太空都比较难看。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字体、格式符合学院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参考文献不能过少(15篇左右,其中应含有日期较新的参考文献、期刊论文、外文文献);正文中要有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并采用上标形式。4.3 答辩和文档
·成绩评价意见表: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组评语不能太简单(都需20字以上),不能只写同意导师意见。
·答辩记录表:答辩提问记录要有问有答,不能过于简单。
·英文文献翻译:文献翻译的内容应和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相关,不能差距太大(例如毕业设计做通信方面题目,文献翻译却是图像处理方面);文献翻译不能有明显的错误(如题目、摘要、引言、结论、章节标题等处)。严禁下载中英文对照文献应付,不能只依靠翻译软件而不进行修改正确。
·档案袋中论文、过程附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定表)、论文简介、英文翻译、专业总结以及光盘要齐全。
第五篇: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秀)
一、国外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模式及借鉴 以下将以采取这两种模式典型国家分别予以介绍。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刑事诉讼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事实真实情况,而更多是基于对某种主导价值的考虑,从而对证据加以取舍。从世界各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为强制排除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如美国;一为裁量排除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如英国。
(一)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模式 1.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模式
美国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源地,它对该规则的贯彻执行在世界各国也是最坚决、最彻底的。在美国,它通常以积极的态度肯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多实行强制排除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法律明确规定通过非法程序获取的证据作为一般性原则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又以例外的形式对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况加以严格限定,法官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基本上要依据法律的规定。
2.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价值理念
美国实行的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对于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将自动被排除或导致证据不可采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范围涵盖四种法律实施官员进行的非法行为:(1)非法搜查和扣押;(2)违反第五条或六条获得的供述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违反第五条或六条获得人身识别的证言;(4)“震撼良心”的警察取证方法。[2]这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价值理念: 1.威慑警察的非法行为和保护人权
警察与当事人,前者是国家公务人员,享有国家赋予其专享的权力,这种权力相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性,而当时人除了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没有其他对抗警察这种强制性的权力的方法。因此,当事人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利易受到侵犯。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排除警察或检察官用非法手段,特别是违反美国宪法的手段所取得的证据)就很好的平衡了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所产生的矛盾。如果法院排除了非法所得的证据,警察就会因为他们的违法而受到惩罚,并使他们将来不敢在进行非法搜查。美国最高法院在沃尔夫案证实了“排除证据可能是威慑不合理搜查的有效方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坎尔金斯案“其目的是通过切断忽略宪法要求的诱因来防止以唯一可用的有效方式强制尊重宪法性保障”,而这些都无一例外的体现出该价值理念。[1] 同时,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保护人权的国家。它所设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舍标准也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保护公民隐私权是从保护财产权益所派生出来的,它强调一切与公民隐私权相冲突的非法证据都应该予以排除。这主要是因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主要适用于侵犯被告人第四修正案权利进行非法搜查和扣押的情况。按照第4修正案,只有警察在有具体并特别恰当的理由才可以搜查房屋、办公室、汽车和人身以及进行其他种类的搜查。在许多情况下,警察必须持有法官签发的搜查令进行搜查。其次第4修正案也要求警察有恰当的原因事实逮捕,以及具有“合理怀疑”的理由实施短暂的羁押。
2.强调程序正当性和司法正直
在美国,相对于实体真实它更注重的就是程序的正当、合法。它不仅仅考虑证据对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明力,更多的是考虑证据的证明能力,所谓证明能力是指证据的证明资格,即证据能否被法官所采用。与证明能力密切联系的就是证据调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也就是在调取证据时,程序是否正当。如果违反取证程序(手段、方法)不合法而收集的证据属于非法证据的范围,应当严格予以排除,即使它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美国对相较于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但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方法调取的非法证据(即使对该非法证据排除可能会导致犯罪分子逃避惩罚)它更注重是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调取的证据,从而实现对司法正直和良好社会法律秩序这种较长远的目标。“没有什么能比不遵守它自己的法律能更快的摧毁一个政府,更恶劣的是,不尊重他得以存在的宪章。正像大法官布兰代斯所说:“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无所不在的老师。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都用它的例子教全体人民……如果政府成为了法律破坏者,它就造成了对法律的藐视;它让每一个人都遵守法律而不是它自己,它这是在招致无政府状态”。[2]
(二)英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模式
在英国,它更注重于案件的实质真实,通常以消极的态度肯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或以积极的态度否定之,其中肯定者多是采用自由裁量的方式。这种裁量排除模式的特征是“法律不规定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一律排除。对非法证据是否予以排除,交由法官决断。由法官斟酌个案的公平正义性来作出裁定,法律只是就裁量的标准范围作出规定。
如果说美国对于非法证据的态度采取严格的排除(除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那么英国则是有一定的“商量余地”。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对非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自动排除原则,而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原则上不予排除,其本身的违法与是否采用没有直接的影响,主要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当该证据的采用适宜导致对被告人的审判不公正的结果时,将予以排除,反之则可以由法官通过自由裁量决定后加以采用。与美国不同,英国对于“毒树之果”在其普通法和成文法中都采取了“排除毒树”,原则上采纳“毒树之果”,对于使用“警察圈套”取得的证据则由法官决定是否采纳。
英国和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所有所差异,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不同。美国是一个更注重保护人权,所以它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立所体现出来的是对其保护人权的追求,所有的证据是否属于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它的判断依据,更多的不是对案件真实情况的追求,而是对取证程序是否正当合法的一种追求,它体现出对法律背后对人权保护的追求,从而最终实现对最终整个社会秩序的最大限度的维护。而英国是一个更注重对事实真相追求的国家,除了对那些违反一定法律程序而调取的非法证据的排除,为了达到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于一些非法证据它的态度是“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如英国对于非法证据是予以排除,而对于通过非法证据这条线索获得其他证据则可以通过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决定是否予以排除。
(二)英、美两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的证据立法中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并且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而日臻完善。而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我国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排除规则必须分析该规则得以建立的“土壤”即价值基础,只有根植于适合的价值基础上,才有可能保证这种排除规则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国外相关规则的研究才有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基于对其自身价值取舍的考虑,对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形成了两种主流模式:一是强制排除模式;一是裁量模式。
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今天,我国在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也面临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选择问题。强制排除模式虽具有更大的明确性能够保证统一适用法律,它是基于对程序合法性的一种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相对于发现事实真相,更注重程序合法、正当。而这种是不利于案件事实发现,对案件的顺利审理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犯罪分子逃避其应该受到的法律制裁,使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动摇司法的权威性地位。而裁量排除模式相对就灵活很多,对于非法证据它规定原则上应当予以排除,但同时,对那些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非法证据给予法官一定权力,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其证明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给予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权,应当加以限制,防止法官裁量权的滥用造成的司法腐败。因此我国应该以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为出发点,对两种模式各取所长,在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的选择我国应当采取注意考虑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对于那些通过非法程序获取的证据作为一般原则予以排除,对于那些与案件有至关重要影响的非法证据应当交由法官根据案件性质,影响程度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自由裁量。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概述 1.非法证据之概念
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根据。它能够使发生在过去的,不为人知的事实得以再现,从而成为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之间的纽带,成为法官能够公正审理案件的客观依据。作为案件的定案依据,证据是由相关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调取与案件相关联的客观事实。然而,非法证据指的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牛津法律词典》对非法证据的解释为:“通过某种非法手段而获得的证据”。我国《中华法学大词典(诉讼法学卷)》对非法证据的解释为:“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资料”。2.非法证据的界定
我国理论界对于非法证据,没有统一的界定。就目前而言,对于非法证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认识。[2](1)广义非法证据
广义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言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不合法的非法证据;②取证程序(手段、方式)不合法的非法证据;③证据内容不合法的非法证据;④证据表现形式不合法的非法证据。(2)狭义非法证据
狭义非法证据相对于广义非法证据的范围要窄的多,它是指司法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者方式而取得的证据,也就是说在取得证据的手段、方式上不合法的证据。
在我国非法证据规则的设立重心在于遏制侦查机关滥用职权,保障被告人权利。非法的取证行为,直接侵犯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造成了对法律和人权的践踏,并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提出了严重的挑衅。笔者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以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为最大,正是基于这种主导价值观念和对公民个人权利的重视程度,才决定了我国设立的非法证据规则的宗旨在于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从而达到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对于非法证据,应当采取狭义说,因为虽然广义之说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但除了其中“取证程序(手段、方式)不合法”其他方面都不是重点。如“取证主体不合法”应当是办案而不是诉讼意义的取证行为,应不属于非法证据范畴;“证据形式不合法”实际上是证据形式有缺陷可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合法化。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狭义非法证据角度对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界定及论述。
(二)我国非法证据的排除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律规定
《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取证行为持彻底否定态度。《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我国加入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该公约第十五条规定:“每一个缔约国应确保在任何诉讼程序中,不得援引任何业经确定予以酷刑取得的口供为证据,但这类证据可以用作被控用酷刑者刑讯逼供的证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据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是由于以上几部法律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对于现实立法存在的不足,我国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用以弥补不足。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顶案的根据。”1999年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六十条规定“不得采用羁压、刑讯、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2.我国非法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于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立法对收集证据的程序、方法作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在程序上的效力没有全面、明确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察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是我国立法对收集证据的程序、方法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9条至118条对搜查、扣押实物证据的具体程序作出了规定,按照这些规定,侦察人员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员出示搜查证;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搜查、扣押要制作搜查笔录和扣押清单;不得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扣押犯罪嫌疑人的电报、邮件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批准。然而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在程序上的效力没有全面、明确的规定。比如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秘密侦查手段的操作没有作出明确的程序性的规定,只有刑事诉讼法第116条对扣押犯罪嫌疑人的电报、邮件的侦查行为应当经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批准,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可以采用秘密窃听与录象所获得的证据。司法部门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作了一些规定,以是否征得当事人同意为录取的音像资料证明能力的一个依据,但是,在实践当中常采用转变方式,从而使其具有证据效力。还有通过秘密侦查获得的线索,取得的其他物证、书证,而不以秘密侦查获的证据为直接证据。因此,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在程序上的效力作出全面、明确的规定。
应当把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是否具有可采行这一问题交由法庭根据取证行为违法的程度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裁定。也就是说,对于这类证据不是必然排除,而是由法官自由裁量。这样规定是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我国现实状况决定我国暂时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将一切非法取得的证据通通排除,而应当是有一定的价值取舍,将某些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可采行交由法官视具体情况裁定。其次,应当将非法物证的范围明确化,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
对于非法取证手段规定过于笼统,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其非法手段的方式,以及其界定标准,避免因规定不详,使有的非法手段取证成为漏网之鱼。《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相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方法收集证据。”而第42条却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与上述93条有点冲突,等于只要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不管它是否合法,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基本法律则应作出明确的规定:非法取得证据严禁进入诉讼程序不得做指控犯罪和定罪量刑的证据,但例外的情形除外。(2)过于注重对案件真实情况的追求
过于对案件真实情况的追求,忽视诉讼程序对证据取舍的过滤作用和对人权的尊重。《刑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它通过严厉打击犯罪来保证社会稳定,这就使得在刑事诉讼法中对非法证据是否排除的判断标准落脚在控制犯罪的观念上,造成对被告人人权的忽视。由于受制于犯罪控制的观念,在具体案件中,从调查取证到证据的采用过程中,对于证据是否予以采用,都是从该证据是否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对破案是否有帮助的角度来度量的,对于违反程序而取得的证据没有一个明确并且可操作的具体规定,这一方面是片面追求破案率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对真相的盲目崇拜导致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理念导致的。应当转变观念、重视诉讼程序对证据取舍的过滤作用,注重保护被告人人权。
证据是能够查明案件事实真实情况的客观依据。然而不同的国家对于“真实”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将查明事实真相作为诉讼制度的目标之一,具有超越法系的普遍性。这是由事实真相在司法裁判中无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决定的。就像美国证据法学大师威格莫尔曾说过:“多数证据法学家共享如下假定,既准确的事实发现应该成为证据法的中心目标。”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对事实真实情况的追求,并不等于在整个诉讼活动中把它当作是唯一的目的将其绝对化,认为证据只有能够查明真相才有价值,至于取证程序是否正当、合法,可以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它就否认了诉讼活动中包含着诸多的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使得社会基本价值被践踏,将不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应当完善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充分尊重程序的价值,加强对被指控者的基本权利的保护,以及程序合法两方面在处理非法证据排除时的砝码。(3)被告人权利不足
被告人权利不足,一旦权利被侵犯缺少相应的救济途径。对于控方行使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十恶不赦的,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在现实立法中容易忽视其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样子容易造成两造力量失衡。直接表现出来,就是被告人权利不足,在面对控方侵犯其基本权利时,缺乏对其被侵犯权利的救济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辩护权的缺陷规定。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刑事诉讼基本价值—公正的最集中体现。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不足,它限制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使得被告人权利不足,一旦权利被侵犯缺少相应的救济途径。对于被告人权利不足,应当确立相应的救济措施予以保证。同时也应该提高司法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因为司法人员享有国家赋予其特殊的全力,他们政府与公民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权力与公民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在调查犯罪方面,警察有搜查、扣押、逮捕、羁押等种种侦查手段,如果不注意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势必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警察非法行为的侵害。法律注重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可以提高政府的威信,更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二是应当防止和减少警察滥用职权。如果警察不能从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中获得任何利益,他们的非法取证行为就会自动、有效的减少,可以促使警察更倾向于使用各种合法调查手段寻找证据,全面查清案件事实。在刑事诉讼中,程序的严格和公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证据排除制度有时可能不利于揭露犯罪,但是为了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这个代价是必须付出的。所以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所获得的证据应当像对待非法言辞证据一样予以彻底排除。还有获取非法证据的主体主要是司法人员,所以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提出质疑,努力转变存在于司法人员头脑中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固有观念,树立良好的政治素质,使广大司法人员认清非法取证的危害,明白文明执法,文明办案的深远意义,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懂得实体法,更要懂得程序法,建立合法的取证观。
三、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若干建议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促使各国维护本国公民人权的国际公约、宣言不断出台。如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1957年《囚徒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1966年《国际人权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1984年《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处罚公约》、1988年《保护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监禁的人的原则》、1990年《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州际的人权公约,如《欧洲人权公约》、《美洲人权公约》、《非洲人类及人民宪章》等国际性法律文件相继诞生,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正如我国学者夏勇所言,尽管在当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以民族国家公民的身份来享有权利,而且,对权利的实际享有要受到财产、国籍、性别、能力教育等因素的制约,但人权观念无疑是权利观念的一个升华,它表明权利主体关于权利的意识从利己的本能冲动和简单的利益动机,上升到自己作为人所固有的尊严和价值的层次,表明权利主体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时有了一种终极的凭籍,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开始走向一种超功利的相互认同与合作。
在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首先得明确设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是基于什么样的立法模式上考虑的。基于对我国司法发展的现实状况的考虑,我国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采取强制性排除模式,采用一种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对于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将自动被排除或导致证据不可采用。相反,英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对我国就具有一定积极的借鉴意义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的选择应当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原则。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对于那些通过非法程序获取的证据作为一般原则予以排除,对于那些与案件有至关重要影响的非法证据应当交由法官根据案件性质、影响程度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自由裁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涉及到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应该在考虑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目的的同时,着重考虑我国立法主导价值观念和公民个人权利等因素。对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注重对被告人人权的保护
在美国法律规定有两种排除证据的情况:一是强迫被告人供述;二是警察无合法授权的搜查和扣押。对于这两种非法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在诉讼之外,使其不进入审判程序。英国对于非法证据,无论是在其判例法或是成文法都作了规定。根据英国的判例法,在法庭上对于有偏见的证据要排除。根据英国的成文法,如果一个证据的取得会导致诉讼的不公正,该证据将被排除。同其相配套,为了防止侦查人员非法收集证据,英国议会于1984年批准了有关警察行为规范的法典。该法典对警察的权力,如拦截盘问车辆及犯罪嫌疑人,搜查扣押物品、拘留并询问犯罪嫌疑人、指认犯罪人等执法程序作了详尽具体的规定,并规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由美国和英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和英国在非法证据的证明能力上的具体规定不同,但是贯穿其具体规定背后的价值理念却是一致的,即强调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和防止和减少警察滥用职权。
在我国,受传统的诉讼模式的“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的观念的影响,在刑事诉讼运行中表现为坚持国家本位主义价值观,强调国家利益、社会秩序、惩罚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漠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和请求而侵犯其合法权益。而证据收集的非法性正是该观念的集中反映。非法收集的证据使得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是否具体公正性、民主性的基本准则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也顺应着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趋势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在我国,并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起诉阶段享有辩护权。负责侦查的机关及人民检查院负有保证犯罪嫌疑人享有辩护权的义务。对于被告人权利保护不足应当确立相应的救济措施比如①应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司法机关有义务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我国现行法不承认被指控者在侦查阶段的辩护权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不能获得辩护服务,如果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司法机关有义务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就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障奠定可靠的基础,也是辩护权保障完善的前提。②应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随时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③扩大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是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罪名。在刑事诉讼中应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接受委托具有辩护人身份,以扩大律师职权。如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不被窃听和完全保密会见权、与犯罪嫌疑人通信权等,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非法物证排除的可操作性
我国立法对收集证据的程序、方法作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在程序上的效力没有全面、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属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最高人民检查院于1999年1月发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规定:“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虽然法律对收集证据的正当性作了程序性规定,而对违反这些程序所获得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法律没有明确宣称该证据无证明能力。从两高的司法解释中也可以看出,对非法取得言辞证据明确排除,而对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都是回避。
我国立法对收集证据的程序、方法作了限制性规定。但是对非法实物证据在程序上的效力没有全面、明确的规定。并且,公检法三机关对此问题的司法解释也不尽相同。立法上的不足,势必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纵观西方各国在非法实物证据方面的立法,虽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发展是以重视人权为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我国应顺应时代潮流,根据非法实物证据的获取方式及在证明中的作用权衡有选择的将此类证据予以排除。由于实物证据是客观存在的,其对案件的客观证明价值不会因取证程序的违法而削弱,故一般可以采信。但是,在一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等重大犯罪,非法实物证据最终能否进入审判程序,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对利益的权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安全、社会重大利益冲突时,后者无疑最重要,应当规定一些特殊情况对非法实物证据予以取舍。
对于采用违法手段,如秘密窃听、录音、侦查陷阱等取得证据的方式,对公民的人权造成侵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的关注,此类非法证据的排除应当将保护公民人权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秘密侦查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也就没有办法确定采用秘密侦查手段而获取的证据的合法性。对于此类证据的取得侵犯了公民的人权,原则上应当予以排除,但是也应设若干例外。一是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如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中可以使用秘密侦查手段。我们应该在立法上对采用秘密侦查手段获得的实物证据范围应当明确化,对于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采用秘密侦查手段应当实行批准程序和设置对秘密侦查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侦查人员借此名义侵犯公民人权。二是被告人同意的例外。被告人同意作为非法证据使用的非法证据,其效力予以肯定,因为被告人同意作为证据的非法证据,一般情况下是有利于其的,通过同意,非法证据的负面效应大大减少。三是该违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对案件的审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案件,违法取得的证据对案件的审结有着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该证据会导致应该受到惩罚的人逍遥法外,而受害人的被侵害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和救济,并且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当交由法官根据案件性质、影响程度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自由裁量。
结论
在我国在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应该针对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从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并基于一定的价值取舍来选择适合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首先要站在我国的主导价值上,注重保护人权来考虑制度建设。国外的相关规则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到一个如何进行价值取舍的借鉴作用。在设立具体的规则时,我国应当采取注意考虑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强制排除模式虽具有更大的明确性能够保证统一适用法律,它是基于对程序合法性的一种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相对于发现事实真相,更注重程序合法、正当。而这种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是不利于案件事实发现,对案件的顺利审理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犯罪分子逃避起应该受到的法律制裁,使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动摇司法的权威性。而裁量排除模式相对就灵活很多,对于非法证据它规定原则上应当予以排除,但同时,对那些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非法证据给予法官一定权力,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其证明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给予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权,应当加以限制,防止法官裁量权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