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2024-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_____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有海内存知己,_____。有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有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杨万里。

题目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拟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根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根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根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根底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局部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根底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着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根底,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照,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根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能够顾及时一局部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根底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根底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表达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根底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方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拟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荷花或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用“/”标出诗的停顿节奏,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并意正音(慈、毕),读出停顿。

3.齐读。

4.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的莲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绿,荷花之红。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4)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5)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6)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7)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之情。

(8)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9)指导朗读:读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1.没有上出古诗课的感觉,朗读太少,没有感情。

2.大概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不能确定部分少数同学的听课效率。

3.课上有些同学做小动作、讲话,一定要及时制止。

4.整个课堂掌控欠缺,不够果断和运筹帷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ong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高官。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四、拓展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

在诗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老师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别诗,送给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细读一下,看看这些诗句是借助哪些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设计:

一位诗人

一首古诗

一幅画面

一份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6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诗人与好友感情深厚,而且就要分别了,可他却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壮观的、烂漫的夏日咏荷图,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其实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当你和友人纵论时局、指点江山之后,策马由缰,各赴前程之时,忽见阳光下荷叶层层叠叠、荷花晶莹剔透,你会豪气满怀地纵情吟诵……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1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3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学生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帮助理解 学生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材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

独特景致

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

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4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湖”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二首》,谁能背一背里面的古诗《村居》或《咏柳》?(指名分别背诵这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景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好吗?请看老师板题。

板书题目:15古诗二首

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知道我们要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要学习两首古诗。)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知道的?(预设:二首)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两首古诗。

(二)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那么,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行”。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学习多音字“的”。(注:多音字的内容板书在副板书位置。)

(1)导语: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一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行”,注本课的读音音节并组词“一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读准它在本课中的读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

(3)出示任务:“行”字,我们还学过那个什么读音呢?读这个音可以组什么词语呢?

(4)反馈指导。

预设:读xínɡ;组词:行走、步行、行李。

(5)小结:“行”这个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词语读准确,千万不要读错了。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会认读的字学习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平舌音的:慈;边音的:鹂、岭;后鼻韵母的:竟、映、鸣。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预设:晓净慈寺毕竟映绝句黄鹂鸣含西岭泊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双音节词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慈、慈、慈,净慈寺的慈”;单音节词直呼读词,方式如:“晓,晓、晓、晓”齐读,自由读。

3、“晓、慈、毕、竟、映、绝、鸣、含、岭、泊”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③如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所组词语是诗歌中的本义的,则要告知学生,例如:晓(拂晓),鸣(鸣叫)。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两首诗歌。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在诗歌里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

晓:早晨。毕竟:终究、到底的意思。四时:泛指其他的时节。接天:水天相接的地方。无穷: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意思。

绝句:四句一首的诗歌叫绝句,它是诗歌的一种体裁。窗含:被包含在窗框之中的意思。东吴: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这里泛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千秋”“万里”:在我国,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只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千秋:只时间很久很久。万里:指路程十分遥远。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71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的意思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导语:对了。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早晨,从净慈寺出门送别好朋友林子方的意思。诗人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读诗歌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有关词语。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用横线画出有关诗句。

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注: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第一问: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六月时西湖的景色的。有关词语:六月中。

第二问: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了这个时候西湖的景色与其他时候的景色不同的感叹。有关诗句:风光不与四时同。

(3)小结:诗歌一开始,诗人就发出感叹: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啊,景色风光就是与其他时候的不同。

(4)导语:究竟诗人杨万里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发出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读诗歌了解了解吧。(PPT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察课文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

(5)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荷叶在湖面上铺展伸向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格外的红艳。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结合图画,我们读懂了这两行诗句的意思。这两行诗句描绘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的西湖荷叶茂密、荷花盛开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这两行诗句看到的画面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先有感情朗读诗句,再说看到的画面。)

预设:

又大又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在湖面铺展开去,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之处,一望无边都是青翠碧绿的。无数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盛开着,显得与众不同的鲜红娇艳。

(3)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4、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全诗。

(1)提问:西湖六月的景色确实太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叹。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绝句》,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绝句》。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我们知道什么是绝句了。这首绝句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写的四首绝句中的一首。究竟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吧。

(2)简介杜甫(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绝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PPT出示《绝句》插图)提问:图画上,诗人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正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

出示任务:朗读《绝句》,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第一、二行诗句猜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蓝的天空。

第三、四行诗句猜的意思:透过窗户望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白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将要远去东吴的船只。

3、体会诗人情感,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绝句》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由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构成的由近到远的、色彩明丽的景色。后两句写了诗人透过窗户远眺西岭壮美的雪山,以及门外江面上停泊的船只,由远到近,构成另一个清新广阔的景色。

提问:诗人写自己在家里看到的如此色彩明丽、清新广阔的景色,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导语: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描绘的第一个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2)反馈指导。

两只黄鹂在不远处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背诵全诗。

(1)导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东吴船,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舒畅啊。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见第一首的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

2、指导“湖”“绝”“岭”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观察并说说“湖”“绝”“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湖”三点水偏左;“古”字瘦长,主体在竖中线左边;竖压竖中线起笔,第一横过竖中线收笔,横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到竖中线转折,折压竖中线;“月”的撇穿插打“古”的下方收笔。“绝”字右比左上下都要伸出;“色”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舒展。“岭”字山字旁竖折的折要斜;“令”的撇穿插到山字旁竖折对着的位置收笔,点压横中线。范写“湖”和“岭”。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莲”“穷”“荷”“含”“吴”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莲”“穷”“荷”“含”“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莲”“荷”“吴”下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分别提示:“莲”字的“车”撇折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压横中线收笔;走之底的点起笔与“车”的短横齐平,捺舒展托住“车”。“穷”字的穴宝盖点压竖中线起笔;“力”的撇压竖中线起笔,穿插进穴宝盖,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荷”字下面的单人旁靠左,“可”的横河“口”都过竖中线,“可”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含”字的“人”撇和捺要舒展,撇富哦横中线收笔,捺压横中线收笔;下面点压竖中线收笔,横撇的横压横中线,撇在竖中线收笔。“吴”字上部的“口”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捺舒展,收笔与撇齐平。范写“莲”“穷”“荷”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八、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板书(略)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中黄鹂翠柳

不与同白鹭青天

无穷碧千秋雪

别样红万里船

下载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丁家嘴小学 韦纯兵 一、教案背景 ⒈面向学生:小学 ⒉学科:语文 ⒊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⒋教学时间:一教时 ⒌课前准备: ⑴诵读全诗,感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会认“晓、净、慈、寺”5个生字。 2.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左口乡白石头小学沈素娥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