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说课稿

2024-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一年级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说课稿》。

一年级说课稿

一年级说课稿1

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6)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子)

【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整个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师在学过程中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师丰富的学语言也推动了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一年级说课稿2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溢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示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同学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同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局部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标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同学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同学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和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同学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示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同学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溢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同学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同学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同学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同学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同学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同学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同学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同学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掌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同学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同学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同学:.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同学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标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局部,应发展同学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同学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同学读有关诗句,一同学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同学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局部)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同学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同学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同学自身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同学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同学作业,同学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同学发现错误。同学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同学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充沛放手同学,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同学随同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同学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示的意境美!

一年级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认识13个生字,能读通顺课文。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采用质疑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识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情怀。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这一单元聪明的小一休有谁?可以说小动物,也可以说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你们愿意么?

2、板书课题:司马光。介绍“司”的拼音和识字方法,“同字去掉一小竖”。

3、简介司马光,强调司马光的`姓,司马光的事迹。

(二)出示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圈出的生字每个字读三遍。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质疑点拨

1、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

2、圈出的生字在课件上出示,带拼音认读。一边认读,一边想想自己的识字方法。

3、交流识字方法

(1)认识那个,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2)换偏旁:块——快救————-球劲——-经

(3)形声字、偏旁相同的字、劲的拼音、多音字(假、得)的强调

(4)基本遵循:怎么认的——-结构——-组词

(四)巩固练习

1、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争取给字组词。

2、教师出示自己组的词,学生认读。

3、男生女生读。

4、我来猜字谜。

5、游戏:水缸跳字假山跳词

6、课件出示课文第4、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尤其读准红色的字。

指名读,全班读。

一年级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索中了解生字,读懂故事,开端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秘密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到达的三维目标来订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了解“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好有恳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征象产生浓重的兴趣,并大抵了解这一科学知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重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同时,引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绪态度。

4、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的老师,从儿童喜好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差别,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行运动,使学生得到学习成绩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引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本领。我在教学中充实运用网络媒体本领,开展情趣教学法。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行,地球知识展示,脚色朗读课文。同时如许运用网络媒体本领,也到达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

(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泛论,老师也可借机为学生报告牛顿发明地球引力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全班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湘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歌曲《买菜》。

歌曲《买菜》表现了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去买菜的情景,歌词生活化,表达愉快的劳动情绪。一段体,二四拍,五声宫调式。在歌曲独特的旋律以及中间的数板,使歌曲更加的活泼有趣。根据以上教材简析,结合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连贯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有趣的情绪。

2、能正确表现歌曲的节奏。

3、在音乐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目标1定为本课重点,把目标定2为本课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也应充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份,蔬菜图片若干,舞板。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设计为导入激趣/节奏游戏/学唱歌曲/延伸活动四个环节,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环节导入激趣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1、观看表演“买菜”。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事先排演的小品。提问“他们两个在干什么阿?”学生回答:买菜。

2、说说和父母长辈去买菜的所见所闻。

本环节在演一演,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买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环节节奏游戏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1、认识蔬菜。教师首先提问“你在菜场都见到哪些蔬菜阿?”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蔬菜。然后教师出示青椒、白菜、茄子、胡萝卜,请学生来认一认。

2、节奏游戏“买菜”。导入“今天,我们也来玩买菜游戏好么,在不过,是用正确的节奏来买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练习四个蔬菜所需要的'节奏(分别是歌曲中的四个乐句节奏),然后请学生来买菜,方法:学生想买哪种就正确的拍出这个蔬菜的节奏,才能买走。看看哪位同学买的蔬菜的最多。

本环节在有趣的买菜游戏中,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练习,在不觉机械的反复买菜的过程中,能正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演唱铺垫。

第三环节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1、欣赏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仔细进行听赏,对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新课标提出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以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2、学唱歌曲。

①重点对歌曲数板部分进行指导。方法:提问“歌曲哪里最吸引你呢?”学生会说出是朗读的部分,教师进行介绍“数板”,与学生一同使用舞板来感受数板部分的节奏,然后加上歌词进行朗读。

②对歌曲中反复记号的提示。方法:请学生听赏歌曲,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为什么这样的顺序。然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来复习反复记号,认识歌曲的正确演唱顺序。

3、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完美结束歌曲教唱。

本环节在演唱歌曲中,认识歌曲数板部分,在正确的朗读中,更能生动的表现歌曲有趣的情绪,复习反复记号,知道歌曲正确的演唱顺序。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环节

1、说说唱唱。教师导语:歌曲中的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去买菜,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学们在家还做哪些家务呢?请学生说一说,然后提问: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中已经学过很多关于劳动的歌曲,你还记得吗?来唱一唱。请学生一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劳动歌曲《劳动最光荣》《粉刷匠》、《快乐的小木匠》等等。

2、欣赏其他劳动歌曲。教师在复习的同时,再为学生准备一些没有听过、学过的歌曲《钉扣子》等。

3、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劳动的歌曲。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对歌曲《买菜》一课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年级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三会字“姑、娘、盼、治、啄、蚜”,会写“请”字。

2、能正确的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请求别人帮忙要用礼貌用语“请”。

三、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语气。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目标间的渗透,注重读、感悟、应用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棉花图片导入:

1、直接导入:出示“棉花”。你认识棉花吗?请你来说说关于棉花你知道些什么?棉花又白又可爱,和小姑娘一样漂亮,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落实“棉花姑娘”的轻声。识记“姑娘”两个字。(简洁、自然地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图,夸夸棉花姑娘。(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三遍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1、初步感知。示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把孩子的回答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填空。(第一遍范读,目的在于让孩子在静心倾听中,对文本有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实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落实字词关。(在字词学习中,我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形声字、象形字地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环节设计了游戏“七星瓢虫吃蚜虫”。并做了相应《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书面练习,旨在扎扎实实落实生字新词关。)

3、齐读课文。落实难读句子。(落实生字新词后,在齐读一遍后,我把重点落实在句子的读通读熟上,通过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来检测孩子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

1、仔细看图,观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个别读,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位小朋友读地好,跟读。(本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好课本这个教学资源的理念,让复杂、抽象的文字表达有直观图进行依托,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片,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当一只只蚜虫在那儿飞来飞去,有小朋友甚至会失声叫出来,有了这种直观感受,那读出感情来应该容易多了。)

2、此时,棉花姑娘有什么感受,她最想做什么呢?引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示范读,齐读,展示读。(让一年级孩子体会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范读。)

3、让你感到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怀着难受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体验最强烈地应该是自己的感受。)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请谁来给她治病呢?

1、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2、出示: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让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当当燕子,你会帮她的忙吗?评一评,读一读。

3、出示: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燕子后来有没有帮棉花姑娘的忙,为什么?

4、在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能用好“请”吗?当你美术课忘记带水彩笔了,想向别人借时,你会说:( )当你把橡皮弄丢了,想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会说:( )

(在低段语文以读代讲的理念下,让学生当当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评、议中,孩子能够迅速找到技巧,读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请”。)

5、看来“请”字地作用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①仔细观察“请”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②师范写后,学生练写。

③把写地好的字放到投影仪里,让学生评、议。(

(让学生从看到说再到写,再反馈评、议,掌握汉字一般的结构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六)连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会背地站起来背一背。

一年级说课稿7

说教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说教法学法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自读自学。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朗读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6、通过小结感悟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一年级说课稿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在这里我说的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2、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篇课文,我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字词。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又可以为这一节课文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疑释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对下一步突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难点作好铺垫。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四、说板书:

称象

官员们 曹冲

(有的……有的……也有的……) (把……再把……然后……)

板书的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学生还可以根据板书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一年级说课稿9

一、说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本节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有如下认识:

1、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为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多方位、多元化评价学生。

二、说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三、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1页主题图及第62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63页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第5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发新书的情境图,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算法。

四、说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应用阶段,我还采用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因为计算常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发新书这一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口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练习环节请学生帮忙摆筷子,参与开火车游戏,帮助家人买衣服,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五、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借助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和算法)、数一数(数书)、说一说(说算理与算法)、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反思……

一年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的第二主题“我们班里故事多”。在这个主题里分两个内容来讲:第一个是说我们班里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体会集体的温暖。第二个是,通过班里的点滴爱心制做感谢卡,来感谢帮助过你的同学或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温暖。

二、说设计:

刚升入二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愿意为集体做好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实例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我们设计了“我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儿童作为变化的个体,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谢他人,团结友善的一笔财富。为此,我们设计了“我们班里故事多”为本单元的第二主题,旨在通过开展儿童的交流活动、讲述、表演、互送感谢卡。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四、德育目标:增强爱集体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难点:发展友谊,教会与人之间的交往。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水彩笔,卡纸

2、教学课件:彩色爱心、一首歌。

七、教学设计:

1、课文图片导入。

2、学生回忆故事、讲述故事。

3、引出课题。

4、学生手工制作感谢卡,表达感谢。

5、体会感悟友情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一年级说课稿11

说教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看图学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涵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初步懂得如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这篇课文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识字量大大提高,基本上能读通课文,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又喜欢朗读。因此,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达到教学目标。

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上,认字写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归纳识字方法。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3、头饰。

说教学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归疑。先用课件展示小蝌蚪,接着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朗读、画简笔画、表演、讨论等各种形式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最后强调青蛙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外收集有关青蛙怎样捉害虫的资料,告诉学生要保护好青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灰、迎”8个生字,会写“条、变”6个字。借助图画通读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巩固识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识字、朗读感悟法为主,以画简笔画、表演为辅。小组合作,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朗读,边读边画,化抽象为具体;戴头饰表演,感悟小蝌蚪的独立坚强。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小蝌蚪,了解蝌蚪的样子。问:它们的妈妈是谁?指名读课题,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课题。质疑,老师归纳出3个问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后,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质疑中所归纳的问题正是教学目标中要完成的任务。这时学生想解决这些问题,学习的兴趣由此激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解决这些问题。

二、图文对照,读通课文

1、引导孩子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没有拼音的课文要怎么读。(看图猜一猜再读,猜不出来的和同学一起猜,也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幅图。(告诉孩子一幅画对应一段文字,读课文时,可以看一幅画,读一段文字。这样慢慢地一段一段往下读)

4、自由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

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感悟青蛙的'变化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发生变化的地方做记号。

2、交流反馈。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后腿。”

“过了几天,长出几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长成了青蛙。”

“不知什么上时候,尾巴已经不见了。”

3、齐读课文。

在书上画线,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小组合作识字,提示识字方法。

2、抽读生字卡片。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写字,强调:“条”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5、学生独立写字,老师巡视。写得好的盖红花。

小组合作,会读的做小老师,学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盖红花,起着激励作用。

五、小结

1、读课文的方法。

2、青蛙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按青蛙变化的顺序在里编上序号。

3、认字写字。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参加下一节课配音演员选拔赛。

2、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引出小蝌蚪,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的?

(出示)池塘里有几只、()、()的小蝌蚪。

3 、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你们听!

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丁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朋友有困难,我们得顶力相助,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妈妈吧!

3、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他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4、我们先看看小蝌蚪怎样向鲤鱼妈妈打听妈妈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交流。

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5、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怎么样是“迎”?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小蝌蚪为什么迎上去?他的心情怎样?(急切)用急切的语气读小蝌蚪的话。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

6、齐读第二段(鲤鱼妈妈的话应亲切、热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出示)

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2、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怎么向乌龟打听妈妈?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

3、学生表演,评议。

4、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心情怎样(急切而又高兴的)?

练习读小蝌蚪的话。

他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

5、读乌龟的话。你从乌龟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大眼睛、绿衣服)

6、齐读这第三段。(乌龟的话亲切而温和)

四、小结,学习第四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他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为什么这次肯定青蛙就是他的妈妈呢?

2、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谁对呢?

3、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正在捉小飞虫。

哪一句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句话。

4、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5、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6、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7、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服,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

8、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9、看图,这时的小蝌蚪变得怎样了?(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这时,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了。

10、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11、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表演能力和朗读水平,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五、总结:

1、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看图填一填吗?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

3、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六、作业:

课后作业: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本课总结

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得到了训练,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年级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学习内容《纸风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有趣的纸杯吊饰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美术的课堂上,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美的心灵,在美育的同时成功地渗透德育,让美育之花与德育之花同开不败!纸风铃漂亮的外观,悦耳的铃声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把亲手制作的风铃用于装饰或送给朋友亲人,让他们一起分享这种美,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培养孩子热于观察,细心观察的习惯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设计制作成风铃,培养孩子制作的乐趣和能力。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风铃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2.制作形式新颖的小挂饰,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说教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发现法,体验教学法,评价法,启发引导法

五.说学法:

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组织学生用观察-体验,游戏-感知,比较-领悟,总结-归纳等自主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具:风铃、纸杯、细绳、小铃铛、彩色卡纸、剪子、胶水、铁丝、针

2.学具:纸杯、彩色卡纸、颜料笔、剪子、胶水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风铃

1.”丁铃铃,丁铃铃“教师在桌下摇动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

问: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点题板书:第7课:纸风铃

“摇呀摇,晃呀晃,铃儿随风在歌唱……”,老师唱着儿歌拿出一串精美的纸风铃在空中摇动,发出锐耳的铃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设置问题:孩子们喜欢风铃吗?来,夸夸这个手工制作的风铃.(设计理念:通过闻其声观其形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对风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创作的冲动)

(二).了解风铃,装饰风铃

1.手拿风铃引课:王老师这儿呀,就是自己制作的风铃,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这么美丽的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学生观察,自由畅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纸杯,铃绳,铃舌.

2.教师出示一些装饰好的不同图案的纸杯,孩子们拿出自己带的纸杯对照,设置疑问:观察一下你们的纸杯跟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是怎么装饰打扮的?

(老师你的纸杯比我们的漂亮,有美丽的画儿,还有鲜艳的颜色,不同脸部表情的变化.有的用彩笔描画,有的用彩纸贴图,还有的修剪涂色穿线来美化……)

3.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学生思考,指名说制作过程,教师板书:(贴)

@、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

@、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

@、给纸杯下面添上小挂饰(铃舌)。

4.将美化好的纸杯发给四个小组,小组之间自由组合成一串风铃

教师引导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在穿纸杯的过程中,会遇到纸杯滑落的困难,你有什么可行的办法?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打结,双面胶贴,牙签固定等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不同图案的纸杯以及对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感知风铃的式样和构造,从而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三)、制作风铃,美化风铃

1、分小组制作:4人为一组,每人制作一个美观的纸杯挂饰,再穿孔打结组合成一串。

2、设制奖励制:一个速度组,一个优秀组,一个创意组(三个小组的优胜者分别送一个漂亮的铃舌作为奖励,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

3.学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风铃,组合成功再奖励一个铃舌(注重引导学生将小组中的每一串风铃进行组合,引领孩子们用铁丝等坚硬的物体让每一串风铃固定并发出优美的声音.)(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与组际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动手操作,并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成品欣赏

1.将做好的风铃做展示

2.成立评委组,让孩子们来评一评谁做的精美,装饰得漂亮

3.成品欣赏

设置两个德育问题:如此环保又美观的纸风铃,你最想送给谁?挂在什么地方?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成长为一位懂得感恩、会报恩的人。(设计理念:通过成品的展示与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喜悦分享美好)

(五)作业超市,挂风铃,送祝福

1.把这节课制作的风铃送给关心疼爱你的人,受你爱戴尊敬的人,并附上你的祝福语.

2.与家长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有声音的风铃挂在你喜欢的地方

一年级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春晓》这首古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是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教学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首诗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2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2、图文结合法: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诗歌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四、指导书写。五、布置作业。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里我先是让学生说说春天,并能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接着我就顺势引导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回放,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也为学习本首诗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范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读。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5、进行词语认读游戏。

6、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使学生认识生字并记忆生字。也只有学生学好生字之后才能将古诗读通、读顺,才能有感情得朗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出示一、二句古诗,指名学生读。

①师创设情景:春天的早晨,睡得那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呀!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②指名学生试着用高兴的心情读这两句。

③全班一起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句诗。

2、出示三、四句古诗。

①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

③师创设情景:诗人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觉得很可惜,可读得轻些,慢些。学生试着读一读。

④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

4、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指名学生背诵古诗,全班齐背古诗。

5、配乐诵读古诗。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是朗读法和图文结合法,通过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古、声、多”,学生进行认读,并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2、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说说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学生描红,并完成两个生字的书写。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对于要求写的字,学生不

仅要会认,会理解,还要学会正确地书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四、说板书设计

春晓

鸟啼

雨后的早晨美丽的春景图

花落

这首古诗的板书我是根据诗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它体现了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脉络清晰。

一年级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钟表模型

教学流程

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

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电子表:①由数字表示时间。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

2.认识整时。

(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

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

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4、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

三、知识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

(1)提问: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情感体验。

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

五、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并将努力改善。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一年级说课稿15

本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9课。《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小诗,短短3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的传达出来,情趣盎然。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本课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包含童真,凝练、传神。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期盼……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孩子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才”等四个生字,会认“睡”等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说学生】

优势:全班学生已初步认识汉字。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积极性、上进性、竞争性,学习气氛浓。

劣势:个体差异大,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少部分留守孩子,上学意识差,导致识字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主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我将识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目标】

首先会写4个生字,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会认11个生字。然后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孩子远足前期盼的心情。

【说过程】

《明天要远足》一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诗。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字词。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后,感悟到内容,小朋友要去大海远足。通过“唉”的朗读,体会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在这里我结合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感受其心情,在朗读体验,这样的设计就降低了学生对远足前期盼心情的理解难度。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3小节诗。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是“我是小诗人”让孩子在说话练习的同时尝试“写诗”

【说方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期盼的心情。让学生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学生自读老师指导课文中我会认的生字,然后学习课文中11个我会写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男女竞赛的方法巩固。

2、通过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3、精读课文,多形式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拓展延伸,增加孩子学诗的兴趣。

【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一个方面设计:就是按课文内容和孩子们的想象内容依次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为孩子们最后的“写诗”做提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下面我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材内容及其编排、说教学策略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

一、说教学目标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又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能力第四学段略。其中第一学段的目标是: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而一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是:

(一)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愿意主动识字。2.认识550个生字,会写其中250个。3.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3.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的意思,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2.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感兴趣的见闻。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5.表达自信,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综合性学习

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综合性学习但我们应结合文中课后的泡泡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为二、三学段做准备。

二、说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教材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选编的,只有利用好教材才能达成目标。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专题,本单元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八组之后还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一个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一个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书的单元结构都是由导语、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构成的。我将以第二组课文为例来介绍本册教材的特点。首先单元的导语揭示了本组的主题,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了三字经形式的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重长辈、敬爱父母的道理。接着编排了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了反映温馨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他七组课文也是这样安排的。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使教科书真正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学本”。

根据本册教材内容我梳理出本册的重难点

1、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有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熟知了教材,我们就要利用教材来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建议。

说教学策略

一年级下册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本册教材安排了550个要求认识的字,250个要求会写的字。多认少写。我认为识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在识字的要求上是循序渐进。识字的第一步,可以放低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其实,大量识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尽早阅读,在阅读时认识即可。这样,实际上是先求模糊识记。第二步就是要坚持巩固复习汉字,这样孩子们就清楚的记住字形了。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识字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1、看图识字法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汉字。课本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只要我们进行引导,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孩子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孩子记忆。接着让孩子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同时也强化了记忆。

2、游戏识字法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牛过独木桥----“生”。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_____“碧”。

3、比较识字法 在低年级独体字教学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的。如:日—白(目由甲申电田)—口—中;王——主(玉)——土(干)——壬。可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一笔变化。然后记住字音,分别组词,这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汉字的积累和记忆。

4、形声识字法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孩子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5、迁移识字法迁移识字法是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换偏旁的字。这一识字方法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识字方法,因为这种识字利用熟字迁移,降低了识字的难度,熟悉熟字的同时,再记一个偏旁的变化就可以了。如学习了“见”字再学“现”可用熟字加偏旁记,学习了“娘”字再学“良”可用熟字去偏旁;学习了“娘”字再学“浪”可用熟字换偏旁记。不过我们应引导孩子们探讨一下为什么有这种偏旁变化。如:禾——利 船——沿 跳——兆,很容易解释,孩子一定也有兴趣探讨。这样记字才能更快更准。

6、分解识字法一些复杂的字,不能利用以上识字法识记,只能用分解识字法。多角度辨形,分解识字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方法。儿童观察复杂字形是从整体轮廓开始,然后才到个别部分。书写时也容易漏掉细小笔画或把字的复杂部分看错。分解识字就是针对儿童识字这一缺陷总结的。如:“碧”可拆为“王”“白”“石”,“意”可拆为 “立”“日”“心”等,这样,化难为易便于识记。

通过多种的识字方法孩子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了。

新课标更重视写字教学。每课要写的5-6个字都是本课中出现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规律。如,第二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两个单人旁的字(你、们)两个绞丝旁的字(红、绿),两个草字头的字(花、草),便于教师分类指导,便于学生领悟书写规律。我在教学写字的时候分为了三步,一看、二范,三写。要求学生对字形要有十分清晰的识记,一笔不误。引导学生严格按照笔画顺序书写,另外要掌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注意每一部分在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另外书空也是练好字的一项基本功。

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根据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我又结合我们班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本班学生学情的评价方案。(见课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身边处处有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我们周围的资源来让孩子学习语文。

1、校内课程——阅读课。充分利用好学校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课外读物中丰富知识,培养兴趣,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另外在教室内布置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2、校外课程——识字袋 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告诉学生更多的识字途径:班上同学的姓名,家长的职业,逛商店,路边的广告招牌等等,让学生无意识地,主动地,更有趣地识字。平时与家长多沟通,请家长利用平时带孩子外出、购物的机会,让孩子看指示牌、选择应乘的车辆;逛商店、公园,让孩子先认认门口的店名园名;进超市让孩子认读各种商品的名称;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以上就是我对本册教材的一些浅显认识,可能会有一些知识我理解的不够彻底,还请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下载一年级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1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1 一、说目标(一)、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天来了”主题四《春天的盛会》。通......

    一年级《冰花》说课稿

    一年级《冰花》说课稿 一年级《冰花》说课稿1 1、教师展示搜集来的冰花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边看边想像,你觉得冰花像什么?看完后由学生自由地交流,汇报。(意图:用美丽......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1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报纸变花衣》为“多彩的生活”这一单元划上了圆满句号。教学内容是利用报纸制作装饰“衣服”。从而在了解服饰基本结构......

    一年级《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一年级第一篇课文《秋天》,下面我将从几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秋天》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文共三......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1 一、说教材《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课文中第二个识字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