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公共卫生制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资料及制度汇编
乐陵市卫生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办法
卫生院结合实际制定了《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从工作任务目标、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详细规定如下: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明确卫生院与防保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及社区卫生室职责。社区卫生室主要承担重点人群管理、健康体检项目,卫生室主要承担健康档案管理、个人基本信息建立和录入、重点人群随访、健康教育、健康服务诊疗日志记录等。
二是资金实行考核奖励的办法。依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量,提出补助资金分配意见,上报卫生局。年终遵循逐级考核的原则,按项目计件计量和绩效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从年中预留资金中予以奖励,对不合格的在通报批评前提下,从下年预拨资金中适当扣减。卫生院对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增加服务项目,创新运行机制。对农村重点人群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常规基础性健康体检,其他人群每两年享受一次,体检项目必须做空腹血糖、腹部 B超、心电图、X光胸透。推行先进服务方式,成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冠心病碱性健康指导,召集慢病例会,相互交流防治经验;推行家庭医生管理模式,明确家庭医生负责制,改进服务态度;建立健康档案终身负责制,凡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机构和医生,要始终完善健康档案。
卫生院
卫生院2010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各科室、卫生室:
为了切实搞好二0一0年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市卫生局的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以下我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宣传健康教育实际行动,着力营造全院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教育和引导全院职工群众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把力量凝聚到工作健康教育工作上来,推进医疗保健等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增强全院职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强化爱我中华,爱我永胜意识。引导职工克服消极颓废、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转化到工作、学习中去,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围绕打造诚信医院,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不利于医院集体利益的违纪行为,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持续开展健康宣传,发挥我院的专业特长,在日常工作中把正确的健康知识,保健理念,卫生常识带给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作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三是倡导礼仪规范,树立文明形象。在生活礼仪方面,要做到讲究卫生、体态端庄、穿着得体、相互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在社会礼仪方面,要做到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职业礼仪方面,要注重窗口单位仪态规范、服饰规范、语言规范建设,严格执行职业规范,切实做到服务热情,文明行医。
三、实施步骤
健康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1月1日3月31日)。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按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分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劲造势,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人人健康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4月1日10月30日)。按照任务分工和制定的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要求,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调度、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对各责任科室及社区卫生室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1月1日12月31日)。组织各责任科室及社区卫生室开展全方位、大容量、高密度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检查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认真对照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规范整理有关文字、图片和图像等档案资料,迎接上级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我乡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责任科室、社区卫生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社区卫生室要将创建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督查调度,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自身特点,把健康教育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建立搞好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
(三)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院务政务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对宣传教育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通报制度,以加强对传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
(四)把握导向,注重实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水落坡卫生院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应考虑以下行为干预策略:
政策干预:通过出台、改变影响人的行为改变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措施,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制性影响和干预的措施。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推行全民免疫规划等。鼓励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鼓励人们的多吃水果等。
环境干预:通过改变环境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的措施,如为人们改水、改厕、绿化等。
信息干预:通过教育、传播、咨询等措施为人们提供有益于行为改变或维持的知识、信息,以促使人们形成促使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态度、意识、价值观,掌握健康技能等,最终促使人们行为改变的措施。
人际干预:利用同伴压力、社会示范、从众等社会心理现象,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
组织干预:在组织机构内采取促使人们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措施,如组织集体活动、出台内部规章制度、改善人际关系、办公环境,包括奖惩制度等从而促成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
服务干预:通过服务的提供从而促成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或维持的措施,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人们提供就近的免费的血压测量服务。
药物干预:采用服用药物,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的措施,该措施一般应用于心理行为治疗方面。
阳信县水落坡卫生院
水落坡卫生院基本卫生服务项目问责制度
水落坡乡卫生院为了健全内部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约束与激励并举,促进卫生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问责制是指对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以及辖区内社区卫生室主要负责人在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对其进行问责。
第二条 问责范围:有下情形之一的,必须依照本制度问责:(一)贯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部署或执行不力;
(二)未能认真履行其职责,管理松懈,措施不到位或不作为,导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不能完成的;
(四)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五)所管辖的卫生室出现严重违反卫生院各项制度、规定的;(八)对于在考核过程中不达标的卫生室;第四条 问责的形式及种类
(一)责令改正并作检讨;(二)通报批评;(三)留用察看;
(四)调离岗位、停职、撤职、解聘;
阳信县水落坡乡卫生院
水落坡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全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由乡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各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全乡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本补助。
第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第二章 资金的拨付
第五条 根据本年度省级财政对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数额,结合我乡城乡实际常住人口,确定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总额。
第六条 每年年初编制当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和用款计划,并连同上一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县卫生局。
第七条 第一次资金拨付为预拨资金,拨付是根据各乡镇常住人口等因素确定,但预拨资金总额不得高于本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总额。
第八条 按照《水落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细则》具体要求,开展对各社区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资金拨付总额。
第九条 对社区卫生室因未全部完成目标任务而扣减的资金,作为奖励资金进行第三次拨付。第三章 资金的使用
第十条 对下拨的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统一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按项目设置专账核算。严禁体外循环,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不得相互混用,确保全面、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账户的银行存款核算与单位的基本账户不得混用,其具体要求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卫生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负责对社区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日常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将专项资金补助到社区卫生室。
第十三条 各单位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做好归档工作,以便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第四章 资金监督
第十四条 有关职能科室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
第十五条 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考核实施方案,每半年进行考核评估一次,考评结果作为分配和核拨专项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第十六条 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
第十七条 卫生院将不定期对社区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通报,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
阳信县水落坡乡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社区责任奖惩范围。
水落坡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日常督导检查制度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推动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阳信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检查标准(试行)》,制定本监督检查方案。
一、监督检查的目的
逐步建立全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指导和督促相关科室、社区卫生室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同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依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监督检查原则
㈠坚持科学、合理、有效。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制定了本辖区监督检查实施细则,有效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㈡坚持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监督检查程序、内容、标准,监督检查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监督检查结果要客观反映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的真实情况。
㈢坚持全面监督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机构的日常管理,通过全面监督检查促进相关科室、社区卫生室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督检查对象
监督检查内容:一是任务完成情况,以乡卫生院下发的《发水落坡乡卫生院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二是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要求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项目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账册清晰,原始凭证真实,资料符合规定;三是项目实施效果。主要包括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等。监督检查对象为辖区内所有依法注册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室和
相关科室。
四、监督检查方法和时间要求
监督检查方法:采用相关科室、社区卫生室自查、检查监督检查评估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小组由乡卫生院相关人员组成,实行每月一检查,年度考评机制。
五、监督检查结果及应用
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项标准分100分,监督检查得分≥80分、70-79分、60-69分、≤60分对应监督检查等级“优”、“良”、“中”、“差”。乡监督检查小组应及时将监督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监督检查结果将自动生效。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对社区卫生室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及表彰的依据。监督检查小组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监督检查对象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制度。监督检查发现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视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六、有关要求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充分认识组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㈡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成立由乡卫生院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监督检查组,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㈢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㈣加强督导,执行问责制度。卫生院成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督导组。对项目责任领导,责任人实行责任倒查,执行问责。
阳信县水落坡乡卫生院
第二篇:基本公共卫生妇幼相关制度
《母子保健手册》运转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手册》的运转管理制度
1、对辖区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为7岁以下儿童进行免费建卡管理。
2、首诊医院建卡后,对保健手册后面的服务券进行编号。进行首次随访后将服务内容延虚线剪下后存档,年内进行经费核销。
3、儿童保健手册作为儿童体检的依据,同时可作为入托入学的依据,人手一份,家长应妥善保管。家长可持儿童保健手册带儿童到任何一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体检。
4、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四、二、一”体检方案进行体检,不得擅自增加体检次数。
5、医务人员在对儿童进行体检时,应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并预约下次检查时间。
6、如有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应将情况填写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并及时告知家长,同时提供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7、儿童年满7岁以后,不再作为保健的范畴,应将儿童保健手册收回,分析总结社区儿童的营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一、《孕产妇保健手册》的运转管理制度
1、对辖区孕产妇进行摸底登记,并为其进行免费建卡管理。
2、首诊医院建卡后,对保健手册后面的服务券进行编号。进行首次随访后将服务券内容延虚线剪下后存档,年内进行经费核销。
3、《孕产妇保健手册》作为孕产妇随访的依据,整个孕期可享受5次免费产检(孕早期一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2次)及所有新增项目(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定血型、阴道分泌物)、艾、梅、乙、中晚期各一次血常规的检查,孕产妇还可持《孕产妇保健手册》到任何一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免费检查。
4、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保健时段为孕产妇提供检查,不得擅自增加检查次数。高危产妇可增加检查次数。
5、医务人员在对孕产妇进行体检时,应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并预约下次检查时间。
6、如有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应将填写在孕产妇保健保健手册上,并及时告知孕产妇,同时提供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7、孕产妇在入院后,将《孕产妇保健手册》交分娩医院,分娩医院填写产时情况,将手册交加产妇带回家中,再交给产后访视工作人员,访视结束后将《孕产妇保健手册》交区保健院,区保健院再分别返回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孕产妇流行病学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为孕产妇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早孕建卡工作制度
1、早孕建卡也就是在孕90天之内到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进行初次建卡检查,接诊医生需对怀孕妇女做到:“三早”: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
2、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进行早孕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型、尿、阴道分泌物及艾梅乙咨询检测及全面体格检查等。
3、发放《孕产妇保健手册》,交代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次产前检查免费,孕早期1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2次,首次建卡血常规及新增项目检查、中晚期血常规各一次。
4、指导孕妇在孕早期避免病毒感染和接触各种致畸物质。
5、有异常症状或发现高危因素及时进行诊查、指导和治疗。
孕期检查制度
搞好产前检查,是有效降低难产、出生缺陷的发生、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妇幼卫生均等化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规范产前检查工作的开展,特建立如下制度:
1、对停经后前来单位进行检查的患者,确诊怀孕后,对其实行免费建卡,进行孕早期第一次随访,并对其免费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定血型、肝功能、肾功能、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等。
2、对每位前来检查的孕妇预约下次检查时间,整个孕期可享受免费检查5次。每次的检查情况必须如实记录,交待注意事项,有特殊情况必须告诉孕妇。
3、每位建卡的孕妇前来进行检查时,必须携带孕产妇保健手册,医护人员必须如实填写孕妇目前的情况,同时画妊娠图,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
4、医护人员在对孕妇进行产检的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5、对需作胎儿性别鉴定的孕妇,产前门诊需经讨论,报经院长批示后方能进行。
6、对前来进行产检的孕妇必须进行孕期营养指导、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及母乳喂养指导。
7、对前来进行产检的孕妇必须进行孕期卫生宣教指导。
8、及时上报各种数据资料。
产后家庭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制度
一、产后访视制度
1、根据《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医德规范全心全意为母婴服务。3、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4、讲究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尊重、关心、体贴受访人员和家属。
5、廉洁奉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不乘工作之便,收受访人员礼物,或擅自向受访人员宣传和兜售奶粉和药品。
6、对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访视时间,保证访视次数,完成访视内容,及时收集、填写、上报医疗保健有关资料。
7、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二、访视内容及母乳喂养指导
1、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1)访视时间及次数,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1次。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2、产后访视要求:服装要求干净整齐,仪表大方。行为举止要求:文明礼貌,端庄大方,动作轻巧准确,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3、访视内容:
(1)问诊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指导喂养: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4)测量体重、体温,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产后访视制度
1、根据均等化服务要求,定期到产妇家中免费进行产后访视。
2、镇乡卫生院的医生或村卫生人员接到产妇出院信息于后于产后3—7天访视一次。
3、产后42天的健康检查,回分娩单位或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解产后恢复情况。
3、访视内容:
产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乳腺、子宫复旧、会阴、恶露、大小便等情况是否正常,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产褥期卫生等。
婴儿:观察体温、体重、喂养、吃奶、口腔、皮肤、脐部、大小便等有无异常变化。
4、医务人员应认真负责,仔细观察产妇及婴儿围产期内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嘱其到医院检查治疗。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检查所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6、认真填写产妇及婴儿访视记录,按时上报各种报表。
产后42天健康检查制度
1、了解妊娠期情况、分娩期及产褥期情况。测量血压、脉搏、体温是否正常。复查妊娠期或分娩期的合并症或合并症是否治愈。
2、了解喂养状况,检查乳房。
3、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4、指导计划生育,采取适宜的避孕方法。产褥期内禁止性交,产后42天可恢复性生活,但应避孕。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用口服避孕药。对高危产妇已不宜再妊娠者,应做好避孕,必要时可行绝育术。剖宫产者如果再次妊娠,至少在严格避孕2年后再妊娠。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及转诊转院制度
一、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近年来,对孕产死亡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孕产妇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因此,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可有效降低高危孕产妇的死亡率。为此,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按照高危因素平分表,对每位孕产妇,进行高危评分,筛查高危孕产妇。
2、对筛查出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
3、对高危孕妇增加检查次数。
4、对高危孕产妇实行矫治,如实记录矫治情况。
5、对病情危重,继续妊娠有危及生命者,高危门诊要进行讨论,并报院领导批准,确定是否继续妊娠。如果本级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6、院内成立急救领导小组,对高危产妇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对本院抢救存在困难的,要及时请求上级专家参与抢救,并时适转到上级医院。
7、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后情况追综,了解产后转归状况。
8、如实告知其以后的注意事项。
9、大力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及避孕节育知识。
10、定期上报各种数据资料。
二、转院、转诊制度
1、本院因技术条件及设备有限,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经治医师提出,经院长或科主任同意,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请转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员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病员转走后,管床医师应将病历整理小结后交科主任或护士长。
3、病员转院时,当班医师应护送转院。
4、如病员自动要求转院者,应向管床医师说明并签字后方能转院。
孕产妇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监测评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主要目标落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区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和医疗保健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 区卫生局负责本制度的监督管理,区妇幼保健院在区卫生局领导下,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第四条 区行政区域内发生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应及时向区妇幼保健院报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人员(包括村级妇幼保健人员)为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法定报告机构和法定报告人。
第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发生孕产妇死亡的,由住院医生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附《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调查附卷》、病历复印件等材料于24小时内向区妇幼保健院报告。区妇幼保健院在接到报告7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填写《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调查附卷》未完成部分。医疗保健机构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由住院医生分别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25日前统一向区妇幼保健院报告。
第六条 村级医疗保健人员对其辖区内发生的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包括流动口),要分别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于24小时内报告乡级医疗机构,5岁以下儿童死亡要于每月20日前报告乡级医疗机构。乡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未填写《报告卡》或填写不完全的,须及时填写完善。乡级医疗机构在接到村级报告3个工作日内实地调查、核实情况、收集资料向区妇幼保健院报告,区妇幼保健院在接到报告7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完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并填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乡级医疗机构于每月25日前报区妇幼保健院。
第七条 区妇幼保健院要对上报的各类《报告卡》进行质量控制,使用网络直报管理软件逐个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汇总。同时,使用统一的妇幼卫生年报软件制作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并于每月2日前以纸质版报市妇幼保健院。
第八条 区妇幼保健院要定期将本地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分析报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第九条 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妇幼保健人员要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县、乡、村级),准确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情况,建立并完善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和死亡登记制度。
第十条 各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必须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分娩登记本》,对产妇分娩情况进行登记。《分娩登记本》要填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长期保存。
第十一条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各种《报告卡》和妇幼卫生报表的质量控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补漏调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第十二条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反馈。区妇幼保健院要将本地《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原始资料存档,长期保存。
第十三条 法定报告人不履行报告义务的,由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其中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加重或治疗上的原因造成的死亡,不包括意外事件致死者。
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
一、发生在家中途中的孕产妇死亡,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要在24小时内向毕节市妇幼保健院及毕节市卫食药局上报。毕节市妇幼保健院于接到报告一周内组织人员到死亡孕产妇家中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家中、途中死亡调查表》。
二、各医院院内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科室要认真组织孕产妇死亡病历讨论和评审,确定死亡诊断和评审结论,认真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院内死亡调查表》,写出病历摘要,院内评审后一周上报毕节市妇幼保健院。
三、孕产妇死亡后需进行市级评审。
(1)市级评审由毕节市妇幼保健院组织,每半年一次,邀请毕节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专家组对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抢救过程以及孕期保健等内容进行讨论,核定评审结果。
(2)经市级讨论评审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并备案,于上半年结束的下一个月的15前上报地区妇幼保健院。
四、评审标准
严格按照《“降消项目”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的十二分表格评审标准和程序进行,做出明确死因诊断及评审分类。
1、可避免死亡:根据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身心状况,应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死亡。
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限于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以或个人家庭缺乏卫生知识,拒绝卫生指导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死亡,如改善上述条件可避免死亡。
3、不可避免死亡:限于本地区保健技术水平,当前无法避免的死亡。
五、评审方法
提前一周将有病历资料分发给专家组成员,专家组成员进行预评审,然后将评审材料拿到评审大会上进行宣读,再由各位专家组根据病历、调查表,结合死亡孕产妇的妊娠经过、发病原因、治疗经过、转院经过等进行点评,举手表决形成一致意见,明确死亡原因、总结医疗保健中的经验教训,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围产儿死亡及围产期保健质量评审工作制度
一、围产儿死亡定义:指妊娠满28周以上(或生体重≥1000g以上)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胎儿及新生儿,不包括计划生育 要求引产的死胎、死产。
二、围产儿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
1、围产儿死亡同时合并孕产妇死亡的上报时间,责任 单位应随孕产妇一同上报。
2、单发生围产儿死亡的,责任单位应及时录入妇幼信 息系统上传。
三、报告内容
围产儿:母亲姓名及年龄、出生天数、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
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制度
一、组织架构
实行区、医院二级评审制度。各产科医院应成立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专家组,区级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成员由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评审小组在同级妇幼保健机构下设办公室。区级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由区妇幼保健机构牵头组织实施。
二、工作职责
(一)专家职责
1、评审专家组负责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病例的结论性评审或学术性评审。
2、研究发生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研究发生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办公室职责
1、负责孕产妇死亡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查,登记和评审前准备工作。
2、对基层上报的疑难或特殊病例进行现场调查。
3、完成评审报告,汇总评审结果,上报同级卫生行政
三、评审原则
(一)差额原则: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视评审案例情况选定每次参评专家,参评专家应为单数。
(二)保密原则: 参评人员不得将评审结论对外公布。
(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审结论以参评人员意见多数为准。
四、评审要求
(一)责任单位:在孕产妇死亡一周内完成院内评审,围产儿死亡一月内完成院内评审。
(二)区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孕产妇、围产儿死亡个案的资料收集、病历审阅和个案调查,组织区评审专家组对辖区每一例孕产妇、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每季度1次,分析死亡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要求整理好资料上报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
五、评审方法
(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表格法进行评审。
(二)根据ICD-10做出孕产妇死亡诊断和分类。
(三)根据死亡个案情况,评审时应就“三个延误”,即:就诊延误、交通延误、医疗部门延误进行评审。
六、评审结论
对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死因,对不能确定死因的病历,应做出死因推断,得出可以避免死亡、不可避免死亡的结论。
七、干预措施
(一)提出指导意见:针对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查找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具体干预措施。
(二)反馈评审结果:根据评审结果和意见,书面反馈相关单位,同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对辖区内出生的新生儿,在接到出院信息后,于产后3-7天、28天分别进行产后访视和满月管理,2.对0—3岁的婴幼儿,3个月开始首次建卡,分别于3、6、8、12、18、24、30、36个月分别进行常规体检一次,6—8个月、18个月、30个月分别查血常规一次,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从12个月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口腔保健。体弱儿增加检查次数
3.4—6岁的儿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血常规检查一次,口腔保健一次。
4.开展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营养评价,适时掌握儿童的发育情况,做好营养指导。
5.认真做好体弱儿的筛查与管理。6.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保健工作管理条例》。
7.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幼机构卫生8.普及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心理、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9.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体弱儿的患病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资料,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
10.开展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心理、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11、按时上报各种资料到市保健院。
体弱儿管理工作制度
1.体弱儿管理范围:包括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肥胖等。
2.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每月或每季度健康检查一次,平时加强全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
3.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一年4次以上反复感染、中重度以上营养不良、肥胖症儿童均应进行专案管理。
3.对体弱儿在吃、玩、睡生活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和护理,并逐步加强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4.注意患病儿童的心理疏导,指导班家长做好对患病儿童的悉心护理。
5.体弱儿治愈后应结案转入健康儿童常规管理。
第三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
2.卫生院要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 报告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
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五、资料管理人员及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相关信息。,鼓励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
二、公共卫生科信息员每个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新增建档花名册、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要求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登记、统计制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
四、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六、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乃门莫敦乡中心卫生院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岗位责任制度
一、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二、居民健康档案卫生院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三、非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好的各种档案资料。未经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四、责任医生是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第一责任人。对填写健康档案的责任医生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医生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五、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调阅或更新档案必须有登记。
六、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二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慢性病监测制度
一.公共卫生管理科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科主任为本辖区相关业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经管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
三.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二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公共卫生科收到报告卡,审核合格登记后,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
四.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五.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加倍处罚。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定期对各单位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乡镇(社区)考核范围。
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辖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专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资料管理制度
一、各种文件、计划、宣传资料等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管理好,由专人负责管理,专室存放。
二、资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管理。
三、文字资料中的教材、参考书、工具书等应按图书分类统一编目注册登记,期刊杂志、报纸、合订本、宣传折页、海报等均须统一登记编目。
四、音像资料中的录音带、录象带、软盘、光盘等必须分类登记编目,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其质量变化情况。
五、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等应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分类管理,注意用时升级、更新等,并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
六、资料必须始终为卫生工作服务,其他人员均可借阅有关资料,但必须履行以下手续:
1、每借阅一次登记一次,每次限借5盘或5本或5盒,如遇多集多本连续资料也只能依次归还后再续借。
2、每次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一星期,如因工作需要继续借阅者必须办理续借手续。
3、孤本资料或数量较少的资料均不外借,可临时使用。
4、借出资料归还时,资料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损坏者必须照价赔偿,如资料丢失,应借阅人重新购买完全相同的资料进行赔偿,或处以原资料价值的3—5倍罚款。
七、所有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为别人借阅本单位的资料。
八、声像资料其版权所有,借阅人不得翻版,如有未经许可私自翻录的,责任自负。
九、外的部门或人,如因工作需要借阅资料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办理正常的借阅手续。
十、宣传资料收发做到每张(份)出入库有登记有签字。
服务接待制度
(一)端正接待工作态度,重视文明接待工作。本着:热情、耐心、负责的精神,禁止“生、粗、冷、硬、推”言行;
(二)对接待外来咨询的人员,都必须首先认真了解病情,做到:无论何时来访,随时给予接待;来访无论干部、群众,态度好坏一个样;坚持谁接待谁负责落实;
(三)坚持自办、转办、联办、指导办相结合的原则。对咨询者出的问题和要求,能立即解答的就当即答复;对不了解的问题,既要坚持医学理论原则,又要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四)绝不允许对群众来访互相推诿或置之不理。要严格落实接待工作“四个及时”的要求,即:及时登记、及时送领导阅览、及时办理、及时回复;
(五)严肃接待工作纪律。对接待工作不负责任、无故拖延时间、影响较坏的人员要追究责任;
(六)对接待工作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局领导汇报。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 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行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进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服务随访制度
1.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老年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老年人,及时掌握老年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
2.对新出院老年患者的第一次随访,根据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相关随访记录。
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老年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老年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动员老年人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健康活动。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老年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市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第四篇:2016基本公共卫生
2016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整改报告
2016年12月区卫生局、区财政局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我单位2016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针对本次考核显现出来的问题,我中心高度重视,召开了公共卫生相关人员会议,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提出整改落实措施,逐步规范各项项目,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及更新情况:
截止第三季度,累计建立电子档案9105份,建档率达60%,电话随访知晓率达到80%。档案合格率达到86%,档案部分内容填写欠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老年人保健:65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健康管理2733人,健康管理率45%,健康查体相关资料还有很大部分未整理到位,老年人健康管理共工作与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慢性病防治:积极开展重点慢性病人的筛查工作,规范慢病管理其中高血压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2869人,糖尿病已管理人数1020人,健康管理率分别为78%和68%,慢病防治比例较低,慢病季度随访比例较低,内容填写欠规范。慢病防治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健康教育:共计发放12种内容的印刷材料。累计播放6种音响资料,按标准设置了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次,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传染病防控:及时建立传染病登记本,按时收集报告防控信息。对上级下传结核病人及时随访、指导服药。及时开展防控药物使用指导。
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管理56人,规范管理率100%,纸质档案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全,公共卫生系统录入低。
孕产妇儿童保健:协助医院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的宣传、使用指导工作,产后访视。0~6岁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未开展。
省增补项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资料欠缺,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比例低。脑卒中、冠心病工作工作开展力度底,相关档案、制度、底册等建档比例较低。
二、下一步工作整改措施:
(一)严格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公共卫生工作分片到人,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敷衍塞责、消极怠工、工作不利的通报批评,切实提高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季度考核严把质量,标准统一,公平公正透明。考核完毕,考核人、被考核人的签字,公共卫生科及时总结考核结果,进行考核通报,督促限期整改。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分配相挂钩,奖惩分明,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严格工作要求,规范项目开展
1、规范做好档案信息更新工作。进行档案信息更新时要向居民解释清楚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宣传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度。提高规范化电子档案的信息录入,核对已录入的电子档案,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档案项目齐全,杜绝虚假电话号码和数据逻辑性错误。
2、加强重点人群的发现和管理。确保信息准确,进一步做好慢性病人筛查工作。通过建档、首诊测血压、健康查体等形式开展血压和血糖的集中测量,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率。健康档案信息更新时发现的慢性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要及时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慢性病的随访工作,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切实发挥好医生的中间衔接作用,根据重点人群不同的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使其病情切实得到控制,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将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与公共卫生资金拨付相挂钩,切实保证管理效果。
3、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进度,建立老年人体检索引。集中精力做好老年人体检资料整理工作,体检信息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健康体检表打印编号汇总,确保如期完成80%的老年人体检工作。
4、健康教育方面,加强对医生的定期培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好宣传栏的宣传作用,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播放音响资料等,做到教育形式丰富多彩,让广大老百姓易于接受,随时随地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
5、做好其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尽快开展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发现传染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登记。
6、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完善脑卒中、冠心病患者的建档、体检和随访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方案和服务记录,稳步推进省增补项目的开展实施。
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12月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为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送行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
一、确定专人:村卫生室要确定一名固定信息报送人员,无特殊情况不能更改,要求责任心强,懂计算机基本操作。
二、定时上报:村卫生室每月20号把报表上报到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进行整理,30号前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纂改。
三、数据核对:信息报送人员要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各种数据,在报送前,要加强对报表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动态对比关系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查找原因,核对订正,杜绝逻辑错误和非正常数据出现。
四、报表流程:公共卫生科的纸质报表,必须经院长审核同意,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交区卫生局或疾控中心。
五、行政管理:信息报表要注意保管、整理、装订归档,确保报表数据能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