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一、现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县、市、区未实行采管分离,对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2、由于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迟迟未出台,造成在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性和实务性不强;
3、政府采购专家在数量上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采购评审工作需要,加之对政府采购专家管理和评审约束不够强,政府采购结果评审不够公平的结果时有发生;
4、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当事人之一,其权利太大,出现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采购人的不公平是造成质疑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队伍建设急待加强,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必须大力提升才能真正满足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
6、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交叉、冲突和矛盾。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形成一整套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要内、外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包括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引入司法公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监督。内部监督要形成决策、执行、履约三阶段的制约监督机制,决策与采购执行分开、采购执行与合同履约监督分开,规范操作规程使各操作环节之间具有一个严密的监督制约,做 1 到记录详实,交接有序,追朔有源,整体上形成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内部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将从采购项目信息发布开始到供应商产生、专家选评、评标过程及结果、中标考察、合同履约等全过程均纳入监督范围。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将不公正和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政府采购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2、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使采购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规范的法律体系下开展工作。
我国进行政府采购管理的探索才短短的几年,与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们还处于尝试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成功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之上,并将管理模式法律化、制度化。《政府采购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其仅确立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法律框架,实际操作性较差,为了确保执行力度,还需根据法律规定,对《政府采购法》颁布以前制定的有关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编制、信息发布、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式、机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质疑和投诉等制度。
3、以信息化建设提速政府采购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减化政府采购环节和手续、节省政府采购时间、提高政府采购成功率入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改革,大力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地发布政府采购法 2 律、法规、规章制度、采购信息等动态信息,增强采购透明度。实行网上信息采集、招标操作、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和后续管理等多种操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的各项数据监控管理,让网络真正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
4、建立政府采购评审现场监督制度,对评审专家评审行为和现场监督做出具体规定。
政府采购将定标授权于对开标项目前因后果不甚清楚的临时抽取的兼职评委,但从体制上说兼职评委责任心是有限的,他们隶属于各个不同部门,从事着各种职业,即使名字列入评委库也仅是偶尔被随机抽取到,评委仅是政府采购工作中一个匆匆过客,虽然责任心与敬业心有高有低,评标疏漏与缺陷在所难免。但要真正追查起他们责任来,似乎缺乏名正言顺的依据。由于现在的专家库中专家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专家素质参差不齐,权责不对等,评审专家的违规成本较低,致使评审不公正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虽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2003]1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监督机关要对属于行政监督对象的专家的个人行为加强监督检查,涉及有关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但由于没有明确监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鲜有监察、纪检部门出现在评标现场,而且即使监管主体在现场,往往也只能监管评标程序,对于评审专家的评标合理性的监督形同虚设,出现问题,很难取证。并且规定中所提的“有关规定”究竟是什么规定呢?无从查证,也无从遵循。《管理办法》对采购代理机构在评审中的作用也未予以明确。同时,《管理办法》规定评审专家应独立评审,自己对评审结果负责,造成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采购代理机构不好评价,导 3 致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缺失。
设计一套体系,使得专家的权责利相符,让专家真正公正公平负责的评标。这里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公安机关或者反腐败贪污局)介入整个过程,监督专家在评标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银行账户等,同时也需要政府采购的管理部门对专家的采购效果进行披露,动态反映到专家管理库中。在评标前要求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都要签订评标责任承诺书,评标委员会的责任承诺书由其负责人签订,承诺与投标人没有利益关系,严格遵守评标纪律,因玩忽职守不认真评标、或有违法舞弊行为的,一经发现自愿承担法律责任等。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加强对评标现场的监督。透过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平台,相关监督人员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实时查看、监控开标、评标以及专家抽取的现场情况,并可点播、调阅以往的录像资料。这打破了监督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监督的主动性和便利性。
5、建立政府采购的独立验收体系
目前政府采购“三权”中的“两权”基本上是在采购人手中,即验收权与付款权,虽然付款权名义上在采购管理部门,但采购人可以利用验收权、报帐制等利器予以实质性地掌控。形式采购、黑幕采购、阴阳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维护政府采购正常秩序来说,采购人权力过大,应采取实质性措施把权力回归给相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派员组成验收机构或者成立中介验收部门,改革不合理的付款制度,让付款权真正交回财政。
4、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教育和培训,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任职。”,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 4 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抓政府采购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教育,锻造一支依法行政、依法采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采购队伍。同时要抓队伍的业务建设。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财政、产业、贸易政策及法律知识,还必须准确掌握招投标程序、商务谈判以及商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2)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3)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和工作效率。
5、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操作,规避质疑投诉
处理质疑投诉会耗费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多精力、时间,作为集中采购机构应该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规避质疑、投诉事情的发生。一是要树立执法意识。集中采购机构是一种讲法制、讲程序、的代表政府履行政府采购职能的执法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以《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指针,在政府采购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的组织,以及合同的履行、验收等环节上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和操作性强的规程,以制度管理政府采购行为,使责任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同时对一些较敏感的或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应急预案。当操作出现失误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维护 5 集中采购机构的良好信誉。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教育。采购项目负责人是实施政府采购的“导演”,一个称职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能够为采购人和供应商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把一些纠纷或认识误区消化在细致的工作之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政府采购服务质量优劣和采购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对所负责的采购项目事事处处小心谨慎,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政府采购无小事”的机感,时刻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因责任感和危机感,集中采购机构加强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素质全面高端的政府采购队伍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的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和减少无效或恶意投诉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供应商对政府采购还比较陌生,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在市场上购物一样,有的认为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投标一样,对于政府采购的一些法定的规则缺乏了解,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以侥幸的心理,盲目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加强政府采购的知识灌输,这是化解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质疑投诉的一项必要和长期的工作。
6、出台公共采购法,实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融合
招标投标从西方引进后已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三十年,而政府采购从1996年试点、2003年政府采购法出台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突出问题也考验着这两种法律制度的走向。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主要在管理部门的交叉和冲突、如何操作的问题和如何界定采购对象问题方面存在着交叉、冲突和矛盾。这主要体现因而,两 6 法未来8至10年内融合将是公共采购法的一种方向。到底是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政府采购中的一种规范程序,还是将招标投标作为国家的一种基本竞争制度长期保存发展下去,或将考验立法机构的智慧和勇气。不过,归根到底,招标投标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一种采购方式。对于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将会越来越规范。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及其“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基本职能和规范公共资金(当前主要是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需要,一部涵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公共采购母法将会呈现在全社会面前。
第二篇: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治理社会以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值得继续推行并深化落实,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因此,必须强化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一项目的政府采购任务。
一、产生政府采购价高原因
(一)实行竞标产品报备行规,垄断货源提高销售价格近年来,制造商在各省建立总经销,总经销建立若干经销商,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规定各省之间不能串货,同种型号产品编制不同的产品编码。经销商与采购单位形成默契后,将采购招标单位及货物技术配臵报备给总经销及制造商,制造商供给唯一编码,其余的经销商拿不到该型号的编码产品。因此,制造商确保高价出厂,经销商抬高销售价格,通过串标围标获得高额利润。
(二)自由的网上报价,提高网上询价的预算价 政府采购网上商品广场的商品价格是供应商自行报价。由于政府采购招标环节多、时间长、因素多,供应商在网上报价时必然考虑此因素;办公设备、IT产品降价频繁,供应商不能及时调整报价;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网上询价的预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恶意操纵招投标,抬高政府采购价格
恶意操纵招投标九法:一是标前管理缺位,放纵投标人设定有利条件。有的采购单位未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出现将采购项目技术配臵和预算价、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初稿由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供,设臵有利条件,使公平招标留下隐患,造成采购价偏高。二是指定设计指定招标,内定中标人。招标单位有关人员为了使某公司承接项目,私自指定某公司提供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配臵和预算价,为某公司在招标文件设定有利的条件。三是制定量身定做的标书,内定中标人。投标人为了中标,事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有关人员私下约定,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投标人有利的资质、品牌、型号、编码和业绩等条件来设定招标文件中的资质、技术要求和评分办法,使内定中标人高价中标。四是巧妙设定特殊条件,排挤竞标对手。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特殊编码、技术指标进行倾向性描述和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投标人被拒之门外,私下围标高价中标。五是买通评标专家,搞权钱交易。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关人 员相勾结,安臵耳目,了解评标专家。投标人在开标前与经常参加评标的专家沟通联系,在抽出评委后及时与评标专家沟通联系,在开标地点的大门前、电梯口等候评标专家,私下约定,要求照顾。一旦评委被买通,失去公正性,导致质差价高的投标人中标。六是投标企业串通投标,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人为了确保中标,私下串通三家投标企业来陪标,排挤竞标对手,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企业挂靠或租用数家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串标、围标,中标后私下给予报酬。
恶意操纵招投标的根源:一是招投标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法律对招标文件制作的管理没有规定,设臵监督的范围存在漏洞。如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等事项的自主权,使招标文件制作的监督出现真空,给制定量身定做标书等提供土壤。法定入围合格投标人三个数量太少,便于围标操作。二是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圈。发育不健全的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多种经济利益的交接点。有的招标机构,挂靠在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有的虽说脱钩,但仍藕断丝连;政府是最大的招标人,拥有大量招标资源,投标机构难免会受其影响;投标人采取各种手段,协调招标机构给予关照。因此,招标机构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圈。三是投标企业唯利是图。由于招投标市场是开放的,外来投标企业不需履 行登记报备手续,参加投标的企业诚信差异,受利益驱动,串标围标,损害国家利益。
二、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
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必须加强招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实现合理的采购价格,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一)标前规范管理
标前采购单位内部正常运作,各施其责,提出既能保障质量又有竞争性的产品共性技术配臵,做好采购招标前的网上询价、市场菜价等工作,把好招标文件第一关尤其重要。
1.规范采购单位内部运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为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人职责,防止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采购人必须设立工作机构和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即:一要建立工作机构。应成立项目采购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配齐必要的工作设备。二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采购单位应根据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物品的询价和市场采价、提出采购物品技术指标的配臵、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起草审核、采购物品的验收等重要工作必须分权制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同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门特点明确有关法律和纪律责任,使该办法有较强的刚性。
2.专家商议共性技术配臵,消除竞标产品报备垄断。在 制作招标文件前,可委托3至5名单数以上专家,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提出三个品牌以上的共性技术配臵和投标的资质条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专家必须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提出没有倾向性的技术配臵,使招标文件具有竞争性,打破竞标产品报备制度的垄断地位。
3.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管理,使采购预算价趋于合理。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政府采购中心和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的管理,制定供应商上网产品及报价的申报、审核、更新、检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制度,要督促供应商及时更新价格,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采购人网上合理询价。
4.采取协议供货价折扣措施,实现采购价低于市场价。采取协议供货价格折扣和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的新措施。在招标前只定折扣率,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保持不变。先由采购人到市场中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一个供购双方平等协商价格,这个价格不允许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最终协议供货价格=供货双方平等协商价格×折扣率,这就确保招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采购单位若发现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采用公开招标采购的,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制定招标文件时,设定资质条件要把好投标供应商的质量。
(二)标中阳光运行
标中阳光运行,就是实行集中招投标管理,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割断了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直接联系,减少了串通围标的土壤,增强招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降低招标成本。
1.实行集中招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集中招投标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政府招标管理中心,配齐管理人员;设立专家库;提供电子抽取专家、电子评标、随机摇号、电子监控和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等设备;分别设立电子招标、投标、自动抽取专家、评审、摇号和监督管理室,加强各类招投标的管理。
2.推行电子招标,实现招标公平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遵循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的数据交换,采取电子签章的第三方认证技术,实现网络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匿名投标、专家匿名抽取及匿名评标等功能,达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等目的。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招标人与投标人信息管理等11个系统组成。
3.规范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运作程序。一是网上申报招标或采购。招标人将电子签章的申报采购材料,通过网络向 “平台”上传申报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审批后,传给招标人;二是随机抽取招标机构招标。招标人从“平台”随机抽取招标机构,委托招标并草拟招标文件。招标人审核招标文件及预算书后,经招标人电子签章,上传“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三是对外发布招标信息和答疑。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将审批的招标文件,在“平台”发布信息,并进行答疑;四是网上匿名投标。投标人通过网络向投标文件数据库上传经电子签章的投标文件,系统自动作匿名处理;五是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评标。从专家信息管理与抽取系统随机匿名抽取并自动联系专家,专家通过权限进行网络评标,经电子签章后,上传“中心”。该管理中心根据专家上传的评标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推荐中标人给招标人确认。六是上传履行合同情况。招标人将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情况,上传招投标平台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标后监管到位
一要提高标后监管重要性的认知。招标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实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关系到能否签订严密有效的合同;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能否严格有效地进行质量验收;关系到招标工程和采购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采购;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此,加强招标后的监督工作尤其重要。
二要建立标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后工作责任制,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采购小组请有经验的同志草拟合同,特别要制定好购买原料、质量监督、中途抽检、检测验收、违约处理等重要条款,并与有关处室汇稿,严把合同关;加强工程监理和施工的监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或采购货物进行认真检测验收;加强对工程结算审核的监督管理;专人负责对违约问题的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
三要实行标后风险点监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标后存在的风险点,对签订合同、项目验收、结算审核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风险点进行监管,防止招标后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要加强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制定《招标投标机构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建立完整的招投标企业诚信档案。通过健全诚信信息申报、采集、提供等制度,定期收集诚信信息或失信信息,及时进行诚信评定。对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要严厉查处并在媒体上曝光,同时列入“黑名单”,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三年内不得参与招标和投标活动。
五要严厉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招标机构和投 标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曝光,强化震慑作用。
第三篇: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
见
国办发〔2009〕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益,以及防范腐败、支持节能环保和促进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个别单位规避政府采购,操作执行环节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督处罚不到位,部分政府采购效率低价格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违反法纪、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应采尽采,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
财政部门要依据政府采购需要和集中采购机构能力,研究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产品分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对列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全部依法实施政府 1 采购。尤其是要加强对部门和单位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的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及时签订合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项目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发布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二、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运行机制
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的机制。
财政部门要严格采购文件编制、信息公告、采购评审、采购合同格式和产品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专家库、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加强违规行为的处罚;要会同国家保密部门制定保密项目采购的具体标准、范围和工作要求,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而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
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购活动,规范集中采购操作行为,增强集中采购目录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代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代理机构组织实施采购。要建立 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
在集中采购业务代理活动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
三、坚持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部门、采购单位和采购代理机构间的相互衔接,通过改进管理水平和操作执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财政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整合优化采购环节,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和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实现对采购活动及采购结果的有效监控。集中采购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通过优化采购组织形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四、坚持政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强化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是建立科学政府采购制度的客观要求。各地区、各 部门要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上支持国家宏观调控,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力度,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五、坚持依法处罚,进一步严肃法律制度约束
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预防腐败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
要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要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集中采购 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六、坚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
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各地区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执行各个环节的协调联动。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
七、坚持考核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对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等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执业考核,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进程。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机构专业化操作水平。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协调和 解决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附件: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
陕政办发 〔2009〕67号
2009年7月1日 省政府办公厅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9〕35号),对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坚持应采尽采,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和规模,对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要全部依法实施政府采购。财政部门要依据政府采购需要和集中采购机构能力,研究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产品分类,加强对部门(单位)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的管理。凡使用预算内资金、各种收费和预算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实施的项目要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对各种专项资金,只要属于政府行为的公共项目,不论资金来源,均要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要将药品、农机具、良种补贴、新农村建设、民生等项目,以及学校、医院等单位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招标投标项目资金纳入政府采购统计范围。政府采购目录中凡属于通用类的采购项目,各部门(单位)须交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承担。部门集中采购项目,要优先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集中采购机构无力承担的采购项目,须委托具备政府采购资质的其他代理机构采购。对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发布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及时签订合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
二、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运行机制
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的机制。全省各级政府要成立政府采购委员会,将交通、建设、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国土资源、教育、卫生、国资等部门吸纳为成员单位,统一协调和研究部署政府采购工作;各部门(单位)要成立政府采购工作议事机构,明确分管领导、牵头机构和人员以及内部监督机构;各市(区)财政部门要充实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力量;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可根据自身实际,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或指定机构和人员负责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不得将管理职责设在集中采购机构,以发挥政府的采购监督管理作用。
财政部门要严格采购文件编制、信息公告、采购评审、采购合同格式化,以及产品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专家库、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要会同国家保密部门制定保密项目采购的具体标准、范围和工作要求,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要建立内部的政府采购工作责任管理制度,推行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购活动,规范集中采购操作程序,增强政府采购目录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代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代理机构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采购效率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其他采购代理机构要规范操作、合法经营,共同促进政府采购市场的正当竞争。
在集中采购业务代理活动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
三、坚持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要将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各种收费以及专项资金实施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预算执行中追加安排的政府采购事项,一律要下达政府采购预算。财政部门不得将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资金拨付部门(单位),要强化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管理,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简化支付环节,提高资金到位率。没有经过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的项目均属违规采购。
加强监管部门、采购单位和采购代理机构间的相互衔接,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财政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整合优化采购环节,制订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和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实现对采购活动及采购结果的有效监控。集中采购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通过优化采购组织形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四、坚持政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力度,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五、坚持依法处罚,进一步严肃法律制度约束
全省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
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评审专家、供应商和政府采购市场禁入制度。对社会代理机构,要实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六、坚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
全省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执行各个环节的协调联动。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与国家相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
七、坚持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机制
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工作牵头部门,监察、审计部门是监督检查部门,代理机构是服务部门,采购部门(单位)是责任部门。政府采购各相关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逐步实现对政府采购行为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建立政府采购综合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主动协调监察、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将部门(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情况列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重要内容,实行行政问责制;驻部门(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每年要对本部门(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审计部门要将部门(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情况纳入日常性审计范围,建立违纪问题处理制度。
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委托报审制度。各部门(单位)在选择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时,要经本部门(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议事机构研究初步确定后,以正式文件报送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对其资质、代理业务范围、有效期限等情况进行审查同意后方可委托。同时,部门(单位)负责提供技术参数(采购需求)的机构及人员不能参与评标;无论采购资金多少,采购单位只能委托一名代表参与评标。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作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士、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等参与政府采购监督活动,逐步建立起“监管机构为主体、社会各界为补充”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八、坚持考核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财政部门要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逐步形成具有政府采购专业技能的采购队伍、代理机构队伍和专家队伍;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对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等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执业资质考核,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进程。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机构专业化操作水平。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着力协调和解决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促进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九年六月八
第五篇: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
一、政府采购的范围、特点和方式
(一)政府采购范围和管理
(1)政府采购范围
1)采购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2)采购资金。采购人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资金。
3)采购内容和限额。
《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采购内容,无论金额大小都属于政府采购
范围。
《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采购内容,采购金额超过政府采购最低限
标准的,也属于政府采购的范围。
《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的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的最低限
额标准为:货物和服务单项或批量为50万元,工程为60万元。
4)地域范围。(中国境内)
(2)政府采购管理
政府采购工程的招投标过程由相应行的行政监督部门监督
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由财政部门实施监督。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1)基本原则: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
(2)特点:
1)资金来源公共性。一是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部收入;二是政府采购目标具有公共性(想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2)强制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和规范管理。
3)政策性。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4)经济型和非盈利性。追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
(三)政府采购的方式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询价
5)单一来源
6)其他政府采购方式
二、政府采购的条件、组织和程序
(一)政府采购实施条件
必须编入政府预算,并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方可实施。未编报政府采购计划的临时性采购项目或追加预算的采购项目,由采购人提出申请说明,经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
(二)实施方式和组织形式
(1)实施方式:集中采购 和 分散采购。
(2)组织形式:委托招标 和 自行招标。
(三)政府采购的程序
(1)确定采购需要
1)政府采购预算
2)政府采购计划
3)进口产品审核:(应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以下情形之一除外:
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的。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2)确定采购实施方式
1.《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
2.《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达到成功限额标准的,实行分数采购。
3.没有达到采购限额标准的,不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可采用《政府采购法》以外的其他方式采购。
(3)确定采购方式
1)公开
2)邀请(一下情形之一,可采用邀请招标)
1.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中采购的;
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总值比例过大的;
3)竞争性谈判(情形之一,可采用)
1.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表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2.技术负责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和具体要求的;
3.采用招标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求的4.不能事先酸菜总额的。
4)询价
5)单一(情形之一,可采用)
1.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2.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
3.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的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的。
6)其他采购方式
(4)组织采购活动
(5)采购合同的签订、履约和验收
(6)申请支付采购资金
(7)政府采购文件的保存
附采购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