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避免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
浅析如何避免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
道路客运企业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道路客运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对交通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一、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根源。
(一)1、道路客运企业自身源头把关不到位。随着客运车辆保有量持续不断增长,客运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公交客运、包车客运还是旅游客运,都在降低门槛。类似“只要人能开车,车能上路就行”的思想比比皆是。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对驾驶员管理不严格,对超员超载现象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睁只眼闭只眼,只为争取效益最大化。形成了只要不出事就行,出事只要不是大事就好的敷衍态度。
2、道路客运企业在日常的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客运车辆因为涉及到乘坐人的生命安全,出车前检查车辆的各项性能是否完好,是否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驾驶员为赶时间争效益,出车前对车辆的各项必要检查程序一带而过,一旦行车途中发生状况就为时已晚。
3、道路客运企业对所属车辆的路面管控不到位。车子一旦出了公司,就进入“散养”状态,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规定的场站内,期间的一切行为,包括行驶路线,公司都不闻不问,只要能赚取利润就行。特别是长途客车,这样的不利监管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4、道路运输企业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有些企业觉得宣传教育只是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认为只要开车小心点就无大碍,殊不知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开车时的细节问题引起的。
(二)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对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到位。虽说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在治理道路客运超员超载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提高公路运行能力,预防道路事故发生,规范道路客运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管理规定》、《加强公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十条措施》等,均对道路客运的超员超载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又由于受诸多影响,使处罚对于违法行为的利润来说有如“毛毛雨”,两者之间的利益不对等,致使各种违法现象屡禁不止,亦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执法部门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路面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措施,也加大了对违法客运车辆的打击力度,但由于运管部门多是“单兵作战”,没有与其他管理部门形成共识和合力,同时也因为稽查人员有限,任务繁重,很难全面查处到超员超载的客运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路面执法与实际现状脱节的现象。
二、对照存在的隐患根源,如何避免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
(一)第一是客运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加强对安全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严把驾驶员的聘用关,当面审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并与符合条件的驾驶员签订聘用合同,对有多次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进行强制培训。第二是要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建立和完善车辆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检查,对车辆定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二级维护,并计入车辆技术档案,确保车辆定期参加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对所有出站的客运车辆做到出车必查,发车前检查客车车门紧急启动装置是否有效;灭火器、安全锤是否按要求配备,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第三是客运企业要对客运站点采取封闭式管理,“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驾驶员的监管,对所有车辆安装GPS或汽车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行车过程中动态情况的监管,及时了解驾驶员的沿途休息情况,及时提醒和纠正客运车辆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第四是道路客运企业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要严格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对驾驶员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进行教育处理,对交通违法行为记满12分的驾驶员要督促其依法参加学习考试。对于在行车途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等常识要让所有的驾驶员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二)严厉整治客运市场秩序和客运车辆通行秩序。运管部门要加强道路执勤执法,集中力量整治客运车辆通行秩序,对城区主干道和郊区道路要加强公交车通行秩序的管理,要依托省际交通安全服务站,并在市际、县际主要道路增加临时执勤点,进一步落实客运车辆交通违法抄告和转递制度。要经常通过信息查询平台查询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和事故信息,对查询到的驾驶员违法行为和事故信息以及收到公安部门抄送的驾驶员严重违法信息要及时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和处理,同时做到多部门联合行动,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目前,进入客运市场的客运车辆和承包者和驾驶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且没有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应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业户检举、揭发超员超载运输行为,如情况属实的,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停业整顿,整顿仍不达标的,坚决取消相应的经营资质。
(三)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1、作为交通运输监管部门,我们运管要围绕“三关一监督”的安全工作职责,把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为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依据,将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与企业的行政许可、线路招投标和质量信誉考核挂钩。
2、在严厉整治客运市场秩序和客运车辆通行秩序的同时,联合多部门齐抓共管。要加强路面执法,集中力量整治客运车辆通行秩序,对城区主干道和郊区道路要加强公交车辆通行秩序的管理,要依托省际道路安全服务站,并在市际、县际主要道路增加临时执勤点对7客以上客运车辆逢车必查,认真检查客运车辆各项信息和车辆乘载人数,加强客运班线集中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管理,严查客运车辆超员超载行驶。
3、还要加强法制宣传,利用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来引导广大市民支持,积极引导舆论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消息、广播有声音、手机有信息、网络有阵地,在整个社会面上形成全方位、大范围、立体式宣传格局,为长期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客运车辆的违法治理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难点工作,其复杂性限定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在这项工作中,运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使得客运车辆各项违法行为得到明显遏制,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第二篇: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
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自2011年11月起至2012年3月底,在全县开展集中整治超速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以下简称“三超一疲劳”)和电动车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使超速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为群众出行创造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力争实现省道和城乡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交通事故稳中有降”,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大型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和校车交通事故基本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次死亡3人、遏制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交通事故,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违法行为。超速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结合实际,将货运车辆、大型客车长时间占用超车道以及不按规定超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一并纳入整治重点。
(二)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大型货车、危化品运输车、接送学生车辆及其驾驶人。
(三)重点道路。交通流量大、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的省道、重点旅游线路和城乡道路。整治期间,全县每月组织4次集中统一行动,时间和整治重点分别为:
1.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日:每月1日的9时至次日9时。
2.客车超员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日:每月9日的15时至24时。
3.货车超载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日:每月18日的10时至20时。
4.疲劳驾驶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日:每月25日的12时至15时,21时至次日2时。
(四)电动车集中整治。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电动车集中整治工作,根据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公通字〔2011〕10 号)精神,加强对电动车的市场准入、登记管理、路面管控。工商局要加强电动车的销售管理;公安局要加强电动车的注册登记管理,严格电动车通行秩序和治安管理,提高电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公安、交通运输、工商、质监等部门要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取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理解支持,教育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开展“三超一疲劳”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工作的领导,成立集中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李建勇
县委副书记、自治县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梅广虎
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
钱 辉
自治县副县长
成 员:巴哈提努尔 县安监局局长
章 伟
县公安局副局长
王世文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队长
阿合提
县交通局局长
李鹤军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吴立德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鲁文俊
县路政局党支部书记
刘宏斌
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阿力木
哈密公路管理局巴里坤分局党支部书记
田立刚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晓龙
县农机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由王世文同志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安监部门的职责
1.加强危险化学品充装、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配合交通、公安部门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行业企业超载源头进行治理。
2.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推动系统设备的使用,做好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超限超载发生的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为政府提供预防事故的对策和依据。
(二)交通运管部门的职责
1.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对道路运输客运企业源头监管力度,确保客运企业、营业性客运车辆准入及驾驶员从业资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监督客运企业完善制度,要大力表彰一批文明安全驾驶人,促进客运驾驶人素质提升、待遇提高,维护客运驾驶人权益,同时对道德水平不高、驾驶习惯不好的驾驶人要列入重点,严格教育、严格监管,不能放任,以防酿成严重后果。
2.督促各运输企业就本单位车辆及人员道路交通违法情况主动与公安交管部门进行核查处理,须将全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后方能营运。对情节严重、问题突出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从开展专项行动起,对有超速、超员、疲劳驾驶3类违法行为累计超过10次的客运企业,要发出整改通知,依法依规对企业及法人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3.监督客运企业严格执行《关于道路客运企业安装安全告知牌的通知》及相关规定,要求驾驶人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在发车前主动向乘客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并请乘客对自己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在客运车辆上标明核载人数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鼓励乘客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对车辆运行中司乘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4.对在路检路查工作中发现的客车超员违法行为要立即纠正,将旅客卸客分流,对卸客转运发生的费用由车主或驾驶人承担,并及时将该违法行为通知抄告车籍所在地的运管及公安交管部门。
5.对现有客运班线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旅游客车底数,掌握车辆安全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发班时间,运距在500公里以内客运班车,要求凌晨1:00前必须到达目的地客运站;三级以下山区道路的班线20时至次日8时停运;督促客运企业和客运站做好到站旅客的安排工作。对新申请运距在1000公里以内的,19时后发车和0时不能达到目的地的班线和车辆,原则上不予审批。
6.运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道路运输企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客运企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继续组织全县范围内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监督客运企业按照相关要求,组织驾驶人员参加安全培训。
7.对应当安装而尚未安装GPS的车辆进行清理,并暂停其营运资格,对超速和疲劳驾驶报警的车辆,要及时配合公安交管部门调阅监控资料,对超速、疲劳驾驶违法行为,依法严查重罚,同时责令车辆单位按照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8.督促客运站及客货运企业设置安全宣传橱窗、专栏及宣传条幅,宣传集中整治“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内容。要求企业积极响应集中整治行动,向社会承诺杜绝“三超一疲劳”违法行为。
(三)交通路政部门的职责
1.依照国家有关治超工作的法律、法规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治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新政发〔2010〕95号)精神,加大对重点区域、省道的监管力度,严格实施路面执法,对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2.对在超限检测站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严格按照“新政发〔2010〕95号”文件对超限车辆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3.加快治超站的建设,配备必要的装、卸机械设备,对超限超载车辆要责令、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措施,消除隐患。
4.加强与公安交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设有治超检测站的地区,可协调公安民警进驻,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疏导车辆,防止出现交通拥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集体闯关、非法聚集阻碍交通以及谩骂、侮辱、殴打治超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良好的治超环境。
(四)交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责
1.根据公路等级设计标准,负责全县管养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的维护、补缺工作;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 12 月底前对现有限速标志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不符合设置标准的要及时调整;在发生过重特大交通事故或事故多发的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限速和警示标志。
2.对道路事故易发点、重点(重大)隐患路段,会同公安交管等相关单位、部门进行论证,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3.对收费站收费授时系统进行改造、标定,经过公路收费口要载明时间,根据进口、出口距离、所用时间计算区间行驶速度,在全封闭公路上推行区间测速,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对超速行为进行查处。
4.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尽快推行计重收费模式收费。
5.利用现有设施,加强对“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的宣传工作,营造“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的良好舆论氛围。在收费站开展由收费员向对过往驾驶员送一句有关预防“三超一疲劳”的安全提示语活动。
(五)公安交管部门的职责
1.进一步严把源头准入关,公安车管部门要严格货车的查验审核,对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公告不一致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涉嫌非法改装的,扣留车辆。发现企业生产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公告不一致的,特别是非法生产超宽超长运输车辆的,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和工信部门处理。
2.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载驾驶人,要严格落实记分制度,累积超过 12 分的,严格依法扣留其驾驶证;对查处的客运车辆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必须及时录入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对外来客运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必须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转递一起,实现对违法当事人的记分处罚,严禁只罚款不转递;对查处的大型客车非现场超速违法信息,及时通知车主接受处罚,提高处罚的及时性,处罚时要认真核对驾驶人信息和图片,不能确定时可要求企业提供该时间段的驾驶人员,对违法驾驶人进行处罚。
3.进一步提升查处能力,充分发挥现有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作用,做到固定、流动、区间和全程测速的有效结合。将所有能够使用的测速仪投入到路面管理,所有电子监控设备要开启使用,最大限度地运用测速设备,开展现场测速工作,加强现场处置力度,提高现场执法密度,严查超速违法行为;积极协调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实现在封闭公路上依据收费站时间进行区间测速。
4.进一步优化勤务方式,采取流动巡逻与固定执勤、区域联勤、错时工作制等方式相结合,紧紧围绕出站、出城、过境等重点环节,对卧铺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校车逢车必查,严格落实防范和查处客车超员违法的措施。
5.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从严处罚超员客车驾驶人和对客运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同一客运企业的车辆有两次以上超员违法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和经营的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予以处罚。
6.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可选派民警进驻汽车客运站和路政治超站,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工作。同时,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向交通运管等相关部门提供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违法行为信息。
7.进一步做好提示服务,依托交通安全服务站和临时执勤站点,加强对跨省旅游包车检查,询问驾驶人驾驶时间,提醒驾驶人按时休息;对下午2时至5时疲劳驾驶多发时段,要增加巡逻管控力度,提醒驾驶人注意休息。
8.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客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研究加强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加强夜间、节假日等超员违法行为高发时段的巡逻检查,对长途客车、旅游包车、接送学生车辆坚持“六必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客车超员以及倒运超员乘客、规避检查的违法行为。
(六)质监部门的职责
1.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许可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11〕179号)的要求,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大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管理;加强对已获得计量认证证书、资格许可证书安检机构的检查,对检查清理出的问题,限期落实整改措施。
2.定期组织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明查暗访。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从严查处不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安检机构;与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开展无计量认证和资格许可证、擅自开展机动车安全检测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督促安检机构加强对“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的宣传工作。
(七)农机部门工作职责
严厉打击无证无牌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整顿超载超宽、超速行驶、人货混装等严重违法行为。在农机监理站营造浓厚的“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宣传氛围。
(八)宣传部门的职责。
在专项行动期间,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加大对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三超一疲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曝光。同时,开设相对固定的整治“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宣传专栏,力争做到全县的专项行动在新闻媒体“电视有节目,网络有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工作,是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现实需要。冬季是事故多发的季节,各部门要充分重视和领会“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行动的艰巨性与重要性,认清形势,克服松散麻痹思想,积极投入到集中整治行动中,结合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集中整治工作。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有关单位要针对县域内交通安全形势和事故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目标,对“
三 超一疲劳”交通违法行为实施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增强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集中整治的目的、意义、措施,广泛宣传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的危害性,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时,要组织记者随警出行,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剖析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的深层次原因。围绕整治内容印发宣传单,在县域的主要出入口、客运站点、治超站、车辆检测站和公路收费口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标语(2 条以上);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积极协调宣传部门,在媒体持续播出杜绝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的主题公益宣传广告。要深入相关企业讲解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考核,及时总结。自治县将不定期组织工作组检查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各有关单位也要加强对专项整治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责任追究,凡是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或管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全面实行责任倒查,追究驾驶人、运输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驾驶人考试、车辆检测人员的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开展专项行动过程中,要做好信息互通,并及时将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协调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妥善解决各单位反馈的问题,推动集中整治工作扎实、持续开展,切实取得实效。
二○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意见
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意见
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意见
当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较突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1起,造成1154人死亡、960人受伤。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也关系经济社会的协
调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切实做好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的目标。
一、加强路面交通管控,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进一步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超速、客车超员、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及无牌无证车辆的整治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和科技手段加强路面交通监控。要主动与交通部门沟通协作,了解和掌握客运班次通过本辖区的时间和行驶路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部署警力。在客运主要线路特别是跨省长途客运线路、重点旅游线路,要严格检查客运车辆特别是9座以上客运车辆乘载和驾驶人驾驶时间等情况并做好登记,及时发现和纠正客车特别是长途客车超员、超速行驶、驾驶人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从严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以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要道为重点,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超速行驶、超载超员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从重处罚,做到违法行为不消除不放行。对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的,一律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严重超员的,要责成驾驶人转运超员乘车人,并承担转运费用。对在路面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客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门除依法严格处罚以外,还要向交通部门通报交通违法等情况。对一年内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交通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其所属运输企业,责令企业对其进行再教育、调离岗位、解聘等处理。
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对客运驾驶人违法(请登陆政法秘书网)行为的监督。通过设立监督电话、发放安全监督卡等方式,鼓励乘客对车辆行驶途中超员载客、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向公安或交通部门举报,查实后对驾驶人依法处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二、加强客运安全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对大型客车驾驶人的资格管理。报考大型客车准驾车型的驾驶人,不得有在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记录,并且具备中型客车或者大型货车以上准驾车型驾龄5年以上,且在申请前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或者具备牵引车准驾车型驾龄2年以上,且在申请前最近1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
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驾驶人从业资格管理。严格审查申请客运经营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经历,对近3年有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的驾驶人,一律不得准许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对已经取得从业资格、在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满12分,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客运驾驶人,所属运输企业应对其调离岗位,不允许其继续从事长途客运。同时,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从业资格经历不满1年客运驾驶人的管理,认真做好对所属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
督促客运企业、客运场站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组织客运企业对9座以上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状况集中进行定期全面检查,重点做好对出站客运车辆载客、车辆制动、轮胎及安全设备如安全门、灭火器等安全技术状况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不合格的客运车辆绝不允许上路行驶。督促客运场站做好客运车辆安全例检工作,防止危险品进站上车,杜绝超员客车出站上路。
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及驾驶人档案管理制度。交通、公安部门要掌握辖区长途客运企业、营运线路、客运车辆、驾驶人等情况,逐车逐人落实责任,对客运车辆的营运线路、车辆安全状况、驾驶人从业资格、安全驾驶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督促其按时参加审验、检验和维护。
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对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或安全制度不落实的客运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逾期仍未改正的,应当依法吊销其相应的经营许可。对夜间(22时至6时)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交通部门不得批准开行客运班线。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客运驾驶人驾驶行为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对营运载客汽车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等技术装备,加大对客运车辆及驾驶人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驾驶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和违规经营等行为,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客运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机制。交通部门要会同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定期对客
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安全投入和教育培训、车辆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交通运输单位,要停业整顿,限期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取缔。督促客运企业加大对包车客运、超长班线客运的安全管理力度。
规范客运车辆安全设施配置,提高客运车辆驾乘人员防范能力。研究客车车内灭火器的选用型号、配置标准、摆放位置以及车内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等,制定或修改相关标准。在客运车辆驾驶人培训和考试中增加防灾、救灾等相关内容;督促指导道路客运企业,参照航空安全的有关规定,在客运车辆上增加安全乘车、灭火器位置、逃生路线等提示标语,发车前由客运从业人员向乘客讲授安全乘车知识、逃生基本要领。
三、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安全条件
交通部门要结合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实施路段的治理工作。同时,按国家有关标准,完善一、二级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上的的限速标志、让行标志和指路标志。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施工绕行路段的交通疏导工作,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
四、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围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个主题,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掀起宣传高潮,增强宣传效果,使公众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深入到乡村、社区、单位和学校,深入到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使交通安全宣传渗透到社会的每个方面。
交通、公安、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对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售票员、安全员等进行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光盘、挂图,通报全国及本地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情况,提醒行车安全注意事项等。
要根据客运车辆驾驶人和乘客等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选择、制作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有效性。对驾驶人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为主,辅以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驾驶人依法营运、安全驾驶;对乘客以宣传文明乘车、安全出行为主,鼓励乘客监督和举报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自觉抵制乘坐违法营运车辆。
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运输企业,除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外,还要及时公开报导,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五、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
加强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研究,通过政策优惠、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方便农民出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相互协调,统筹安排好农村客运班线及班次,切实解决好集市日、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期农民、农村学生的出行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同时,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实际的安全、经济、实用型客车,保证农民出行安全。
六、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建立客运驾驶人交通肇事、交通违法情况定期抄告制度。公安部门定期将客运驾驶人交通违法情况、交通肇事情况通报给所属运输企业和当地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交通肇事多、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多的运输企业,交通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要停业整顿。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告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较多的运输企业名单。
建立新审批客运线路通报制度。交通部门要将新审批的客运线路特别是跨省长途客运线路及班次、停靠站点等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
建立特大事故责任倒查情况通报制度。对在交通管理或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不按规定履行职责、不严格执法,以及对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除应按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外,还应将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分别在公安、交通系统进行通报,增强公安交警和交通运管人员的自律意识。
七、制定并实施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事故救援能力
各地要根据本地道路特点、客运线路特点、恶劣天气条件特点等,制定专门的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现场组织指挥、医疗救援、交通疏导、事故勘查等一系列处理程序和具体工作部署,落实各部门责任,并适时组织演练,提高对客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处置能力。要与农村公路沿线村镇医疗机构加强协作,构建交通事故医疗急救体系,提高快速救援能力,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第四篇:浅论群死群伤火灾频发原因及对策
经济在增长,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强大,奈何火灾事故越来越多?群死群伤的场面屡次重现呢!这些火灾事故的责任要归结在谁的头上呢!是个人,是集体,还是国家?我说都有责任:个人的消防意识太薄,集体的宣传监督力度不够,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类似等等原因都是导致火灾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与杜绝类似火灾事故的重
演呢!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其原因,采取其相应的对策,从源头上预防与控制其类似是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对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屡次重演的原因分析
1、人们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知识缺乏,逃生与自救能力差,这是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屡次重演的关键所在。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近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近一半的学生不懂消防安全常识和缺乏逃生自救能力,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居民不关注公共消防安全。从这个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一发生公共火灾就会有群死群伤的现象的原因了。
2、集体单位消防安全意识主体责任不明确,意识太薄,宣传监督力度不够,人为的造成了很多火灾隐患的存在。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未设立消防现役力量有956个市、县(区、旗),其中3.7万多个乡镇中,有专业灭火力量的不到20%。全国仅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就有18万余处火灾隐患没有整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尚有1525处未整改。
3、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缺少先进的消防装备与设施。比如说,就目前很多楼层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不到位,有的过于狭窄;有的即使做到位,但有由于管理上的不到位,安全疏散通道上堆放着很多东西,这些都是会影响到火灾发生时快速安全的撤离的。以及缺乏相应的消防设施装备,使火势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从而会使小火灾酝酿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
4、建筑物的火灾载荷性能差,一旦着火就会释放出很多有毒物质与浓烟,使人在窒息昏迷而死。现代很多家人的装饰材料都是可燃极高的材料,比如海绵,一旦着火火势很快,并且会释放出co、hcn、so2等有毒物质和浓烟,这足以让人丧命。
二、对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屡次重演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1、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普及性、长久性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不仅涉及人群范围要广,各个层面与各个层次的人都要教育到,而且教育时间要持之以恒,要从小开始教育,并且要涉及到每个年龄阶段。要让人们对消防安全知识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使消防安全意识成为人的一种主动性意识而不是被动性的。至少要做到让每个人看到火灾第一时间知道报警、会报警,会简单的灭火方法,逃生方法以及掌握正确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比如说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技能。
2、加强对消防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责任细化明确化。要让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与人员上,制定出相关的规定,由谁负责,由谁检查,造成的相关后果,由谁来承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如发现火灾隐患就要及时进行整修与排除,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要严把检查关,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火灾隐患。要严格把关好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关,减少易燃性高的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火性能;要严格把关好消防设施设备关,安装好消防灭火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4、要完善好消防安全灭火预案,做好各项火灾救援的准备,要达到随叫随到的程度,要持之以恒,常年不懈。
总之,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吸取教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各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切实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好消防安全大检查,全力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浅析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预防
浅析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人员密集场所发生多起因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已是当前消防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消防工作的实践调查,文章阐述了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的现状和困难、火灾的特3点和原因。更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消防工作的实际出发,浅谈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关键词: 人员密集 群死群伤 火灾事故 预防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型和超大型商场、市场、超市商场、宾馆、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是指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学校、医院、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相对聚集的场所。此类场所易发生火灾,且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日渐增多,加之原有的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先天性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致使火灾损失重、人员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呈不断抬升的趋势。而初起火灾扑救不及时和人员疏散不及时已成为引发重特大火灾的直接因素。预防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是一个涉及领域多、社会面宽的系统工程,而如何有效地控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越来越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消防监督工作调查研究,就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做浅析。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难整改。此类场所存在的主要隐患是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未安装或不能正常运行,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起不到报警、灭火的作用;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出口宽度、数量不足且被封堵、锁闭、占用、堆放杂物,常闭式防火门不装设闭门器或闭门器损坏;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装修等情况也很突出。人员密集场所的主体建筑物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或经消防安全检查、审核、验收不合格就擅自施工或投入使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2、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用火用电、防火检查(巡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很多单位没有建立或虽然建立了但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发生火灾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3、人员密集场所的责任人素质不高。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得不到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不熟悉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会引导人员疏散、不会扑救初起火灾,有的职工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而且,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
1.4、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久治不改。一些旧的人员密集场所由于经营状况不好,没有足够整改资金,致使隐患久拖不改,甚至为了增加效益,擅自出租摊位,占用消防通道,形成火灾隐患恶性循环。
1.5、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教训。
1993年2月14日,河北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火灾,死81人,伤54人; 1994年11月27日,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火灾,死233人,伤20人;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火灾,死325人,伤130人;
1995年4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水产蛋禽公司(录像厅)火灾,死52人,伤6人; 1997年1月29日,湖南长沙市燕山酒家火灾,死40人,伤89人;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死309人,伤7人; 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蓝极速”网吧火灾,死25人,伤12人; 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死54人,伤67人。
2、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基本特点。
2.1、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以多层建筑为主,高层群死群伤火灾少。自1985年4月19日我国某市第一起饭店火灾死11人至今,尚未有高层群死群伤火灾,客观上讲,也是因为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日益成熟,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相对完善,可燃装修材料控制较严等防火监督工作的落实。
2.2、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频率高,死伤数量大。据统计:1991年至2002年人员密集场所共发生特大火灾282起,死1833人,伤855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火灾44起,死1705人,伤640人。尽管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了广泛关注,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消除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但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主要发生在多层公共娱乐场所;多层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砖木结构老式居住建筑、招待所、宾馆;多层百货商场;“三合一”建筑等场所。2.3、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原因。
2.3.1、初起火灾未能及时扑灭和控制。综观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初起未能及时扑灭和控制,人员来不及逃生,直接导致烧死或窒息死亡。
2.3.2、火灾初起盲目切断电源。被困人员因失去照明而找不到疏散方向,产生恐惧心理,影响疏散速度和流量,并直接导致挤踏死亡。
2.3.3、疏散通道被堵或疏散出口上锁。由于业主或使用单位缺乏安全疏散意识,贪图管理方便和节省人力开支,直接导致了火灾时人员被困而酿成惨剧。
2.3.4、窗口人为的被封堵。在火灾应急情况下,窗口是可以作为第二逃生通道,是疏散自救和消防援救的重要途径。人为的用砖块砌封、装防盗铁栅栏、内装饰封封、内部货架封堵、外部广告牌封堵等情况,都直接断绝了从窗口逃生的出路,增加了群死群伤的数量。
2.3.5、建筑物自然排烟排热条件差。缺乏利用侧窗和屋顶自然排烟的意识,为了满足经营的要求,人员密集场所窗口往往被封堵,不具备排烟排热条件,造成火灾情况下烟热难以排出,致使群死群伤增加。
2.4、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根除火灾隐患,防止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国家从94年底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但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从认识火到利用火已经有很长时间,火灾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火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社会发展的越快,经济发展的越迅速,火灾数量越多,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经济发展迅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数不胜数的商场、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些场所在建设初期往往忽略了消防问题,造成先天性火灾隐患大量出现,更为日后的火灾埋下了祸根。
2.4.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先后制订和修改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单位、公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但有些法律法规还有部分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彻底消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十三条规定,“营业性场所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消防机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罚款”,消防机构缺乏相关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如果场所拒不停业,消防机构只有在三个月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在这期间就很有可能就会发生火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五十四条规定,1 关停有些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要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而政府往往会考虑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不一定真正让其停业,造成火灾隐患长期存在,随时可能发生火灾。
2.4.3、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不够。在各次专项治理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政府虽然重视,但往往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少有领导能够亲自带队进行检查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各职能部门也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参与其中,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对消防业务不熟,主要还是依靠消防机构,而消防机构受人员编制所限,不能全面对所有场所进行检查治理,致使部分场所隐患长期不能根除,对责令停业的场所不能采取强有力措施彻底关停。
2.4.4、场所负责人责任和主人意识差。长期以来,“单位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的意识在各个单位乃至全社会都不甚明确,仍存在“消防安全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情,或是单位主管部门事情”的错误认识,这是导致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在全社会树立起“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意识,尤其是增强各个单位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建立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机制的首要环节和必要途径。
2.4.5、群众的安全素质不高,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的规律告诉我们,火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往往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就已经伤亡大半了,要想减少人员伤亡,应在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上下功夫。而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无论在人防、物防,还是技防等方面都是水平较低,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前这段宝贵时间内,如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报警、快速组织灭火、迅速引导顾客逃生,往往酿成大灾大难。
3、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对策。
3.1、扩大水喷淋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是防止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3.1.1、水喷淋系统在火灾扑救中的作用相当明显,是扑灭和控制初起火灾最有效的手段。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水喷淋的设计和使用效能的研究。根据火灾统计分析,美国消防协会从1925年到1969年的45年中统计,安装水喷淋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81425次,灭火和控火成功率为96.2%;美国纽约从1969年至1978年的十年中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1678起,着火建筑物内的水喷淋系统扑灭了98%的高层综合楼火灾和97.7%的其它高层火灾。我国现有的水喷淋灭火系统也有良好的灭火效果,2002年上半年,上海发生高层建筑火灾22起,10起是在建工地火灾,2起发生在室外广告牌,2起发生在脱排油烟管道内,1起因内装修关闭喷淋凡尔未发挥作用,其余7起火灾全部由水喷淋扑灭,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综观国内的一些商场大火,其教训很多是未安装水喷淋系统或因水喷淋系统存在问题。因此,保证水喷淋系统硬件完好是控制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的关键。
3.1.2、应当充分利用生活用水资源,推广简易水喷淋系统设置。在建筑高度低于24m的、面积不大于500m2的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的改建工程、住宿与经营、储存、生产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以及其他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范围以外的其他较重要的场所,广泛推广设置简易水喷淋系统,这是提高建筑抗御火灾的能力的有效措施。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确保一路可靠市政供水,可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室内消火栓管道供水或屋顶水箱供水方式。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销商店的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其他场所的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采用标准响应喷头。关于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上海市制定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施工、维护暂行技术办法》,在6.4万户砖木结构老式居民楼的楼梯和走道间、液化石油气换瓶站、地下人防、小旅馆、有可燃和易燃物经销的街面店铺和仓库,以及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范围以外的场所,普遍推广利用生活用水管道和屋顶水箱压力,直接接出水管,适当放大给水管径,安装水喷淋,达到火灾早期喷洒控火、灭火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3.1.3、在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修订中应当充分考虑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作用,对其设计、施工、维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规定,从而使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广泛应用简易水喷淋灭火系统提供理论和规范依据。3.2、加强消防应急灯具和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不容许盲目切断电源。
3.2.1、合理设置消防应急灯具。消防应急灯具是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提供标志和/或照明的各类灯具,实践证明,合理设置消防应急灯具,在人员密集场所人员疏散中起着的重要的作用。在无自然采光和常照明场所不得使用自发光疏散指示,疏散任务重、有自然采光或常照明的楼梯间,可沿墙壁设置自发光照明带,美国双塔大厦9.11事件人员疏散中,由于在楼梯间设置了自发光照明带,疏散效率提高了四倍。此外,在商场、集贸市场、展览馆、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医院、宾馆等人员聚集场主要疏散通道的地面上设置区别于其他地面的明显发光标志及疏散指示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迷宫式疏散所造成的人员恐慌,在主要疏散通道垂直上方加强设置自然或机械排烟设施,及时排出上升到顶棚的烟气,可以防止高温烟气的水平扩散和对建筑构件的影响。
3.2.2、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商场(店)、影剧院、娱乐厅、体育馆、医院、饭店、旅馆、高层公寓和候车(船、机)室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处、层间异位的楼梯间(如避难层的楼梯间)、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的光电感应自动门或360°旋转门旁设置的一般平开疏散门,必须相应地设置“安全出口”标志。在远离安全出口的地方,应将“安全出口”标志、“疏散通道”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单向门必须在门上设置“推开”标志,在其反面应设置“拉开”标志。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上应设置“禁止锁闭”标志。疏散通道或消防车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锁闭”标志。在旅馆、饭店、商场(店)、影剧院、医院、图书馆、档案馆(室)、候车(船、机)室大厅、车、船、飞机和其它公共场所,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吸烟,应设置“禁止吸烟”等标志。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不仅仅是要设置普通的标志牌,一旦失去正常照明,这些标志很难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应当积极推广使用灯光或自发光消防安全标志。
3.2.3、火灾初期决不容许盲目切断电源。国内群死群伤火灾中,已有多起在火灾初期肓目断电,造成人员恐慌,找不到疏散方向,影响了疏散速度和流量,扩大了死伤数量。例如:某纺织厂拆房工地火灾,因盲目断电,导致4位拿了灭火器乘货梯上楼灭火的民工被困在电梯轿厢内,待灭火结束清点人数时才被发现,后经急送医院抢救才幸免遇难。盲目断电既影响安全疏散也影响灭火进攻中人员的抢救、火情侦察、战斗展开速度,并带来诸多的不安全因素。用电设备和电缆线路火灾扑救中,不切断电源存在触电危险时,除户外线路由供电部门根据消防要求必须断电时,建筑物内部断电措施的实施,必须由灭火指挥员确定,单位领导和单位任何人不得盲目断电。
3.3、必须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自然排烟的设计规范。
烟气,已成为火魔手中最恐怖的武器。统计表明,在火灾中丧生的人们,窒息而死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烟气更是火灾中的首除之患。根据火灾教训分析,致使烟雾难以排出而导致群死群伤的危险的情况主要有:未重视中庭自然排烟;未重视楼梯间侧向的最高点排烟;防火通道上搭建遮阳挡雨蓬未充分考虑自然排烟。
排烟的基本手段是: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但是,机械排烟系统当排烟阀动作的极限时间为280摄氏度,超过280摄氏度就会停止排烟。实际动作时间很短,一般在明火产生后的2至3分钟,此外,机械排烟仅仅是火灾初期为人员疏散提供条件,只有与水喷淋合用时才能发挥其排烟排热的最大效应。因此,应当注重自然排烟设计。
国外十分重视建筑物顶棚和侧窗的自然排烟,钢结构的大型超市顶棚一般都设置自然排烟窗,排烟窗材料是可熔(58到68摄氏度)聚丙烯之类,白天可采光,火灾时烟热达到58 3 到68摄氏度就熔化,有效的实施排烟排热。在日本设计的可燃材料比较集中的会展中心、生产车间等,侧窗面积特别大、高度高,十分有利于侧向排烟。
目前许多人员聚集场所窗口存在人为的用砖块砌封、内装饰被封,内部货架被堵,外部广告牌封堵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建筑物自然排烟。此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没有涉及多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要求,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往往忽视了防排烟的设计,给人员密集场所留下了技术规范上的隐患。因此,为了有效遏制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建筑物自然排烟设计。
3.4、人员密集场所严格限制可燃物和发烟材料的使用。
建筑内装修必须严禁木龙骨;装饰和吸音软包应严禁使用可燃和难燃填料;建筑物室内管道保温材料应严禁可燃和难燃(控制氧指数也是无效的),必须使用不燃材料;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和临时办公楼若用彩钢板结构拼装,严禁用聚苯烯作彩钢板填料(英国90年代初已禁止使用)。严格限制可燃物和发烟材料的使用,有效控制产生烟雾的源头,是预防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有效措施。
3.5、切实加强安全疏散的设计,保证疏散通道及窗口的畅通。
3.5.1、从严审核疏散走道长度、宽度和出口(包括疏散楼梯)数量。准确预测最大流量,科学进行疏散计算,充分留有余地,尤其要从严控制袋形走道的设计和长度的控制。
3.5.2、要从严整治疏散通道被堵。走道墙壁不针有凸出装饰,灭火器箱、消火栓箱、花盒等都不准影响安全疏散,地坪要平,商场的货架、展览大厅的展位、剧院的坐位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最不利点的疏散时间。
3.5.3、从严处理出口上锁或用绳丝缠绕。为便于内部管理和节省用工,出口上锁或用绳子和铅丝缠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问题执法难度大、成本高,只有采取一经发现直接严厉处罚的措施,才能有效杜绝这一现象。四是必须打开窗口作为疏散救人的第二通道。窗口被封堵,是建筑犹如一个大的集装箱,一旦成灾,必然导致群死群伤的发生。另外,通过窗口可以架梯救人,通过窗口可以向火点进攻。五是人员密集场所人员不得超过额定人数。艺苑歌舞厅、天堂录像厅、东都商厦舞厅在经营中都存在严重超员的现象。对额定人数,各地公安消防机构应根据场所面积、楼层、安全出口数、疏散距离等实际情况经计算确定。3.6、在大型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增设地面辅助消防标志。
3.6.1、地面辅助消防标志可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相对应的地面辅助疏散标志;一种是室内消火栓位置指示标志。均应设置在场所内的主要通道上、交叉路口和拐角处。其应用具有以下意义:
1、大型商场、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营业面积大、可燃物多、人员密集、电气设备多、特发火灾因素多等火灾危险性特点,突出了人员的快速疏散和初起火灾的及时扑灭具有重要地位,而这一点与疏散指示标志、室内消火栓的使用功效密切相关。
3.6.2、地面颜色比较单一,相对于顶棚下空间的丰富色彩,地面辅助消防标志更易于发现,疏散方向指示效果更好,克服了火灾时流动上升的高温有毒烟气的视线遮挡,也符合人员逃生时较低的身体形态。
3.6.3、有助于火灾时减弱人员心理恐慌,合理分散人流,缓解人员拥挤,从而为人员的快速疏散逃生和扑救初起火灾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6.4、地面辅助疏散标志应作为现有消防设施的重要补充,有弥补现有疏散和灭火设施在使用上不足的功效和特点,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6.5、科研部门仍需加强在上述场所主要疏散路线上设置灯光式、发光式地面辅助消防标志的研究,增强其有效性和相关消防产品的合法性,以完善现有安全疏散系统。另外应考虑将地面辅助消防标志纳入消防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款,增强其推广性。3.7、在防火审核和消防管理上要严格把关。3.7.1、从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看,总共经历了初期、发展期、极盛期和衰落期等四个阶段。从火势初期发展到火势极盛期阶段,其中经历了一个轰燃的过程。轰燃指的是室内火灾从发展期到极盛期过程中,室内火灾迅速扩大,温度急剧上升,室内可燃物瞬时间被引燃的现象。轰燃是小火蔓延成大火的标志。发生轰燃后,会导致火灾扑救困难,人员难以疏散,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建筑结构破坏都有很大影响。如何预防着火建筑不发生轰燃,或在发生轰燃之前扑灭火灾,对控制火灾事故极为有利。因此,在办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审核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全面设防,才能保证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
3.7.2、公共娱乐场所在耐火等级和总平面布置中的考虑。公共娱乐场所应选用耐火等级不低于一、二级的建筑;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重要和危险物品仓库等建筑物内或毗连建设;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公共娱乐场所。公共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当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考虑。
3.7.3、考虑安全疏散的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宜设置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端或尽端。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应满足如下条件:(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或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米2,厅、室的门为乙级防火门;(3)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米2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4)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疏散宽度指标为1米/百人,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米;(5)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分散布置,相邻安全出口之间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6)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7)与建筑物的其他部位隔开,分隔材料:墙体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楼板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当墙体上必须开门时应用乙级防火门。
3.7.4、严格控制最多容纳人数。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根据该场所的使用面积按1人/米2考虑,其他公共娱乐场所的疏散人数按该场所的使用面积按0.5人/米2计算。
3.7.5、室内装修的消防控制。过多地采用可燃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在发生火灾后,将会产生大量浓烟,以及有毒气体。因此,在装修时应优先选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质及砖石类材料,避免使用高分子化工材料或环保性差的合成板材,以防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在具体操作中,顶棚应采用A级材料,其它部位装修应采用B1级装修材料。
3.7.6、建筑消防设施的选用。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ABC类干粉灭火器和自动报警、灭火设备等。其中(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选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和扑灭建筑初期火灾成功率较高,早已在国外广泛使用,近20年来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由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具有火灾危险性,因此国家规范对下列范围的场所作出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规定:设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建筑面积超过300米2;设置在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选用K系数为80、115的快速响应喷头或K系数为80的标准响应喷头。对于建筑面积在500米2以下的公共娱乐场所,考虑到完全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势必造成这些场所的业主消防投资过大,且不宜实施,可以结合当地市政给水状况,采取设置屋顶消防水箱、消防给水主管接入市政给水主管道、设置管道泵等措施予以解决,形成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范围:设置在地下、半地下;设置在建筑四层及四层以上的。(3)设置防、排烟设施的范围: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米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米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在楼梯间、疏散走道和消防控制室等部位设置。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设置时,离地面高度不大于1米,走道 5 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米。(5)歌舞娱乐厅及包房内设置声像报警装置,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播放火灾警报,引导人员疏散。
3.8、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三合一”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求的日趋扩大,个体私经济逐渐成为政府鼓励和支持的经济类型,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生产和沿街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三合一”建筑也越来越多。由于消防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控制“三合一”建筑的发展和蔓延。在《消防法》中,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和消防技术规范中对“三合一”现象的法律界定缺乏明确的规定,已经不能够满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对“三合一”建筑缺乏消防监督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给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三合一”建筑的定义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设有车间或仓库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拓宽“三合一”建筑的法律界定,扩展和确定其法律内涵,将住宿与经营(生产、加工、储存、服务等)一体建筑均纳入“三合一”建筑,这对消防监督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消防监督部门应当会同建设、工商等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三合一”建筑的法律界定和防火要求。这样才能使“三合一”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三合一”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好的减少和遏制“三合一”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发生领域广、频率高、数量大、持续时间长,至今尚未有效的控制,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那些只强调防火分割而忽视人员的安全疏散,只装报警而不装喷淋,只考虑防盗而忽视了人员利用窗口逃生等设计思想,用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最高的质量来建设,用最严格、最全面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切实有效地整改现有的各种大小火灾隐患,才能有效的控制群死群亡恶性火灾事故,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GBJ16--87(1995修订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3、GBJ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5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4、《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5年01月26日起施行。
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GBJ84-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网站——http://www.xf.ga——DNS:1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