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公立医院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公立医院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按:与法国类似,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介于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和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之间。因此,法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李卫平两位研究人员近期撰文介绍法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历史沿革、体制机制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现予刊发,供学习参考。
法国公立医院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位于英国与德国之间,其经济发展和健康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法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经过60余年的持续改良,将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和英国国民卫生体制的内在机制与本国的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适合法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体系。法国医疗卫生体系因较高的公平性和效率于200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卫生系统。分析法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其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
一、法国公立医院改革历史沿革
(一)公立医院管理的萌芽期。16世纪开始,法国政府开始参与管理医院,但直到18世纪末,财政负担的医院支出还不足1%,医院的运行主要靠教会和捐赠。1851年医院获得法人地位后,政府加强了医院管理,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需要政府批准才能执行,医院支出也占到国家预算的3%。1941年的《医院
宪章》创立了医院院长职位,由中央政府任命,大体形成了现代医院的雏形。
(二)公立医院管理的发展期。1945年10月,戴高乐政府仿照德国模式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主要解决就业人口及其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1958年连续颁布三道法令,改革了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将医院分为四级六类,大区大学医院、大区医院、中心医院、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医院、农村医院和护理院);强化了中央和医院院长的权力,卫生部负责任命和考核院长,院长负责医院日常运行和财务管理,医院管理委员会决策并购和资产处理,地方市长负责审核预算。1970年颁布的法律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管理体系,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组建医院集团整合资源。地方政府对医院的控制权力逐渐下降,以便于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整合。
(三)公立医院管理的成熟期。1980至1990年代,法国一方面参考英国模式,把部分税收投入医疗保险基金,另一方面开始关注通过支付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法国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也逐渐完善。1982年推行医学信息系统化项目,建立了费用和管理的信息基础;1983年通过了筹资总额预算法律,形成了医院管理的外部压力; 1985年制定了《分析核算指标》,建立了成本核算的规范;1986年提出了法国版的疾病诊断相关组,引入了内部管理的技术手段,并使1995年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方式进入医院的预算。此外,1991年医院改革法从法律层面建立了区域卫生战略规划制度,制定了医疗服务质量的
评价原则,并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机构(即国家医学评价发展局)。
(四)公立医院管理的维持期。1990年代末期,法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失业率上升。法国卫生改革的重点转到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现代化,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如“医院2007”和“医院2012”规划,以及2009年的“医院、患者、卫生与地区法”,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增强院长权限,缩小了理事会的决策范围,优化医院筹资,不断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从而提高效率,控制费用。
二、法国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现状
一是管理体制。法国按区域实行医疗行政管理,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对同级政府负责,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管理与其他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合为一个部门,采取大部制体制。在中央层级由社会共济、医疗卫生和家庭事务部统一制定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医疗行政管理和家庭补助的政策。在地方则分为地方社会卫生局和医院管理局,前者负责制定辖区的公共卫生法规和医疗法规,后者对辖区内医院进行预算管理和支付。法国将医疗服务分为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两种形式。门诊服务由私人开业医生提供,他们接受地方卫生与社会事务局的行政管理和地方医疗保险部门的经济管理。提供住院服务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两类机构都接受地方卫生与社会事务局的行政管理和医院管理局的经济管理。
二是治理机制。在法国,公立医院医生虽然是受薪人员,与公务员相当,但其作为国家雇员相对独立于公立医院管理层。和
区域医院管理局相比,院长权力十分有限,医管局负责决策,院长负责执行。公立医院配有董事会和监事会,还有各种权威的专业委员会协助管理。院长是医院的名义代表,任医院董事会主席,领导制定医院的基本政策,只有权任命非医务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理事会是以前的执行委员会,其实质是医院的领导班子,包括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主要管理人员;监事会是以前的理事会,决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对医院进行长期管控,成员包括地方政府和议会代表,职工代表以及有资质的个人。监事会以前主席由市长或省级机构中地方议会的领导担任。
三是补偿机制。筹资方面,医疗总费用的77.1%来自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2.9%来自其他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付费,国家通过医疗救助的形式仅直接支付医疗总费用中的1.3%,个人与家庭支付比例为8.7%。支出方面,总医疗费用44.5%用于住院治疗,27.1%用于门诊治疗,20.8%用于药品。公立医院每年向地方社会卫生局提出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臵预算的申请,经审核认可后,预算费用由社保基金支付。公立医院的人员经费和运营费用则由地方医院管理局(ARH)负责预算和支付,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采用固定薪金制,收入低于自由开业医的水平,但享受养老、带薪假期等福利。医院根据上年度活动业绩向ARH提出当年设施计划和预算计划,经审查后按月获得预算金。法国医院的预算收入为医院总收入的80%左右,即使在实施DRG支付方式后,预算收入也占医院总收入的60%。在住院医疗方面,法国主要通过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额预算管理、对医务人员采用固定薪金制方式等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接受住院医疗
服务的患者只需支付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主要为每天15欧元的住宿费和30%的药品费用。
四是资源规划机制。中央层面由卫生部负责,主要活动包括:分析全国卫生供需双方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全国范围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时间表;对各大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技术指导。大区层面由区域医管局负责,主要活动包括:成立指导委员会;成立各专题工作组,包括现状分析技术团队和10余个规划专题技术组;召开区域卫生会议对方案进行讨论;报送地方行政委员会;最后由区域医管局行政委员审定发布,具有法律效力。法国的区域卫生规划将医疗活动分为24类,其中19类需要审批和授权,属于严格规划的内容。器官和骨髓移植、严重烧伤治疗、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介入医学等5种,由于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在大区之间进行跨区规划。5类不需要授权,鼓励各类医疗机构自由开展,包括老年人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青少年心理干预、脑损伤和脊柱损伤的治疗和保健、加强和持续监护、姑息治疗等。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最后确定医疗资源配臵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5部分:区域内医院、医生、护士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配臵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区域内医院设臵的科室数量及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区域内医疗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区域内医疗卫生费用的控制。
三、对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
第一,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受到筹资体系的深刻影响。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使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然后是医疗服务筹
资系统改革,并带来医疗资源配臵的变化,医疗服务筹资通过支付系统影响医院行为,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而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一般是改革治理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我国目前医保补偿的比例还较低,支付方式还比较落后,还未能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约束,这是公立医院缺乏改革动力的重要原因。
第二,以立法为形式不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持续性话题,法国以立法为主导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明确了各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措施,确保整个改革进展方向一致,不走回头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的相关法律,改革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存在改革刚性不足、方向容易改变、改革范围有限等问题。
第三,公立医院改革要从本国历史和国情出发。法国的社会经济情况与英国和德国比较相近,但它并没有照搬英国和德国的模式,而是结合自身公立医院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社会文化要求,设计出符合自己的医疗模式。中国建国六十年来建立起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就,为满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只有承认历史,在准确全面认识我国公立医院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服务提供和筹资模式。
第四,多方利益集团协商的公共治理机制。法国在公立医院治理中大量使用多利益相关方协商和投票的机制,比较容易使各利益集团达成一致意见。在国家决策层面,对于医疗保险费用征收比例的确定、医疗保险基金赔付比例的确定、自由开业医诊金 的确定等都是通过成立专门的协商议会进行决策。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缺乏多方协商的决策机制,政府部门间往往都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更无法充分考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这也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难以推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政府税收和社会医疗保险缴费构成稳定的医疗费用筹资机制。法国以税收形式投入社会医疗保险的经验表明,随着国力和政府财力的增长,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可以逐步以税收投入取代固定金额投入,这将有助于解决筹资的可持续性问题。为了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提高效率,我国也采用了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方式。但是,一些社会医疗保险项目还只是采取人均固定金额的筹资方式,由于这项政策是在本届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环境下推进的,而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其筹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民众对健康的追求没有止境,因此医疗服务的提供与筹资之间的矛盾会持续存在。在此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卫生体系都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疗模式,更不会存在一种“普世”的医疗模式。法国医疗模式吸收了英国和德国的理念,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的医疗服务筹资和提供模式,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好评。但目前这种体制也运行困难,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的医疗保险筹资的赤字逐年增加,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下的服务效率难以提高。法国下一步医改的方向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自主权提高运行效率,在同等筹资水平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二篇:法国退休改革之路对我国延迟退休改革的启示
法国退休改革之路对我国延迟退休改革的启示
社保一班 蔡伟 ***
一、中法两国进行退休改革的原因
1.法国政府进行退休改革的原因
法国高福利社会保障体系是经过战后60多年的反复修改建立起来的。前总统密特朗当政期间,法国政府于1983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难以为继。一方面,政府越来越吃力地承受着由此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高福利、高税收、休假时间长于工作时间等,使得法国经济在全球日渐失去竞争力。1945年法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人口平均寿命为65岁。而今天,人口平均寿命为78岁。法国战后“婴儿潮”一代已全部达到退休年限,国家退休金支出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退休费用。法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法国退休人员约占全国人口的23.8%。每年靠国家举债支付退休金的退休人员已达150万。如果不改革退休制度,法国退休金赤字2010年预计将达323亿欧元,2018年将达到423亿欧元。届时,退休金制度恐因不堪重负而瓦解。在欧洲范围内,法国人平均退休年龄偏低。德国和西班牙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瑞典为61岁。官方数据显示,法国55岁至64岁人口的就业率只有33.75%,为欧洲最低水平。2010年7月13日,法国内阁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将法定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长至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将交纳退休金的年限提高到41年。此外,公共部门退休金缴纳比例将在10年内从7.85%提高至10.55%,向私营部门看齐。
2.中国进行延迟退休改革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未来劳动力量将逐步减少,如果还都是男60岁,女55岁退休(可不做事),那么供給总量就会减少,同时缴费者与领取待遇者的比例有很大差距,毕竟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一个家庭老人占多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退休人的工资也要跟着提高,这样就会给国家带来很大负担。说的不好听就是靠劳动创造经济财富的人少了,吃喝玩的人多了。
第二是由于人均寿命都在增长,如果还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会导致中青年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已经退休了的人的退休金不能持续合理的得到提高。否则还没退休的人会有很大意见,因为交了这么久这么多的钱,自己退休后,早期退休的人都赶上了现在交的人的工资,心里会很不平衡。
第三是随着文明素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退后的格局,也就是读完大学本科二十五、六岁,或读完研究生三十来岁,再加上从基层干十几年,等到自己真正锻炼变成人才的时候,发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样将不仅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还会导致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
二、法国退休改革之路对我国延迟退休改革的启示
我国需要尽早确立“适度老龄化”的人口发展战略。换言之,必须事先统筹好生育制度与养老制度安排,必须认识到只有适度生育、人力充沛才能确保老有所养。事实上,考虑到独子化、高龄化和贫困化趋势,我国21世纪面临着远比法国和欧洲严重的退休危机和养老困境。人口少子化的危机信号就是少子高龄化,在中国,则是独子高龄化甚至是无后高龄化。
建立公平、科学、可持续的退休保障制度。未来我国需要建立公平、科学、可持续的退休保障制度。为此需要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建立公平共享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广覆盖,不同职业群体的养老待遇在体现差异的同时缩小差距。针对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局面,需要进行适度整合,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平台。要加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尽快结束退休养老“双轨制”的局面。需要健全投资体制,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准确测算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债务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单个、个人、社会等责任共担的方式化解债务。此外,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退休保障。
退休制度改革应该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一刀切。法国从普遍承担到先向富人征税解决资金问题,从普遍延长两年再到“部分返回60岁”,这一反复正是以人性化的弹性政策来保障弱势劳动者的利益。退休金作为公共财政所承担的一部分,“劫富济贫”仍然应该作为政策调整时优先考虑的准则之一。同时,底层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开始工作的年龄早,步入老年之际可能已不适宜再进行体力劳动,自然在退休年龄上对他们有所照顾。将产假、病假和部分的失业期也计入工作年限也正是充分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表现
第三篇: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之路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之路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范畴
长期以来,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经常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在这期间,有关部门对中国医改的构成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范畴。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二、医改的时间路径
1、第一阶段(1978-1984年):医改孕育期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并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取得了显著成就。
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
本阶段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主要是对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涉及体制上的变革。所以说这个阶段只是医改的孕育期。
2.第二阶段(1985~1992年初级阶段):医改正式启动。
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改革工作。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
1990年5月,卫生部成立医改纲要起草小组,此纲要先后草拟了12稿,不断地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对深化各部门对医改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关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的主导思想在于“给政策不给钱”。
3.第三阶段:1992~2000年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卫生医疗领域,继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医疗卫生体制。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提出了推进卫生改革的总要求。
这个阶段仍是在改革探索中,伴随着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是与非的争议,各项探索性改革仍在进行。总体来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下一阶段解决。
4.第四阶段:2000~2005年
2000年2月,体改办、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出台了13个医改配套政策,继而国家和地方有了一些改革举措。2000年3月,从宿迁医改开始,多地进行了大规模产权改革,实现了政府资本的退出。
有关部门在地方进行“医药分开”的试点,按照“医药分家”的模式将药房从医院中剥离,但未获得重大进展。
本阶段其实是各种趋势交叉最多的一个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在发挥很大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尤其是非典暴发以后,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争论也逐渐深入,这为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埋下了伏笔。5.第五阶段:2005年至2008年
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医改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2005年,产权改革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产权改革并不是本阶段的主要内容,而是基本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2005年成为新一轮医改的起点。
2006年9月,成立了由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新一轮的医改正式启动。
2007年12月,十七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卫生医疗体制的制度框架包括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新时期对卫生医疗体系构成的全面概括。
本阶段主要是从反思争论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让医改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成立以后,各方积极分析准备,医改的具体方案也在一次次协调和调研中得到了细化。
6、第六阶段:2009年至今
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新一轮医改方案。新方案指出2009-2011年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在此阶段,经过中央和各省、市财政人财物的大量投入,新农合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也得以在多省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的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得到了推进。
新阶段政府医改的重要任务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索。
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策
2005年7月,《中国青年报》刊出新医改研究报告,通过对历年医改的总结反思,报告认为: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基本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而在此之前,医疗机构市场化与否,医改的方向应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群众,一直就公开化的争论不休,争议不断。“给政策不给钱”的“市场化”也饱受诟病。
2009年新医改方案指出:(1)要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2)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医药分开减少的收入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3)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允许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同时,2009-2011年各级政府加强医疗机构财政投入约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2010年,卫生部(现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对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改革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做出了较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在全国选定300个县(市)作为改革试点。
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症结
笔者以为,既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将公立医院的性质定性为公益性质,就意味着应由政府买单,加大投入,没有政府的投入改革永远都不会成功,而目前,多数县(市)医疗投
入明显不足。同时,2012年的改革意见指出,禁止县级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县级医院,在2009年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政策期间,进行大规模基建,造成了大量负债,其中的60%要由政府偿还,而目前很多县市财力不足,根本无法协助医院偿还该债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医疗服务开放不足。
医疗服务开放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医疗服务的强劲需求。不幸的是,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县级公立医院基础相对薄弱,无力进行建设,有的县级医院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得到了发展,但债务也许还要自己去偿还,而在供求失调的基础上,政府还对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是医疗问题的根本矛盾所在。
民办非营利机构的入局或 “搅局”,一方面能够增加医疗服务开放,也是政府办好公立医院的一个促进条件。适者生存,环境里多了一些 “讲究效率的非营利组织”,那些不那么讲效率的机构就多少感到压力,多少就要作出改变和调整。政府鼓励民办非营利组织进入的政策,等于是政府引入与自己竞争的力量,也能够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目前医疗改革还在深水区,稳步推进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各方面投入尤其是财力投入。
第四篇:公立医院改革范文
热烈欢迎卫生部、市卫生局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一、院领导名单
二、上海市中医医院接待服务人员名单
三、上海市中医医院出席座谈会人员名单:
医生代表:董耀荣主任、张长明医生 护士代表:王岩梅护士长、王娴护士长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研工作会议议程
一、时间:2011年5月4日上午9:30
二、地点:上海市中医医院病房三楼多功能厅小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1、陕西省宝鸡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侯林荣;卫生部医管处陈虎、许栋专家;
2、市卫生局医管处晏波处长、高秋韵副处长、陆廷岚老师、陈小丽老师;
3、上海市中医医院党政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医生代表及护士
代表
四、议程:
1、院领导班子陪同专家参观我们门诊大厅及门诊一站式付费
2、党委书记孙虹书汇报医院工作
3、医务职工座谈会
4、参观医院
第五篇:公立医院改革材料
xxx人民医院
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谨代表全院职工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我院按照《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始终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工作目标,切实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千方百计抓好基础建设,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走人才强院之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保障和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现将我院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级诊疗工作落实情况
我院认真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一是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分级诊疗工作,要求把分级诊疗工作作为当前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充分认识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推进分级诊疗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分级诊疗的相关内容,采取各种形式,认真开展工作。二是成立分级诊疗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常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三是把握工作重点。通过医院内网、健康宣教等形式宣传分级诊疗的重要内容。四是分别与川大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xxx中心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分别与14个乡镇医院签订了分级诊疗协议书;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
为保证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我院实现了24小时预约挂号,成立了双向转诊办公室,设置了分级诊疗接待点,启动转诊预约工作,转诊路径畅通。对转诊的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工作检查,检查组对我院分级诊疗工作的亮点予以了充分肯定。
二、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我院从2010年开始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工作,开设临床路径病种32个,其中五官科、妇产科入路径病种较好,其他科室有入路径病历,但在路径信息管理及变异退出等方面落实存在问题,2015年,医院再次规范了路径管理工作,明确了奖惩机制,但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此项工作有待加强。
三、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截止2016年,全院职工总人数xxx人,其中,在编人员xxx人、聘用人员xxx人(含返聘人员27人);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xxx人,其中,在编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占全院总人数比例为85.7%;护理人员共45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51.37%。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其中,正高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83%;副高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3.58%;中级职称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29.1%;其中,硕士文凭共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1.48%;本科文凭共x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43.72%;大专文凭共xxx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比例为43.26%。
近年来,我们依托多年来蓄积和培养发展的人才优势,坚持科技兴院的方略,不断开展科研项目,每年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市、县科技进步奖。x科、xx外科、xx科、xx科为xxx重点专科,泌尿外科为xxx重点建设专科。
1、提高认识,完善组织。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人才工作的组织力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工作网络。
2、健全制度,夯实基础。
完善的人才工作制度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医院为了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出台了《xxx人民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办法》以及《人事管理规定》等指导性文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要求,实行全院聘用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向“风险系数高、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制定了《xxx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发展5年规划(2014-2018年)》,到2018年,我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优势突出、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队伍,形成行业内竞争优势。全院医生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20%,护理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70%,医技岗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各类人员在各专业、病区间分布趋于合理,人力资源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趋于合理,形成素质优化、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梯队结构。
3、组织协调,齐抓共管。
我们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保证优秀人才成长快、留得住、用得好。同时,院党委坚持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的原则,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适宜的岗位上,让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业务素质全面、群众基础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我们有意让他在多岗位经受锻炼,适时提拔使用,近年来先后提拔了多名医务人员走上科室负责人岗位。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分流、综合考评等竞争机制,让每个员工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实现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
4、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近几年我们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联系交往比较多,经常邀请这些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指导,让我院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在专家的带领下,在临床实践中大胆工作,增长知识技能和才干。
不惜财力送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是我们搭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又一平台。为了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我院既派人去xx如xx医院进修学习,又派人去xx地区如xxx医院、xxx医院进修学习,以形成技术上的“杂交优势”融为我院的技术特色。根据专科建设的需要,有的骨干多次送出培养,多次派出参观,有的医、护、技人员配套组合一起进修,他们带回了新技术,带回了新信息,回来后在临床一线立即就能开展新项目。
5、引培结合,重在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十分激烈的争夺人才的形势下,人才流动已成不可阻挡的大势。我们认识到,县级医院无论在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上都不可能同大城市医院比。但我们应该有主动的姿势,采取主动的措施,既要设法留住人才,又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医院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人才服务意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参加了由人社局、卫计局组织的赴四川、重庆等多所医学院校举行现场招聘会,招收本科以上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储备了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力资源专业结构不合理。我院现有床位编制500张,实际开放床位900张,到2018年末,随着医院整体规模的扩大,急短缺卫生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儿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相对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人员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工资待遇较低,致使卫生队伍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
3、人才机制不灵活。根据《川人社办发„2011‟347号通知》要求,市(州)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考核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本科毕业生的限制,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在考核招聘中仅限超声方向,从而对医院长远发展以及人才储备不利,因医疗卫生人才成长的特殊性,新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培养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成为临床业务骨干;“人才引进”又缺乏待遇和发展环境的支撑,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硬实力,存在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受人事管理体制限制,卫生主管部门人事调配权力有限,卫生技术人员调配相对困难。
五、几点建议
1、必须发挥政府对医改的主导作用,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力度。政府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卫生、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价格调整、人事分配、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按照以县为主、分级投入的原则,健全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长效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六个方面的投入政策。对历史负债情况要进行逐年补偿清理,对符合财政支出要求的,财政补助一部分,医疗单位自行解决一部分,将遗留负债进行处置。
2.必须激发医院的积极性,落实法人治院、去行政化的模式 政府要充分放权给医院,给予医院独立的经营管理权、用人权、财务支配权、奖惩权,这是医院内激活力的基础。只有把权力交给医院,才会有医院创新管理的空间,才会有医院之间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管理而创造品牌效应,带来医疗市场的竞争活力。比如用人权,就是医院可以自主独立地择优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用,使得医院的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破除人事编制的限制。还有,班子成员由院长组阁,这样整个班子就能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产生更大的合力,才会有更高的执行力。再有,院长最好从本院的人才中民主选举产生,这对于医院人才来讲也是一种很大的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政治的鼓舞。但是,医院的权力运行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维使护病人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
3、及时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力求医院收支平衡 市级部门应尽快对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展开摸底调研,在2009年收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物价上涨及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相适应。
4、改革支付模式,完善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机制 大胆探索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构建程序简化、流程优化、结算便捷的支付系统,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序时进度及时支付到位,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支撑作用。
我市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70%由提高诊查(中医辩证论治)费、护理费价格来进行补偿。目前门诊诊查费有医保全额补偿,住院诊查费和护理费却不能做到足额补偿。为使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能补偿到位,建议把住院诊查费及护理费纳入医保全额补偿范畴。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后,广大病人反应药价下降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部分药品进价高于市场价;部分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难觅踪影。
5、化解债务风险,合理规划医院发展
政府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尽快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化解工作。建议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尽快进行新老划断,对历史债务采用适当的途径逐步化解。第二,对今后医院的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对合理规划内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由政府出资进行统一采购,从而降低百姓的看病成本,真正让利于民。政府在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坚决不准医院再举新债。
6、实施人才兴医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真正在临床工作的人员只占五成,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现象,与医院缺乏人事自主权有关。这种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帮助县医院“把关”选择人才的做法需要改革。
应采取政策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公立医院长期执业。打破人才引进的政策限制,创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环境。要立足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定向委培生的培养力度,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给医院自主选择权,从体制方面松绑,有关部门要对人才引进整个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空间。
7、合理整合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走“错位发展”之路,防止县医院和中医院同向竞争,中医院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两院要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1、坚持科技强院战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xxx人民医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核心竞争。
2、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借鉴兄弟医院先进经验,落实人事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分配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按岗位定薪酬,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确保病人就医体验得以提高。我们将以此次xxx督导为契机,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意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全院职工加强学习,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法治医院、平安医院、和谐医院,增强对老百姓的感情,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为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
xxx人民医院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