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情成就梦想态度决定成败
激情成就梦想 态度决定成败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司法厅法规处 荣丹
“你在为谁工作?”很多人辛苦、忙碌工作一生,却很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为名、为利、为家庭、为社会……?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人会一脸茫然。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我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本书中,作者陈凯元讲述了一个浅显却不易悟得的道理,提出了每一个人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
第一,工作是什么?书中约翰〃洛克菲勒说了这样一段话:“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
第二,应该抱着什么态度工作?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性质不好,工作环境恶劣等等,其实工作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你享受生活的一面窗、一扇门,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端正。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 极的,是上进的还是无所谓的,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有些人虽身处疲惫劳碌的前线,却可以快乐、充实地度过工作的每一天。有些人虽然在年青时怀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却不能从平常琐碎的小事做起,只是一味地抱怨没有命运之神的眷顾,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是在抱怨中度过。端正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从小事做起,你就会发现其实命运之神就在你的身边。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一个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为什么呢?态度!套用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重要的不是你目前在做什么,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你目前所做的工作。为什么同样做着同一个工作,但十年后的结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呢?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好:今天的成功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依赖于今天的努力。
第三,“我们在为谁工作?”我们在为自己工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应该是一种创造自身价值的过程,在创造中寻找乐趣和意义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工作有助于我们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生命的高潮与低谷。在生命高潮的波 峰,总结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积淀它。享受波峰,庆幸自己的成功;积淀低谷,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快乐,皆能使我们有所收获。“每次工作都是一次机会”。只要用心,即使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机会不会凭空而降,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创造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才能逐渐走向成熟,逐步走向成功。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上述道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应该怎样去工作:
首先要热爱工作。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展示自已。所以说要珍惜工作机会, 点燃工作激情,淡薄名利,恪尽职守,尽善尽美的干好自身工作,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是盲目的,除非有爱。有爱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体化,那么让我们怀着爱工作吧!其次要提高工作质量。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不拖延懈怠,不应付了事。不能认为迟到几分钟无所谓。就拖延时间;不能因为几张复印纸无关紧要。就随便浪费……事无大小。这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回顾自己近十年的工 作经历,从上班开始起的基层监狱警察,到现在厅机关工作的公务员。这个变化很大,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在厅机关党委两年多来,自己在党务和工会工作中得到锻炼,通过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 求得提高,将每项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潜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学会创造性地工作。要很好地理解本职工作的整体思路,不能死板,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我们自已实现目标而做的。随着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党建和党务工作任重道远。我要把握这本书的指引“接受工作的全部,不只是益处和快乐”。我以为,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艰辛和创造。要把重心放在如何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上,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要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说到这一点,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能否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干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门钥匙递给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听后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所以说,我们应该怀有感恩的心去工作。是父母、师长、单位、国家和党组织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恩惠,我们就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不管环境如何,都应该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国家的利益,忠诚于司法公正。因为忠诚是司法行政人员最值得重视的美德。
让我们点燃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以敬业的工作态度,以挑战“不可完成的工作”的勇气,为我们生命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和我省司法行政事业的辉煌而努力工作吧!
第二篇:激情成就梦想态度决定成败
激情成就梦想态度决定成败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你在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不是不愿放下而是无法放下。它似乎有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让我欲罢不能。我知道那是因为它所陈述的现象正是我无法释怀的烦恼;它所解答的问题正是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它所提出的理念正是我迫切需要建立的观念,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里面都有着我的影子。它就像黑暗中一盏明亮的灯塔,给我这艘迷航的小船指出正确的方向,把我心中对工作的种种困惑、茫然一扫而光。让我明白了工作的真正意义,让我明白了应该怎样工作;让我懂得了在职场中应该如何追求成功、实现自我;让我从工作中清楚地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工作不是为了讨多少薪水,是实现自身价值基本的方式和途径” 以前我虽然没认为是在为老板、经理工作,但一直不知道是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为目标工作、为责任工作、为荣誉工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而工作!
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可能我还在浑浑噩噩的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还在费尽心思的为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寻找理由、借口,而不是积极地从自我出发检讨自己;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还停留在工作不出差错、满足需要,仍然处在做工作的最初级阶段;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还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懂得也不晓得怎样做精做细自己的工作;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还在抱怨机遇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
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会为自己与他人的待遇不同而愤愤不平,嫌工资太少,而不是认真检讨自己的态度不好,工作量不够;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我可能还会抱怨自己干的多,别人干得少,自己的工作能力永远也不能提高。如果还没有和它相识,可能我将会做一个“三等人员”(等着下班、等着拿薪水、等着下岗)。
我们应该明白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的存在形式,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为谁而工作,你首先是“工作”,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才是为谁而工作的问题。
“他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促使自己动手修正自己。”读《你在为谁工作》,我最大的触动,是它的每一点、每一个面都像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把我自己的缺点折射出来,让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并“忍不住”的在反省自己的同时,一点一点的修正自己。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再也不会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不仅仅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且时时刻刻为企业着想。”
积极的工作态度,干任何事不要拖延,拖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起来,只能给自己带来工作上的影响,打乱自己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不要找任何借口。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不拖延懈怠,不应付了事。强烈的责任感是敬业最优秀最首要的品质。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而这又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工作业绩。只尽本分机械地完成任务并不是责任感。一个对工作有强烈责任感的员工,不仅能高质量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还视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处处为公司着想,时刻关注公司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享受升职加薪带来的快感。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
你,在为谁工作?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我们是在为自己而工作,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让我们点燃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以敬业的工作态度,以挑战“不可完成的工作”的勇气,为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吧!
第三篇:态度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成败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态度决定着一切,无论处于多么严酷的环境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我们要追逐,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去迎接春风和朝阳。虽然我们并不坚强的翅膀也许会受伤,但我们一定要飞向远方。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是我们成功的秘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问题。
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的工作态度: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我们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工作态度: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岗位,有什么样的远大理想,态度是决定你将要达到的高度。工作态度决定了职业高度,而人生态度决定的是人生高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改变心态,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所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忠诚、敬业、负责、主动、勤奋、敢于创新、善于学习,以这样的态度去工作,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做不好的事情了。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在什么样的岗位,都会成功。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它会使你充满自信;积极的态度可以使你赢得幸福;积极的态度助你吸引财富;积极态度让你知足常乐;积极的态度促进你正常地思考问题;积极的态度可以使你激励自己和他人,面对人生的挫折,消除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立即行动,便可获得充实向上的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你就可以达到原来无法企及的目标,冲破你原来以为难以跨越的藩篱。
来公司的时间虽然只要短短的四个多月,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远远不能用数字来描绘。裕天,是我心中神圣的两个字眼。毕业后,裕天用谦和的态度接受了懵懂的我,缺乏经验的我,卑微的我,我一直存一份感恩的心来对待工作。是裕天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即使我不能做出丰功伟业,但至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竭尽全力为公司服务和效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像是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它包容了稚嫩的我,我也将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同事。表里相应、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对待每个充满希望的新的明天。
行政部:颜 姣
第四篇:态度决定成败
爱国者总裁冯军说过一句话:“ 我们不是尽力而为,我们是全力以赴”。
陈安之有一段话,现在各位,我要请教你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你们觉得一个人成功是态度比较重要,还是智商、能力、机遇比较重要?很多人回答说:态度比较重要。我问,态度占成功的百分比是多少?有人会回答:“百分之八十”;有人讲:“百分之九十”;有人最妙 的答案是:“态度占成功的比例占了百分之九十九!”
各位,假如你希望让你的梦想开始起飞的话,请你开始全力以赴!态度不是占百分之八十,态度也不是占百分之九十九,我郑重地告诉在座各位,态度占了百分之一百!态度决定成败!为什么我这样说呢,一般的成功者可能会告诉你,态度占成功的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假设你是要成为No.1,你是行业中的第一名,成为最顶尖的人,成为世界冠军,有一个伟大的创举,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态度就需要占百分之一百!
为什么这样说,世界上有两个佐证:一是,所有世界冠军都知道(特别是残奥会冠军),态度占百分之一百!成功者不能有一丝懈怠,一丝马虎!二是,有人称:“成功与失败仅一步之遥”。著名投资大师约翰·坦普尔顿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分界,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是否‘多加一盎司’。”
既然态度决定成败。这个态度是什么?又表现在哪里?我认为下列两点最重要: 第一是认真;
第二是专注与重复。
第一点:认真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毛泽东同志太伟大了,他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真谛——“认真”二字,他一个“怕”字道出了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什么是认真,认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品质。
我给大家讲一个管理故事:洗厕所的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在此迈出她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想不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
洗厕所!实话实说没有谁愿意干,何况她一个女孩子从未干过粗重的活,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尝试,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时,这时胃里立即翻江倒海,恶心又呕吐不出来,这个工作又不体面,心里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否则不合格!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她当然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了困惑、苦恼,也哭鼻子。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去是留?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了个样子给她看。
首先,他的上司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干干净净,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简单的真理:什么是光洁如新?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光洁如新。
然后,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使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原来这就是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认真。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这位前辈的高水平。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所水;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后来,她已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启示:
野田圣子坚定的人生信念和行动,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认真的态度,成就美丽人生。
再介绍另一个人,一个企业,它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它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一个了不起的巨星冉冉升起,瞬间又坠落在地。它就是“托普集团”和它的创始人宋如华。宋如华有着非凡的经历,也有着撼天动地壮举。他十年间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无不揭示人间的真谛,那就是:“把一件事,作为一个事业来做”。
第二点:专注与重复
什么是专注,什么是重复,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及内涵。现代企业管理,已有明确的分工:高层做决策,中层做执行,员工做专注。到底怎样做专注,下面将用罗列的方式来回答。
1、北京锡恩英才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实力很强的企业培训机构,它同清华大学合力打造了一个精品课程即核心培训模块:成长型企业总裁培训。培训时间12天,收费3.6万元,加上车马费用合计人均约5万元。在座各位如有兴趣,建议参加学习。本人曾用2天另一晚上的时间,聆听了他们关于高效执行力的专题,淮北也有许多人听过,我认为很有收益。在清华--锡恩,有个培训师叫杨鹏博,培训相当精彩,也很有实力,是锡恩的台柱子。杨鹏博说过一句话:你们认为我讲的很熟练,大家如果把你的演讲稿,反复练习一千遍,会比我讲的还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只有两个字:重复。重复可以成就最好,成就第一,可以走向成功。反过来说,比如在我们面前,有的车工、钳工、特别是会计,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就是做不好,总是不长进。这个原因又在哪里呢?应该是不学习、不思考、不用心、没方法,没有好的环境。可见,单纯的重复还不行。
再介绍一个人,他就是李践,飞驰传媒的总裁,很火的企业培训师,喜欢跆拳道,十年内阅读了8000册书,十年前创办这个公司,05年销售收入已达13亿,纯利润一个多亿,他的财富十年翻了1500多倍。他在去年的培训现场有这样一段话。我想起我的师傅在我练跆拳道时说的一句话:“李践,你只要把一招练十遍!千遍!万遍!你只有练到一千万遍的时候,才会有效果!当你练到两千万遍的时候,你的武功就出来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李践说: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虽然,企业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冬天。冬天并不可怕!冬天里被冻死的,永远是弱者!冬天里生存下来的,注定是强者!
陈安之,课讲的很流利,成功学讲的很好,成为了华人成功学第一人,他一直主攻《成功学》和《行销学》两门课程,他的时间观念很强,时间管理做的较成功,也很喜欢读书,一年不少于500本书。如果我们请他讲一天课,需要支付40-50万元。大家知道,他从十七岁到二十一岁,总共换过十八份不同的工作,从第一份工作在餐厅当服务生的助理开始,然后开始卖菜刀、汽车、保养品、做推销、邮购、巧克力批发,十八份工作都失败。后来遇到美国著名的潜能大师,演讲家安东尼·罗宾,成为了他的徒弟,从此走上演讲与企业培训之路,他每天都在对着镜子反反复复练习,连在演讲前公共汽车上也在咕噜,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心只想如何讲的最熟练,如何讲的最好,如何能让别人得到最大的收获。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我认为有四:一是遇到一个好老师;二是专注;三是重复;四是有一个强烈的企图心。
由此可见,态度是一种品质。认真、专注是一个优良品质,可以助你成功;马虎、敷衍是一种不好的品质,它直接导致失败,永远于成功无缘。
=================================
第五篇:态度决定成败
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我的讲座。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把态度列为第一篇?不久前在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是美国军人说,现在的美国军队如果要和中国军队打仗,怕的不是中国军队的装备,而是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因为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做得非常好,能达到“众人齐心,其利断金”的效果。不禁想起几年前,有个叫米卢的外国人在执教国家
足球队时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曾经被广泛传诵,成为经典名言。又想起中学课本上一篇叫《曹刿论战》的古文。大意是说,军队出战时,一鼓作气,二鼓衰,三鼓竭。所以,鼓声响得要是时候,在一鼓响的时候,军队必须可以迅速作战,否则,等到二鼓三鼓时再出战,士气大为低落,打胜仗的机会就很小了。一鼓与三鼓,军队还是那支军队,装备还是那些装备,指挥官还是那个指挥官,军队的力量却已经迥然不同了。
中国大陆首富刘永行在韩国参观西杰集团的一家面粉厂,这家面粉厂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雇员只有66名。而在国内,同样规模有面粉厂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刘永行自己的日处理能力250吨的工厂,其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却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后来,刘永行通过深入了解到,这家企业曾经在内蒙古投资办过厂,当时的日处理能力是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而且当时的设备比现在的韩国工厂的设备要先进。同样的投资人,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中国人对待工作的态度。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比如说某个人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它一些事情。而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就够了的想法。为什么生产效率会有10倍之差?刘永行由此还想到,这不是简单的相加的问题,不是说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一个中国人的1.2倍,10个韩国人的效率就是就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而应该是乘积关系,10个韩国人的工作效率,就等于1.2的10次方倍。刘永行认为,韩国人比中国人收入高好几倍,值。
态度是无形的,却比什么都重要。企业的态度决定企业的成败,员工的态度决定员工个人生涯的成败。这一点,也许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了。
一、努力工作等天收获更多
老板总是要求我们努力工作,我们总是希望老板多给我们工资和福利。在很多打工者的心中,这似乎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中也一定有很多人会这样认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多拿工资和福利。所以,当工资福利低于工作价值时,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在座的各位,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想,我们不能去虚伪地否认,我们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多拿工资和福利。但是,我们要怎么样去做才能够多拿工资和福利呢?我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努力的工作。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多收获,就得多耕耘。也许会有人说,如果努力工作也不能获得多的福利和工资呢?我这样回答你:如果努力工作了,就有希望拿到多的工资和福利;如果不努力工作,这个希望就没有了;如果消极地对待工作,你就会连现有的工资和福利也拿不到。
其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都知道,干体力活的不如干脑力活的工资福利好,做文员的不如做管理的工资福利好。这是为什么?因为干脑力活的比干体力活的有知识,做管理的比做文员的有经验。我们要多拿工资,就必须通过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去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上更高的岗位。只有更高的岗位,才能有更高的工资,没有一家企业的店员比店长的工资高的。当岗位提升了,工作也肯定提升了。怎么去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我想,主要是从工作中学习和积累。还可以从工作以外学习和积累。工作中的学习和积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温故而知新”,即多干活就能达到熟而生巧。从工作以外学习和积累就是不要满足于只做职责内的工作,还要多帮帮其他同事或者做些份外的事,不要瞧不起其他人(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每个人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说明这个人是有立身之道的,生存就是硬道理),不要耻于下问,不要吝于投资于脑袋。
其三,拥有好的人脉关系。台湾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成功,就是30%的知识加上70%的人脉。怎么才能拥有人脉?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让自己身边的人杰出起来。自己身边的人杰出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不需要你的帮助了,而且他们可以够条件帮助你了。这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已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二是要恕人。恕人也就是要做到小时候老师讲得我们耳朵起茧的那句话:“宽以待人”。三是要善于自制。控制自己,就是我们常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就是工作中怎么建立人脉关系的基本要求。当建立了人脉关系以后,办起事来,就会方便很多,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能力提高了。能力提高了,当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工资和福利了。
有
关这三个条件的话题,在我的其它讲义中专门有一篇讲述。在这里就说这么多。言归正题。
现在,让我们从上面多拿工资和福利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进行反思。各位,我的结论是:在工作中我们能取得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工资和福利。二是知识和经验。三是人脉。而人脉和知识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因此,我们如果只把眼睛盯在看得见的工资和福利上,并且因
此放弃人脉和知识,我们就会因小失大。
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彼得和杰克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有一天,彼得对杰克说:“老板对我很不重视。工资和福利几年来都没有增长,职位也没有上升。我想现在就离开单位,让老板知道,失去我,对他是一个损失。”杰克说:“你很恨老板吗?”彼得:“是的。”杰克说:“你现在离开,老板只是担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重新找一个人来代替你了。如果你每天多干一点活,让老板感觉到离不开你的时候再辞职,这样的报复不是更加有力吗?”于是,彼得就留了下来,并且一想到自己要努力工作以报复老板,工作起来就特别卖劲。一段时间后,彼得成了老板的助理。杰克这时候找到他:“你现在可以报复老板了!”彼德说:“谢谢你当时的反劝,现在老板已经很重视我了,工资福利增加了,职位上升了,我不想离开了。”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许把它作为一个幽默一笑置之。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能忘记:不管你处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卖力工作。只要你做到了这一点,你所埋怨的就会不再存在,你所期望的就会很快实现。
二、努力工作的原始动力是为了自己
每一个打工者都清楚,要想得到老板的重视,就要让老板觉得你对他是负责的。对此,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行动:有人是老板在的时候努力工作,老板离开了就放手不干。有人充当老板的眼线,专门找别人的漏子。有人在扎扎实实地办事。对于第一种人,也许会短暂的获得老板的信任,但你必须时时刻刻防备老板的突击检查,也要时时刻刻防备第二种人的举报,只要有一次倏忽,你就前功尽弃,就会被老板扫地出门,连现有的位置都不保。对于第二种人,大多数老板是不会瞧得起你的,而且,所有的员工都会仇视你。老板需要你一天,你可以在这家企业生存一天,老板不需要你了,这家企业的大门口你都不敢经过了。只有第三种人,他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时间长了,他们获得了老板充分的信任。
为什么不同的打工者有不同的行动呢?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存在“不是为自己办事”的观念;二是存在“老板在赚取我们的价值”的观念。存在这两种想法的打工者,就是那种干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工作了,个人的环境和待遇却越来越差的人。而且,他们还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在感叹自己那么聪明,却比不上那些傻乎乎地干活的人。他们不能去想的就是:自己投入了多少?举个例子,你要从银行的提款机上取款,那么,你必须先存款。成君忆先生在《水煮三国》里说,如果你想收获一颗白菜,你种下的就不能是一颗狗尾草籽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不改变这两个观念的人,永远都很难有所成就。
2003年,《做人与处世》杂志社的编辑向我约稿。我写了几个现实人物的故事给他们,发在了重要的版面。后来,我又把这几篇文章贴到某网站上,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不少读者留贴:“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很好”……。下面,我简要的概述其中的一个故事,与大家共享。
一个河南农村的初中毕业生去深圳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和两个陌生人一起替人搬家。那两个人是互相之间熟悉人,工作互相配合,他和他们不熟悉,只好一个人干。凭着一般勤快劲,他干的活居然比那两个人都不少。活干完了,老板看着剩下的不要的家具对他们说,哪些你们有用就拿去吧。那两个人便丢下活去抢占老板不要的家具。他刚来,住的地方都没有,自然不用去抢占那些家具,于是继续帮老板整理已经搬上去的家具,虽然这些不是已经不是他的事了。但他认为,家具的摆放和一些包装怎么去掉,他会比老板做得好一点。那两个人拿了工钱走了,老板把他留了下来,送他到自己的企业去学习技术。后来,他成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在回忆这件事时,他说:“当你认认真真地替别人干活时,总有一双眼睛会在看着你。”我把他的故事归纳为一个职场法则:替老板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替老板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原始动力。
当我们把老板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我们才会很努力地投入,很负责地去做,我们才能够发现工作中的细节,正确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论时间怎么变换,永远在老板心中保持“负责”、“忠于职守”的地位。也只有这样,老板才会重用我们,最起码在关键的时刻,老板想到的必然会是我们。这就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获得赏识和重用的机遇,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努力工作的原则就是“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少要求一点”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是我在《做人与处世》杂志上讲过的故事。
讲的同样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家子弟来到城里打工。在一家搬运公司,他因为憨厚,老是被别的搬运工欺辱,以至形成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没人愿意干的活,一定是他上。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任劳任怨的他被老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半年内从搬运工先后升为计数、填单。在他成为计数工和填单工时,有些老工人对他说,你要尽快向老板提出加工资,因为你的上任的工资是600多元钱一个月,而他这个时候的工资只有300多元钱。他觉得,300多元钱一个人,是他应该满足的现状,而且他是老板从这么多人中间破格提升的,比起那些比他先来而且还在做苦力的同事来说,他应该感谢老板。因此,他工作起来比以前更加努力了。半年后,公司出纳携款跑了,他被老板提升为出纳,工资也从300多元直升至1100多元。而在这家搬家公司工作了5年的老员工,工资也只有700多元。我把他在这家搬运公司的经历提炼成一个职场法则:永远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少要求一点。而他的经历,正如陈安之所说的:如果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你即将得到更多。后来,他觉得做在搬运行业没有多大发展前途,进了一家超级市场。他继续发挥着自己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精神,一个言语不通、文化低下的农村青年,在所在的部门里,几乎替所有的同事做了超过30%以的工作量。然而,正是因为帮别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摸索出了怎么让干活才能更有效率的方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两个月满的时候,来了个外国经理,他熟练的工作技巧和有条不紊地工作秩序,使他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迅速得到了提升。这种提升,一般人至少需要两年。我把他的这个故事也提炼成一个职场法则: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这个故事如此简单,但它的道理却很深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的理解是:不要计较工作上的得与失,多做事就多学了东西;也不要去跟同事比较,自己多干活了没有多得工资与福利并不要紧,因为我们在帮助同事做事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得到了同事、领导甚至旁人的欣赏与肯定。也许这些欣赏与肯定并不能马上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它会越积越多,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像瀑布一样,赐给我们的人生最壮观的画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