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21: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第一篇: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

风险管理方法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出现了不断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从国际范围来考虑公司的投资、融资和资本管理问题,并将因此而产生的风险作为财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不断国际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因此产生的汇率风险进行管理。自然对冲、现金管理及内部会计调整、国际融资、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是当前美国公司管理汇率风险的四种主要方法,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同的方法所针对的情况各不相同,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将四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美国;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

美国是当今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代表的美国公司,其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值得其他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的,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因其在公司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这一方面显得尤其有必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2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趋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制度和机制正处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之中。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生产的不断国际化、跨国公司大规模兴起和各国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美国作为其现代企业制度集中体现的公司的大规模发展、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提出、公司面对的金融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和政府对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公司金融业务和交易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公司在管理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衍生金融交易的日趋活跃,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时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美国公司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国内公司兼并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新公司组建中的财务问题,以及公司利用证券筹集资本的不同形式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公司破产和重组、公司兼并、证券市场监管等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早期这一期间,虽然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在主流上仍继续将金融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机制性的课程用于教学,而且更多地是从外行的角度而不是管理者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分析趋势已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而且其重点开始转入到关于公司资产及负债的管理决策问题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价值问题仍然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时期对公司价值问题的有关分析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扩展。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中通货膨胀的状况及其对公司决策的影响;政府对金融机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的大量分散化;公司财务分析和信息传输中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全球性市场和商业运营重要性的不断增加。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司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强将可能是对公司价值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必须考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起着促进作用。一是全球范围内交通通讯设施和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成本,使公司的国际贸易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二是不同国家消费者对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大量需求将对本国政府针对外国商品制定的保护措施施加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旨在保护国内低效率、高成本制造商利益的各种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引起的新产品开发成本的增加会促使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进行合作和从事全球化的经营,并通过扩大市场和产品销售规模来分摊和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四是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不断兴起及其生产国际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对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而言,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的国家及地区转移已成为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基于对这四个方面因素的考虑,美国的公司为了在未来全球化的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在全球范围内对其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同类别的公司中,除制造业公司外,包括银行、广告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在内的服务性行业都正在积极地或被动地将其业务向其他国家及全球范围扩展。这一方面是基于公司本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这些公司业务在世界范围的拓展将能够较好地为它们本国的跨国公司提供服务。

从概念、内容和功能上看,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是指在公司特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资本融资和资产管理的学问。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决策功能划分为三个领域,即:公司投资及其决策、公司融资及其决策、公司资产管理及其决策。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政策由公司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和股利政策共同组成。

对于公司价值创造而言,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从理论上讲,公司资本投资是把资本分配于不同的投资项目并希望在未来取得收益的过程。在对项目的投资中,由于项目预期产生的未来收益是不能事先确知和确定的,也就是说,对项目的投资包含着不确定性或风险。因此,在对投资项目预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时,应将项目预期的报酬和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因为这两个因素都会对公司总的市场价值评估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公司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的内容还包括当公司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在经济上不再有效时对资本进行重新分配的决策。也就是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对投资的管理涉及了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的风险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公司投资决策实际上决定着公司持有的资产总量、资产的构成,以及资本供应者对商业风险状况的看法等。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项目风险因素的考虑使得确定一个合适的接受标准或必要的投资报酬率成为公司投资决策的基础。

在公司的投资决策中,除了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外,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对公司现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财务经理承担着不同的经营责任。例如:在固定

资产的管理上,财务管理部门应侧重于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确定一个恰当的流动性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一水平应该与公司的总体估计相一致。在公司其他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方面,尽管公司财务经理不作为其工作重点并且几乎不承担任何经营责任,但他们对项目资本投资决策的参与实际上会有助于提高对这些资产分配资本的效率。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二项重要财务决策为融资决策。在融资决策中,财务经理所要关注的是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融资组合或资本结构。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公司能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来改变市场对公司总价值的估价,那么公司就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融资组合,在这一融资组合上,公司普通股票的每股市价将达到最大值。另外,资本市场的存在及其完善程度也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

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第三项重要决策是对资本管理的决策,亦称为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包括公司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公司盈余的百分比、公司支付的绝对股利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方面的内容。在资本管理决策中,由于股利支付比率决定了留存于公司的盈余资金规模,因此在决策时必须根据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对这一比率进行评价。同时,在确定股利政策时,还必须将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如果存在的话)与股利作为公司留存盈余进行融资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通常将股利决策与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总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关于上述三类主要决策的解决办法,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决策共同决定着公司对其股东的价值。

在功能方面,从美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部门设置来看,一般情况下,公司都设置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公司一般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下面配备有专门的财务副总裁或首席财务总管(CFO)。在首席执行官的授权下,由财务副总裁或财务总管全面管理公司的财务工作。在财务副总裁下面,通常还配备有资金主管和会计主管各1名,分别负责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其中,资金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现金管理、对外业务、信用管理、股利支付、财务计划与分析、养老金管理、风险与保险管理、税收管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则包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数据处理、总分类账、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预算编制等。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美国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第一,对公司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在公司的总体目标下,财务部门通常要确定相应的财务目标。为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公司目标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和计划,并努力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第二,对公司重大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进行决策。对于一些经营很成功的公司来说,其产品的销售通常都是增长很快的,这就要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对厂房、设备和存货的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帮助公司确定最佳的销售增长率,决定需要购置的资产,以及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第三,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对财务状况进行控制。对于单个公司而言,其任何一个部门的行为都会对财务管理部门产生影响。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以确保公司尽可能在有效的状态下运行,这一点对于实现公司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处理公司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每个公司的行为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被金融市场所影响,因为,公司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其证券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这些工作通常

都由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第五,对公司风险进行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里,所有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商品及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等。然而,通过购买保险和进行套期保值,很多风险是可以规避或降低的。在美国的公司中,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规避。

在对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上,应该说,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是随着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日趋国际化和全球化而不断从国际和全球范围来考虑管理问题,并将其管理内容和功能向外扩展和延伸的过程。具体而言,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目标在整体上对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预测和计划;二是在国际和全球范围内对公司重大的投资、融资及资本管理活动进行决策;三是处理公司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和金融交易,对公司跨国经营活动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四是以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来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的主要动因

关于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地讲,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与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日趋跨国化和国际化密切相关。从世界经济格局上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范围内跨国界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企业生产的日趋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发展,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私人和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活动迅速发展,跨国界的筹资规模也不断扩大。美国公司为了实现其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其财务经理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产品的最有利价格,并利用外汇和其他金融工具对公司面临的新风险进行规避。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内部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成为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而且,发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和亚洲的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公司出于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变化和对利润与财富的内在追求的考虑,不得不将其财务管理业务不断以全球为背景向国际化方向拓展。

从具体原因上分析,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与以下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对实行国际资本预算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在公司从事跨国投资时,与公司国外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应该是公司能够汇回其母国的现金收入。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是以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形成的不能汇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那么这种投资对母公司来说可能是没有吸引力的。在现金流量能自由汇回的情况下,公司对外投资的资本预算在方法上比较直接。作为投资者的美国公司只需要按以下方式进行国际资本预算:(1)对以外国货币表示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估计;(2)按照预期的汇率对外币现金流量进行换算,并折算成本国货币;(3)使用根据对外投资相关风险溢价进行调整的本国要求收益率计算投资所产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二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后对纳税问题的考虑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在公司跨国生产经营的征税问题上,由于不同国家的税法和对外来投资的待遇各不相同,关于公司

跨国界投资的纳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其主要方面不外乎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是按本国政府的规定纳税或按外国政府的规定纳税的问题。从第一种纳税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公司通过其分公司或所属部门在外国从事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其产生的收入要求按美国公司的纳税要求进行报告,并以与国内收入相同的方式征税。如果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是由公司的外国子公司进行的,其收入以红利形式分配给母公司之前,国内通常不对该收入征税。在这一点上,由于母公司对其国外子公司分配的红利收入要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时才纳税,因而对母公司是有利的。同时,在这一情况下,母公司还可将其在子公司的利润对子公司进行再投资,从而扩大子公司的融资规模。但是,与从国内公司获得红利不同的是,美国公司从其外国子公司获得的红利一般应全额纳税。从第二种纳税情况看,所有国家都对在其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公司的收入征税,所不同的是各国征税的类型有所区别。其中,部分国家在征税上将公司分配给股东的收入和未分配收入区别对待,对分配给股东的收入使用较低的税率,并通过某些其他的税收激励政策来鼓励外来投资。进一步讲,在对待外来企业的投资上,不同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不仅各不相同,而且十分复杂。不同国家之间对应纳税收入的定义也都是不同的。其中,有些国家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到本国投资,对公司利润使用很低的税率,而一些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外国公司使用的税率则很高。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双方之间普遍签订有关于本国对对方投资的纳税待遇的协议,使得外国政府对外来投资的纳税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引起的风险的变化要求实行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从国外投资的要求收益率来看,公司在国外进行项目投资的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公司面临的风险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分散化处理。大家知道,确定证券组合风险的关键因素是资产证券组合中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将具有较低程度相关性的项目进行组合,公司可以降低与其预期收益相关的风险。从这一点出发,由于国内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高度依赖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周期的,因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一般都比较高。在这一方面,公司在投资于国内项目的同时又投资于国外项目,一般来讲在风险的分散上是相对较为有利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其经济周期一般不会是完全同步的,通过在不同国家进行项目投资可能会降低公司与预期收益有关的风险。也就是说,分布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比同一国家内的投资项目收益之间相关程度要低。通过将投资项目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的风险就会下降。

三、作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要方面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前文已经提到,能在国际范围内实施风险的分散化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有利因素,但这并不是说,跨国经营就不存在风险或风险就一定很小。事实上,公司跨国经营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诸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然而,从总体上看,汇率风险是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最多、也是最直接的风险,美国公司也不例外。

所谓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净现金流量的市场价值产生的潜在影响。汇率风险包括:(1)经济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公司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价值的改变。(2)交易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而使跨国公司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3)转换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化引起的会计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由于前面两个风险的定义比较简单,下面我们重点对转换风险进行分析。

在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问题上,转换风险与对汇率变化的会计处理有关。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专门处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外汇交易业务的第52号报表的规定,美国公司应对其每一家外国子公司确定一个“功能货币”。如果其子公司的经营业务是独立的并与所在国家融为一体,该公司可以使用其所在国家的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否则,应以美元作为功能货币。当所在国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胀率在100%以上)时,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一律为美元。

在汇率转换风险的管理上,子公司使用的功能货币对于转换过程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以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及负债都按当前汇率转换成美元价值。而且,转换收益或损失不反映在公司的损益表中,而是作为转换调整的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由于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会计收入,因而许多公司都青睐于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功能货币为美元,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收益或损失要使用一种临时方法反映在其母公司的损益表中。总的来讲,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相比,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使用会造成会计收入的较大波动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较小波动。

具体地讲,在使用美元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科目要求按历史汇率或当前汇率进行分类。其中,对现金、应收账款、负债、销售额、费用和税额等科目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而对存货、厂房及设备、股权、产品销售成本、折旧等科目则按交易发生时的历史汇率进行转换。这与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完全不同。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所有科目都使用当前汇率进行转换。另外,在转换过程中,由于转换收益或损失不直接反映在收入报表中,因此,在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情况下,公司报告的经营收入的波动程度会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在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时所有科目都是按当前汇率进行转换的,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会导致公司资产负债表科目波动性的增大。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美国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关注的是会计收入,只要其子公司符合用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的条件,各公司一般都会使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2号报表规定的会计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政府规定的这种会计程序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种方法歪曲了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历史成本的数据,而且,它还可能造成在财务管理上对资本收益的计算和收益的其他测量方法失去意义。况且,这种方法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其他会计原则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由于公司大多数的财务比率都受到了不同功能货币使用的影响,财务人员在对占其公司经营的相当大比例的外国子公司进行分析时必须十分谨慎和小心。此外,在对母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估计的精确程度方面,该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总之,美国公司在处理跨国界投资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货币转换问题上,尚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合适方法,会计专业人员对此问题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从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来看,美国公司在其财务管理的国际化中针对公司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风险规避和管理方法,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汇率风险的自然对冲方法。从公司对其面临的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角度看,有时可根据公司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其收入、定价与成本进行自然对冲,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这一方法有效性的关键取决于公司现金流量根据货币变化进行自然调整的程度大小。在这一方法中,汇率风险所考虑的是子公司的收入及成本函数对全球或其国内

市场条件的敏感程度。在比较典型的情况下,公司的这种敏感性存在四种可能的情况:(1)公司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全球性市场确定;(2)定价和成本都是由国内市场确定;(3)定价由全球性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国内市场确定;(4)定价由国内市场确定而成本由全球性市场确定。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生产产品的价格由以美元标价的全球市场确定并按以全球价格为主导的价格进行销售,因而其收入和成本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然地进行抵冲,最后的净风险一般比较小。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公司产品的定价和成本都由国内市场确定,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对成本的影响来对产品定价进行调整,从而使市场对公司定价和成本的作用相互自然抵冲。另外,由于根据国内市场确实的定价和成本本身对汇率风险的被动敏感程度很低,经过自然对冲后汇率的实际风险会非常低。在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下,由于子公司的定价和成本分别由全球和国内两个不同的市场确定,国内市场对成本或定价的影响不会立即反映到全球市场对定价或成本的影响上,因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会相对较大,自然对冲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总之,能对公司所服务的市场、产品定价、公司经营或产品生产来源产生影响的所有战略决策都可以看作是汇率风险自然对冲的形式之一。经过自然对冲后,公司财务经理应当关注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程度。同时,为了使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公司还有必要采取经营、融资、货币市场对冲等避险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二是汇率风险的现金管理及内部会计调整方法。在现金管理方法中,如果某一公司发现其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某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趋势,那么,公司可以通过改变现金管理来对这一风险进行规避。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公司采取降低对该种货币的现金持有量,并通过购买存货和其他实物资产将这一持有量减至最低限度。其次,子公司将努力避免其贸易信用(即应收账款)的扩大。同时,公司还会尽可能地增加应收账款对现金的周转。第三,公司努力扩大其应付账款方面的贸易信用,并且通过借入当地货币来对母公司所支付的预付款进行偿付。当然,这一方法还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相对利率的大小。

应该指出的是,在子公司作为记账和交易基础的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采取相反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在货币价值运动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采取进攻性的现金管理政策来规避风险事实上是不合适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价值运动的趋势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对公司货币性资产及负债在币种上进行均衡分布,从而达到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中和的效果。对于在国外从事多种经营业务的公司来讲,它们一般是通过调整其下属公司之间的资金支付方式来对汇率风险进行规避的。在这一方面,一个主要的方法是对公司以外币计值的现金收付进行提前或拖后处理。其中,加速以外币方式收到的支付叫做提前,而推迟支付则称作拖后,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汇率不利波动对公司现金流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除了对现金支付时间的调整外,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还通过建立再出票中心来对公司内部与第三方的国际贸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再出票中心是指从公司附属机构购买出口商品,然后再出售给公司其他附属机构或独立客户的、为公司所有的财务子公司。其方法是,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将其出口商品先出售给母公司的再出票中心,然后由再出票中心出售给跨国公司所属的进口子公司或第三购买方。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所有权在商品交易开始时即转移给再出票中心,但商品则直接由售出公司运输给购买公司或客户。跨国公司建立财务子公司作为再出票中心主要是基于纳税方面的考虑。对跨国公司而言,确定其收入的报告地,特别是征税管辖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其再出票中心

建立在能够有效避税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的维尔京群岛等。从记账单位来看,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购买商品时,会以其出售公司(部门)的本国货币记账,而在再出售时以购买公司(部门或客户)所在国家的货币记账。通过这种方式,再出票中心可以对公司内部汇率风险的暴露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跨国公司再出票中心的集中功能还能够促进公司各部门之间债务的清算(即对同一公司所属的参与子公司相互之间跨部门的商品购买进行清算,从而使每一参与子公司只按其内部购买或销售净额进行清算的一种系统),从而减少公司实际所需的外汇交易量。此外,再出票中心还使得公司对所属机构之间提前或拖后安排的协调与控制更为有效。

在公司的现金管理上,除了上述安排外,跨国公司还可以对公司内部的股利及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进行调整。在某些情况下,公司交易的记账货币会与预期的汇率变动不一致,母公司与其所属国外子公司之间交易的商品零部件或产成品的转移定价有时也会不一样。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对其内部支付的调整和重新安排,而使之与公司外汇风险总的管理相适应。

三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融资方法。在公司的跨国经营中,如果某一公司的交易或资产大量地以某一国家货币记账,那么,在这一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时,该公司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向货币所在国家借款或增加负债来降低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国外子公司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来源进行外部融资。其中,比较主要的来源包括东道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的发行等。

四是汇率风险管理的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方法。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美国的跨国公司还通过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期权、货币互换等货币市场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公司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公司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在对公司汇率风险实施有效管理时,在管理方法的使用上,公司管理者必须首先分析汇率风险中的自然对冲情况。在存在自然对冲的情况下,使用融资和货币对冲等套期保值方法有时候反而会增加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也就是说,在对公司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之前,管理者必须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及自然对冲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需要对自然对冲后公司剩余的净汇率风险进行估计。如果仍然存在汇率风险暴露,即在某一特定时间里预期的外汇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那么,管理者就必须确定对这种风险暴露是否进行套期保值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中,现金管理和公司内部会计调整只是规避汇率风险的临时性措施,它们对汇率风险的实际影响程度较小。国际融资和货币互换则能在较长时间内降低公司的汇率风险。而货币远期合同、期货和期权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至2年。另外,尽管这几种工具也能通过商业银行进行长期的合同安排,但其成本一般会比较高,而且在流动性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总的来讲,美国公司在汇率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套期保值工具最终取决于这些工具的持续性和使用成本。

第二篇: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2012年04月09日 10:21 来源:《北方经济》 2011年第10期下 作者:闫志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从TCL2002年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海尔美国公司和康佳美康公司在美国的设立,到不少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地成功上市,中国部分企业已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战略主要指商品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国各类资源优势的不同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同,通过各类资源要素和管理能力要素跨国界的配置,使企业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过去20多年改革实践中,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等方面。随着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和增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已成为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财务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性

“走出去”成为国际化公司,对不少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踏遍荆棘依然好梦难圆的痛苦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已经从传统的繁重的核算任务中解脱出来。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应该更多地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上为企业做出贡献。现代战略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也告诉我们,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整个公司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财务主管的积极参与。

就国际化战略而言,由于其独特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财务人员首先应积极参与对国际市场宏观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环境等的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以确保战略决策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有效地控制战略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其次,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相关业务的发展与国际化融资、投资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如果收购作为达成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则需要财务人员参与收购目标的选择,对被收购对象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基础上的估值,与被收购对象谈判,以及筹措财务资源完成收购交易等。

在整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监督。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已经表明,监督并不仅仅是对财务资源的监督,它需要财务人员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识别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成功要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从而设计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s),并对关键业绩指标实施监控,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中国部分企业成功地在海外上市,有的实现了国际兼并和收购,这些企业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运营和发展。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必须重视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建立负责、高效的董事会;使董事会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发挥更强的作用;向董事会提供全面、必要的信息,以利于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成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监督虚假财务报告。

中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形式上达到以上这些要求并不难,但关键是在实质上满足这些要求。国际投资者要求我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实质上达到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企业财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即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间接融资,即通过世界银行及其他机构借款筹集资金。现在我们有些上市公司已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N股、H股、B股,等等,有些已不满足于国内有限的资本市场融资,希望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融资。而要在国际市场上拿到资金,首先要使外国的投资者看得懂我们的财务报表,要将我们的财务报表按国际化准则进行编报。

(二)国际贸易的需要

广泛的国际贸易要使贸易伙伴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公司的信用和资金实力,而此时一份按国际化准则编报的财务报表是必不可少的。

(三)跨国投资的需要

我们的公司可能投资到国外,我们也可能与国际上著名的公司一起合资办厂,国外的公司需要使用国际化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我们的合资公司除了需按中国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外,还要向国外投资者提供按国际化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给财务带来的挑战

中国企业近几年积极加入全球并购浪潮是与中国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分不开的,但在海外并购战略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

政治风险指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否正确。由于国际化战略涉及的投资金额大、影响周期长,为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有效,必须首先考虑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税率和资源等方面的风险,汇率、利率等的波动会对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随时跟踪其变化趋势、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制定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指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根据美国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大约只有20%的并购案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余80%的并购多以失败而告终(2006.1.1经济观察报)。管理上的风险要求企业加强战略和流程的管理,塑造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将核心竞争力转移到其他市场。

国际化会带来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各国的文化、记账币种、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也都不同,这些都对企业财务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国际化确实带来了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不同货币汇率差异和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也会带来财务报告编制的难度和风险。

对于汇率风险,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汇率风险防范知识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知识的学习,准确把握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提高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能力,并对整个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沟通和监督。

对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理解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有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而且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也认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因此,国际化不但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而且还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

由于世界各地文化、税务和贸易制度差异较大,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很难对其海外子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估,很显然企业需要考虑转移价格的因素和子公司在各地的不同情况。

各地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海外子公司的发展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而企业对不同地点子公司发展策略的整体考虑和安排又会导致各地子公司的发展不平衡和业绩不一致,因而对海外子公司的评估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指标予以衡量。有效的评估方法是将子公司的考核评估与企业对其的整体战略安排结合起来,当设立某一子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进入某一市场时,就应以市场份额的大小作为评估主要的指标;当收购兼并某地区一家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其有效技术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时,就不能简单地以利润作为评估指标。由于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是全球一体化的,因而对各地子公司的考核评估必须要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相协调。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持,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的是战略型、经营型的财务人员,他们必须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并积极为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他们能对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积极的支持,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他们能对公司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客观考核各地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对公司战略目标提出调整建议。同时,他们还要明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远景战略之间的联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行业分析、对目标收购公司进行估值,需要熟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需要理解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所在地的会计准则,等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财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素质以满足国际化的战略的需要:

1.要过语言关。国际化战略需要掌握多种综合技能的财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将难以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与实务,国际化也就无从谈起了。

2.掌握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现代财务人员单纯理解财务会计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尽快吸收近几年的蓬勃发展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实务。

3.掌握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企业传统的着重于流程的内部控制正在被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实务所取代,财务人员只有在理解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实务的基础上,才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设计和实施关键成功要素与关键业绩指标,并识别、分析和应对本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风险。

4.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5.掌握国内、国际和经营所在国的会计准则,能够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报告。

总之,国际化战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财务人员必须从各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够胜任新的角色。

第三篇:论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论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风险管控部 董悦琪

保监会于2010年11月下发了《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保监发„2010‟89号),该指引界定了保险公司面临的七大风险,并且引入了声誉风险及其参考评价指标。此举标志着声誉风险管理已成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声誉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探寻声誉风险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有效措施,为寿险公司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声誉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保监会给出的定义如下,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品牌及声誉出现负面事件,而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那么寿险公司声誉风险就是指寿险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寿险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

寿险公司声誉的核心是信任,声誉的本质在于使公司获取长期的利益。对寿险公司的信任包括顾客对公司的信赖,销售人员对公司的认同,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和社会大众对公司的认可。寿险公司要获得长期的利益,就必须使其与客户的交易关系以足够高的概率维持下去,为此,公司必须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

而从现状来看,国内寿险公司并没有一个好的名声,相反普遍具有低声誉的特征,例如:多次社会调查显示公众对保险的认同率较低,保险投诉案件经常见诸报端;一些寿险公司为降低保险赔付率而无故拖延或寻找借口拒绝赔付,视对方情况,当赔者不赔,不当赔者滥赔;一些业务员或代理人在展业时虚假承诺、言而无信,误导甚至诱骗投保人购买保险,或诱导退掉高预定利率保单;寿险公司和代理人之间关系不顺,业务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孤儿保单”大量存在、“黑名单制度”缺失,对代理人的行为约束不利等等。

二、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的特征及其分类

与其他风险相比,寿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又有其特殊性:

(一)诱发的因素复杂

与保监会界定的其它六类风险相比,声誉风险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既可能是仅声誉方面的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类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保险风险、战略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触发;既可能是因寿险公司内部原因造成,也可能受寿险公司外部因素影响。且对寿险公司来说,内部声誉风险因素便于防范,但是外部声誉风险因素却防不胜防。

(二)传播的速度快

在当今宣传管理渠道多元化、速度高速化的条件下,风险事件常常会被迅速公开、传播,且寿险公司的声誉情况极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于有声誉风险的寿险公司必定会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对象。这就为寿险公司恢复声誉的工作增加了不可想象的难度;严重的,可能因无法恢复声誉宣布破产。声誉风险的这种特性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具备快速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水平。

(三)危害的范围广

寿险公司其他类风险的危害仅限于寿险公司本身,而声誉风险的危害范围要广得多。声誉风险除了可能会引发其它类风险外,其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引发声誉危机,危害到该寿险公司的声誉质量乃至生存发展,造成寿险公司多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还可能给客户、员工、股东以及其他社会大众带来恐惧和惊慌;甚至于会通过连锁反应威胁到大部分同业其他寿险公司的声誉,影响全社会金融业,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最终会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寿险公司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的管理,将声誉风险臵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位臵。

从已知案例来看,声誉风险可以分为一般纠纷性声誉风险和重大事件性声誉风险。

一般纠纷性声誉风险是由寿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包括与客户的纠纷、与投资者的纠纷、与员工的纠纷、与监管部门的纠纷、与其他社会组织或公众的纠纷等)升级而来。例如,招商信诺保险公司“黑客门”事件,不尊重客户的利益和投诉,通过删帖和雇佣黑客等方式打压舆论,导致更大的舆论反弹,最终损害招商信诺的市场形象。

而重大事件性声誉风险则源于重大的经营管理决策失误、重大的其他六类金融风险和天灾人祸等。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AIG遭遇重创,市场纷纷传言AIG将要出售其亚洲资产,一时间,投保人对其未来的偿付能力产生质疑。2008年中期,AIG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纷纷遭遇退保潮,其后上海、广州等城市也被纷纷卷入退保潮,友邦在内地新业务的扩张举步维艰。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引发声誉危机,给业务和经营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三、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上述两种声誉风险,其爆发的机制、发展的过程、造成的后果和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一般纠纷性声誉风险,其事件本身并不足以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处理不当,激化矛盾,事态失控,就会掀起轩然大波,令寿险公司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因此对这类风险要实施寿险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起规范的服务制度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风险爆发前消除隐患。而重大事件性声誉风险,一般只能靠事前的准备,届时的应变来完成任务。

(一)对于一般性声誉风险管理

1、利益相关者分类管理

客户总是愿意与自己信任的公司打交道,寿险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将决定客户的行为。因此,寿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服务的时候应当切实的以客户的需要为动力,努力使客户得到一个满意的、舒心的服务,从而让客户传播更多的公司良好声誉。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客户切实感觉到寿险公司“顾客之上”的服务宗旨,以便为后续重塑声誉打下基础。

股东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公司屡创佳绩会强化投资者的信心,公司经营出现不利情形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公司与股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消除误解,增强信心。

经纪人和代理人公司都直接与寿险公司打交道,在营销渠道多元化且经纪人和代理人逐渐成为一个主渠道的情况下,中介机构对寿险公司的看法会影响其业务走向,寿险公司需要认真地听取它们的意见。

保险监管机构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对各家保险公司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虚心地听取监管机构的改正意见对寿险公司的声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出于对整个金融业环境的考虑,往往会对出现声誉风险的保险公司会伸出援手,以帮助保险公司渡过危险期。因此,必要时可以作为寿险公司的求助对象。

新闻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它对寿险公司的正面宣传,会大大的提升寿险公司形象;反之,由于缺乏保险知识、同情弱者、偏昕偏信所进行的负面报道,会损害寿险公司形象。因此,寿险公司必须协调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积极邀请新闻界人士参加公司的重大活动与事件,让之了解事情的真相,尽量用内行话从保险的角度来报道保险事件。

寿险公司还需要注意竞争对手对自己的评论,并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以缓和它们对本公司的评头品足。可以定期开展同业交流会,交换声誉风险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互相监督,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2、内外兼修,规范管理

培养以声誉为导向的风险文化。形成一致的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利于声誉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贯彻“声誉创造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声誉管理氛围,培育全公司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注诚信和道德,投资声誉建设,积极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将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环节,把声誉风险管理根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警惕利益驱动、短期行为对公司培训、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冲击,始终如一地坚持最大诚信原则。作为员工,应有一定的危机意识,明确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及其风险。

建立专门的督察小组,对声誉风险进行研究与检查。对公司内部引起声誉风险的苗头要严格监控管理,力求从根本上杜绝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制定严格的内部监管措施,建立系统的惩处违规违纪行为的制度体系,使得公司员工受到严格的行为约束,从而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强化对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建议引入客户对代理人的信用道德评估制度,并将其纳入决定代理人收入的考核指标之中。如果出现违背道义的现象和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且事先要建立必要的惩戒机制,让那些欺诈者(业务员或代理人)为欺诈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因欺诈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及时清除“害群之马”。

(二)对于重大事件性声誉风险管理 虽然重大事件具有不可测性,但其处理方式还是有其共性和固定的模式,例如应急小组对于事态的反应时间、制定处理方案、与媒体的沟通及内部审查。寿险公司应组建独立的危机处理小组,危机处理小组应该根据所在地的特殊性制定专门应对声誉风险的方案。若该地区以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媒介手段,则应加强官方网络信息的披露;若所在区域是以个人业务为主,则应注重与客户的沟通;若以银行为其销售主要渠道,则应确保客户的利益。总分公司应该建立应急方案数据库,对于所制定的应急方案,应不定期地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危机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原有的应急方案还应定期进行升级管理,及时增加新的处理方案。分公司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库共享,以应对同类事件不同地点发生的情况。

如果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公司声誉出现危机,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必须快速行动起来,启动相应预案,查明危机的起源、性质、涉及范围、问题严重程度,果断决策,尽快中断危机,防止事态扩大;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公众信任的媒体传达事件真相,并积极为其提供新闻参考材料和背景资料;设立一个专门的发言人,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公众;向受害者提供经济上和道义上的补偿,并及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总结危机教训,深化危机教育。危机过后,公司要进行反思,对内惩罚相关责任人,进行全员教育;对外广泛听取意见,重建公司形象。

第四篇:筹备期商管公司财务管理的18个风险点

筹备期商管公司财务管理的18个风险点

天下乐城计划在2014年底开业。依据以前我工作经验和收集的其他公司资料,从运营安全角度分析商管公司筹备期间财务管理的风险点,建议营运期做好以下财务管理准备,保证天下乐城顺利运营。

1、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为开业后进行成本控制、节能工作打好基础。

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来反映和指导公司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适合酒店、写字楼租赁、商场、物业管理费等工作按流程执行,费用支出相对固定的行业, 风险点1:费用控制不住,对应事项没有做完;或则预算没有突破,但对应

事项没有做完。业务部门预算简单,不完整,没有具体明细项目,也没有按月编制,财务部门过程中无法控制。

 风险点2:首次编制预算,物业管理费预算水分大。例如,机电设备处于维保期,应该没有维保费开支。绿化处于施工单位养护期,相应不存在养护费。保安、保洁员工实际人数是否和预算一致。 我建议1:预算编制细化。以修理费为例,要统计购物中心现有多少不同

规格的灯管,估计每年要更换多少根不同规格的灯管。以清洁用品为例,一年需要多少数量的垃圾袋。石材地面保养使用的晶化粉数量估算:要统计需要晶化保养的面积,不同区域的保养频率。中央空调水电费:根据空调制冷时间、是否变频空调、分机组、水泵、水塔、末端设备等分别计算后汇总,不能笼统估计,这也是为下步制定节能措施打好基础。

 我建议2:财务人员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学习物业管理知识和商业管理知识,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科学分析,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制定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流程。

收费控制流程,包括:物业费、租金、停车场收费、增值服务收费等。

财产管理制度,包括: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劳保用品、工程用工具、保安用品。支出管理制度。可以参照集团规定进行完善。

我建议:重点放在收费控制流程与财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上。制定出工作流程与制度后,在筹备期便通过培训等方法贯彻到各部门,按营运期的需求严格执行。

3、能源费:包括水、电、煤气、空调费、取暖费、水电损。

风险点:在工程部与项目公司、工程部与主力店进行工作对接时,财务部门要求工程部明确能源费的分区、计量、收费等,做出符合财务管理需求的规划。在实际操作中,水、煤气能分户计量的区域比较明确,容易实现准确的计量与收费。

重点关注的是公摊电费与空调费、取暖费,各职能区域、店与店之间容易区域重叠,为开业后准确计量与收费造成障碍。

我建议1:明确公共区域与非公共区域能源费计量。明确商铺与商铺之间的能源费计量。明确公摊的计算与分摊方法。

我部建议2:明确能源费的缴费方式。在采用IC卡预收费、抄表收费等方式中提出明确财务意见。对于IC预收款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大客户的能源需求量及各种紧急情况财务收款方式;而对于抄表收费方式,要充分考虑商管公司代垫资金量及应收款项的风险控制。

4、装修及收费。包括开业初装及开业后二次重新装修。

 风险点:在工程部等业务部门制定装修手册的同时,财务部门应主动参与,对装修手册中涉及财务管理的模块提出规范化管理建议,并纳入装修管理制度或装修手册。

 我部建议1:明确装修进场需缴纳各项费用:装修期能源费计量方法与缴纳方式;装修管理费的标准及缴纳时间、方式;装修押金的标准及缴纳时间、方式;装修出入证及其工本费的标准及缴纳时间、方式;垃圾清运费的标准及缴纳时间、方式;商户违纪罚款的标准及缴纳时间、方式。

我部建议2:明确装修各项收费流程,保证各项费用应收尽收。此项工作控制关键点为装修许可证的发放流程控制。在与各业务部门工作对接之时,财务部门对装修许可证的发放提出明确的财务管理意见,需财务收费复核后方可发放。对于装修费用的收取,财务部门需仔细阅读主力店合同条款,主力店由于是招商中心直接与商家业务对接,对于装修收费可能会有差别性的合同条款。

我部建议3:装修押金退还及控制流程。明确验收流程与相关表格的传递,明确退还审批流程,明确扣款审批。

5、租金及物业管理费。租金和物业管理费是商管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风险点:免租期是否收取物业管理费。恶意客户在免租期过后退租,商管公司租金受到损失,合同中违约条款只能弥补商管公司还要重新招商承担商铺闲置损失。

 我部建议1:免租期是否收取物业管理费需要明确。

我部建议2:在违约责任中约定:如承租方在合同履行期间根本违约,承租方应向出租方支付免租期内的房租!或者可以约定一个比例,比如如承租方根本违约,承租方应该根据未履行合同的期限占合同履行期限的比例向出租方支付免租期内的租金!

 必须在筹备期规划好收费相关事宜:物业费标准、物业收费面积、物业管理合同、物业管理合同台账、收费的流程等。

6、停车场收费。

分析:停车场收费的内部控制工作一向是商管公司的重点工作。其为其他收款工作都是财务部收款

台收取的。

风险点1:地上停车位的划分及管理。按营业额流水比例收取租金的主力店是否收费及相关优惠条款。

 风险点2:部分商户租用固定车位,按月缴纳租金,但是商户车辆数量大于其租用的停车位数量。就是多张IC卡对应多个车位。在停车电脑系统不支持情况下,租户占用其他停车位。会造成停车场管理混乱。

我建议1:参与制订收费标准,收费系统的规划,停车收费区域的划分与管理,收费控制管理流程,停车场发票领购、核销,与产权方分成比例等。

我建议2:明确要求一线收费人员票款一致,并及时正确地录入收费系统。出纳严格按照规定和流程,接收一线收费人员交来的现金和票据,并及时签认交接表格,根据交接表格,形成数据库可以利用的电子文档。

7、广告收入管理。

 风险点:商管公司提供广告服务,业务部门直接收取现金形成小金库。 我部建议:财务部参与规划外墙广告点位;明确经营方式,是采用整体外包或是自营,如自营需办理相关证件;明确分成比例;需业务部在规划广告位时,明确分成收入的缴纳方式;明确公共区域广告位收益权属;明确主力店免费使用的广告位;根据主力店合同建立台账备查。

8、内、外广场公共区域经营。

 风险点:业务部门直接收取现金形成小金库。

 我部建议1:财务部要参与点位规划,多种经营合同要按商管公司文件编号,财务部参与合同审核,财务部建立点位台账。例:公共区域堆头、活动如何收费要有明确标准。

9、保洁费支出。

风险点1:实际保洁人数和合同不符,实际清扫次数、保养和合同不符,使用的高档材料和合同不符。

风险点2:保洁部自行对租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取现金作为小金库。

 我建议1:明确保洁区域,测算保洁费,为运营期保洁合同招标或自营做准备。

 我建议2:提供增值清洁服务要签订合同。

10、押金 风险点:押金保障不足,只考虑租金和物业管理费,没有考虑取暖费、公摊电费、空调电费等。

我部建议1:押金标准要包括取暖费和公摊水电费。

我部建议2:要收取商户经营保证金,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先行赔付。

11、租赁软件(包括物业管理软件)

 发现:财务中心目前没有使用物业费管理软件,而是使用EXCEL表手工计算物业费和其他收费。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差错。

 风险点:商管公司租户众多,并且租户定期调整,租户面积也可能增减。部分租户可能会出现拖欠全部或部分租金。不欠物业费;或者提前退租退部分押金。或商户人去楼空,部分商品折抵租金。租户转租,押金更名、退租时部分收取滞纳金等多种情况。继续使用手工核算事倍功半。 我部建议:财务部牵头,选择合适的租赁、物业管理软件,以适应购物中心开业后的情况。

12、实施收银一体化 为商业物业增值

 说明:收银一体化即商业管理公司通过收银软件系统和POS硬件设备统一采集、汇总和分析商户销售数据。

优点:准确掌握商户的销售业绩,购物中心与商户之间的租赁模式将更加丰富和科学,将能够更多地采取“抽成”、“保底+抽成”、“保底或分成两者取其高”等租赁模式。

 主流方式:购物中心出租给商户POS机,商户自主收银,购物中心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商户的销售数据。

我建议1:以出租POS机的方式为主,实现收银一体化,对主力店可以免收租金,对其他商户收取租金和押金。可以保证主力店、影城等流水金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租金的准确性。

我部建议2:统一收银将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和资金沉淀,购物中心可以与收单银行谈判刷卡手续费返点,进一步增加公司收益。

 备注:银行为了赚取顾客刷卡手续费和商户销售资金的沉淀,通常愿意与购物中心合作成为收银一体化项目的收单银行。银行一般能够向购物中心免费提供POS收银一体机,这将极大地节省收银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成本。

13、商户退租与恢复装修原状:

 分析:商场定期调整商户,这种调整是永远的循环。

 风险点1:商管公司提供基本装修,商户在取得物业公司同意后进行个性装修,承诺在退租时恢复原状。退租无人负责或者对“原状”理解产生歧义,事后商管公司只能承担恢复原状的成本。风险点2:商户搬迁、装饰装修,使用公用设施设备,公用部位,事后没有恢复。

 我建议:合同中规定应事先书面申请,并拍照存档,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14、机电设备、设施管理:

分析:包括强电、弱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系统(含停车场系统);电梯、空调、给排水系统;供暖系统等。LED夜景系统(LED显示屏),消防系统、后备发电机等。

 风险点1:施工单位和物业公司交接不完善,缺少管线图纸和设备资料、合格证等;工程部没有建立台账、设备卡片、设备标识、备品备件库。事后维修困难。

 风险点2:施工单位免费维保期结束后,工程部维保流于形式,结果设备几年后事故增多,购物中心品质下降。

 我部建议1:设备管理实施预防性措施的基础是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各类资料,有针对性的建立各类设备和管线系统的台帐及运行、保养及检修记录等。对于重要的设备,如冷水机组、锅炉、电梯等,应按单台设备建立运行和检修档案,建立易损零配件资料库,制定更换周期。

 我部建议2:设备档案建立后,对于收集的资料应定期进行分析,特别是反应设备状况的运行参数,应建立分析报表制度,以便从设备状态趋势,找出故障隐患,有计划的进行维护检修,避免维修保养计划存在疏漏,避免因故障突发造成停机事故。

 我部建议3:对于管、线等系统,预防性措施的重点是巡检和定检,定期保养。建议工程部巡检使用巡更棒(借鉴保安部做法)

15、存货管理与成本控制 

风险点:财务部没有设置存货科目。购买材料后当月直接进成本。

工程部、保洁部自行保管材料,材料的领用脱离监督,预算形同虚设。

 我部建议:财务部设置存货科目,按具体品种设置明细科目,公司设立保管员岗位。工程部/保洁部填领料单领料,材料在发出的当月进入成本。

16、实物资产管理 

实物资产分类: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开发商提供的设施设备、进入建筑成本的机电设施、设备等。 风险点:财务部只管理固定资产,一段时间后帐实不清。

 我建议: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实物资产也要分门别类登记台账,财务部每年也要盘点其他实物资产。台式电脑可以分主机、显示器分别记账。

17、保险 分析:商业管理公司一般投保财产一切险,物业公司投保公共责任险、财产 险(机器设备险、附加机器设备损害险等)、停车场责任险等。

 说明:洛阳财富中心小区物业目前没有购买财产险和责任险。存在风险。

 风险点:保险选择不当,保障不足或重复保险。商户没有投保自用部位保险或没有分担保费。我建议1:建议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保险公司(包括提供商户投保的费率)。

我建议2:参考其他商场经验。管理公司负责为公共部位、公用设施投保财产一切险、公共责任险。租户负责为自用部位(包括自行装修、自用设施设备、租赁区域的)财产投保财产一切险、公共责任险,并承担保费。同时向商管公司提供合法有效保险单及保费缴纳凭据及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还)。

18、货币资金 收费方式:租户可以转账,也可以直接交现金。

风险点:部分商户可能会交现金,有时可能会交给业务部门相关催租人员,事后造成争议。

我部建议1:标准合同文本规定:缴纳现金必须到公司财务部收款台交纳,金额以现金收据为准。我部建议2:客服部门送发票/催款通知,客户必须签收,以免遗失重要单据。

 我部建议3:收款台每笔收入必须开具相应票据,并将相应联次交给客户。

第五篇: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定稿)

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内容摘要 针对目前一场 “我们输不起的实践”---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坚战,面临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关键时刻,其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人们拭目以待。其核心是是否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金融风险。本文试分析以上 问题,提出对策与思路。

主题词 公司治理 金融风险 防范 思路

一、公司治理与分权原则:历史与起源

西方国家几百年的权力制衡经验表明,“三权分离”的模式不仅在政治上适用,效果良好,而且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实践中也同样取得很好效果。他通过将一个单位整体的权力划分为若干部分,彼此监督权力、互相协作运用权力,使该政治体、企事业单位、公司法人建立管理科学、权责分明,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还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系统风险以及减少腐败的发生,实现透明化的管理。

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设计上要求 公司“三会”的形式运作,俗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公司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重大的决策机构,监事会(美国等称审计监督)针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进行监督,以维护公司和股东的正当权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管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就狭义而言,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

1、公司治理的历史沿革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特别是股东和经营者在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从管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化过程。但是董事会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2、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公司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英国首先掀起了这一浪潮。英国八十年代由于不少著名公司相继倒闭,引发了英国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委员会和有关公司治理的一些 最佳准则,如Cadbury委员会及其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的报告,关于董事会薪酬的Greenbury报告,以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Hampel报告。除了OECD之外,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加入了推动公司治理运动的行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了《财务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及《货币金融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世界银行还与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以推进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的改革。除此之外,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也成立了新兴市场委员会(Emerging Marker Committee)并起草了《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行为》的报告。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9年推出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该原则包括五个部分:①公司治理框架应保护股东权利;②应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所有股东应有机会得到赔偿;③应确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鼓励公司与他们开展积极的合作;④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所有与公司有关的实质性事项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者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状况;⑤董事会应确保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管理层的有效控制;董事会应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3、全球公司治理运动形成的原因 第一,公司治理和企业融资。现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James D.Wolfenson):“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重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吸引国际国内资本所必需的。由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本国企业可以到国外去融资,但是一国能否吸引长期的、有耐心的国际投资者,该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让投资者可以信赖和接受,即使该国的公司并不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坚守良好的公司治理准则,也能够增强国内投资者对投资该公司的信心,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稳定的资金来源。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公司股票价格。

投资者意想如何--McKinsey Survey:McKinsey(麦肯锡公司)最近发表了一份投资者意向报告(Investor Opinion Survey),其主题是股东怎样评价和衡量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的价值。这项调查是McKinsey与世界银行及机构投资者协会合作进行的。参与此项问卷的有200家大型机构投资者,共管理3.25万亿美元的资产。该项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3/4的投资者认为在他们选择投资对象时,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别是董事会的结构和绩效与该公司财务绩效和指标至少一样重要。

公司治理的价格怎样?:80%的投资者认为他对于治理结构好的企业,他们愿意出更高价钱,比如对英国的公司,同样的股票、盈利和财务状况,但治理结构好的公司,投资者愿意以高出18%的价格购买其股票。对于意大利公司来说,治理结构好的公司股票的溢价(Premium)是22%,而印度尼西亚的公司是27%。可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吸引投资者,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推动了运动的兴起,由于机构投资者手中控制大量的资金,他们在公司治理中会对公司施加压力,要求 管理层按股东的期望来管理公司,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如英国国家退休金协会,美国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协会(CalPERS)等。另一方面,亚洲危机的爆发,也唤醒了人们对亚洲公司治理的重新认识。金融危机的出现,体现 了这些国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薄弱,如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董事会以及控股股东缺乏诚信和问责机制。

二、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的措施辨析 第一、比较研究:公司治理模式 及我国的选择

1、英美模式:英美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在这一模式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用权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地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由此产生代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分散的股权得以相对集中,二是依靠活跃、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对管理层进行外部约束;三是依靠外部非执行董事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四是依靠健全的监管体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公司法、破产法、投资者保障法等法律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约束和监管;五是对管理层实行期权期股等激励制度,使经营者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德国模式: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会制”,即监事会和董事会。德国模式是“内部控制”型模式。两会中包括股东、银行及员工的代表,对管理层实行监控。其中,职工代表在两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德国,最大的股东是公司,创业家族、银行等,所有权集中程度

比较高。德国的银行是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可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另外,公司相互持股比较普遍。银行对公司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股票投票权和向董事会派驻代表,有些还是监事会主席,银行代表就占股东代表的22.5%。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特色就是强调职工参与,在监事会中,根据企业规模和职工人数的多少,职工代表可以占到1/3到1/2的职位。

3、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会制”,但是强调“内部控制”。董事会主要是由管理层构成。和德国的模式类似,对公司监控主要是通过交叉持股和主办银行制度来实现的。在日本,由于不允许控股集团的出现,企业间交叉持股是很普遍的,非金融性的公司拥有日本全部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股票,另外,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商也通过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管理层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日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多数公司都有一家主要的银行--主办行作为股东和业务伙伴。

4、东亚模式:在大部分东亚国家(地区),公司股权集中在家族手中,公司治理模式因而也是家族控制型。控制性家族一般普遍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这一问题是这一地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东亚地区除日本家族控制企业所占比重较少之外,在韩国,家族操控了企业总数的48.2%,台湾是61.6%,马来西亚则是67.2%。在菲律宾和印尼,最大家族控制了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6。各国最大的十个家族起码分别控制了本国市价总值的一半。形象地说,“东亚企业集团普遍地选择金字塔结构,一间家族控股公司位于金字塔的顶端,第二层是拥有贵重资产的公司,第三层包括了集团的上市公司„„,金字塔的最低层是现金收入及利益高的上市公司,集团向公众发售这些公司的股票,并透过多种内部交易,把低层公司的收益传到金字塔上层的母公司,另一方面,集团又把一些 利润较少、品质较差的资产从上层利用 高价传到下层。”

4、转型经济中的公司治理: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是内部人控制,即在法律体系缺乏和执行力度微弱的情况下,经理层利用 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 上成为实际的企业所有者,国有股权虚置。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强烈的趋同趋势。英美型的外部治理模式日益为各国所仿效。在八十年代,由于德、日经济的强盛,人们普遍认为,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模式相比,以企业集团、银行和控股公司为治理主体的内部模式能更好地解决代理问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产业的崛起,内部控制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治理模式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样板。英美模式以股东利益为基础,以盈利为导向,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更能够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保护小股东利益,保持市场信心,能够防范金融经济风险,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从方面教材分析,国际上安然公司和环球公司事件所敲响的警钟,使公司治理成为全球公司改革和监管的中心。也使国际社会对经济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的建立,提高了防范银行、证券等金融风险的任务的认识。

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各国委员们在会上强调,国有银行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尽量减少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政府和监管当局应该努力使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责任和内在压力,主动去改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预定目标。从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也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防御。

1、内部风险管理是关键。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优秀的企业在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通常都能扮演“火车头”的角色。

2、外部条件有反作用的功效。无论从我国入世的承诺分析,还是从市场竞争分析,从国内外银行的经营绩效、盈利能力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强化公司治理结构都时不待我。我国近200家超大型国企和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是共和国最核心的“家底儿”,它们的改制上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说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没有退路,因为时不我待,所以才是形势逼迫下的“背水一战”。

三、实证分析:良好的公司治理对风险防范的效用 尽管我国许多

建立了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典范—上市公司出现了银广夏、红光等不光彩的事件,给我国实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效果产生怀疑,导致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的任务异常艰巨。但我国大量的上市公司不仅在良好公司治理下,实现了筹集资金的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各项指标都较好。

表1 前100佳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描述性统计 评价因素 变

量 100佳 全部样本 治理质量 治理指数 58.33% 48.54%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9.436%-1.966% 每股收益 0.296 0.124 成长性指标 主营收入增长率 30.99% 24.25% 股本扩张能力 每股公积金 1.6596 1.4538 每股净资产 3.2932 0.9478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0.574 0.2937 财务安全性 财务预警 3.8328 2.4070 股东权益 每股市价 10.3937 9.1050 负债比率 35.61% 47.27% 从表1可以看出,经理层治理100佳上市公司平均治理指数为58.33%,较全部样本平均水平(48.54%)高9.69个百分点。100佳上市公司中最高治理指数为77.74%,最低为53.79%,相差23.95个百分点。观察前100佳上市公司的绩效会发现,在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性、财务安全性、股东权益等方面,前100佳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都比全部样本的平均水平高,说明前100佳公司的绩效高于平均水平。具体而言,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治理前100佳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全部样本高11.40个百分点,每股收益高0.172元;在上市公司成长性方面,前100佳上市公司与全部样本相比,表现了更强的增长势头,其主营收入增长率比全部样本平均水平高6.74%;在股本扩张能力方面,前100佳上市公司的每股公积金、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也均高于全部样本水平;从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性和反映股东权益保护的指标同样可以看出相似的规律。由此可见,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公司的业绩,提高公司的价值。

通过分析和对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指数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杂志社得出如下结论:

1.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经理层治理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我国经理层治理的总体水平较低,经理层治理指数平均值为48.54%,并且其次级指标的得分有较大的水平差异,表现为任免制度和执行保障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3.07%和61.77%,而激励约束机制的平均得分只有33.0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理层治理的激励约束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缺陷,为了激发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加强激励约束变得尤为重要,激励不足或者过度的内部人控制将会严重限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2.在经理层治理100佳中,制造业公司所占的比重最高,并且超出全部样本中制造业公司所占的比例,说明在制造业中有相对更多的经理层治理良好的企业。从全部样本的行业得分状况来看,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平均得分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业、综合类和传播与文化产业。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金融、保险业、采掘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在经理层治理100佳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所占的比重最高。民营企业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在100佳中比例远高出其在全样本公司中的比重,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经理层治理的重视。在全部样本公司中,从第一大股东性质来看,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的经理层治理总指数的平均得分位居前列。经理层治理得分较低的股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和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或其他政府部门。4.经理层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具体而言,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得分提高10%,公司的每股收益就会平均增加0.0278元,每股净资产平均增加0.1044元。高管层的行政度、薪酬水平、持股比重、薪酬动态激励等因素较其他因素对治理绩效的正面影响更加显著。这就为我们在提高经理层治理水平的实践中,确定各项制度建设的优先顺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可见,公司治理与否、好坏都与公司的业绩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我国金融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还列倒数最后的位置,相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相差甚远,然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又是一国金融风险的集中地,因此建立健全良好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任重道远。

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的思路,以期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1、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当火热,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当务之急,实现股权的分散化、引进国际成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理念,能够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的“灵魂”,而不是一张公司治理的“皮”或“影子”。我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交通银行虽然形式上建立了三权分离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机构,但是近几年的改革却迟迟不到位,国务院原计划让其改革后早日上市,但是目前上市安排已经落在中行、建行后面,可见其只是建立形式的分离,而实质上并未监督落实,落脚在关键的一点就是主体缺位,所有权主体空缺,代位或授权行使权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未从骨子里去实现企业效益收益的最大化,都是“艄公”角色。我们期盼在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后,能够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得完善,能够迅速健全内控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竞争能力。

2、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是否应该领薪酬问题?有怎么样?没有怎么样?是否真正“独立”?其责权利如何确定?证监会所作的重大努力之一就是设立独立董事,即要求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防止内部人控制。根据证监会的要求,自2003年6月起,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 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应该在审计、补偿以及管理层任命过程中占有一席。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设立独立董事的机构还不多,并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的一级法人管理,其分支机构如何有效设立利用

独立董事也需要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应该独立于公司、经理层和控股股东,独立董事应当就其独立性发表公开声明。独立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兼职不能超过5家,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上市公司应向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公司应提供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时,上市公司应当积极配合,所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保险。

3、强化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法人实现年薪制,有些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实行绩效考核与风险挂钩。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也对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公司治理的薄弱;OECD公司治理原则;危机后亚洲国家(地区)包括香港、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都制定了公司治理准则,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准,从而才能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保持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4、强化风险管理,转变管理理念。我国银监会自成立初期,就确立了“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的监管理念。从《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商业银行内控指引》的颁布执行以及《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的推出,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达到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强化信息披露,增加公司透明度,从而实现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 祎等,“论入世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南京金融高专学报》2002年第2期p71;

2、Douglas w.Diamond ,Raghuram G.Rajan.A Theory of Bank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2000,(6):2431-2465;

3、John M.Griffith ,Lawrence Fogelberg ,and H.Shelton Weeks,CEO Ownership,Corporate Control,and Bank performance.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2,(26):170-184 ;

4、《经济》杂志第3期,2004年3月16日;

5、中国公司治理网站,道.7、严文兵,“产权、竞争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三期,P47-52。

CCS.;

6、《金融日报》、《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理论版2003年11月23日报

下载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美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及其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