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

时间:2019-05-14 21: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

第一篇: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

——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五次全委会上的报告

白恩培

(2008年7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全国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分析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勇于创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于上半年的工作和下半年的任务,光荣同志还要作全面总结和安排。这里,我代表省委常委会,讲几个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对进一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再动员。

今年以来,我们在克服各种困难中不断开拓前进。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中央巡视组的关心和指导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求新思变的良好氛围,改革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局面。上半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24515亿元,增长111%;一般预算收入3218亿元,增长3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5元,增长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0元,增长18%。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差距。一是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已成为全省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各地加快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仍有差距。二是改善民生的力度前所未有,解决了一大批过去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仍然不少,一些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意识还不够强,进一步改善民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高度重视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加强统筹协调采取了不少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突出,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社会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很重。六是解放思想大讨论取得初步成效,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需继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七是各项工作都作了部署,但在抓落实方面还做得不够。

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必须更加自觉主动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进取,牢牢把握机遇,加强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开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关于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我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形成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普遍开展了深入实际调研、征求群众意见活动,查找了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剖析了产生的根源,制定了整改提高的措施;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和谐。但我们也要看到,有的地方和部门开展大讨论工作一般化,没有处理好解放思想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学习讨论的效果不明显,对照科学发展观查找问题不深入,推动工作成效不显著。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把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关键就是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就是要坚决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是要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领导,针对第二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抓住“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来整改,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整改,围绕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整改,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来整改,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来整改,巩固和扩大解放思想的成果。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重视统筹兼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解决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紧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在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上下功夫见成效,以全新的思维、开放的观念,找准带动全局、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及时把干部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见成效,按照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要求,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该完善的尽快完善,该废除的坚决废除。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尽快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带动其他方面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有前瞻性、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创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监督检查深入到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坚决制止应付了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做法。建立完善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集中集体智慧,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继续营造氛围、加强舆论引导上下功夫见成效,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在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集中宣传一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解放思想是一个随着形势发展、实践推进而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我们要建立完善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增强不断解放思想的勇气和恒心,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永不停滞、永不僵化。

二、关于发展理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好,真正把全省的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云南而言,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根本依靠力量,必须把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到人民群众身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的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我们的发展,既要高度重视GDP平稳较快增长,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又要不唯GDP,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群众增收得实惠上,促进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的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善于把握和处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调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只有扬长避短,挖掘、利用和发挥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因地制宜地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省在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区位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我们正是注重发挥这些优势,大力培育烟草、矿产、电力、生物、旅游、文化等产业,才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各地的资源状况和区位特点不同,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子就不可能千篇一律。要立足实际,各打各的优势仗,努力探索各具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始终做到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迷失,坚持科学发展的信心不动摇。

三、关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不能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发展,绝不会得到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损害甚至牺牲群众利益的发展,就会招致群众的反对。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如果我们忽视发展的社会成本,忽视资源环境代价,忽视民生福利,那就不是科学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用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来换取一时的富足。在谋划发展的过程中,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富百姓的实事。在继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在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文明进步;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民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充分调动发展较快地区和生活较好群众积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共同进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将一事无成。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智慧,最充分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满足群众需要、不断改善民生上。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逐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把保障各方面权益、促进各地区、各阶层的共同富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富民强省,富民为先。衡量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衡量领导干部政绩大小,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必须把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就经济发展而言,在农村,就是要把农民人均纯收入放在第一位;在城镇,就是要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放在第一位。只有富民,才能强省。

四、关于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我省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集中在农村,农村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了,而且城市也难以更好地发展。既要重视城镇发展,更要重视农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切实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安排,才能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我省还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不强等困难。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增强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更要集中力量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继续加大力度解决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培育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要坚持以保障农民权利为基础,以维护农民利益为纽带,逐步缩小城乡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由于资源环境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云南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必须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缩小差距的关键,是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继续鼓励滇中较发达地区率先发展,支持中等发达地区赶超发展,扶持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努力形成各地区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要把推进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作为统筹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民心工程,扎实推进边疆解“五难”工程建设,在认真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困难和问题会更加突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困难多、任务重的形势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正是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时机;正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好时机;正是坚持生态立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的大好时机。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优化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关于“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必须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继续坚持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偏弱,出口量较小。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关系。我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和农村的发展十分薄弱,如果不长期保持一定规模、一定速度的投资,整个面貌就不可能显著改观。因此,只要建设项目有利于改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有利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创新举措,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要解决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困难。我省消费有效需求较弱,与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有很大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培育消费热点,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省外和国外消费者。要进一步提高我省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当前出口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只有化挑战为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保持出口较快增长。只要我们认识到位、工作扎实,国家宏观调控就能转化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继续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中心环节。近年来,我省自主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对于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撑作用仍然较弱。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实质就是自主创新强省。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要靠创新,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也要靠创新。只有把自主创新作为着力点,才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要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和物质资源消耗拉动,加快转变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拉动上来。要认真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明确目标、深化改革、集中财力、聚集人才,集中力量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符合省情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力争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继续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基本途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我省一产基础薄弱,二产科技含量不高,三产结构不合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长期艰苦的努力。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增收最直接的来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必须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在继续抓好林业、畜牧、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力争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是基础,促进农民增收是核心,产业化是关键。要拿出抓工业大项目的魄力和决心,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最近一段时期,国际粮食供应较为紧张,价格不断攀升。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保持耕地总量不少,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产,以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第二产业是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烟草、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要继续加快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高竞争力。在高度重视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尤其要重视发展以农林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在继续大力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不管哪种所有制形式,不管来自哪里的资金投入,都要一视同仁、大力支持。第三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必须加快发展。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体育等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切实增强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六、关于稳定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着力为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待。能否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是对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稳定事关全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殆尽。云南是边疆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切实增强维护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谐发展的突出矛盾。要深入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与规律,认真研究影响我省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切实找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宁可把形势考虑得严峻一些,把问题分析得深入一些,把办法研究得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扎实一些,针对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部署。要进一步完善安保措施和应急预案,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确保全省长治久安。要把解决和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坚决防止因为对形势把握不准、考虑不周,工作准备不充分而造成被动,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民心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社会稳定最终取决于民心稳定。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越是矛盾突出、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能否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检验各级干部对党的事业是否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是否具有深厚感情、是否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抓信访与抓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务之急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与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上访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突出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要着眼于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竭尽全力做好群众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通过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赢得群众支持。要注意区分性质,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其他问题。对孟连县“7·19”事件,要深入调查、认真总结,深刻反思、举一反三,着力提高各级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对梳理出来的矛盾隐患认真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七、关于党的建设 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键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切实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各级党委要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切实把好方向、谋好全局,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关系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注重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部署的工作,必须逐项落实,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造福于民。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形成抓落实、促发展、建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做事,着力提高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尚虚假,勤于任事,坚持发展重于一切,善于从困难中发现和抓住机遇,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要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殚精竭虑地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按照“五好五带头”的总目标,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继续深化和拓展“云岭先锋”工程。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感和工作动力,切实提高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义务,自觉地投身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去。要勤奋学习、好学上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工作骨干;要刻苦工作、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刻挺身而出;要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以讲大局、做表率来团结群众,以支持改革、维护稳定来带动群众,以全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件事情来取信群众。

同志们,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我们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图发展,矢志不渝建和谐,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不懈奋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sixth edital)

唐述春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个人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规划、推进个人成才、加快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个人发展的科学可以说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全球性课题,现实在呼唤一门新兴的科学——个人发展观,这个个人发展观至少是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决策学、养生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对策论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得出,个人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家庭事业全面兴旺为根本指针谋发展、促发展,努力营造个人全面进步所需的多领域、多文化、多环境的系统性需要,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让所有外在资源与内在动力真正围绕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发挥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统筹学习与实践,统筹自我发展与广结良缘、统筹做事与做人、统筹消费与赚钱、统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推进的过程要做到可持续性,并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个人全面成才及家庭事业全面兴旺。坚持走出一条稳定性好,可持续提升的发展道路,谋得经得起时间与空间多维变化考验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实际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个人发展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运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抢抓机遇,努力奋斗,更好地完成各成长阶段我们肩负的发展任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以点:

首先,必须紧密结合个人实际,针对个人发展目标,拟定自己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既然说是个人发展观那么决定权就应当在于个人手中。有些人从读书到就业都没得自己做过主,个人发展的方向完全交给了别人,当他终于摆脱他人的代办,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谋生才是最重要的阶段。他的一生幸福与否在个人发展上他的内心没有遗憾那是假的,造成这种个人发展不能自主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文化意识,长期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教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师、尊老、忠君、“三纲五常”的意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做不了主,家人又感到不包办代替做主是缺位的思想,这正是发展思想上的禁锢,必须要破除的禁锢。

我们用内外因原理来分析个人发展,内因是根本,同时外因是条件,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的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在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形成个人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要实现个人发展规划,必须确立发展目标,而目标必须具有客观性,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并且是可评价的可考核、明确、具体的,是可量化、可分解的。首先要了解自己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并在此目的的指引下展开自己的行动。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步跨入自己的理想世界,都不可能瞬间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由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铺就的,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一个新的目标必然出现在前方。因而,一个人最终价值的实现就是在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中体现出来的。而这些具体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在一个人的人生总目标统领之下分解而来的,学习中国改革的经验“小步快走,边走边修”正是为了更好地紧贴现实性,坚持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每走一步都能够离我们的总目标更近一点;频繁地变换目标与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同样是有害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有的行动必须服务于自己的目标,所有与达成此目标无关的行动都是必须摒弃的对象,只有这样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个人的能力成长,受到教育程度与实践面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建设过程,不可能超越个人成长阶段。只有随着阅历不断增加和持续学习拓展来推进,要从个人情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做到既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发展过程中要吸收他人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高度而不被历史所托累,结合时代新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人生各成长阶段个人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课题,寻求实践载体,积极投身实践,要充分认识个人各方面素质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老老实实地艰苦努力,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要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德、智、体、美、劳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个人发展效率,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实现个人价值,推进自己的全面进步。

人的发展是自然成长的过程;但恰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这个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就会越利于创造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来改善生活,而物质条件越充分,又越能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探索成长规律,就要根据个人情况走适合自己的路,整合自己的资源,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务必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提前加速发展、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不为一时小名小利所累,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部分人才出来社会通过经验累积收入不断增长,而忽视了市场新需求或没有预见与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安于现状,既不以更高层次的规格要求自己,也没有深思知识更新加快,后生可畏性,必将慢慢就失去了优势触及到自己的瓶颈。历览古今贤,个人发展绝不仅仅靠工作之内累积,也非单独依赖个人学识,而应是统筹个人与他人,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工作内与工作外等多个方面谋划的持续发展来成就的。在汲取他人发展血泪教训、借鉴他人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一步步成长而来,非朝夕之功,一役之成,更难以一蹴而就。

其次,个人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做到统筹协调;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个人发展的根本方法。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着眼于长远利益,以前瞻性眼光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能力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物质与精神、贡献与享受的良性互动,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指引个人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发展速度与质量、被动适应与主动改变关系;自我革新、发展、稳定等成功构建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努力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当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筹个人实力与外在凭借、统筹天赋特长与先天不足,统筹身体健康与克尽努力,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实现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

我们不仅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成就未来,更要明白在什么阶段、什么载体下、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在哪里学等等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进而大踏步进入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强自主创业能力作为调整能力结构、转变个人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按照自主创业、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内强素质战略和外塑形象战略,对自己的能力结构,坚持统一筹划、开发有序,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分,什么是爱好,什么是专业,什么是远景前瞻性要强化的东西。特别是自主创业能力事关个人核心竞争力,在事业瓶颈和拓展的关键时刻,关键本领必须依靠自己,要做好超前部署和基础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个人发展活力。

为了更好的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更好地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过程实施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弘扬核心竞争力、培育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爱好,提倡一专多能。价值观上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认可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能不能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思想品德与诚信要经得起考验,着力营造对自己个人发展有利的舆论氛围;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履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方向。

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谋求发展中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促进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个人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个人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个人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树立发展的系统性思想,要以确保各方面协调为依据,扎扎实实推进。

对于我们的努力与收获也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成绩,既要看收入增长,又要看人际和谐、身体健康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

再次,要志存高远,有战略眼光,做到发展的可持续;

人的快乐应当是来自于越来越少的对外界的依赖,加快转变不科学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努力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应在个人发展中优化能力结构、做到各职能要素有机的,系统的推进,正如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由它的长板决定而是由它的短板决定的一样,综合能力是个人发展好坏的决定性力量。个人发展中忽视能力结构优化,对瓶颈制约视而不见,不以持续性个人进步为指针,加班加点混工资或安于现状舒适不求长进,片面追求一时的高回报,势必会步于“木桶理论”的短板困境,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续的个人发展。古今国内外人们走不通的、没有前景的路我们自然不要再去重蹈,而是要从我们实际出发,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立足于时代与个体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能力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形成以德为基本、智和体为支撑、全面发展的格局,做到全面发展有特长,这个特长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高人一筹的专业技能。只有能力结构优化,各项事业能协调推进,有前景、可持续进步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发展的硬道理。

过去的经验,是我们树立发展观的历史根据,众多的例子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基于过多外在依赖的非科学发展对我们持续构筑家底与事业全面兴旺的幸福生活是不可依赖的,靠不住、不管用的。必须始终坚持个人全面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自己的各方面资源利用好,协调好,将人生看成一次远征,明确自己目标点,首先要找对方向,因为我们没有目标与方向我们就永远到不了那里,然后才是处理速度,既要讲眼前速度,又要想长远后劲。要敢于放弃既有的安逸,决然果断地扔掉部分“行囊”,为未来赢得速度,抢得先机,因为现在的拥有可能正是长远发展的负累,对此我们要阶段性地有所取舍。

特别当我们出社会四年左右,收入增长就向瓶颈靠近。从许多个人收入发展进程表明,当毕业四五年后,收入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个人发展和平稳进步;谋划不当或安于现状,则可能导致长期徘徊不前。这一时期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个人期望与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的凸显期。此时,一部分人有了衣食无忧物质基础,得心应手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安全区,自然地很多人因此丧失了斗志,才出社会时那种雄心大志一去不复返了,甚至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日日按部就班,个人事业徘徊不前,要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划地自限,勇于走出自己的安全区,走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

要做到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要解放思想,要志存高远,着眼大路,从根本性,全局性,从确保实现各成长阶段目标的战略高度,精心设计所处年龄段的发展主题,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力行科学发展观,将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个人发展转化为自觉的内在行为。子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也正如林国强先生所讲“有些人有才,有学问,人品也好,但眼光志向不太远大,大方向把握不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结果不怎么理想。所以一个见识好的人往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发挥到最大”。欲成大事,还要看他有没有气度,气度影响格局,性格决定未来,见识高远,气度恢宏,有其二者,再用科学的个人发展以贯之人生全局,定能实现家庭事业的全面兴旺。

最后,要在着眼于个人发展的全局上,强化学习与实践;

信息极大繁荣使我们更广泛的接触这个世界,以其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反动,低级趣味,沉迷性娱乐弥漫,我们的交际面也随之无限扩大、人与人的联系更加方便,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统筹内强素质和广结良缘的要求更高。对如何适应社会找准个人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有针对性的加速开发自己的潜力,把个人的发展放到社会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

要遵循个人成长规律,抓紧解决当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的制约因素,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要兼顾不同方面的现状和需要,必须坚决以个人发展的全局为核心;坚决克服不正视当前问题,不按计划行事、一抓一松不坚持到底的现象。各项能力成长过程中出现暂时不平衡发展是必然的,一刀切、一个模式、齐步走是不可能的,要坚持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既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又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特别是处于个人发展进程加快和瓶颈攻坚的过程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寻得到突破点,能打硬战,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就要最广泛地整合各种资源汇集到谋求发展中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多学、多问、多了解、向实践学习,虚心的向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大众学习,要懂得别人知道的永远有我们不知道的,学习与实践中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与轻视劳动人民,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启迪智慧。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对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达到的必备技能,要本着打基础利长远的极端重性,逐步积累经验甚至要降低当前一些发展期望,专门留出精力去做,更好的打基础,调整能力结构。

科学发展博大精深,实践与理论方面都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长期奋斗的思想,牢记个人发展最终依靠自己,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全面意识、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家庭事业全面兴旺而努力奋斗。

2009-6-19

第三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建设与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建设与发展

——浅谈如何强化大后勤观念,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军后勤建设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军事后勤是国家经济建设在军队的延伸,它与国家经济、社会系统建设紧密相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军队后勤建设与发展,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后勤改革的需要,是实现后勤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意义重大。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后勤改革。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军事后勤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这是我军后勤建设与发展史上的崇高事业,各级后勤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原则。要以信息化战争为牵引,依托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保障手段信息化水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作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是保障打赢的重要基础,也是全军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按照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要实现保障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瞄准未来战争需要,建设效益型后勤;不断创新后勤保障理论,打牢理论基础;要以寝食不安、时不我待的精神,高标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新阶段后勤各项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离不开改革。军队的改革和地方一样,都必须以发展的思路来指导。近年来,我军先后推开了联勤体制、后勤保障社会化等多项后勤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改革中的矛盾提供了指南。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原则,站在全局的高度筹划后勤改革。各级后勤讲大局、讲奉献,以军队后勤建设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和小单位的利益得失,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后勤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新型高素质的军事后勤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部队引进新装备并不等于提高了战斗力,没有一批高素质人才,什么样的“杀手锏”都是废铁一堆。人才是强军之本,实现后勤建设的全面发展,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后勤人才,我部为适应改装需要,按照空军下达的标准,先后多次选送技术苗子到部队院校、兄弟部队深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由练到战的转化。要深入贯彻军委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规划,加大后勤人才建设的力度,特别是抓好后勤“五支队伍”的建设。我们部队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把有潜力的人才苗子放到重大任务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给予用武之地、赋予挑战性工作,全面摔打磨练,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在前期部队组织的接装、验装等重大而复杂的任务中,党委有意识地将一批懂装备、业务精、爱钻研的年轻干部推向第一线。这批人才不仅在接装、验装任务中充分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而且还进一步锻炼了自己,成为推进部队跨越式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为部队战斗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大兴学习之风,后勤人员不仅要学习政治和军事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和健全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机制,营造一个真正有利于后勤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为推进中国军事后勤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随市场经济和军队建设互动发展的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不同于军队其他改革,命令一下就可以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一个随社会经济和军队各种条件的逐步成熟而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号召,也不能指望一纸命令或几次会议就能解决问题。应当确保长期坚持、依法推进的思想。

这项改革全面推开以来,虽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下发了不少文件规定,但至今没有制定出一部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推进改革的手段具有明显的计划体制色彩,与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改革要求不相适应。这就很容易发生因领导干部的改变或领导干部注意力的改变而使改革发生动摇的情况。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在不少单位发生了。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军队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实行坚持持久性规范化的改革策略,即长远系统规划,依法持久推进。长远系统规划,就是把社会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长远设计,整体规划,既要明确改革目标、内容、范围,又要明确配套措施、政策制度等,既要有中短期计划和计划,又要有长远规划,其核心是确保改革的稳定性、持久性、系统性和渐进性。依法持久推进就是针对社会化改革时间长、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实际,制定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方面的法律制度,以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任务,调整后勤保障社会化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改革程序,规范改革成果,进而增强改革的约束力、稳定性和持久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改革停滞、中断。

军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要求军队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改革中来,在深入调查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保障的特点后,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改革政策。基层单位的社会化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应当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逐项进行。

作者所在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经深入调研后,制定出一系列后勤改革措施,按照先易后难的改革思路,从与官兵日常消费紧密相连的后勤服务社入手,分别采取引进社会力量租赁承包和内部人员抽组等方式,逐项进行改革,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取的了很好的成效。

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一味地多路出击

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度,不能影响军队的正常军事作战训练,改革单位领导要有明确的改与不改的分界线,按照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总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确定改革单位和改革项目。防止敌对势力的乘机渗透。

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后勤保障方式、发展思路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受市场运行机制和部队任务性质的制约,而且要受保障体制、管理制度、经费水平、建设现状、军事斗争形势、思想观念等条件的影响。事实上,由于我们对军内条件及其对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关注不够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调整,一下子就铺开了不少的改革项目,结果首先遇到的是军队自身方方面面的掣肘,虽然正面很宽,却没有一项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驻大中城市军以上领导机关和非作战部队的生活保障的改革项目,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应当予以适当压缩。当前应集中力量抓好大单位以上机关和非作战部队的饮食保障社 会化,待这一步完成后,再视经费承受能力,集中力量进行住房保障社会化改革。在总体上量力而行,逐步展开,力求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改革,都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和成果。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前进。对拟展开的改革项目,应当及时制定配套措施,调整保障标准和体制编制,建立监管机制,修改相关制度,做到改一项,成一项,巩固一项,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不搞半截子工程。目前,深入开展的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不仅要明确改革的单位、内容和任务,还要将伙食费标准转换调整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时应撤消改革单位的炊管人员编制,按新的保障标准供应,以新的保障模式运行,用新的制度监管。

按照这一思路,我部先后制定了配套整改措施,确定了改革试点单位,大胆引进社会力量推进伙食改革,不仅使官兵的饮食水平和饮食标准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还节省了不小的财务开销,官兵和部队都得到了实惠。

三、后勤保障社会化是走向社会获取市场化保障,用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处理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往往事与愿违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军队通过市场获取社会化保障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十几年,但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惯性思维,总想用行政的办法解决问题,结果事与愿违。早在1996年全国就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到2000年全国绝大多地区就普遍建立了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双向选择、能进能出、不包养终身早已成为社会现实。而我们现在仍然为职工分流安置发愁,总想用捆绑移交、要求保障企业发较高工资、不得辞退、退休再回部队、继续在军队就医、按编内人员分房等非市场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结果,这一大难题始终未能得到破解。在住房保障方面,我们仍然采取实物分配、福利性保障方式,在一些地区市场房租是部队房租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北京市为例,市场租金每平方米约20元,而部队现行租金仅为0.6元。低房租给部队带来的并不是实惠,虽然全军公寓房存量远远超出现役军官标准供应量,但住房紧张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全军非编人员占住公寓房24.8万套、1840万平方米,占公寓住房总数的38%。不仅专业退役人员、老干部子女亲属占着不走,有的单位还出现了亲戚朋友、临时打工人员等占住公寓房的现象。

如果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手段与方法,目前困扰 改革的难题解决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比如职工问题,如果采取市场化的方法,全面与国家劳动制度接轨,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部队不包养终身,职工能辞能聘,工资可升可降,彻底端掉最后一批铁饭碗、大锅饭,把市场机制引入最后一块计划经济的阵地。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可能较多,工作难度较大,但毕竟是一个治本的措施。再比如住房保障问题,只有实现货币化供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当前有两件事应当做:一是把过去存于单位标准或由单位实际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以货币的形式,理入个人工资,增设物业管理补助,无论住自有住房还是还是公寓房,都实行有偿服务,这是住房保障社会化、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公寓房租金和房租补贴标准,缩小公寓房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距。在全国停止分配公房的大背景下,部队的公寓房必然成为“寓公”的主要目标,如果我们不逐步缩小公寓房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距,那么不管我们的清房力度有多大,非编人员占房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也不管我们新建多少公寓房,住房紧张的局面依然不会改变。只有缩小两者的差距甚至使差距消失,我们才能走出军队保障社会的困境,也 才能走开社会保障与军队保障结合、自有住房与公寓住房结合的路子。

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目的是提高保障效益和水平,推进改革应以人为本,超越官兵承受能力的改革不可能持久

虽然实行社会化改革对国家、社会和军队的整体、长远利益都是十分有益的,但在现行体制性障碍下实施,对某一局部往往是不利的。在实际改革中,一些实行了社会化保障的单位,减少了军人编制却得不到看得见的实惠,既要掏钱买服务,又要掏钱养职工,还得自筹启动经费,在保障标准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的地区,部队还要对社会化保障项目给予经常性补贴。长此以往,自然难以为继。在饮食和住房保障社会化中,如果不调整提高相关保障标准,将所有成本转嫁到个人头上,势必牺牲官兵切身利益,降低保障水平。

相信很多单位像我部一样,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遇到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现行的部队工资标准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军人不像地方人员可以搞副业创收,只能依靠工资吃饭,好多军队的家庭收入都不能满足孩子上学的需要,更不要谈自己出钱买房。在这种缺乏内在动力的情况下推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无异于“赶鸭子上树”。与其这样,还不如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并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尤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增量改革的策略,在提高中改革,以改革促提高,根据财力实际,逐步展开。当前应当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社会化保障项目供应标准,解决单位赔钱搞改革的问题。通过转换标准、使用国家返还的税收补助、提高标准等办法,提高改革单位伙食、住房保障标准,加大启动经费投入,使部队的社会化改革在一个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进行。二是较大幅度提高军人生活补贴,使其具备掏钱买服务的承受力。军人实际收入较低,不具备购买社会化保障的经济实力,是当前改革的最大阻力。在自我保障模式下,许多机关和其他有经费来源的单位,或明或暗实施各种补助,这虽不合法也不公平,但毕竟是事实。实行社会化保障,全部取消这些补助是行不通的。在目前增加工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一律取消各单位自行实施的差别较大的“暗补”,全军统一增加个人生活补贴项目,提高补贴标准。这既可以增强社会化保障的承受能力,又可以克服单位之间不应有的差别。三是指定综合职能部门 统一承办改革事宜,以克服相关业务部门的利益阻碍。实行保障社会化,部门权利就会弱化,部门特权就要减少,如果让各部门按业务系统指导社会化改革,必然会出现阻滞、变调等情况,当前改革进展不理想与此不无关系。再加上社会化改革涉及范围广,关系复杂,协调面大,由各业务部门分别推行也有不小的难度。因此,应当成立或指定综合性的职能部门,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五、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保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旧体制下运行新模式,难免障碍重重

依托市场搞保障与军队办社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制,对保障制度、保障标准、保障方式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在改革中没有系统配套的政策制度作保证,企图在旧体制下运行新模式,自然效果不彰。比如现行伙食费只包括主、副食和燃料,不包括水电、厨具、设施设备、采购运输等开支,也不包括保障企业职工工资、税费、利润。实行社会化保障,所有成本都必须由就餐者从伙食费中支出,不转化调整标准,自然无法全面持久坚持下去。虽然总部先后给实行社会化保障院校的供给制和工资制学员每人每天1元钱的伙食补助,但这1元钱是否转化了上述 标准,填补了标准上的缺项,能否满足社会化保障的最低的需要,值得研究。其他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单位怎么办,没有说法。住房保障也是一样,在自我保障模式下,除水电费等少数项目有个人标准外,绝大多数都是单位标准或由单位组织实物保障,实行社会化改革,要求住自有住房的人员自理物业管理费用,而住公寓房的享受单位保障,实际上“一军两制”政策,既不利于社会化改革,也有失公平。

当前,首先要对已经开展的饮食和住房保障现有的保障制度、保障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在社会化保障中失去意义的予以废止,局部矛盾的进行修改,尤其是要抓紧出台过去没有而社会化保障又必须的标准体系。还应对《内务条例》、《后勤条例》及伙食管理、营房保障相关制度进行修改补充。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近年来,在推行生活保障社会化的同时,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增设了许多具有办社会性质的保障机构,如资金结算、资产管理、保险、锅炉检测、环境保护、计量监督、交通监理、工程设计监理等。这些机构是不是非设不可,将来会不会又在另一个层次上出现新的办社会问题。为了避免背上新的军队办社 会的包袱,在现行体制下,军队后勤应当构建与政府部门有关部门更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将新型保障工作中一些社会性较强的项目,尽量交给国家和社会,实现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发展心得体会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发展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人类的延续和代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激发人们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性,可以弥补智力方面、文化业务基础方面的不足。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使人能以科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最佳效益。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通过对思想道德价值的确认,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渐培养自觉祟尚先进文化和主动追求高尚思想道德的精神境界。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综合性医院发展的探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综合性医院发展的探讨

党的十七大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于2008年初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这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验全面进行总结,审视现在,谋划未来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我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今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建设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发展是综合性医院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性医院在原有的人才、学科、设备、规模等基础上,抓改革,求创新,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成果令人瞩目。在硬件建设上,医院基本建设规模明显扩大,世界先进医疗设备不断普及和更新,患者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软件建设上,许多强项专科、医疗项目优势明显,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科研教学硕果累累,医疗数字化建设接轨国际,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流程不断改善,品牌效应日益显著。因此,综合性医院已成为患者看病的首选,在门诊人数、住院床位数、手术人数及医疗收入方面翻倍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代表了现阶段我国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医学界的地位。

二、综合性医院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1.与周边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我们看到,目前乡村、社区医疗甚至是同一区域的中小医院发展依然相当缓慢,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医院的楼房、设备等硬件老旧,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缓慢,医疗制度管理、服务流程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流失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迫切和提高,医保政策的逐步开放,医保覆盖面的逐步放宽,患者选择医院的余地更大,更多的患者不管病情轻重,涌进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医院,使得综合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更加严重。由此,医院的楼房越建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床位不断增加,医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设备越买越多,越买越先进,但同时医疗环境再次变得拥挤不堪,不少场地容纳能力已超过了设计标准,医疗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新一轮的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矛盾在综合性医院有比较集中的体现。而一些乡村、社区卫生院及中小医院却又面临“吃不饱”的状况,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闲置浪费,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差距。2.综合性医院的公益性非营利性质与医院实际的经营性活动互相矛盾,群众看病贵问题突出

综合性医院的公益性非营利性质决定其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要承担教学、科研以及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救灾、扶贫、义诊、对口支援等大量公益性任务,其最大的效益应该是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多年来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医疗市场化、以药养医等政策倾向,迫使综合性医院为维持运营成本和生存发展,不得不走注重创收、追求经济效益的道路。靠贷款、融资引进高端设备,修建大楼,增加床位,以药养医、开辟高收费的服务项目,多检查、多收费等,导致并加剧了患者的看病贵。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为缓解看病贵的矛盾,对医院的收费不断出台限制政策,不断降低药品和仪器设备检查费用,但是补偿机制却迟迟难以到位,医疗服务费远远低于成本,调整上升缓慢。因此,综合性医院处于自负盈亏和公益性的双层要求夹击下,利润越来越薄,不少医疗项目是亏本或微利开展,年结余呈下降趋势,一些医院不得不悄悄停止了一些亏本的医疗检查项目,经营性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扼制。有资料表明,对浙江省250家公立综合性医院调查,医院负债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超过医院资产的发展速度,医疗收支亏损逐年增多。因此,如何解决群众“看病贵”和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了医院管理者的面前。

3.综合性医院的整体发展要求与职工个人的需求矛盾仍未完全解决

综合性医院的性质、目前的发展成就和品牌效应,使它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特别是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科研(特别是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教学(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及社会服务(特别是重大社会医疗应急救援)等多项任务。在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内部挖潜的办法,例如,尽量压缩人员编制,造成缺编严重;使用更多的进修生、实习生及聘用报酬较低的临时护士和护工等。因此,综合性医院目前在发展中遇到的压力,有一部分实际上为职工所分担。医院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人。医院职工不仅仅是医院的人,同时还是“社会人”,不但要承担医疗、科研、教学等多项任务,还有承担起个人受教育培训、晋升职称职务、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尽家庭成员责任、参加社会活动等多项角色需求,即要求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医疗行业的高责任、高技术、高风险要求和高智力、超负荷的劳动付出,个人多项任务的多重压力,势必在时间和空间上影响个人多种角色的需求。加上所得到的社会支持、患者满意等精神安慰及经济收入不平衡,因此,医护人员对职业的认可度下降,职业倦怠感上升,流失和跳槽现象增加。4.综合性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多年来,综合性医院医生护士的职称晋升主要依靠上级相关人事部门以论文、课题成果来评定,临床医疗和教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这种晋升制度的导向使得一些医护人员难以平衡医疗、科研、教学三者关系。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临床技术不过硬,而一些临床技术好,但论文、课题相对少的医生护士却难以得到相应的晋升,挫伤了从事医疗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为了用好有限的发展资金和其他资源,医院不得不重点支持优势学科,加剧了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发展的不平衡。

5.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可谓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这是因为,综合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因此风险系数最大;患者多,医院人员紧张,工作量大,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隐患机率上升;目前我国部分群众的科学素养不高,对医学科学规律认识有不少误区,对综合性医院的期望值过大;一些媒体的负面报道传播快,影响大;少数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观念等有待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医疗纠纷恶性事件在综合性医院时有发生。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综合性医院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既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认识,也是一种切实的管理行为实践,对综合性医院今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强的指导意义。综合性医院目前遇到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关键是要正确解决公平和效益关系问题。这既有赖于政府财政投入增加、体制改革等多种医改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同时,医院本身也需要积极作为,深刻认识医院本身性质特点、所处地位和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发展前进中的问题。

1.综合性医院今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当然也是综合性医院今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要义。这是因为首先,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我国的医学事业同样面临全球经济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球的发展大趋势使得世界的医学和医院发展都呈现着新格局新态势,因此,我们国家的医学、医院如果不立足于发展,那么就意味着落后。

2.综合性医院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面发展”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在一个统一体中各种要素都要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展。因此,综合性医院理应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得到更充分而有效的发展。但全面发展不等于全部的要素都发展到同一个均衡的水平,因此要讲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系统性,在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发展的均衡和非均衡是相对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让各要素的发展适度,达到各自应达到的水平,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的效果。综合性医院的公益性质和层级地位决定了它在协调发展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以带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时序性,发展与再发展之间应该是持续的、有后劲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综合性医院只有不断掌握世界最新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健康所需要的满意服务,职工才有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医院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3.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医院来说,就是要做到以患者为本和以职工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让员工满意,才有顾客更多的满意。

(1)以患者为本,坚持走科教强院、科技创新之路

综合性医院要坚持用优质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流程、医疗管理为患者服务,坚持准确定位,扩大品牌效应,做精做强;要继续努力与国际医学的最新理念、最新研究、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接轨,敢于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坚持适度的人力、物力、规模扩大,继续培养一批医疗技术精湛、科研水平卓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领军人物,继续发展优势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

(2)以患者为本,努力回归公益性之路

通过加快医院数字化建设、专家定期服务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双向转诊等多种方式,在参与政府统筹建设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各级网络、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备中自觉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医院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谐,解决市县乡镇级医院患者就诊相对“吃不饱”的问题,使患者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缓解患者到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同时也可缓解大医院职工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问题,促使医院内部效率提高,使医院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3)以患者为本,努力提高医疗安全质量,致力于医患和谐关系建设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永远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在医务人员中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和“满意服务”的理念。在医患关系的改善中医务人员要特别强化沟通能力、科普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的“主要”和“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这其中有患者和医院的双重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4)以职工为本,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管理的关键是以职工为本,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要建立医院管理的新思维新格局,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建设合理的行医流程,运用先进的诊治方法,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又好又快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而不能单纯地依靠加班、拖班来解决问题。

(2)要积极解决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点岗位严重缺编的问题,合理定编定岗。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兼顾到职工多种角色的需要。要完善激励机制,努力选拔和培养各种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健全团队,鼓励学科交叉交流,提供培训机会,让职工在不同的层面都有创造创新、发挥才能、实现自我的机会和机遇。

(3)要建立临床、科研和教学不同的评价和奖励体系,尽力营造宽松、自主的工作氛围,做到人尽其才,使临床、科研和教学平衡发展。要用长远和综合的眼光统筹兼顾好重点学科及高效益医疗项目、一般学科及低效益专科之间的有序发展。

(4)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使职工充分享受到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5)要加强党组织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共青团和工会工作,加强科室建设,加强后勤服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加强民主建设,提高凝聚力,为职工营造“家”的温馨氛围。

(6)要努力建设节约型医院,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从增收节支中增加医院收入,也使患者看病受惠。

下载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恩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牢牢把握发展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

    |牢牢把握发展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 摘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建设(黄学元心得)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建设 嬉子湖中心学校 黄学元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充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