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于2011年4月表示,人保部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年内出台,抓好配套单项法规制定工作。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条例详情
在谈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时,尹成基介绍,2011年,人保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公开招聘工作,会同中组部印发《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备案率达到85%。
尹成基说,事业单位改革将通过试点逐步推进,目前,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人保部已经在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下一步将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面,国务院已经确定了五个试点省份,这五个省份开展了大量的测算研究工作,改革将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整体改革顺利推进。”尹成基说。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公司架构 第二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经工作人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工作人员讨论。第五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岗位设置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第七条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第八条
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规模,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等级标准。第九条
事业单位岗位按照下列程序设置:(一)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二)主管部门审核;
(三)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四)事业单位在听取工作人员意见后,由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制定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五)组织实施。招聘和上岗 第十条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第十二条
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第十三条
公开招聘考试内容包括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第十四条
公开招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招聘计划;(二)发布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四)考试、考察;(五)体检;
(六)确定拟聘名单并予以公示;(七)按照规定备案或者报批;
(八)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岗位人选。
竞聘上岗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法。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建立人事关系,应当订立书面聘用合同。第十七条
聘用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一)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代表;
(二)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聘用合同期限;(四)岗位名称、类别、等级、职责任务;(五)工作地点;
(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七)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外,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培训、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可以与新进人员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新进人员属初次就业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一般订立3年至5年的合同;对人员流动性强的岗位,可以订立3年以下的合同;对相对稳定的岗位,可以订立5年以上的合同。对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目的订立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
聘用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前款任何一种期限的合同。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工作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该工作人员订立聘用至其退休的合同。第二十条
聘用合同经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聘用合同文本由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各执1份。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二)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聘用合同的;(三)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工作人员权利的;(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聘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聘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二十二条
聘用合同期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以续订聘用合同。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以变更聘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聘用合同文本由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各执1份。第二十四条
在聘用合同期限内,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二十五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能完成岗位职责任务,或者不能达到工作标准的;
(二)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的;
(三)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拒不改正的;(四)严重失职,对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五)违法违纪,损害本单位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工作人员后,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工作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服从其他合理工作安排的;
(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单位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的;(三)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第二十七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不得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解除聘用合同:(一)在本单位工作期间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性工作人员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一)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
(二)未依法为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后,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一)考入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科研院所全日制学习的;(二)被录用、调任或者聘任到国家机关工作的;(三)依法服兵役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十条
除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所列情形外,工作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的,工作人员应当继续履行聘用合同;3个月后工作人员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不能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的,工作人员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十一条
国家级重点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不得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十二条
因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工作人员,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终止:(一)聘用合同期满的;
(二)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
(三)工作人员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单位被撤销、解散的;(五)受到开除处分的。
聘用合同期满,有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四项规定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应当向工作人员支付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一)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二)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三)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除单位提出维持或者提高聘用合同规定的对工作人员有利的条件续订聘用合同,工作人员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终止聘用合同的;(五)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终止聘用合同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情形。第三十五条
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根据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按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工作人员支付。工作年限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工作人员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人员月工资,是指工作人员本人在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实际领取的月平均工资。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证明,写明聘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事业单位应当在出具解除、终止合同证明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协助工作人员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所有与原单位有关系的手续(包括所有事业单位技术资格证的变更与注册等)。原单位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解聘职工办理解聘相关手续(如执业医师变更)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该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考核培训
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第三十八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实行单位内部评议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取个人总结、绩效分析、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符合单位和岗位特点的方法。第三十九条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次。聘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次。第四十条
年度考核结果记入工作人员本人档案,作为调整岗位、工资的依据。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订聘用合同的重要依据。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第四十二条
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纳入工作人员考核内容。第四十三条
培训经费在事业费中列支。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和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责任。奖励处分 第四十五条
工作人员或者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二)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三)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在有效防止、消除事故和保护公共利益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五)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模范作用突出的;(六)在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第四十六条
奖励种类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到奖励的工作人员或者集体,颁发证书或者奖章(奖牌),并给予一次性奖金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待遇。第四十七条
对工作人员或者集体的奖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一)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二)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的;(三)违反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撤销奖励的,收回证书或者奖章(奖牌),追回奖金,停止享受有关待遇。第四十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一)违反政治纪律,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二)违反工作纪律,致使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三)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单位资财的;
(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第五十条
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降聘(撤职)、开除。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聘(撤职),24个月。第五十一条
对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给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第五十二条
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受到记过处分的,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定等次;受到降聘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岗位等级聘用,受处分期间,年度考核不定等次。第五十三条
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被判处其他刑罚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给予降聘(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第五十四条
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没有再出现违法违纪情形的,处分期满后解除处分。处分解除后,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不再受原处分影响。但是因受到降聘处分降低岗位等级聘用的,不视为恢复原聘用岗位。福利保险 第五十五条
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
工作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待遇。第五十六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五十七条
事业单位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第五十八条
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退职条件的,应当退休、退职。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后,享受相应的待遇。第五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事处理 第六十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六十一条
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作出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原作出决定单位的上一级单位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提出申诉:(一)考核不合格的;(二)受到处分的;(三)被撤销奖励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六十二条
原作出决定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决定的执行。第六十三条
遇到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争议处理等需要回避事由的,有关人员应当回避。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三)违反规定不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的;(四)违反规定与工作人员约定试用期和服务期的;
(五)违反规定确定或者给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的;(六)违反规定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
(七)解除、终止聘用合同,未依照规定向工作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的;(八)违反规定办理考核、奖励、处分等事宜的。第六十五条
事业单位因错误的人事处理给工作人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六条
事业单位聘用与其他单位尚未解除、终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六十七条
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二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基础知识第八编第二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及制度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至1 993年这段时间里我国并不存在独立专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
理及其相关制度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与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同属于机关事
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1 993年国家决定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机关事业单
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剥离出国家公务员制度并将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其他国家机
关、党群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制度管理之中这之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
度才成为有一定独立性的人事制度体系。
一、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
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它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
地位。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决策、执行、沟通、协调、监督等工作都
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因此能否科学地选人、用人是事业单位管理成功
与否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要具备活力和生机建立新型的事
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
才”这一中心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
得到最佳组合和充分利用而且还能通过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
效率。
(二)人事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首先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
提高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 跃、最关键的因素。任何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如果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人们
组织起来就不可能采取共同行动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历史实践已证
明科学的、合理的人事管理能够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其次人事管理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人事管理
通过对人员的录用、考核、任用等制度的具体实施可以确保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进入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的队伍结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人事管理通
过对人员的升降、任免以及交流制度的实施不断地调整着事业单位中人与事的www.xiexiebang.com结合关系尽可能地使大多数人与他们所做的事、所在岗位处于最适应的状态
人事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员的知识结构进
行更新和补充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科技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人事管理还通过国
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
发利用以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经济市场化已成为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和法制化可以确保经济市场化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
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公开平等原则
公开平等原则是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人事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之
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各得 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公开是指公
开所有的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要公开人事管理 的录用、考核、升降、奖惩、工资等制度的原则、标准程序、结果等内容将人
事管理自觉地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平等主要是指在法
律上确认每个公民都具有平等竞争的权力和机会不因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
仰等因素的不同而受到歧视或享有特权。
(二)竞争择优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竞争是以公开为前提它同公开、平等密不可分要改变那
种封闭、半封闭的神秘化方式将竞争的目标、资格条件、原则、程序、结果等
内容向全社会公布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在竞争规则面前平等地参与。择优就
是通过公开平等的竞争考试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选拔出来使其参与到
国家政治生活之中从而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结构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更好
地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事业单位人才荟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必须首先在这里得到贯彻和落www.xiexiebang.com实。通过改革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事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利
于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工作实绩。事业单位强调对其人才管理以工作实绩为价值
导向并根据客观的标准来确定员工的工作才能以此作为决定员工是否被录用、升降、奖惩等人事管理活动用以作为激励人员勤奋而又创造性地工作的重要手
段。以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考核标准有利
于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客观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整合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升事业单位的组织效能。
(四)依法管理和精简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是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人事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的一
个重要标志。它力求指导人事管理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和方法等通过立
法程序规范起来用法律手段确保人事管理的有效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根
本要求就是在“政事分开”的指导下在“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上下工夫彻
底解决过去由于政事不分、事业单位办社会造成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
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增强事业单位的产出。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是以事业单位内部 的人、事和组织为核心要素而相互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有序规则设定其目的在于
调整好事业单位的人、组织与事三者间的关系使彼此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
以最优的方式和途径达到自身的组织目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
过规划和设置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谋求人、组织与事的协调运行
为提高运转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法规、措施和规章的总和。它
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等各
项管理规定。
四、传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弊端
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实行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人事制度国家以行政任用方
式建立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一)传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特点
1国家是事业单位的真正用人主体。国家制定统一的人事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实www.xiexiebang.com质是国家)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并制定事业单位用人
计划。国家运用计划与行政指令手段调配人员负责事业单位人员供给。国家制
定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工资标淮等。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用人权事业单位仅仅
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事业单位仅仅代表国家管理国家分派到事业单
位的工作人员、执行有关人事制度与政策。
2不存在独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
度。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 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没有区别。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的任用关系属于公职关系。以法律观点看即属于
行政法律关系范畴的行政任用关系而非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人事制
度。
(二)传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弊端
1政事一体。按照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事业单位管
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党政机关干部一并纳入国家干部范围按照党政机关干
部人事制度管理各类事业单位人才。这种人事管理模式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与
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并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2缺乏科学的分类。分类是管理的前提“大一统”的人事制度既不能体现事业
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区别也无法反映不同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技术、工勤等岗位、人员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因而无法针对上述不同建立不同的管理与
激励模式从而无法对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只能
进行粗线条式的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成长与积极性的调动。
3国家统得过死、管得过严事业单位缺乏用人权与自主性。国家按行政计划
与行政命令配置人才资源既导致用人与治事的脱节也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
配置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用人权一切按行政计划与行政命令行事事
业单位没有权力、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根据实际需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干多干少一个样”、“能进不能出”及部门所有、单位www.xiexiebang.com所有等弊端。
4管理方式单
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机制缺乏活力。事业单位套用机关方式
管理所有人员人员由国家按计划配给级别由国家确定工资由国家统发并执
行国家相关标难。福利按规定提取、发放。没有规范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
引才、用才、育才、留才的系统规划。不用协商不必依据岗位与人才特点制定
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只要符合国家计划、行政命令、工资奖金人事工
作就可以维持、运行。
五、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建设高素质、社会
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肯定五年来党的建设时指出党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人才
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人。在结合当前党的工作目标时进一
步明确指出在新阶段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
人才队伍。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
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
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
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
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
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
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
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
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
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www.xiexiebang.com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
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
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
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
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三)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
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
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
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
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
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
用人转变。
2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
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
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
人员的积极性。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
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
3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
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
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
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
度。
4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5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www.xiexiebang.com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对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
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
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
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人控制。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
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
6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
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
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
业单位安排人员。
7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
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
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
场化。
(四)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
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 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
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
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
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3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
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www.xiexiebang.com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
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4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
人员继续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
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
(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1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
就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
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采取
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
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业内或行业间调剂安置或通过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对未聘
人员进行托管。
2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 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
引导他们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3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
献他们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
位要有专门的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条件。
(六)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
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
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
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www.xiexiebang.com法。
3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
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
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4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
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
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七)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摆到重要
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各级组织、人事
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与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科、教、文、卫、新闻出版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
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好。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人。
2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充分
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逐步
推进。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
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行业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要求重点搞好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分类改革的办法、途径和经验。
3积极稳妥稳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机构
改革、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摸清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现状、人员结构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推进
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要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稳妥地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向深
人促进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建设
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www.xiexiebang.com第二节 职称制度
我国的职称制度是按照人事管理模式而建立的一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在当
前职称制度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起到了重
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不断加快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
力竞争的主要对象。我国必须加快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专业技术职称制度。
一、我国的职称制度
(一)职称的含义和特点
1职称的含义。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
业技术(或学识)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
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
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
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2专业技术职称的特点是(1)有一定的结构比例(2)有明确的职责(3)有一
定的任期(4)与工资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所谓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就是指专业技术职称任用制度。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
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
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主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规定明确的
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合理
结构比例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
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三)职称制度的功能
我国的职称制度从确定方式来看基本上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按照高
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由组织认定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的一种制度。
从使用方式来看基本上是采取评、聘结合的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审的专
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从享受待遇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按
照确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这种职称制度在人事管理中体现www.xiexiebang.com为以下几种功能
1评价功能在确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控制指标范围内评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
称解决其学术或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问题。
2职位功能根据本单位的规模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职
位数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问题。
3分配功能按照评审的专业技术职称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
解决其工资及相关待遇问题。
4考核功能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果认定其业绩绩效。
这种以专业技术职务为架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考核、晋升确定工资
待遇的职称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调动了广大专业技
术人员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我国职称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一)解放初期以及五六十年代的职称制度
我国在解放初期基本实行的是技术职务任命制和职务等级工资制由各单位领导
人和组织部门考核任命。1956年6月国务院制定了新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其中仍保留了原有工资标准中有关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这个时期的职称制度的
特点是技术职务根据实际需要和机构编制确定与工资分配制度紧密相联技术
职务名称同时作为工资标准等级而存在一般均由主管部门考核由行政领导或 党委任命。1962年聂荣臻同志受中央委托主持成立了“学位、学衔和研究生条
例”起草小组。当时对学术称号的分级定名是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医师、医师、高级药师、药师。
(二)职称制度的恢复和重建
十年**职称制度中断。1977年至1983年职称制度恢复并重新建立。1977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明确指出
“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全国科学大会之后
教育部、卫生部、中科院率先恢复了技术职称国务院科技干部局也提出了在工
程技术人员中建立技术职称的要求。职称制度在自然科学领域恢复后在社会科
学领域也继而恢复。从1978年到1983年间经国务院和职称主管部门批准的职
称系列达到22个。www.xiexiebang.com(三)职称制度的改革和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从1986年起我国进行了职称制度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到目前为
止职称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
1在1986年至1989年期间首次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这是第一阶段。这
个阶段职称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专业技
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以职务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国务院曾于1 986年2
月l 8日发布了《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提出要求评聘结合要有数量岗位限制在定编定员基础
上确定高、中、初级的合理结构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任职条件和履行岗
位职责要先由专家评审任职条件再由行政领导聘任不搞终身制职务有一
定的任期不搞通用制。专业技术职务只在单位有效。到1988年上半年专业
技术职务系列由原来的22个增加到29个1 988年国家机构改革、职称工作的管 理由国家科委划归人事部。
2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至今。1990年5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作出了专业技术
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的决定使这方面的工作逐渐进人了正常的轨道。其中
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实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建立
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评聘成为经常性工作并研究制定了量化评审条
件等。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和评聘范围
设岗是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基础。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
化的原则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
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合理结构比例。事业单位在上级人事部门审定的结构比例或岗
位数额内设置专业技术职称岗位最高职务档次设置要符合国家规定。专业技术
职称的评聘范围为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任职资格评审
申请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应资格评定办事机构或其
指定的代办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经本单位确认无误的本人学历、专业经历证明、外语考试成绩和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业绩材料及相应证明文件的原件或复www.xiexiebang.com印件其中包括能够代表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论文、著作、译作和设计、技术报
告等科学技术成果。
评审委员会评审时先由评议组或初审委员介绍初审意见然后在民主评议的基
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出席会议评委总数的23通过方能有效。
(三)职务聘任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一般实行聘任制。聘任专业技术职称要坚持德才兼备的
原则实行择优聘任和竞争聘任不搞论资排辈要有明确的聘任期限聘期一
般为1至3年也可以一个重大项目(课题)为周期。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应向被聘
任的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聘书双方签订聘约。
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一般不兼任专业技术职称的确需兼任的必须经评审委员
会确认符合相应职务任职条件并按规定的手续聘任。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考试
为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从1990年起在注重提高评审质量的同
时我国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考试。相继在统计、计算机软件、经济、会计、审计、国际商务、船舶等专业开展了资格考试。对一系列(专业)、层次的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考试初步建立起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这
是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深化职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
容。
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和统一评分
标准。由人事部会同主管部门组成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决定考试有关政策、规定
和重大原则问题。各地按专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设立相应的资格考试小组和考
务工作办事机构按照全国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本地区的
资格考试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报考资格考试的一般程序是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推荐到当地
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
证。考生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单位在各地的人员按属地
化原则参加当地的报名和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 技术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通过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员表明已具备担任
某一职务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获得的资格不与工资待遇挂钩单位行政领导在www.xiexiebang.com岗位需要时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可以从获得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的专
业技术职务。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外语考试
外语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开展对外学术技术交流的重要工
具。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职务聘任需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考试合格后
方能取得任职资格。国家人事部于2007年3月就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进行
了新的规定。
(一)目标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建设。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中要按照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继续坚持对职称外语的严格要求
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外语能力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加
强对外学术技术交流。人事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改革完善外语测试办法改进
测试方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客观、便捷的外语应用能力评价服务
为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服务。
(二)考试新规
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职称外语考试“一刀切”和形式主义。
1对经证明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
同一级别考试的(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
确认的。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放宽外语成绩要求或不参加职称外语
考试。
(1)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本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2)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3)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www.xiexiebang.com(4)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1)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
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2)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3)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三)分级确定全国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根据当年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命题和考试情况人事部确定各语种、级别、类别的
全国通用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和中央管理的企业人事部门结合全国通用标准按照管理权限确定本地区、本部
门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使用办法和有效期。
六、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际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在涉及
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工作领域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一)职业资格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
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二)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 的起点标准。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认
从业资格
1具有本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见习一年期满经单位考核合格者2按国
家有关规定已担任本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初级
资格经单位考核合格者
3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经过国家或国家授权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者。
从业资格确认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会同当地业务主管部
门组织实施。
(三)执业资格
1执业资格的含义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www.xiexiebang.com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的某些关键岗位实行的准人控制是专业
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
标准。
自1994年以来我国已陆续建立了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执业药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注册税务师、注册拍卖师、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企业法律顾问、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城市
规划师、价格鉴证师、执业医师、矿产储量评估师、棉花质量检验师、矿业权评
估师等专业的执业资格制度。
2执业资格取得
执业资格通过考试的方式取得。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由人事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
门按照客观、公正、严格的原则组织进行。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定期举行实行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时间所取得执业资格经注册后全
国范围内有效。
参加执业资格考试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持报名登记表到当地考试
管理机构报名经考试管理机构审查合格后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参加
执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规定。
(四)资格证书
经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由国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
证书持有人专业水平能力的证明可作为求职、就业的凭证和从事特定专业的法
定注册凭证。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由人事
部统一印制各地人事(职改)部门具体负责核发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有效。
(五)注册
执业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注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未经
注册者不得使用相应名称和从事有关业务。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为执业资
格的注册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注册并报
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对注册工
作的监督、检查。
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者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注册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www.xiexiebang.com记手续。逾期不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者执业资格证书及考试成绩不再有效。申请
执业资格注册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
2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3身体健康能坚持在相应的岗位工作。
4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再次注册者应经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知识更新、参加业务培训的证明。
推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就是要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
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和执业资格注册
管理制度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后
用人单位将不再承担职称评审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将由社会进行评
价专业技术人员将不再为用人单位所拥有可以自主择业。用人单位也可以实
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通过市场招聘
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等办法吸引优秀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
资源配置社会化、市场化。
(六)违纪处理
执业资格应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考试和考务工作中有违法行
为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骗取、转让、涂改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一经发现发证机关应取消其资格
收回证书并报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备案。对伪造执
业资格证书者要依法追究责任。
获得执业资格人员在执业时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执业规范不得利用职务
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违反者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送交司法
机关处理。
第三节 工资制度
建国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经历了由解放初期的供给制和工资制
两种制度并存到全部实行工资制又由职务等级工资制改为以职务工资为主要
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再由结构工资制改为以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
制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作为事www.xiexiebang.com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激励因素对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能量的激发起着
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工资的含义和作用
(一)工资的含义
工资是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种形式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或按件)
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是职工根据按劳分配原则
从社会领取到的个人消费品其货币形式就是货币工资实物形式就是实际工资。
(二)工资的作用
1保障作用。
工资是劳动者个人及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劳动者劳动的基本目的是为了
获取收入以维持自身及家庭的生活。职工工资水平的高低和负担人口的多少不
仅直接影响到职工家庭生活的高低也关系到社会劳动力的维持和生产力的发
展。
2激励作用。
工资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
工资分配能够有效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调动劳
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调节作用。
工资的激励作用必然影响到劳动者的流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
政手段调整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已不可能必须同时依靠工资手段从物质利益上
对某些地区、行业、部门的工作予以鼓励使人们愿意到这些部门工作。
二、工资分配制度的原则
工资分配制度作为社会的分配方式是有关工资形式、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原则、办法的总称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体现了以下原则
1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
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机关的工资制度脱钩。
2引人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工资中活的部分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不同类
型、不同行业特点的津贴、奖励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紧密结合www.xiexiebang.com起来克服平均主义。同时将一部分物价、福利性补贴纳人工资。
3建立正常增加工资的机制使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
划地增长并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4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使工资管
理体制逐步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5发挥工资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及在苦、脏、累、险岗位工作的人
员在工资政策
三、事业单位工资的分类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 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1全额拨款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固定
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
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单位可自主安排
使用。
2差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在工资构成中
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
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实施
1岗位工资实施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
岗位工资标准。
(2)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按照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
标准。
(3)工人工人按照本人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
照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由批准的部门或单位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并按照主要任
职岗位确定工资。www.xiexiebang.com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对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
置进行管理。
2薪级工资实施
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
薪级工资。
3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4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劳动报酬目前不同类型
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本工资政策和标准。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得
随意扣发、减发。
5绩效工资实施。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
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本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
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差距。
6津贴补贴实施。
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规定和管理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及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
度。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和类别 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和实施范围、类别动
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确定的范围和类别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 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
理办法规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明确调整和新建特殊
岗位津贴补贴的条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
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扩大实施
范围和提高标准。
五、工资分类管理的实施 www.xiexiebang.com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
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核定。
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
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相应削减绩效工资总量。
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予适当
倾斜。
六、正常调整工资办法
(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
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工作人员考核为不合格或基本不合格等次的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
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
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 确定。
七、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1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
月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月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月大学本科毕业生
685元/月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
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学位的研究生710元/月。
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上述人员按照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
岗位工资标准。
2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实行学徒期和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时间为一年。
学徒期、熟练期待遇以及学徒期、熟练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按规定标准执行。
3其他新聘用人员已明确岗位的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比照
同等条件人员确定未明确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工资待遇。www.xiexiebang.com上给予倾斜。同时通过建立地区津贴制度理顺地区工资关系。
第四节 培训制度
一、培训概述
培训是现代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更新和充实
培训的内容完善培训制度是事业单位各类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适应新
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培训的内涵
培训是指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培养和训
练。事业单位的培训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展知
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为目的的
培养和训练。
(二)培训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培训与其他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从性质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属于一种继续教育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
有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拓展。
2从目的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技
能。
3从内容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
需要和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实施的。
4从形式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可以根据单位及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
样的培训形式。
二、培训的原则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按
需施教学以致用和讲求实效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在培训工作中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工作能力、适应
能力相结合的培训增强其在实际工作当中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2按需施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www.xiexiebang.com不同需要以及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来决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在培训的
过程当中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培训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缺什
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
3学以致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培训所学的内容和培训以后的工作使用统一起来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要能够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
体现培训的价值。如果学非所用学用脱节就失去了培训的实际意义。
4讲求实效。培训是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实现管理目标因此培训必须讲求实
效保证质量而不能流于形式。
三、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培训的对象
事业单位的培训对象就是工作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具
体包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二)培训的方式
培训的方式按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目的等可以有不同的划
分。
1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就是职工不脱离工作岗位利用业余时间边学习边工作并结合工作实
践接受培训。
非在职培训也叫脱产培训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到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集中学习
培训。
2从培训的组织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正规学校培训、非正规学校培训等形式。
正规学校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管理干部院校、党校等。非正规学
校是指电大、业大、函大、夜大、职大(又叫“五大”)广泛采用电视、广播、录
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行分散办学集中指导统一考核的社会化办学方
式。
3从培训的目的来分有学历培训、文化补课、岗位职务培训等。岗位培训是
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具体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这种培训的
目的是使职工能够掌握本职位或未来职位的职责、权力、知识和技能使职工胜
任本职位的工作或担任较高职位的工作。www.xiexiebang.com(三)培训的内容
1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基本素质的培训。
首先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对国家的政策法规有透彻 的理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其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智能结构和勇于进取、富于创新的精神。
再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都是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该涉及的。
2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的培训。
培训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和新信息来设置培训内容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不
断更新工作人员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能使之保持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同
步发展才能适应事业单位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3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保
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改善当前或未来工作的绩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管
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培训的组织管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要结合我国各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吸收、借鉴国家公
务员培训的方法和经验一手抓理论教育一手抓业务技能全面设计总体规
划认真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1加强培训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组织机构。
事业单位要建立单位内部的培训教育机构搞好分级教育并且把培训考核与职
工的职称评定、晋升等劳动人事工作密切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以调动职工参加
培训的积极性。
2加强培训的计划性。
培训要根据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统筹安排并力求通过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培养、激发职工 的创造力使职工的素质和技能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3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www.xiexiebang.com对培训的考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培训结束时即进行考核二是在工作当中进行
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培训对职工的管理水平、业务技能方面带来的影响以
确定培训效果。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约占人才总量的23。事业单位集中
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
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强
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建设工作体系形成
运行机制实现全员培训。进一步建立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业务部门实行行业管
理、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为实施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形 成以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
结合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
入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继续教育使他们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
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
继续教育活动具体包括
1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
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
继续教育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程项目承接
单位要结合实施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方面的课题推出一批创新
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科目实现项目、资金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配合实施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对工程国
家级人选轮训一遍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www.xiexiebang.com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教
育、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规划。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需求预测确定重点领域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分解
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部门在政策上要积极支持各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根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等主要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
措施分类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
继续教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配合有关部
门实施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加大对国防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哲学社会科
学领域继续教育工作遵循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重点培养一支德才素
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3组织实施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专业科目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具体实施。专业科目培训要立
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科目培训学习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了解发展动态及
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各级人事、教育、科技部门要积极配合各
专业领域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培训项目
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
公需科目学习是专业技术人才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公需科目培训由人事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人事部会同有关
部门每年开展一到两门公需科目的培训各级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可开展
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公需科目的学习一般
不超过国家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1积极推动法制化进程。加快研究制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继
续推动地方和行业部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
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各级人事部门要会同行业www.xiexiebang.com主管部门通过证书、学习档案、网络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
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
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 2天或72学时。有条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可
以实行学分制实行网络化和量化管理。实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对企事业单位
继续教育总体工作、责任目标、活动过程内容、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评估。加强
统计工作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整体统计体系之中对继续教育人数、时间、内容、经费等进行统计。
3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
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依法实行职业准人制度的专业领域专业技
术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应依法参加继续教育。对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
要把其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持续提高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
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重要条件。
4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总结近年来举办高级研修班等示范性继续
教育活动的经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制度。人事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我
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每年举办30至50期示范性
高级研修班培训2000至3000名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各级
人事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发展战略、工程项
目和重点问题举办一批高级研修班。
(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区域协调
加强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做到
1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统筹不同区域之间继续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政策及
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必要时
设立继续教育工作专项支持这些地区的重点人才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在专业
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高研班、组织专家咨询活动、基地建设等方面在
同等条件下向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倾斜。
2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人事部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
每年组织lO个左右对口支援培训项目为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培训500名左右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东北和中部
地区开展对口培训项目。继续组织留学人员和高级专家“西部行”、“东北行”、“中www.xiexiebang.com部行”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活动。在总结对口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探索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制度。
3做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继续开展新疆少数民族科技
骨干特培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为新疆培养2000名左右业务精、素质高、创
新能力强的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同时在总结新疆特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统筹
西部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特培工作实现制度化使特培工作成为加强西部地区少
数民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青海三江源人
才工程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三江源工程管理人才和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轮训
一遍。
(五)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管专业技术人
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
总体布局重点做好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公共服务、示范培训、监
督检查和调查研究等工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任务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机构充实
工作力量。各级继续教育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联络和动员会员单位配合
继续教育中心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企事业单
位要根据继续教育任务需求配备相应人员具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
管理、评估考核等工作。各级各类工作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以联席会议、专门沟通、联合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
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宣传和表彰。
2不断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
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人机制。加大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
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继续教育工作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 5足额
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
业可按25提取。事业单位可参照企业相关规定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在重大项目中拿出一定份额的项目经费用于培训人才使项
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3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www.xiexiebang.com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
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
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大力推
广网络继续教育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4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加快培养建设一
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的研究。加快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落实专职教师每年参加
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的政策规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
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
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以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管理实务、人文素养等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培
训者培训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 的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教材并不断更新完善。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
以通过市场机制筛选一批优秀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社会共享。
5加强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建设。实施继续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
用现有的办学条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
教育培训机构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力
量办学单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充分
发挥自身优势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继续
教育服务。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
质量为目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提倡有计划、有组织的委托办学建立
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施教机构
评估标准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扶持一批
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施教机构支持他们做大做
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两级示范性专
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带动施教机构整体质量提升。建立继续教育施教机构
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并作为政府www.xiexiebang.com有关培训项目支持的依据定期向社会公开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市场秩序。6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在培
训服务、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
用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协会和相关行业协会在章程
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广泛、专业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
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7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国际培训与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
际继续教育活动联系沟通国(境)外继续教育机构、团体、协会及时了解国际
继续教育发展动态。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国际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先安排重点、关键岗位和具有较
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积极引进和推介国外先进优质的继续教育
资源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第五节 聘用制度
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措施对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聘用制度的含义
聘用制度又称为聘用制是事业单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在平等自
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
关的权利和义务的用人方式。它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在本质上是通过实行人员的聘用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
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
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 度。
聘用制基本上是三种形式一是身份的聘用如工人身份聘用为干部二是岗位 的聘用姗粤任到某个领导职位、工作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三是基本用人(用
工)关系的聘用有的称之为全员合同聘用制或全员聘用合同制、全员聘用制。
实行这种聘用制度以后事业单位根据合同对职工进行管理。职工在合同约定以
外不再属于原单位可以自由流动。www.xiexiebang.com
二、聘用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一)聘用制度的原则
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
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聘用制度的程序
为了保证人员聘用工作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聘用单位要成立与人员聘用
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工作组织严格人员聘用程序。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事部
门负责人、纪律检查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
参加。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
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1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2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3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
拟聘人员名单。5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6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
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
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
岗位工作。聘用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有与自己有上述亲属关
系的也应当回避。
三、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
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
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
1聘用合同期限。www.xiexiebang.com2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3岗位纪律。
4岗位工作条件。
5工资待遇。
6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7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
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
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对流动性强、技
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期限相对较
长的合同为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 期限。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聘用单
位与受聘人员经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不同期限的合同。
四、规范解聘辞聘制度
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1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2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3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
果的。
4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5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五、处理人事争议工作
为了保障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聘用合同订立后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都应
严格遵守并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受聘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聘用单位的规章制
度认真负责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聘用单位应当保障受聘人员的工作条件保
障受聘人员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应当享受的待遇。妥善处理人员聘
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
权益通过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裁决www.xiexiebang.com人员聘用中的争议问题。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公开招聘、聘用程序、聘用合同
期限、定期或者聘期考核、解聘辞聘、未聘安置等问题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
以申请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结果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六、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 聘用单位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
考核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
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聘
用工作组织在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
聘用单位负责人员集体决定。
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
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
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
合同做相应变更。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
聘用合同。
第六节 考核制度
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
以及调整工资待遇提供依据需要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并建立和完善其考核
制度。
一、考核制度的含义
考核制度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其所属的各级各类
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考
察作出评价并以此作为工作人员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
资待遇等的依据的制度。
二、考核的原则和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规定事业单位的考核要坚持客观公
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一)考核的原则 www.xiexiebang.com1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就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实事求是全面本质地反映工作人员的实
际情况不能凭主观印象要注意避免片面性。客观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和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
2民主公开的原则。
根据事业单位考核制度的要求将考核的目的、范围、时间、方法、内容、标准
等都要公之于众有利于保障群众在考核中的民主监督权有利于保证考核结果 的客观性、公正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考核制度的作用。
3注重实绩的原则。
考核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是考
核工作实绩。注重实绩不仅可以使考核的标准明确统一易于掌握更主要的
是有利于鼓励工作人员干实事、求实效为国家、为人民、为单位多作贡献。
(二)考核的范围
1事业单位的职员即各类管理人员。
2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3事业单位的工人。
三、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一)考核的内容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2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
新情况。
3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
4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 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考核的标准
考核标准以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
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1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www.xiexiebang.com2职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精通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
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熟悉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
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3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
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专业技术能力强或提高快工作
有创新在科研、教学、业务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
合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
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工作负责业务熟练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能够
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
心不强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或责任事
故。
4工人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政治思想表现好模范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精通业务工作
勤奋责任心强确保劳动安全工作成绩突出。
合格政治思想表现好自觉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
积极无责任事故注重劳动安全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不合格组织纪律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完成工作任
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或忽视劳动安全、违反工作和
操作规程发生严重事故。
四、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1考核的方法。
(1)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平时与定期相结合。www.xiexiebang.com(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
(1)平时考核随时进行由被考核人根据工作任务定期记录主管领导负责检查。
(2)考核一般每年年末或翌年年初进行。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3考核的基本程序。
(1)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
(2)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
提出考陔等次意见。
(3)考核组织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
(4)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
(5)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
(6)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结果存人本人档案。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
起10日内句考核组织申请复核考核组织在1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经部门或单
位负责人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其中如复核结果仍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的人员对复核意见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主管单位人事机构提出申诉。
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考核结果将作为被考核人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依
据考核结果的使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在考核中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按照有关规定晋升工资档次和发给奖金。
2职员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两
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的资格。
3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有续聘的资格。
4工人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聘任技师的优先资格。
(二)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发年终奖金并予以批评教育。
2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予以降职、调整工
作、低聘或解聘。www.xiexiebang.com3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第二年 度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应与事业单位评选先进活动、开展奖励表彰工作紧密结合
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主管领导人、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成员必须按规定要求
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
必须严肃处理。
第七节 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
化我国建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岗位的含义和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一)事业单位岗位的含义
事业单位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
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1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
定执行。
2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3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国家确定事
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
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4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 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5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
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二、岗估类别
1管理岗位。这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
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www.xiexiebang.com2专业技术岗位。这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
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
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这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
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
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
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
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
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具体而言
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
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
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3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
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四、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
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
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1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实行最高等级控制和结
构比例控制。
2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
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
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内部各等级之间的比例)按照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
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www.xiexiebang.com4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
要确定。
5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以上政府人
事行政部门核准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一)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第三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为大家整理关于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管理如何规定,如何考核等相关内容,下面是这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考核制度:事业单位考核制度是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其所属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并作出评价,而且一此作为工作人员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依据的制度。
二、工资制度:工资是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种形式,工资制度是有关工资形式,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原则、办法的总称。工资分配原则有一下四点:
1、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机关的工资制度挂钩。
2、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津贴、奖励制度、是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实际贡献结合,克服平均主义。
3、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工作人员的工资,并能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保持平衡。
4、对到边远地区及在脏、库、累、险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在工资政策上给予倾斜。还要建立地区津贴制度,理顺地区工资关系。
三、专业技术人眼职称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是具有明确责任,任职条件和任期,并具备专门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能担任的工作岗位。
四、培训制度:培训是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在社会中的形象,使其成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在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上得到改善、发展和完善的,有利于单位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个人成长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和系统的活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历程
1994年人事部发布《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实行办法》初步规范我国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职称评定制度。
1995年的郑州会议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序幕。
XX年6月中央办公厅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一系列指导建议,包括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推行聘用制度,建立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指导以及发展规范人才市场等。
XX你,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科技、高等学校、文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建议。
XX年,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XX年人事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规定提出推行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的程序、聘用合同的内容、考核制度、解聘辞职制度以及委聘人员安置等作出规定,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人事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而制定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XX年,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局在组建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尽快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争取条例早日出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行和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积极促进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机制编制、社会保障、财政供给等领域的综合配套,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定推进。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公平合理、奖励得当; 二 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三 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四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二 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 三 坚持惩处公平得当; 四 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 奖 励
第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 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 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 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五 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六 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 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九 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十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三)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
第九条 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在本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二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市或者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有其他显著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一等功;
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条 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 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 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人事局审核或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式样,由人事局统一监制。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数额由财政局、人事局共同商定。
第三章 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
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 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 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二 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三 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以上处分;
四 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由所在单位或承办机关以文件形式(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1)向主管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按照管理权限由行政任免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 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一 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二 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 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第二十二条 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一 警告处分满半年;
二 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
三 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四 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
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第二十五条 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一 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 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
三 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 将解除处分决定(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2)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事业单位人事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年终总结
2014年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年终总结2014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本局工作要点,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履行工作职能,不断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深入贯彻上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力度
1、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工作,要求人事部门搭好平台、做好后勤、当好“人梯”。为此,我们继续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工作。对387人进行了续聘和续聘人事代理,流动人员代理349人。县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学生报到共331人,库存学生档案1785个(其中今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400人),为学生推荐县外企业就业42人,县内民营企业就业71人。办理个人档案查阅服务近百次。
2、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今年,我们积极参加全省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为文教、卫生、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发布需求岗位264个。我县举办招聘会2次。今年我县文教系统事业单位面向社会从专科以上学生中公开招考聘用教师150人,卫生系统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40人,其他部分事业单位招聘10人,民营企业招聘9人。
3、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我局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推荐了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市知识产权师资培训。举办了全县知识产权培训班,培训124人。做好了全县4963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知识考试。完成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4、完善了人才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我们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评审初级247人,中级423人,高级73人。聘任初级227人,中级425人,高级71人。并对参加xx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考试的合格人员,中级174人,高级203人进行了评审,并办理了技术等级证书。我们还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考试报名135人次,并为考试合格人员办理了证书。在做好了对专家的联系与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对全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项考核,发放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津贴189500元。并推荐了2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优秀专家的评选。
5、人才转化流动顺利进行。我们对新成立的县城管办和拆迁办的人员进行严格考试进入,参加考试人员共38人,聘用11人。通过公开考试县规划与建设执法大队保留20人,划转城管办执法大队23人。今年事业单位辞退13人,辞职20人,解聘1人,辞聘1人,从县外调进4人,调出县外24人(其中有2人考研)。
二、适应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6、稳妥完成乡镇定岗定员工作。根据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乡镇工作及特点,坚持“精简、便民、高效”原则,在撤销重复设置、职能交叉、越位错位机构的基础上,完成了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定岗定员工作,切实推进了乡镇机构改革的纵深发展。目前,已确定了20个乡镇机关工作人员506名、暂保留在机关工作人员1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8名。
7、圆满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已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28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原73个股室行使的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到相关的28个股室。并合理调整了相关单位的职能职责,调整设置了67个职能股室,其中设行政审批股13个,在15个股室增挂了行政审批股牌子,共核定中层干部职数16名,将562名机关行政编制、46名机关工勤编制、167名事业编制分配到了每个股室。篇二:机关单位人事工作上半年总结 人事工作上半年总结
2011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镇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继续做好其他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注重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和谐发展。
一、考核工作
强化考核,狠抓作风建设。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完成了2010全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评奖工作。全镇共75名机关全体干部参加考核,按照10%的比例推荐优秀干部8名,其中公务员2名,事业人员6名,43名公务员评为考核称职等次,32名事业人员评为考核合格等次。通过这次考核工作,我镇较好地落实了公平、公正、合理的要求,使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得到有机结合,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人事管理工作
1.我镇根据工作需要,上报上级人事部门关于科级干部选拔上岗的实施方案,选拔上岗职位共3个,其中正科级领导职位2个,分别为科技办公室主任、街道办公室主任,非领导职位1个。
2.及时更新我镇干部名册工作,对招录、调入、调出人员的相关个人信息做到及时更新,整理公务员及事业编在职人员及离退休干部的个人工资档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一年一度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终统计做好准备工作。
三、工资福利、待遇
做好对公务员、事业人员、机关离退休人员、聘用人员各月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同时,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中央和市有关部门关于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数据统计工作的要求,我镇认真完成《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情况统计表》。二是根据津政办发【2006】61号文件精神,做好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工资、级别工资档次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薪级工资、工作津贴的有关工作。其中公务员晋升级别工资共12人,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共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津贴变动2人,晋升薪级工资29人,包括管理岗18人,专技岗4人,工人岗7人。三是按照津人社局发【2010】49号文件,对我镇信访工作人员发放岗位津贴,并将其人员在我区信访办做备案处理。四是依据津人社办函【2011】341号文件精神,顺利完成我镇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工资上半年统计工作和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系统。篇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总结 附件4 达州市达川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2014)填表说明:
1.本表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考核登记使用,须双面打印。
2.本表中“个人述职”应主要概述本履行聘用合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学习培训等情况以及成绩、问题、建议、体会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将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和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予以登记。3.如需增加考核登记项目或填写内容较多,可另行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