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教师研修日志
初中教师研修日志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豪不起眼的乡村中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们。我有效课堂教学有了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备课组全体听课、研修组长参与;二是第二次试讲,研修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本学科老师、学校领导参与。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第三是主任点评总结,由听课的领导进行点评。
4、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乡村中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中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中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中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5、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中学数学研修组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二篇:初中教师研修日志
我的研修日志
这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特岗教师网络辅导培训,网上培训中有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教育一线老师的上课视频,思考题等,内容很丰富。专家、教授们的讲座,象一股新鲜的力量给了我很大的促动和新的活力。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理论上领会到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师德,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信心。网上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下面就我的学习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1、计划周详,学时充分。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有实效。我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几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把学习、作业、交流、讨论互相穿插,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将近一个月里我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完成了多项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网上向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名师学习,在学习中,我还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根据网上提供的一些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与途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2、灵活机动,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继续教育学习课程里有丰富的知识讲解,我每次看后,总要有
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刻苦钻研以求更大程度的吸收这些知识,结合教材所需,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现实化,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3、积极参与,互帮互学。
继续教育学习也是一个互动平台,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继续学习中分有班级,在论坛中我们可以互相研讨,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经常同教师们交流,运用所学经验积极向老师们征求意见,积极修正,取长补短。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广大教师共同提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师研修日志
初中物理教师研修日志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纹丝不动。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著名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解,能够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主要收获如下:
一、通进这次培训看到了差距,学到了方法。
对于教研,我不懂,也认为没有必要。然而,我心里特别清醒,我的课存在很大的隐患,随意性太强,现在有效有益的授课过程在新课程中的表现我并不知晓,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物理课堂教学和课下指导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增强我继续把物理课讲好的信心。所以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一次再教育,一次生动的手把手的教练。
二、做研究型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从反思中研究,从研究中提高。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哪个教学环节有效,哪个教学目标无效,什么时候学生发言积极,什么原因课堂气氛活跃等等;反思后进行研究,寻找出优缺点,优点发扬,缺点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让一个个教学优势搭建成一架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课后反思,课前还需要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让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个亮点,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笑点;学期之始还要规划。规划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中重点规划写作教学内容,要摒弃“教材即课程”的想法,用好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三、心心相通,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做工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不能忽视师生沟通,生生沟通,我们要走进学生之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与学生心心相通才能让我们的感受到教学相长,收获到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四篇:初中教师适岗研修日志
初中教师适岗研修日志
常德生物班姚东宜
我很荣幸的这次参加了湖南省初中教师适岗培训,虽然说这次培训我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通过这次培训我增长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心里还是感到非常的高兴。这次生物教师适岗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这对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适岗培训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随着教材的更新换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仅仅具有初中的生物知识储备,已经不能很好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一线的教师迫切希望又一次大容量的充电的机会,以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教育系统组织的这期适岗培训如久旱逢春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允吸,从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我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语言表达更加严谨了。
二适岗培训搭建了教师相互学习的平台。
虽是在同一个地区教同一门学科,我们相互之间彼此交流的机会并不多,适岗培训则为我们之间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管是学科的教师群,还是班级论坛,我们都可以在上面交流学习的经验,吐露培训的感受,或者相互请教,甚至可以畅所欲言,总之,我们学员之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系融洽,因为中考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彼此之间只是竞争对手,而这次的适岗培训,很显然会给我们今后教学注入正能量。
三培训使我明白了未来的工作该怎么做
由于本次培训,内容深奥,时间较长,很多学员在培训之初,都产生过畏难情绪,但在辅导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分步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化难为简,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同时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也一定能胜任今后的教学工作。
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学习,我深知自身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因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篇:教师研修日志
今天中午是杨小微(华东师大基教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所做的题为《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的报告。听着杨教授的报告,我在认真消化着,思索着:一所学校应该怎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有文化
英国的泰勒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感觉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便犹如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绵延的生命力。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学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建立一套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组织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套制度的建立者应该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随便制定的。
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软要素”文化
学校的“软要素”文化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素质、信仰等。例如元甲学校的武术文化,普洱中学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学的美丽课堂与艺术教育,还有我们济源市王庄小学的读书文化、习作文化,坡头二小的军营文化等。这些软文化可以让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个性。
四、学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体中,通过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指示、引导或强制下接受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学校的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我们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持久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在已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这里要注意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绝“涵化”,这是封闭,僵化,很容易走向单质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国”沦为人人欺负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绝“涵化”。
二是抛弃“濡化”一味地“涵化”,这样消亡更快。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倚重,形成积极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校文化的构建既要积极传承优质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文化。我想,这样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经久不衰,永远有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