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摘 要:通过对城市交通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等进行分析,从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及接受者三方面出发,提出了防治交通噪声污染的相关措施,以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方法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量迅速增加。交通噪声污染对道路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道路沿线特别是交通主干道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据调查:噪声会对人的心理和机体同时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噪声能损害儿童的大脑,长期处在噪声环境里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里的儿童大约低20%;对妇女来说,噪声会对排卵机能有不良影响,还可能使胎儿产生畸形发育。因此,为了适应交通的快速发展,控制和减少交通噪声真的是当务之急。国内各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
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环境调查中,噪声污染均有“不俗表现”。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调查结果。道路两侧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平均受交通噪声污染率达 89.1%。受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对本市五环路内的518条次干路以上公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进行了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调查道路长度1054公里,其中,民用住宅6291座、学校291 座和医院48 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受交通噪声污染程度不同。高速路两侧的建筑受污染程度最重,100%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在广州市,交通噪声被市民视为最严重污染之一。据了解,目前广州机动车辆已达130万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50 万人生活在高噪声(61~71 分贝)环境中。自开通110联网投诉环保问题后,市环保局接到的投诉每年多达5300件,其中,噪声问题投诉超过 40%。整治噪声已成为市民的迫切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
1)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组成。非机动车辆。2)非机动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声,据监测,它能使声值提高至少5dB(A)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
1)听力损伤。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认识最早的一种影响。
2)对视觉及睡眠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会引起视觉分析器官功能下降,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13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会引起眼振颤及眩晕。人在睡眠时受到噪声干扰会导致失眠或多梦,熟睡时间缩短,使人惊醒等。3)对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在噪声环境下生活,会导致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中枢神经功能性障碍。同时噪声还会引起人交感神经紧张,引起心跳过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使人心情烦躁、易怒、易激动、不易察觉危险信号,从而容易出现事故。4)对交谈、通讯、思维的干扰。噪声对人的语言信息具有掩蔽性,当噪声低于谈话声级时谈话才能正常进行。当我们用电话通讯时,在低于50dB(A)的噪声环境下通话清晰可辨,高于60dB(A)时通话受阻。5)对物质结构的影响。强噪声声源振动,常使金属疲劳而遭到破坏,尤其是精密仪表、仪器。当噪声级超过140 dB(A)时,强烈的噪声对轻型建筑物开始起破坏作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站进行的一项万人调查2770人参加)显示,98.8%的人正在经受噪声困扰,仅1.2%的“没有” 噪声困扰。调查显示,噪声污染带来的困扰有:心情躁(74.8%),影响工作、学习(61.9%),睡不踏实甚至失眠1.6%),对听力造成影响(28.6%),引发其他病症(13.2%)等。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噪音的恶性刺激,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
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4城市交通噪声的控制方法
4.1噪声源的控制
4.1.1改进汽车动力机械设计
产生汽车车辆噪声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动力、械传动、电磁三方面。从结构上可分为发动机(燃噪声)、底盘噪声(传动系噪声、各部件的连接配合起的噪声)、电器设备噪声(冷却风扇噪声、汽车发机噪声)、车身噪声(车身结构、造型及附件的安装合理引起的噪声)的母国。其中发动机噪声占汽车声的112以上,包括进气噪声和本体噪声(如发动振动,配气轴的转动,进、排气门开关等引起的噪声等。因此发动机的减振、降噪成为汽车噪声控制关键。1)降低发动机本体噪声,降低进气噪声,进气噪声是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系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噪声,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增强。2)降低底盘噪声,即排气系噪声和传动系噪声3)降低电器设备噪声,即冷却风扇噪声和汽车电动机噪声4)降低车身噪声,车身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随着车速的提高会越来越大。因此,改善车身噪声的措施主要是:对车身进行流线型设计,实现光滑过渡;在车身与车架之间采用
弹性元件连接;进行室内软化,如在顶棚及车身内蒙皮间使用吸声材料等。[2]4.1.2 修建降噪路面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透水或沥青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常在15%~25%间,有的甚至高达30%。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 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dB~3dB。目前,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混凝土,第一种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混凝土表面之所以能生成孔隙,是因为在生产混凝土时去掉了一定的成分,没有使用颗粒大小在0 mm~4 mm之间的砂子和粉尘,而是由小石子组成,而石子和石子之有许多空隙。沥青里含有的强胶粘剂,用来粘结石子,但也会使灰尘和脏物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没有胶粘剂的问题,也许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另一种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泥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先做出普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其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在这样的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
【3】 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细槽。4.1.3 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大中城市要建设环城道路 ,减少穿越市中心的车辆 ,可以减少城市闹区的车流密度。对需要安静的区域应限制通行车辆的类型 如大中型载货车 ,也可采用限制通行时间 ,允许在不影响学习或生活的时间通行。为了减少交通密度 ,还可控制在用车的总数量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小型机动车的使用。用控制交通流密度的方法来降低交通噪声的效果有时是有限的,当车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车流量 ,交通噪声的峰值基本不变。因此 ,限速和限制超车是很必要的。在需要安静的地区设置限速或者禁止超车标志,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噪声。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间的隔离设施 ,通过减少混合交通可以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停车、加速、制动所产生的噪声。在平面交叉路 口实行环行交叉或采用最佳的交通信号 自动控制 ,保证车辆匀速行驶 ,减少机动车的停车、启动、加速的次数 ,对降低交通噪声能产生一定的作用。4.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4.2.1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在道路两侧植树绿化, 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 可以达到吸纳声波, 降低噪声的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 10m时, 可降低交通噪声 4~ 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该方法的优点是: 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 占地较多, 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4.2.2 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 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 10dB 以上。声屏障按其降噪方式可分为: 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 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 在选用声屏障时, 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 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 造价较高, 如使用透明材料, 又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 同时还要经常清洗。4.3保护接受者
4.3.1 加强车辆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求车辆的使用单位及个人定期检查和检修车辆,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2)机动车使用警报器,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方可使用。3)拖拉机禁止经营性运输,不准驶入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市区。4.3.2 合理确定建设布局
1)应当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屏障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2)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对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窗,实行立体绿化,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3)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在新建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时,建设部门必须实现对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噪声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建成后达到环境噪声的标准。[4] 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后期治理的费用是 巨大的,因此,防治交通噪声污染不能仅仅只靠亡羊补牢,我们必须在初始建设时,就应该把噪声污染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去审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安静的生活环境,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政府对交通噪声的不断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重新找回 “静谧” 的城市。
第二篇: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
(1)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它与道路坡度、路面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增加,噪声越高,越接近交叉口噪声越高。即使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也是变化的。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其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车流量与噪声的关系其总趋势是随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 主要是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的大小与轮胎花纹构造、路面构造深度特性及车速有关,且主要取决于车速,其强度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中型汽车,当车速大于60km/h时,轮胎噪声就成为汽车所产生噪声的主要成分。小轿车发动机的静音设计均较好,所以其轮胎/路面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 2.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 1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
2.2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
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如:采用高效率排气消音器,采用发动机隔声罩;采用自动变速器等适当措施进行控制等。当然,研制开发超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也是我们的目标。
2.3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来组织交通,使道路上的车辆快捷、顺畅的行驶,从而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如:进入城区禁止呜喇叭;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城区和禁止驶入医院、学校、休憩性公园等噪声敏感地带:对于通往大、中型铁路货场、中心仓库,商业中心等的货运汽车,应按规定允许通行的路线行驶;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使交通流顺畅通过交叉口;在机动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网上,采用路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技术,使尽可能多的路口能够保证机动车平顺地通过,以减少减速——怠速——起动——加速或减速—— 加速发生的机率;另外,在车辆管理上,可以考虑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
2.3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旋,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dB。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2.4 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
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dB。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2。
2.5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2.6 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降低噪声4~6dB。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3、结语
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最后,为了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噪,但每种降噪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
第三篇:浅析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问题及其防治[范文模版]
浅析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问题及其防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长期不被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如今成了城市中最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其他种类的污染源,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和环境投诉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根据社会生活噪声的特点和污染现状,针对社会噪声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社会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特点,现状,防治,对策
前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日趋增多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和商业场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这些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类似这些活动带来的社会生活噪声特点及其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噪声污染现状
1.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概述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声音。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二款的规定,社会生活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主要包括商业经营活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住宅楼室内装修等活动及其使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
1.2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
与其他噪声污染源一样,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具有多发性,无形性,局限性,暂时性和危害性。除了以上几点特征,社会生活噪声还具有如下特点: 1.社会生活噪声的声源种类繁多且复杂,声学的频率特征中低频声成份丰富。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源于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 1 固定设备,包括供水供电、空调通风、电子音响,装卸运输车辆机械等,还包括住宅装修产生的噪声,人员活动的噪声,还有宠物的噪声等等,种类繁多且容易混杂。这些噪声源发声机理各不相同,声级高低不同,频率也各不相同,对人的干扰和影响较大。
2.社会生活噪声分布面广,并呈立体分布,主要分布在居民集中的市中心区和住宅区。
在繁华的老城区和商业居住中心区,KTV 酒吧、小餐馆、商场超市等的分布十分普遍,且一般紧挨居民住宅。所使用的不同设备,根据其运行特点和要求,安装于不同的位置,如冷却塔、热泵机组、空调室外机等设置通常在屋顶或裙楼顶,而水泵、变压器等一般设置在住宅楼地下室,噪声源呈立体分布。住宅区属于噪声敏感的区域,住宅楼装修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存在于楼层之间,也呈立体分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
3.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时段在夜间比较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睡眠休息。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通常以夜间为营业高峰时段,营业经济活动中夜市也极常见。夜间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1]对人们的休息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隐蔽性,不易被监测,是执法取证的难点。
社会生活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常常混杂在居民住宅区内甚至居民楼内,且影响声级不一定很高,有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声级也能达到相关标准,因此社会生活噪声与工业、施工、交通等噪声相比隐蔽性强,也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取证相对困难,执法和监管的法律依据也不充分,极易造成居民不满、激发社会人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3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无论是社会生活噪声还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或者建筑施工噪声,只要是噪声污染,它都在无形中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对动物的健康或生存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最为严重。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占这些噪声污染总和的比重最大,所以必须研究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危害,来把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的方向,从而找出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的最佳方案和措施。(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睡眠和休息、对听力的损伤以及导致其他疾病等方面。人们接触较强的噪声时,容易使人情绪激动,易怒,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长时间接触噪声,会有听力减退或失聪等病症表现出来。
(2)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过大会对动物的听觉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和损伤。强烈的噪声还会引起动物死亡。
(3)对财产(器物)的影响:噪声强烈时会带来冲击力,对建筑物、仪器设备造成破坏。还会使仪器设备收到干扰,导致失效。1.4我国噪声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并且城市噪声的影响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据1997年的统计,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大并呈扩大趋势。到200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好的城市只占被监测的城市的5.2%,有34.6%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有占2.9%的城市为中度污染,1个城市为重度污染,占0.3%。以下为我国一些大城市噪声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点。
(1)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所以存在较大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通过对杭州市典型的中心城区社会生活噪声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分为城市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楼内部或附近的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两类。通常设备噪声以中低频成份为主。设备噪声的低频成份通过空气传播或建筑结构传声对附近人群产生较大的烦恼度影响;人群活动噪声(如农贸市场)以中频成份贡献较大,人群噪声对周围影响存在随机性,在时间上具有涨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2](2)近年来南京市环境噪声发展趋势,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并进一步向居民住宅等声敏感区渗透,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活动日益发达,因社会生活引起的噪声污染投诉日渐增多。根据南京市2011年至2013年环保系统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事件,噪声污染投诉始终占据70% 以上的比例。在噪声污染投诉事件中施工噪声污染比例占据第一位,社会生活位居第二位,工业噪声第三位,交通噪声为末位。[3]
2.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1 依据法律法规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方面,法律规定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对文化娱乐业规定新建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2.在防治城市饮食服务业噪声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方面,规定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超标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在城镇人口集中区内兴办娱乐场点和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必须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并限制夜间营业时间,达到规定的噪声标准。宾馆、饭店和商业等经营场所安装的空调器产生噪声和热污染的,经营单位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离居民点较近的空调装备,应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环境噪声标准。不得在商业区步行街和主要街道旁直接朝向人行便道或在居民窗户附近设置空调散热装置。还规定禁止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并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以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办法招揽顾客等等。
3.对于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者,应当限制作业时间,以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4]
2.2 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和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 完善和健全现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对扰民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做出强制性规定,可以增加一些禁止、限制性条款,设置一些强制性监管措施、增加处罚额度,加大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根据污染现状,制定出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单项法规或排放标准,以满足人们对声环境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另外,还要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执法主体,让执法更加明确、4 细化和便于操作。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消除执法主体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明确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工商、文化等部门协助做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加强执法管理,落实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搞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
2.3 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的隔音效果好的材料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范围广,危害大,治理难度大。为了减轻生活噪声的危害,我们要进一步开发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改变噪声治理中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方式单一的现状。从控制环境噪声的目的出发,除发展治理和防范噪声污染的技术外,还要发展新材料。另外,应加大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以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5]
2.4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举办相关活动,提高人们的素质,自觉维护良好的声环境
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以及与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从自身做起,自觉防治噪声污染,形成一个维护良好声环境的新风尚。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和创建“安静居民小区”等活动,提出在一些居民区内进一步细化噪声控制标准,真正实现居民区不受噪声污染,以便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倡全社会关心、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声环境。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成为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趋势逐年加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要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带来的污染,就必须要在各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严格的基础上,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我们周围的声音环境,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亚儿,盛晔.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控制及其管理[J].声学技术.2010,29(5):556-558 [2] 施祥,王进,程越,张邦俊.杭州市社会生活噪声分类调查及控制对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23(3):37-38 [3] 王勇.南京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4,27(5):32-34 [4] 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62-163 [5] 裴维玲.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状况、成因及控制对策建议[J].中国环境卫生杂志.2006,9(3):4-7 7
第四篇:噪声污染和建议性防治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9级01班 小组成员: 卢欢 200948040104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组员: 卢欢 2009480401 创新点:本文主要介绍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噪声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而且大家都知道防止噪声污染的三个方法:声源处防止、噪声传播中防止、耳朵处防止。这三种防止途径谁也无法改变,那么本文的创新点在哪里呢?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让噪声污染这个大家都有而且易被忽略问题以文章的形式提出,让大家切实注重起噪声污染的问题,而且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廉价的防噪声耳塞,尽管国内生产这种耳塞的厂家已不止一家,但离被大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借此文来向广大被噪声污染困扰的同胞们推广出这种防治方式及防噪声耳塞。关于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可行性分析
那么何为噪音?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无非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音的来源很多。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音。
总体讲噪音是物体振动产生。噪音的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音,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音。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音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
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却为时已晚。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4Kdip)。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噪音引起心脏血管伤害
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压,在100分贝十分钟下肾上腺激素则分泌升高,交感神经被激动。在动物实验上,也有相同的发现。虽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最近几个大规模研究显示长期噪音的暴露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的关系。暴露噪音70分贝到90分贝五年,其得到高血压的危险性高达2.47倍。噪音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环境激素”理论,指出环境中存在着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噪音就是其中一种。它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精液和精子异常。长时间的噪音污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对女性而言,则会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仍无结论,尚待进一步的探讨。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有高达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认为噪音影响睡眠,但长久影响下是否对健康有伤害,尚待进一步的探讨。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状,容易激动的情形。有人研究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生产力越低,此项结果仍有争论。噪音大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楚。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个人和机械车间个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声在80-85分贝时,往往很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噪声防治及管理措施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零听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防治噪声污染的一些办法
(1)营造隔音林
(2)将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3)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目前国内已经有这方面噪音治理先进技术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如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司等在噪音治理与振动控制行业领域做出比较突出贡献。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抗噪相关报道《抵抗噪音,寻求安静的五大方法(尤其适合学生和蚁族)》
建设及街道噪音,现全国各地兴起的基建热也滋生了建设噪音及装修噪音影响正常居民休息的问题,此外还有居民区附近的烧烤摊、麻将室、酒吧、KTV、舞厅等带来的夜间噪音问题均居高不下。
短暂性的噪音问题,如乘坐长途列车回家过年,公干等在人多环境噪音大的情况,这类噪音的影响时间较短,但受关注的程度较大。
此外,在受访的群体里,将近65%表示经常受到噪音干扰,21%表示偶尔受噪音影响,而在这些受访者中,仅有36%找到了适合的抗噪方式。也因此,我们在此总结各种较为普遍的降噪办法,将降噪行动进行到底。
NO.1
跟制造噪音的那一方沟通。让他理解并跟他讲清楚他的行为已经给别人造成了诸多生活的不便,争取他的同情和体谅,从根源上解决噪音的源头,换来较持久的安宁环境。或者请执法部门解决。这是根治噪音问题的办法,但也是最难做到的。
NO.2
假如噪音的来源是不可避免的,或者遇到不讲理的,大多数人选择从自己身上做点文章。佩戴抗噪耳塞是较为有效的做法,这种特殊材质的耳塞戴在耳朵里,可降低声音的强度和分贝。调查发现,在所有耳塞产品中,国内品牌零听抗噪卫士的隔音效果和舒适度是消费者最为满意的。而对比看欧美等国,民众对隔音耳塞认知是很大,而且使用也比较普遍的。因此国内需普及抗噪的理念。此外,在短暂旅途及乘坐交通工具休息也适用此法睡眠。
NO.3
使用隔音设备如隔音材料及隔音窗等有效阻止噪音传播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但存在造价高等问题,如果是租客或者短期暂居者,要实行此法较为困难。但如果是业主本人遭遇环境噪音干扰的问题即可通过此类方法解决。
NO.4
值得强调的是打鼾的问题,针对减少打鼾的声音,枕头是可以起一定的作用的。在平卧时打鼾多会加重,所以可以鼓励轻度打鼾的人侧睡,或者在睡衣背部缝一个小球,但某些人会对此感到睡眠时极不舒服。如果实在是不习惯,那最好是让伴侣去医院看看,把打鼾的毛病给治掉。另外,爱打鼾的人一定要保持身材,肥胖也是加重打鼾的因素之一。
NO.5
为了缓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个人也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放松心情,平和心境,加强自身对噪音的免疫,其实大多数噪音造成的失眠其实都可以通过自我调控解决的。
求助抗噪音方法的一般以年轻人为主,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或都市的白领、蚁族。大学是一个集体环境,除了自身提高素质和修养之外,还应该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的大学生生活自律性较差,自我意识较强,有时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大多数饱受噪音折磨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我保护,佩戴耳塞耳罩降低噪音,提高休息质量。这也是零听耳塞在校园内畅销的原因之一。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社会抗噪的各方面,不仅能减少与人矛盾,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对自身的影响,是值得普及和推广的降噪措施。
不足之处:尽管这种零听耳塞有诸多优点,但其问题也不可忽略。第一点就是:睡觉时耳朵中塞着一个耳塞,尽尽管这种耳塞材质再好,那也会有点感觉吧,总会给人带来一点不适。第二点是:尽管它能减小噪声的分贝,但真正用过这种产品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别人在一边说话或者屋外有什么单一的声源的话,还是能听得清清楚楚的,也就是说它只防比较吵杂比较乱的声音。还有就是第三点:为何我们不想想利用驻波干扰来消除噪音呢,这样只需一个驻波发生器就行了,比那耳塞好用多了。不过任何产品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应该客观看待。
第五篇: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交通负担越来越重,城市噪声污染也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表现为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城市生活环境,危害社会稳定,操控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噪声污染现状、污染源进行分析,对噪声污染给人群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建立有效的灶神污染检测和防治措施将噪声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噪声污染;危害;现状;防治对策。
1引言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指出,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任何人或单位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用法律来保护环境,保护人们的切身利益。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噪声污染的特点分析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既是一种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时它作为声音的一种,也具有声学特性。(1)噪声的公害特性。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2)噪声的声学特性。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噪声级。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①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②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①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③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 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他们的心脑功能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建筑物有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也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①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 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 4.1 我国城市噪声来源 4.1.1 交通噪声
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交通噪声往往又是以道路交通噪声为最严重。临近城市的机场噪声、火车噪声也不可忽视。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自机动车辆本身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进排气口装置。时速超过60km/h的车辆,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噪声十分突出。车速增加一倍,车辆的噪声增加6~9dB,此外,道路交通噪声与车流量、道路宽度、路面条件,两旁设施、车辆类型等因素有关。4.1.2 工业噪声
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工厂噪声不仅直接给工人带来危害,而且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分散在居民区的一些街道工厂更为严重,一般工厂车间内噪声大多在75~105dB(A),也有一部分在75dB(A)以下,还有少量的车间或设备噪声级高达110~120dB(A)。4.1.3 建筑施工噪声
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建筑施工噪声虽然是暂时性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兴建和维修工程对整个城市来说,其工程量和范围都很广的而且是经常性的,也应引起注意。4.1.4 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分贝,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例如社会上的宣传使用扩音喇叭,家庭用的电器和工具,以及人们的喧闹的声音。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这类噪声愈来愈严重。根据我国城市噪声调查,多数城市的这类噪声的户外平均A声级大约是55~60dB。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现状
近年来,国家在治理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积极建设和规范管理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使重点城市环境噪声总水平不再下降。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的特点正在发生变化,如由固定噪声源治理向流动噪声源转移,由大环境的噪声治理向小环境的噪声治理转移。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近年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在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的作用,城市环境噪声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改善下,城市环境噪声保护工作去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环境噪声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噪声属于能量污染,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噪声污染具有随机性、局限性和分散性,在城市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才是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统筹地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土地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城市建设布局,是防治噪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可以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是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居民楼、办公楼、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减轻噪声污染的危害。
2、在交通噪声的控制上,一是在区域布局的合理上,在未来的居住区设计时要与交通要道之间保证足够的距离,是居民远离噪声源,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区的布局。对一些临近交通地带,可设计为商业等非噪声地带敏感建筑物。二是加强噪声管理,严格控制鸣笛,在居民敏感区,对车辆实行限速行驶,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三是绿化城市环境,大力开展绿化种植。国际卫生组织专家认为,绿化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效果最明显。
3、在社会噪声的控制上,国家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强制性执行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是保证城市有一个宁静环境的重要措施。对噪声污染全面管理同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环境保护法规的具体实施,推行行政管理,从时间、区域实行噪声源排放的严格限制措施,对噪声源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理措施,创建噪声达标小区,通过监控管理求得城市的发展。
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公众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性,增加自我防护
意识和防治影响他人观念是防治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城市居民关于噪声污染的环保投诉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了自我防护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防治影响他人的观念还比较淡薄,重点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邹飞.我国噪声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1):150-151.[2]林培聪。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污染特点及监测措施【J】.价值工程,2011,30(6):237-238。
[3]张丽娜.我国噪声污染现状和防治技术展望.科技风,2009(13).[4]郭宝强.试论城市噪声污染及其治理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