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

时间:2019-05-14 21: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

第一篇: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

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作保障。因此,各级政法部门必须牢固地树立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大局观念,牢固地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执法为民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自觉地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两项基本任务,全力为大局服务;必须自觉地坚持与时俱进,把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队伍素质、改革司法体制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三大保证,全面加强和改革政法工作,保障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的再认识,增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治安防范工作力度,刑事案件发案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有所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治安形势还十分严峻,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首先,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没有停止,“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和帮派残余分子的非法活动屡禁不止。非法宗教势力以及其他一些邪教组织和秘密结社也在利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困惑,暗中加紧活动,企图同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呈现出境内外勾结、组织之间聚合、合法非法手段并用、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假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与我对抗等新的动向。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出来。其次,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因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拖欠工资福利待遇、旧城改造、重点工程征地拆迁补偿、下岗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经济活动中的债权债务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农村因山林、土地、水事、环保等引发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到领导机关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可能还会

相对集中,一些难以预料的不稳定因素还可能进一步增多,短期内群体性事件上升的趋势难以遏制,如果我们重视不够、应对不妥、处理失当,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再次,刑事案件虽然有所下降,但发案仍在高位徘徊,个别地区发案呈上升趋势,杀人、放火、伤害、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抢劫、贩毒等侵财性和多发性犯罪居高不下,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政法部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充分认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应对各种特殊情况,驾驭各种复杂局势上来,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观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秩序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平稳的治安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所必备的第一环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稳定置于政法工作的首位,采取扎实措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以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为重点,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政法工作和维护稳定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研究其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解决矛盾,克服实际困难,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逐步缓解和解决各类矛盾,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的冲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作出决策立足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缓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制定政策维护群众的基本权益,缓解改革发展要求与

群众生产生活现状之间的矛盾;开展工作符合群众的实际需要,缓解干部履行职责与群众愿望要求之间的矛盾。要体察民情,努力化解矛盾,坚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寻找答案,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为民负责,妥善处理矛盾,坚持防止矛盾处理过程中推卸责任,防止矛盾的对抗性因素增加,防止矛盾出现反复,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多数发生在基层,化解矛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从维护稳定的情况分析,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要健全情报信息网络,把收集情报信息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敏感地区和重要部位、重点人群;完善情报信息的报送、收集、分析制度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确保各种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妥善处置。二要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把大量民间纠纷调解在基层。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制度。按照维护社会稳定“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辖”的原则,认真落实“一规定、三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影响一方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必须落实到部门和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引起矛盾激化和造成群体性上访、闹事等严重后果的,要坚决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查清责任,严肃处理。四要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有可能引发群众性上访的矛盾纠纷,在明确责任,组织力量进行疏导化解的同时,要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避免事态扩大,影响一方社会稳定。五要注意工作方法。发生群体性事件,党政领导要尽快赶赴现场,敢于负责,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置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矛盾。要慎用警力,防止激化矛盾。

(二)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重视运用“严打”整治斗争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大幅度上升的势头。从全局形势出发,建立健全“四个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治安形势公布机制。要完

善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地研究治安动态和各种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对策措施,切实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针对性;二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工作部署机制。在及时准确地分析、研究各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的基础上,确定打击重点、打击方式、警力配置等,真正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在工作部署上,要始终坚持把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绝不能让其酿成气候。在打击方式上,根据形势的需要,灵活采用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经常性侦查破案、区域整治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常性的侦查破案上来;三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政策执行机制。要始终坚持“稳、准、狠”和宽严相济的政策,依法快捕、快诉、快判,把“严打”方针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等各个环节中,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四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协调配合机制。要定期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案情、统一执法思想,政法、综治各部门要树立整体作战的观念,在“打、防、控”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区域、部门和警种界限,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防范水平。建立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是新形势下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增强社会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社会治安长期持续稳定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党中央及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确保实施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以城镇和案件多发、治安混乱地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运作有序、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八大防范体系”,即:街面治安防范体系,重点部位治安防范体系,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单位内部治安防范体系,农村乡(镇)、村、社、户“四级”治安防范体系,行政区域边防协作治安防范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公路、铁路护路联防体系。通过“八大防控体系”的建设,努力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打牢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的坚实基础。要

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在抓好普遍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努力推进依法治州进程。

三、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大局观念,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政法部门要始终把政法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思考,自觉从全局上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政法工作的需求,为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更主动、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

(一)学习经济,了解经济,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政法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了解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关注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各级政法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奠定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在学习教育和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警立足全局,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紧紧围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等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解决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自觉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坚持打击、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经济安全。要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从严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重点打击生产制售伪劣商品、危害金融管理秩序、偷税骗税等涉税犯罪、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责任事故犯罪。要积极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各种经济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努力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水平。二要充分发挥调节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司法手段调节规范加快经济发展的各种法律关系,依法审理好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案件,保障资本、技术、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审理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件,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完善;妥善处理劳动分配法律关系,促进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和

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三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增强服务意识,大力改革公安、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严格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坚持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统一,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在加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法制统一性和非歧视原则,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平等地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采取有效措施,运用法律手段制止对非公有制企业不合理的收费、审批和摊派,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限制,体现对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的扶持和平等保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政法机关作为执法机关,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最终要落实到执法办案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坚持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注意讲究政策和执法办案的方式方法,努力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营造有利于资金运作活起来、企业经营活起来,职工的创造力活起来,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引进来的法制环境,保障市场经济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特别是办理涉及企业的案件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形象,考虑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考虑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考虑到社会的稳定,既要依法办案,又不能简单地抓人,不能因为办一个案件,影响一个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搞垮一个企业,让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没有着落,产生新的社会稳定隐患和现实问题。

四、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一)端正执法思想,树立群众观念,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政法部门,就是要做到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充分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主义法制本质。首先,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切实转变执法观念。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是坚持执法为民的基础。只有把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解决了,把执法思想端正了,才能把执法为民自觉地体现在执法活

动中,才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够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去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次,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法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好以“公正执法树形象”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宗旨教育和群众观念教育,努力克服“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执法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坚决纠正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滥收乱罚等问题,防止和纠正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甚至违法办案、徇私枉法的现象。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继续推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的便民利民措施。要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平和警务公开等阳光工程,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

(二)以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坚持与时俱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战略部署,事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事关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也是政法工作发展和实现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当前,政法各部门改革的重点是:人民法院要着力开展审判组织改革,积极探索审判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联动改革,建立符合审判运行规律的审判组织形式。开展诉讼程序改革,进一步完善调解、再审程序,依法扩大民事和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建立符合实际的简易程序审理模式。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逐步探索建立法官分类管理和书记员、执行员、法警单独系列管理制度;人民检察院要继续完善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重点抓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协作和预防工作机制。司法行政部门除协助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创办劳教特色工作外,要积极稳妥推进律师、公证体制改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三)以公正执法为主题,切实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政法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队伍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按照建立过硬班子、纯洁政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的要求,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政法队伍建设。一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确保政法队伍政治上忠诚可靠。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警,不断增强广大干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二要健全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培训。在坚持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加强干警政策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途径,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法律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服务水平。三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加强政法机关党建工作。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各级政法部门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政法部门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四要加大政法部门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通过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加大干部交流、轮岗、下派上挂锻炼等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政法干警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贡献。五要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政法干部队伍中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队伍纯洁,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五、进一步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法委的职能作用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完成各项政法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检验一个地方、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GDP的指数,还要看社会稳定的状况。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狠抓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法工作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切实肩负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严格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社会稳定。其次,要继续重视解决政法经费保障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政法经费预算体制,千方百计保证政法部门正常运转的基本经费和办案经费,争取适时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有计划地逐步改善政法机关的工作条件和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党委政法委的自身建设。要适应当前形势与任务的需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政法委的职责任务,优化人员结构,规范工作制度,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政法委职能作用发挥的

问题。要把政法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政法队伍建设的范围,统一要求,统筹安排。配强各级政法委机关的领导班子,把好进人关,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加大与政法部门干部交流的力度,不断提高政法委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第四,各级党委政法委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深入研究和总结推广维护稳定及政法工作的经验,规范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督办,认真履行协管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任务,增强为政法各部门服务的意识,提高工作水平。第五,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服从党委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以及重大改革措施要及时向党委报告。要提高政策法律水平,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把服从党的领导、接受监督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统一起来,做到严格、公正、高效、文明执法。

第二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当前,国内外形势总的是好的,政法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总体缓和稳定、局部紧张动荡构成了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从国内看,在党中央、xx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进展顺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见成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求真务实、统筹发展、为民爱民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政法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领导既要看到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更要清醒地看到维护稳定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清醒地看到政法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做好工作,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持续稳定。

一、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要求全党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部署,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关心群众利益。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只有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而要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就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和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不仅关心GDP、财政收入以及引来了多少项目,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护,收入能否增加,退休了能否领到养老金,下岗了能否再就业,孩子能否入学,毕业了能否找到工作,生病了能否看得起病,外出是否有安全感,利益受到了侵害能否得到公正处理。实现了群众的这些利益,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我们,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政绩,才会有真正的社会稳定。

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任何一项改革发展措施的制定,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一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任何一项发展项目的实施,都要考虑能否给群众带来长远利益或现实利益。同时,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众具体利益的结合点,不能使一部分群众现有生活水平下降,更不能使这些群众失去生计,要努力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要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和问题,对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改革中侵害职工利益、工程建设和工商企业中侵害农民工利益等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并制定防止出现类似问题的制度和办法。注重做好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农民增收、务工农民的管理培训和服务等工作,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又是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好群众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矗涉及群众利益的许多矛盾单靠物质手段难以解决,必须有强有力的思想工作作保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经常分析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注意了解各阶层人民生活现状和思想动向,及时掌握哪些是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改进工作,有针对性地疏导群众情绪。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是最实际、最及时、最急需的群众工作。要大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形成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广大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使之以良好的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制定、~导向等方面树立他们的形象,提高他们的威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各地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县乡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加强对新形势下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总的目标就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注处置得好。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有一些应吸取的教训,要认真加以总结,研究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不断完善处理机制。

二、加强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维护~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是对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的能力。

(一)切实增强~意识。当前,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勾联聚合,呈现出境内外勾结、组织间聚合、合法非法手段并用的新动向,策划暴

力恐怖活动,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假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与我对抗。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还采取造谣诬蔑、挑拨离间等卑劣手法,丑化我党和政府形象,攻击我政治法律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对敌斗争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对敌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切实增强~意识,在处理经济文化问题的同时,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敏锐性,坚决粉碎敌对势力的种种图谋,决不允许危害~和社会稳定的势力形成组织,决不允许危害~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

(二)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切实提高预警能力。根据敌情社情的新特点、新变化,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和信息支持,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斗争合力。加强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和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粉碎在预谋阶段。

(三)突出重点,加大打击和防范工作的力度。从全国看,应重点注意四个问题:一要高度重视敌对势力对我核心要害部门的渗透和窃密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间谍情报活动。二要严防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三要警惕“三股势力”进行~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同时要落实好各项治本措施,确保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稳定。四要深入开展与“QQQ”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持不懈地加强反邪教工作。要针对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经济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对我进行渗透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范和抵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的管理,积极占领网上阵地,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新型传媒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

(一)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这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遏制犯罪急剧上升的有效措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滋生和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加的客观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严打”方针。这决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阶段性要求。各级政法部门要真正把“严打”方针贯彻到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去。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制宜,确定打击的重点和方式。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什么方式更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从全国来看,继续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尤其要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同时,加强对黄赌毒的查禁力度,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力度,加强重点整治工作。三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必须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对具有法定从宽条件的应依法从宽处理。要继续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提高矫正工作的质量。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严重犯罪,有利于挽救失足者,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贯彻这项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坚持专群结合、充分依靠群众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矗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社会

第三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推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当前,国内外形势总的是好的,政法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总体缓和稳定、局部紧张动荡构成了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从国内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

重大举措进展顺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见成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求真务实、统筹发展、为民爱民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政法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领导既要看到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更要清醒地看到维护稳定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清醒地看到政法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做好工作,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持续稳定。

一、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要求全党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部署,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关心群众利益。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只有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而要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就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和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不仅关心GDP、财政收入以及引来了多少项目,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护,收入能否增加,退休了能否领到养老金,下岗了能否再就业,孩子能否入学,毕业了能否找到工作,生病了能否看得起病,外出是否有安全感,利益受到了侵害能否得到公正处理。实现了群众的这些利益,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我们,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政绩,才会有真正的社会稳定。

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任何一项改革发展措施的制定,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一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任何一项发展项目的实施,都要考虑能否给群众带来长远利益或现实利益。同时,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众具体利益的结合点,不能使一部分群众现有生活水平下降,更不能使这些群众失去生计,要努力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要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和问题,对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改革中侵害职工利益、工程建设和工商企业中侵害农民工利益等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并制定防止出现类似问题的制度和办法。注重做好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农民增收、务工农民的管理培训和服务等工作,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又是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好群众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涉及群众利益的许多矛盾单靠物质手段难以解决,必须有强有力的思想工作作保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经常分析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注意了解各阶层人民生活现状和思想动向,及时掌握哪些是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改进工作,有针对性地疏导群众情绪。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是最实际、最及时、最急需的群众工作。要大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形成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广大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使之以良好的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制定、舆论导向等方面树立他们的形象,提高他们的威信,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各地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县乡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第四篇:构建和谐发展国税,营造法治税收环境01

构建和谐发展国税,营造法治税收环境

2009年,是全省国税系统创新发展年,也是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最为困难的一年。为此,我局加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税收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激励机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稳定,创造和谐发展的税收新局面,根据州局党组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县委、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按照“管理上以人为本、工作上统筹兼顾、服务上优质高效、发展上力求和谐”的目标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突破,以破解难题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新、和谐、发展”的工作主线,在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的情况下,坚定信心,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确保系统平安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税收环境。

一、求真务实,加强征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调整、车购税减征等税收减收因素,作为传统农业县的姚安,经济基础薄弱,税源枯竭,而7.09姚安地震,县域经济遭受重大冲击,产矿、公司一度停厂停业,原本基础薄弱的税收基础更是雪上加霜,税收收入任务形势异常严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体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在今年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特征,也给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全面深入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工作。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税源监控和重点纳税户税款的催报催缴,强化收入进度。认真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领导管户制度,强化税收管理的效能;层层签订税收收入任务责任书,增强组织收入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对组织收入任务各项措施的检查落实,及时掌握税种收入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深入开展税收收入预测,创新税收分析方法,不断强化收入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组织收入服务功能,确保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规范税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加强对大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分析,按月分析监控重点税源申报情况,强化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管理,落实重点税源领导管户、分人盯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行业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质量;开展专项稽查、加大稽查力度,加强纳税评估,以评促收、以评促管。

二、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和谐稳定的税收环境

实现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人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创新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2009年,是国税系统不寻常的一年,更是姚安国税局不寻常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国家税收政策的重大调整、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实施、7.09姚安地震的影响,使得经济下滑、政策性减税与完成不断增长的收入任务之间的困难加大,抗震救灾、维护稳定与日常征管之间的矛盾突出,离退干部、在职干部工资收入与本地区差距加大的矛盾凸现,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把国税工作臵于社会大和谐环境中去建设、去发展,大力推进“系统和谐、上下和谐、征纳和谐、内外和谐”,实现国税工作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成为2009年我局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困难,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关税收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积极加强思想疏导工作,始终把加强干部心态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勤俭教育、警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弘扬正气,遏制歪风,以人为本,以情带队,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施个性化管理,开展阳光心态教育、感恩教育,实现干部心态和谐、工作和谐。积极探索和试行开展和谐集体系列表彰奖励活动,如,和谐家庭、和谐科室、和谐机关、和谐基层、和谐班子等系列活动,增进系统和谐。

三、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生命,就是命令,稳定压倒一切”。“7〃09”姚安6.0级地震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抗震自救工作的同时,按照省局、州局领导“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服从地方统一安排调配”的指示,积极投身到全县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在县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县局领导带领干部深入重灾区—官屯大村,参与抢救伤员、灾情统计、搭建帐篷、发放救灾物资等工作。7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姚安调研视察官屯灾情,20名姚安国税干部参与了光荣而艰巨的安全保卫工作。民生,是税收的本质和基础,在灾后重建中,按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全局51位干部,负责联系官屯村委会、栋川镇徐官坝村委会85户拆除重建的重灾户和40户加固修复户的恢复重建工作。从7月10日至11月25日,我局先后200多人次、出动车辆100多次参与全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相关工作,全力参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创新管理机制,推行“一窗通办”,积极探索实施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科学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年初,我局在修改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过程中,提出了实行工作绩效考核的设想,按照以岗定责、人人有岗、工作职责相对均衡的原则,全局各科室、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修改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所有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把全局每个人的工作都纳入量化考核,形成奖惩考核机制,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质和量论奖惩,切实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绩分配原则,奖励多干不错、激励多干少错,鞭策不干不错,激发工作热情,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根据州局关于在办税厅推行“一窗通办”思路,我局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一窗通办”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从6月起,我局成功在办税厅推行了“一窗通办”和绩效考核,税源管理分局、稽查局同时实施绩效考核机制,7月起,县局科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同程度量化工作项目的同时,也实施了工作绩效考核。

五、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既是税务部门服从服务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题,也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主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时代赋予税务部门的重要使命。税务部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努力做好各项税收工作。这一主题集中反映了税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表达了税务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围绕这一主题,必须努力做到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营造良好的科学发展环境和税收法治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公平分配的税收制度,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越是收入形势严峻,越要旗臶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要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更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免抵退税和缓税管理。

六、立足税收本质,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 2009年,州局下达我局税收确保任务1710万元,奋斗目标任务2010万元。

其中:“两税”确保任务1540万元,与上年实际完成数相比减少118万元;“两税”奋斗目标任务1840万元,与上年实际完成数相比,净增182万元。

截止11月20日止,累计入库税收收入 1430.92万元,同比减收 209.1万元,同比下降12.75%,完成州局下达确保任务1710万元的83.68%,完成州局下达奋斗目标2010万元的71.19%,其中: 入库“两税” 收入 1186.86 万元,同比上年1418.45万元减收 231.59万元,同比下降16.32%。

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三税”收入1201.98 万元,占总入库数的84%.其中:增值税完成1170.74万元,同比减收231.03万元,同比下降16.48%;占州局下达确保目标任务1522万元的 76.92%,占州局下达奋斗目标任务1822万元的64.26%,占县政府下达计划1740万元的67.28%;消费税完成16.12万元,同比减收0.56万元,同比下降3.36%;占州县级下达任务18万元的89.56%;

企业所得税完成15.12万元, 同比增收14.14万元,超额完成下达1万元的任务数;

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完成56.48万元,同比减收57.36万元,同比下降50.39%;已超额完成下达44万元的任务数;

车辆购臵税完成172.46万元,同比增收65.45万元,同比增长61.16%。占州县级下达任务125万元的137.97%;我局2009税收收入预测合计1805万元,比上年实际入库税收1901万元下降5%。其中:增值税预计1522万元,比上年入库下降7%;消费税预计18万元,比上年入库增长3%;车辆购臵税190万元,比上年入库增长61%;个人所得税60万元,比上年入库下降51%;企业所得税15万元,比上年实际入库数大幅增长。

2010我局税收收入预测1876万元,比2009年1805万元增长4%。其中:增值税预计1600万元,比2009年预计增长5%,预计增收78万元;消费税预计18万元,比2009年持平;车辆购臵税190万元,与2009年预计持平;个人所得税40万元,比2009年预计下降33%,预计减收20万元;企业所得税18万元,比2009年预计增长20%,预计增收3万元。

七、明年工作计划和意见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和执法情况,我局2009年将以“法治税收、和谐发展”为工作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正确处理好纳税服务与税收执法之间的关系。规范纳税服务流程,明确纳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严肃征纳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和查处力度,避免一味强调纳税服务,而淡化征管甚至于违反相关税收政策,重振税收执法威信,营造法治税收环境,提高税收管理的士气和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强化税收执法,而减弱了纳税服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征纳关系紧张;

二是深化工作效能考核工作。

在州局制定的效能考核办法基础上,深化绩效考核,根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合理配臵部门人员,量化工作项目分值,尽量平衡部门间的工作量,使其同一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工作项目分值处于同一起跑线,体现 “同一基数、人人平等、相对公平”的原则,使其不同部门间的效能考核具有可比性。同时,将绩效考核积分机制引入公务员考核,绩效考核分值作为评定公务员等次、评选先进个人、任用干部的主要参考依据,发挥干部的特长,增强干部忧患意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工作热情,变“领导和上级要我干”为“我要主动干”效能。

三是正确处理好干部思想心态问题。

当前,由于经济下滑、政策性减税的不断出台,税收任务逐年增加,征管难度大,税务干部心里压力加大。然而,国税部门工资改革与当地政府部门不一致,造成与当地政府其它部门、地税部门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拉大,干部心态不平衡,压力过大、情绪不高。如何疏导干部思想,正确处理好干部的心里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之间的矛盾,将是2009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州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围绕“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高效廉洁”的工作思路,按照州局年初工作安排意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切实采取措施强化征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工作标准化,转变激励方式,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展望2010年,我局将以崭新的姿态、良好的风貌,在州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局党组的总体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姚安国税建设成为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的国税机关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全州国税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53 作者:国家森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诉讼监督、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等重要职能,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职能,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检察机关通过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严打”方针,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依法惩治各类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重点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和走私等犯罪活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要认真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对未成年犯、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在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挽救失足者,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腐败是社会痼疾,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维护社会利益分配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正,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要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尤其是群众反应强烈、阻碍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严肃查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案件;重点查办发生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房屋拆迁、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国有企业重组改造、破产和经营活动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职务犯罪案件。要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服务发展的关系,从有利于惩治腐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和教育干部出发,正确运用政策法律,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打击诬告者。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开展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呼唤正义,人民期盼公正。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检察机关要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纠正司法不公现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正。要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以及不依法交付执行、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问题,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现象。要把打击犯罪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违反法定程序,不该立案而立案、错捕、错诉、轻罪重判、无罪判有罪,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保障人权;坚持诉讼监督和查办职务犯罪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发现和查处司法不公、执法不严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妥善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宽容平和的社会。群众上访,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能,时刻面对着群众的大量诉求。因此,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认真处理好发生在检察环节的上访案件。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限期办结,防止出现拖延耽搁;对办结的案件,加强回访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积极拓宽、畅通群众对公正诉求的通道,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效果。

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公共利益。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依法治理的社会。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职权。要通过行使批捕和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活动,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认真履行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的职能,代表国家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维护公共财产和群众公共利益的安全;打击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活动,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政府和群众关系的协调,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信任、有序的良性互动。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群众之间的矛盾;坚持公平的原则,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不使任何一方的合法利益受损;坚持检务公开、阳光执法,杜绝暗箱操作,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正确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增强应变能力。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矛盾更加凸显,棘手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检察机关直接面对社会和群众,承办大量案件,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检察机关办案过程就是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特别是当前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土地承包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广大检察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决断,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作出判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化解。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弄清事件的性质和原因,果断处理解决,防止惊慌失措,处置不当,留下隐患和引发新的矛盾。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敢于突破旧的落后的思维和习惯,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矛盾得到化解,使问题得到解决。

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公正执法的水平。人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检察队伍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检察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效果。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着眼于检察队伍的根本建设和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狠抓“五个转变”,即执法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执法作风的转变、队伍构成和知识结构的转变、队伍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的转变、执法形象的转变,使检察队伍的思想、作风、素质等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促进了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转变执法观念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真正把“为民、公正、文明、服务”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水平,增强执法为民的本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深入查找有没有对群众耍特权、逞威风的问题,有没有粗暴执法、刑讯逼供的现象,促进执法作风的转变;着眼于干警的法理素养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实现队伍构成和知识结构的转变;以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具有检察特点的队伍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以规范化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坚持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努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作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下载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_百度文(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