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家教、家风”征文:传承家风 做一个有用的人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传承家风 做
一个有用的人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传承家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家,就有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祖训,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当女儿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除了满满的喜悦,更多的是教育的责任,不图她大富大贵,只求她平安喜乐,能成为积极乐观向上的有用之才。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人来到世间,总是先从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世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清楚地留在孩子心中,这种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里”,这句话不无道理,学校是“叶”的修剪教育,家庭才是“根”的抚养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诚信友善等等都是通过父母传授给孩子的。家庭生活中我们并不会特地嘱托女儿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氛,父母的至善至孝都会影响着她,克己正身、谦虚谨慎、尊师重教……所幸,她都做到了。
女儿如今能在祖国的心脏做一名典守国家珍宝的故宫人,我们很欣慰,也很自豪。引用作家龙应台书里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是的,不必追!路在前方,路在脚下,传承优秀家风的女儿,尽管放心大胆地走吧,去发挥你的光和热!
第二篇:“家庭、家教、家风”征文:爱的传承(xiexiebang推荐)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爱的传承
我的父亲非常严厉,对我的学习以及生活要求都非常高,总是批评我,每次他跟我说话,我都是战战兢兢。初中后,我开始叛逆,故意不学习,考试不及格。父亲再批评我的时候,我也不那么害怕了,甚至敢和他顶嘴。看到他生气,我心里非常解气。我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愤怒在青春期爆发了。父亲在我叛逆的时候选择了包容,他依然对我严格要求,但是不再那么批评我了,更多的是鼓励打气,给我信心,使成绩平平的我总算是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是,直到上班后,我还是在心里对父亲的严厉教育方式耿耿于怀,总是觉得父亲不爱我。我抵触任何制度约束,是因为我一直都在抵触父亲对我的严格管教。
人到中年,我才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爱之深,责之切。爸爸,我只看到了您严肃刻板的一面,没有看到您在外孤身一人为了全家而苦苦奋斗的另一面。您像高山一样沉默,从来不在我面前说自己的苦。而我在您的庇护下坐享其成,习惯了索取,根本就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您从小受了太多的苦,您不想让我们再经历您的苦,不想让我们一辈子都在老家种地放羊,您想让我们都成才。爸爸,对不起。
您是最伟大最称职的父亲,正是您的严厉如山,镇住了我内心的浮躁,如果我有一点点的优点,那都是您严格教育的结果。
立身行道,以显父母,是最大的孝道。爸爸,我要带着您对我的爱,去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因为,荣耀自己的父母就是荣耀大地,荣耀大地就是荣耀自己的父母,这就是爱的传承。
第三篇:家风家教征文
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
霍村小学
韩会娟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第四篇:家风家教征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
庾岭镇中心幼儿园 杨园园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一.“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60,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4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3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半百,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弟弟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好晚年。
二、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母亲在农村,小时候爸爸出门在外,家里的所有农活都是妈妈一人扛着。记得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白天有干不完的农活,晚上还要坐在灯下缝补衣物,特别辛苦。我心疼妈妈,每次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帮妈妈洗洗碗,再去地里帮妈妈干会活才去学校。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改造”后继续用。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吃的都不缺。但他们仍然很节俭。回想父母二十多年以来,把农村老家装修过后,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拿什么盖?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将影响我和我弟一生。
三.和为贵、谐为美”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记得小时候到县城找父亲,那时他住的是一幢瓦楼房,父亲住楼上,上下是木楼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父亲一定要批评,因会影响邻居。
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跟邻居始终和和睦睦。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趣事,十分开心。邻居在房顶上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我去采摘。有时我从两家之间约1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把需要的菜采过来,绿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一到冬天,下雪之际,早上起来我们家门口总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四.“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里穷,父亲的,母亲干点农活贴补家用。上有奶奶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晚上帮人做针线活,比如绣花、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由于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七大姑八大姨的都给帮忙,这些我都记忆犹新。后来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经长去看他;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母亲说:“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是啊,其实感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第五篇:重家庭 有家教 育家风
重家庭 有家教 育家风
崇明区中兴镇
【工作背景】
中兴镇党委积极贯彻实施崇委宣„2015‟18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字”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家庭美德要求,在全镇广泛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系列主题活动,把“三个注重”活动作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倡导社会好风尚、传递向善正能量。通过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主动发挥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家庭文明促进社区和善、环境和美、社会和谐。
【主要做法】
一是“家训进家庭”培训活动。中兴镇党委协调镇教委、镇社区学校等部门,利用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创城宣讲等活动平台,融合开展《崇明百姓家训读本》培训宣传活动,共组织培训活动6场次,共计1000多人次参加。中兴镇做到了积极动员各村居、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参与“好家风好家训”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广播渗透到每个家庭,以小家庭的文明提升中兴社区大文明。
二是家庭文艺专场演出。在中秋佳节之际,中兴镇多部门联合开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共建美丽幸福家园”——暨“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家庭文化节,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全镇各个家庭。活动中由领导提希望,妇联发倡议,家长分享育儿心得;歌唱《母亲》、《常回家看看》,表演方言小品等,突出家庭自我教育;小戏《三个媳妇敬公爹》,体现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问答环节,将家庭家教家风理念在互动中更加深入人心。
三是“家庭德孝文化”专题讲座。2015年10月,中兴镇文明办邀请中兴镇名人,广福寺玄光大和尚为广大村民朋友开展德孝文化专题讲座。强调“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个人品德是否高尚的标准。讲座让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亲人。家中,要孝敬父母,在社会,要关心、尊重、理解老人。在公交车上,要让座;在大街上,看到老人摔倒要扶起来……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孝德就可以传承,孝是德的基石,基础越庞大、越牢固,道德的大厦就会筑的越高。
四是“好乡贤培育好家训”活动。深入挖掘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运用“家风家训”这一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引导大家重家风、讲道德,在全镇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组织乡贤志愿者书法爱好者为全镇150多户幼儿家庭 “写家训、送美德,培育文明家风”,让小朋友家庭在学习《家训读本》中梳理自己家庭的家训,全家人一起对照,志愿者书写家训,并在幼儿园进行赠送写有家训的挂轴。“家和万事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学生与家长领到自家的家训作品,爱不释手,悬挂家中,时时对照,勉励家人。
五是开展文明家庭全家福摄影展。为了更好地展现优良的家庭家风家训,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兴镇以“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为主题,以“家庭生活、家庭美德”为内容,展出全家福照片共计70户,照片下方匹配展出家庭最喜爱的家训格言共计70条。摄影展晒出了家庭幸福生活瞬间,展现了家庭和谐、文明生活之美,用光影定格了幸福温馨家庭。中兴镇部分“五星级文明户”全家福摄影配上本户家训展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吸引广大的社区居民及镇村干部前来观赏。
不少被展出的文明户看着自家的全家福照片出现在展板上,自豪感油然而生。五星级文明户代表陆小妹表示:“全家福展出特别有意义,让家庭更加团结有爱,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中兴镇党委政府对家庭的重视,我们每个小家庭也都努力绽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希望在未来还能够多多举办此类活动,让和谐、美好萦绕全社会。”
【工作成效】
“三个注重”活动逐步成为中兴镇党委政府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形成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也使“三个注重”与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在活动中,“三个注重”得到普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三个注重”活动,中兴镇的党员干部带头重视家风建设,带头树家规,立家训,正家风,在家庭角色中承担起“慈、孝、廉、敬”的责任和义务。教好、管好配偶子女,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做好子女、好配偶、好儿女、好亲人,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点评: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家庭、家教、家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和具体展示。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立家、以德治家、平安保家、廉洁守家的家庭新风尚,引导广大家庭同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共建幸福美丽家园。中兴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重家庭 有家教 育家风”系列主题活动,与文明创建、道德教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