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苏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多变性都决定着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因此, 构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模糊,缺乏共产主义信仰。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国民经济上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和人民还不够富裕,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养老制度等还不完善。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不断地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和质疑。同时,先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较发达,充满了相当大的生存活力和诱惑。以至于当代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迷茫,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感到无助,在西方文化蓄意冲击和渗透下,缺乏理论认识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心存疑虑。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带有很大的投机性和功利性。尽管现在对大学生入党的资格考察较严格,但现在学生就业难的特殊性很难控制学生的投机性,像各地选调生、公务员考试等各种选拔考试都将政治面貌列为报考条件之一,使得很多同学自入学起就将入党列为大学生活的目标之一。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目前国内各高校无论普通本科生大学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一般实行的是学分制的培养方案,加上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工作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动力以至于在校混学分而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逛街甚至谈恋爱等事情上得过且过。这些现象可从以下方面可见一斑:其一,平时上课如果没有老师的考勤,课堂的出勤率就会很低,有的教学班甚至出现低于20%的出勤率。其二,可从平时空余教室的使用率来看,不到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时,学习室座位的使用率不到40%。其三,可看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也许有网络和电子图书馆的原因,现在很多高校普遍反映图书馆的使用率偏低。诸多现象均反映了现代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3.缺乏自身的个性修养和人文修养。

个性修养和人文修养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综合体现,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加强自我修养又是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渠道之一。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不足就难以构建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而当前的大学生恰恰在自身的修养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一些大学生对待同学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和相互的信任; 对待老师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礼貌;对待就业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对待工作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处世缺乏诚信等现象。这些同时也说明了尽管我国的教育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很多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培养方案中的一些素质教育培养环节最终流于形式,种种原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个性修养的欠缺和人文知识的匮乏。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目前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给普通本科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其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期间已经接触过甚至耳熟能详,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理论进行解读,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能正确认,对社会主义问题上甚至有一些错误观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答疑解惑。通过深入的研究更加科学的说明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2.加强教学研究,不断地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前,高等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以道德知识为主,且与中学地德育知识又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在基本条件上受到限制,首先表现在师生比较小,两课教学课堂人数较多,很难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其次实践教学环节,因人数招生量连年扩大,实践教学难以实施.少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内容上以道德知识为主,方式方法以灌输式教育为主,陈旧单一,从灌输式向启发式、直接式向渗透式转变的目标任重道远。德育创新的实质是提升德育的实效性,目前教育部统一规定除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还开设实践课、形势政策课等,且在培养方案中配以一定学分模式,辅导员从理论掌握、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等活动及解决道德困惑能力等方面教育学生,此类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学、知行之间矛盾。总之,德育创新中要系统改革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德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除了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以外还有另一支重要的队伍即学生辅导员。目前各所高校的普遍存在师生关系不够密切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异常密切。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辅导员就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重在选拔党性强的人员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真正讲党性、重实干的队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其次,应不断加强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现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只有不断的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培训,全面了解国际国内的局势,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广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合作机制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特别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研究,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的:“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形成社会合力的氛围,有些职能部门、组织团体以及传媒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责任等没有制度的约束,大多数公民的法治意识还相对薄弱,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力度还不够。

为了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必要的时候可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和保障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美国曾在1990年颁布《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不但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而且该法还对企业界、官员、新闻界、医务界与社会服务机构、宗教团体、执法机关等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我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来,红色教育资源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教育积极关注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来对国民进行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鼓励。现代新定的重要节日像七一、八一、十一、九一八等纪念日,同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国人亲身体验政治氛围。使民族的正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也随之一点一滴沁人心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5.应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网络技术

在日本,大众传播媒介被视为政治领域除官僚、政党、利益集团之外的“第四种势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发达的大众传媒每天都把众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提供给信息接受者,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

目前,我国大众普遍认为网络在青少年中起负面影响的居多。其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普及面日益广泛和普遍受到青少年的接受这一优势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具体作法可多种多样,比如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建立红色网站;也可从其他网站多收集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在学校的网页上转载;对学生也可通过人人网、QQ群等形式适时的教育和了解。将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机结合,可在某种程度上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四、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都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国内外形势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和全球的政治发展趋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和社会化,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的施教方式,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梁启超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我们青少年一代拥有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凝神聚力团结协作,才能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真正实现民富国强的发展目标,中国才能真正有实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54

[2]杜菊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

[3]杨其其.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教育与职业.2009,22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泰安市)

第二篇: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困难的现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试图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2009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又将达到61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现实表明,随着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社会上自主创业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如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创业信念。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

第二,设想幼稚,脱离实际。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的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但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计划中的真正技术含量有多高,市场空间有多大,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丰厚。对于这些,创业者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第三,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当老板就是指挥员工干活,他们对创业问题的认识还处于糊涂状态,还很简单幼稚。因此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他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谬误,导致难以正确处理一些具体事情。说简单点,就是太嫩,太不成熟。其实创业首先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要想帮助更多人就业,就必须有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而打工是取得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办法。

第四,资金缺乏,社会环境不完善。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生产力。昂贵的学费已使家庭举步维艰,吸引社会投资更是谈何容易。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先例令人对创业望而生畏,也在社会上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如银行贷款、申请工商注册等环境因素也使他们雪上加霜。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解决一个你应该为谁读书、为谁创业的问题,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三)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五)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有人提出在如下四个方面可供选择:

1、高科技领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2、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3、连锁加盟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4、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参考文献: [1]陈灿军 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索质教育[J] 求索,2004,(1).[2]杨爱杰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 2006(1)[3]刘彩生 李国峰.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4]戴育滨 张光辉,张日新.浅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技创业 2006(6).[5]罗美萍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

第三篇: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数量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有的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目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是人们的竞争越来越强,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局面,大学生也日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觉自我价值实现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如收入分配差异较大、公平正义遭遇挫折。导致个别大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和激情,还表现出异常的冷漠。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原国家教委2003年对12万多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以上。2009年,根据我院老师对我院1000名大学生调查表明,有7%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疾患,有2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症状是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症、情绪危机、异常的冷漠等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的学生数量有明显的增多,有的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

(一)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

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左右是特困生。对金钱的切身压力,以及深深的自卑感,使这些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的子女总是低估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本来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造成事实上的无能,更加重了自卑;自卑也使一部分学生过分保护自己,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经常经历挫折,也同样在内心产生消极的、敌对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或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方式、方法不适应,有的学生会感觉无所适从,生活和学习变得没有目标,心理上感到茫然,情绪低落。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政治素质,它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而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

另有一些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一种崭新的途径,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只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从而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现了德育问题心理化的倾向。

(三)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四)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据调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五)网络心理障碍。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近年来,大学生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好玩游戏,聊QQ等,但由于网络具有隐秘性和虚拟性,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六)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这几年来的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因此,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其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究其成因,我认为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一)问题源于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父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大专没有出息,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有的家长忙于生计,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甚至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家长常常吵嘴打架,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产生无心学习。致此,时间一久就是让孩子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问题源于学校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不良的教育对策和方法同样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厌学、自暴自弃,染上了社会的不良习气,学会吸烟、赌赙,经常打架斗殴,经常出入网吧打游戏等。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或只会教书不会育人,或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或只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一些学生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问题源于社会

有人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其实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首先,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多元化,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尤其是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表现突出。其次社会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网吧、毒品、吸烟、赌赙,黄色音像制品等。对于好奇心强,爱好模仿,求异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的职高生来讲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危害。

(四)问题源于自我

有些同学把学习成绩看的很重,或者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比较差,或者是被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太少,或者是同学自身存在先天的心理缺陷,等等诸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解决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多次强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各高校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使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疏导和调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三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实质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首先,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开心理疙瘩,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心理品质得到磨练、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再次,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同时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意愿,处处显示他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其次,有能力与学生分忧共乐。再次,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个人能力与学习自立。

(四)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据了解,我院有20%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困难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是避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降低择业标准。有些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择业目标定得太高,职业取向过高、有些不切实际。从而造成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再次,训练和提高学生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由于找工作不如意、不顺利,一再受挫折,许多大学生产生情绪低落、暴怒、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时,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品质,如加强自控力,保持心理情绪平静等,使自身在内心与外在因素冲突下,达到一种动态均衡,及时消除一些因就业受挫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等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择业要有预见性。有些职业目前看较好,但是却没有发展潜力。所以,大学生找工作应有前瞻心理,对职业及单位的发展前景应有个准确认识,而不能只盯着目前单位的规模、效益。这样,大学生在就业上,才能拓展视野,开拓就业心理,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在当前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不仅包括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也有自我认知方面、情爱方面、情绪方面等,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思想教育研究,2004(4)[2] 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教育探索,2005(4)[3] 吴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2009.04

[4] 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6(2)[5] 李海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的对策分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5

第四篇:浅谈当前部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前部队管理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张贤伟

摘要 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带动着部队建设的发展,然而部队管理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部队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发展,当前部队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浅谈当前部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部队建设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关键词

存在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对策

管理教育是军队建设中一项根本性、全面性的基础工作,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探索工作新思路,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针对当前部队“班子建设,兵员思想,执勤战备,政治教育,正规化管理,按纲建设,安全工作”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部队建设的主流基础是好的,具有不断上升和发展的势头,绝大多数班子团结有力,战斗堡垒作用明显,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及带队水平逐步提高。绝大多数官兵的服役态度端正,岗位意识、职责意识、奉献意识明显增强,心齐气顺,思想上总体比较稳定。部队在抓思想政治教育上“首位”意识明确,方法形式有所创新,内容效果基本落实。围绕“执勤战备”这个中心,贯彻“练为战”思想,积极开展执勤岗位全员练兵活动,较好地完成历次灭火救援任务。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正视少数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1.存在的问题

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官兵的民主意识增强了,举报多了,干部问题多了,队伍风气不好了;训练强度降了,训练事故少了,火场事故多了,战斗力下降了;战士成分杂了,兵员质量差了,关系复杂了,战士难管理了,生活违纪事故多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1队伍建设中各类小问题层出不穷,隐藏的各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凸现激化,成为阻碍部队建设的主要内因

一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着阿谀奉承,唯利是图,处事不公和责任心不强,只顾自己的前途,缺乏领导带队艺术,有离兵的现象,与战士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少数干部自律意识差,要求不严,不注重学习提高;二是新提士官的动机不纯,存在“留前拼命干,留后松一半”的现象。两三级的士官官本位主义严重,服从意识较差,骨干作用不明显。除此之外,由电话不畅,探(休)假无空,情感释放等引发的走留问题、婚恋问题甚至违法问题成为士官队伍绝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三是兵源质量难提高,由于入伍的新兵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没吃过苦受过累,因此新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批评教育,训练强度难增加。第二度不愿留士官的兵思想松懈难管。面临的考试、考核、检查过多,特别是服役在大城市的上等兵感觉工作压力大,动摇服役态度。此外,还有战士之间的团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四是班长的管理水平要提高,尤其在管理方法上比较简单、粗犷,不注重抓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队伍建设中未能体现出来,主人翁意识不明显,对一些问题不闻不问、不说不管;五是临近退伍、转业,由于不能入党、考学,留士官等引起的矛盾将显露激化,影响着部队的建设与发展。1.2部分官兵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有所减弱,工作动力不足缺少激励的手段、竞争的意识和向上的势头

在调研中,很多官兵坦言当前工作动力不足,只想着退伍、转业,工作积极性不高,类似这种情况在士官队伍中占一定比例。有好多同志感到考警校提干无望,提班长不感兴趣,对入党也认为是迟早的事,转而开始考虑休假、待遇、走留、今后工作、婚恋等与自身利益挂钩比较密切的问题,但对各种两用人才培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于灭火一线人员,特勤抢险人员感到风险大、待遇低、后遗症多,退伍转业后发病无人管,思想上有严重的包袱,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

1.3在正规化建设中,官兵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转变过来,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没有相匹配、相适应

基层中队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兵对当前的正规化建设持疑问态度,个别战士有逆反心理,并做出有违反正规化建设的言行。官兵中出现了诸如不贴进生活、不贴进实战、不灵活机动、有形式主义的反映。硬件建设中的一些细节工作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部队整体建设成效。基层建设中常常会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也会影响到基层队伍建设,如有的中队反映洗澡没热水、浴室无火铃、楼上俱乐部无滑杆、用电高峰期有跳闸现象、执勤车辆故障多、IP卡电话机的安装数量少,位置不妥,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等等。在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中确实存在着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走过场的繁琐程序及个别干部违反正规化行为等问题。1.4体能、技能、智能不够协调,人、装备,没时间移向未来战场,灭火救援工作面临压力。

当前业务建设正处于体系化摸索完善阶段,火场的日益复杂化,使训练难 以跟上实战的需要,达不到“练为战”的目的。基层的训练思路也没有什么改变,觉得达标就行了,缺少苦练的精神,一味地为应付支队的考核而训练。同时,由于基层的事务性工作多,占用正常的训练时间,使训练没有移向未来战场达不到“军事过硬”的要求;而实践证明许多灭火救援的失利恰恰是由于现场不熟悉造成的。此外,还有在训练中的管理松散和火场作风纪律不够严谨的问题。

1.5思想政治建设中,出现因搞活形式而过于注重形式,因贯彻内容而过于僵化内容,不善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基层中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正规化的建设,教育硬件水平得到了提高,形式丰富了,各种围绕教育的活动大量增多,但能够紧密结合中队实际,贴近官兵生活、训练、灭火抢险的教育内容不多,大多空洞乏味,缺少为基层思想建设服务的比较好的教育形式,分层次不明显,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严重,且与其他工作各安排协调不够。

1.6安全工作教育宣传的氛围不够浓郁,发现安全隐患敏锐性不强,消除事故源头的堵截措施不多

安全工作是部队管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工作。当前消防工作的主要问题是行车安全、战士的日常生活、训练场上的管理、灭火抢险时自身的安全。行车安全经过狠抓,成效明显,但隐患犹存,消极保安全倾向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如交友不慎、嬉笑打闹、训练场上如训练防护和体能下降导致战士受伤,灭火抢险救援时的个人防护装备没有配戴好等问题。

2.原因分析

以上是基层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一 些是部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失策和措施不当产生的,一经发现后,支部可以自行解决;另一些是不属于基层支部自身权力能够决定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支队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解决;还有的是社会背景带来的新问题,则由总队和上级领导机关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少数中队在教育中有敷衍行为,管理中有松驰现象,组织制度执行不严,干部责任心不强

部队主要通过教育管理来确保稳定和发展,一旦教育不到位,管理有漏洞,就会造成部队建设的某一方面的脱节:中队党支部在组织制度上执行不严,或有失原则,就会使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形象受到损害,造成战士不信任、不团结和不拥护,个别干部的责任心下降,以身作则差,离兵现象严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是部队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2.2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革新在改变时的体制模式中产生了较大反差和不适应

近两年是部队发展变化较快的时期,当前处于转型和适应期,由于长期处于旧的工作体制下,旧的观念还有一定的惯性,同创新意识存在不相适应,相抵触的地方,影响部队的正常发展,且在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中,容易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过于求稳,担心冒进会出问题;新的措施在具体贯彻中也在不断的修正变更,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所以以上作为发展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2.3各级在指导基层建设中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由于体制、机制大环境的局限,支队机关实际上在指导建设中更多的是担任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协调统一的作用,指导机关的主导意识不够明显,具体贯彻中把握方向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思路不够开阔,能力上还存在不足; 同时,在指导工作时大包大揽的现象有存在,基层的依赖性越强,机关的指导就越忙,难免产生链式效应,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2.4基层党支部的发展观念、创新意识、建设思路、工作能力不够全面

作为我们消防部队全部战斗力的体现,基层党支部在贯彻执行上是坚决有力的,但党支部一班人的素质决定了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思路和能力,往往立足稳定却不求突破,有了创新却没有实践,思路比较开阔但工作缺乏力度,工作比较扎实但眼光不够长远自我审视不清,自我定位不准,在领导带队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上不够全面。

2.5部分官兵的思想观念复杂化、行为要求自由化、集体意识淡薄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是导致队伍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官兵的思想认识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在入伍前就形成了,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是多元化趋势,来到部队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其认识的本质,如果在一定因素的诱导和激发下,会产生不良的想法,少数战士入伍前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到部队后仍然改变不了自由散漫的习性,加之入伍前动机不纯,没有集体观念,受不了部队条令条例的约束,常常会出现违纪行为。

3.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部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我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筑牢思想防线,其次要着重从理念上予以考虑,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3.1各级领导机关要在指导工作的同时督促检查

各级党委和机关各部门在工作部署之后,要进行指导,不能不管不问、更不可放任自流,关键要及时教方法,明思路,牢固树立“只有思路才有出路”,使之“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心”。同时,必要的督促是确保“干部自律、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能改变基层班子“惰性”思想,能提高基层的工作效能,能随时掌握基层建设的动态情况,“只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督之过紧,统之过死”,让基层党支部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

3.2上级领导机关要在解决难题的同时减轻基层建设的负担

机关要积极为基层服务,切实为基层、为官兵办事、解难题,消除后顾之忧,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带好队伍管好兵,抓好训练救好火”上。同时,针对当前基层普遍反映的考试、考核、竞赛检查、考评多、文件会议讨论多,感到“忙不过来,但又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战备中心不突出”的问题。要重视工作的“计划性与协调性”,同时也要使基层班子在“负责”和“负担”上有明确的认识。

3.3各级机关要在规范建设中放开

机关在正规化建设中要重视制度上、程序上的规范,考虑要成熟,标准要统一,不能朝令夕改,让基层无所适从,着力营造“严格管理,政令畅通”的建设环境。在规范统一的同时,要给予基层一定的“自我审视,自我发展”的良性空间,要“以人为本,宽严适度,疏堵结合”,重视人性化。因此,管理的理念要放开,教育的内容要放开,建设的思想要放开。3.4各级部门要在统筹中协和

首先要强化机关部门之间、处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基层军政主管之间的统筹协调,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避免上级政出多头,防止部门之间,处室之间搞形式、图场面、显政绩、造成机关乱忙,基层忙乱,乱中出错的现象。其次,要提高基层军政主管的“协和能力”,使之善于化解矛盾,造就 班子成员之间、班长之间、战士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和睦相处。3.5队伍建设要在激励中培养

部队建设需要及时地给予激励,对其每一点的进步、成就应予以及时表扬,对于存在的缺点和工作中的失误要分性质“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引导鞭策”。同时,在激励中压担子,在使用中锻炼,在锻炼中培养,要避免“多做多错多批评,不做不错不批评,又吹又拍又重用”的不良倾向,把竞争激励机制切实融入到部队的各项工作中,为部队的建设添砖加瓦!3.6队伍建设要在创新中发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部队发展的源泉,只有创新部队管理教育训练,部队建设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改“滞后的思想,滞后的观念,呆板的思路”,而后不断创新管理、教育、训练的体制、机制与手段。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管理、教育、训练水平,从而提高战斗力。

参考文献:《消防部队基层管理》 公安部政治部/编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年

《组织工作》 定庆云/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

《消防部队管理教育》 李金文 王智城 关业华/编 武汉出版社 2001年

第五篇: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

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三是拖欠税费现象严重。多年来,农民税费的收缴基本都是采用动员其自愿上交的办法,对那些不愿上交税费的农户,乡、村两级显得束手无策,而县里采取的政策是任务要完成,问题不能出。乡里为保稳定,只能收多少算多少,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乡村干部自己垫付。农户的欠款收不上来,该上交县财政的税费任务又要全额及时上缴,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某村近三年来村干部垫付上交税费13.78万元,仍欠乡镇税费7.82万元,而该乡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只好又先替该村垫缴欠税部分,形成难解的债务链。四是债滚债,“雪球”增大,造成乡镇债务逐年攀升。五是乡镇财政包干体制直接导致乡村负债。九十年代初,县对乡实行财政包干,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大,县里给各乡下达各项经济任务逐年增加(主要是指农特税,生猪税等),乡里完不成任务只好垫交。据调查,某乡人口3.8万,该乡从2002年一2004年三年共垫交各种经济指标任务款(税款)135.7万元。六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修缮建设等公益事业导致乡级负债。多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而乡镇可用财力又少,公益事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靠向金融机构借贷甚至拖欠工程款。这方面相当普遍,有的占总债务的比重还较大。例如,某乡投资公益事业负债120万元,占该乡总债务的33.24%。

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4、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如某县已登记的宗教场所240所,非佛非道的场所(指方神庙类)达295处,仅去年一年依法取缔的非法场所就达51所;近年来各地宗族势力也在逐渐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5、少数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乡镇干部待遇偏低。乡镇干部与县直关干部同为国家公务员,却待遇不一,国家规定的170元补助性工资以及菜篮子补贴乡镇干部都得不到保障。据调查,乡镇干部月平均工资684元,每月工作性支出约200元(含摩托车交通费,通讯费,每年报刊摊派,各项捐款等),用于家用仅剩484元,而乡镇干部“一头工,一头农”现象突出,生活较为贫困。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政治地位较低。例如,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大多从县直机关下派,从乡镇一般干部中直接提拔的较少。乡镇一般干部进城工作率也还不到8.5%,缺乏城乡交流,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此外,乡镇干部在许多工作中没有执法权,难以依法行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要从理顺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特别是基层政府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能定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二是树立现代政府理念。要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它对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2、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理顺乡镇管理职能。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在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使乡镇的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条块不协调,使乡镇的权力愈来愈小。乡镇范围内,几乎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所站全都收编上划,诸如税务、国土、工商、财政、公安等,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肘,而且还常常要为他们支付许多费用。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要协调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提高基层行政效能,一方面要强化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及时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温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关键。一是削减高息借债,对乡村所欠的私借公用部分,要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个人借贷利率(月息10%以下)。二是对农民拖欠的税款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能减免给予减免,有能力偿还的要依据法律手段予以征收。三是对以集体名义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给企业,由其负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的,由新企业偿还,企业已经倒闭的,可先挂账,企业已经租赁经营承包的,从租赁费中划转偿还。四是统筹考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核销银行贷款的死帐,另一方面区别对待,对一些“合理”,国家逐年拔出专款予以化解。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精减机构人员。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工作量大减,应严格按照2003年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乡于部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政权设置进行改革。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取消乡镇政权,将目前乡镇政权从国家行政组织变成杜区自治组织,或者是把乡镇作为县级派出机构,大幅度精筒人员和职能。

3、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事权与对权相对应。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材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承担的各种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任务并没有相应减少,尤其是乡镇一级在对财政分配方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要从体制上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展行的义务等明确下来。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等基础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应该由中央承担,在地方承担的任务方面,省、市、县各级的侧重点也应该明确。

4、整合农衬政治资源,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由于农村材政经费短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减弱等因素,党政机构对社会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动员能力下降。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升基层党政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一项紧迫任务。首先,要扩大党员覆盖面。要吸纳农村新精英进入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村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把他们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致富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更好地配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权威性。其次,要积极拓展基层政治参与渠道。推行选举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实行直接选举;改革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分配方式,名额适当向农村精英倾斜;加强与新兴社会组织的沟通,畅通民意收集和反映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政意识。第三,要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程度。随着“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有必要引导农户组织和参与一些以互惠互助、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参与市场流通的需要。第四,要合理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公共服务活动,比如兴修水利、修筑村道等,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使群众既得到实惠又受到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

5、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严格按〈〈公务员法〉〉保证乡镇干部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正常的福利补贴,要从政治上多关心和培养乡镇干部。县级以上财政要把乡镇条块差额拨款站所人员工资和村干部的工资纳入上级财政预算并予统发,减轻乡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既要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夯实理论基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和解决各种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起一支能力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要注意在实践中锻炼农村基层干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同时多创造条件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得到启迪合提高。要建立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干部考评体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下载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范文模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很荣幸入选成为今年新生的助导,一个月来的深入接触发现了新生们有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为他们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同时也在自我提......

    公司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公司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公司党组织机构概况 公司党委共有基层党委10个(直属9个、托管1个),基层党总支5个(直属5个),基层党支部200个(直属11个,托管2个),现有党......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 2009.12.02 14:37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

    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防治腐败,施教于先。因此反腐倡廉教育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尤为迫切。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教育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实际的......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一、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研究计划体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相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而言,经典作家的原始构思对各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成影响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