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
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
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摘要)2006-05-19
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讲到:
一、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
“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的“三大任务”,概括起来六个字:普及、发展、提高,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加快推进了高教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高等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很显然,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二是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还面临着深层次的艰巨任务;三是教育教学投入不够,不能满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精力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对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客观地辩证地加以分析。
2、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高教战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要处理好规模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系,把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能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衡量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要认识到,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当前更重要的发展是提高质量。还要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改革是深层次改革,任务相当艰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使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效。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加大教学投入
这里讲投入,既包括硬件投入也包括软件投入,既包括经费投入也包括精力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办学条件的要求,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当前,尤其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要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除了加强硬件投入外,更需要在软件投入上下功夫。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要动员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2、强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没有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学校要抓住评估这一契机,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要提高管理水平,各高校都必须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办学,教师为本。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老师们能热爱教学、搞好教学。教学以学生为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比学习、比能力的良好氛围,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3、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要面向社会和经济需求,结合本校实际。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教学评估对于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因此,教育部高度重视评估工作,于2003年确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使评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1、高度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评估是高等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认识到开展评估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加强宏观管理的需要,是政府运用信息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施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效途径,对高校科学办学、规范管理、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只要是评估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和项目,通过以评促建,就会化为学校自觉的认识和行动。从国际上看,评估是世界许多国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2、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实践证明,评估工作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高教战线和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接受教育部评估的高等学校总数达到454所。其中,五年一轮评估制度确立并实施三年来,也有171所高校接受了评估。这些己经接受过评估构学校都反映,评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改革。
通过评建工作,学校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投入得到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能够为教学服务,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四、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大力开展教学评估,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
第一,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包括每年一度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
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强调,“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评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通过周期性的评估,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在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每年一度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它与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是一体的,专家进校评估每五年一次,但是统计公布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每年一次。要通过公布这些数据,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进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了解和监督。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评估方案
经过多年评估实践检验,被评高校一致认为,现行的方案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可行的。为了有利于学校开展评建工作,在第一个五年一轮的评估期间,原则上要按照这个评估方案对高校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分类指导的要求,不断完善评估方案。为了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在现有的评估方案基础上,已经针对特殊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了补充说明。针对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教育部也组织专家组研制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补充说明,现已广泛征求了有关学校的意见,不久也将下发使用。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重点大学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本科教学仍然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简化易行,今明两年的评估中,将原来规定的抽查近三年的学生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改为只抽查近一年的,这也是为了从源头上防止个别学校在这方面弄虚作假。同时,适当减少进校考察评估专家组的人数和考察时间,切实减轻被评学校的负担。
第三,实施“阳光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为了使高校和社会更加了解教学和评估工作情况,关心和支持评估工作,推动评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将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实施“阳光评估”。从今年起,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每年公布一次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依据之一。专家组进校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发现作假,一票否决。二是,将高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意见、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在评估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第四,严肃评估纪律,杜绝弄虚作假
教育部一再强调,学校在以评促建中要实事求是,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哪个学校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实行一票否决制,作为不合格处理。评估事关学校发展大计,各高校重视评估是必然的,但越是受到重视的事情,就越应该保持平常心态。从严要求,防止出现问题。我们在派出评估专家时,要求专家高度关注学校的诚信行为,进校后,首先核实学校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如发现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要立即报告,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被评学校都能够认真地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评估纪律的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第五,重视评估整改,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
评估工作是包括学校自评自建、专家进校考察评估和整改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机械地分割开来,或者仅仅重视专家进校考察评估而忽视整改。必须防止在评估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迎评轻整改的现象,把整改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认真抓好。学校要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建设和改革,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整改情况将作为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第六,加强专家培训,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
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专家培训工作,提高专家的理论和业务水平,逐步做到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够正式参加评估工作。评估专家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家有关教学改革和评估的方针政策,熟悉评估方案,研究评估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争取做一名水平高、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专家。
第七,加强评估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通过抓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学校评建工作方向。要投入更多精力、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继续加强宣传工作。请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关心评估,多为评估工作做宣传,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重视评估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号
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评估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二、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4.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开展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借鉴国际评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估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负责以及“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
三、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5.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
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学校自我评估。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应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在适当范围发布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质量报告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
7.实现分类的院校评估。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
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8.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要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共同实施认证过程,体现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业界认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9.探索国际评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进行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管理
10.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度。教育部制定评估工作方针政策、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统筹、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规划,组织实施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学校落实评估整改工作。建立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教育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严格评估过程组织,制定科学的评估方式方法。
11.教育部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研究、政策咨询、指导检查、监督和仲裁等。
12.加强评估工作管理,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评估机构、参评学校人员和评估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评估工作规则规程,规范评估行为。建立评估信息公告制度,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现场考察报告、评估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公开,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3 —
第三篇:高教2011(09)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
教高„2011‟994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转发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不断强化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 1 — 2 —教育
本科
意见主题词:
评估
—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1年12月9日印发
教育部文件
教高„2011‟9号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评估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
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二、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4.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开展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借鉴国际评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估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负责以及“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
三、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5.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学校自我评估。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应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在适当范围发布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质量报告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
7.实现分类的院校评估。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
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8.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要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共同实施认证过程,体现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业界认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9.探索国际评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进行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管理
10.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度。教育部制定评估工作方针政策、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统筹、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所属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规划,组织实施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学校落实评估整改工作。
建立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教育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严格评估过程组织,制定科学的评估方式方法。
11.教育部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研究、政策咨询、指导检查、监督和仲裁等。
12.加强评估工作管理,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评估机构、参评学校人员和评估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评估工作规则规程,规范评估行为。建立评估信息公告制度,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现场考察报告、评估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公开,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9号文)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
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二、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4.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开展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借鉴国际评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相关领域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估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负责以及“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
三、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5.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学校自我评估。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应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在适当范围发布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质量报告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
7.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
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8.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要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共同实施认证过程,体现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业界认可。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评估。
9.探索国际评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进行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管理
10.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度。教育部制定评估工作方针政策、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统筹、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规划,组织实施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学校落实评估整改工作。
建立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教育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严格评估过程组织,制定科学的评估方式方法。
11.教育部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研究、政策咨询、指导检查、监督与仲裁等。
12.加强评估工作管理,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评估机构、参评学校人员和评估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评估工作规则规程,规范评估行为。建立评估信息公告制度,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现场考察报告、评估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公开,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五篇: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
学工作会议上强调: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004-12-02
12月2日,教育部在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1998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讨今后一段时间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开创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部党组书记、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主持,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树山出席。
周济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改革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好局面。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1998年全日制大学招生是108万,今年达到了420万,现在是当年的四倍,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过去多好几倍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2001年出台的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4号文件,切实加强了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开展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表彰奖励,积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等等,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强教学工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初步形成。
周济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现这个转移中,要正视教学工作所面临的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管理环节薄弱,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等问题,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理顺各种关系,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坚持统一性,就是要求各高等学校都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照教育法规,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统一性。提倡多样化,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准确定位,明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各自科类中、各自层面上办出水平和特色。三是“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就是要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大学生,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要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四是规范管理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是确保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必需。强调深化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所必然。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大胆创新。
周济强调,今后一段时间,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要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要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重点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周济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高等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提高高校领导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此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开幕式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当地高校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将组织110多名代表到京进行交流和研讨。会议将于12月7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