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4:3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4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江西省新余市召开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交流总结近年来各地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使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中,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近年来,江西省在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这次会议安排在新余市召开,就是要总结、学习和推广江西省特别是新余市在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有益经验。江西省委、省政府,新余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作了周密的安排。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和全体与会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认识,和同志们一起交流研讨。

一、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各类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我们要在新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

去年,教育部党组明确提出,要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有三个战略重点:一是继续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二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三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就是说,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将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国务院在职业教育方面连续召开几次重要会议,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中已经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1.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正在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实现的。能源供给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就是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十年前中央就提出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这一转变还没有完成。为了加快完成这一转变,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教育,狠抓了人力资源开发。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这为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障了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在武汉工作时,向外商做招商引资工作,我问外商,你们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投资,你们最满意的是什么?这些外商到过拉美、东南亚很多地方开办工厂,他们讲了很多原因,如中国政治稳定、市场广阔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比较高,除了具有勤劳、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劳动力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整体素质好。事实充分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人们一般认为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远的意义,这是不错的;但还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而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根本性的作用。我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这样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实现这个转化,需要教育发挥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能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出直接贡献的,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使广大劳动者普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还要让他们普遍接受基本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与之相适应,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工作部署,在现有基础上,每年中职扩招100万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就能够在2007年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使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那么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将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紧缺都表现得相当突出。前一阶段,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客观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社会需求是发展最大的动力。可以断言,形势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经过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教育系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促进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供最好的服务。

2.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了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这是教育为“三农”工作服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同时,要持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增长点都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村招生、面向农民就业,职业教育在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进程中将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要继续实施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推行“日校办夜校”、“一师兼两教”,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性出路。下一阶段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减少农村人口、推进城镇化进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仅仅掌握初中文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工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现在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他们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在由个体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低技能型向高素质型的转化。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要为推进扶贫攻坚做出独特的贡献。前两天,我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这是我国最贫困也是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当地现有居住人口大大超过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因此通过移民搬迁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的任务非常繁重。当地的同志跟我讲,仅靠资金投入的“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扶贫办法是以教育扶贫,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当地的青年到外面去打工就业,转移一人,就可以脱贫一户。从三峡库区移民情况来看,开始是在当地兴办企业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企业非常困难。现在,重庆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移民子女转移出去,实现异地就业和脱贫致富。这些情况表明,无论是解决贫困问题,还是解决重大建设工程以及生态移民问题,都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帮助当地群众获得再就业和生产生活的能力。

现实情况表明,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成才就业。一些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甜头的农民和农民工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真实地道出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衷心欢迎。过去讲“读完初中,出外打工”,现在讲“要打工,读职中”,读了职中出去就业就可以朝着小康的目标奔。只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够适应“三农”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业现代化和顺利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服务。

3.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新思想,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领域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部署今年教育工作的时候,提出了要努力统筹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二,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三,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第四,统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这四个方面的统筹,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加强农村教育,还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无论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大大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无论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还是从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角度看,都需要我们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引导好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把人民的教育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还需要全社会艰苦奋斗。而且,从建设结构优化的国家人才队伍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设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所有的人都去读普通高中,都去上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不现实的,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今后几年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或略多一些的目标,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广大学生实行分流,其中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并进而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学生则通过职业教育进入各行各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需要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和国民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提高就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提高职业转移能力的需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做出贡献。

同时,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农民工已成为部分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有的行业如建筑行业,农民工已经占从业人员的80%以上,其中受过职业培训的仅占7%;矿山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例更大,他们缺乏生产技能和安全培训,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些农民工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就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能适应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增强就业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完成好这个任务,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又一个重点。天地无限广阔,责任神圣庄严。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相当部分的任务必须依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完成。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很好,但是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看到,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达到650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在进一步促进公办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好公办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

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方针。1.坚持“积极发展”,扩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民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经营高效的特点。只要政策得当,措施到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就能推动其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为发展教育服务,而且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在今后几年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和有利的条件。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既有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有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完善鼓励支持兴办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把已有的民办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新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集团化办学,鼓励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积极举办中等职业教育,鼓励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鼓励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工作中,要注重分类指导,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地方,要进一步扩大资源,壮大整体,做强个体,培育一批骨干示范学校;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兴办一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鼓励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社会组织及个人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兴办中等职业学校或捐资助学。

总之,只要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有利于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各种形式的发展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

2.坚持“开拓创新”,增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适用的人才。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由管理学校向“经营”学校转变,既注重教育规律,又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学校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要适应不同需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形式。要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实行选修制、弹性学制和分层次组织教学,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促进职业教育供给的多样性,适应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特别要重视发挥自身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

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中职学生“半工半读”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生在读期间“半工半读”,特别是推进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要大力推进。今后,我们要认真解决“如何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职业学校”的问题。从生源经济状况分析,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且家庭相对贫困。“半工半读”,一方面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这次会上介绍了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的经验,这个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城市贫困家庭,他们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各种困难。“半工半读”,首先可以使学生工学交替,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学生第三年到企业实习,学校只留了两个年级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多招三分之一的学生。实际上德国、奥地利的“双元制”也就是这个模式。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有职业理想和道德、有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就业,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上,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变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途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机、活力,才能够取得教育成效。但教育仍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毫无疑义的。对于以培养生产劳动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应当不断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探索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新路子、新模式,只有这样,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得到产业界的欢迎,得到他们的支持,进而实现我们“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目的。我希望同志们在交流研讨中对这个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扫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认识方面的障碍。

3.坚持“规范管理”,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发展需要规范,规范为了发展。依法规范管理是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反复证明,越是加快发展,越要规范管理。高等教育是这样,中等职业教育也是这样,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与服务。要本着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原则,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筹措、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抓紧建立健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估、督导、检查体系和制度,通过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考核评估,引导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创立品牌,促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学,诚信办学。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学校要把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为受产业界欢迎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在学校中学到应有的职业技能,也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解放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实现大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要加强政府对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扩大职业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强化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和统筹。要把民办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在民办职业学校建设用地、融资、招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为民办职业学校牵线搭桥引资办学。对民办学校的建设要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说,抓经济,就要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讲,重民生就要抓就业,抓就业就要抓职教。我认为这些认识都是很有道理的。希望各地领导同志,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以及科学的人才观的高度,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根本上把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就业搞上去的高度,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关心支持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紧抓好。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为民办职业学校加强指导,排忧解难,认真研究民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要切实解决好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近期,要优先审批一批具备条件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学校评估、实训基地建设及项目安排等方面要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一视同仁。要支持民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工,鼓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者到民办职业学校任教,民办职业学校教职工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同时,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

与此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地方党委发展中等民办职业教育工作的参谋助手,主动请示汇报,主动提出建议,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做好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工作,当前,要帮助他们解决好两个困难,一是解决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帮助解决好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跨省招生的困难,要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纳入整个中职招生计划,克服通过中介招生的弊病。东部、西部地区的同志们在这个问题上要解放思想,给予积极支持。二是要帮助解决好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

3.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要坚持把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行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独立举办各种职业学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新一轮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潮流正在形成,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乘势而上,推进行业企业办学,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也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指出,对于一切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都必须注重技术创新,都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国际上很多著名的企业,都着眼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或者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或者自己兴办职业学校培养生产营销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衷心希望我国企业界能够抓住当前国家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机遇,积极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我们教育部将给予积极支持。

4.加强舆论引导,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让全社会了解、理解、支持、参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对在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方面,我想强调的是,要大力宣传劳动光荣,大力宣传生产实践第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发展、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事迹,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帮助学生成才、就业、创业、脱贫乃至致富的真实事例,帮助广大家长释疑解惑,充分认识让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职业学校,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同样可以成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贡献的人才,同样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同样是值得家长自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一个优秀的遗产,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光大。我们常说,宣传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大力宣传生产劳动第一线劳动者为国家发展、人民富裕创造优良业绩的事迹,就是一种最好的贴近群众,同时,也是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好的舆论导向。总之,要鼓励更多的孩子成为技能型人才;要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就不可能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同志们,江西省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们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并形成了永远激励后人的井冈山精神。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新余写下了《兴国调查》这篇光辉著作,至今仍然启迪着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当前,全党正在认真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会议在江西召开,更应该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更应该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认真开好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大家将就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进行交流,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这些年来,各地都创造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次经验交流会,我认为是一次宝贵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机会,也是我们教育部进行调研,学习各地创造的宝贵经验的好机会。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发展改革职业教育做出部署。在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和国务院相关部委正在进行准备工作。为此,我也希望与会的同志们不仅要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贡献出来。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我国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改革出发,贡献真知灼见,做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筹备工作。

谢谢大家!

第二篇:部长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部长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这次经验交流会非常重要,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典型的经验、群众的创造,来推动工作的重要体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

这几年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法律的有力推动下,在各部门、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很好。从各地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正在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入社农户不断增加。2010年6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超过31万家,比法律实施前翻了一番;实有入社农户2600万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也就是说,每2个村就有1个合作社,每10个农户就加入了1个合作社。尽管比例还不高,但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相比,有了很大发展。产业分布广,辐射领域不断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其中种植业占40.4%,畜牧业占30.9%。种植业中主要是果树、蔬菜、茶叶等园艺合作社,这与规模化、商品化有很大关系。业务范围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活动内容过去主要是信息服务,现在已经拓展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2009年末,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占56%,以运销、仓储服务为主的占8.6%,以加工服务为主的占5.3%。

二是推进了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正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方面,近几年农机等合作社的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09年末,全国1.3万多家农机合作社全年作业服务总面积约3亿亩,平均每个农机合作社服务的农户数量达到960户,作业服务面积达2.3万亩;黑龙江省有253家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在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目前,全国有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2.4万多家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其中,河北省合作社加工销售的无公害产品已占全省无公害产品总量的70%;江苏省、湖南省的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比例分别达到30%和23%。在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方面,全国已有2.56万家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1.1万多家合作社与超市或流通企业直接建立了产销关系。一些合作社还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农产品供应商。不少合作社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到欧盟、日韩和东南亚国家。

三是提高了农民市场谈判地位,延伸了产业链条,正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统一服务,在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在流通环节节省了费用,并使成员更多地参与农产品附加值的分享,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成员农产品总值2914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939亿元。全国合作社数量最多的山东省,有62%的合作社统一购买比例超过80%;96%的合作社统一销售比例超过80%。据调查分析,入社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农户高出20%以上。

四是培养了新型农民,促进了乡风和谐,正在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力量。今天我们在晓曦红柑桔合作社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的思想,对提高农民的素质,形成良好的乡风、村风有非常重要意义。组织成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带领成员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通过成员参与合作社事务管理,提高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

近年来,我们在指导扶持服务合作社发展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第一,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促进依法办社、依章办事,切实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是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大原则。只有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广大农民成员当家作主,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权力,才能确保合作社在发展中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了合作社明确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目前,与法律配套的登记办法、财会制度、示范章程相继出台,全国已有浙江、陕西、湖北、北京、江苏、黑龙江、辽宁、湖南、山东、安徽等10省市先后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条例或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逐步健全,确保了合作社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入社农民的财产权利、民主管理权利、盈余分配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解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合作社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二,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合作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找准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努力形成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合作社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河北省围绕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和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形成相关产业集群,目前合作社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分别占到全省牛奶产量的60%、果品的32%、蔬菜的35%。吉林省立足产粮大省的实际,大力发展种植业生产及农机合作社,目前从事种植业生产及加工的合作社有2139个,农机合作社708个,合计占到全省合作社总数的50%。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面覆盖十大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从“小而全、多而散”向“一村一品、一品一社”转变。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推动,部门协作联动,切实形成支持合力,是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主体是势单力薄的小农户,涉及的产业是基础脆弱的大农业,需要各地各部门加强支持。近年来,在财政、发改、税务、工商、金融、商务、司法、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出台了示范社建设行动、普法宣传、税收和金融支持、涉农项目支持、“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一系列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扶贫、供销、科协等部门也在支持或领办专业合作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合作社专项资金超过13亿元。国家有关涉农项目也越来越多地由合作社承担。农业部今年确定的第一批819个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单位中,有391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已有28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下发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四川、黑龙江、辽宁等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2007年到2009年,全国省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累计已达16.15亿元。北京、天津、江西、辽宁、福建、海南、甘肃、宁夏等省(区、市)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河北、内蒙古、贵州等省区积极采取财政贴息、担保,开展信用评定等方式为合作社贷款提供帮助。浙江、上海、广东、重庆等省市落实了免税程序、发票领取等税收优惠政策。北京、浙江、江苏、上海、陕西、重庆等地还引入大学生村官机制,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坚持典型示范引路、强化指导服务,切实增强带动能力,是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实践表明,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样板,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从2006年开始,一些地方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示范社建设活动,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如江苏的“四有”、“五好”,浙江的“五化”,湖北的“六有”等。截至2009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示范社已超过5万家。陕西、河南等7省开展了合作社示范县建设,陕西还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学院,积极开展合作社人才培训。基层干部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开始把合作社领办人培训纳入其中,安排财政资金进行支持。各地还把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作为扶持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合作社信息化示范社建设,真正做到了鼠标一点,信息全明了。各级农经部门广泛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合作社的认识。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区市的433个县及县以上单位设立了专门的合作社辅导服务机构或依托经管部门加挂辅导服务机构的牌子。北京市密云县和平谷区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融组织指导与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为一体,都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二、深入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入研究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合作社数量增长与规范化水平提升问题。数量是基础,规范是保障。过去讲先发展、后规范,现在讲边发展、边规范,办一个就要成一个。只有合作社数量发展到一定水平,入社农户数量扩大到一定程度,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牢靠。但是,如果光有数量的扩张,没有质量的提升,合作社也只是徒有虚名的空壳。在当前合作社发展进入数量快速增长时期,更要强调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是否规范,关键是看财产关系、分配关系是否明确,对成员服务的责任是否落实。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合作社发展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民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的政策诱导;而合作社发展是否规范,则主要取决于农业部门的指导。在这个问题上,各级农业部门责任很大,一定要把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关于政府扶持与合作社自我发展问题。一方面,农民群众是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为成员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因此,政府应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优惠政策,这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财政、金融、税收等部门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但是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不要包办,不能下指标、不能靠行政命令强行推动。群众有需要,就及时加以组织;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就让他看一看、引导其发展。我们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合作社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立足自身力量,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三)关于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需要土地要素的集中投入和使用,也必然会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全会精神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许多地方开展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实践表明,与工商企业介入流转相比,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更有利于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更有利于产权关系明确和利益分配。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不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强迫命令;坚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攀比,不追求进度;坚持不改变农业用途,重点扶持发展粮棉油和菜蓝子产品生产。同时,在管理机制上,确保农民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在经营方式上,鼓励入股农民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在利润分配上,确保农民更充分地分享土地规模经营后的超额收益;在风险控制上,引导合作社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内部开展信用合作问题。对于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中央要求,一些地方开展了以成员资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信用合作试点工作。实践表明,以成员信用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在成员内部之间开展的信用合作活动,是解决农民群众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合作社业务领域的拓宽。但是,资金是特殊商品,一定要采取审慎态度,一开始就要规范。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具体办法,确定一批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试点地区,解决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登记和日常指导问题。要积极与银监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加强条件审核和运行监管,坚持“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基本原则,促进和引导合作社成员内部信用合作业务健康发展,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五)关于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问题。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必然会走向行业或区域间的联合,实现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经营,这是国际合作社发展的一个规律。近年来,随着合作社业务领域的拓展,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日益增多,浙江、上海、湖北、黑龙江、山西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联合组织,并在维护合作社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开展信息交流和联合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形式和功能上讲,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的,就是由同行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为成员提供各类服务。另一种是横向的,就是同一区域内的各类合作社组建而成的联合会,不直接从事营利性活动,主要为成员提供信息交流、教育培训、行业自律等服务。这两种联合组织在实践中都有需求。在当前,我们更多地应当是鼓励前一种类型的联合与合作。要积极与工商、民政等部门沟通协商,认真研究登记等有关问题。同时,要牢牢把握一条原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必须坚持自愿、坚持自下而上。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联合,应当是农民群众和合作社自愿选择的结果,切不可自上而下拉郎配,行政命令强撮合。

三、进一步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谋划之年。我们要认真谋划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观念,强化扶持政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始终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农民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始终坚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引导农民依法办社、依章办事,不断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要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农户成员覆盖面达到45%以上;比较规范的示范社达到十万家以上,普遍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合作社统一销售农户成员农产品产值占到农业生产总产值的30%以上。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一方面,要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在税收优惠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合作社的税务登记类型,设置符合合作社特点的报表系统,制定灵活、便利的报税制度,统一印制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和服务专用发票,确保凡是农户独立经营和涉农经济活动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合作社都能够享受。在金融服务方面,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库,及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全面开展信用评定,探索多形式的担保、质押办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在涉农项目支持方面,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粮棉油高产创建等涉农项目要率先委托合作社承担。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扩大财政资金规模,重点加强合作社的生产加工能力、营销拓展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推广将大学生村官引入合作社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设置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特设岗位。研究制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互助保险试点的办法,提高合作社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研究制定合作社从事种养业生产用电、用地的问题,扶持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业所需仓储、冷藏、初加工等项目建设。

(二)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要更加注重规范化建设,把示范社建设行动常态化,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力争办一个成一个。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好示范社建设行动,关键是把握好建设的实质,积极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切实发挥“三会”功能,建立健全完善的成员账户、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社务公开、议事决策记录、档案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并切实认真执行,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合作社服务带动农户的能力。下一步,部里要对各地开展示范社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选择一些监测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办法,定期通报情况。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把财政补助、项目支持、税务监督、工商登记等政策与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要运用好各种渠道,宣传优秀合作社及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强化指导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驾护航。指导服务合作社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要深入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合作社的思想,把强化指导服务与创优争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一要抓好宣传服务。大力宣传法律政策,普及合作社知识,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氛围。二要抓好市场营销服务。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高校食堂、大型连锁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帮助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扩大社会影响,提升产品知名度。三要抓好人才培养服务。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和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阳光工程”培训专项,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等形式,有效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队伍体系。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热心合作事业、熟悉合作业务、具备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部门协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或者依托经管部门加挂指导服务机构的牌子。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规程,明确合作社辅导员的资质条件,加大对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第三篇:袁部长在2015年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月22日)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是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多次到教育系统考察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许多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日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5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更加聚力攻坚克难,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统筹谋划。一些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开始“破冰”;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一些重要领域的创新举措开始“破土”,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大好局面,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跨出了十分坚实的一步。

一是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全面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明显改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举办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先后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体系,出台中小学教师10条行为规范和高校教师7种禁止行为,明确了为师从教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严肃查处考试招生环节违纪行为和基建领域、校办企业腐败案件,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全面清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是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部等制定四个配套文件,对关键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对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深远影响。推动“一市两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台综合改革方案,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等10项审批,下放13项职责,转移、委托50项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全国96%的中小学实现挂牌督导,全国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完成“985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高等学校制度建设框架逐步形成。召开新中国首次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新批准两所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3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我国已举办3个境外办学机构、97个境外办学项目、474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国务院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面编织一张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至4元,进一步提高了3000多万农村孩子的营养保障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年限公办学校由两年半调整为三年,民办学校由两年调整为三年。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由6000元上调至8000元,研究生由6000元上调至12000元。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从2013年的12个省份增加到28个,惠及5.6万考生。推进“全纳”教育,加大随班就读力度,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倾斜。北京等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得到有效遏制,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1.77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截至2014年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3%,创业及参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比2013年增长27.7%,较好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的目标任务。

四是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加强校园足球工作,带动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发展。启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在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紧接着启动了第二期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7.5%,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60%的目标。在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基础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到9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5%,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第一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全面部署,这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着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持。深入实施卓越工程、法律、新闻、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继续实施“2011计划”,适应国家创新驱动需要,新认定24个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对发展特殊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五是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推动各地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特教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6.4万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首次出台国家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扩大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覆盖21个省份55万名教师。扩大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实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在深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强调教书育人和向西部高校倾斜,有力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有突破、有亮点,合国情、顺民意,综合改革的力度、工作推进的深度、发展成果的效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加强指导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2015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民生之首,如果教育不能按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会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要走在前面,是因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如果教育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就会影响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国家大局,深刻理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明显加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与国际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我国教育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着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考虑,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关于今年的主要任务,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安排。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深化学习内容。要下功夫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发表的讲话和中央文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真学、深学、常学。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科学体系;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和丰富内容,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学习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行动上有新进步。

联系教育实际。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我们要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主要有: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加强体育和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确保改有所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努力走在改革前列;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的重要论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动员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开放的重要论述,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等。

确保扎实有效。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作出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措施,坚持学习、宣传、研究相结合,确保学习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起来,确保学习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定计划,精心组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开展分领域、分专题学习培训。要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作用,把研究宣传讲话精神作为重大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大众化普及读物。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的内核,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义。

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修,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研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

落实到文化育人中。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快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要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 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完善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修订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改进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要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强考试招生违规违纪查处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三、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继续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要抓手,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各地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紧完善项目规划,落实好地方财政资金,完善公开公示、定期督导检查、监督举报等制度。要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调整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范围。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率,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学校布局,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

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完善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使中西部青少年更多地能够到东部或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学校联盟、学区化管理等形式。继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以大城市为重点,继续推动各地合理划片、有序入学、阳光招生,更有效地缓解家长们的“择校”焦虑。

提高困难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落实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保障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提高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随班就读、进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套取、冒领、人情资助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部门 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围绕健康和教育两大重点,给予儿童从出生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

四、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抓紧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相关政策待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要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分类考试招生等制度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上升流动的通道。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着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要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全覆盖,努力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一些本科院校是在原有专科基础上新建的,虽然名称“升格”了,但办学思路和能力并不一定同步“升格”,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转型要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阵风;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2015年将印发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委深入研究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主要是: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进,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流,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终身追求。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实行开放办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印发推进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出台促进各类学校之间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办法。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创造条件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素养、服务国家人民。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五、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确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落实到位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影响和制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拿出实质性改革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

推动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前,“一市两校”综合改革已经率先启动实施,一些省、校已经跟上。各省、各直属高校都要研究制订综合改革方案,上半年报国 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改革机制,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按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授权,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可以进行差别化探索。但都要树立强烈的改革主体意识,不等不靠,从本地区改起、从本部门改起、从本学校改起、从自身改起,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去年完成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今年是落实推进年。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30多个省份、每年近千万高考学生,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各地都要制订改革方案,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等有关配套文件要求,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于6月30日前报教育部备案。无论是意见中要求的单项改革、多项改革,还是像上海、浙江这样的综合改革,都要把每一个问题想深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各校都要结合实际切实落实好四个配套文件,分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平稳有序推进。要配合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招生的高校,及早提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现代学校既要有供学生读书的先进的图书馆,也要有供学生动手的先进的活动场。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2000多万在校中职生中蕴藏着无穷的创业热情和创造能力,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释放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活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将发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文化,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实践。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人社等部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要整合就业网和学籍网,努力提高就业创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办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加快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对特色学校遴选、师资培训和竞赛方案等作出具体安排,各地要按照要求,抓紧开展工作,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这三个核心,迈开新步伐、步入新轨道。要改进美育教学,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艺术修养。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包括《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一揽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报全国人大审议。要依法建立分类管理基础上的财政、金融、土地、人事等方面差异化扶持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解决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扩大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方面的自主权。要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资产、财务监管制度,强化审计和社会监督。要将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今年将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管办评分离。推进管办评分离,核心是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客观、专业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今年教育部将印发《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各级教育部门都要把管办评分离作为一项事关教育综合改革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办法。

六、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适应服务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依法行政。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要以政府自身的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若干意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要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依法治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推动善治。要推进教育行政执法执纪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不到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教育辅导市场混乱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检查,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依法办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快推动章程建设工作,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211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要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章程的宣传教育,抓紧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今年,教育部将出台依法治校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内容,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要持续用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50条,全面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依法执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社会影响深远。教师要带头尊法守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选择当老师,就要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尽到教书育人的义务。政府要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各地要解决好民办教师问题,对于新聘用教师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和聘用合同履行双方权利义务,杜绝发生新的纠纷。

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要精心策划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印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加强与法治工作部门合作,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推动健全法治专门队伍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七、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开放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教育开放的基本精神。我们强调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开放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做好出国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坚持“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出国和来华、公费和自费、规模和质量、管理和服务”五个并重,把握好留学工作的大方向。公派留学要科学规划,把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方面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送到 国外高水平的学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学习深造。今年将出台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尖端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生的服务,规范自费留学中介,完善留学预警办法,加大实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力度,将优秀自费留学生纳入国家留学基金遴选范围。

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吸引全世界优秀青年来华留学。要优化培养结构,推动高校提升学科水平,打造品牌课程,开设高质量双语课程,吸引更多优秀外国学生来华攻读学位。要加强质量建设,开展国际化师资培训,改进国际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加强来华留学管理和服务,为来华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要从我国教育大局出发,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出国留学有出国留学的好处,“引进来”合作办学有合作办学的优势。合作办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国内接受国外某些优质教育,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情社情教育。这些年,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形式多样,产生了积极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要健全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和退出机制。

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针对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优先支持高校开设与我建交国官方语言的8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一批精通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人才。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培养培训既懂外语又懂专业,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交流技能的各类人才。要加快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优先方向,以培育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抓紧布局,开展研究。各地各高校都要重视和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八、千方百计提高教育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以教育优先发展支撑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

投入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高质量服务和更大的贡献赢得更多的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国家基本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央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总书记说,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大家都会记得,1985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教育系统的干部都要深刻领会、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在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之际,决不能骄傲自满、懒政怠政,决不能成为30年前邓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种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干部。

坚持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法律规定,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各地教育部门要抓紧制订和落实生均拨款标准,这是落实法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出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省份,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新印发的关于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各地要按时限、按标准尽快落实;前些年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要根据办学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我们还要用有限的财政支出,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的门槛。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我们既要筹措更多的经费,更要用好已有的经费。要主动顺应国家 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编好中期财政教育投入规划,加大教育专项整合力度,加快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要改进经费分配使用方式,精心谋划、周密设计,多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多做群众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将教育经费更多地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学生、基层教师倾斜,向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倾斜。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要严格遵守新《预算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制度,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做好预决算及“公用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要强化内部监管,加强和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全过程审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任何一起贪污挪用办学经费、困难群体补助经费、学生营养改善经费的,都要依法严惩。

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切实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全面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基础。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落实责任,关键要问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保持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特别是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今年要出台关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要加大巡视监督力度,建立巡视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松。高校要按照《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尽快修订完善有关细则,推动文件要求落地落实。今年将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引导不放松。要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权威解读,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握好教育热点回应的时度效。要构建宣传大格局,搭建教育系统沟通联动平台,完善情况通报、快速反应、协同发声机制。教育部已经公布各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发布工作机构办公电话,大家都要努力在把好事办好的基础上,把好事说好,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紧紧抓住安全稳定工作不放松。要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隐患。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风险管理顾问制度,为学校处理安全问题提供法律支持,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要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借助保险等多种机制化解学校安全责任。

紧紧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尽心尽力,廉以服众、勤以治事,崇尚实干、狠抓工作落实。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敢于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旧规陈制。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要以严格的问责抓落实,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该通报的通报。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做细工作措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时间已经过半,今年将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实施成效,深入分析困难问题,研究提出推进落实意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发出通知,启动国家层面的总结评估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情况。要把中期评估与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政策、举措,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推动列入政府“十三五”规划。今年,我们还准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同志们,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厅长 鞠维强

(2010年12月28日)

同志们: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11月-12月之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还先后召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幼儿园发展”列入了全省民生工程的惠民实事项目,并已于近期开始实施启动。这一段时期,各地将抓好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市、县(区)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抓规划制定,抓政策出台,抓项目落地,抓队伍建设。这些都说明全社会关心关注、扶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学前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民办学前教育是我省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两个《意见》精神,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落实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我省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刚才,6个县(市、区)作了很好的典型经验介绍,3个设区市介绍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24号文件的工作安排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路,这些经验和思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的扶持和规范发展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的民办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民办园数、在园幼儿数,还是民办园教职员工数都出现成倍的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省民办幼儿园达4061所,占全省幼儿园数的65.72%,是2000年1715所的2.37倍;民办园在园幼儿55.03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数47.2%,是2000年9.6万人的5.7倍;民办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2.67万人,占全省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的60.82%,是2000年0.58人的4.6倍。民办园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园数量的不足,为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我省幼教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民办园在急速扩充的过程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涌现出一批管理较规范、办学有特色的民办园的同时,民办园办园条件差、师资素质低、竞争无秩序等问题较为普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为数不少的无证办园现象,严重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在园儿童身心健康,也给幼教行政管理带来挑战。

为推动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对无证民办园的清理整顿工作,加强了对民办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同时,针对老百姓反映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各级政府在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对此,有的同志对要不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如何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产生了疑惑,有的同志甚至提出是否要“国进民退”的问题。当前,正值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 和省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是实现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当前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充分认识:

首先,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全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要求,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并将其列入政府职责中加以明确。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如何具体体现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各级政府既要履行科学统筹规划、保障经费投入、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责,努力增强普惠性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还应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方办园的积极性,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并对其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这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的需求,通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平台,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强调政府主导又不搞财政大包大揽,推动多元发展又不放任市场自发调节,切实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着力扶持,真正实现公办民办并举,是落实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承担的工作责任。

其次,民办学前教育是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目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国家提出分类、分阶段的总体 目标,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基础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的提出来的。我省经济较为发达,属于有条件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地区,因此,省政府在《意见》中提出学前三年入园率到2012年、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91%、93%、96%的目标要求,特别是今后两年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至2012年底,全省城乡要新增27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基本满足120万名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以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入园难”问题。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仅仅依靠公办园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我省幼儿教育的总盘子中,民办园的园数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园幼儿数则占有“半壁江山”,是提高学前三年普及程度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只有扶持它更好地发展,才能为广大幼儿创造更多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既定目标。

再次,民办学前教育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中具有独特作用。按照公共财政“基本”和“均等”的原则,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应是广泛覆盖和满足基本需要,特别要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实行扶持和照顾。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经济条件家庭的多元要求,必然会带来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既需要有满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普惠性幼儿园,又能够有满足部分家庭对个性化、特色需求的幼儿园。因而在普及学前教育中,既要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充分体现公平;又要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学前教育办园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为不同的需求人群提供自由的选择,而民办学前教育在适应市场的需求方面,具有更为灵活的发展机制,能为社会提供个性化学前教育需求的选择机会,在学前 教育整体发展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功能不可替代,作用不容低估。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将民办学前教育放在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充分认识民办学前教育所起到的重要和独特作用,充分认识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才能坚定信心,理清思路,不会在“民进国退”或“国退民进”上徘徊不定,才能在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省情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推动我省学前教育的加快发展。这也是我们在国家和省政府召开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召开这一专题会议的目的。

二、落实扶持政策,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务院、省政府下发的《意见》中都明确制定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给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将大大增强民办学前教育举办者和出资人的信心。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逐条抓好贯彻实施,切实将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一)落实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优惠条件

一是为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用地。保证幼儿园的建设用地是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幼儿园建设的前提条件。省政府《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应根据学前教育规划为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用地,对新建、扩建民办园,当地政府应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各地要落实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在建设用地方面支持民办幼儿园新建园舍。对使用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纳入城镇小区配套建设,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以作为农村公 益事业用地,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手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交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由教育部门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新建民办幼儿园,减半征收城市建设配套费。

二是鼓励并支持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前一段时间,我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抓紧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这是一项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持续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在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应拓宽思路,统筹考虑,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园,也要体现“积极扶持民办园”,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鼓励有资质、有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公民等举办幼儿园,为民办园留出发展空间,实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要积极落实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幼儿园予以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此举不仅是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有效途径,而且对进一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幼儿园,既解决就业出路,也服务于群众,有利于社会。

三是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要落实并完善企业捐资助园免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学校所立的 书据,免征印花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个人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于企业来说,捐赠教育能起到与纳税同样的效果,并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界捐赠教育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有益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办园条件。

(二)落实民办园扶持与资助政策

一要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政策。省政府《意见》提出“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其中,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予以每人每年100元补贴”。目前,各县(市、区)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已完成了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贴申报工作,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正抓紧制定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近日将予以下达。各地可参照省里的做法,采取适当方式对民办园给予补助,同时,加强对此类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将专项补贴用于低收费民办园购置教学活动的设施设备、安防维护设施、教玩具和幼儿读物以及园舍的维修维护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各地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补贴对象的申报工作,接受补贴的民办园必须是取得办园许可证、收费标准在当地物价部门备案且办园行为规范的,各地应严把审核程序,加强过程监督,履行公示制度,严格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手续,杜绝虚报谎报。省教育厅将尽快建立幼儿园管理系统,加强幼儿园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工作,完善各级各类 民办园信息采集,把惠民的好政策落实好。

二要落实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要按照省政府《意见》的规定,对政府给予扶持的民办幼儿园,符合税法规定的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照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和幼儿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的规定,分别参照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标准,对低于居民类价格的,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在落实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严禁向民办幼儿园乱摊派和乱缴费行为,依法减轻民办园办园成本,为民办园的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三)切实维护民办园和民办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一要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园依法享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各地在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将民办学前教育纳入管理体系,依法落实民办园、在园幼儿、教师与公办园、在园幼儿、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护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投资经营管理权益,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以及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促进民办园的健康发展。

二要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民办园存在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资质不合格等问题与民办园教师德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培训表彰等权益保障得不落实密切相关。各地要贯彻落实省政府 《意见》中提出的“要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要求,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明年,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保障民办园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

三、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方针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当前,民办学前教育在规模、在园人数、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确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各地在积极支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促进,一手抓规范,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一)在年底前完成无证民办园的清理整顿

据初步统计,今年我省的幼儿入园率在90%左右,但“入园难”依然是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许多同志对我省高出全国近50个百分点的入园率仍存在“入园难”问题提出质疑。事实上,“入园难”主要是入公办园难,入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合理的普惠性幼儿园难。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个别民办园高配置、贵族化、高收费,而大量的低收费无证民办园办园条件不达标,师资不合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今年4月,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省教育厅、省公安消防总队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省开展了历时8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设区市和大多数 县(市、区)均采用联合执法形式,由政府牵头,联合教育、消防、公安、建设、卫生、物价等部门对民办园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不合格的幼儿园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同时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通过新闻媒体、布告等形式对无证幼儿园给予曝光,加强对规范办园的管理。截至11月底,全省共清查民办园6755所,其中,通过整改验收和补发办园许可证的民办园达4795所,占71 %;取缔无法整改的无证民办园1623 所,占24%,被取缔无证园的在园幼儿基本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但目前尚有337所幼儿园处于整改阶段。各地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清理工作,确保省政府提出的至年底全面取缔无证幼儿园的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管理协同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就民办园的管理而言,设区市和县区教育局不同科室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幼儿园业务指导和管理由初幼科负责,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主要由社管办负责。总的来看,目前不少设区市和县区的不同科室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形成很好的工作机制和合力,但在一些设区市和县区,在工作中存在沟通协调不足,甚至扯皮的现象。民办园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设区市和县(市、区)教育局作为基层主管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重要的协调管理工作应由一把手亲自抓。在明确科室责任的同时,要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和制度,建立相互沟通、资讯共享的工作平台,提升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会后,设区市教育局应在分析民办园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提升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二要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是各地在民办园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经验。民办园的举办条件涉及教育、公安、消防、卫生、城建等方面,光靠教育部门一家难于推动。在无证民办园专项清理整顿过程中,各市、县(区)均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组成的民办园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合执法队),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形成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今年5月份我厅与省消防总队联合文件下发后,各市、县(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一有效的工作方式带有临时和突击性,要使联合执法工作方式上升为长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将之纳入已经运行的联席会议制度框架内,形成有效地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陈桦副省长的高度关注下,省里近期将建立省级相关厅局和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三要严格准入和审批办法。我省于1990年起施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省教育厅制定了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登记注册程序和要求。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之后,各地开始实施办学(园)审批许可证制度,在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的同时,针对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管理力度。如福州市、龙岩市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关于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意见》。泉州、南平、莆田设区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审批与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意见》等,为规范办园行为提供依据。全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视频电话会议之后,为落实省政府《意见》中提出的“明确寄宿制、全日制、简托制幼儿园和托儿所 的举办条件”、“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分类考核”的要求,我厅针对不同类别学前机构的要求,草拟了《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分类标准和审批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学前教育机构在园舍场地、设施设备、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保教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就审批的程序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在民办园的审批上,要严格办园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无证办园。

(三)严格重点环节管理

一要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制度。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学前儿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差,安全防护工作更显重要。要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幼儿园校舍安全监测制度,全面落实100%配备安保人员和安防设施设备,强化校车检测和驾驶人员的资质审核与管理,落实幼儿园卫生防病、食品安全和安全保卫制度,确保在园幼儿健康成长。

二要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非学历教育机构收费实行报备制。要严格执行省政府《意见》提出的“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严禁人为抬高成本,高价收费。对于不合理的收费和乱收费,要坚决查处。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收取额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的要求。目前,省物价局正草拟《福建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各地应严格民办园管理,对虚高成本及在报备和公示之外违规收费行为给予查处。

三要严格规范保教人员行为。媒体对幼儿园管理和教职工违规行为,尤其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时有报道,而多发生在民办园。教职工是在园幼儿的直接接触者,是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行为规范尤为重要。省教育厅正组织制定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行为规范,各地应强化对民办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指导与监督,建立有效地举报和监督渠道,严格规范保教人员行为。

四、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民办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由于不少民办园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一些幼儿园为拉生源,过度宣传特色教育违背学前教育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提升民办园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向社会提供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合理的民办学前教育资源,使老百姓能在公办和民办之间自由选择,也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举措,各地应高度重视,将民办园教育质量问题纳入教育管理体系。

(一)构建民办学前教育质量支撑平台

一是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学和管理指导。各地可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和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制度;通过“师带徒”“结对子”“送课下乡”等途径,鼓励发展较快、经济基础较好的公办园与民办园建立教学教研资源共享,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试点示范区,加强示范园对薄弱民办园的辐射和指导。

二是鼓励名园办分园,实行民办园集团化管理。目前,国内至少有几十家幼儿园教育集团,如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香港的小金星、台湾的大地幼儿 园教育集团在我省扩张迅速,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这些地区和幼儿教育集团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先行模式,探索尝试鼓励支持管理规范、幼教质量高的民办园组建幼教集团,走以“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形成完善、具有不同特色和层次的民办幼儿教育体系,推进民办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化和高质化。

三是将民办园纳入片区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已经形成并开展的片区教研活动,针对学前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形成公办民办教研互动平台,整体提升民办园教育质量。

(二)完善民办师资队伍管理

一要严格教职工准入和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全面落实民办园教师资格制度,规范教师资格准入。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民办园园长的任命应向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报备。

二要将民办园园长和教师纳入教育培训体系。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省教育厅已启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各地要将民办园园长和保教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健全民办园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提升民办园长和教师整体素质。

同志们,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而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对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应尽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认真落实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省民办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第五篇: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

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

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摘要)2006-05-19

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讲到:

一、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

“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的“三大任务”,概括起来六个字:普及、发展、提高,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加快推进了高教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高等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很显然,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二是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还面临着深层次的艰巨任务;三是教育教学投入不够,不能满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精力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对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客观地辩证地加以分析。

2、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高教战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要处理好规模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系,把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能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衡量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要认识到,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当前更重要的发展是提高质量。还要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改革是深层次改革,任务相当艰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使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效。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加大教学投入

这里讲投入,既包括硬件投入也包括软件投入,既包括经费投入也包括精力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办学条件的要求,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当前,尤其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要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除了加强硬件投入外,更需要在软件投入上下功夫。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要动员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2、强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没有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学校要抓住评估这一契机,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要提高管理水平,各高校都必须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办学,教师为本。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老师们能热爱教学、搞好教学。教学以学生为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比学习、比能力的良好氛围,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3、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要面向社会和经济需求,结合本校实际。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教学评估对于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因此,教育部高度重视评估工作,于2003年确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使评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1、高度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评估是高等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认识到开展评估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加强宏观管理的需要,是政府运用信息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施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效途径,对高校科学办学、规范管理、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只要是评估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和项目,通过以评促建,就会化为学校自觉的认识和行动。从国际上看,评估是世界许多国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2、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实践证明,评估工作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高教战线和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接受教育部评估的高等学校总数达到454所。其中,五年一轮评估制度确立并实施三年来,也有171所高校接受了评估。这些己经接受过评估构学校都反映,评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改革。

通过评建工作,学校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投入得到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能够为教学服务,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四、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大力开展教学评估,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

第一,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包括每年一度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

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强调,“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评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通过周期性的评估,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在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每年一度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它与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是一体的,专家进校评估每五年一次,但是统计公布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每年一次。要通过公布这些数据,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进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了解和监督。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评估方案

经过多年评估实践检验,被评高校一致认为,现行的方案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可行的。为了有利于学校开展评建工作,在第一个五年一轮的评估期间,原则上要按照这个评估方案对高校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分类指导的要求,不断完善评估方案。为了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在现有的评估方案基础上,已经针对特殊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了补充说明。针对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教育部也组织专家组研制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补充说明,现已广泛征求了有关学校的意见,不久也将下发使用。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重点大学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本科教学仍然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简化易行,今明两年的评估中,将原来规定的抽查近三年的学生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改为只抽查近一年的,这也是为了从源头上防止个别学校在这方面弄虚作假。同时,适当减少进校考察评估专家组的人数和考察时间,切实减轻被评学校的负担。

第三,实施“阳光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为了使高校和社会更加了解教学和评估工作情况,关心和支持评估工作,推动评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将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实施“阳光评估”。从今年起,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每年公布一次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依据之一。专家组进校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发现作假,一票否决。二是,将高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意见、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在评估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第四,严肃评估纪律,杜绝弄虚作假

教育部一再强调,学校在以评促建中要实事求是,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哪个学校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实行一票否决制,作为不合格处理。评估事关学校发展大计,各高校重视评估是必然的,但越是受到重视的事情,就越应该保持平常心态。从严要求,防止出现问题。我们在派出评估专家时,要求专家高度关注学校的诚信行为,进校后,首先核实学校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如发现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要立即报告,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被评学校都能够认真地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评估纪律的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第五,重视评估整改,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

评估工作是包括学校自评自建、专家进校考察评估和整改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机械地分割开来,或者仅仅重视专家进校考察评估而忽视整改。必须防止在评估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迎评轻整改的现象,把整改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认真抓好。学校要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建设和改革,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整改情况将作为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第六,加强专家培训,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

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专家培训工作,提高专家的理论和业务水平,逐步做到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够正式参加评估工作。评估专家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家有关教学改革和评估的方针政策,熟悉评估方案,研究评估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争取做一名水平高、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专家。

第七,加强评估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通过抓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学校评建工作方向。要投入更多精力、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继续加强宣传工作。请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关心评估,多为评估工作做宣传,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重视评估工作的良好局面。

下载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长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政教处组织召开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开的很有必要,也很成功!十二位班主任分别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限于时......

    韩勇部长在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上的 讲话 韩 勇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要求,交流创先争优经验,总结去年工作,部署推进今年创先......

    教育局长在乡镇中心校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 乡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 同志们:年,乡的教育工作一如既往地又走在了县个乡镇的前列,又一次得到了局党组和人民的肯定和认可, 首先,我代表局党组衷心地向大家表示问候:......

    园长在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园长在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园长、各位同仁:大家好!衷心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提供平台,与各位交换民办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话题,我很兴奋。金色摇篮作为......

    市教育局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刚才,各位副局长已就分管工作进行了部署,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2009年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校长在镇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推荐5篇)

    在镇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撰稿:前锋 龚祖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国人民喜迎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之际,前锋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教育局长在地区**年教育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团结一致 奋发图强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地区教育工作新局面——在地区**年教育工作例会上的讲话地区教育局局长 ***同志们:新年伊始,正当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

    李源潮部长在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讲话的心得体会

    学习李源潮部长在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讲话的心得体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5月4日在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