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WTO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二篇: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
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
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年底,全国的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到年底,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销售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年提高了近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年,两者之和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平均每户增收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多项,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亿多美元,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农业的格局。江苏、浙江等省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有些地方还创造了批发市场、经纪人等流通组织创办龙头企业的经验。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转换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愈来愈重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检测检验措施。吉林德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对养鸡户用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天津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实行质量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企业标准,定期在国内外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原料环节实现良种良法和无病毒化,加工发酵环节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成品质量合格率基本达到%。云南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其产品已经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工和国际贸易三项认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
第四,因地制宜,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各地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因地制宜,允许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存在;针对实际问题,帮助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许多省在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只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管什么形式,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湖北龙发股份公司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时,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公司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建立了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利益联结关系。北京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帮助农民同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协调企业与农户的日常纠纷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物资的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围绕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订单形式、完善订单合同内容、引导建立风险基金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户和企业当主角。同时,产业化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需要政府为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陕西、四川等个省区市就发展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文件。年,全国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的资金达到亿多元,今年增加到亿元。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一些地方改变过去按部门管理的办法,对产业化经营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个办公地点、一套政策措施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安徽省组织省农行和家省级龙头企业举行银企座谈会,省农行选择了五家龙头企业进行公开授信,而授不授信、授信额度多少,由农行自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广泛的交流。在认真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开阔思路,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任重而道远。龙头企业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家的基础上,发展到家。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上水平,并积极推进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龙头企业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五期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要争取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一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提倡发展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十五期间,要在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农业科研结构和大专院校,要面向生产实践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科技攻关重点,优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已进入总体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扩大出口和完善进口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消灭无标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当前重点是制定国家或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各地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要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国家设置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要更多的向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和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投入。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抓手。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四、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基本政策,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手让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去实践、去创造,这是产业化经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群众基础,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第二,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多少生产、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去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不能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进行转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和保证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坚持条件、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带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与农民和企业家促膝谈心,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
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我们国务院九部门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实际出发,支持和扶持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情况,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入全面提高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2
高合元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15日下午)
一、成就:八个进一步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展。全市粮、果、畜、菜四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9万亩,总产205万吨,连续三年持续增产。水果面积368万亩,总产388.4万吨,其中苹果面积292.5万亩,总产318.4万吨。与1985年相比,水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3倍和71倍。大家畜存栏5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1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13万亩,总产286.5万吨。尽管今年受旱灾影响,但夏粮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超过200万吨,水果总产410万吨,畜、菜的产量产值也明显超过去年。四大支柱产业中,粮、果、菜产值、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畜牧业产值居全省第二。
2、结构调整进一步合理。粮经比例得到优化,从2003年到2008年,粮食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由21.3%下降到15.7%,水果、蔬菜的比重由51.7%提高到56.5%,水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51%提高到68%。全市形成了“南菜北果全市粮”、“西部生猪、东部奶蛋、北部肉畜”的种养殖格局,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最早的国家优质小麦基地、西北 最大的蔬菜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手织布、刺绣、编织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日趋活跃,2008年新增转移就业近30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突破95万人。
3、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据测算,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25.6万亩,占农村总承包耕地面积的7.1%,全市形成了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转包、长期租赁等6种规模经营模式。全面推广果园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全市优果率达75%以上。
4、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以西瑞、康师傅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以13家浓缩果汁厂为龙头的苹果产业化,以光明、银桥、雨润等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新阳光、泾云市场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同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5家,收入过亿元企业1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企业13家。
5、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8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个,累计7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352个、专业协会349个,入社入会农民14.8万户,带动26.5万户。农技、农机、农资等专业化生产服务迅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6、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村村通公路”已经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通达的行政村达到1300个。98.5%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89%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等工程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40处,解决了1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建成沼气池7.3万口,改灶、改厕、改圈5.6万户,建设绿色家园村285个。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9个,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5.5增加到20.7平方米。累计建设扶贫重点村972个,搬迁贫困人口5.7万人,解决了57.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82万贫困人口脱了贫。
7、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2004年,全市支农资金2.0亿元,2008年达到8亿元,是2004年的4倍。2009年仅上半年就争取中省财政支农资金11.8亿元,加上市本级财政支农投入1.1亿元,上半年市以上财政支农投入达到13亿元以上。2008年为农村和农民办20件实事投放总金额达到15.3亿元,加上其它涉农投入,全年给农村和农业的投入超过30亿元。
8、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主管领导加强。按照省委要求,市县两级党委全部改由副书记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二是工作责任落实。年初市上下发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各有关部门以及县、乡、村三级。三是基层力量强化。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乡村干部4300人次。今年4月起,又以市县两级党校为平台,对全市所有乡镇领导干部和村 级主要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同时,连续两年公开选任了近600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四是检查考核严格。2月份市上组织了7个检查组,分片检查农村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情况。4月份,市委又组织力量围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等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5月份对全市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
二、问题:七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从干部看,有的政策水平不高,市场知识不足,缺少促进农村发展的思路。有的有畏难情绪和“等、靠、守”思想。有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和干劲。从群众看,部分农民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经营管理粗放,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不讲效益,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结构调整不到位。北部山区和旱腰带地区“压粮上果”仍有空间。全市规划目标是水果总面积400万亩,人均1.5亩,其中北部与旱腰事地区人均2亩,但目前总面积仅368万亩,尤其是旱腰带地区,粮田面积仍达40万亩,亩均收入不过200元左右,而改种石榴、葡萄、花椒等杂果的村子,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1万元,差异明显。全市设施蔬菜面积43万亩,仅占全市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9%,户均一头牛的目标还很遥远。优势主 导产业板块小,聚集度不高,除苹果以外,全市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一县一业”甚至是“一乡一业”,已建成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
3、条件改善不到位。农业水利建设滞后,遭遇严重旱情,一些县、乡、村要么水源不够,要么泵渠不够,不仅旱塬上无法浇地,许多河滩地也出现了所谓“水中旱”现象。村内道路整体差,实现硬化、有排水设施的不足三分之一。电力保障低,电压不稳,停电频繁,难以适应农村工业发展和家电下乡的需要。沼气覆盖小,已建成的沼气户不足全市农户总数的十分之一。此外,还有70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5万户21万人居住土窑、地窑。
4、潜力挖掘不到位。2008年,我市年末耕地总面积550.1万亩,农民户均耕地面积约5.76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平均每亩土地产值仅为3270元,与产业化发达的山东维坊相比,低1750元。全市小麦平均单产仅300公斤,与最高单产相差20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不足350公斤,与最高单产相差150公斤。水果亩均纯收入三、四千元,与最高水平相差1万。奶牛日均产奶20公斤,是最高日产的一半。蔬菜目前平均每亩收入七、八千元,差的只有三、四千元,而最高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效益相差四、五倍。此外,从产业链条上讲,农产品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以果品为例,鲜果销售占70%,只有30%加工转化为浓缩果汁。
5、服务体系不到位。专业合作组织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5%,覆盖农户数只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5%,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介组织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没有真正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施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基层特别是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人才不多、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6、产业投入不到位。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二是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所获得的政府支持少。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融资困难。四是扶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落实差,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的风险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五是部分县市科技兴农力度不强,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7、工作力度不到位。中国经济模式是典型的行政推动+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但我市的行政推动力度明显不均衡。总体看,部门的热情、干劲明显不如县乡村,南部县区市的投入、成效明显不如北五县,市级包抓部门(单位)的人力物力支持明显不如县级包抓部门(单位),一般村与示范村落差较大,示范村搞得有声有色,一般村则温温吞吞,甚至无动于衷。少数县区工作力度不大,产业调整步子不快,产业覆盖率低,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
三、措施:十抓
1、抓思想认识。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意识和水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就是产业问题。要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产业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哪些地方产业化搞的好,哪些地方的农民就富裕。衡量县乡干部政绩,标准就是要看产业化上去没有。同时,还必须破除“五种意识”,树立“五种观念”。一要破除传统经营意识,树立现代经营观念。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二要破除粗放生产意识,树立品牌竞争观念。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农业模式组织生产,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要破除小农狭隘意识,树立园区农业观念。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
一、两个象泾阳县花马村蔬菜基地那样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四要破除重工轻农意识,树立多元投入观念。创新投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发展。五要破除经验耕作意识,树立科技兴农观念。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2、抓产业规划。一要提高规划水平。制定规划时,要多向专家请教,向农民请教,增强前瞻性、操作性和导向性。规划要体现区域资源特点,符合市场趋势。北部地区要重点发展绿色果品和畜牧产业,南部地区重点发展粮食和设施蔬菜产业,中部旱腰带地区重点发展核桃、花椒、石榴、葡萄等特色 产业,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农业板块经济。二要保持规划稳定。产业化规划形成后,要由人大讨论通过,不因领导的更迭而变换,保证规划的严肃稳定。三要加强规划的宣传贯彻。尤其是县乡领导干部,当地适合哪些产业、哪些产品,每需要实施哪些产业项目,每个产业项目如何搞,都要胸中有数、3、抓结构调整。按照粮食做专、果业做优、畜牧做大、蔬菜做强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着力点,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粮食生产要大力推广良种统供、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果品生产要积极扩大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全力提高优果率。到2013年,七个苹果基地县人均果树1.5—2亩,全市建成标准化果品基地150万亩,优果率达到78%以上。畜牧业生产要以稳定奶业、发展生猪为重点,着力发展规模设施养殖。到2013年,建成千头奶牛示范场(小区)50个、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小区)350个;建成百万头生猪大县2-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0个以上。蔬菜生产要以设施种植为主攻方向,积极建设西宝高速和咸宋路沿线的“V“字型绿色蔬菜长廊,建设以渭城、秦都、兴平、武功为重点的渭河北岸百里清水莲菜产业带,加快建成一批工厂化蔬菜生产基地。到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新增大棚蔬菜28万亩、清水莲菜10万亩。
4、抓项目建设。一要全力争取项目。抓住中央和省上支持农村建设、扩大国内需求两个政策机遇,积极主动地跑部进 一目了然。
省争取涉农资金项目,强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支撑。二要努力整合项目。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区市为单位、示范(重点)村为平台,将农业、交通、水利、扶贫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集中投放投入到重大产业化项目上,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三要加快实施项目。认真解决好项目建设面临的规划、用地、拆迁等实际问题,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建设监督,把好事办快、办好。
5、抓龙头企业。坚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吸引国内500强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外企业来咸投资。鼓励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农村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牵头领办农户公司和农业联户公司。坚持“扶优、扶强、扶大”,重点支持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带动农户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村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加强对龙头企业厂长经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到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5家、收入过5亿元企业3家。
6、抓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吸纳劳动力就业等形式带 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扶持政策落实,从体制上完善对龙头企业的风险保障。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和1000万元信贷贴息,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7、抓服务体系。一要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引导农民建立更多的专业合作社或者中介组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每个优势主导产业都建立行业合作社。2013年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社员总户数达到18万户。二是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旬邑、长武、彬县、永寿、淳化果品批发市场,泾阳、兴平、武功蔬菜批发市场和兴平生猪批发市场,尽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营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批发流通网络。三要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四要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8、抓典型示范。一要建好示范村。坚持不懈地推行“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按照科学化、特色化、人文化以及产业化原则,高标准、多类型地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新村,尽可能地实施新农村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重点村、新组织新机制试点村一体化建设,完善设施,振兴产业。二要选好示范户。有计划地选择一大批种养大户和农村能人,作为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技术的示范户进行扶持培养,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闯市场,加快增收致富进程。三要搞好典型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报道我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舆论氛围。
9、抓素质提高。围绕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群众在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要结合实际,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学习各种就业创业技能,促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将教育部门的“人人技能工程”、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劳动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资金统筹规划使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10、抓工作落实。一要落实责任。按照《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的部署,把所有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县、到乡,细化措施,全力推进。二要创新机制。总结推广泾阳县北峪村经验,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三要严格考评。对在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 11 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对因工作不力、长期打不开局面的,要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第四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亚平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展思路和重点,全面分析了我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推进我市农业产业
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乃至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一下,早彩副市长还将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晓锋副书记还将作总结讲话,我都完全同意。请大家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实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呈现出多年没有过的强劲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亿元,增长30.1,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增长38.5,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1亿元,增长16.7,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亿元,增长63.9,高于全省36.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增长22.3,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2亿元,增长21.7,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46.8亿元,增长47.5;实际利用外资8982万美元,增长79.7,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3亿美元,增长123;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8元,增长13.5。多项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也是自“九五”以来增幅最大的。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5.77亿元,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4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亿元,增长15.3;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6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3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增长21.7。
在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下,今年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喜人,成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760万亩,增长21.4,粮食总产达51亿斤,增长38.4,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0.5亿斤;农民收入改变了多年缓慢增长局面,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517元,达到2900元,增幅达21.7,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比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9.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新高,应该说这是一种跳跃式增长了,可喜可贺!
这种跳跃式增长的“爆发力”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是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释放的能量,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强大威力。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跳跃式增长中,也有一些难以持续的因素。其中,农业税减免和农产品涨价两个方面,占了较大比重。今年,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使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增收45元,这一块明年就变成基数了。今年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净增300元,占增收总量的近六成,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贡献了不小份额,而随着今秋粮食的丰收、粮价的回落,价格推高的作用也衰减了。因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农民增收的爆发力变为持久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从全市情况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经历了3次跳跃式增长,每次年均增幅都在15以上。1978-1984年,农民收入年均递增15.1,动力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88-1990年,年均递增15,动力源是乡镇企业的崛起;1993-1997年,年均递增20,动力源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的大幅提价。分析这几次跳跃式增长的动力结构,可以看到有两种因素在起作用:一种是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如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等,这是决定农民增收的基础;一种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如农产品涨价、某些政策利好等。当这些暂时起作用的动力因素衰减之后,很快便会出现农民增收乏力的低增长状态。15以上的高峰与5左右的低谷交替演进,便构成了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曲线。这一曲线告诉我们,农民收入要在短时期内形成跳跃式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可持续,是我市农民增收的着眼点,应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立
第五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展思路和重点,全面分析了我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乃至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一下,早彩副市长还将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晓锋副书记还将作总结讲话,我都完全同意。请大家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实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呈现出多年没有过的强劲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7亿元,增长30.1%,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增长38.5%,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1亿元,增长16.7%,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亿元,增长63.9%,高于全省36.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增长22.3%,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2亿元,增长21.7%,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46.8亿元,增长47.5%;实际利用外资8982万美元,增长79.7%,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3亿美元,增长123%;市区居民人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可支配收入达到6268元,增长13.5%。多项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也是自“九五”以来增幅最大的。预计全年瓿晒谏苤?95.77亿元,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4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亿元,增长15.3%;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6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3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增长21.7%。
在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下,今年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喜人,成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760万亩,增长21.4%,粮食总产达51亿斤,增长38.4%,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0.5亿斤;农民收入改变了多年缓慢增长局面,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517元,达到2900元,增幅达21.7%,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比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9.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新高,应该说这是一种跳跃式增长了,可喜可贺!
这种跳跃式增长的“爆发力”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是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释放的能量,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强大威力。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跳跃式增长中,也有一些难以持续的因素。其中,农业税减免和农产品涨价两个方面,占了较大比重。今年,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使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增收45元,这一块明年就变成基数了。今年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净增300元,占增收总量的近六成,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贡献了不小份额,而随着今秋粮食的丰收、粮价的回落,价格推高的作用也衰减了。因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农民增收的爆发力变为持久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从全市情况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经历了3次跳跃式增长,每次年均增幅都在15%以上。1978-1984年,农民收入年均递增15.1%,动力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88-1990年,年均递增15%,动力源是乡镇企业的崛起;1993-1997年,年均递增20%,动力源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的大幅提价。分析这几次跳跃式增长的动力结构,可以看到有两种因素在起作用:一种是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如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等,这是决定农民增收的基础;一种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如农产品涨价、某些政策利好等。当这些暂时起作用的动力因素衰减之后,很快便会出现农民增收乏力的低增长状态。15%以上的高峰与5%左右的低谷交替演进,便构成了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曲线。这一曲线告诉我们,农民收入要在短时期内形成跳跃式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可持续,是我市农民增收的着眼点,应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立足点。
实现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根本途径在于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与工业的关联度,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配置农业资源,用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力求新突破。
第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力求新突破。农业产业化内部组织要素主要有4个:龙头企业、农户、主导产品、利益分配方式。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利益共同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领导者,抓住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务之急,必须做多、做大、做强、做活龙头企业。首先,要做多龙头企业总量。围绕我市水产、畜禽、木竹、粮食、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和优质农产品,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兴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次,要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当前,要集中力量支持4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规模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次,要做强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搞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不断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大力扶持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培育名优产品、特色产品,把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特种水产、木竹制品以及数量众多的绿色食品打倒国内外市场上去。第四,要做活龙头企业的营销。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树立“竞争农业”新理念,紧密跟踪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用现代化的营销理念拓宽农产品贸易,根据不同的消费水平、健康需求、消费习惯,生产加工不同的农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第五,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松散型联结向紧密型联结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农户的指导、服务、保护农户利益,发展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以“两个65%”为目标,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力求新突破。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实现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这“两个65”的目标,就是我们农业结构调整的总方向。目前,我市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只有55%,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只有46%,离6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两年,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提高比重。一是要研究市场规律,找准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当前,绿色消费已成为农产品消费的主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要充分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市场农业要求,加快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加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的申报工作,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二是谋求比较优势,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各地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瓜菜、水果、水产、优质畜禽、毛竹、绿色食品六大支柱产业的雏形,县市(区)也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要继续按照一县一业,一(数)乡一品的思路,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格局,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点”。重点要抓好“种子工程”和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抓好新品种的开发、引进、繁育、示范,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产品的优质率。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只有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才能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生态保护、农村公路、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市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各地要切实按照“引良种、建基地、精加工、树品牌、旺市场”的产业化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第三,以农业投融资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在加大农业投入上力求新突破。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资金投资农业领域,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今后,对农业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尤其要抓住国家即将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机遇,包装更多更大的好项目,争取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从而得到中央、省对我市农业的更大扶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大力引进市外资金。充分发挥上饶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打开山门水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为重要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市外资金到我市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借助外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充分激活市内民间资金。各地要借助今年三农工作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积极引导市内民间闲散资金投资农业开发,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工商资本开发农业的热情,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加大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第四,以贯彻两个《决定》为契机,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上力求新突破。今年5月,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滨湖地区发展的决定》,两个决定,一个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个是统筹区域发展,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决定》精神,以落实《决定》目标、任务、措施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两个《决定》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改造农村、优化农业、转移农民。要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大撤乡并镇力度,提高县城和中心镇的经济、人口首位度、集聚度,从而辐射带动重点集镇、小集镇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结合农业产业化 经营和农业主导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鼓励、支持农村能人到城镇创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一批农民从农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转向加工营销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相对集聚、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小集镇,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做好劳务服务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到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积累资金,为农村人口城镇化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进一步加快滨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区域联合,加速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主动融入环鄱阳湖经济圈,抓住机遇,依托项目,加大投入,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湖区经济,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在服务“三农”上力求新突破。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开放程度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等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必须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努力实现四个“转向”:一是指导“三农”工作的视野要从局部区域转向全国和全球,从全国、全球的产业格局比较中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二是服务手段要从传统的经验指导转向信息引导,在竞争对手越多越强的情况下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信息。三是竞争方式要从产后推销转向产前订单农业,将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作为今后农产品营销竞争的重要形式。四是发展策略要从产品战转向品牌战,千方百计地创造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较大市场份额的实实在在的名牌产品,并争取达到以系列化的名牌产品作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无形资产的程度。
另外,猴年即逝,鸡年将至,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当前,在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的同时,及早筹划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为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坚信,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迈向新台阶,为把上饶打造成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