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刘秀在全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本次现场会是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回顾和总结,充分认识我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全面推动我乡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天我们参观了各村农牧业方面的亮点、精品项目,各村在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不少的经验,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此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各村横向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半年来,全乡农牧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乡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千元田面积达7.5万亩,新引进了高效益的烤烟、药材等特色种植项目;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六月末全乡大小家畜存栏20.9万头只,顺利实现“万头基础母牛乡”的目标,全乡肉牛存栏1.95万头,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05万头;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肉羊存栏14.8万只,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1.2万只;节水农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以实施国家项目为契机,全乡共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1万亩,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全乡水浇地面积已达13万亩。全乡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和浅层次状态:农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且难度较大,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特色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和效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农田新作技术、新种推广还很缓慢,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困难较大,农牧民增收的渠道较窄,农牧民素质和观念有待于提升和更新。同时,各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多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上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个别村发展缓慢,等靠思想严重。所以,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查找不足,切忌只讲成绩和经验,忽略缺点和不足,让各村进行现场交流和观摩,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学习研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乡是一个农牧业大乡,没有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何寻找农牧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径,只能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上想办法,找出路。通过此次现场会议,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的经营模式,看到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八家村的烤烟种植、周家地村的药材种植、哈拉勿苏村的肉牛育肥、康家营子村的特色立体养殖等,如何推广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农牧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今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明显好于往年,但幅度还是不大。今后各村要转变干部群众以粮为纲的思想,打破传统粮经种植比例,以市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比较优势为调整依据,以增加收入为终极目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二是调整养殖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要调整畜种结构,结合全乡实际,把发展肉牛肉羊放在突出位置,提高优良种畜和改良畜的比重,通过改良提高牲畜的个体产出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优势互补、双赢的目标。三是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乡里和各村要积极扶持多种形式、规模、层次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畜产品的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多种途径实现增值;要高度重视农畜产品流通,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综合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商贸经销点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四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调动各级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通过此次会议,让各村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乡村干部想事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加大工作力度,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决摈弃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一切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加强沟通协调,共同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功过观,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上要件件抓落实,排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千方百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以发展节水农业为重点,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共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1万亩,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一是在山咀村等7个村高标准完成膜下滴灌玉米高产示范田1.01万亩;二是白家店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农田1万亩;三是重点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发展康家营子村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总投资600余万元,打配机电井50眼,架设高低压线路20千米;四是完成古鲁板蒿村、山咀村、哈拉勿苏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五是完成康家营子村、新兴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基本口粮田372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45亩;六是完成了新兴村以工代赈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0亩。七是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260亩。
(二)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19.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千元田面积达7.5万亩。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全乡发展甜菜种植1万亩,葵花2.8万亩,订单优质谷子种植1万亩,制种2000亩,地膜西瓜套种食葵2000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八家村发展烤烟示范田300亩,明年全乡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亩,力争五年内达到5000亩,打造八家村千亩烤烟基地;推广药材种植,全乡种植面积1500亩,以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
(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截止六月末全乡大小家畜存栏20.9万头只,肉牛存栏1.95万头,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05万头;肉羊存栏14.8万只,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1.2万只。一是加大基础母畜的引进力度。今年全乡计划引进优质基础母牛1100头,引进优质基础母羊2000只,打造山咀子村万只肉羊养殖专业村。二是强力打造哈拉勿苏肉牛专业村,拉动李家营子村、新兴村、西湾子村等4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辐射全乡,带动农户发展肉牛育肥,全乡全年出栏育肥牛超过3000头,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对养殖户的帮扶。截止目前全乡协调各类银信资金200万元,新建棚圈 1万平方米。四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目前全乡标准化养殖示范大户150户,牛羊养殖大户321户,标准化养殖专业自然村达16个。五是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积极推广青贮、生物发酵等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通过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的三元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饲料作物,全乡饲草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六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在稳定生猪、蛋鸡等畜禽养殖总量的同时,依托各村的优势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鸭鹅、土鸡等特色养殖。
(四)、生态建设。一是完成春季造林27639.25亩,其中:沙源人工造林13835亩,更新造林13804.25亩,剩余1430亩治理任务为秋季造林。完成补植面积1059亩,补植柠条5.5万株;义务植树1200亩,植树12万株;四旁植树500亩,植树5万株;完成封育面积4000亩,完成2010年封育补植2000亩。二是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全乡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林3060亩,其中123苹果2169亩,苹果梨220亩,安果梨671亩;三是继续做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剩余3个村的外业测绘,将在年底前完成全乡林改合同签订及林权证打印发放;
三、乡村干部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如何加快完善和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西湾子村、八家村、白家店村、康家营子村已全面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其余村也完成了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山咀灌区、小山灌区建设完成的立项工作,全乡仅剩李家营子村、哈拉勿苏村没有进入立项规划中。要对全乡各村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做出合理规划,各村要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后如何管理,如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明确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和管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使基础设施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民长期受益。
(二)农牧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乡的农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种养结构合理,稳粮扩经成为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正确面对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如结构调整层次低,科技含量低,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因此,我们要明确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区域优势,以发展高效农牧业为目标,大力改善农畜产品质量,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重点扶持特色种养业,努力提高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对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奖金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个人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牧业产业化投入体系。二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积极搞好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和专业小区养殖,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或“多元”结构转变,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以及贮藏、运输、销售等服务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优质农牧业。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生产优质产品,提高农产品档次。五是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加工业,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水源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畜产品生产,逐步建立特色农畜产品基地。
(三)村干部如何发挥作用。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政策方针的执行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村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干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惠民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直接影响到一个村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农民群众接受新事物有一个过程,对新政策的领会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村干部应在自身理解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对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党和政府的富民、便民、利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组织推动工作。现在仍有部分农民群众受文化知识、科学技能、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在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兴办公益事业、村务民主管理等方面不能主动配合,致使一些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为此,村干部要不断强化组织功能,用科学的方法、灵活的手段、平和的心态,重政策引导,避免行政命令,注重榜样引路,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消除群众的疑虑,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三是转变观念,率先发展,示范带动。在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上,村干部要先作试验,率先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取得成功后逐步推广,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辟农民就业增收途径。四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兴办实事。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想方设法解决村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五是确保农村稳定。村干部要善于从细微入手,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对重点棘手问题及时排查,抓两头带中间,把共建和谐渗透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今后要做好的几件事情。
(一)全力以赴抓好烤烟发展工作。烤烟种植是一个富民强乡的好项目,今年我们在八家村抓了340亩示范田,已获得成功,亩纯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同时还给村民带来4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因此,明年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烤烟发展工作,(二)精益求精,多形式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农业。今年,我乡发展高效节水膜下滴灌种植面积1.06万亩,目前已丰收在望,亩增收在300元以上,明年要多形式的大力发展。一是种植模式的多形式,东他拉村梁国强膜下滴灌甜菜和南瓜套种豆角均已获得成功,亩增收在1000元以上,明年应继续探索膜下滴灌种植其他高效品种,实现农民增收。二是膜下滴灌用水的多形式。现有的膜下滴灌均以井水为水源,可以探索尝试河水、地表水、其他水源等做为膜下滴灌水源,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要围绕退耕还林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基本农田利用、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建设,按照“优先保护、积极治理、科学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强化对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林地、草场围封禁牧力度,使生态环境的修复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使我乡生态建设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明显突破。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加大乱开荒治理力度,坚决杜绝乱开荒形象。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防护用材兼用林,发展山杏、沙棘、沙柳及生态建设后续产业,促进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逐步扩大以药材种植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今年全乡发展药材种植1500余亩,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八家村冯全君6000—10000亩药材种植基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年将全面建设,各村要以种植基地为载体,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提高土地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发展高附加值的冷棚及暖棚种植。西湾子村的松山区冷棚辣椒种植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除去投入0.7万元,纯收入在2.3万元左右,收益十分可观,因此设施农业并不是不可行的,关键在于选对品种、种植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动员农民发展冷棚及暖棚种植,提高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结合本地的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抓好良种引进和新品种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创造附加值更高的效益。
(六)调优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继续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抓好全乡畜牧业规划发展,以牛、羊为重点,大力发展肉鸡、生态猪养殖,走养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一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养殖规模化。积极鼓励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规模上寻求突破,实现畜牧产业的大发展。二是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农户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加快畜牧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重点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四是加快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狠抓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牛、羊等优势产业带向纵深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殖,稳步推进生猪、肉鸡等产业的发展工作。五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在提高质量和科学化养殖上下功夫,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七)抓好劳务输出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2010年,全乡实现劳务经济8360万元,因此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要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将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做好组织动员工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组织动员当地群众走出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务工创收。要广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和本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使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劳务输出致富的观念;及时供给群众劳务输出信息,积极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口输出;要提高务工者素质。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就业能力。
(八)以水电路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小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及农田路建设欠帐,落实乡村公路和农田路管理养护责任。
(九)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农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推广工作要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牧业、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作出贡献。要加快引用先进的新品种、新持术,立足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应用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畜牧业,为把畜牧业做强做大提供科技服务;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推广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设施农牧业,建立以药材、肉牛等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业科技人才,为农牧业科技推广提供支撑。
(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近年来,在村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不强,在落实重大工作部署中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村级班子不够团结,缺乏沟通,形成不了谋事干事的合力;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不按规定和程序办事,政令不通,自由主义严重;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偏弱,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干部工作不扎实,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因此,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理顺关系,明确地位。村党支部是各村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分清职责,各司其职。要根据工作需要,围绕本村的工作目标,确定各自分管的内容,使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避免推诿扯皮或相互争权。同时又要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及时沟通思想,相互交流,发现矛盾,及时化解。三是发扬民主,共同决策。在决策村级事务中,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搞一言堂。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村级组织的行为,涉及村内重大事务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四是加强村务公开,强化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开支审批、集体资产发包租赁等公开方面的制度,强化监督,让村“两委”班子始终处于乡党委和广大群众监督下,有效避免违规、独断、越权、盲干等现象的发生。通过村级财务、政务公开,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五是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是关键。通过培训,提高村两委班子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同志们:近年来全乡各村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这次现场会,相互间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村、各部门进一步增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性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XX年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XX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XX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 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 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促进和保障工作,一是在先后开展了乳产业、肉产业、玉米产业、饲草料等产业化专项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开展了乡企和非公有制经济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解决了重点龙头企业人才的急需。三是及时开展产业化宣传报道工作,先后在《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8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
三、XX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XX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XX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 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机羊肉品牌宣 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XX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奶业市场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要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OEM贴牌方式生产,加强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依靠制度严格把握品牌质量关,杜绝一切损害“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实行OEM贴牌生产可以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大船出海,形成规模,发挥群体效益。今年配合OEM贴牌方式生产,我们将具体印制相当数量的“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商标,无偿送给重点龙头企业使用。要强化“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将推广“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纳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同 时将在相关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广使用“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集体注册商标。
4、抓住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各旗市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要有硬指标,工作要有硬措施。各旗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能改造等实现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规模。
对现有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实施定期监督控制,对资产扩张速度快、发展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和拉动农牧户作用显著的企业将及时推荐到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去;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企业要果断建议取消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乳产业要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等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将乳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市政府文件坚决限制日加工鲜奶300吨以下小乳品厂发展;肉产业重点培育元盛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和大鹅的品牌资源优势开发肉类精深加工产品,创品牌促 营销;粮油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淳江油脂有限公司扩能改造,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达产达效。积极扶持海拉尔农垦3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和大兴安岭农垦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早日投产;马铃薯产业要重点培育呼伦贝尔鹤声薯业、阿荣旗奈伦公司、海拉尔麦福劳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薯生产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要扩大林产品资源的山野菜、黑木耳及其它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发挥林区优势扩大貂、狐、獭兔、鹿等特种养殖生产数量。
5、抓好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首要保证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要在保证每年6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视财政情况的不断好转逐年加大资金比例。切实用好这项资金是农牧业产业化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早日达产达效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发展小区,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农畜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高标准、优质原料。
6、做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是旗市级和乡镇级基层分会建设,不仅要拓展协会和会员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抓好协会与会员、协会与龙头企业的 紧密联系度,全力维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产业化办公室将依托市产业化协会和市农牧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在基层建立的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协会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联系,要着重解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问题,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积极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动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发展。
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经合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积极推广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奶业经合组织、阿荣旗复兴镇粉条粉丝经销协会、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一是逐级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基点,把分散的农牧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快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经济平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二是全面推广“订单”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各产业协会加强紧密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力争三年内订单率达到80%以上,四年内全部实现订单收购。三是让利于农牧户,规避农牧户生产风险,在“最低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市场浮动收购。对于 年初签订订单的农牧户在销售产品时由于时间和市场原因价格上涨明显高于订单收购价时,提倡加工企业利润二次返还,补偿农牧户实际的利益损失。
7、全力做好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要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独立申请域名、独立开办网站,与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实现链接,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农牧业产业化风采,做到上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同志们,XX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三年,继续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旗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8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7年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回顾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三、2008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2008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蔬菜)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2008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机羊肉品牌宣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2008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奶业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要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oem贴牌方式生产,加强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依靠制度严格把握品牌质量关,杜绝一切损害“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实行oem贴牌生产可以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大船出海,形成规模,发挥群体效益。今年配合oem贴牌方式生产,我们将具体印制相当数量的“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商标,无偿送给重点龙头企业使用。要强化“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将推广“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纳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同时将在相关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广使用“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集体注册商标。
4、抓住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各旗市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要有硬指标,工作要有硬措施。各旗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能改造等实现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规模。
对现有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实施定期监督控制,对资产扩张速度快、发展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和拉动农牧户作用显著的企业将及时推荐到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去;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企业要果断建议取消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乳产业要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等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将乳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市政府(呼政字[2006]19号)文件坚决限制日加工鲜奶300吨以下小乳品厂发展;肉产业重点培育元盛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和大鹅的品牌资源优势开发肉类精深加工产品,创品牌促营销;粮油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淳江油脂有限公司扩能改造,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达产达效。积极扶持海拉尔农垦3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和大兴安岭农垦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早日投产;马铃薯(蔬菜)产业要重点培育呼伦贝尔鹤声薯业、阿荣旗奈伦公司、海拉尔麦福劳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薯生产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要扩大林产品资源的山野菜、黑木耳及其它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发挥林区优势扩大貂、狐、獭兔、鹿等特种养殖生产数量。
5、抓好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首要保证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要在保证每年6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视财政情况的不断好转逐年加大资金比例。切实用好这项资金是农牧业产业化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早日达产达效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发展小区(园区),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农畜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高标准、优质原料。
6、做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是旗市(区)级和乡镇(苏木)级基层分会建设,不仅要拓展协会和会员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抓好协会与会员、协会与龙头企业的紧密联系度,全力维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产业化办公室将依托市产业化协会和市农牧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在基层建立的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协会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联系,要着重解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问题,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积极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动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发展。
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经合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积极推广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奶业经合组织、阿荣旗复兴镇粉条粉丝经销协会、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一是逐级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基点,把分散的农牧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快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经济平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二是全面推广“订单”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各产业协会加强紧密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力争三年内订单率达到80%以上,四年内全部实现订单收购。三是让利于农牧户,规避农牧户生产风险,在“最低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市场浮动收购。对于年初签订订单的农牧户在销售产品时由于时间和市场原因价格上涨明显高于订单收购价时,提倡加工企业利润二次返还,补偿农牧户实际的利益损失。
7、全力做好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要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独立申请域名、独立开办网站,与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实现链接,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农牧业产业化风采,做到上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同志们,2008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三年,继续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旗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四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8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7年全市推
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四)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七)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
第五篇: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
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
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年底,全国的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到年底,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销售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年提高了近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年,两者之和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平均每户增收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多项,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亿多美元,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农业的格局。江苏、浙江等省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有些地方还创造了批发市场、经纪人等流通组织创办龙头企业的经验。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转换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愈来愈重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检测检验措施。吉林德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对养鸡户用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天津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实行质量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企业标准,定期在国内外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原料环节实现良种良法和无病毒化,加工发酵环节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成品质量合格率基本达到%。云南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其产品已经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工和国际贸易三项认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
第四,因地制宜,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各地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因地制宜,允许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存在;针对实际问题,帮助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许多省在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只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管什么形式,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湖北龙发股份公司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时,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公司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建立了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利益联结关系。北京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帮助农民同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协调企业与农户的日常纠纷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物资的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围绕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订单形式、完善订单合同内容、引导建立风险基金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户和企业当主角。同时,产业化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需要政府为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陕西、四川等个省区市就发展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文件。年,全国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的资金达到亿多元,今年增加到亿元。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一些地方改变过去按部门管理的办法,对产业化经营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个办公地点、一套政策措施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安徽省组织省农行和家省级龙头企业举行银企座谈会,省农行选择了五家龙头企业进行公开授信,而授不授信、授信额度多少,由农行自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广泛的交流。在认真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开阔思路,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任重而道远。龙头企业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家的基础上,发展到家。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上水平,并积极推进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龙头企业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五期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要争取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一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提倡发展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十五期间,要在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农业科研结构和大专院校,要面向生产实践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科技攻关重点,优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已进入总体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扩大出口和完善进口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消灭无标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当前重点是制定国家或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各地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要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国家设置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要更多的向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和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投入。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抓手。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四、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基本政策,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手让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去实践、去创造,这是产业化经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群众基础,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第二,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多少生产、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去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不能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进行转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和保证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坚持条件、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带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与农民和企业家促膝谈心,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
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我们国务院九部门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实际出发,支持和扶持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情况,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入全面提高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