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地区农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地区召开膜下节水灌溉和鲜食葡萄使用益果灵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和典型经验介绍,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大家对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认识,提高我地区鲜食葡萄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地区农业节水工作和葡萄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下面我就通过学习观摩这两个现场经验,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2005年上半年,各(县)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坚持学习、工作两不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展顺利。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葡萄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定植葡萄0.57万亩,葡萄总面积达到41.9万亩,结果面积达到27万亩,已销售鲜食葡萄近3万吨,价格比往年高出近0.3元/公斤;进一步调减压缩粮食面积,播种春小麦11.8万亩,比去年减少2万多亩;种植棉花22.1万亩,比去年增加3.7万亩;播种西甜瓜7.47万亩,西甜瓜长势良好,单瓜重、亩产量与商品率都明显好于往年,截至目前已销售哈密瓜9.2万吨。农作物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发展势头迅猛,全地区间套面积达到25万亩,有力地推动了耕作制度改革和种植模式的更新。种植蔬菜3.35万亩,其中反季节优质高效设施蔬菜面积近2万亩,平均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往年,菜农收入显著提高。孜然种植7.4万亩,比去年增加1.18万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293人次,完成全年转移任务的36.6%,劳务创收1411.58万元。设施农业发展局面良好,各个园区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新建温室和连栋大棚面积已达到(含在建)4465亩。全社会已形成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大发展大格局已经呈现,以集中连片基地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基地辐射带动全局为发展方向,促进了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
总的来说,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上半年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经济指标各项预期目标,为全年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30元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要大力推进节水农业。
一是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吐鲁番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年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4mm,年蒸发量高达3200mm。水资源严重匮乏,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有11.72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69立方米,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1/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还低。我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资源型与工程型缺水并存,加之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更加激化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随着我地区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的日益紧缺和农业干旱形势的连年加剧,解决农业用水不足和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发展节水农业迫在眉睫。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90%以上。农业节水不突破,全地区的节水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的浇地习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成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据测算,膜下滴灌与大水漫灌相比,具有节水、节肥、省工、节能、增产、增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于标准化生产等优势及效益;与传统灌溉方式比较,一般可节水50%以上,增产30%以上,可节约肥料20%—40%,农机作业量节省30%,土地利用率提高5—7%。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地区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是我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优化节水农业发展环境。发展节水农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经济工作,又是一项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应把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纳入工作议事日程。要认真总结我地区开展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的经验,加大对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宣传,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省地、增效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为推广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把机械化节水技术的推广作为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同步的新型农业灌溉模式。特别是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可应用于棉花、西甜瓜等经济作物种植生产中,其技术的成熟性已被区内外许多地方所验证。从我地区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实际看,在棉花、西甜瓜种植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特别是从2004年在鄯善县吐峪沟乡建立示范基地,在哈密瓜套种棉花与果树的种植模式上进行膜下滴灌机械化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试验证明采用此项技术进行棉花套种果树间作套种是可行的。今年在吐鲁番市亚尔乡吕宗村建立的这个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应用于西甜瓜套种棉花,从目前看效果良好,既减少了人力和机械投入,又节约了用水,且增加了作物产量,深受农户欢迎。各级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
四是要把农业节水工作当做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把有条件的井灌区作为重点区域,加大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力争明年我地区膜下滴灌面积推广突破万亩大关。各县(市)政府要加大对农业节水资金扶持力度,(县)市财政今后每年都要安排一定资金扶持节水农业,地区财政也要拿出部分资金扶持节水农业。要用好项目资金,如日协资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等,把项目资金用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上来。
(二)要扎实做好设施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年初确定目标的完成。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传媒进一步加大发展设施农业宣传,提高农民对地区发展设施农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发展设施农业中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总结,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和宣传力度,扩大辐射面,调动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要继续加大设施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是突出抓好设施农业贷款发放,基地配套建设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积极解决水、电、路等热难点问题。三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聘请外地有技术的农民,进行有偿技术服务,积极发挥蔬菜协会的协调沟通职能,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让农民在相互学习中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能。目前正是设施农业秋茬生产育苗时期,也是决定今年设施农业收效的关键环节,各级政府要提前准备,做好市场预测和调研工作,引导菜农合理安排好茬口。
(三)切实做好无核白鲜食葡萄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无核白鲜食栽培技术在我地区已经推广多年,鲜食葡萄的销售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势头,2004年全地区共计销售鲜葡萄10.6万吨。要保持鲜食葡萄的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就必须不断总结鲜食葡萄栽培的新技术,益果灵在我地区已经过6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在无核白葡萄上使用效果很好。喷施后不仅葡萄果粒增重明显而且较好解决了葡萄掉粒的问题,提高了耐贮性、耐运性和商品性,无核白葡萄的鲜食商品率可达50%以上,且一级果类占40%以上,收购价达1.8—2.3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加快推广应用的步伐。
(四)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抓好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按照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配套和完善现有的标准,加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强葡萄、哈密瓜、蔬菜、孜然等优质农产品评价、原产地保护认证工作,实现“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尽快形成品牌。各(县)市要加紧无公害基地的申报复验工作,年内必须完成,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五)加大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
今年棉铃虫在我地区发生比较严重,特别是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局部田块棉铃虫发生严重,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加大棉铃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力度,确保我地区棉花生产取得丰收。由于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也呈高发态势,这就要求各级技术部门要对蔬菜病虫害加大研究和防治力度,正确指导农民对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在用药上要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农药,同时要加强销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确保我地区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要继续加大葡萄斑叶蝉的防治工作的力度,做好9月份3代葡萄斑叶蝉防治准备工作。
(六)抓紧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要积极主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搞好各种协调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扶持,落实保护农民工利益的各项政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千方百计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把转移的重点放到区内向兵团转移,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特别是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成58000人的转移任务。
同志们,今年发展设施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受年初冻害的影响,完成今年农民收入的目标任务也十分艰巨。下半年,各(县)市、乡(镇)以及广大农口干部要继续高度关注、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篇:在地区农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地区农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地区召开膜下节水灌溉和鲜食葡萄使用益果灵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和典型经验介绍,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大家对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认识,提高我地区鲜食葡萄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地区农业节水工作和葡萄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下面我就通过学习观摩这两个现场经验,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讲几点意见。
一、XX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XX年上半年,各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的同时,坚持学习、工作两不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展顺利。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葡萄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定植葡萄万亩,葡萄总面积达到万亩,结果面积达到27万亩,已销售鲜食葡萄近3万吨,价格比往年高出近元/公斤;进一步调减压缩粮食面积,播种春小麦万亩,比去年减少2万多亩;种植棉花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播种西甜瓜万亩,西甜瓜长势良好,单瓜重、亩产量与商品率都明显好于往年,截至目前已销售哈密瓜万吨。农作物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发展势头迅猛,全地区间套面积达到25万亩,有力地推动了耕作制度改革和种植模式的更新。种植蔬菜万亩,其中反季节优质高效设施蔬菜面积近2万亩,平均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往年,菜农收入显著提高。孜然种植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293人次,完成全年转移任务的%,劳务创收万元。设施农业
发展局面良好,各个园区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新建温室和连栋大棚面积已达到4465亩。全社会已形成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大发展大格局已经呈现,以集中连片基地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基地辐射带动全局为发展方向,促进了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
总的来说,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上半年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经济指标各项预期目标,为全年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30元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要大力推进节水农业。
一是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吐鲁番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年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高达3200mm。水资源严重匮乏,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有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2069立方米,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1/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还低。我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资源型与工程型缺水并存,加之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更加激化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随着我地区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的日益紧缺和农业干旱形势的连年加剧,解决农业用水不足和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发展节水农业迫在眉睫。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90%以上。农业节水不突破,全地区的节水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的浇地习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成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据测算,膜下滴灌与大水漫灌相比,具有节水、节
肥、省工、节能、增产、增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于标准化生产等优势及效益;与传统灌溉方式比较,一般可节水50%以上,增产30%以上,可节约肥料20%—40%,农机作业量节省30%,土地利用率提高5—7%。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地区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是我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3
第三篇: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
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
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年底,全国的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到年底,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销售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年提高了近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年,两者之和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平均每户增收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多项,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亿多美元,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农业的格局。江苏、浙江等省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有些地方还创造了批发市场、经纪人等流通组织创办龙头企业的经验。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转换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愈来愈重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检测检验措施。吉林德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对养鸡户用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天津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实行质量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企业标准,定期在国内外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原料环节实现良种良法和无病毒化,加工发酵环节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成品质量合格率基本达到%。云南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其产品已经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工和国际贸易三项认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
第四,因地制宜,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各地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因地制宜,允许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存在;针对实际问题,帮助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许多省在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只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管什么形式,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湖北龙发股份公司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时,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公司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建立了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利益联结关系。北京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帮助农民同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协调企业与农户的日常纠纷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物资的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围绕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订单形式、完善订单合同内容、引导建立风险基金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户和企业当主角。同时,产业化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需要政府为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陕西、四川等个省区市就发展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文件。年,全国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的资金达到亿多元,今年增加到亿元。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一些地方改变过去按部门管理的办法,对产业化经营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个办公地点、一套政策措施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安徽省组织省农行和家省级龙头企业举行银企座谈会,省农行选择了五家龙头企业进行公开授信,而授不授信、授信额度多少,由农行自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广泛的交流。在认真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开阔思路,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任重而道远。龙头企业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家的基础上,发展到家。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上水平,并积极推进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龙头企业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五期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要争取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一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提倡发展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十五期间,要在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农业科研结构和大专院校,要面向生产实践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科技攻关重点,优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已进入总体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扩大出口和完善进口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消灭无标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当前重点是制定国家或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各地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要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国家设置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要更多的向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和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投入。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抓手。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四、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基本政策,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手让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去实践、去创造,这是产业化经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群众基础,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第二,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多少生产、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去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不能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进行转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和保证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坚持条件、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带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与农民和企业家促膝谈心,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
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我们国务院九部门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实际出发,支持和扶持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情况,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入全面提高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2
高合元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15日下午)
一、成就:八个进一步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展。全市粮、果、畜、菜四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9万亩,总产205万吨,连续三年持续增产。水果面积368万亩,总产388.4万吨,其中苹果面积292.5万亩,总产318.4万吨。与1985年相比,水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3倍和71倍。大家畜存栏5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1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13万亩,总产286.5万吨。尽管今年受旱灾影响,但夏粮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超过200万吨,水果总产410万吨,畜、菜的产量产值也明显超过去年。四大支柱产业中,粮、果、菜产值、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畜牧业产值居全省第二。
2、结构调整进一步合理。粮经比例得到优化,从2003年到2008年,粮食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由21.3%下降到15.7%,水果、蔬菜的比重由51.7%提高到56.5%,水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51%提高到68%。全市形成了“南菜北果全市粮”、“西部生猪、东部奶蛋、北部肉畜”的种养殖格局,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最早的国家优质小麦基地、西北 最大的蔬菜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手织布、刺绣、编织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日趋活跃,2008年新增转移就业近30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突破95万人。
3、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据测算,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25.6万亩,占农村总承包耕地面积的7.1%,全市形成了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转包、长期租赁等6种规模经营模式。全面推广果园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全市优果率达75%以上。
4、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以西瑞、康师傅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以13家浓缩果汁厂为龙头的苹果产业化,以光明、银桥、雨润等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新阳光、泾云市场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同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5家,收入过亿元企业1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企业13家。
5、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8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个,累计7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352个、专业协会349个,入社入会农民14.8万户,带动26.5万户。农技、农机、农资等专业化生产服务迅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6、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村村通公路”已经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通达的行政村达到1300个。98.5%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89%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等工程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40处,解决了1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建成沼气池7.3万口,改灶、改厕、改圈5.6万户,建设绿色家园村285个。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9个,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5.5增加到20.7平方米。累计建设扶贫重点村972个,搬迁贫困人口5.7万人,解决了57.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82万贫困人口脱了贫。
7、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2004年,全市支农资金2.0亿元,2008年达到8亿元,是2004年的4倍。2009年仅上半年就争取中省财政支农资金11.8亿元,加上市本级财政支农投入1.1亿元,上半年市以上财政支农投入达到13亿元以上。2008年为农村和农民办20件实事投放总金额达到15.3亿元,加上其它涉农投入,全年给农村和农业的投入超过30亿元。
8、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主管领导加强。按照省委要求,市县两级党委全部改由副书记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二是工作责任落实。年初市上下发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各有关部门以及县、乡、村三级。三是基层力量强化。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乡村干部4300人次。今年4月起,又以市县两级党校为平台,对全市所有乡镇领导干部和村 级主要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同时,连续两年公开选任了近600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四是检查考核严格。2月份市上组织了7个检查组,分片检查农村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情况。4月份,市委又组织力量围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等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5月份对全市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
二、问题:七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从干部看,有的政策水平不高,市场知识不足,缺少促进农村发展的思路。有的有畏难情绪和“等、靠、守”思想。有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和干劲。从群众看,部分农民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经营管理粗放,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不讲效益,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结构调整不到位。北部山区和旱腰带地区“压粮上果”仍有空间。全市规划目标是水果总面积400万亩,人均1.5亩,其中北部与旱腰事地区人均2亩,但目前总面积仅368万亩,尤其是旱腰带地区,粮田面积仍达40万亩,亩均收入不过200元左右,而改种石榴、葡萄、花椒等杂果的村子,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1万元,差异明显。全市设施蔬菜面积43万亩,仅占全市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9%,户均一头牛的目标还很遥远。优势主 导产业板块小,聚集度不高,除苹果以外,全市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一县一业”甚至是“一乡一业”,已建成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
3、条件改善不到位。农业水利建设滞后,遭遇严重旱情,一些县、乡、村要么水源不够,要么泵渠不够,不仅旱塬上无法浇地,许多河滩地也出现了所谓“水中旱”现象。村内道路整体差,实现硬化、有排水设施的不足三分之一。电力保障低,电压不稳,停电频繁,难以适应农村工业发展和家电下乡的需要。沼气覆盖小,已建成的沼气户不足全市农户总数的十分之一。此外,还有70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5万户21万人居住土窑、地窑。
4、潜力挖掘不到位。2008年,我市年末耕地总面积550.1万亩,农民户均耕地面积约5.76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平均每亩土地产值仅为3270元,与产业化发达的山东维坊相比,低1750元。全市小麦平均单产仅300公斤,与最高单产相差20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不足350公斤,与最高单产相差150公斤。水果亩均纯收入三、四千元,与最高水平相差1万。奶牛日均产奶20公斤,是最高日产的一半。蔬菜目前平均每亩收入七、八千元,差的只有三、四千元,而最高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效益相差四、五倍。此外,从产业链条上讲,农产品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以果品为例,鲜果销售占70%,只有30%加工转化为浓缩果汁。
5、服务体系不到位。专业合作组织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5%,覆盖农户数只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5%,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介组织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没有真正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施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基层特别是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人才不多、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6、产业投入不到位。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二是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所获得的政府支持少。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融资困难。四是扶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落实差,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的风险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五是部分县市科技兴农力度不强,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7、工作力度不到位。中国经济模式是典型的行政推动+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但我市的行政推动力度明显不均衡。总体看,部门的热情、干劲明显不如县乡村,南部县区市的投入、成效明显不如北五县,市级包抓部门(单位)的人力物力支持明显不如县级包抓部门(单位),一般村与示范村落差较大,示范村搞得有声有色,一般村则温温吞吞,甚至无动于衷。少数县区工作力度不大,产业调整步子不快,产业覆盖率低,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
三、措施:十抓
1、抓思想认识。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意识和水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就是产业问题。要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产业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哪些地方产业化搞的好,哪些地方的农民就富裕。衡量县乡干部政绩,标准就是要看产业化上去没有。同时,还必须破除“五种意识”,树立“五种观念”。一要破除传统经营意识,树立现代经营观念。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二要破除粗放生产意识,树立品牌竞争观念。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农业模式组织生产,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要破除小农狭隘意识,树立园区农业观念。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
一、两个象泾阳县花马村蔬菜基地那样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四要破除重工轻农意识,树立多元投入观念。创新投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发展。五要破除经验耕作意识,树立科技兴农观念。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2、抓产业规划。一要提高规划水平。制定规划时,要多向专家请教,向农民请教,增强前瞻性、操作性和导向性。规划要体现区域资源特点,符合市场趋势。北部地区要重点发展绿色果品和畜牧产业,南部地区重点发展粮食和设施蔬菜产业,中部旱腰带地区重点发展核桃、花椒、石榴、葡萄等特色 产业,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农业板块经济。二要保持规划稳定。产业化规划形成后,要由人大讨论通过,不因领导的更迭而变换,保证规划的严肃稳定。三要加强规划的宣传贯彻。尤其是县乡领导干部,当地适合哪些产业、哪些产品,每需要实施哪些产业项目,每个产业项目如何搞,都要胸中有数、3、抓结构调整。按照粮食做专、果业做优、畜牧做大、蔬菜做强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着力点,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粮食生产要大力推广良种统供、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果品生产要积极扩大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全力提高优果率。到2013年,七个苹果基地县人均果树1.5—2亩,全市建成标准化果品基地150万亩,优果率达到78%以上。畜牧业生产要以稳定奶业、发展生猪为重点,着力发展规模设施养殖。到2013年,建成千头奶牛示范场(小区)50个、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小区)350个;建成百万头生猪大县2-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0个以上。蔬菜生产要以设施种植为主攻方向,积极建设西宝高速和咸宋路沿线的“V“字型绿色蔬菜长廊,建设以渭城、秦都、兴平、武功为重点的渭河北岸百里清水莲菜产业带,加快建成一批工厂化蔬菜生产基地。到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新增大棚蔬菜28万亩、清水莲菜10万亩。
4、抓项目建设。一要全力争取项目。抓住中央和省上支持农村建设、扩大国内需求两个政策机遇,积极主动地跑部进 一目了然。
省争取涉农资金项目,强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支撑。二要努力整合项目。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区市为单位、示范(重点)村为平台,将农业、交通、水利、扶贫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集中投放投入到重大产业化项目上,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三要加快实施项目。认真解决好项目建设面临的规划、用地、拆迁等实际问题,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建设监督,把好事办快、办好。
5、抓龙头企业。坚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吸引国内500强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外企业来咸投资。鼓励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农村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牵头领办农户公司和农业联户公司。坚持“扶优、扶强、扶大”,重点支持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带动农户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村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加强对龙头企业厂长经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到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5家、收入过5亿元企业3家。
6、抓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吸纳劳动力就业等形式带 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扶持政策落实,从体制上完善对龙头企业的风险保障。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和1000万元信贷贴息,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7、抓服务体系。一要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引导农民建立更多的专业合作社或者中介组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每个优势主导产业都建立行业合作社。2013年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社员总户数达到18万户。二是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旬邑、长武、彬县、永寿、淳化果品批发市场,泾阳、兴平、武功蔬菜批发市场和兴平生猪批发市场,尽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营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批发流通网络。三要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四要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8、抓典型示范。一要建好示范村。坚持不懈地推行“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按照科学化、特色化、人文化以及产业化原则,高标准、多类型地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新村,尽可能地实施新农村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重点村、新组织新机制试点村一体化建设,完善设施,振兴产业。二要选好示范户。有计划地选择一大批种养大户和农村能人,作为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技术的示范户进行扶持培养,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闯市场,加快增收致富进程。三要搞好典型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报道我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舆论氛围。
9、抓素质提高。围绕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群众在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要结合实际,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学习各种就业创业技能,促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将教育部门的“人人技能工程”、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劳动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资金统筹规划使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10、抓工作落实。一要落实责任。按照《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的部署,把所有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县、到乡,细化措施,全力推进。二要创新机制。总结推广泾阳县北峪村经验,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三要严格考评。对在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 11 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对因工作不力、长期打不开局面的,要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第五篇:在全市秋冬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现场会上讲话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切实抓好秋冬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今年以来,各地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但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难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村市场体系发育程度较低,农业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解决等。特别是今年“非典”和高温热害的双重袭击,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压力。
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关系到我们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巩固以及党的根本宗旨的实现。各级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任务来抓,确保今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完成。
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整体上是好的,政策环境在改善,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在加大,加上多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完成今年农民增收的目标,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许多不确定因素,但还是大有希望。一是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到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个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等项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抓好农民增收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二是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为抓好全年农民增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各项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以及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抓好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各地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抓好秋冬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二、进一步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在基层调研时,我经常听到一些农业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感慨,农业和农村工作难做,而一些农民也对他们尤其是乡镇干部的某些做法有意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关键。行政能力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和执行政策不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国家都有很多具体的政策规定。不能很好地宣传这些政策,甚至执行政策有偏离现象,都会直接损害农民利益。如有些地方税费征收超标准,甚至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就严重地干扰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甚至成为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导火线。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一些干部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依旧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套”办事。三是工作作风不够实。一些同志工作上习惯于“大呼隆”,乐于做表面工作,不善于做具体事情,尤其不愿做思想工作,把群众的正常上访看成“闹事”,把经常上访的群众视为“刁民”。不愿耐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更不愿从实际出发解决具体问题,无形中疏远了群众。
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政策执行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其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第四要最大限度地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从体制上解决当前条块管理不顺的问题,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项工作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农业已经进入阶段性变化的关键时期,要适应新形势,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创新: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高度,牢固树立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全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什么是工业的理念?首先是产品的商品化。只有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农业的价值才能实现,农民才有收益。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商品化的主体,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就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其次是产品标准化。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就是要树立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实行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用这样的思路来指导农业,提高农产品优质率、打造农产品品牌、降低农药残留、规避“绿色壁垒”等就有了很好的条件。第三是生产经营企业化。就是用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是创新科技推广机制。突出抓好重点科技示范园区、重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全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带动、辐射、影响全市农业的发展,真正把这些园区和示范基地办成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外商投资和产品加工出口的重要载体。
三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逐步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的原则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农民增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要把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市委、市政府支持、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富民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要采用项目推进的办法,成立专门班子,一级抓一级,并实行目标考核。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出台更加务实的服务措施,帮基层之所需,解农民之所难。
其次,要扎实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要由过去催种、催钱、要粮转变到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致富上来;二是发展经济要由过去主要靠常规农业转变到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三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从日常事务中转变到调查研究、把握农情、规划引导、示范服务上来,为农村、为农民多办实事。在抓具体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每年要做出一两件具体的、可圈可点的实事,带动本行业的发展。
第三,要合力协作。新时期农业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困难越来越大,变数越来越多,已不再是农业一个部门的事情。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林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多为基层和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应对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情况,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工作,引导农户搞好秋收秋种及结构调整工作。水利农机部门要及早做好今冬明春水利兴修各项准备工作,帮助调度好收种机械。农资供应部门要组织供应好优质种子、农药、化肥。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净化农资市场,防止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计划、供电等部门要保障大忙期间的电力供应。国土部门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财政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水利工程、示范园区、产业化开发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部门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措施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粮食部门要适应改革需要,创造性地做好秋粮收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