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工防误操作学习资料
热工防误操作学习资料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2010年10月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第一章 热工反事故措施
第一节
反事故措施中的技术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必要的图纸资料,为了能够正确地掌握热工保护情况,在工作时有所依据,消除因保护误动引发的事故,应具备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布置图、原理接线图、端子排出线图和各种保护试验记录等。
2.对原热工保护系统进行修改时,必须事先做好图纸或在原图纸上修改,做好备份,并经公司领导批准。
3.现场仪表设备的标志牌、铭牌应正确齐全。
4.现场检修作业时,必须持有工作票。工作票应有详细的安全措施。5.严格执行:热电一分公司安监(2007)003关于规范热工保护投退操作程序的通知要求;热电安字(2010)006号关于加强电热专业检修危险点防误监管的通知要求,进行主保护的投入和切除工作。
6.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技术问答等培训活动应有实效性。
7.必须认真贯彻事故调查规程和评价规程,对所有热工主保护的不正确动作,应当及时分析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认真处理。
第二节
工作票的使用要求.热工专业人员进行热控设备的维护工作时, 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严格依据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制订的热控工作标准工作票、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作业指导书,实行标准化作业。并严格执行工作监护制度。
2.进行涉及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时,工作票中必须列出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在工程师站的工作必须注明:调用的组态方案,I/O点点名以及站号(或子系统名称)。
第三节
分散控制系统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我公司制定的分散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分散控制系统设备巡视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点检工作,系统维护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并考核合格。
2.在工程师站和电子设备间进行检修或试验工作时,严禁从DCS总电源柜任何一路电源(包括分支开关后)接出临时检修电源。涉及DCS、DEH控制站,TSI、FSSS检测装置电源开关应作好防误碰的措施,机柜门在检修完毕应及时锁住。
3.因工作需要,需临时在分散控制系统网络接入其它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监视时,接入的计算机接入前应经过我厂计算机专业人员严格查杀病毒并经过书面申请批准后,在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由分散控制系统单向传输数据)后才可以接入网络。
4.机组正常运行中,严禁随意插拔模件(卡件),在确认模件(卡件)部分通道故障情况下,必须对该模件(卡件)其它通道信号在系统组态方案中的作用进行严格仔细分析,在确保该模件(卡件)插拔过程中不会造成现场设备、保护以及自动系统出现误动等异常情况时,对模件(卡件)进行静电释放后并做好标记才能进行模件(卡件)的检修或更换。
5.热控人员应分级授权使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并设置专用密码,运行操作人员使用操作员级密码,由值长掌握(#1-#8机组);工程师级密码由分管工程师站设备的所辖班组技术员、班长等人掌握,各自拥有不同的工程师级密码,在工程师级别下进行必要的工作完毕后应及时退出工程师环境,并进行锁屏。
6.严禁在分散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中使用与系统无关的软件和软盘、光盘。7.分散控制系统控制组态方案的修改必须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经总工程师批准,根据修改内容所属的子系统,由部门指定专人进行修改,修改时一人操作,另一人监督复核,修改完后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由车间和分厂分别负责保管,并将操作方式或定值异动情况书面记录。
8.在运行过程中严禁进行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升级(包括相关的硬件升级),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软件升级前应写出专题报告,在论证升级的安全性及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升级类型,并取得制造厂技术支持,方可进行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升级。未征得总工程师批准,未取得制造厂同意,严禁修改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或进行组态软件升级。软件升级工作都应该在机组停运情况下并严格按制造商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9.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应每年制做一次备份,由设备责任人和车间分别保管,并做好标签、只读、防霉、防潮等安全管理措施,备份工作完毕后需将备份时间、备份人员、版本和内容记录在案。工作人员不应对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进行任何修改。在制造商指导下进行的软件升级,应及时做好备份。组态软件在检修前必须完整地拷贝一次,检修后进行核对,并拷贝。操作系统和组态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应不少于两份,并分级管理。软件保存宜采用光盘备份,保存周期不宜小于5年。
10.两台机组工程师站在同一房间时或同一电脑时,应保持各设备标志清晰明显,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以防止走错间隔而导致在工程师站的查询或操作出现失误。
11.工程师站和电子设备间禁止放置具有强电磁干扰的设备;进入电子设备间前必须先关闭手机和对讲机。
12.定期进行分散控制系统接地(信号地、屏蔽地等)检查,检修过程中严禁拆除机柜任何接地线,并不允许其它电子设备与分散控制系统并接地线。13.在工程师站进行自动调节系统参数修改或试验整定时,应严格执行监护制度,做好原始参数记录后在指定的专人监护下,才能进行参数修改。
14.分散控制系统图纸资料应保存完好、齐全,系统组态方案与图纸相符,I/O清单与现场实际相符,组态修改后应及时修改相应的图纸,确保图纸与实际情况一致。
第四节
现场热控设备工作要求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1.现场热工测点维护检修时,接线时应有专人监护,接线后应用手轻扯接线,确保接线牢固,系统组态时应对测点进行质量判断(坏点信息),接线松动时应闭锁保护动作并报警。确保及时发现并纠正。
2.电动门、电动执行机构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在检修中应保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敷设,不得交叉,避免信号线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误发信号。
3.现场接线盒进线口应采取合适的密封措施,防止雨水或潮湿空气的渗入,拆线时热工人员应采用安全措施做好技术记录,通电前对回路进行仔细检查,工作完毕端子盒盖应牢固的关上,并密封。
4.运行中的热工保护回路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厂部对热工保护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护制度,开工前要求提供退出保护的书面申请或热控工作票,经调度批准后并退出该保护方可开工。检修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止对旁边其它保护回路可能造成误碰的措施。检修结束应彻底拆除临时接入的短接线和调试校验设备。5.保护系统坚持定期校验,做好保护就地仪表(行程、压力、差压、流量、液位开关等)的防护措施(防水、防油、防尘、防火等),加强对保护测量仪表阀门及取样管路接头的定期检修,每日设备巡视点检时仔细检查取样管路是否有介质泄漏,严禁在保护未退出时随意关闭取样管路上的阀门。
6.加强热工保护管理,制定完善保护装置的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保护定值清册,并予以公布。
7.目前许多热控保护系统采取与自动调节系统共用变送器测量水位、压力、流量等信号并经过三取二逻辑来实现保护逻辑功能。因此在变送器检修前必须进行核对确认,保证自动和保护系统的投退正确,并严禁在运行过程中随意对变送器测量取样管路进行排污。
8.就地相同型号检测探头拆卸时应做好标记并标明定值等原始记录,接线端子拆线前应对每一根线都做好清晰的标记,防止恢复接线过程中漏接和接错线,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造成设备误动。
第五节
防止热工保护拒动的措施
1.对于独立配置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应保证装置(系统)本身完全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系统涉及到的炉膛压力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火焰检测器及冷却风系统等外围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2.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在役的锅炉炉膛安全监视保护装置的动态试验间隔不得超过3年。
3.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的系统及含有相关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在进行机、炉、电联锁与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的试验中。
4.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FTS)的汽轮机检测仪表(TSI)应加强定期巡视检查,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电压波动值不得大于±5%。TSI的CPU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
5.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低油压保护、低真空保护(装置)每次大修及每次机组检修后启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以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停机动作值。所有检测用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
6.若发现热工保护装置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迅速处理。锅炉炉膛压力、全炉膛灭火、汽包水位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低油压等重要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若有检修工作必须推出主保护时,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总调批准后解除相应保护并在两个小时内恢复;其他保护装置被迫退出运行的,必须在24h内恢复,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处理。
第二章
热工误操作事故案例列举
(一)邹平二电“3.10”热工强制信号导致#2炉灭火事件
1.事故前运方
锅炉主汽压力9.1MPa,主汽温度539℃,主汽流量231T/h,2-1制粉运行,各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保护均投入运行,各辅机设备运行正常。
2.事故经过及处理
2005年3月10日16时11分,热工人员处理2-11给粉机经常自动跳闸的缺陷,从DCS系统中强制“2-11给粉机已运行”信号,但考虑到若锅炉发生灭火时,锅炉吹扫条件不能满足,于是将“给粉机全停信号”强制为“1”,致使锅炉 “失去全燃料” 保护动作,#2锅炉灭火。当值司炉立即汇报班长、值长,并做灭火后的相应处理,炉膛经吹扫5分钟后,投入锅炉各角油枪,并逐渐投入各台给粉机运行。16:45分关截汽门前疏水,锅炉恢复正常运行。
3.原因分析
由于2-11给粉机转速经常降至零,影响锅炉燃烧工况,易发生不安全情况,经热工车间查线、测接地电阻、更换模块、变频器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针对此情况,热工人员将“2-11给粉机已运行”信号在DCS中强制为运行,同时强制了“给粉机全停”,导致锅炉“失去全燃料”保护动作,引起#2锅炉灭火。
4.暴露问题
1.#2炉启动初期,2-11给粉机经常发生转速降至零后又继续上升或跳闸的现象,经检查发现,“2-11给粉机已运行”信号经常短时间消失,热工车间在春节停炉期间对信号线进行了紧固,并对接地电阻进行了检查,均符合要求,#2炉启动后2-11给粉机仍存在上述隐患,热工车间又对变频器及模块进行了更换,但仍未解决此问题。同时,锅炉车间也对2-11给粉机进行了机械专项检查,均未发现问题。针对此设备隐患,下一步邹平二电将成立攻关小组,并联系相关厂家协助处理。
2.热工车间针对2-11给粉机存在的缺陷,在多次检查仍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决定对“2-11给粉机已运行”信号在DCS系统中强制为“运行”,而后考虑到#2炉发生灭火后由于吹扫条件不具备,会延长锅炉恢复时间,所以又把“给粉机未均停”信号强制为“1”,从而导致了#2锅炉MFT保护动作,#2炉发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生灭火。
3.在信号强制过程中,由于热工人员考虑不全面,对各逻辑关系未进行全面分析,导致本次不安全情况的发生。
5.防范措施
1.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DCS中的组态修改和强制工作。若需要做该项工作,必须做好安全分析,并联系相关专业专工及专业负责人共同分析、制定安全措施。
2.今后在进行修改或强制工作时,事先要对逻辑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相互影响关系,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针对2-11给粉机出现的设备隐患,热工车间要加强对机组保护及逻辑关系的学习及培训,避免类似不安全情况的再次发生。同时,要加大对重要热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力度,确保机组的安全生产。
(二)邹平二电热工误碰#4机保护造成跳机事件
1.事故前运方
#4机带54MW电负荷,主汽温度530℃、主汽压力8.69MPa,凝汽器真空-97.7kPa,高、低压加热器均正常投运。
2.事故经过及处理
2005年11月22日09时09分,#3机做启机前各静态保护试验,联系热工做#3机超速保护试验时,#4机电负荷甩至零,机组功率出现逆功率,转速为2992r/min,ETS跳闸首出条件为“汽机转速高停机”。立即汇报班长、值长,值长令开启调速汽门,此时调速汽门无法开启,联系热工人员处理,汽机人员做机组甩负荷后其他参数的调整操作。09时28分热工人员处理未果,值长通知#4发电机解列,打闸停机。09时33分热工人员处理完毕立即挂闸冲转。09时36分定速,09时44分并网带负荷。09时52分#4机负荷全面恢复。
3.原因分析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3机做启机前“汽机转速高停机”静态保护试验时,热工人员在#1电子设备间进行接点短接,误短接了运行的#4机,致使#4机因“汽机转速高停机”保护动作而跳闸。
4.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的监护制度和复诵制度。
2.加强各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加强对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和速度。
4.热工车间应在电子设备间机组各保护柜上挂有明显标记如“机组已运行”等,以提醒人员防止误操作。
(三)邹平二电循环水泵出口蝶阀关闭导致#
1、#2机跳机事故
1.事故前运方
#
1、#
2、#4机运行,#1机对外供热;#1机有功负荷56.9MW,热负荷106t/h,真空-96.8kPa;#2机有功负荷54.3MW,真空-97.1kPa;#4机有功负荷55MW,真空-97.4kPa;#
2、#
3、#5循泵运行,#
1、#
4、#6循泵备用。#
1、#
2、#4炉运行,#1炉负荷233t/h,#2炉负荷221t/h,#4炉负荷211t/h,主汽压力9.05MPa。
2.事故经过
2005年11月15日09:23分53秒,汽机公用系统运行人员发现#
2、#
3、#5循泵出口蝶阀指示黄色故障信号闪烁,循环水母管压力下降。09:24分运行人员立即盘上点开循泵出口蝶阀无效。09:24分30秒,立即抢合#1循泵,09:24分47秒,抢合#6循泵,出口蝶阀均无法联启。同时#
1、#2机真空迅速下降、#4机真空缓慢下降,机组降负荷处理。
09:25分,#1机降负荷至48.8MW,真空降至-59.7kPa,#1机低真空保护动作;#2机降有功负荷至44MW,真空降至-58.7kPa,低真空保护动作,#2机调门关闭,自动主汽门未关,#2机有功负荷甩至-2MW。2-2给水泵辅助油泵跳闸,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2给水泵跳闸。汽机人员进行相关处理。
09:25分,电气主控室喇叭叫,#1发主变组高压侧561开关、#1高厂变低压侧61开关、#1低厂变高压侧618开关、#1低厂变低压侧418开关、35kV邹电四Ⅰ线502开关绿灯闪光;6kVⅠ段备用电源进线610开关、400VⅠ段备用电源进线410开关红灯闪光。“#1主变断路器事故跳闸”、“#1机热工保护”“#1高厂变、#1低厂变备自投动作”等光字牌亮,#2机逆功率,电网周波降至47.53Hz。
#
1、#
2、#4炉负荷骤降至29t/h、76t/h、90t/h,主汽压力升高至10.50MPa。#1炉A、B、C层、#2炉A、C层、#4炉C层给粉电源跳至备用段,#1炉两台捞渣机跳闸,燃油泵跳闸,各空压机跳闸。#4炉集箱安全阀动作,各炉立即全开对空排汽,拉部分给粉机降压,启动燃油泵运行,并进行相关处理。
09:25分48秒,汽机循泵出口蝶阀逐渐开启,循环水压力上升。09:26分,电气运行人员复位音响、开关把手,倒#2机厂用电由6kV备用Ⅰ段带,查保护为“#1机热工保护”、“502线路低周减载”保护动作。
09:28分,主控室喇叭叫,#2发变组562开关绿灯闪光,“#2主变断路器事故跳闸”、“#4机过负荷”光字牌亮,#4机定子电流升至4700A;运行人员立即复位562开关,手动降低#4机无功负荷,降定子电流至4450A,查保护为“#2机逆功率t2”保护动作。
09:28分,汽机运行人员启#4循泵,循环水压力正常后,循泵恢复原运方。09:29分,#2机监盘人员发现#2机发电机主保护动作,自动主汽门仍未关闭,立即就地打闸。
#
1、#2机真空恢复后,挂闸升速。09:43分,#1机手动准同期并网。09:44分,值长令合上502开关。09:47分,#2机并网;09:53分,#2机有功负荷升至54MW。09:57分,#1机带热负荷;10:14分,#1机有功负荷升至55MW,热负荷70t/h。机组全面恢复正常。
3.原因分析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事故发生前热工人员在循泵房继电器柜后接#
7、#
8、#9循泵出口蝶阀继电器中自保持回路时,无意中造成继电器柜内24V电源短路,导致循泵出口蝶阀全关。
4.暴露问题
1.邹平二电管理不到位,工作中未有效地执行工作票制度及工作监护制度。
2.循泵继电器柜内厂用电何时跳闸不知道,没有严格执行设备主人定期巡检制度。
3.循泵出口蝶阀控制回路由控制继电器作保持继电器设计不合理。4.热工人员马维军没有严格执行工作监护制度。
5.防范措施
1.继电器中自保持回路改造。2.电源柜内零线改造,直接上小母线。3.备用电源改造,由化水Ⅱ段带。4.UPS电源柜位置改造,并将柜门上锁。5.各项工作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6.查清循泵继电器柜内厂用电跳闸原因,保证电源可靠。7.工作中应做好运行设备端子排的隔离。
8.各热电厂重要场所实行进入登记制度,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场所。
(四)魏桥二电“8•28”#4机TSI转速表电源短路造成#4机跳机事件
1.事故前运方
#
1、#
2、#
4、#6机、炉运行,#1机带有功负荷28.37MW、#2机带有功负荷23.09MW、#4机带有功负荷27.83MW、#6机带有功负荷28.48MW。
2.事故经过及处理
2006年8月28日17:07分,警铃响、喇叭叫,364、64A、64B开关绿闪,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640开关红闪,“#4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事故跳闸”、“6kV#4厂用馈线1/2断路器事故跳闸”、“6kV备自投动作”、“#4机主汽门关闭”、“故障录波装置启动”GP亮,#4机负荷降为零,电气运行人员复归开关操作把手,切除6kVⅣ段BZT开关,拉开#4机励磁电源控制开关SW3,查保护为#4机“主汽门关闭”保护动作,脱离#4机“主汽门关闭”、“关闭主汽门”保护压板。17:12分,值长令拉开#4主变中性点364-3刀闸,#2消弧变转备用。17:35分,#4发变组并网带负荷,17:40分,6kV#4厂用馈线转运行,17:44分,#2消弧变转运行。18:25分,QBJ-3800汽轮机监视保护仪更换完毕,#4机热工保护投入,恢复原运方。
3.原因分析
8月28日,热工车间工作负责人国宁克在更换#4机TSI转速表时,不慎将QBJ-3800汽轮机监视保护仪电源输出短路,使QBJ-3800汽轮机监视保护仪故障误发轴向位移危险信号,#4机跳闸。
4.暴露问题
1.热工车间工作负责人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 2.工作前未将危险点考虑周全;
3.热工人员对设备熟悉程度不够,TSI装置接线本为插拔式,但现场抢修时却采取接线的方法,延缓了事故处理的时间。
5.防范措施
1.加强车间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及新提拔的工作负责人技术水平。
2.工作前应将危险点考虑周全,在检修QBJ-3800汽轮机监视保护仪时,应将机组转速保护及轴向位移保护解除,防止保护误动。
(五)魏桥二电#5炉灭火事件
1.事故前运方
#5炉双引、单送、双制粉运行;因热工车间有工作票“吹扫#5炉炉膛负压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仪表管”,根据工作需要MFT总保护未投入;主汽流量110t/h,主汽温度540℃。
2.事故经过及处理
2007年9月28日14:00分,热工开工作票“吹扫#5炉炉膛负压仪表管”,根据工作需要解除#5炉MFT总保护,15:40分,热工人员吹扫完#5炉炉膛负压仪表管后要求投入MFT总保护,#5炉司炉胡林智汇报班长后电话通知值长,当值值长确认后命令投入保护,15:45:08,投入MFT保护,随即MFT保护动作,锅炉灭火,首出原因为“全炉膛灭火”。汇报班长、值长,并做灭火后的相关处理,16:05分投油点火,逐步稳定后撤油枪,投电除尘及相关保护,#5炉恢复正常。
3.原因分析
热工检修人员在吹扫#5炉炉膛负压管时,压控开关一次门关闭不严,致使在吹扫过程中炉膛负压高Ⅲ值压控开关动作,从而触发RS触发器。在工作结束后,因检查锅炉跳闸逻辑图时,没有锅炉跳闸信号存在,所以热工人员于15:45:08交待投入锅炉MFT总保护,但实际上在投入保护时因RS触发器信号有记忆功能,致使在投保护时,锅炉跳闸动作指令发出,给粉机跳闸,给粉机停止给粉,火检检测不到火焰,在15:45:11发出失去全炉火焰保护信号,MFT保护动作,锅炉灭火。事后经过检查历史曲线,投保护前锅炉跳闸逻辑图中没有跳闸信号存在。
4.暴露问题
1.热工车间工作负责人责任心不强。
2.投保护前检查不够全面,且缺少有效的监护。3.人员培训不到位,对保护动作逻辑不熟悉。
4.运行人员监盘时未及时发现FSSS画面吹扫程序中“吹扫完成”信号消失。
5.防范措施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1.加强人员培训,特别要加强保护动作逻辑的学习。2.加强工作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心。
3.在吹扫炉膛负压管时,将压控开关一次门关闭,并将炉膛负压高、低Ⅲ值压控开关与取样管脱开。
4.在检修工作结束后投入锅炉MFT总保护时,检查锅炉跳闸条件存在信号及炉膛负压高Ⅲ值动作信号历史曲线,若检修时存在,必须进行RS触发器复归。
5.在机组投保护时,热工检修班长或车间主任必须到现场进行有效监护。
(六)邹平一电#5机跳机事件
一.事故前运方
#5机电负荷21.7MW,真空-96.39KPa,5-2凝泵,5-2真空泵运行,轴向位移0.8mm,其它辅机正常备用。
二.事件经过
2008年1月20日15:29分,监盘人员发现负荷至零,“主汽门关闭”信号报警,ETS首出“轴向位移大”保护动作(事后查曲线轴向位移达-1.4mm),立即汇报值长,启高压油泵,解列三抽,倒高加疏水,重新挂闸冲转,15:45分机组定速,15:59并网,逐渐恢复原工况运行。
三.原因分析
2008年1月20日热工检修负责人孙荣生开票处理5-1热膨胀指示不准,在焊接完#5机机头处热膨胀接线后检查热膨胀数值仍不准,于是和检修工陈研收拾电缆、工具准备找班长解决。在#3电子设备间检修工陈研继续收拾电缆,孙荣生又到TSI柜后检查端子线,并用手检查热膨胀接线。分析认为此时造成电压瞬间降低误发轴向位移大保护信号,#5机跳机。
事后对电子设备间#5机TSI柜轴向位移二次表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对#5机轴向位移保护输入端子线进行了短路、断路等实验,均不会出现“轴向位移大”保护动作现象。经咨询TSI厂家并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有以下原因可能造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成轴向位移变化:①工作负责人孙荣生当时穿着羽绒服,身上经摩擦带有静电,在用手检查热膨胀输入端子线时,袖口接触到相临的轴向位移输入端子线,身上静电通过袖口瞬间释放,导致十伏左右的输入信号电压突降,保护出口。②轴向位移前置器工作24V电压突降,从而拉低了输入信号电压,造成轴向位移输入信号突变。
从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来看,轴向位移探头及二次表一直工作正常,造成轴向位移前置器工作24V电压突降的可能性不大。可确定造成轴向位移信号突变的原因为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身上穿的羽绒服摩擦产生静电,袖口接触端子线时瞬间放电,造成轴向位移输入信号电压突降,即相当于输入了轴向位移大信号而跳机。
四.暴露问题
1.工作票安全措施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此工作提出相对应的安全措施。2.在TSI柜前后工作时没有根据工作性质执行一人工作,一人监护。3.热工人员在电子设备间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监管。
4.热工人员在电子设备间工作期间穿易产生静电的羽绒服,没有穿棉质工作服。
5.轴向位移一取一保护逻辑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
五.防范措施
1.工作票中“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栏中必须针对此工作列出相对应的全面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规范、正确、全面地填写预控卡中的“检修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及“现场预控措施” 并严格落实执行。(各车间主任严格审核)
2.在TSI柜前后工作时根据此工作性质要求执行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制度,并执行复诵制度,避免走错间隔误碰其它设备。(热工车间)
3.鉴于热工工作的独特性,要求今后热工开工作票在电子设备间外工作时必须有相关车间运行人员进行监护,电子设备间内有工作时必须要有热工班长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或主任、专工监护。(安技科监督)
4.在确定不会造成不安全情况发生时才可以检查各端子排接线情况。(热工车间)
5.在电子设备间工作时,严格执行下发的《电子设备间出入管理制度》,并且穿工作服带导电环做到有效预防静电或其它信号的干扰。(热工车间)
6.建议公司针对30MW机组增加一套轴向位移保护装置,实现二取二保护逻辑。
(七)魏桥二电热工人员误操作导致#1机跳闸事件
一.事故前运方
#1发变组运行于35KVⅠ母甲段、#2发变组运行于35KVⅡ母甲段、#5发变组运行于35KVⅠ母乙段、#6发变组运行于35KVⅡ母乙段,#1机带电负荷25.81MW,三抽投对外供汽,真空-96.06KPa,主汽压力8.96MPa,主蒸汽温度534.1℃,1-2凝结水泵运行,1-1真空泵运行,各保护正常投入。
二.事故经过及处理
2009年11月12日14:57分,警铃响,喇叭叫,361、61B开关绿灯闪,610开关红灯闪,“#1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事故跳闸”、“#1机主汽门关闭”、“故障录波装置启动”、“6KVⅠ段BZT动作”光字牌亮,14:58分,复归361、61B、610开关,就地拉开61A开关,切除6KVⅠ段BZT开关,查保护为“#1机主汽门关闭”保护动作。15:12分,恢复#1发变组运行,倒#1机厂用电,恢复原运方。
三.原因分析
1.经查电气无其它任何保护动作,且就地检查无任何异常,故排除电气故障的可能。
2.故障发生时汽机运行人员无任何大方面的调整操作,故排除运行人员误动的可能。
3.跳机前汽机运行人员正在抄表,推力瓦温度最高在87℃,属于正常范围
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内,故排除测点故障或实际温度高的可能。
4.不安全情况发生后,热工工作负责人王锋主动向车间主任汇报,说明了误操作的情况。热工检修人员开具工作票下装#2域服务器后,为校验保护更改是否正确,做#4机推力瓦温度高保护试验,准备对#4机推力瓦温度测点进行强制时,误打开#1机算法调试画面,对#1机推力瓦温度六个测点进行了强制,此时#1机推力瓦温度高保护动作,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暴露问题及防范措施
1.工作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未进行机组确认,误打开#1机算法调试画面,在强制测点时,未仔细检查测点实际温度,就对#1机推力瓦温度六个测点进行强制,在以后进行机组保护逻辑试验时,操作人员、工作负责人必须共同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防止误入其它画面而引起不安全情况的发生。
2.进行保护试验时未与汽机运行人员联系,汽机运行人员对此项工作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危险点分析不足,未做到加强监视,因此,以后在做保护试验时应与运行人员有效沟通,使其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事故预想。
3.推力瓦温度高保护算法调试逻辑中没有机组名称注释,不能进行机组名称的确认,热工车间要利用机组调停机会,在推力瓦温度高保护算法逻辑中加入机组名称注释,防止误操作的再次发生。
4.四个域共用一个工程师站,在组态、算法调试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求在以后工作中必须明确域名和机组名称后,方可开始工作。
5.#1机主汽门关闭保护动作后,#1厂用分支电抗器进线61A开关跳闸线圈烧坏,导致61A开关未跳开,要求电气车间利用机组调停机会加强各开关跳闸线圈的检查,防止开关拒动。
6.分厂、车间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在#
3、#4机组停运后,安排对#2域服务器进行下装,只考虑机组已全部停运,未考虑热工工程师站能操作#1-#6机组,热电一分公司培训科
车间主任、专工和检修班长未能做到现场监督,要求以后在所有涉及到保护的工作,必须有相关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
第二篇:基建工程热工资料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
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通知
【颁布单位】 电力工业部
【颁布日期】 19931224
【实施日期】 19931224
【章名】 通知
为了适应火电大机组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需要,加强火电建设工 程的启动验收工作,进一步提高火电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 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我部将1980年颁发的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修订为《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 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现颁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告部建设协调司。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章名】
1、总则
1.0.1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在每台机组投产前,必须及时进行启 动验收,在本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必须及时进行竣工验收。
启动验收是全面检查投产机组以及相应的建筑安装工程设计、设备、施工、调试质量和生产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机组能安全、经济、迅速、可靠、完整、文明地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性 程序。具备投产条件的机组,必须及时办理启动验收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 手续。
竣工验收是全面检查工程项目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机组效率、结束 基本建设工程的最后步骤。通过竣工验收,总结经验,改进基本建设工作。
1.0.2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的启动验收或竣 工验收,应以上级的批准文件、设计图纸、设备供货合同和技术说明书、各种有关的标准与规程等为依据,在启动验收委员会或竣工验收委员会领 导下进行验收。
国外引进项目,尚应按照与国外签订的供货合同和合同附件,以及有 关文件(如设计联络会议纪要等)或国外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
1.0.3 机组整套启动移交试生产和竣工验收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安 全文明生产的要求,按设计的内容,按电力建设的各项验评标准做到达标 和移交水平。
1.0.4 启动验收工作的组织。
1.0.4.1 火电工程的启动验收,一般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业主 批准,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组织启动验收委员会。启动验收委 员会由业主担任主任委员,委员由各投资方、质监、建设、监理、施工、调试、生产、电网调度、设计、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
启动验收委员会必须在整套启动前组成并开始工作,于办完验收移交 手续后结束工作。
启动验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召开启动验收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 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决策启动调试中的重要问题和主要方案、协调启动调 试的外部条件以及主持启动验收交接工作。
1.0.4.2 启动调试总指挥为机组启动调试的总负责人(以下简称总指 挥)。总指挥及若干名副总指挥由业主指定的代表担任,总指挥的工作由分 部试运开始一直到试生产结束为止。在启动验收委员会成立后,总指挥在 启动验收委员会领导下代表启动验收委员会主持机组启动调试的常务指挥 工作。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审批主要启动调试方案、措施,主持定期的启 动调试协调会议,监督启动调试的质量和进度的完成。
1.0.4.3 启动验收委员会下设试运指挥组、生产准备检查组、验收工 作组、办公室,由总指挥直接领导各组(室)。
(1)试运指挥组是现场的启动指挥机构,作为现场值班指挥,对设备及 系统的启动或停运发布指令。试运指挥组由调试、建设、施工、生产单位 负责人设计总代表、制造厂总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试运指挥组组长由调 试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安装和生产单位负责人担任。
(2)验收工作组负责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设备和系统试验记 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文件等的审查和移交(对建设单位已经签字验收的应认 可),并办理设备、材料、备品、专用工具等的清点移交工作。验收工作组 的组长由建设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生产及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担任,电力基本建设工程质监站负责监督。
(3)生产准备检查组负责检查生产准备工作,包括运行、检修人员的培 训工作,各分值配备,所需的规程、制度、系统图表、记录表格、安全用 具等的配备。人员由运行单位和建设单位组成。
(4)办公室负责各组协调、调试管理、文秘、安全、消防、保卫等工作,由建设单位组成。
1.0.5 启动调试及验收的一般程序及有关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1.0.5.1 启动调试及验收的一般程序包括:建筑工程验收,分部试运,整套启动,技术资料备品备件的移交及工程验收书,试生产,竣工验收。
1.0.5.2 安装单位负责分部试运工作和整套启动期间的设备与系统的 维护、检修、消缺等工作。负责试生产期间由于安装质量而引起的设备及 系统的检修工作。
1.0.5.3 调试单位负责制订整套启动方案和整套启动调试工作。性能 试验、考核试验可根据合同进行。
1.0.5.4 生产单位在整个调整试运期间,根据调试要求或运行规程的 规定,负责电厂的运行操作。根据需要和协商,在安装结束至试生产之间,做好设备代保管工作。从试生产期开始,生产单位将接收机组的管理,对机组的运行和维护负责。
1.0.5.5 建设单位协助总指挥做好启动调试的全面组织工作。
1.0.5.6 设计院驻现场总代表负责现场的设计修改工作,并根据机组 试运情况及时了解和总结机组设计中的经验教训,以利改进和优化设计。
1.0.5.7 制造厂的代表对其为电厂提供的设备及系统进行现场技术指 导和服务。负责处理由于制造质量发生的问题,对非责任设备问题积极协 助处理。
1.0.5.8 建筑单位负责全厂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完工程度,水、暖、卫、道、照明、消防等不应影响分部试运和整套启动,并负责试运中的 维护消缺工作。
1.0.6 质监中心站和质监站对整套启动前、满负荷试运后和半年试生 产等进行质量监督,并作出评价意见。
【章名】
2、建筑工程验收
2.0.1 在新的工程整套启动前,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对建筑工程进行检 查验收。全部工程竣工后,验收委员会应对建筑工程进行一次全面验收。
在验收委员会成立前已经竣工的建筑工程项目,由建设单位根据设计 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并交付使用。
2.0.2 建筑工程验收一般包括:
2.0.2.1 检查完工程度,影响整套启动的工程项目应立即处理,限期 完工,对不影响安全发电的结尾工程项目,明确规定最后竣工日期(最后竣 工日期不得超出试生产结束日期)。
2.0.2.2 检查施工单位应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程度。
2.0.2.3 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及评定结果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进 行抽查。
2.0.2.4 属于外委工程以及与市政公用单位有关的铁路专用线、码头、厂外公路、上下水、消防、防洪、环境保护、综合利用等工程,在有关 单位参加下进行验收。
【章名】
3、分部试运
3.0.1 安装工作结束,并按调试顺序完成了必要的检查试验后即可开 始分部试运。分部试运由单机试运和分系统试运两个部分组成。
3.0.2 分部试运是由厂用电受电开始到机组整套启动前为止,由安装 单位负责,建设、调试、生产、设计单位参加,主要辅机设备(例如汽动给 水泵、球磨机等),还应有制造厂人员参加。
分部试运的方案和措施,由安装或调试单位提出,经安装单位总工程 师批准,对重要的试运项目还需经启动调试总指挥审批后交有关单位执行。
3.0.2.1 单机试运主要是辅机,包括电动机及其电气部分试运,带动 机械部分试运和带负荷单系统试运等。
3.0.2.2 单机试运合格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辅机进行分系统带 负荷,做程控试验和对整个分系统进行调试,考验工程质量,确定其是否 具备参加整套试运条件。
3.0.2.3 如合同规定必须由厂家自行调试的项目,调试和安装单位应 密切配合,生产单位参加。
3.0.3 系统碱洗、锅炉及其系统的化学清洗和蒸汽冲管是重要的系统 试运项目,除必要的临时设施外应尽可能利用正规设备进行。点火前应保 证燃烧管理系统和保护系统、火焰监视系统、吹灰系统等调试合格可以投 入。取样分析和加药系统也可正常投入。
3.0.4 分部试运及调整试验应由安装及调试单位作出技术记录,各项 试验结果将作为整套启动的依据。
经分部试运合格的设备和系统,如由于生产或试运需要须继续运转时,经双方协商,可交由生产单位代行保管并负责运行维护,由施工原因造 成的消缺检修工作仍由施工单位承担。设计、设备缺陷由建设单位组织有 关单位完成。
【章名】
4、整套启动试运
4.0.1 整套启动试运是指由机炉电第一次联合启动试运开始到24小时 或7天(或合同规定的时间)试运合格移交生产运行止,由启动委员会负责。
4.0.2 调试单位提出确保安全启动的方案和措施,报启动验收委员会 讨论并经启动调试总指挥审批后,交试运指挥组执行。
对有重大影响项目的调试方案和措施,应由调试、安装和生产单位联 合制定,报启动验收委员会讨论并经启动调试总指挥审批,必要时报主管 部门取得同意后执行。
4.0.3 整套设备的启动调试,由试运指挥组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整 套启动方案进行。
4.0.4 整套设备启动前,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听取建设、施工、调试和 运行单位负责人汇报并检查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全面检查所有投入整 套启动的设备是否已达到安全启动的要求,试运人员是否已经配备齐全,生产准备工作是否就绪,调试准备工作是否全部做好。
4.0.5 整套设备的启动试运,应具备下列条件才能进行(个别条款可 视实际情况,经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分阶段达到)。
4.0.5.1 投入使用的土建工程和生产区域的设施,应按设计完成并进 行了验收,生产区域的场地应平整,道路需畅通,平台栏杆和沟道盖板齐 全,脚手架、障碍物、易燃物、建筑垃圾等已经清除。
4.0.5.2 整套启动前,对投入设备和系统及与其有关的辅助设备配套 工程均已分部试运(包括调整试验)合格,热机、电气的所有保护装置、热 工仪表、远方操作装置、灯光音响信号、事故按钮及联锁装置均已分别试 验合格。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自动及程控装置应具备投入条件。
4.0.5.3 调试、运行及检修人员均已分值配齐,运行人员已经培训并 考试合格,整套启动方案和措施报审完毕,并按进度向有关参与试运的人 员交底。
4.0.5.4 生产单位将运行所需的规程制度、系统图表、记录表格、安 全用具、运行工具、仪表等已准备好,投入的设备和管道已有命名和标志。
4.0.5.5 数据采集的控制用计算机(包括事故追忆装置)输入输出点接 线经校对准确,系统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变送器定值整定完毕,不停电电 源、空调、机房空气净化、接地装置和屏蔽设施等均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 毕,并试运调整合格。
4.0.5.6 具备可靠的厂用电源和保安电源,足够的燃料,化学药品及 其他必需的材料备品及工具。
4.0.5.7 有关照明(包括事故照明)、通讯联络设备和按设计要求的防 寒、采暖通风设施已安装试验完毕,能正常投入使用。
4.0.5.8 压缩空气系统、补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工业水系统、启 动汽源系统、轴承冷却水系统、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等按设计 要求具备投入条件。
4.0.5.9 试运区域的消防水源必须可靠,消防设施齐全(包括事故排 油坑),并经验收试投合格。消防、保卫工作均已落实。
4.0.5.10 除灰系统沉渣池灰库、输灰泵房、输灰沟、输灰管和相应 的配套设备及灰场、废水、废油处理设施、电除尘器等均已按设计要求具 备投入条件。机组投入后,应符合环保要求。
4.0.5.11 卸煤、输煤、储煤和制粉系统按设计要求具备投入条件。
4.0.5.12 燃油系统的卸油、输油、储油和泵房(或燃气配气站)等的 土建和安装工作,按设计要求具备投入条件。
4.0.5.13 制氢设备和供氨系统,以及设有制氯装置的,都应按设计 要求具备投入条件。
4.0.5.14 全部参加试运的设备和系统,与运行中或尚在施工中的汽 水管道及其他系统已做好必要的隔离。
4.0.5.15 涉及新机投产的电网输电线路(包括远动通讯等)应基本具 备和满足启动机组满负荷输电的要求。
4.0.5.16 上下水、电梯、环境监测系统按设计要求投入。
4.0.5.17 保温、油漆工作已按设计完工,并经验收合格。
4.0.6 整套启动试运
4.0.6.1 为了保证整套启动试运能顺利进行,在冷态下调试、整定的 项目应按计划全部完成。
4.0.6.2 单机容量在300MW以下国产机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整套启动 试运:
(1)机组整套启动升速,额定转速下调节系统有关参数整定和调试,发 电机空载试验、短路试验、励磁装置试验,并网接带负荷试验,超速试验,制粉系统调试,燃烧初调整,汽水品质监督试验,各种保护系统投入,自动调节装置及控制系统投入和切换试验,厂用电切换试验。负荷摆动试 验,机组启动试验,甩负荷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等。在该试运期间,允 许机组启停进行调整和处理缺陷。
(2)机组负荷达到并保持铭牌出力后,燃煤锅炉要达到断油(或天然气)、投高加、投电除尘、连续72小时满负荷运行,汽水品质合格,自动装置 投入(由于设计、设备或系统等不属施工原因使个别项目不能全部投入时应 写明原因,由建设单位负责在试生产阶段组织完成),调节品质基本达到设 计要求,机组运行正常,整套试运行即告完成。
在试运中由于系统或其他原因使试运机组不能带满负荷时,由启动验 收委员会决定应带的最大允许负荷。
(3)72小时试运完成后,应对各项设备作一次全面检查,处理试运中发 现的缺陷,缺陷处理完毕后,机组应再次启动,带满负荷连续运行24小时 后,移交生产单位进入试生产阶段。(对暂时不具备处理条件的而又不影响 安全运行的项目,由启动验收委员会规定负责处理的单位和完工时间)。
(4)72小时试运过程中,应对设备的各项运行数据(如振动、膨胀、温 度、汽水品质、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等)及异常情况,作出详细记录交有关单 位。
4.0.6.3 单机容量在300MW及以上机组,整套启动调试程序如下:
(1)除按本规范6.0.6.2.1规定的调试项目外,视主辅机性能和自动控 制装置功能还应增加自动处理事故的功能试验项目,特殊试验项目(如单风 机运行、高加停用、汽动给水泵汽源切换试验等)。
(2)启动调试主要程序一般如下:
首次启动冲转冷态启动试验→升速→定速摩擦检查→升速→定速运行 检查→调节系统有关参数整定和调试→电气试验→主汽门严密性试验→并 网带负荷10%~15%稳定运行4~6小时→解列超速试验→高低压旁路系统试 验、锅炉洗硅→带25%负荷磨煤机及燃烧初调整试验、锅炉洗硅→带50%负 荷磨煤机及燃烧初调整试验、锅炉洗硅并机组甩负荷试验→短时停机检查 清扫凝汽器和消除缺陷→机组停运试验→温态启动试验→热态启停试验→ 带75%负荷、制粉系统或磨煤机调整试验、燃烧调整试验、自动调节和控制 系统调整投入及切换试验、汽机真空严密性试验、锅炉洗硅→带100%负荷,调试项目同75%负荷的项目并做甩荷试验。负荷变动试验→MFT动作试验 →停机检修。
在进行上述启动试运工作时,保护装置和燃烧器管理系统应始终投入,并作必要的调整,保证其正确动作。
(3)在完成上述调试工作后即可进行7天带负荷连续运行,主机和辅机 均应连续运行不应中断。合格后移交生产单位。
在运行期间,作好运行数据、设备缺陷及其处理情况的记录,交各有 关单位。
4.0.6.4 在进行机组的整套启动试运工作时,其启动试运主要程序可 根据实际情况由生产、调试和安装单位通过协商可酌情增减,有些项目也 可在试生产阶段完成。
4.0.6.5 在启动试运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由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组织有 关单位消缺完善。进口设备的缺陷应尽量由设备供应厂家驻现场代表负责 处理,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积极配合,在无制造厂代表时,以建设单位为 主提出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审批后进行处理。
4.0.6.6 进口机组的启动试运按合同规定进行,如合同无规定时,执 行本规程。
【章名】
5、技术资料备品配件的移交及工程验收书
5.0.1 技术资料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 规范的规定向运行单位移交(国外引进设备可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分工 办理),一般包括下列各项:
5.0.1.1 据以施工的整套设计图纸、技术条件、设计变更单、重要设 计修改图。施工过程中修改过多而必须重新绘制的峻工图纸,包括电气、热工二次线、地下管线、电缆埋设和接地装置等竣工图,由建设单位负责 组织,设计单位负责重新绘制,施工、调试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完成后移 交。
5.0.1.2 制造厂的整套安装图纸、说明书及出厂证明书。
5.0.1.3 材料试验记录和质保书。
5.0.1.4 建筑及安装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记录和中间验收签证。施工 和试运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的设备缺陷处理记录。
5.0.1.5 施工过程中补充的地质及水文资料以及建筑物、构筑物、大 型设备基础的沉陷观测记录。
5.0.1.6 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大型设备主要轴线的测量放线记录及水准 点一览表。
5.0.1.7 安装记录和分部试转及调整试验记录或报告。
5.0.1.8 整套启动试运记录和调试报告。
5.0.1.9 经上级质监站检查的项目、结果、评价及其他有关文件。
5.0.1.10 与工程有关的将来生产上必须作为依据的合同、协议、来 往文件及重要会议记录等。
凡属外文的技术资料应一并移交。
5.0.2 技术资料的移交由启动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工作组负责办理,应 移交哪些技术资料,双方如有不同意见时,由启动验收委员会决定。
全部资料应在整套启动试运完毕进入试生产后一个半月内移交完毕(或 按合同规定),特殊情况由启动委员会决定时间。需在试运前移交的资料,施工单位根据运行单位的需要提前移交。
5.0.3 随同设备供应的备品、配件、生产试验仪器和专用工具等,应 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安装单位移交生产单位。
5.0.4 验收交接工作完成后,应由启动验收委员会在一个月内提出以 下文件:
5.0.4.1 工程验收书。
5.0.4.2 整套设备启动试运工作总结。
5.0.4.3 未完工程及需改进工程清单,明确设计、施工单位和完成日 期。
上述文件由建设、生产、设计和施工单位各执一份,并报送有关上级 主管部门。必要时应抄送设备制造单位。
【章名】
6、试生产
6.0.1 对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移交生产单位后用六个月 的时间作为试生产阶段。试生产阶段仍属基本建设阶段,建设单位、生产 单位要安排条件,使机组在各种工况下运行,进一步暴露和消除缺陷;进 行未完调试项目的调试和运行调试;对设备是否符合设计性能进行全面考 核;使自动和程控装置投入运行后调节和控制质量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并 确定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完成基建未完项目。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应按与外商签订的供货合同处理。
200MW以下机组是否安排试生产,由启动验收委员会决定。
6.0.2 试生产阶段的工作和责任
6.0.2.1 试生产阶段机组已移交生产,因此这阶段工作要在业主和启 动调试总指挥领导下,由建设单位组织生产、调试、设计、施工单位和制 造厂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施。
6.0.2.2 生产单位负责机组的运行和维护,在此阶段内,由于设计、制造或施工原因造成的缺陷,分别由设计、制造和施工单位负责处理并承 担经济责任,生产单位应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提出机组存在的问题,由建 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贯彻落实。
6.0.2.3 试生产阶段,生产、调试和建设单位都要给自动、程控和保 护装置的试验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相互配合,努力使机组的自动化水平达 到设计要求。
6.0.2.4 试生产阶段,机组不属电网的可调机组,电网调度在安全运 行的许可条件内,尽可能满足机组调试的启停和负荷变动的要求。
6.0.2.5 如机组各项技术安全经济指标已达到设计值,自动和程控装 置已全部投入,机组各项性能考核已按俣同全面完成,运行正常,并提出 了试生产报告,试生产阶段即可如期结束。
6.0.2.6 试生产期内,由于某种原因,一些设备和自动保护装置不能 投入,应由建设单位有有关参加单位提出专题报告,报主管单位研究解决。
6.0.2.7 试生产结束后,应由业或其委托的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整个 工作结束后进行竣工验收的同时由竣工验收委员会对试生产进行验收。
6.0.2.8 试生产期满后,如某些指标和试验因设备等原因仍未达到设 计要求或未全部完成,则不延长试生产期,连同相应的资金交由生产单位 自行完成。
【章名】
7、竣工验收
7.0.1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按批准的设 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该期工程在最后一台机组试生产结束后(无 试生产期的则在最后一台机组整套试运转移交后)必须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7.0.2 一般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提出申 请,报业主批准并由业主部门主持。
单机容量在600MW及以上并且工程容量在12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基 本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由业主提出申请,电力部主持。之前,应由业主 先进行初步验收。特大容量,特别重要的工程由电力部请国家主持验收。
7.0.3 竣工验收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复杂程度组成竣工验收委员会。除了参加工程建设的建设、设计、施工、调试、生产、质监单位、主要 设备制造单位参加外,可以邀请有关的地方政府部门参加。
7.0.4 竣工验收的范围包括本期工程所有设计项目、全部机组、全厂 公用系统和公共设施、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设施、试生产情况等,以确保 全厂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
对已经办理过验收手续并已移交生产的机组和工程项目,不再重复办 理验收手续。
有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只是零星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 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正常生产,已符合竣工验收标准的,亦 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对剩余工程按设计留足投资,限期完成。
7.0.5 建设、设计、施工、调试和生产单位,均应在竣工验收时分别 作出总结。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含配套工程)建设过程和完成情况、工程 质量、试生产情况、考核试验情况(指需要考核试验的机组)、建设项目后 评估、竣工决算和存在的问题。
7.0.6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配合下,于办理验收手续 之前,认真清理所有财产和物资,编报竣工决算。分析概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配合验收,同时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转帐手续。
【章名】
8、附则
8.0.1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移交试生产后为一年(进 口设备应按与供货厂家签订的合同办理)。在此期间暴露的缺陷,根据缺陷 的性质与分类,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处理。
第三篇:接触网工学习资料
复习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地点、顾客单位、工程内容、工程性质、主要工程数量、工程总造价、建设总工期。(2).施工地区的自然及技术经济条件。(3).工程特征、工艺要求、主要工艺流程、涉及的新工艺、新技术。3.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1)工程指挥机构及施工队伍配置。(2)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等。(3).施工过程的确定,明确对各种过程控制的要求和准则。(4).本工程采用的规范、标准、工艺、工法、特定程序、方案、方法、相关文件和作业指导书。4.施工进度计划(1).建设工程总进度。(2).主要单位工程综合进度。(3).前期、迁改工程配合施工进度。(4).线条进度表及网络图。5.物资的供应及屯放6.施工车辆及机具配置、仪器仪表的管理7.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保证措施(1).应达到的目标。(2)各岗位职责(3).为达到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其它措施。8.创优规划9.其他内容:文明工地建设,劳动竞赛等事项,存在问题及需上级或业主协调解决的事项。
2、开工前准备情况及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开工报告、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图现场复核情况、地质勘察资料、交桩、施工复测及测量控制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及审批、分包方资质及对分包方单位管理制度、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施工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设备、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4、高速接触网的悬挂模式由哪几种?简述其受流质量的区别?
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就现有的情况而言,有弹性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和复式链型悬挂(或称双链型悬挂)。5、160km/h及以下,200km/h承力索、接触线架设的规定?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它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6、试画出吸流变压器—回流线(BT)方式的原理接线图,并简要分析其抵消牵引网电磁场的原理?指出该方式存在的缺陷。
吸流变压器—回流线的防护原理是基于吸流变压器的作用。当牵引电流IJ流经吸流变压器原边时,在副边的回流线中将产生很大的互感电势,由于电磁的作用,将强迫流经轨道的大部分电流通过吸上线XSX流到回流线中去(如图中IH),并返回牵引变电所。由于回流线电流抵消了绝大部分因接触网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影响,因而对通信线的影响大为减轻。实践证明,回流线越靠近接触网越好,这样就把范围很大的接触网—地回路改变成范围较小的接触网—回流线回路,从而极大地减弱了接触网的空间磁场。但这种装置并不能完全抵消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感应影响,未能抵消掉的对通信线路残留的感应影响,成为长回路感应影响。除了长回路感应影响以外,机车运行时所在的位置对防护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这种感应为半段效应。此外,这种装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安设了这种防护装置以后,使得牵引网单位长度阻抗加大,供电电压损失及电能损失均增加;(2)机车受电弓通过吸流变压器分段时,将产生电弧,烧损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在高速运行及大负荷时,这种烧损更为严重。
7、试画出直供+回流线方式的原理接线图,并简要说明该供电方式的特点?
此方式是在接触网支柱上仅架设一条与钢轨并联的导线,以使钢轨中的电流尽可能经由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这样既保持供电回路结构简单的特点,又能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在设计回流线时应设法使回流线尽量靠近接触线,以增加二者之间的互感作用,迫使更多的牵引电流沿着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以降低对通信线路的感应影响。为此,回流线的架设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接触悬挂的侧面;其二是在接触悬挂的正上方。后者要比前者效果好些,但是安装困难。总的来说,这种方式的防护效果要比吸流变压器差些,但是经济性好、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修工作量小,且防干扰性能不随负荷电流改变。同时,这种方式馈电回路简单,回路阻抗较小,一次投资及运营费均较低。
8、试画出自耦变压器(AT)方式的原理接线图,并简要说明该供电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自耦变压器是一种电力变压器,它并接于接处网J、钢轨G、和正馈线Q之中,由接触网、钢轨、正馈线和自耦变压器组成供电回路,并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每隔10km左右并联接入一台自耦变压器,其中性点与钢轨联结,正馈线与接触悬挂同杆架设,正馈线架设于接处悬挂的背后。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良好的防干扰性能,这是由于自耦变压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自耦变压器利用其自耦和原理进行防护。例如,当机车运行于AT2与AT3之间的位置时,由AT2n1、AT3n1绕组同时向机车供应电流,根据变压器安匝平衡的原理,必定有一定的机车电流分量被吸入n2绕组中,并经正馈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 页 线返回电源。当忽略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且在n1= n2时,两绕组(n1与 n2)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即在AT2与 AT3的区间内,接触网与正馈线中将对称地流过供给机车的电流(如果机车处于正中间,将流过1/2机车电流),而且方向相反,因而它们产生的感应影响互相抵消。当机车运行于AT2与 AT3之间或任意两相邻变压器之间时,牵引电流将由两侧流向机车,且在机车两侧钢轨内的电流方向相反,因而在通信线中的影响也起抵消作用。同时,机车的回归电流除了机车在AT2、AT3区间之外,均被限制在正馈线内。由于接触网和正馈线相隔较近,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能有效地减弱对通信线的电磁影响。
自耦变压器(AT)方式的缺点是结构复杂,保护方式繁琐,且电力损耗较大,使得运营费用增加。
12、接触线高度(最高高度、最低高度)是由哪些因素、原则确定的?
接触线最高高度时至在接触线最大负驰度时,接触线与两轨顶面连线的垂直距离。接触线最高高度是根据电力机车受点弓的工作范围决定的。接触线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接触线最低高度是指在接触线最大正驰度时,接触线与两轨顶面连线间的垂直距离,它是由货物列车最大允许装载高度及接触网带电部分距最高装载货物的绝缘空气间隙等因素决定的。
14、分析目前国内硬横梁、软横跨的主要形式(类型)及其优缺点? 软横跨的主要形式有下部定位索绝缘的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均绝缘的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与定位索非绝缘的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与定位索均绝缘的软横跨。在下部定位索绝缘的软横跨上,可用能拆装的绝缘梯车对接触网进行带电巡视、检修。上不与下部定位索均带电的软横跨的优点是,在曲线和线岔的地方,上部定位索能使绝缘子保持在垂直位置。横向承力索与定位索非绝缘的软横跨对于固定定位器很方便,同时不会把几条股道上的悬挂在电气上连起来;其缺点是不能在接触网上进行带电作业。横向承力索与定位索均绝缘的软横跨给带电作业创造了最为安全的条件。其缺点是主要承力部件——横向承力索需要通过绝缘子固定到支柱上,这样横向承力索故障所带来的危险性当然要比定位索的大得多。硬横跨其硬横梁两端被分别固定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支柱上。软横跨可以跨越较大站场和较多的股道,其投资相对较少。硬横跨的优点是形式单
一、结构简单,便于机械化施工。不仅具有机械上独立、股道之间不产生影响、事故范围小、结构稳定、抗振动、抗风性能好、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且具有较好的刚度,稳定性好,能改善弓网受流,因而又具有磨耗小、可降低离线率等一系列优点。同时,硬横跨具有模块化式的结构,互换性强,有利于机械加工和机械化安装作业。外观一致、简洁、匀称、美观。同时跨越能力强,能有效降低支柱高度,既做到满足刚度及稳定性,又做到相对经济合理、适用。
15、对于高速接触网定位装置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哪些要求?(1)定位器结构不妨碍受电弓顺利通过。(2)有足够的强度,具有承受接触线的张力及风压的能力。(3)有很好的灵活性,能自由地追随接触线在垂向和顺线路方向的移动和变化。(4)重量要轻,不是接触悬挂形成硬点。(5)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特种或专用机具就可以拆卸和更换。(6)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要长。(7)各种部件要有互换性,价格便宜,经济性好。(8)螺栓、楔类部件不易松动。
16、简述隧道内外中心锚结的形式和结构及秦沈、哈大两跨式中心锚结的形式和结构?
隧道内中心锚结分为简单悬挂中心锚结、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及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隧道内中心锚结的特点是可以利用隧道顶,将承力索或接触线相应固定装置直接固定到隧道顶上。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在隧道顶上设一个倒立的立柱,承力索通过绝缘子串锚回到立柱上。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承力索两端都是硬锚,纵向不产生位移,接触线两端为补偿下锚,用锚结绳固定在承力索上,使该点接触线也不产生位移。全补偿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都是补偿下锚,均可能因两端张力不平衡而产生移动,所以承力索和接触线都要设置中心锚结进行固定,其固定形式相当于由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与承力索中心锚结两部分组成。接触线的中心锚结绳在跨距中间与承力索固定,而成力索的中心锚结是在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的跨局内增加一根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该跨距两端的腕臂上固定后,在延长一个跨距拉向另一支柱锚固,使该跨距的承力索不产生位移。
17、根据锚段关节所起的作用,列举锚段关节的种类?并简述其导线走向原理?
根据锚段关节所起的作用,可分为非绝缘锚段关节、绝缘锚段关节、电分相锚段关节。非绝缘锚段关节仅用作接触悬挂在机械方面的分段,电气方面仍然相联结。此时用电连接线将工作支和非工作支连接起来,保证电流通过。在这种锚段关节内,其承力索和接触线在两转换支柱之间的跨距中心处过渡。过渡处,两接触线等高,且相距100mm,非工作支在转换支柱处抬升200mm,然后拉向锚支柱(抬升500mm)去下锚。绝缘锚段关节除了进行机械分段以外,主要用于电分段,多用于站场和区间的衔接处。其特点是相邻两锚段的两组悬挂,其承力索之间、接触线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 页 向都彼此相距500mm,以保证其电气方面的绝缘。在中心支柱处,两接触线等高,并保证受点弓在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过渡平稳。电分相锚段关节采用锚段关节形式实现过电分相,使在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平稳,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及受流质量。锚段关节加入一个中型嵌入线,中性嵌入线保证在中间跨局内是绝缘的。
18、国内已采用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种类、基本原理及特点?由其引起架线施工工艺和方法上有何不同?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种类有滑轮式、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簧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结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因为在大气温度发生变化时,接触线或承力索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使线索内张力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影响到接触线或承力索的驰度发生变化,因而使受流条件恶化。为改变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19、何谓接触悬挂的弹性、弹性不均匀度?哈大Re200c所允许的值?
接触悬挂的弹性是表示接触悬挂结构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接触悬挂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升高性能,即在受电弓压力的作用下,每单位垂直力使接触线的升高,常用η表示,单位为mm/N。弹性不均与度u=(ηηmin/ηmax+ηmin)×100%,哈大
max-
Re200c所允许的弹性值为1.1mm/N,弹性不均匀度为20%。
20、适度设置接触线预留驰度的意义?不适宜值的影响?
适度设置接触线预留驰度的意义是,期望受电弓在高速运行时,其轨迹为距轨面等高的水平线。不适宜值都会降低受流质量。预留驰度值过大,不仅会影响受流质量,而且会增加跨中的摩擦阻力,加大磨损量,减小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21、接触网目前采用的施工组织模式有哪些?
接触网目前采用的施工组织模式是:施工人员专业化、施工作业标准化、施工机具专用化、施工计算电脑化、施工检测科学化和施工组织合理化。
23、何谓软横跨的负载计算法?说明其简要步骤?需实测的参数有哪些?
软横跨的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结构的标准形式为依据,以实际负载为基础,以安装后的受力状态为前提,由负载计算转化为结构尺寸计算的方法。负载计算法的步骤为:(1)确定各股道悬挂点负载(2)测量现场支柱状态及横向跨距(3)输入原始实测数据(4)计算安装结构参数(5)确定最短吊弦位置(6)求算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度(7)计算吊弦长度(8)计算出上部及下部定位索长度。需实测的数据有(1)侧面限界CX1、CX2(2)两支柱间的横向跨距L、(3)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的水平距离l1、、l2(4)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δ
1、δ2(5)偏移距离d1、d2(6)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差s1、s2(7)横向承力索的驰度f1、f2(8)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a1、a2„an
25、简述接触网现代化物流管理的特点。
接触网物资应按内资料和外资料分别进行管理。接触网施工中采用物资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物资管理模式,设立中心仓库,中心仓库负责物资的采购、预配尺寸计算、加工预配、仓储和将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等管理。在中心仓库按腕臂加工月计划,技术人员对全线的腕臂和吊弦进行计算,预配工人进行腕臂预配和其他零配件(如棘轮补偿装置等)的配套组装,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检查控制腕臂预配的质量。腕臂和吊弦计算、预配合其他零配件(如棘轮补偿装置等)组装均以锚段为计算、生产、存放和发货单位,站场接触网配件则以车站或站场作为发货单位。物资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封闭点计划发放和及时组织运输到各施工单位材料库。中心仓库采用计算机进行物资管理,发货时不考虑材料消耗系数,从而可以实现材料设备的零损耗。
1、为何接触网冬季施工?主要规定有哪些?举工程实例说明。
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1)冬季混凝土施工应按现行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2)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2、简述竣工文件的内容及编制的依据。
竣工文件的内容包括:开、竣工报告及批复文件、工程竣工数量表、变更设计通知单、图纸审核记录、各种隐蔽工程记录、各种试验报告、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各种各种设备、线材、支柱等出厂合格证、工程日志、工程技术总结、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站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竣工图、各种安装图。
3、述“检验批”质量验收的内容及质量合格的规定。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实物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现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 页 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2)对混凝土强度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3)对本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有允许偏差项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4、进行验收的施工质量应满足哪些要求?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有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8)、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6、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1)、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应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对一般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检。监眼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表填写。(2)、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3)、分部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4)、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验收报告。(5)、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6)、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应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将有关工程资料移交总包单位。(7)、单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处理。
8、述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的主控项目。
1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对影响安全运营的路内、外电力线路,建筑物及树木进行全面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力线路跨越接触网时,距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2)、跨越接触网的立交桥及构筑物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接地良好。(3)、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不应小于3.5米,垂直不应小于3.0米。2冷滑试验及开通送电前,应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尺,对接触网进行检测。检查尺应按照设计给定的营业电力机车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和最大摆动量或按v≤12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0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00 mm,120km/h≤v≤16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2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50 mm制作,支持装置及定位装置任何部位均应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以内。3拉出值最大不应大于400mm,接触线线面正确,无弯曲、碰弓、脱弓现象。常速冷滑无不允许的硬点。4受电弓在正常情况下距接地体瞬时间隙不应小于200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 mm。5吊弦线夹、定位线夹、接触线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电连接线夹、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线岔等无碰弓现象和不允许的硬点。6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好。接触网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保有电。
9、简述德国高速交叉线岔的主要设计原则及安装调整关键技术。
(1)以1/38型为例,从岔心算起,在距辙岔中心方向61m处,定为基准点I,且道岔定位点I设在线间距400mm以内。(2)在道岔定位点I处,两支导线为等高悬挂,最大拉处值为400mm。(3)两支导线的交叉点应尽量靠近道岔定位点I,并位于两条线路的中间,如有偏移应靠近正线线路中心。(4)在定位点I~II(II点设在距I点50m处)之间为受电弓驶入或驶出的区域,即在线间距400~1050mm的范围内,应保证两支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线的同一侧。(5)在正线或侧线线路,两线间距为600~1050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以保证受电弓无碰撞、平滑地通过。(6)在交叉点两侧,两导线间距550~600mm处各设一组交叉吊弦,以保证在受电弓始触点附近两支导线等高。(7)侧线经过定位点I后不能直接下锚,应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8)定位器原则上不应超过线路中心线,并处于受拉状态,拉力F应大于80N。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4 页 10简述无交叉线岔的设计原则及工作原理及安装调整关键技术要领。
无交叉线岔的设计原则:无交叉线岔的道岔柱位于正线和侧线的两线间距的660mm处,正线拉出值约为330mm,侧线相对于正线的线路中心999mm,距侧线线路中心333mm,侧线接触线在过线岔后抬高下锚。不相交的正线和侧线两支接触线在线岔过渡区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接触线正常高度水平线,正线接触线在理论岔心方向,比定位点处略低,在辙岔方向以4/1000的坡度升高。而侧线相反,在理论岔心方向抬高后去下锚,在其辙岔方向以-3/1000的坡度降低。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126~526mm之间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此时,因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3/1000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过渡时,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有较大的抬高,因此,受点弓不会接触侧线接触线而从正线接触线上受流。随着机车的前进,由于在定位点处受点弓中心与正线接触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受点弓经过等高区后逐渐滑离正线接触线,而此时侧线接触线逐渐降低至正常高度。因而,受点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当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在线间距806~1306mm之间为受点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此时,因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抬高4/1000的坡度,过岔后,渡线被抬高下锚,正线接触线高度又低于侧线,因而,受点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在机车从侧线向正线开始过渡时,由于侧线低于正线,所以仍由侧线供电,受电弓进入正线接触悬挂的始触区,受电弓滑板的侧面与正线接触线开始接触。经过等高区以后,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随着机车的继续前进,受电弓将逐步脱离侧线接触悬挂而平滑地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
11、分析一般站区接触线高度最低高度5700mm的由来。
接触线最低高度是指在最大正驰度时,接触线与两轨顶面连线间的垂直距离,它是由货物列车最大允许装载高度及接触网带电部分距最高装载货物的绝缘空气间隙等因素决定的。在我国货物列车的最大装载高度为5300mm,在电气化线路上,接触网带电部分至货物列车最大装载高度的绝缘空气间隙为350mm,所以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为5700mm。
18、论述哈大线Re200C软横跨施工工艺流程及特点。预制横承力索和固定绳→预制上部吊线→安装→结束
(一)、预制横承力索和固定绳
(1)通过固定物或临时地锚来展放绞线。展放前先做好一端回头。(2)用φ4.0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然后展放绞线。(3)另一端用楔形紧线器和手扳葫芦与另一端地锚相连后紧线,使绞线绷紧。(4)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寸读数,一人用红漆做标记。(5)在一道红漆标记处安装双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在三道红漆标记处断线并做回头。(6)将固定绳的两相邻双耳楔形线夹用细铁线相连。(7)在横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的双耳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支柱号,然后盘成圈。
(二)预制上部吊线
(1)预制没有载流环(线)一端的吊线。用手动压接钳在压接管上从里向外一次压接2次。(2)据预制图截取25mm2青铜绞线。(3)用同样方法预制吊线的另一端。
(三)安装
(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和绝缘子等材料运往现场。(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展开,根据预制图,把上部吊线和绝缘子与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相连。(3)据预制图,测量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的安装高度后,安装固定角钢。(4)两人上杆顶并扎好安全带,安装横承力索固定角钢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和大滑轮吊上杆顶,做好安装准备工作。(5)先起吊并安装软横跨的一端。在安装横承力索的同时,2人在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扎好安全带、抓住并安装上部固定绳。(6)与本站值班员联系,利用行车间隙,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同时在对应支柱完成“3”、“4”项工作。(7)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的绝缘子串扎牢、吊起并安装软横跨。(4)结束
19、试述克服新线初伸长的不同施工方法。
承力索、接触线受力后会有一定的塑性变形,因此架设后会产生永久性伸长,即初伸长。新线初伸长的大小与其自身结构、起始弹性系数、外加荷重大小及加荷延续时间有关。新线初伸长会给接触悬挂施工质量或者说是给弓网关系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会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1)法国——不占用封闭线路的接触线超拉工法,采用接触线超拉1.25倍72小时的方法。(2)德国——额定张力下的预超拉工法,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初伸长均是在其额定张力下放置一段时间来克服的。(3)日本——预超拉工法,超拉为采用两台架线车上的紧线装置,且利用线路封闭点进行。在接触线上串接张力计,一旦新线延伸使接触线所受张力下降时,立即增加张力达到规定值。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5 页
其它资料
1、分段绝缘器安装的注意事项:⑴、电分段绝缘器导流板与主绝缘件衔接处应平滑,不碰弓,绝缘器各部件及连接螺栓连接紧固密切。⑵、安装绝缘器后应保持锚段原有张力及张力补偿器对地面的原有高度。⑶、电分段绝缘器两导流板带电部分空气绝缘距离不得小于300mm。⑷安装调整完毕的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的部分应水平。承力索绝缘子串应在绝缘器的正上方;⑸、安装调整完毕的分段绝缘器的主绝缘件应包扎好,保持良好地绝缘强度。
2、岔的技术要求:⑴、线岔型号的选用:L大于500mm时,选用700型;L小于500mm时,选用500型;⑵、拉出值均为375mm,允许350mm~400mm;⑶、两线交点在两内轨距630mm~760mm处的横向中点,允许误差±50;⑷、两线间距500mm处,工作支侧等高,非工作支抬高50mm~70mm;⑸、线岔的安装符合温度偏移,限制管内间隙1mm~3mm;⑹导线高度符合标准,允许误差±30mm;⑺、安全文明生产。
3、跨安装技术要求:⑴、硬横梁组装时,各梁段要连接密贴,其间隙可用垫片调整,各部螺栓要对角循环紧固。中段横梁有上、下方向性,不得装反。⑵、硬横梁组装应顺直,并应预留拱度。⑶、硬横梁安装应呈水平状态,其梁底面距最高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100毫米、-0毫米。⑷、两支柱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支柱应垂直竖立。⑸、临时端横隔是防止端头段的上、下弦杆碰撞变形加装的,硬横跨安装完毕后才能拆下。
4、吸流变压器的安装:一般设在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处的转换柱附近,有利于管理和操作。安装吸流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吸流变压器台架应水平放置,距地面高度为3.5米。⑵、吸流变压器台上所有设备引线应对称一致、整齐美观,25KV侧线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得小于300毫米,回流对接地体距离不得小于200毫米。⑶、吸流变压器与台架连接应牢固、平稳、变压器下不得垫入垫片,并应添设腰箍加强固定。⑷、当吸流变压器需安装吸湿器时,吸湿器完整无锈蚀与油枕连接紧密,吸湿器内的干燥剂应干燥、未变色。
5、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考核要求及技术标准:⑴、工、量具准备齐全;⑵、劳动组织周密、合理;⑶、承力索在接触线的正上方;⑷、转换柱、中心柱两承力索在悬挂点的水平距离为500±50毫米;⑸、转换柱处,承力索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提高300毫米;⑹、中心柱处,保证上面承力索与下面拉杆(或压管)的绝缘距离500±50毫米;⑺、在转换柱处,接触线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500±50毫米;中心柱与转换柱之间导线要平滑升高;⑻腕臂上工作支定位环的安装高度:正定位=H+240mm,反定位=H+400mm,定位管安装呈水平状态,允许上扬20mm,中心柱的反定位管应向下倾斜,以保持定位管至另一接触线间隙500±50毫米;⑼、两接触线在转换柱处的水平距离为500±50毫米(拉出值以工作支为准)。⑽、中心柱两侧各半个跨距内,两支接触线均匀为工作支,应等高,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的水平间距为500±50毫米;⑾、电分段安装在非工作支线索的换柱靠中心柱侧,悬式绝缘子串外端距悬挂点1m处;⑿、安全文明生产
6、电连接的安装要求:电连接线应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施工允许偏差为±500毫米。电连接线载流截面应与被连接的接触悬挂载流截面相等并应完好,无松散断股等现象。若铜接触线与铝电连接线连接时,应采用铝铜过渡设备线夹,并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连接线的安装应能满足任何情况下带电体的要求。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电连线应做成弹簧形状,弹簧圈一般绕3~4圈,弹簧圈的内直径为80毫米,施工偏差为±20毫米,圈距保持50毫米,施工偏差为±10毫米,其底圈距接触线的距离以200~300毫米为宜。横向电连接在采用铜承力索和铜接触线的区段,每隔200米安装一组;股道间电连接尽可能在电力机车起动的附近,一般在车站两端各安装一组。锚段关节电连接安装在绝缘锚段关节和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锚柱侧,距转换柱10米远的地方;隔离开关电连接在绝缘锚段关节处的隔离开关电连接,安装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两侧,其中心柱侧距转换柱5米;
1、拉线测量预制的技术要求:⑴、回头长度500毫米,误差±20毫米,绑扎100毫米,误差±10毫米回头端部外露30毫米;⑵、拉线预制长度合适,误差±40毫米;⑶、回头要顺直,绑扎要平整美观。⑷、安全文明生产。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6 页
2、LGJ—185铝铰线接头的技术要求:⑴、正确选择所需工具、材料;⑵、处理端头、清洗钳压管,涂凡士林油;⑶、两线头插入钳压管进行压接,压坑位置,尺寸如下压接深度4.0毫米;D值39.0毫米;压接坑数14。⑷、校直钳压管并检查,然后两端涂红漆;⑸、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说明:⑴、领取工具、材料;⑵、处理端头;⑶、用汽油清洗钳压管;⑷、清洗导线搭接部分:a汽油清洗b涂凡士林后用钢丝刷、擦;c用棉纱擦去脏污的凡士林;d⑴再涂一层凡士林。⑸、两线头插入钳压管,并在中间加铝垫,然后压接,压接从中间开始,按图所示顺序压接;⑹、校直钳压管并检查,然后两端涂红漆;⑺、作业完毕,清理现场。
3、软横跨预制的技术要求:⑴、测量及标记,准确无误;⑵、各种线夹安装准确无误,螺栓紧固,螺母垫片齐全;⑶、回头制作符合标准要求,位置准确;⑷、正确使用工具;⑸、安全文明生产。操作程序说明:⑴、领取工具、材料,并检查;⑵、安置线盘,展放钢绞线并拉紧;⑶、测量并做标记;⑷、按标记位置安装线夹;⑸、按计算表制作直吊线及斜吊线;⑹、预制完毕清理现场。
4、全补偿下锚坠砣高度的调整的技术要求:⑴、会查线、索的坠砣安装曲线;⑵、作业方法、程序正确,回头符合要求,b值允许施工误差±200毫米;⑶、坠砣无破损,排放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坠砣数量正确;⑷、安全文明生产,正确使用工具。操作程序说明:⑴、领取工具、材料;⑵、查线、索坠砣安装曲线,确定b值;(L值由考评员给定)⑶、测实际b值,计算出误差,确定补偿绳的新回头位置,并做标记;⑷、在适当位置,安装紧线器,并紧线拉紧补偿绳;⑸、检查楔型紧线器是否打滑,然后卸掉坠砣,重新做好回头;⑹、装好坠砣杆及坠砣,复核b值;⑺、作业完毕清理现场。
5、线岔的技术要求:⑴、线岔型号的选用:L大于500mm时,选用700型;L小于500mm时,选用500型;⑵、拉出值均为375mm,允许350mm~400mm;⑶、两线交点在两内轨距630mm~760mm处的横向中点,允许误差±50;⑷、两线间距500mm处,工作支侧等高,非工作支抬高50mm~70mm;⑸、线岔的安装符合温度偏移,限制管内间隙1mm~3mm;⑹导线高度符合标准,允许误差±30mm;⑺、安全文明生产。
6、中心锚结检修标准: A、区间全补偿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弛度应小于或等于该跨距承力索弛度;B、中心锚线夹两边锚结绳的张力应相等,不得松弛;C、中锚线夹处导高比相邻吊弦点高20—100毫米;D、中锚线夹应端正,螺栓紧固,锚结绳不得有散股、断股;检查并调整处理:A、中心锚结绳,松弛的处理;B、更换中心锚结线夹,或更换接触线锚结绳;C、正确使用工具;D、作业方法程序合理;E、安全文明生产。
7、回流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要求:
1、直线杆导线绑在顶槽上。
2、转角导线绑在转角外侧槽内。
8、拉出值调整:⑴、正定位:H0+250;反定位:H0+375;允许误差:—0,+30;⑵、定位装置选用、安装正确;⑶、定位器偏移正确,误差不大于50毫米,计算公式:E=La(tx—tp);⑷、测量、调整拉出值,方法正确;⑸、工具使用得当,作业熟练规范;⑹、安全文明生产。操作程序说明:⑴、领取工具材料;⑵、设置防护、上线路作业,检查并调整承力索位置及腕臂偏移值;⑶、检查并调整定位环安装高度;⑷、安装定位管及定位器;⑸、调拉出值,并检查导高;⑹、作业完毕撤除防护,清理现场。
接触网论坛整理
2006.12.31
Copyright © 2006-2008 jiech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7 页
第四篇:行车工学习资料
1.行车工须经训练考试,并持有操作证者方能独立操作,未经专门训练和考试不得单独操作。
2.开车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机械、电气部分和防护保险装置是否完好、可靠。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吊运。
3.必须听从挂钩起重人员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动的紧急停车信号,都应立即停车。
4.行车工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行车起动时应先鸣铃。5.操作控制器手柄时,应先从“0”位转到第一档,然后逐级挡减速度。换向时,必须先转回“0”位。
6.当接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或与邻近行车相遇时,速度要缓慢。不准用反车代替制动、限位代停车,紧急开关代普通开关。
7.应在规定的安全走道、专用站台或扶梯上行走和上下。大车轨道两侧除检修外不准行走。小车轨道上严禁行走。不准从一台行车跨越到另一台行车。
8.工作停歇时,不得将起重物悬在空中停留。运行中,地面有人或落放吊件时应鸣铃警告。严禁吊物在人头上越过。吊运物件离地不得过高。9.两台行车同时起吊一物件时,要听从指挥,步调一致。
10.运行时,行车与行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撞车,同壁行吊车错车时,行车应开动小车主动避让。
11.检修行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的警告牌。地面要设围栏,并挂“禁止通行”的标志。
12.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不准同时操作三只控制手柄。
13.行车运行时,严禁有人上下,也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修和调整机件。14.运动中发生突然停电,必须将开关手柄放置“0”位。起吊件未放下或索具未脱钩,不准离开驾驶室。
15.浇铸前,应先看好钢水包高度,然后鸣铃和慢速运行;浇注时,下降速度要缓稳。16.运行时由于突然故障而引起漏钢或吊件下滑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向无人处降落。
17.露天行车遇有暴风、雷击或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车轮前后应塞垫块卡牢。
18.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19.龙门吊安全操作按本规程执行。行驶时注意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吊运高大,物件防碍视线时,两旁应设专人监视和指挥。20.行车工必须认真做到“十不吊”: 1)吊物上站人或有浮放物件不吊; 2)超负荷不吊;
3)光线暗淡信号看不清,重量不明不吊; 4)吊车上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时不吊; 5)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6)斜拉工件不吊;
7)棱角物件没有防护措施不吊;
8)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不吊; 9)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10)违章指挥不吊。
21.工作完毕、行车应停在规定位置,升起吊钩,小车开到轨道两端,并将控制手柄放置“0”位,切断电源。
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1、行车工应熟悉本规程和指挥信号
2、行车工应严守工作岗位,非驾驶人员不的进入驾驶室
3、行车工应有专用的梯子上下车并禁止从一台车跨到另一台车上
4、开行车前应拉下电闸,检查所有机械设备、钢丝绳是否完好,加好润滑油并试开空车2分钟,确认无异常方可运转
5、确认行车轨道无人后方可开车
6、控制器应缓慢接入电源,根据速度的增加,平稳地从一级转到另一级,禁止突然开反车
7、大小车开近轨道终点是速度应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的使用终点开关
8、行车运行中禁止人员上下车,禁止对其进行加油、擦扫和整理
9、开车、刹车必须平稳,避免物体因震动后剧烈摇晃
10、运行中空钩应处在上限位。吊运物体应高于移动路线最高障碍物0.5m以上
11、吊运物体应先检查挂玲,严禁吊物从人员头上经过
12、禁止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
13、吊运物件时,物件上下不能站人
14、机械传动部分或抱闸失灵不能吊运物体
15、工具及备件物品不能放在桥架及小车上
16、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在起重机上
17、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1.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机械设备、操纵系统、起重制动器、限位、联锁机构、照明及报警系统;检查吊钩、钢丝绳、滑轮等隐患情况,空载运行正常后方可使用。
2.行车工上班前不准饮酒,开车时不吸烟,工作中不打瞌睡。
3.开车前一定要鸣铃示意,禁止超负荷起吊,禁止斜吊、斜拉;两台行车靠近时应鸣铃示意,严禁用限位当刹车,起吊物严禁从人体上方通过,行车检修和接班检查时应切断电源。4.吊运货物时应听从地面人员指挥,严禁吊人和氧气瓶,非操作人员严禁动用行车;行车用毕后,应停在指定地点。附:行车工的“七好”与“十不吊”
七好: 十不吊: 统一指挥好 指挥信号不明和乱指挥不吊
思想集中好 超负荷不吊
遵章守纪好
交接配合好
上下联系好
设备检查好
扎紧吊卸好
工件紧固不牢不吊 吊物上站人不吊 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 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斜拉工件不吊 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 钢水包过满不吊
第五篇:学习电力误操作心得体会
学习***误操作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误操作,使我认识到违章操作既阻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又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误操作是电力安全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人为责任事故。其性质恶劣,所造成的后果严重。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有章不循。某些电业人员安全观念淡薄,执行“两票”、“三制”不够严肃,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怕麻烦,明知自己的行为违章,仍然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倒闸操作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不模拟,不唱票,不监护,不按操作票顺序操作,有的甚至无票操作造成事故。
(2)防误闭锁装置存在问题。如有些五防闭锁装置由于设计布点不完善,安装调试有遗留问题,录入操作细则未能校对清楚,根本达不到“五防”的目的。甚至有的“五防”闭锁装置功能不齐,加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使“五防”闭锁装置失去应有的防误闭锁作用。还有的防误闭锁装置质量不良,经常要被迫解锁,引起操作混乱。而现场运行人员对“五防”闭锁装置的学习和掌握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无法发挥“五防”闭锁装置的作用。
(3)人为失误。如不进行验电或验电时敷衍了事,造成带电挂接地线;监护人放弃监护职责或操作人脱离监护,走错间隔,看错设备;接受调度命令不复诵,造成误听;设备未按规定实行双重称号;操作过程接听与操作无关的电话;操作人、监护人将矛盾带到工作中而影响操作安全等。
(4)其它。误操作事故还与人的生理原因、心理状态、情绪影响、注意力集中与否、设备状况、管理水平以及工作现场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如何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
(1)必须根据电气倒闸操作的原则和特点,预先确定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危险点,并加以认真研究、分析、监控。(2)运行管理人员要准确填写操作票。(3)加强对日常操作行为的监督。
(4)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5)加强对变电站微机“五防”闭锁装置的管理,严防因错误解除闭锁功能而发生误操作事故。
(6)避开和控制危险点,根据各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和设备状况,综合分析其操作的危险程度,选用危险点少、事故几率低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