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模版)
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
每年都组织学生免费体检,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进行体检,以便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这足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了,其中近视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小学生造成近视的原因很多,比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太久,做眼睛保健操的手法不正确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
一、改善教学设施,创造健康的教学环境。
1、从学前班做起,保证每个教室内光线充足,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三次检查日光照明灯的照明情况,对坏的及时更换。
2、每个教室都采用不反光的黑板,要求老师的书写板书要有条理,字迹工整,字体大小要合适,以保证学生能轻松辨认。
3、重新检查桌椅板凳高度,按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统一制定。其中检测前排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度。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学生长时间斜着眼听课。
4、学校规定每两周调换一次座位,方式为两边与中间对换,以免两边的学生总是处在斜眼视位置。
5、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一个视力表,并划出标准5米线,以方便学生随时检查自己的视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每个教室都张贴注意用眼卫生的宣传画。
二、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保证学生眼睛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1、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我校注重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杜绝拖堂,保证课间休息10分钟,以减轻学生视觉疲劳。
3、我校一直坚持星期四下午开展2+2活动,以便丰富学生的业余知识,要求不得利用此时间写作业和读书。要有老师组织户外活动,以便使学生的眼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4、对家庭作业进行了适当调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到6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从而可以减轻学生的用眼负担。
三、定期向学生讲解正确用眼保护视力的方法和意义,并且做好监督工作。
四、继续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搞好一学期一次的健康体检工作,对查出视力下降的学生,通知家长的同时,要及时和该学生进行谈话,共同找出视力下降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纠正。
五、新学期为增加班主任和学生对预防近视的积极性,规定开展无近视班级竞赛活动,对做的好的班级给予奖励。
六、教育孩子看电视距离和时间要适当,根据调查发现由于过度看电视和电脑导致的近视其发展速度和近视程度比学习引发的近视还要严重。
七、各种形式宣传小学生预防近视的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有一尺远。
2、看书、写字四十分钟后要休息片刻,并适当远望。
3、每天做眼保健操时找准穴位。
4、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歪着头或身子看书;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陈家港中心小学
2013年9月
第二篇:20171004小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小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近视是学生常见病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生近视率持续升高,近10年来,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为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学校在2016-2017年对全校近视学生采取了干预措施,情况如下。
一、对象:
以2016学年三年级近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51人,作为试验组,其中男生87名,女生64名。对照组为2017学年四年级近视学生140人,其中男生78名,女生62名。
二、对试验组所采取的系列教育及干预手段:
1、学生健康教育。
自2016年10月开始学校配有专职保健老师,给予试验组学生上健康课各2次,教材选用??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健康教育教案汇编》第1版以及各年级的小学健康教育教材。
2、教学设施配备。
(1)试验组每个教室内保证光线充足;每周检查日光照明灯的照明情况,对坏的及时更换。
(2)试验组每个教室采用不反光的黑板;老师的书写板书有条理,字迹工整,字体大小要合适。
(3)试验组教室桌椅统一使用标准课桌椅;前排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度。
(4)试验组每两周调换一次座位,方式为两边与中间对换。
(5)试验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一个视力表,并划出标准5米线,以方便学生随时检查自己的视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
(1)试验组教师坚决做到不拖堂,保证课间休息10分钟。
(2)试验组坚持星期五下午有老师组织户外活动。
(3)试验组学生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
4、各种形式宣传教育。
(1)定期向学生讲解正确用眼保护视力的方法和意义,并且做好监督工作;(2)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有一尺远。
(3)看书、写字四十分钟后要休息片刻,并适当远望。
(4)每天做眼保健操时找准穴位。
5、家长预防近视健康教育。
(1)通过开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 ,以巩固课堂所教,课后能正确贯彻执行。
(2)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搞好一学期一次的健康体检工作,对查出视力下降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的同时,与该学生进行谈话,共同找出视力下降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纠正;
(3)教育在家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歪着头或身子看书;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4)教育孩子看电视距离和时间要适当。
6、做眼保健操。坚持正确做全国小学生眼保健操。
三、对照组的干预手段: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只做全国中小学生眼保健操。
四、眼科检查:干预前(2016年9月)、干预中(2017年3月)和干预结束时(2017年9月)由经区疾控中心组织的专门医院对试验学生进行视力测试。视力测试采用标准远、近视力表,按中国学生体质调研标准,左右眼分别记录。以≥5.0为正常,4.9为轻度近视,4.6~4.8为中度,≤4.5为重度。
五、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评价:
对于学生所有干预措施的执行情况都进行了监督考核,干预措施均已落实执行,执行情况良好。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近视危害的认识由开始前的45.9%(69/151)提高到结束时的97.0%(146/151),对不良行为习惯由开始前的61.3%(92/151)降到21.1%(32/151),做眼保健操合格率由开始前的19.2%(29/151)上升到89.5%(135/151)。通过干预,在试验组学生四年级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发现,试验组(40.0%)近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0%),其中重度近视率差别最大。试验组(8.1%)重度近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1%)。
六、讨论:
近年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迅速上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近视的预防问题,卫生、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并未遏制住其上升势头。目前治疗近视眼的各种措施(包括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滴阿托品眼液等)并不能治愈近视,甚至不能阻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预防近视的发生在近视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近视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用眼卫生,而对于占学生近视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患者来讲,环境因素和用眼卫生仍起主要作用,所以,从环境因素和用眼卫生方面探讨近视的预防意义就更大。
第三篇:小学生近视干预试点研究
小学生近视干预试点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1.掌握我市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眼视力不同状态的小学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优先关注的领域和重点人群。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老师对小学生视力的保护意识及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引导青少年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节约用眼,科学用眼。
3.加强对视力不良和近视防治工作的统一的技术领导,提高防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含量,规范对视力不良、近视的筛查和诊断,提出系统、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4.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小学生近视防控的重视,增加社会投入,建立健全近视防控体系,提高近视的防治能力。
(二)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近视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的数据表明,每百万人口中约2000名儿童的双眼近视度数大于-1.00 D。在我国特殊国情和特殊社会环境、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生了近视,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病、社会病,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共有4亿多近视患者,发病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特别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5倍。它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我国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也影响到我国现代工业、高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更是对实现我国二十一世纪健康目标的严重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近视的发生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 据悉,我国7至9岁低龄儿童的近视现象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许多儿童在学龄前或早期就开始出现近视,这既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不便,也增加了成年后发展为高度近视的风险,增加眼并发症的发生。近视是渐进性的疾病,目前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治疗近视方法,预防和保护至关重要。现在的青少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用眼负荷,但学生时代的眼部保健仍然停留在一套眼保健操的阶段,可见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近视的问题远未达到足够的重视。专家指出,通过建立儿童视觉发育档案来加强儿童眼病和近视眼的监测和防治,将会从总体上节约医疗和社会成本,这也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的举措,是一项收益非浅和意义深远的工作。因此,近视防治已经成为目前学校以至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近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包括已有基础与存在不足)
目前,国内外有关近视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均已进行过大量研究。
在近视的临床治疗方面,药物及物理疗法以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探索中,其疗效、适应征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配戴眼镜仍然是目前主要的近视矫正措施。通常认为,配戴眼镜可以使患者的调节与集合恢复正常,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因此,也有助于其近视控制。但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却表明:为发育期的动物包括灵长类戴凹透镜可以诱导近视,以凹透镜矫正抑制实验性近视修复,提示为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配戴凹透镜有可能使其近视加速发展,错失恢复的机会。循证眼科学研究显示,目前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不仅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甚至还没有一种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抑制近视的进展。
有关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跟遗传、环境、体育锻炼、营养,甚至不良个性和情绪因素等均有关,其中遗传和环境的综合作用最为重要,而导致青少年近视眼发生率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则是环境因素,亦即近距离作业过多而户外活动时间太少。根据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最新研究成果,近视干预应在9~12 岁之前开始,越早越好。根据我国学校卫生资料,8~9 岁学童视力不良率最低;7 岁以前,远视为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9 岁以后,近视造成视力不良即迅速增加。因此近视干预应抢在9 岁之前的学龄与学龄前期开始。
近年来,各地有关近视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较多,但系统的研究与干预则较为少见。近视眼究竟是不是不可逆的, 干预对于近视眼来说究竟有没有效果, 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 人们已意识到近视眼之所以难治、难防,一方面是因为近视眼多种多样,病因复杂,机理仍未明了,目前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还在于近视眼一旦发生则可能不可逆,对病理性近视眼来说,还会不断进展,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失明。要解决这些问颗。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必须了解近视眼的发病规律,阐明其机理;另一方面,必须在近视眼发生以前及近视眼发生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
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内容
1.我市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规律;
2.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方式特征及行为危险因素、保护因素等; 3.家长、老师及小学生有关近视防制的知识、态度、信念等情况; 4.开发可以利用的政策、环境等资源; 5.建立小学生近视发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系统;
6.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探索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近视干预机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类实验的研究方法。选择江东区的小学生作为干预组,随机抽取江东区4所小学,以被抽取到的学校全体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同时以海曙区的小学生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海曙区4所同质小学,作为对照组,不采取特殊干预措施。
2.研究策略与方法(1)策略
利用现有的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平台,干预组的学校选择“近视防制”作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健康促进学校社会动员的优势,整合健康教育资源,出台可持续可操作的学校政策,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动,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寓教于乐,强调互动性、参与性,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防近知识、意识和技能,形成完善的小学生近视防制体系,探索可推广利用的近视防制及干预机制。
(2)方法
开展基线调查,了解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行为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根据眼视力的不同状态将学生分为视力正常组、假性近视组、真性近视组,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矫正、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三)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近视患病率统计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普查依据为视力或动态屈光,由于标准不同,结果差异大,难以正确掌握情况、交流信息、鉴定成果及制订有效研究计划。须咨询和汇总多个专家的意见,选取较为常用、易于监测且科学规范的统计标准。
2.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家长对小学生近视防制的忧患意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防制活动中来,是干预措施能否持续、有效的关键所在。
3.针对不同眼视力状态的学生,须开展不同的干预方法,但真正规范、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假性近视的矫正、真性近视的治疗、抑制真性近视的渐进性进展等措施与方法须借助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
4.干预的评价。对项目进行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总结经验,推广创建活动,是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篇:慢性病干预措施
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措施
经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缺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保健知识,生活习惯欠科学文明,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于此做出以下干预措施:
1、加强居民健康教育,通过慢病规范管理患者随访进行针对相关慢病知识健康教育,每月1次健康讲座及健康主题日活动宣传,通知辖区居民前来参加,以增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2、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后,针对档案所示信息,制定多种针对性健康教育处方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宣传,多种形式发放各种慢病健康教育处方。
3、不定期在社区中心播放电视、VCD等普及医学常识及科普知识,正确的锻炼方法,如太极拳、保健操等。
4、在中心内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定期根据季节多发病等更换内容。
5、对社区内多发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制定更具体的卫生干预措施:
高血压:据调查,吸烟、饮酒、基础血压偏高、高血脂胆固醇血症、过度肥胖、高热量膳食、过度摄入动物脂肪、体力活动不足以及年龄或家族遗传是社区居民高血压多发的主要因素,针对其中除年龄及遗传外的可干预因素,我中心对辖区发病或将发病的高危人群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体检及血压测量,建立健康档案,发放高
血压预防保健资料,指导高血压患者:(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消除紧张情绪,可适当使用少量安定剂。(2)、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高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3)、不吸烟,饮食宜清淡,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每日摄入少于6g食盐,限制饮酒,改善饮食结构。(4)、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可使血压恢复正常。(5)、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曾有过增高者,医生的定期随访观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6)、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24小时平稳血压,联合用药,避免频繁换药,个体治疗。
糖尿病:导致社区居民糖尿病发病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遗传、精神因素、肥胖、长期摄食过多、感染、妊娠等多种因素。我站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有较高发病风险的居民进行定期体检,查血糖,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资料。指导糖尿病患者:(1)、每天吃多少食物主要依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标准体重来计算。(2)、人体偏瘦者、重体力活动者、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孕妇以及合并有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和甲亢)的糖尿病人,所供食物可以多一点;反之,肥胖者、轻体力劳动者所需热量较低,食物宜少。(3)、针以每天可供的总热量,以碳水化合物占 50-60%,蛋白约占 15%,脂肪约占 25%为原则进行分配。并宜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的食物,按早餐占 1/5,中、晚餐各占 2/5 的比例作分配。(4)、吃饭时间应尽量固定,并且要和用降血糖药物的时间配合好:胰岛素一般在吃饭前 15-30 分钟注射;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达美康、美吡达等)及中药一般在吃饭前半小时
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一般在吃饭后或吃饭中间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平)一般在吃
第一口饭时同时嚼碎服;如果已吃过饭而忘了吃药、打胰岛素针,千万不要在饭后再补吃或注射,以免发生低血糖;已经吃药或注射过胰岛素,但因故吃饭延迟,可在原定的吃饭时间内加餐,但吃饭时应相应减去主食量。(5)、糖尿病病人不能限制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后就可有饱胀感,同时也能起到减少进食量的作用。(6)、市面上出售的糖尿病食品多用荞麦或燕麦等制作,有的仅仅是含纤维素多些或未加糖而已,但仍然以粮食成分(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用时应相应计算进饮食计划总量中。(7)、当外出旅游、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参加体育运动时,饭量可适当增加,或相应减少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第五篇:交通安全干预措施
交通安全干预措施
●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辆三交一封管理制度》、《车管站HSE处罚细则》、《机动车管理规定》、《驾驶员管理规定》、《车辆调派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我站交通安全管理。
●在全站范围内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倡导驾驶员签订《驾驶员安全承诺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大家担,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11年全站共计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驾驶员安全承诺书》共计41份。
●强化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安全培训。根据本单位生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培训计划,并落到实处。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道路交通安全法、季节性安全行车措施、安全行车常识、车辆维护保养知识等。对新到本单位的员工,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采取周一安全例会、事故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开辟宣传栏、制作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半年来共计开办安全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达200多人次;对4名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开展事故案例分析8次,参加人数达200多人次,制作安全安全宣传挂图、展板、板报等共计30多张。
●每开展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驾驶技能竞赛,各中队每周利用周一安全例会、周四车辆安全检查、工余间隙等时机,通过观看幻灯片、外请专业人员面授讲课、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技能竞赛、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驾驶员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以及遵章守纪意识,使其安全规范操作,降低行车违章率。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采取例行安全检查与日常安全巡查相结合,实行隐患整改销项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站每月、中队每周开展安全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工作规范和标准,查隐患抓整改,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效果。对于不按要求整改的和屡发不禁的,加大处罚力度。成立以来累计查处问题**个,整改隐患28处。
●对全站**台车辆实行挂牌承包管理,明确承包人、承包内容、强化车辆日常维修保养,杜绝“重使用,轻维护”的不良倾向,提高车辆安全性能,杜绝车辆带病上路行驶。
●梳理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根据四季特点,制定各季节安全行车措施,使员工操作有章可循,指导岗位员工安全规范操作,确保安全行车。
●通过GPS监控,开展不定时路查、夜查,及时纠正驾驶员违章行驶行为,并加大违章查处力度,督促驾驶员养成良好驾车行为。半年来共计纠正违章驾驶**次,处罚违章驾驶**人次。加强日常督导,加大管理考核力度。通过不定时、不定点路检路查、24小时不间断GPS监控、将日检日查结果纳入月度考核等监督管理措施,培养员工自觉执行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开展驾驶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制定防控措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机率。半年来共计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2次,对辨识出的52种危害因素,全部制定了防控措施,提高了驾驶员安全防范意识。
●随时关注、掌握驾驶员思想动态,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对影响安全行车的将不会安排行车任务,并及时帮助其化解不良情绪。
●定时(每月至少2次)与地方违章办联系,查询我站车辆违章情况,及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纠正违章行为。
●建立与乘车人的电话登记,当通过GPS监控发现超速、改变路线、疲劳驾驶违章行为时,为了不干扰驾驶员安全驾驶,站通过调度、乘车人三方沟通,对其安全提示,及时纠正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