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5篇)

时间:2019-05-14 21: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

第一篇: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

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

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率25%)当年取得的销售收入1800万元,提供劳务收入5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租金收入100万元,转让非专利技术取得收入15万元,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5万元,当年发生的成本为1200万元,可扣除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30万元,15万元和5万元,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3万元,直接向老年福利院捐赠10万元,向某协会赞助支出5万元,缴纳的增值税10万元,营业税32万元和城市维护建设税4.5万元。求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项目-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其中:

收入总额:1800+500+50+100+15+5=2470 免税收入:50(国债利息收入)+15(技术转让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65 各项扣除:1200(成本)+30+15+5+3+32+4.5=1289.5 扣除项目中:

直接向老年福利院捐赠10万元——应算作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以外的支出(没有通过公益型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因此不可扣除 向某协会赞助支出5万元——赞助支出不可扣除 从1289.5中减去不可扣除的项目:1289.5-10-5=1274.5

应纳税所得额=2470-65-1274.5=1130.5(万元)

应纳所得额=1130.5*25%=282.625(万元)

某企业所得税率为25%,2008年取得销售收入1000万元,提供劳务收入116万元,接受捐赠收入24万元,另取得一居民企业的税后利润78万元(此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成本为400万元,缴纳增值税额100万元,营业税额60万元,城建税额29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研发费支出10万元),销售费用3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其中支付罚款2万元),2007年末亏损3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额、准予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请写出计算步骤,注意(此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谢谢!

解析:

该企业收入总额=1000+116+24+78=1218万元

不征税收入=0 免税收入计算:为了消除重复征税现象,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子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个条件其中就包括有:投资方企业与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相同。但是由于本题中两者间的税率不同,就会存在漏征所得税的现象,故对此部分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的。补缴所得税额计算如下:

分析:78万元是所分得的被投资单位的税后利润,那么其税前利润=78/(1-15%)=91.76470588万元,那么在被投资企业所征的所得税=91.76470588×15%=13.76470588万元。而如果按25%征率计算则应当征收所得科额=91.76470588×25%=22.94117647万元,则会漏征所得税额=22.94117647-13.76470588=9.17647059万元

(整理以上分析后,就可以得出你们老师所说的那个计算式了,以上就是原理上的基础解释)

则相当于免税收入部分=13.76470588/25%=55.05882352万元。则:需要补税收入=91.76470588-55.05882352=36.70588236万元 故:应补缴所得税额=36.70588236×25%=9.17647059万元

(以上实际用了两种方法计算的,其结果是一样的,说明理解了其实质后,自己就会不用任何公式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以上数字多保留了几位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的。以下计算结果我们以补征额为9.176来计算)

各项扣除额:

成本扣除额=4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税前据实扣除)

增值税为价外税,在所得税的计算中,不作考虑。

营业税和城建税扣除=60+29=89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实际缴纳的税费据实在税前扣除(增值税除外))

管理费用=20+10×50%=25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费用可加计扣除50%)

销售、财务费用扣除=30+10=40万元(税法规定,据实税前扣除)

营业外支出=10-2=8万元(税法规定,各项罚款不得税前扣除)

所以:

各项扣除总额=400+89+25+40+8=562万元

准予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3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年度亏损,用以后5年内的税前利润弥补)

应纳税所得额=(1218-78)-562-30=548万元

应纳所得额=548×25%+9.176=146.176万元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企业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

在线提问:我公司是一家房地产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70多家房地产项目公司。大多数项目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管理,还有少数2002年之前成立的项目公司所得税由地税机关管理。国税和地税机关在执行企业所得税政策上差异很大,而且全国各地的国税机关在执行政策时差别也很大。最典型的是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清算办法。请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论盈利还是亏损,只要取得预收账款就必须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取得预收账款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属于提前预缴的税款,不能在缴纳的当期扣除。

(3)提而未缴的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不得在税前扣除。

(4)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应当按照预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一一对应,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

(5)开发产品只要完工并签订销售合同就必须确认销售收入,未收到的款项作应收账款处理。

(6)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不允许弥补以前亏损。以前亏损只能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弥补。

(7)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不是按年计算,应当在整个项目全部销售完毕时,针对各个项目单独办理汇算清缴。

(8)已经交付的开发产品,在结转成本时,应当分摊的后期尚未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费(如绿化、景观、场地等),不能在税前扣除。

(9)房地产企业因缺少资金而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根据合作合同约定的支付的资金占用费不能在税前扣除,只能在税后分配。合作方取得的资金占用费视同股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0)房地产企业向非金融部门支付的利息,不得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其利率执行标准按照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不含浮动利率。

(11)从2008年起,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产品转作自用,不再视同销售确认资产转让所得。该规定只适用于2008年以后完工的开发产品。对于2007年底前完工的开发产品转为自用的,应当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作视同销售处理。

解答精要:从你提出的问题来看,你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还是很有研究的。由于2008年以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别适用不同的所得税政策,加之有许

多政策本身不够明确,导致各地税务机关在执行时口径不一。现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分别解答如下:

(1)无论盈利还是亏损,只要取得预收账款就必须征收企业所得税。

(1)不对。

本期应预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预计利润率-弥补以前亏损

只有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才需预缴税款。

汇算清缴应纳税额=[会计利润+(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预计利润率+其他纳税调整-弥补以前亏损]×25%

(2)企业取得预收账款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属于提前预缴的税款,不能在缴纳的当期扣除。

(2)不对。《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以预收款方式销售不动产的,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预收款的当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对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有同样的规定。本期应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属于本期应承担的税费,不能理解为预缴,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直接计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并在税前扣除。

(3)提而未缴的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不得在税前扣除。

(3)不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新申报表填表说明)文件明确,按照本期应负担的营业税及附加无论是否缴纳均可在税前扣除。

(4)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应当按照预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一一对应,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

(4)不对。期间费用是无法对象化的,不可能也无必要与收入、预收款对应。期间费用可以据实扣除(相关支出需要作纳税调整的,按照税法规定处理)。

(5)开发产品只要完工并签订销售合同就必须确认销售收入,未收到的款项作应收账款处理。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具体按以下规定

确认:

①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人的实现。

②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③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④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A.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B.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子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如果属于前两种情况中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以及属于受托方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则应按买断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C.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由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按规定支付受托方的分成额,不得直接从销售收入中减除;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的,则应按基价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由受托方与购买方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的,则应按基价加上按规定取得的分成额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D.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包销期内可根据包销合同的有关约定,参照上述1至3项规定确认收入的实现;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企业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实现。

以上规定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人若干问题的通知》(国

税函[2008]875号)有抵触,并且很难操作。该文件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所得税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该文还强调,符合上款收入确认条件,如果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应当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商品房在没有交付之前,实际控制权仍在房地产开发商,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这一点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同,故不应确认收入。

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操作,需要作一系列纳税调整处理。例如,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而完工产品的会计处理是将首付款及按揭贷款作预收账款处理,在实际交付商品房时结转收入。企业需要严格区分完工产品的预收账款和未完工产品的预收账款,对于未完工产品的预收账款暂按计税毛利率确认所得,实际完工符合计税收入确认条件时,重新按照已收价款确认计税收入和对应的成本,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前期预收账款按计税毛利率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需作纳税调减处理。将这部分开发产品实际交付并核算收入、成本时,前期计税收入与计税成本的差额还需再次作纳税调减处理。对于产品完工后签订的销售合同,取得的预收账款不按计税毛利率确认所得,而应按照收到或应该收到款项时作为计税收人并调增所得,同时按照已收款项占房屋价款的比例计算对应的成本并调减所得,在实际交付产品并核算收人的,前期已作纳税调整的金额还应作相反方向的纳税调整。

为了简化处理,建议:无论是完工产品还是未完工产品,计税收入的确认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人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执行(与会计处理一致),在确认收入之前取得的预收款,均需按照计税毛利率确认应纳税所得,实际结转收入的再作纳税调减处理。

(6)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不允许弥补以前亏损。以前亏损只能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弥补

(6)不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人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规定,预缴所得税时,实际利润总额应扣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以前的亏损,再计算预缴税款。

(7)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不是按年计算,应当在整个项目全部销售完毕时,针对各个项目单独办理汇算清缴。

(7)不对。土地增值税是以项目作为征税的对象,而企业所得税是针对纳税人的一个纳税的全部所得作为征税对象。只有费用,没有收入的企业,也必须办理汇算清缴,计算出亏损额,用于以后弥补。

(8)已经交付的开发产品,在结转成本时,应当分摊的后期尚未发生的公共配套设施费(如绿化、景观、场地等),不能在税前扣除。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以下几项预提(应付)费用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①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

②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③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9)房地产企业因缺少资金而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根据合作合同约定的支付的资金占用费不能在税前扣除,只能在税后分配。合作方取得的资金占用费视同股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9)以上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作出的规定。建议双方签订“借款合同”、“项目管理咨询合同”。

(10)房地产企业向非金融部门支付的利息,不得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其利率执行标准按照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不含浮动利率。

(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贷款支付利息税前扣除标准的批复》(国税函

[2003]1114号)规定,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商业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浮动利率。实际操作中,具体执行标准由主管税务机关规定。

(11)从2008年起,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产品转作自用,不再视同销售确认资产转让所得。该规定只适用于2008年以后完工的开发产品。对于2007年底前完工的开发产品转为自用的,应当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作视同销售处理。

(11)不对。无论开发产品何时完工,只要在2008年1月1日以后转作自用的,均不再视同销售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房地产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为自用或出租的,不作视同销售处理。对2008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上述业务,2008年1月1日以后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也不再处理。

第三篇:所得税计算

第一节.应纳税额计算

(一)核算(查帐)征收办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例1:某生产白酒的集体企业,2003年全年销售额1600万元,成本6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460万元,按规定列支各种费用400万元。已知上述成本费用中包括新产品开发费80万元(该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20%)、粮食白酒广告费支出50万元。该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A.33万元 B.46.2万元 C.49.5万元 D.62.7万元

答案:C。应纳税所得额为150万

(1600-600-460-400-80×50%+50),应纳所得税为49.5万元(150×33%)。

例2:某白酒酿造公司,2003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 170万元,已按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6.1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取得被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60.8万元,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30%的企业所得税;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要求:计算投资收益共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60.8÷(1-24%)-60.8+49÷(1-30%)-49-15 =80-60.8+70-49-15=25.2(万元)(2)2003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要求: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要求: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60万元和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全额扣除。要求: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5)计算该公司2003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60.8÷(1-24%)-60.8+49÷(1-30%)-49-15 =80-60.8+70-49-15=25.2(万元)(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90-90×(1-5%)÷10÷12×8=84.3(万元)

(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60+20-(170+40.2+84.3+58.5)×3%-20 =60+20-10.59-20=49.41(万元)(5)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5.2+58.5+84.3+49.41)×33%-80×24%-70×30% = 71.75-19.2-21=31.55(万元)或者: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0+25.2+58.5+84.3+49.41)×33%-56.1-80×24%-70×30% =127.85-56.1-19.2-21=31.55(万元)

例3:(综合题)东方娱乐城成立于2002年1月1日,是某市一家专门经营歌厅舞厅、游戏游艺、保龄球台球业务的娱乐企业。2003年2月,娱乐城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纳税资料。资料显示的财务收支及纳税情况如下:

(1)取得门票收入150万元,点歌费收入50万元,提供小食品收入30万元,烟酒饮料收入70万元,会员卡费收人100万元。

(2)成本支出220万元。

(3)销售税金及附加71.5万元,其中营业税65万元[(150+50+100)×20%+(30+70)×5%],城市维护建设税4.55万元[65×7%],教育费附加1.95万元[65×3%]。(4)发生期间费用108.5万元,其中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折旧2万元,广告费用30万元,支付给本企业雇员业余时间联系客户的佣金30万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支付利息4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息为25万元)。

(5)应纳税所得额为0。

[150+50+30+70+100-220-108.5-71.5] 要求:逐一找出娱乐城在税款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应纳的各种税款及教育费附加。

答案:

① 部分收入因适用税率不正确,致使营业税计算有误。营业税=(150+50+100+30+70)×20%=400×20%=80(万元)

② 因营业税计算不正确,致使城建税计算有误。

城建税=80×7%=5.6(万元)

③ 因营业税计算不正确,致使教育费附加计算有误。

教育费附加=80×3%=2.4(万元)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因而不能在税前扣除

④ 广告费支出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列支标准。

不能在税前列支的金额=30-400×2%=22(万元)⑤ 支付给本企业雇员的佣金30万元在税前列支不正确。⑥ 利息在税前全额扣除不正确,应按税法规定扣除。

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金额=40-25=15(万元)⑦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不正确

应纳税所得额=150+50+30+70+100-220-(108.5-2)+22+30+15-80-5.6-2.4=52.5(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52.5×33%≈17.33(万元)

(二)核定征收办法

核定的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6种情况)

1.依照税收法律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或按照税法规定应设但未设置的账簿的。

2.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收入总额能够查实,但其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的。

3.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成本费用支出能够查实,但其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的。

4.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准确核算,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纳税资料、难以查实的。

5.账目设置和核算虽然符合规定,但并未按规定保存有关账簿、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的。

6.发生纳税义务,并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期限申报,逾期仍不能申报的。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

例4:某小型企业,2001年1月20日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2000取得收入总额150万元,发生的直接成本120万元、其他费用40万元,全年亏损10万元。经税务机关检查,其成本、费用无误,但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假定应税所得率为20%,按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该小型企业2000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A.7.92万元 B.9.90万元 C.10.56万元 D.13.20万元

第二节

税额扣除

一、境外所得已纳税额扣除

(一)扣除方法:限额扣除,即: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并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征所得税时,允许从汇总纳税的应纳税额中扣除纳税人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但扣除数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额。

(二)抵免限额计算--采用分国不分项方法 计算公式为: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境内、境外所得总额

公式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第一,税率一律用25%;

第二,“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是来源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应税所得之合计,而且是税前利润;如果是税后利润,不能直接用于公式计算,而需还原成税前利润再运用公式,还原方法为:境外分回利润÷(1-来源国公司所得税税率),或者是境外分回利润+境外已纳税款。

(三)抵免应用:

如果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扣除限额,可从应纳税额中据实扣除;如果超过扣除限额,其超过部分不得从本应纳税额中扣除,也不得列为本费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

例5: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另外,该企业分别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我国与A、B两国已经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A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B国税率为35%。假设该企业在A、B两国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按A、B两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一致的,两个分支机构在A、B两国分别缴纳15万元和7万元的所得税。计算该企业汇总在我国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答案:(1)该企业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境内外所得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100+50+30)×25%=45(万元)(2)A、B两国的扣除限额:

A国扣除限额=45×[50÷(100+50+30)]=12.5(万元)B国扣除限额=45×[30÷(100+50+30)]=7.5(万元)在A国缴纳的所得税为15万元,高于扣除限额12.5万元,其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2.5万元不能扣除

在B国缴纳的所得税为7万元,低于扣除限额7.5万元,可全额扣除。

(3)在我国应缴纳的所得税:

应纳税额=45-12.5-7=25.5(万元)

二、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扣除

1.投资方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公式1: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公式2:税收扣除抵免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例6:2002年1月甲公司从联营企业分回2001年的税后利润37万元,联营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15%,当年享受了定期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甲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33%。甲公司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A.6.66万元 B.7.20万元 C.7.84万元 D.10.20万元

答案:B [解析]:

1、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7÷(1-7.5%)×(33%-15%)=7.2(万元)

2.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股息、红利收入,如果来自特定地区,也应比照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的办法进行纳税调整。

3.中方企业从设在特定地区(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中外合资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由于地区税率差异,也应比照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的征税办法,按规定补税。

是否补税区分:

需补税:联营企业设在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等特定低税率的地区;

不需补税:联营企业在定期减免期间或适用两档照顾性税率(18%、27%),其实际执行税率低于投资方时,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不再补税。

第三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额预缴,按照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可按上一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预缴。

2.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和预缴所得税申报表;终了后4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

例7:某市轿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账面记载注册资本10000万元、职工1200人,当年相关经营情况如下:

(1)外购原材料,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业发票,注明金额5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万元,另支付购货运输费用200万元、装卸费用20万元、保险费用30万元;

(2)对外销售A型小轿车1000辆,每辆含税金额17.55万元,共计取得含税金额17550万元;支付销售小轿车的运输费用300万元,保险费用和装卸费用160万元;

(3)销售A型小轿车40辆给本公司职工,以成本价核算取得销售金额400万元;该公司新设计生产B型小轿车5辆,每辆成本价12万元,为了检测其性能,将其转为自用。市场上无B型小轿车销售价格;

(4)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购入报废汽车部件,取得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注明金额500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30万元;

问题:(1)分别计算该企业2003年应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

答案:应缴纳的各项税金:

①应缴纳消费税=17550÷(1+17%)×10%+40×17.55÷(1+17%)×10%+5×12×(1+8%)÷(1-10%)×10%=1500+60+7.2=1567.2(万元)

②增值税:销项税额=17550÷(1+17%)×17%+40×15×17%+5×12×(1+8%)÷(1-10%)×17%

=2550+102+12.24=2664.24(万元)进项税额=850+200×7%+300×7%+500×10%+30×7%=850+14+21+50+2.1=937.1(万元)应缴纳增值税=2664.24-937.1=1727.14(万元)③应缴纳营业税=1200×5%+(560-420)×5%=67(万元)④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567.2+1727.14+67)× 7%+(1567.2+1727.14+67)×3%=336.13(万元)⑤土地增值税: 转让旧生产车间的土地增值额

=1200-1500×30%-80-20-1200×5%×(1+7%+3%)=1200-450-80-20-66=1200-616=584(万元)增值率=584÷616×100%=94.81%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584×40%-616×5%=233.6-30.8=202.8(万元)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增值额=560-420-6-(560-420)×5%×(1+7%+3%)=560-433.7=126.3(万元)增值率=126.3÷433.7×100%=29.12%

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26.3×30%=37.89(万元)合计应纳土地增值税=240.69(万元)(5)转让10年前建成的旧生产车间,取得收入1200万元,该车间的原值为1000万元,已提取折旧400万元。该车间经有权机构评估,成新度为30%,目前建造同样的生产车间需要1500万元;转让旧生产车间时向政府补缴出让金80万元,发生其他相关费用20万元;

(6)转让一块土地使用权,取得收入560万元。年初取得该土地使用权时支付金额420万元,转让时发生相关费用6万元;

(7)发生业务招待费130万元、技术开发费280万元(上年发生技术开发费260万元);其他管理费用1100万元;

(8)发生广告费用700万元、业务宣传费用140万元、展览费用90万元;

(9)发生财务费用900万元,其中向其相关联的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费用600万元,已知向其相关联的企业借款的年利息率为6%,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为5%;

(10)全年计人成本费用的实发工资总额和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共计1500万元。

(注:适用消费税税率10%;B型小轿车成本利润率8%;当地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为800元,企业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

问题:(2)计算该企业2003年实现的应税收入总和;

答案:实现的收入总额

=17550÷(1+17%)+40×17.55÷(1+17%)+5×12×(1+8%)÷(1-10%)+1200+560

=15000+600+72+1200+560=17432(万元)

问题:(3)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成本总和;

答案:应扣除的销售成本=(1000+40)×10+5×12+600+420=11480(万元)

问题:(4)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总和;

答案:应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1567.2+67+338.13+240.69=2211.03(万元)

问题:(5)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费用总和;

答案:应扣除的销售费用=300×(1-7%)

+160+80+20+17432×2%+17432×0.5%+90

=279+160+80+20+6+348.64+87.16+90=1070.8(万元)

问题:(6)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管理费用总和;

答案:应扣除的管理费用

=1100+17432×0.3%+3+280=1435.3(万元)

问题:(7)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财务费用总和;

答案:应扣除的财务费用=(900-600)+600÷6%(或10000)×50%×5%=550(万元)

问题:(8)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工资、工资附加“三费”标准及调整金额;

答案:准许扣除的工资、工资附加“三费”标准及调增金额=1500-1200×0.08×12×(1+14%+1.5%)

=1500-1330.56=169.44(万元)

问题:(9)计算该企业2003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2003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7432-11480-1070.8-1435.3-550+169.44)×33%=854.32×33%=281.93(万元)

第四篇:有限合伙企业出资人所得税计算

有限合伙企业出资人如何计算所得税

合伙企业以每一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由法人或其他组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规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合伙企业的利润无论是否分配,均需在年末办理汇算清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亏损,不得冲减法人的生产经营所得,而应由合伙企业用以后5年的税前所得弥补,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的,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3.协商不成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4.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

法人企业作为合伙企业出资人的,在申报所得税时对合伙企业归属于本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作纳税调增处理。

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并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而应当按照上述分配原则进行分配,其中属于自然人合伙人应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由支付的单位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属于法人合伙人应得的利息所得,并入法人当年的生产经营所得总额征税。属于法人合伙人的股息、红利所得,并入法人当年的收入总额,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的有关规定处理。

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合伙企业,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了要注意收入、支出的各个方面是否真实准确外,应特别注意:1.合伙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其收入和支出;

2.合伙企业自然人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是否超过税法规定标准,合伙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是否据实扣除;3.合伙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借款的利息支出的扣除,是否具有合法证明,是否超出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4.合伙企业购置税控收款机的支出,是否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的期限进行扣除;5.合伙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财产保险、运输保险以及从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及其他保险费用支出,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计算扣除;6.合伙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是否超过了税法规定的标准;7.合伙企业的经营亏损,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弥补。

凡实行查账征收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规定确定。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依照以下规定执行:

1.从2008年3月1日起,对合伙企业的自然人业主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元/年(2000元/月)。2008年1月~2月,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仍然执行1600元/月。

2.业主的工资薪金支付不得扣除。从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3.从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4.从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5.从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6.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7.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

8.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对合伙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发布日期】: 2011年09月26日

字体:【大】【中】【小】

(一)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下列2类:

1.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等类企业,但是不包括依照中国法律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2.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外国商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二)计税依据和税率

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税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1.企业本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为25%(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可以减按20%或者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船舶、航空等国际运输业务的,以其在中国境内起运客货收入总额的5%为应纳税所得额。

3.非居民企业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或者虽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是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应当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为20%(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可以减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有关税收的协定比上述规定更优惠规定的,可以按照有关税收协定的规定办理):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全额不征税收入各项扣除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2.非居民企业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或者虽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是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减免的税额

3.企业在中国境外已经缴纳所得税的抵免方法如下:

(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是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已经在中国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所得税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上述所得按照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的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超过抵免限额的纳税次年起连续5个纳税以内,用每个纳税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以后的余额抵补。除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以外,上述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抵免限额 = 中国境内、境外所得按照中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 × 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 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 × 25%

(2)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上述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中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抵免限额以内抵免。

(3)居民企业从与中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取得的所得,按照该国税法享受了免税、减税待遇,且该免税、减税的数额按照税收协定应当视同已缴纳税额在中国的应纳税额中抵免的,该免税、减税数额可以用于办理税收抵免。

(四)税收优惠

1.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上述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和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中药材的种植;

(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牲畜、家禽的饲养;

(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3.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花卉、茶、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4.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不包括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项目)的所得,可以从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以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居民企业取得技术转让所得,一个纳税以内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非居民企业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或者虽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是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与其在中国境内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可以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8.从事非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

(2)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

9.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产品(服务)属于经国务院批准,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的比例;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的比例;

(4)科研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的比例;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免征。

11.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加计扣除:

(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以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以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就业的,可以在按照规定将支付给残疾人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12.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结转抵扣。

13.企业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废水(废液)、废气和废渣,再生资源等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非国家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可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14.企业购置并使用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抵免企业本纳税的应纳企业所得税;本纳税的应纳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15.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16.设立在国家规定的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企业,经过企业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在2001-2010年期间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7.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

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以内可以按照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为2011-2013年。

18.2008年以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登记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9.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在计税收入、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率、免税、减税和再投资退税等方面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

20.企业所得税法公布以前批准设立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过渡办法如下:

(1)自2008年起,原来执行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企业,可以在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后5年以内,逐步过渡到该法规定的税率。

(2)自2008年起,原来享受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和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后,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税法规定的优惠办法和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

21.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取得的收入,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取得的差价收入,均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22.自2009-2013年,金额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可以按照90%计入收入总额;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可以按照90%减计收入。

23.自2010年7月-2013年,在规定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扣除。

【打印】 【关闭】

下载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所得税计算类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所得税

    【经典母题】 【经典母题7】某生产性居民企业2013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100万元。当年“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了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向东北灾区捐赠15万元;企业直接向海啸灾区......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优惠计算示例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优惠计算示例 一、对于2015年10月1日之前成立的,全年累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小......

    房地产企业企业应付开发成本如何计算所得税5篇

    房地产企业企业应付开发成本如何计算所得税 问:某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2005年初开发建造一商品房项目,于本年底房屋完工,2005年账面开发成本发生额为5500万元,可销售面积为13300平......

    企业注销前的企业所得税清算如何计算(精选多篇)

    企业注销前的企业所得税清算如何计算 问:按照现行政策的规定,企业注销前哪些情况应当清算?清算时限如何确定?清算所得是否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清算所得如何计算?清算所得企业所......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又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1:用28克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现需用20克氢气填充气球,需要消......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 1、企业基本情况 2、近3年的收入,应纳税额,已纳税额,(要列明税种)3、自查结果,有无问题,何种问题4、处理措施,调整方式 5、结尾(我公司今后..............做一个.......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___-自查报告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___-自查报告仔细部署整改措施,严格自查自纠,强化督促整改,以下我为大家供应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___......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

    1、企业基本情况2、近3年的收入,应纳税额,已纳税额,(要列明税种)3、自查结果,有无问题,何种问题4、处理措施,调整方式5、结尾(我公司今后..............做一个..........纳税人,企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