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时间:2019-05-15 13:3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第一篇: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又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1:用28克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现需用20克氢气填充气球,需要消耗

多少克铁?

单位不一致的要把单位化统一。

2.已知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标准状况下),那么,需要多少升氢气才能使8。8克氧化铜完全被还原?

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

3.用电解水的方法产生的氢气还原CuO,若得到32克铜,则需电解多少克水?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A克某金属R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b克氢气,已知该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则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有关质量差的计算:

5.在试管中有m克氧化铜,通入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克,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6不纯的铁片5。6克与足量HCl反应,放出0。21克氢气,则铁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杂质为()

A.ZnB.PbC.CuD.Mg

7.加热31。6克高锰酸钾,当得到3克氧气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余的固体成分为()。

A.锰酸钾和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 高锰酸钾和锰酸钾D 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8.在反应X+2Y===R+2M中,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23:9B.16:9C.32:9D.46:9

第二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洛源中学

屈海涛

一.教材依据:

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2)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五.教学难点

1.在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均为纯净物质的量。2.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的科学方法。六.教学选择:引导、讲练结合、总结 七.学法指导:阅读、思考 八.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九.教学课时:2课时

2×158

6g

________ =______

X

32×6g

X=________=0.6g

2×158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引言〕上边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过程还可再简单些,具体参照例2,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100例2。(看图影片)〔课堂练习〕:1.请大家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看图影片,集体回答)2.教材P101(学生上黑板)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的步骤如下:设元、配平、写量、列解、简答

设元:设未知量

配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量: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解:列出比例式,求解

简答:简明的写出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讲解:我们可以把解题步骤用5句话总结如下:

变化物质定量算,设元配平是关键;

对应项量写下边,列比求值中心环;

简写答案才算完。作业:教材P102:

3、5

教后反思:“化学方程式”学生熟悉,那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上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解题步骤,并且使学生明白解题时书写规范十分重要。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通过课堂练习,知道学生对解题步骤已经掌握,为下节课进行“过量计算”打下基础,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篇: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臆造不存在的事实和反应;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后完成化学方程式并检查气体、沉淀符号的缺漏。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4、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的使用;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规则。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求什么设什么;(2)正确完整的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标在相应的化学是下面;(4)把题中以自知的条件和带球的未知量写在相应的相对分支质量总和下面;(5)列比例求解;(6)写出答案,作答。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搞清楚题目给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注意反应物过剩的问题);化学好似书写要正确,相对分支质量计算要正确;单位要统一;设未知数时不带单位;区别“适量”、“恰好反应”、“完全反应”——所有反应物全部反应完了,没有剩余。“足量”、“充分反应”、“反应完全”——一种反应物反应完了,另外的反应物可能反应完了也可能有剩余。“过量”——一种反应物反应完了,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有剩余。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题型:

已知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求生成物(反应物)质量; 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之间换算的计算; 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质量的计算

例题一: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若使16g硫反应完全,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硫? 例题二:某工厂需要10t氧气作为原料,这些氧气用电解水地方法获得,问要消耗多少水?同时生成多少吨氢气?

例题三:某农田需要80立方二氧化碳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如果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要用多少石灰石?(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

例题四: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2000年,钢铁年总产值达到了1.27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某钢铁厂日产3%杂质的生铁2240吨则需要80%的氧化铁赤铁矿多少吨?

第四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张军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

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

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

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

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

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

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

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

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

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32

xkg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

学习乐趣。)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

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产生H2 质量

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

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密度为1.43g/L)。

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

(说明:加强拓展创新性习题的练习,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

可增强学生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五、说板书

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并且能

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324、列:(正比例式)6 gx5、解:(求解)316/ 6 g = 32/x6、答:(写答)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

第五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材分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基础的计算,所以,本课题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初中化学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因此,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四、教法分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学法指导分析

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教学实施

(一)、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八号”升空视频):“神舟八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八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设疑解惑,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的需要?请把你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三)、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四)、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氧气需要完全分解x千克KMnO4。

2KMnO4== K2MnO4+MnO2+O2↑

31632

X4.8kg

316/x=32/4.8kg

x=47.4kg

答:需要47.4kg KMnO4。

(生):小组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的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五)、检测反馈,加强应用。

(小黑板出示练习):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体物质13.6g,问:

(1)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5、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小结,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七)、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H2 质量比是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与水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八)、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

本节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且能给人一种美感。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324、列:(正比例式)6 gx5、解:(求解)316/ 6 g = 32/x

解得x = 0.6 g6、答:(写答)答:可得0.6 g氧气。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1、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问题的形式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让学生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案,再与原有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解题方法的欲望。

2、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3、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引导为主讲解为辅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适时适量的安排了学生活动和课堂练习,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存在的不足:备课时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但还是不完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不够,多数时候是教师的不断提示不断引导,这使得课堂费时费力。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下载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上,能进行一些稍复杂......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专题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检索】 1、通过计算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有关量的意义。 2、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规范完整的书写习惯,提高分......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培养学生解答化学计算题的技能,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重点难点:解题方法、格......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3、认识定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八圩中学:蒋慧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案(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500字)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中学 王冰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