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问题初探
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问题初探
吕静 陕西省电力调度中心
摘 要:电价是电力市场运做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在电力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文中介绍了目前电力市场培育阶段电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形成后电价的走向及其优势。建立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制订适当的政策法规是保证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售电电价这三部分电价改革稳步推进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价 探索
一、电价在电力市场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进行到网厂分开阶段,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促进电力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 年,按国务院 5 号文件要求正式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竞价上网已迫近眼前,而电价改革是各项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尽快制定竞价上网的游戏规则尤为重要。电价是电力投资的向导、是资源配置的杠杆、是电力供需的风向标。目前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电力企业成本,使广大的电力消费者受益。2003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本次改革将是定价机制的彻底变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打碎电力工业旧体制,催生新格局。
二、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的构成
随着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电价主要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售电电价这三部分构成:
1、上网电价
发电厂上网电价主要取决于发电侧的成本:其中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及微利。固定成本由固定资产折旧、材料费、修理费、工资等组成;可变成本由燃料和水费组成。
2002 年,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的批复》行业进入了一个群雄割据时期。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将使竞争力不强的发电集团不得不被市场淘汰,导致各发电集团纷纷抢占电源点资源,圈而不干、占而不建,不按电力规划的要求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是大搞电源的无序建设,使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问题面临考验;此外,连续三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电力供应紧张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刺激了电价的上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相协调,必须考虑容量市场和电价的制定,才能寻求到电源扩展的最佳方案,满足市场负荷的需求;而容量市场的建立其投资和受益与电价的制定也有互相联动的关系,发电机组建设时投资还贷、资产折旧等固定费用均要在市场交易中进行补偿,也必须在电价上、市场交易机制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同时,近两年出现的电力紧缺、电煤价格的持续走高、环保费用的增加、低效率高污染的小机组建设、大量用户自备电厂的上马和高耗能企业的违规建设投资热潮等因素并存,都影响了发电厂上网电量和上网价格,尤以电煤价格飙升对上网电价影响最烈。例如:2004年 1-9 月,我国原煤产量完成 139418 万吨,同比增长 19.8。同期全国商品煤销量完成 131000万吨,同比增长 19.3。2004 年 1-9 月全国用电量完成 1571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92,需求持续攀升,负荷率创新高,电煤需求旺盛使煤炭价格大幅上升,进而波及全国煤价。2000年以来,全国平均煤炭价格涨幅超过 20,合同电煤价格在国家统一控制下从 166 元涨到 171元,涨幅只有 3,但是电煤市场的价格实际已经超过 200 元。燃料供应对电价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输配电价
输配电费用按照电网公司业务来划分,主要由电网使用费、辅助设施费和管理服务费三部分组成,输配电价格建立的目的是确定输电费用,并在相应的主体和交易间进行分摊。
3、售电电价
近来,煤价上调对售电价产生很大的压力。市场风险是双向的,所以售电价格也应建立在合理的限制内能上能下的调节机制。同时还应结合国家和地区产业的政策,调整不合理的电价结构,积极推行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
用电价格应与上网电价紧密联动,竞价上网不仅要求发电侧进行竞价,而且,需求侧的电价也应该与之相应变动,上网电价上升或下降幅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应及时调整售电电价,使发电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能够及时传递给消费者。要把竞价上网获取的收益和风险让消费者来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竞价上网的正常运转。
三、目前电力市场培育阶段电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发电企业的现行电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较为复杂,使管理困难。
(1)、老电老价: 1985 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修建的电厂由国家拨款投资建设,固定投资成本低且没有计入电价内,只按生产成本核定电价,因此,上网电价较低,按核定的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计价,如陕西秦岭电厂的定价也只考虑运行成本、燃料成本、税金等,这种电价机制只能使企业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2)、新电新价:1985 年国家出台了两项政策。A.新建电力项目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保证新电厂在贷款期间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B.火电厂实行燃运加价即随着燃料和运输价格的上涨允许发电企业相应的提高电价。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大大的激发了各投资主体的办电积极性,装机容量突飞猛进,增长迅速。新政策后兴建的电厂基本上采用“还本付息”方式,由于投资主体不同而略有区别,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国家征收的电厂建设基金为基础修建的发电厂。
②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在国家规定征收的电力建设资金以外,扩大征收电力建设资金,投、贷不分所修建的电厂。
③电力部门以卖用电权的资金、自有资金修建的电厂,开始未按还本付息,九三年后在电价中考虑还本付息定价。
④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投资修建的电厂。
“还本付息”定价机制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办电积极性,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投向电厂,建设了大量的独立发电厂,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有力的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以陕西电网为例,2000 年陕西平均上网电价为 240 元/千千瓦时;省内各类电厂上网电价相差较大,中外合资合作电厂上网价 298 元/千千瓦时;直属电厂基本上是老电老价,为169 元/千千瓦时;2000 年陕西省销售电价为 354 元/千千瓦时,比全国平均 376.4 元/千千瓦时低 21.65 元/千千瓦时。
2、现行上网电价的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两种,即两部制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和单一制电价(即电量电价)。
两部制电价可以优化我国电力资源配置,鼓励投资者建设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电源,是解决目前我国电力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供需大体平衡、总体偏紧、局部地区和尖峰时段严重缺电,缺电的主要原因是电网备用容量不足和缺乏高峰电力。为满足最大用电负荷需求,电力系统除应具备相应的发电和输变电运行容量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在单一电量电价模式下,提供备用容量的电厂或机组,备用时段内的固定运行维护费等费用得不到任何补偿,更谈不上收益。因此,投资者仅对以发电带基荷为主的电源项目感兴趣,对以发电带峰谷负荷或季节性负荷为主、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源建设不感兴趣,电网优化调度成为空谈。发电成本通常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主要与机组容量有关,变动成本主要随发电量而变化。单一制上网电价模式不能区分这两种成本,而两部制电价,即把上网电价分为两部分:主要与电站容量有关的部分实行容量电价,主要与发电量有关的部分实行电量电价,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首先,实行两部制电价后,按不同类型电厂的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按不同季节各时段电网运行中成本最高的电厂的变动成本确定电量电价。电网在不需要电厂供电时,只向电厂支付容量电费,需要电厂供电时,再加付电量电费。这样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厂就能获得合理成本补偿和收益,其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自然能被激发出来。其次,实行两部制电价后,由于电量电价主要与电厂发电时所耗燃料费、水费等相关,当相应时段电量电价高于电厂变动运行成本时,电厂发电才能盈利,否则就会亏损。各电厂要想增强上网电价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再次,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上网电价由市场决定,电网就能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对各发电企业进行综合调度,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容量电价主要与项目建设投资有关,如果想取得较好回报,项目业主就必须优选项目,并在工程设计、建设阶段控制造价。两部制电价中容量电价将由政府确定,电量电价则由市场决定。
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难点表现为电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和电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电价结构当中,绝大部分的构成是由发电成本决定的,而输送电环节中的输配电价由于售电价格的限制已无多大空间,显然偏低。厂网分开之后就存在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有投资发展的能力,必须把扭曲的价格结构调回到合理的结构状态,也就是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发电、输配电各环节的价格比重,实现电源、电网协调健康发展,承担起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先行官重任。
四、电力市场形成后电价的走向及其优势
在建立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我国将形成一套包括两部制电价、发电厂竞价上网、拉开丰枯电价、峰谷电价差别、加强需求侧管理在内的新型定价机制。通过电价改革,主要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原来的综合成本电价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电价将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将实行监管下的政府定价。
2、在电价改革的过渡期,上网电价将根据各区域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定价方式,主要是两部制电价:将电能的固定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通过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分别考虑,机组在现货市场上将依据短期边际成本申报电价,现货市场的边际电价反映的是市场全体成员的短期边际成本,而发电机组长期边际成本则通过其他方式传递给用户。
3、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为了调节和平衡丰枯季节电力供求,将实行上网环节的丰枯电价。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全国联网后,水电表现出明显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当前,水电平均运营成本为 0.04-0.09 元/千瓦时,而火电则高达 0.19 元/千瓦时左右,并且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还将上升。而在新的电力体制下,在国家安排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直供”将使低成本的水电公司直接掌握一部分终端消费者,供电价格由双方根据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规则结合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协商。这对低成本的水电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不仅可以提高电力销售量,而且可以减少对电网公司的依赖。使水电的竞争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4、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集中竞价的同时,在合理制定输配电价的基础上,将允许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用户、独立核算的配电公司与发电企业进行双边交易,双边交易的电量和电价由买卖双方协商决定。
5、电价改革将加强需求侧管理的力度。由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电监会合作制定的中国电力定价方案即将出台。按照亚行的改革思路,中国未来的电力定价在两个方面将有大的调整。一是重新划分电力消费者类型:目前我国电力分为居民、非居民、普通工业、大工业、农业和准零售供给农业七大类。国际通行的是分为居民、工业、商业、农业和其他/市政照明等。新的分类考虑到了商业、市政照明的需要。二是电价的分段收费,从而达到优化零售电价结构的目的:考虑电力可以按时段、季节性所导致的不同成本来定价,秉同组合电量需求的办法将是一个多赢的选择,组合电量需求是需要组合电价有针对性的运作来自动调节的,可达到既满足需求又平抑高峰的目的。例如,通过尖峰电价分解组合负荷,达到错峰的目标;通过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的有效组合,调控部分高峰负荷转向低谷负荷,达到移峰的目标。只要力度合适,用户将会自动跟踪,获取效益,如:凌晨开始的后半夜,电价相对便宜;晚高峰和早高峰电价相对上浮,通过价格手段来缓解用电压力。枯水期的发电成本高,电价也跟着上涨,其他季节电价则相应回落。
根据电力供需的要求,可设置以下几种电价组合方式:
(1)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组合:通过峰价与谷价之间的倍数差、峰与谷时间区间的选择两 大主要因素的组合,取得了有效转移高峰负荷,平抑负荷曲线,节约能源的目的;
(2)高可靠性的容量电价与电量价格的内部组合:可靠性不同的供电方式其投资也不同,对两路及以上复式供电增收部分容量电费是合理可行的,这样也可以保证电网对一些 特殊用户输送不间断的、高品质的电能;
(3)季节电价与非季节电价的组合:夏冬季是用电高峰期,春秋季是用电的低谷期,用电 的负荷不同,电能生产的成本也不同,针对季节上的差异设计电价组合,既要考虑电 力生产成本,又要考虑用户的公平负担;
(4)丰水期电价与枯水期电价的组合:丰水期水电成本低廉,发电量充足,价格上可考虑 薄利多销,枯水期水电主要用于调峰,因此可以设计较高的电价水平,这样才能调动 电网经济运行的积极性,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交易。
6、国家发改委今后的电价改革目标是实行阶梯电价,在一个平均电价的基础上,一方面照顾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谁用的最多,电价就越高,多消费多加价,体现对污染的成本支付。
7、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应有利于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有利于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销售电价的差别可对需求进行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8、《电价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风电、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力市场成熟时可以由政府规定供电企业售电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建立专门的竞争性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市场。
五、建立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制订适当的政策法规以保证电价改革的稳步推进
为促进市场有效竞争,避免市场价格出现非正常涨落,保持电价水平总体稳定,确保新旧电价体制平稳过渡和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及有关电力市场运作中促进电价改革的政策法规也应相继出台。
例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东北区域电力市场上网电价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709 号、国家电监会《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200315 号等文件,结合东北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期合同交易中限价的设定及现货交易中限价的设定。办法规定:在长期合同交易中即年度合同交易、月度合同交易中,设立统一的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设立最高限价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防止市场成员发生不正常报价的行为;设立最低限价有利于保护发电公司厂的利益,防止市场出现恶性竞争。选取 2003 年为基准年,以 2003 年东北电网竞价机组平均上网电价为基础,同时考虑送华北电量、发供需求空间及国家批准的电价调整等因素对上网电价的影响,并扣除容量电价折算的电量电价后,所得电价为基准电量电价。以基准电量电价为基础,上、下各浮动 50设为年度、月度合同交易的最高最低限价。现货交易主要目的是维持电网的负荷平衡和电网稳定运行,电网内因负荷预测偏差、机组或线路出现非计划停运等而导致负荷不平衡时,通过市场交易现货来解决。现货交易分日前交易和实时交易两种情况设立竞价限价。在日前交易和实时交易中只设立最高限价,不设立最低限价。日前交易的最高限价为基础电价上浮 3 倍;实时交易的最高限价为基础电价上浮 5倍。
电监会承诺将对上网电量核定、电价执行和电费结算等方面尽快建立制度和规则,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电量调度、电价执行、电费结算等信息,以维护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秩序。近年来由于燃料、环保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发电企业成本增加较多,国家应在电价政策上尽快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早日出台环保电价,鼓励发电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电监会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相关工作,并结合亚太课题研究,提出输配电价独立定价建议等等。
结束语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目的也就是要理顺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电价机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生产者(发供电企业、调度中心)、消费者(用户)、市场监管者(电监会、政府)都希望能够用市场竞争这只无形的手来自动调控电价,使其得到价有所值的生产和服务。尽快建立适应电力市场变化的、合理的价格机制是电力改革的方向,也是“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基础。
发电企业的收入主要取决于电价和电量两方面。在竞价上网的条件下,上网电力的多少将受企业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的制约。随着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效果将在近年内逐步展现出来。电力市场的各参与主体也都将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电价改革的趋势动向。
价格是市场的重要方面,我们应在政策和监管框架内积极研究分环节电价机制建立面临的问题。价格机制必须兼顾公平、透明、易于操作和监管等多重目标。电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维系社会稳定,只能循序渐进,逐步稳妥实施。应该采取审慎的过渡方案,将历史购销关系逐步平稳过渡到自主自愿的双边合同,这也是当前区域电力市场工作的重心之一。参考文献
1.《电力快讯》.中国电力报社,2004 2.《中国能源》.2004 作者简介
吕 静(1976-),女,工程师,从事陕西电网电力市场运营及管理工作。
第二篇:《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 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二○一一年八月 摘要
电力市场的兴起使电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价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市场、促进流通、平衡利益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电力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制定电价的原则、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梳理和分析了国内上网电价、输电定价的各种定价方法和销售电价的各种类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电力工作者以帮助,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进行。目录
绪论┄┄┄┄┄┄┄┄┄┄┄┄┄┄┄┄┄┄┄┄┄┄┄┄┄┄┄┄┄2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2
二、上网电价定义分析┄┄┄┄┄┄┄┄┄┄┄┄┄┄┄┄┄┄┄┄┄2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3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4
五、总结┄┄┄┄┄┄┄┄┄┄┄┄┄┄┄┄┄┄┄┄┄┄┄┄┄┄┄5 致谢┄┄┄┄┄┄┄┄┄┄┄┄┄┄┄┄┄┄┄┄┄┄┄┄┄┄┄┄┄5 绪论
电能作为一种自然垄断产业的商品,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培育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电价体系的现状,针对近年来电价改革中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环节的电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设想。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能源交通行业、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又区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3类主要消费群体。
2002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经过8 年多的探索,电价改革措施基本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厂网分开的目标基本完成,发电侧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然而纵观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电价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出台开展电力双边交易所必须的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上网电价定义及分析
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也称为发电电价,它是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2、上网电价分析
2004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即在上网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的前提下,当煤炭价格涨落幅度较大时,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后,销售电价再与上网电价联动,且工商业电价调整得多一点,但居民生活电价与农业生产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在2005 年5 月和2006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实施了2 次煤电联动,有效地保障了能源安全和缓解了煤电价格矛盾。能源市场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而上网电价保持不变,使发电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为了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并疏导电价矛盾,2008 年7 月和8 月,国家发改委对电价进行了2 次调整,全国上网电价平均提高了4.14 分/(kW•h),输配电价平均提高了0.36 分/(kW•h),而销售电价平均只提高了2.61 分/(kW•h),这让电网企业承担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09 年前9 个月公司亏损160.50 亿元,虽然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提高2.8 分/(kW•h),但由于输配电价长期受到挤压,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的61.9%上升到2010年7月的65.7%,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电价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问题,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仍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电网公司也承担了巨大的政策性亏损。另一方面,这几次调价方案都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和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做调整,这也使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更加严重,显然不利于理顺电价结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煤电联动问题的实质还在于能源机制的定位,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要形成煤电双方正确的交易机制,并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煤电矛盾,而不是煤价上涨引起电价上涨,而又导致煤价上涨的恶性循环。从长远而言,只有理顺电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倒挂引发的电厂亏损和“电荒”困局。国内煤炭价格虽然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上网电价仍受政府监管。为了促进煤电双方的协调发展和理顺煤电产业链的运作机制,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成为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
1、输配电价
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2009 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约为0.125 元/(kW•h),占销售电价的23.45%。
2、输配电价分析
厂网分开后,我国的电价形成了由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2 个环节电价组成的体系,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输配电价空间依赖于电网企业的购售电价价差。尽管已经出台了电价改革中有关输配电价的实施办法,但是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还远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合理核定输配电价将有利于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机制,使销售电价能及时反映上网电价的变化,并形成各类用户各电压等级的合理销售电价水平,也可以减少用户间不合理的交叉补贴。从长远来看,输电价和配电价需要分别进行核定。输电业务大致可分为点对点服务和网络服务2种类型,价格核定的方式有所不同,即输电价不仅可以体现按电压等级制定的网络服务,也可以体现输电业务的位置信号,以利于电网和电厂的协调与优化建设,并促进跨区输电,避免由于没有指导性的输电价造成存在跨区电网,却没有合理的输电价使电网企业不愿担负跨区输电成本而不跨区输电,致使能源格局陷入困境,电能有富余地区,有贫乏地区,造成大面积地区出现“电荒”。配电服务主要是网络服务,价格可以按照配电区域进行核定,且相同电压等级执行统一价格。近期在我国输配电网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的情况下,输配电价可以捆绑核定,但对于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可区分不同电网功能而采用适当的定价方法来制定价格。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
1、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构成,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是按照用户性质和用电特性来分类的。2009 年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约为0.534 元/(kW•h)(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比2008 年增加2.07%[5]。从2009 年全国各省区的销售电价可以看出,各省区的销售电价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明显特征。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海南和浙江的平均销售电价位居全国前5 位,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销售电价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内各行业的电价水平来看,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的现象十分严重。大用户本身由于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高、用电量大、负荷率高,所以工商业电价应该低于居民电价。
2、销售电价分析
终端销售电价是整个电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价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改革目标是有利于公平负担,兼顾公共政策目标,便于与上网价格联动。改革方向是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就销售电价改革来说,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销售电价是涨还是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需要采取相应一些调整措施。(1)销售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不合理,交叉补贴问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存在严重的交叉补贴,主要包括不同地区(城市补贴农村地区),不同行业(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不同电压等级(高电压等级用户补贴低电压等级用户)和不同负荷率(高负荷率用户补贴低负荷率用户)等类型的补贴。用户电价不能合理反映真实的供电成本,也起不到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电的作用。为了减少交叉补贴,应完善销售电价的形成机制,即让销售电价能有效反映供电成本与供需关系(包括用户的用电量、最大需量、受电电压、用电时间、负荷率、负荷同时率与供电可靠性等因素),具体措施包括:①将部分省电力公司的趸售电价水平调整到合理价位,以减少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电力公司的补贴;②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并适当降低工商业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重新划分用户类别,逐步将现行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商业电价归并为工商业电价,并在此基础上将销售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3类;③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年用电小时或负荷率档次的价格,以便用户自行选择。实际上交叉补贴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它利用扭曲相对价格来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也包含了一定的普遍服务义务。目前我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消交叉补贴,但随着电价改革的逐步推进,电价中的交叉补贴也应该逐步减少或取消。
(2)两部制销售电价仍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为:①适用范围偏小,比重偏低;②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长期偏低,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比例严重扭曲,失去了两部制电价的作用;③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计价方式不科学,目前大部分用户实际上均按照变压器容量计费,不能促使其降低高峰负荷。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有:逐步将两部制电价的执行范围扩大至受电变压器容量在100 kVA 以下的工商业用户,并适当提高基本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重,鼓励基本电价按照最大需量计费。
(3)积极推行需求侧管理的电价机制,全面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各电网的供需情况与负荷特性因地制宜地划分峰谷时段和调整峰谷价差,并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的执行范围。可考虑在负荷季节性强的地区试行季节性电价以平衡季节性负荷;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试行丰枯电价以促进水火互济;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试行实时电价;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尖峰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电价形式,以增强用户的可选择性,引导和激励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实施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性的基金支持,但目前国家尚无政策使其具备规范的资金来源。为了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促进节能降耗,应给予地方政府筹集需求侧管理短期资金的适度空间,例如在设置尖峰电价的地区,电网公司由此增加的收入部分,就可用于支持需求侧管理。
五、总结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了理论课程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是工科学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课题的设计任务,使自己把近三年函授学习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本人的设计水平,使自己在实际工作的专业知识更能有效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感觉吃不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实践,扬长避短,发扬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所学的知识不断升华。
六、致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电价专业上的东西,我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在毕业设计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建议,使得本课题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参考文献 【1】唐振飞•《电力市场输电定价》•中国工程电机学报•2003 【2】段文燕《建立合理电价机制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 【3】王志毅•《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问题研究》•山西电力2003 【4】吴娟《浅谈营销电价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4 【5】2001-2010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报表
第三篇: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2.1电力库模式理论和实践
按市场集中程度的不同,可将电力市场划分为电力联营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和混合模式,或强制性市场模式和非强制性模式。电力库模式就是电力联营模式。2.1.1 电力库模式定义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总市场模式”或“强制性电力库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只有一个强制市场成员参与的、集中的、竞争的市场,有时也被称为“电力库”、电力供需各方交易的全部电量及其电价都必须经由现货市场竞争确定,发电商竞争获得发电的权力,但并不为特定的用户发电;同理,配电商也仅能在电力库,而不是从特定的发电商那里购电。在电力库模式下的市场中,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调度运行及输电网的管理等工作由统一的系统运行者或几个分立的机构负责。电力库模式还存在两种细分模式:
1、非竞争购电模式
即仅在发电侧进行卖方之间的竞争投标,而所有买方的购电权利是平等的,无须提交购电的投标,对购电价格的形成也没有影响。英国早期的电力库(pool)、美国加州和我国的几家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均属于这种模式。但与英国的电力库模式不同的是,在美国加州的电力市场中,不允许供购双方签订差价合同之类的金融交易合同。而我国的浙江电力市场是在英国的电力库基础上的改型,其差价合同是发电商与电网公司之间签订的;其优点是符合我国现行的电力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缺点是电网公司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电网公司的购电垄断地位,也可能导致发电厂之间的竞争不公平。
2、竞争购电模式
除了发电侧进行卖方之间的竞争投标外,买方也要提交购电的投标,报价低的买方有可能购不到电,最终的系统价格由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的报价曲线共同决定。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电力市场即属于这种模式。2.1.2 电力库模式利弊及国内外电力市场实践
1、利弊分析
(1)集中优化管理,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电力库模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价格机制实现市场供需的均衡,因而电力库模式是保证电网安全的重要手段。电力库模式集中优化管理,不存在信用风险,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另外,电力库模式适合电力市场起步阶段,通过集中优化管理,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2)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
由于电力库模式是场内集中交易,价格由众多市场成员博弈形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因而最终的市场出清价格具有权威性,可以为其它电力交易品种(例如期货交易)提供市场参考价格。
(3)降低市场参与者的自主权
由于电力库模式具有强制性,规定市场成员必须通过中央管理方式进行交易,从而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自主权,和一般商品市场强调自由交易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4)市场风险不能有效转移和弱化
电力库模式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强调了集中交易管理方式,规定所有电量都必须通过电力库模式购买,而且必须是以电力库市场形成价格购买。这实际上蕴藏了巨大的市场风险,首先,由于购买量巨大,价格微小变化可能增加巨额的购电费用;其次,价格缺乏重复博弈过程,如果市场成员行使市场力,将导致电力库的市场出清价格飙升,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2、电力库模式的国内外电力市场实践(1)英国电力市场早期pool模式[1]
英国早期电力市场的电力库(Power Pool)是一个由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的市场交易场所,发电商卖电给电力库,供电商从电力库买电,所有的电厂都必须加入电力库,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电力库采用委员会管理制度,人员由发电、供电、电力用户及社会贤达人士组成。电力库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电网公司负责,电网公司不是电力库成员,但代表电力库工作。所有发电公司所发电量的数据必须全部进入电力库。每天上午10点以前,各发电公司向电力库报出第二天所有发电机组的可调出力、一天的开停次数和电价(包括冷备用价格、热备用价格和发电价格三部分)。电力库根据对第二天的全网负荷预测,把每台发
电机组按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每台机组第二天的发电出力和运行时间。取同一时间段内满足负荷需求时刻的最后一台发电机组的报价作为电力库的系统边际电价。
Pool模式在实际英国电力市场运行中已暴露出问题,首先交易机制存在缺陷,出现了价格垄断。电力库市场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卖方市场”,系统边际价格主要取决于发电商的报价,电力需求方很少参与市场报价。1995-1996Pool价格78%由Na-tional Power和PowerGen两家发电公司的报价决定的。其次,英国电力库的竞价出现如下的不合理现象,总是有发电公司(National Power和PowerGen发电公司)拼命报高价,也总是有发电公司报零电价(燃气机组的发电商,为确保获得相应的发电量而报低价)。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使系统边际电价依然非常高,在部分年份,发电侧形成的上网电价甚至高于市场化前的价格。因此,由于Pool存在上述不足,从1999年起英国放弃了电力库模式,建立新的市场模式NETA。
(2)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2]
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属于强制型的电力库,市场管理规则规定装机容量大于50MW的发电商必须通过竞价将电力出售给电力库,零售商和大用户通过输配电网络按照市场价格从电力库购电,并由零售商将电力零售给终端用户。市场运营机构根据发电公司和用户二者的报价,以符合电能需求的最小化成本为目标,调度已安排的发电和电能需求。现货市场是发电公司根据他们卖给联营机构的电力来收费,而零售商和批量终端用户根据他们的电力消耗来付费。批发电力的现货价格以每半小时为时间段来计算,它是供需平衡的汇划结算价格。市场公司用每日的叫价和要价来计算现货价格,所有的电力必须通过现货市场来交易。
(3)我国东北区域电力市场[3]
东北电力市场初期采用全电量竞价、两部制电价模式,电量交易分为长期合同交易与现货交易两种,以长期合同交易为主。长期合同交易由、月度合同交易组成,现货交易由日前、实时交易组成。合同交易电量占全年预测竞价电量空间的80%左右。合同交易分二次进行,每次交易电量各占交易电量的50%左右。合同交易以电厂为单位,采用多段报价方式,报价段数最多为5段;竞价结果要通过电网安全及电厂最小运行方式校核;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按竞价结果与中标电厂签订购售电合同。根据全网年分月负荷预测电量的比例,并综合考虑检修、系统运行方式、非竞价机组电量分解情况及水电厂来水等情况的基础上,竞价电厂合同电量按备用空间大致均衡的原则分解到月,并滚动执行。月度合同交易空间为月度负荷预测值减去竞价机组合同交易电量、非竞价机组合同电量等月度分解值的差值。月度合同交易采用多段报价方式,报价段数最多为3段。
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和月度的集中竞价交易是一种电力库交易模式,由于电力库模式本身固有的缺点,使得东北电力市场存在和潜在较大风险,在2006年交易,估算平衡账户亏欠逾30亿元,东北电力市场被迫停运,进行总结。2.2 系统边际电价概述 2.2.1 系统边际电价定义
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交易中心将发电商的功率段按报价由低到高排序,形成不同供电水平下的系统边际成本曲线;然后,根据目标交易时段的负荷需求,确定各交易时段所需的最后一台竞价机组的交易电量(或电力),此时所对应的报价就是相应交易时段的系统边际价格[4](System Marginal Price,SMP)。可以一个简单的单边报价图说明SMP的形成过程。
图2-1 单边报价形成SMP 图中规定机组报价单调递增,那么假设在需求刚性情况下,需求和机组报价曲线的交点即为系统边际电价。值得注意的是,斜线部分面积是非边际机组获得的超过自身申报的边际成本部分,代表非边际机组获得了容量价值;
而边际机组的容量价值要通过某些时刻足够高的市场价格来获得补偿。这样SMP方式仍然可以实现会计成本定价中的财务平衡要求。2.2.2 SMP主要特征
(1)唯一性
系统边际电价是不考虑电网安全约束下交易计划的优化结果,因而每个时段的SMP是唯一确定的,区别于有约束的分区电价和节点边际电价。
(2)波动性
通常,系统边际价格容易受电力需求水平、市场供给情况、市场参与者的报价策略、系统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每个时段SMP起伏波动可以很大,例如,国外电力市场日前或实时价格在某些特定时段可以很高,甚至出现了价格尖峰现象。
(3)权威性和指导性
区别于双边交易模式,系统边际电价是在集中组织的电力库模式下,由众多市场成员在既定的市场规则下理性博弈的结果,而双边交易不是公开交易,不能代表多方的交易意愿,因而双边交易形成的价格不具有权威性。系统边际价格的形成机制公开、透明,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可以作为双边交易的指导价格,也可以作为电力金融市场的参考价格,例如北欧电力期货市场以电力现货市场的系统边际价格为结算依据。
(4)作为结算方式
目前,国外电力市场的结算方式通常可以归类为按发电报价价格结算和按系统边际价格结算两种结算方式。按SMP结算是经济学家普遍推崇方法,因为在完全竞争电力市场中,由于是按照系统的边际电价进行结算,与各机组自身的报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发电商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上网发电,故在SMP竞价机制下发电企业可以趋于按边际成本报价,此时能够获得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不过,实际经济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等市场扭曲因素,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在实际中很难找到,故是否采取按SMP结算方式需要综合权衡电力供需形势、市场结构、网架结构、发电价格水平等影响因素。
(5)是反应整个电网电价水平一个重要指标
系统边际电价能够综合反应电力供需形势、发电运行成本,市场结构、系统运行状况等方面,是反应整个电网电价水平一个主要的综合性指标。因而,系统边际电价是引导发电投资重要的价格信号,同时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市场有效运行、评估市场绩效、预测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2.2.2 SMP利弊分析和发展趋势
SMP符合经济学原理,并基本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市场力不存在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发电厂商在按SMP定价和结算时有较大的动机按照自身边际成本进行报价,且成本低的企业将获得高收益,从而能够提高发电领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而各类机组边际成本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其报价变动也较小,竞价排序就比较稳定,系统运行调度机构的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
然而SMP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没有考虑系统输电线路和运行状态等,在能量市场出清之后,还需要对中标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目的在于将初步的电力交易计划根据系统运行要求进行修正,得到可以执行的交易计划,即进行独立的阻塞管理。这时候通常会使用上抬费用方式处理。具体来讲就是有些机组因为受约束而需要停运,有些机组尽管没有中标却需要运行,对这两类机组都需要额外的付费办法,这个费用通常在电价之外向用户收取。在当代大型的互联电力系统中,计算和确定这些费用的情况很复杂,SMP机制的不适用性也就在于这些费用收取和分配的公平性经常受到质疑。
系统边际电价SMP是最早的电力现货市场定价方法,但是由于对电力系统物理特性的适应性不够,节点边际电价和分区边际电价正在逐步代替SMP。
第四篇:电力市场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电力市场》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 论文撰写要求
电力市场课程是知识型系列讲座,在很多方面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适于采用课程论文考查的方式来考核学员的学习状态。
1.总体要求
作为课程论文,不需要大家做特别复杂的数学推导,关键是有自己的思想,同时采用严肃的学术型的语言表达,防止口语化、感性化、口号化的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课程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意见。通过课程论文,使大家学以致用,并接受一定的学术研究训练,促进形成勤思考、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
关于写作角度,对于目前已经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学员,建议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谈电力市场改革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影响、在未来这个岗位将具有与目前哪些不同的特点;等等。也可以就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
2.关于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注明。需要强调的是:
1)引用别人的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别人的语言,一定要注明。未注明视为抄袭。
2)一定要在真实引用处注明,比如,“电价是电力市场中的杠杆”,第一次言及这句话的文献是哪篇文献,就在此处注明。不能在文章结尾,一次注明“本文引用如下文献:„„”
3)参考文献数不少于15篇。3. 关于篇幅
篇幅没有严格限制,但一般应在3千字——7千字之间。4.关于文章应包含的部分 文章应由标题、引言、主要思考内容和结论几部分构成。 标题:应简洁。
引言:简单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其他研究人员与已有文献所做的相关的工作、本文的创新点等方面。
主要内容: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结论:简单总结所取得的成果(或者自己所提出的思想概要)。
二、参考题目
1.介绍、分析当地电力市场建设的概况及对本人工作的影响 2.国外电力市场改革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3.厂网分开后,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4.厂网分开后,电厂企业的生产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5.厂网分开后,电力调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6.用户参与市场有哪些形式? 7.用户参与市场有哪些条件? 8.辅助服务有何意义?
9.各种辅助服务如何参与市场运行? 10.电力市场改革对辅助服务有什么影响? 11.电力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问题
12.电力市场条件下如何规避和控制市场风险? 13.电力市场中如何协调电源与电网规划? 14.需求侧管理有什么意义?
15.电力市场中需求侧管理与计划方式下的需求侧管理具有什么新特点? 16.需求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7.你认为合理的电价机制具有什么特点? 18.我国目前的电价机制分析
19.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监管与传统的监管有什么新特点? 20.电力市场条件下负荷预测问题 21.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预测问题 22.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电力市场中作用
23.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服务与传统体制下的输电服务有哪些不同? 24.输电阻塞的管理方法 25.网损分摊问题讨论
26.电力市场中发电商市场力分析与控制 27.发电商的报价策略分析
28.就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某个模块进行功能设计和分析。
关于我国的电价机制分析
摘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电能商品的销售价格,是电能价值的货币表现。电力产品不仅有一般商品的商品属性。也因其在社会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电价的波动不仅是电价本身的反应,也具有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合理的电价,能促使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障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价值;价格;电价机制;电能价值
1,我国的电价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 入税金公平负担,同时还应有利于促进合理用电及合理利用资源。由于我国电力行业长期采用基于成本的会计学定价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商品的定价一般采用成本、税收和利润三个部分。电力企业如果发展,离不开企业盈利能力。因些,保证电力企业的合理利润增长,是保证电力企业稳步发展基石。
2,电力市场的结构与电力生产过程各环节紧密相关,电力生产使用过程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统一垄断经营。因此,电力市场也相应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发电市场的建立,鼓励不同的投资商进入发电市场,互相竞争,参与发电市场的建设;
(二)输电市场的建立,成立一个或几个电网公司,为发电厂和电力用户提供输电服务,同时促进输电网的建设;
(三)配电市场的建立,成立一个或几个配电公司(相当于电力零售商),为用户提供电力陪送服务;
(四)用电环节的完善,让客户根据一定的市场供需原则,选择相应的服务和消费。
其特点是:
一、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电力市场要采用经济手段管理各成员,电价则是体现管理思想的工具,所以确定电价原则、计算贸易电价是电力市场的重要内容。
二、用户:电力市场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提高了用户的地位。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用户被视为被动的负荷;而在电力系统中,用户具有能动性。电力市场的成员,往往同时具有供应者和用户的双重身份。当某成员(例如某电力公司)有富裕的电能向其他电力公司传送时,它具有供应者的身份;而当它从其他电力公司购电时,又具有了用户的身份。
3,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支点,无论对供应电力的一方还是需求电力的一方,电价都是直接关系到各市场参与者的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因素。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指针能够自动引导资源的配置,它的导向力是直接和有力的。
从发电商、输电商、配电商的角度来看出,电价从长远来说首先要能高过发电成本,影响发电成本的有以下一些因素:
(1)发电所需的燃料费,在输电、配电过程中的损失费;(2)从事电力生产所需的人工费用的管理费用;
(3)发电、输电、配电所需的维修费用,设备老化折旧的费用以及更新所需的费用;
(4)随着负荷的不断增长,还要考虑发电、输电、配电所需的发展和还贷 费用;除此之外,从理论上讲,电价还是一个变数,原因如下:
(1)电价随负荷涨落而变化。负荷较高时燃料为增率升高,发电的成本较 高,而且旋转备用容量的费用也加大,因此在一天24小时的峰谷时电价差别是很大的;
(2)电价随地点而变化。作为发电厂距离燃料产地越远燃料价越贵,因为 有运输费用在里面,在同一个网内燃料费几乎能相差一倍。作为用户也随地点而不同,因为传输有损失,据电厂越远电价越高;
(3)电价随可靠性变化。某些用户要求供电可靠性非常高,因此这种高质 量的服务费就不能与一般用户相同。
基于以上原因,理论上电厂的电价、用户的电价均是随时间、地点而变化的,因此有人提出了实时电价(Spot Price)的概念。
实时电价是在考虑运行和基本投资的情况下,在给定的极短时段(如30min,15min,5min)内身用户提供电能的边际成本。实时电价是随时间变化的电价,这需要更精细的电价计算方法和更强的自动化技术系统来支持。出了实时电价以外,还有合同电价(Long Term Contract),合同电价则可以在考虑各方面的优惠和对双方的限制的基础上签订合同电价。电价的制定原则应使电力市场的每一参与者的利益与电力市场的总体利益一致,而这一总体利益又应该符合社会利益。
4,市场所赖以运行的经济机制即市场机制,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价格机制。市场通过价格使各种市场要素来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协调。因此价格研究在市场理论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研究电价在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信号作用,从而指导、调节、控制电能生产与消费,达到电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组织生产,平衡供需矛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电价在电力市场中的核心地位是同其具有的功能分不开的,电价的功能具体表现为:(1)电价不论是在一个政府定价的完全垄断的环境中,还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财务核算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一方面电力生产服务部门依据电价获取收益,维持生产与再生产,另一方面用户根据电价决定用电,核算其用电成本。
(2)电价在市场环境中起着引导生产与消费的经济信号作用。价格的变化引起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供需关系的改变,最终达到供需平衡。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是电价引导消费的负荷管理功能,正是电价的负荷管理功能将用户与电力系统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为经济、高效地使用电能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
(3)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合理的电价体系,为电力工业开展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竞争机制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电价通过市场机制完成从资源配置、组织生产到产品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合理的电价体系在满足市场参与者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电价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政策的实现手段,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也不排斥政府运用信贷、税收、许可证等手段干涉价格从而达到更高的战略目的。
5,目前对电价的预测,主要有两大类方法,其一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数学处理的方法,例如时间序列法,另外就是仿真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说下仿真的方法。
一、运行仿真的方法
所谓仿真的方法,就是通过程序模拟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预测的精确与否,取决于以下数据是否完全充分和详细:
发电机参数的数据,包括发电机在不同发电量时的热效率,容量、检修方案、机组强迫停运率、环境因素、输电数据、运行和检修费用、最小开/停机时间、燃料价格、燃料约束、快速启动时间以及发电厂的所有权;
输电数据,包括潮流数据、后备机组、线路输电功率、区域间的输电极限、电压和静态稳定极限等;
水电机组数据,包括机组容量、所有权、可用容量、水库调度策略等; 其他数据,包括负荷预测、负荷曲线、旋转备用、通货膨胀率以及紧急事故费用等;
虽然仿真法尽管可以精确的预测出未来短期的电价,但在系统机组较多,接线较复杂的情况下,所需要得到数据非常多,而全部获取这些数据是不太现实的,况且,对于负荷对电价的响应,在目前阶段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较为困难。同时,只有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同样也需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在电网不同的位置需要发出的电量是不同的,电价也必然会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发电厂之需要预测出当地的边际电价(Local marginal Price,简称LMP)即可。所以对于发电厂方来说,使用仿真法不太适合。
二、数学分析的方法
实际上,除了上面介绍的仿真法以外,其余的各种预测方法都是数学计算分析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方法较多,包括时间序列法、最小二乘拟和方法以及人工神经元方法、模糊推理方法以及灰色系统方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就是事先设定一个数学模型,利用历史数据确定各个参数建立一个前向的曲线,然后再预测未来的数值。这种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尽管这些模型比较容易建立,但输入的变量的确定较为困难。
6,电力系统电价预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就是要在明确预测目的的前提下,规定预测对象的范围、内容和预测期限。一般而言,预测范围视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而定,编制全国电力规划,就要预测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电量需求量;编制大区网局或地方(省、地、县)电力局的发展规划,就要预测大区电网或地方电力局范围内的电力、电量需求量。预测的内容包括电力、电量、电力电价的地区分布,电力电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力电价曲线特征及电价曲线等,预测期限是指预测的时间长短,如短期、中期及长期预测。
(2)基础资料的分析。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之后,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真实程度和可用程度高的有关资料作为预测的基础资料。对资料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取舍或修正。(3)预测模型的选择。根据所确定的预测内容,对预测对象进行客观、详细的分析,根据历史数据的发展情况,并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利用程度,选择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4)模型参数辩识。预测模型一旦建立,即可根据实际数据求取模型的参数。
(5)应用模型进行预测。根据求取的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对未来时段的行为做出预测。
(6)预测结果的评价。对多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根据经验和常识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合理,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一般超短期预测误差不应超过1%,短期预测的误差不超过3%,中期电价误差允许5%,长期电价预测误差不超过15%。
结论:电价预测不仅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从经济角度看,电价预测实质上是对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
电价预测的准确度对任何电力公司都有较大的影响。预测值太低,可能会导致切负荷或减少向相临供电区域售电的收益;预测值太高,会导致新增发电容量甚至现有发电容量不能充分利用,即有些电厂的容量系数太小,造成投资浪费和资金效益低下。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上网电价,输电定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定价策略。目前比较浒的是在实时电价理论基础上,采用经过改进的最优潮流模型,以节点为单位计算费用,进行定价,还有一此学者OPF和经济学理论,研究出能够同时计算各节点有功电价和无功电价模型。这类模型也有利于电力市场对有功和无功市场进行分类管理,也是一种可选的定价方式。
第五篇:电力营销阶梯电价管理论文
1居民阶梯电价与现行电价的区别
(1)覆盖面不同。现行的单一制居民生活电价是实行城乡居民用户全覆盖。而居民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标准,以省(区、市)为单位,按照覆盖一定居民用电户的比率确定,即发改委收集的61%的群众公开支持的第二种方案:第一档电量原则上按照覆盖本区域内80%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第二档电量覆盖本区域内95%的居民用户月均用电量;第三档电量,为超出第二档的电量。
(2)承担社会成本不同。长期以来,居民电价是低于供电成本的。现行的单一制电价所有居民承担的社会成本是相同的,没有反映公平负担的用电机制。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实施将不仅逐步反映了用电成本,同时兼顾不同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既保证了大多数居民电价基本稳定,又能促使用电多的居民用户多负担电费,建立合理的公平负担机制。
(3)社会影响不同。推进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度,不仅可以在不提高整体电价水平的情况下,将对居民用电的补贴做得更有效,还可以抑制一些不合理的居民用电需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居民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从而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行居民用电单一电价不能做到这些,补贴也没有针对性。
2居民阶梯电价将带来的影响
(1)经营指标的影响。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后,受价格杠杆的作用,特别是第三档为超出第二档的电量,电价提价标准不低于每千瓦时电0.20元的标准,不仅将极大地抑制居民用户部分不合理的电能消费,使得居民用电的增幅将会有所回落,还将增加经营指标中内部概念利润、售电量、售电均价和线损等年(月)度指标预测的难度,更对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明显的影响。
(2)居民用户抄表的影响。目前,供电企业的抄表时间,基本实行按抄表日程进行抄表,即按每月固定日期但不定时抄表。虽然,国家电网各省公司均在大规模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表,但是由于推广建设和“三全”实用化间有个过程。所以现在绝大部分居民用户还是采用的人工现场抄表。如果抄表时段遇到节假日、恶劣天气或其他特殊因素,均可能会导致抄表提前或推后,按现行的单一制居民电价政策对计费是没有任何影响;但一旦实行了“居民阶梯电价”,对抄表的日期和时段均提出了要求,抄表日期和时段的变化均有可能对居民电费产生影响。
(3)SG186营销系统的影响。表面上看,采用居民阶梯电价采用的阶梯状逐级递增计价方式与单一制居民电价计费方式相比,只是简单的将单纯乘法题改成了四则运算题,但是居民分时电价用户的计费,阶梯采用峰谷总电量进行计算,按谷段优惠的计费方法,使得计费清单和电费发票格式,营销报表统计等均与原来不同,将使SG186营销业务系统增大技术难度。
(4)计量装置的影响。目前,我国电表主要有普通机械表或电子表、预付费磁卡电能表、智能电表等种类,其中使用预付费磁卡电能表的家庭用户比重较小。此类用户在预购电量时,由于其用电行为并未发生,无法按用电量执行阶梯电价,只能作为预付费用户,每月按照实际抄表电量进行计费,将增加供电企业成本。
(5)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影响。如果推出居民峰谷分时电价,出于节约考虑,将有绝大部分居民用户申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不仅将极大地增加分时电表的需求量,增加供电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将使供电企业分时减收剧增,使得供电企业效益下降。
(6)“一户一表”居民用户的影响。居民阶梯电价执行范围是省级电网供电区域内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户。“一户一表”居民用电户原则上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没有房产证明的,以供电企业为居民用户安装的电表为单位。这就面临着一个居民用户几代同堂月用电量较大将多负担电费及一个房产证兄弟几家人住一起需要分户等的具体情况。
(7)“合表”居民用户的影响。合表用户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多个用户合用一块电表的情况。对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暂不执行居民阶梯电价,电价水平按略低于三档电价加权平均提价水平调整。居民阶梯电价的执行势必造成部分合表用户进行分户;特别是在部分城镇老旧台区等不具备一户一表条件的地方,必须先进行低压配网工程改造,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投入大量资金。
(8)其他影响。居民阶梯电价最大特点就是每月没有一个固定的电价,一年中同样的用电量,在不同的月份,可能导致所交的电费差别很大,特别是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和水电的丰枯期。因此,抄表是否按天按时和准确,居民阶梯电价执行是否符合规范,均将对客户投诉率有所影响。
3思考与建议
(1)强化经营指标的分析预测。要强化居民阶梯电价市场分析,开展居民用户数量、电量分类分区等统计分析功能,实现横向、纵向对比,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对比,掌握市场动向,以便更好地做好各项经营指标的预测。
(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深刻领会居民“一户一表”的含义,要对现执行居民电价的客户计费档案进行清理和完善,确保基础资料准确。由于居民阶梯电价只针对一户一表用户,合表用电、学校及其他客户不执行阶梯电价,一旦发生计费纠纷会引起不必要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现场勘察比对,分类标注,逐户清理完善。
(3)加强营销月度工作质量管理。一是要强化抄表质量的管理。二是要加强业务工作单的时效性考核。三是要加大用电检查和稽查。
(4)继续加大营销投入。一是加快推广智能电能表和低压集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远程抄表技术逐步替代人工现场抄表,充分发挥智能电能表的表码冻结功能,尽量减少人为原因引起的抄表纠纷。二是加大对高损台区和低压配网的改造投入。要对接户线凌乱、机械表多等高损台区加大改造力度,提升供电质量,促进部分合表用户早日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或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