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习主动性
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习主动性
起航班主题班会 班风学风:
班风:尊重
信任
理解
团结
具体内涵:尊重——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老师
信任——信任自己、信任父母、信任老师
理解——理解学校、理解老师、理解社会
团结——同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风:苦学
勤思
好问
求实
具体内涵:苦学——“思而不学则殆”
勤思——“学而不思则罔”
好问——“舍问,其奚决焉?”
求实——踏实是学习之本
看了上面的话不知道你是否对学风有点认识。学风关系到一个班的发展,它也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那什么是学风呢?
学风,即学习风气,一方面指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指学习的态度。学院开展的“优化教学秩序,树立良好学风”活动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在全院师生中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活动月的开展,我们看到全院学生的学习理念正在发生转变,自觉的学习在他们中间已蔚然成风。
加强与建立良好的学风,从大家做起。建议与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树立献身科学、爱国、成才、奉献的远大抱负。学风教育要把好新生入学关,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理想教育,把学风建设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为人要正,诚信为本;求学要勤,严谨刻苦;增强自律和自制能力。学院及各教学单位必须尽快建立起正确的引导机制
二、重视教风建设,深化教书育人
优良的教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师德建设是优良教风的基础。要加强师德教育和青年教师培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岗位职责考评相结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引导者,所有教师要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广大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风建设指导者和实践者,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对青年教师要通过传、帮、带,示范教学、教学期中检查、教案评展、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书育人意识。
三、规范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管理
教学纪律和考试纪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任课教师要严抓课堂教学纪律,严格考勤和作业检查。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考风考纪教育,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发挥学院、系教学督导的作用,教学督导要督教与督学并重,经常深入课堂,与任课教师交流,检查教学纪律、授课效果,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使教与学共同提高。各院系要适时开展学风讲评、师生座谈等活动,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风建设。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校风促学风
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生力军的作用,重视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各学生组织的干部要以身作则,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的感情和友谊,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培养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风建设。
既然大家对学风有了些认识,下面有四组题目,请各组同学努力完成.(其中有列举题、论述题)论述题:
小明是班里面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但他一直都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都做不好,找人帮助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他不但不肯问别人,而且还不肯帮同学解决问题.一天小红拿着一道数学题找小明,但小明却说自己不会教小红,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应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样对待这一件事情呢?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列举题: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经常抓,抓经常。从平时的学生管理中我们都注意到:我们的不少学生存在着自觉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有逃课和抄袭作业的现象,课余时间利用率差等等。针对这种种行为,你有什么好建议去改善这些情况呢?(要求至少列举4种方法,超过一条加一分)
第二篇:培养良好学风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很多同学对大学怀有神秘的向往和热切的盼望,那么,从高中迈入大学的你,对大学是什么?大学里学什么?大学的学习怎么学是否都清楚呢?在浙江大学的校训上,今天还写着竺可桢老校长的话:“你到大学里来干什么来了,你到大学里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随着1999年之后高考的扩招,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在我国,大学生仍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能够有机会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和深造并非轻而易举和理所当然。然而,并不是每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都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了这一点。西方国家常说:“中国是新的发展前沿,是一个新的国家,他的成长和改变比任何人所期望的都要快。”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国家还急需大量掌握现代化新知识和本领的大学生,尽快成为各领域中的专门人才。换句话说,无论何时,学习知识、掌握本领都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内容。初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不要在五光十色的校园生活中迷失这个主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 “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崇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应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应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良好的学风将是我们成功之路上的奠基石。
第三篇: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定期不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会议,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拖、欠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3、利用班会课不定期的开展学法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开展“日日清”活动。
五、加强绿色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活动,让环保贴近学生生活。
实施环境教育要加强活动性和社会实践性。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
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与环境有关的特别节日,组织学生主题性活动
(二)组织环境科学探索活动。
(三)开展环保艺术制作活动。
(四)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环保知识由“知”到“行”的体现,开展“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为目标的活动,监督校园和学校周边的环保状况,积极向学校和社区提出环保建议。
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重于一切”的思想意识
1、坚决不乘坐超员的车辆,无证无牌的车辆,报废的车辆等各种不合格的车辆。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自觉抵制外来诱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积极主动地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教育学生做到“三不”,即:不买小摊贩的物品、不吃不洁食品、不上网吧。
4、注意防火,防溺水,防盗,防意外伤害等,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总之,班主任工作要从理想思想教育入手,以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纪律管理为手段,全方位调动积极性。
第四篇: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我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很偏激和狭隘)我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其实在小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容量并不大,那么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从以下五力入手:引力、魅力、动力、效力、胜利。
一、内容是引力。
要想培养学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有了正确的方向才会有正确的行为。今年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班主任,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跟上来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但在学习习惯方面还较差,因此,我把这方面作为工作重点。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习惯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自觉动机。因此开学初我对学生提出了学习上十二方面的内容1.写字规范2.听课专心3.作业认真4.学会思考5.用好工具书6.积累词句 7.勤写日记。8.敢于提问9.学会合作10.读课外书11.学会预习12.知识梳理,让学生记在心中,然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哪那一条没做到,那一条做到了,结果发现,做得好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做的不好的成绩较差。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严重为题:比如:我班的苏阳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不稳定,他的字迹潦草代表尽管他有聪明的脑袋但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吴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
明他聪明但是不虚心,也可以说明他没有良好倾听的学习习惯,陈鹏回答问题他的语言表达不流畅准确说明他没有积累词句的习惯;李峰他的思维不清晰活跃说明他不善于动脑思考,不善于质疑和表达这样他们找到了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原来都是学习习惯惹的祸,而且他们针对提出的内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写下了自己的承诺。
二、兴趣是魅力
习惯培养要从兴趣开始。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如此,但我们尽量不能用苦行僧式的训练方法,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在课前准备这个学习习惯培养上,我们班级是这样做的: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是不能马上下课的,他需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然后再下课。当下一节课打铃时,学习委员袁硕马上喊“准备上课”。然后开始背诵或唱歌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如果有的孩子没有坐好或者动作慢这时候班级的红领巾监督岗就发挥了作用及时减分。天天如此,学生都养成了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再比如语文课的预习,我教学生读三遍书的方法,第一遍划出字词,读准字音,带生子的词读三遍,第二遍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不能理解的画上问号。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的意思,学习生字的意思并组词,最后找出形近字来记字形,这样从音形义方面学会了生字。读第三遍课文了解内容,不懂得地方做记号。我想方法教给学生了,学生一定能完成任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一半的同学对这样的预习作业偷工减料,后来我想了一个调动预习积极性的办法,对预习作业第二天早自习各小组用游戏的办法检查。这个游戏
就是组内或全班开火车用有节奏地拍手想,有节奏地拍肩说的方法,汇报字词学习情况,谁说错了谁下课表演节目,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以后的预习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字词方面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由此,我感受到了兴趣的魅力。
三、爱心是动力。
对于一个20人的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这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困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用更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去关心他们,比如我班的张娜,韩雪。袁硕从小父母离异,跟年迈的奶奶。姥姥生活,有时一句真诚的话会让他解除烦恼,一件温暖的衣服,一个甜甜的面包会让他成为学习的动力,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成了同学们的一面镜子。还有我班的齐宇航,他在学习上的“懒”是出了名的,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怕大家笑话,我用三年的时间才使他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这三年中真是绞尽脑汁,用过的方法无论严格批评还是及时鼓励都无济于事,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思索再三,不能发火,要用爱去触动那根懒神经,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只要心诚,水滴终能石穿。于是我经常和他促膝谈心,一面细心观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发烧呕吐,我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带着他来到诊所看病,他很受感动他说谢谢老师,我说你真想谢谢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好学生。他听了我发自肺腑的亲切语言,连连点头,似乎真正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后,他变了,上课积极动脑发言,彻底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的坏毛病。由此我深有感触爱的力量真是神奇无比的。
四、严格有效力。
习惯培养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学生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时候对学生进行训练,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学生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学生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管学生,心情好了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比如开学初我要求学生每天早晨练习口头作文五分钟,开始严格,后来放松了、结果毫无效果。
五、坚持是胜利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培养一种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因此习惯培养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学生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比如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习惯培养上,我吃了很大亏,开学前段时间我注重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那时候,每天每节课几乎都能重复和引导这一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刚开始学生能非常准确而且效果非常好地抓住能够表现文章中心或人物性格的词句并且能够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一段时间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渐渐松懈了对这一习惯的培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下降,有的同学是在应付了事,没有真正的自己的理解,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画了基础语句。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危险性,便马上重新抓起这个习惯的培养,包括现在也在抓,尽管效果还没有
达到我要求的那样地好,但是也在慢慢地进步当中。所以,习惯的培养需要重复和坚持。
最后我想说:班主任工作是繁杂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讲究方法,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班级的学风一定会越来越浓。
第五篇:良好学风的培养
如何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
一个班级如果学风差,那么班上学生必定缺乏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看到别的班学风良好,而本班却是一团乱麻时又生气又烦闷,他想尽力一下子转变这种风气,于是找学生谈话。但谈话前不做调查研究,不注意自己的言辞方式,采取批评、羞辱、甚至用一种简单的辱骂措施。这样不但是徒劳,而且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发生根本的转变,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便与教师对着干。古人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必须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的教师严厉,但不能让学生感到严酷,要让他们对教师又爱又敬,这样教育的各项举措才能得以事半功倍地实施。
针对学习时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弄清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们需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缺少的是鼓励,要明白赏识教育异常重要。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冷落”而心灰意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若任其发展则会产生厌学现象。然而每个学总有其优点,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奖励,循循善诱,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再自惭形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慢慢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发生令人惊讶的转变,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良好学风形成的保障
要引导全班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要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技能和艺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目标激励
目标对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有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甚至每天都可以定一个目标。目标的制定切忌好高骛远,是要通过学生的努力能达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目标可以高一点,复杂一点,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简单一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
(二)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如果教师对学生能够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和鼓励,那么学生对学习和处理事情的态度会大不相同,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自信的、积极的,遇到事情也会高兴的面对,积极的解决;相反,一个遭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消极无为,无毅力恒心,怕遭挫折。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情,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也很大,对学生以后的个性和品格发展也很大。教师满怀热情的期望往往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努力向上,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师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要以少数人的成功激励多数人发奋,以名人事例激励学生品端行正,战胜挫折不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荣誉激励
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个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荣誉感。在学校举办的各种知识性竞赛上推选相应的尖子生去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并积极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也应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让班上的学生在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同时,也能为自己争得荣誉。
当然,施行激励机制教育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过分了会适得其反。人们常说“糖好吃,吃多了对身体也有害”,如果一味滥用,盲目使用,会迁就某些学生的恶习。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三、好的班干部组织为良好学风的营造添砖加瓦
努力培养班干部的好学、踏实、务实、严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有一定的组织协作能力,能够组织一些小的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好习惯,并以此来感染身边的同学。遇到问题会组织讨论,能各抒己见,调整好思维方式。在这些班干部的带领下,班级呈现一种勤奋务实、互助团结的景象。有这样一群班干部,整个班级会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良好的学风注入活力
很喜欢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告诉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学习知识的学生,对得起家长们的殷切期盼。发自内心的对待学生,同时这种感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需要教师用心努力,用心表达。这种感情不是虚伪的表面作秀,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家长的尊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给学生树立怎么样的形象,也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树立平等的思想,与学生一起探知、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浓厚感情才会化成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要营造良好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言一行之功,但教师必须注重一朝一夕,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教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旦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学风的重要性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毛泽东同志在65年前首次提出学风概念亦有一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可见,学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的情绪饱满不饱满,学习的劲头大不大,学习的毅力顽强不顽强,学习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学习的兴趣浓厚不浓厚,学习的作为踏实不踏实,学习的人气旺盛不旺盛,等等。这些有关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良好学习风气,就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
学风作为内蕴的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常说的实事求是。这是学风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坚持有效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因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进行科学抽象,根据实际提炼、创造理论,依据实事去求是,那么这种理论、这种是,就有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就必然具有无限生命力,从而必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实际,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产生巨大的实效。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