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勤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后勤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而对于高校后勤如何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建设节约后勤,实现后勤和谐持续发展,已成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后勤集团建设节约型校园团建设节约型后勤、参与节约型校园的实践,阐明同济后勤在建设节约型后勤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如成本控制、创新节约机制和节能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探讨高校后勤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方法、途径。
【关键字】节约型校园 实践 思考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高校之一,同济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园节约风尚,完善了校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建立了管理节能、科技节能和教育节能三位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体系,开发了一批新能源环保使用项目,走出了一条全员参与、全程贯通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新路,为整个校园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校长裴钢指出,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是响应党中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可以促进学校本身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实践和进步,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进而对全社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正是由于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在学校的统筹领导下,我校建立了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围绕校
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各种节能措施的统筹与调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扎实开展节能工作,积极探索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之路,不仅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环保效应。
一、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分布采集,建立和完善校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济大学经过院校合并以后,规模大大增加,校区也比较分散,四个校区遍布在上海的市中心和郊区。同济大学校园总建筑面积共有150万平方米,全日制学生近4万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面对庞大的管理范围和管理人群,建立和完善校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第一步。
一个学校量大面广,如果管理有疏漏,带来的浪费远远大于技术疏漏。没有量化就等于没有管理。如水电管理,原始的人工抄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不可靠,没有延续性。所以建立校园的节能监管平台,对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节能监控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全校的节能指标化、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数据可视化。同济大学参照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相关导则和标准及国内外经验,对校园节能监控平台进行了科学规划。根据平台设计原则和目标,立足于“集中管理、分布采集”的思想,系统构架基于校园网络,以减少系统建设成本。在列入监测、服务和管理的建筑设施用户末端设置具备通讯功能的数字式
计测表具(电表、水表及燃气表具等),将采集的数值信号通过组网设备及网络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终端,通过节能监管软件实现校区的能耗监测、数据管理服务和对策制定。
平台建设依托优势学科资源,集合了网络通讯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与能源、环境、建筑节能技术有机融合,构筑了技术可靠、经济实用、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校园节能监控系统。
2008年,同济大学建成了面向全校四个校区约300栋建筑的建筑能耗实时监控系统。打开校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从虚拟地图上任意点击进入一幢楼宇,这幢建筑每个时段里照明、采暖、电梯等分类能耗就以不同的颜色,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它可以实时采集、远程监测各栋大楼内水、电、燃气等各类能耗数据,最终针对已发现的不合理能源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监控平台除实时动态掌控全校各建筑能耗状况外,还嵌入建筑能耗模拟模块功能,可对节能措施进行预测评估,为校园设施节能提供决策支撑。
建立校园节能管理监控平台使节约型校园建设实现了统筹全局、因地制宜、合理调度,有利于各项节能政策的充分落实。我校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以界面友好、功能全面、扩展性强、技术先进等特点受到国际可持续发展校园联盟(ISCN)及日本多所高校的关注。
二、加强管理、重视技术、深化观念,形成管理节能、科技节能和教育节能三位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体系
1、加强管理,合理运营、计量控制和能源审计三管齐下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关键在于校园设施的节能运营管理。在建立校园设施节能监管平台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同济大学在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中瞄准国际前沿,不断探索,追求设备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同时实施定额核算和需求侧管理,努力做到合理运营不浪费。
后勤集团在节能运营管理方面做的十分出色。例如饮食中心对采购部冰库的改造。改造前冷库采用水冷技术,电机功率总计为140KW,由于电机老化,制冷效果较差,能源浪费严重。改造后,冷库采用德国比泽尔水冷压缩机,其电机功率总计为27.43KW,而且制冷效果良好,能源利用率高。据统计,原有冷库每天用电量为410度,改造后每天用电量为52度,全年可节约用电13万多度,节约费用达11万多元。而物业公司配合能源中心将教学南楼所有普通日光灯管换成节能灯管。使用节能灯管后,每天可节约用电120度,全年可节约用电43800度。
加强校园设施的节能运营管理为同济大学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学校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用电、用水的节约管理,学生宿舍、浴室装上了智能IC卡,实行了水电缴费校园一卡通。综合效应显示,节电率和节水率分别高达40%和30%以上。
学校充分运用行政号召、监督管理等手段,向全校师生和单位提倡节约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后勤集团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制定了《节能公约》,在全校范围内作出了表率。集团确定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从点滴抓起”的思路,使节能从自发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和制度性行为。并编辑出版了《节能专刊》,指导各个中心的节能活动,内容包含节水、节电、节煤等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员工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而使每个员工在点滴中切实有效做到节能。
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我校要求相关部门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重点做好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及财务监控工作,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做到科学分析,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支出特别是人力资本、能源消耗的支出,使各部门对人员的合理配置、设施设备的有效使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市场资源 的开发利用等各方面都精打细算,较好地形成节约的氛围与格局。
2、重视技术,努力追求科学高效节能、绿色循环用能
同济大学着力于全面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发展和谐的学习型校园,尤其注重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理念具体化。后勤集团与能源中心、基建处紧密协作,积极探索节能用能新途径、新举措,努力追求节能用能新思路、新方法,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科学高效节能、绿色循环用能。
我校依托科学创新,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先后建成了学生浴室的太阳热能利用系统、电蓄热锅炉、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洗浴废水热回收利用系统、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等,并正在实施可再生能源反应系统。重点落实节能节水措施,校园灌溉用水实现100%非自来水源。新建建筑积极执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超越本地区现行节能目标,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上性能设计。改建工程及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合理采用相适应的建筑节能材料及生态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低辐射节能型外窗、建筑遮阳、屋顶绿化、节能照明,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利用可再生浅表层热(冷)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道风道的新风预冷(热)空调通风系统、舒适节能的辐射式空调末端系统;结合大空间特点采用的置换空调通风、中庭复合通风与系统;有利于城市电网供电削峰填谷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等。这些建筑节能综合集成技术为校园设施的节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在嘉定校区建设中,重点突出节能和生态技术。校园绿化率达70%。后勤集团在校园内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以雨水井收集雨水注入河道,然后从雨水
管网抽水进行绿化灌溉。建筑物严格按照国家新的节能建筑标准建设,墙面采用隔热保温材料,窗户则配置中空双层LOW-E低辐射玻璃,型材使用断桥隔热铝材。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空间、不同需求配置,灵活采用VRV空调系统和单体空调相结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整体用电量。校园内广泛采用各种节能灯具,同普通灯具相比,节能20%左右,同时校内研发了路灯节能器,设定路灯每天开启5小时,后半夜部分路灯自动关闭,每天可以节约一半的用电量。经测算,一年可以节约用电45000多度。
大礼堂是建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礼堂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型网架薄壳结构。改造过程中,多种节能措施得到应用,使大礼堂成为了保护性建筑节能改建的“典范”。主要节能措施有:采用高效风冷热泵机组和数码变频热泵机组组成的冷热源;观众厅大空间采用节能、高效、舒适的置换空调方式及座椅柱脚下送风,同普通空调系统相比节能近30%。舞台采用独立屋顶式空气源冷热风机组,电动喷口侧送方式,下侧回风;舞台、观众厅前区及后区,均分别独立设置空调系统,满足不同运行需要,节省运行费用;采用自然通风、过渡季节全新风供冷及地道风予冷(热),缩短空调机组开机时间、减少空调机组新风处理负荷,实现空调系统节能运行。
3、深化观念,以宣传带动节能、以教育促进节能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最大社会效应体现在育人方面。我校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
和特点,在校内积极建设节能环保精品课程,面向校内校外举办各类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讲座,普及节能科技,服务于社会。
学校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组织生活、报告会、座谈会、征文、展览、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浪费现象和节约典型的征集活动,有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节约水电周”、“节粮周”、“绿色环保周”、“节支周”、“书籍循环使用”等主题活动周系列活动,提高节约认同感,增强节约责任感。2005年5月同济大学成立了上海市首个大学生校园节能督查队,对校园教学楼、办公室、宿舍楼、食堂等公共区域的水电、纸张、粮食以及学习生活物品等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每日检查,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从教学实践到校园宣传、学生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教学上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系列节能环保相关课程。团委学生会工作方面开创了学生自主节能创新活动的局面,开设了节能论坛、“节能减排十五讲”等系列报告会,建筑、规划、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领军学者专家积极投身节能普及教育中,强化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围绕主题教育的目标,各学生组织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批像“化油器发动机节能改装及测试”、“低浓度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基于生物酶强化土地处理城镇污水新技术研究”等学生科技作品脱颖而出。“大学生节能环保创业”主题论坛、“科技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创业者畅谈关于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运用中节能环保的改进成果与其意义,更是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同学们开展和参与的“节能减排生活习惯调查”、“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普及度调查”、“每月少开一天车”、“地球熄灯一小时”主题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同样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依托科技、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能源开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发展新能源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经过积极的探索,全方位的实践,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发挥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机械、电信及汽车、材料等学科优势,进行了大规模节能技术改造,有效开发了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绿化、中水回用、生物质能循环利用等多种新能源,实现了与相关学科发展的互为促进,同时搭起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了节约型校园建设。
1、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校积极探索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方式,开发了包括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绿化、人工湿地在内的多项节水工程,效果显著。
浴室节能环保综合项目:2006年,后勤集团积极与学校、能源中心以及环境学院合作,对校本部浴室进行了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浴室采用太阳能智能集中供热系统、中水回用技术以及余热利用技术,改变了能源利用方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节省了能源开支。
其中太阳能智能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模块吸收太阳能,对管道内冷水加热,不仅节省了煤、电等能源,而且环保,一年可节省费用12万元,节能超过30%;中水回用项目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进行水处理,将处理之后的水直接用于景观及绿化灌溉,达到节水的目的,一年可节约费用22万元;余热利用技术是通过热交换处理池,充分利用洗浴废水的剩余热能,来加热给水管网,使用该技术每天可使70吨水平均升温8摄氏度,节能超过30%,一年可节约费用16万元。
在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在浴室安装了IC卡智能洗浴龙头,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使得人均每次洗澡费用支出减少1/3以上,并有效提升了浴室接纳量。原先每天最多只能接纳1700人左右,现在则超过了4000人,提高了1.5倍,从而节约了学校新建浴室的投资。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技术基本分为收集、储存、供水与利用几个方面。我校通过雨水井收集雨水注入河道,然后从雨水管网抽水绿化灌溉。雨水收集系统被广泛用于四平路和嘉定校区的校园建设中,校园灌溉用水实现100%非自来水源。
人工湿地试验项目: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我校在河道旁边建立了大片湿地,地面下铺设吸附性填料,上面加泥土,种上绿色植物。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从而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人工湿地也是我校科普与节能教育基地之一。
2、项目改造积极利用新能源
在项目建设及改造过程中,先由学校进行节能工作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再交由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付诸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改造了一大批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项目。
旭日楼生态建筑项目:旭日生态楼的改建是由后勤集团工程中心完成的。建成后的旭日生态楼总建筑面积1153平方米,采用了地源热泵、毛细管平面辐射系统(末端空调系统)、独立新风系统及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技术等多项节能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高舒适性等特点。旭日楼墙体采用塑聚苯乙烯保温板,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外窗均采用断热型铝木组合窗,玻璃采用低辐射中空渡膜玻璃,对远红外热辐射反射率很高,冬天可将室内热辐射反射回室内,起到保温作用,夏天可阻止室外热辐射进入室内。地源热泵技术利用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可向建筑物供暖、供冷,有效降低降低建筑物能耗和区域环境污染。独立新风系统及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技术通过全热式换热器将空调房间排风与新风技能型热、湿交换,实现余热利用。
环境学院实验楼改造项目:环境学院实验楼改造以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为宗旨,在生态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资源利用、绿色环保材料、室内环境技 10
术、绿色配置技术等方面体现特色。节能措施有: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金属LO≦e中空玻璃和双中空透明PET LOW—E节能夹胶玻璃;通风方面采用双层皮幕墙,利用楼梯间的烟囱效率加强自然通风;采用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增加采光和遮阳功能;屋面配合地毯式屋顶绿化,种植草皮和地被植物;屋顶安装一般光伏方阵;建筑南立面采用水平遮阳百叶,调整百叶角度增加采光,房顶玻璃采光顶搭遮阳篷;西晒严重的山墙种植垂直绿化等。
文远楼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节能改造项目:文远楼建成于1953年,是中国最早的包豪斯风格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件”。目前已被改造成为一座生态建筑。节能措施有:建筑墙面采用内保温,外窗采用Low-E双层中空玻璃及隔热型材,加装可调智能化内遮阳系统,使建筑综合节能性能满足并超过国家节能标准。屋顶采用无土种植草皮技术绿化,采用中水设置屋顶喷淋系统。运用太阳光伏转换技术,在屋顶集中设置光电板,与屋顶采光天窗结合,发电、遮阳同时进行。采用土壤源空调热泵技术,利用热泵技术及土壤中换热埋管,冬季从土壤中取热释冷,夏季向土壤中取冷放热,实现空调供热系统的节能。通风采用两级除湿工艺来处理,即先回收排风热量,再主动除湿,并利用通风时气流循环实现热量互换。照明采用紧凑型高光效节能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同时通过数码控制技术利用光线模拟出不同时段自然界的光环境,设计不同区域的灯光效果。
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成功地集成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获2007年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代表工程、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影响力机构、2007年度上海市节能先进单位。教育部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于2009年年初公布,由同济大学陈小龙副校长牵头完成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类一等奖。
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课题研究人员两次受邀为全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作专题报告(2007年7月青岛、深圳。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会主办),为全国高校基本建设提供重要经验参考。2008年受邀加盟国际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联盟(ISCN)并作主题报告,2008年11月在巴塞尔召开的全球能源论坛已将同济大学经验被作为中国节能减排典型案例。
在教育部和建设部主持下,同济大学执笔编写了《高等学校节约型管理与技术导则》,已于2008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并由教育部、建设部共同签署公布,成为指导全国高校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南。
同济大学将继续在教育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领导下扎实的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考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完善校园节能监控平台建设,力争细化监管覆盖率达到全校能耗总量的80%。并实施对校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全面分项计量及能源审计。逐步实施校园建筑设施的用能成本核算,完善用能收费体制和制度建设。建立校园建筑能耗指标体系、能耗公示制度、校园节能考评制度。力争将同济大学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成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台,为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和探索
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和探索
建设高效能、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长远目标。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集团从发动员工人人参与入手,倡导员工“立后勤人奋发有为之志、尽主人翁爱岗敬业之责”,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厉行节约,在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整体水平的同时,节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思想工作领先
学校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后勤集团要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不断加强“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建设,努力建设“高效能、节约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此后勤集团在2007年3月,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勤俭节约、共建和谐》倡议书,号召全体后勤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求集团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培养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创造节约方法,规范节约行为。让“勤俭节约,共建和谐”的理念在后勤集团蔚然成风,为建设和谐后勤、节约型后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张旗鼓宣传,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推动节约活动深入开展,集团文宣部门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大张旗鼓,扎扎实实宣传节约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门在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方面下功夫,把《勤俭节约,共建和谐》的倡议迅速变成员工的具体行动。后勤集团的报纸《后勤人》先后发表等多篇评论员文章。开辟“节约论坛”专栏,刊载员工所写的文章,并及时宣传和报道各单位做法及节约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集团还开展“我是学校主人翁,节约增效立新功”演讲活动,并编辑出版《让节约成为后勤人的自觉行为》一书,发给每位员工。以上做法不仅促进了节约活动良好开展而且也使节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三、深入调查研究方案措施可行
选准入手处和关键点是做好节约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集团要求各中心深入调研,查找能耗关键部位,例如,饮食服务部经过深入调研,确定食堂的水、电、燃、原材料为耗能关键点。针对上述问题,饮食部重点对相关工作程序重新进行了调整。以美食城锅炉、排风为例:锅炉用气量从每天使用的1400立方下降到1200多立方,除去季节因素,每天平均节约100多元左右,每年节约燃气费用3万余元。2008年在集团领导的倡导下,饮食部从就餐者健康角度出发,启动了“油盐控制计划”,仅食盐量一项,实施计划前后同期相比每月可降低1000余斤。油、盐的控制使用,不仅为食堂节约了原料成本,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四、重视细节小事,创新节约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活动中,后勤员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细节小事上下功夫,寻找节约途径、创新节约方法。
如:电气中心员工主动收集原有旧灯具、旧开关,将能利用的螺丝、螺帽、螺垫等拆下,进行分类整理。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整理螺丝22种,螺帽22种,螺垫12种,自攻钉6种及膨胀螺栓等等,共计整理出可利用材料5万多件。在创新节约方法上,运输中心要求司机们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到站之前提前减速,行驶中尽量少轰油门和踩刹车,利用惯性节油;坚持对汽车油、电路运行部位保养,保持最佳状态,减少能耗;坚持清洗配件尽量少用油,用过的油经沉淀过滤后再用,减少浪费;坚持修旧利废,对旧材料能用的尽量用,对旧配件能修的尽量修,购买新配件坚持货比三家,争取质好价低。上述做法看起来事小,但坚持做好收效可观。
五、建立相应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节约的长效机制在于将各项节约、措施制度化,2008年初,后勤集团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节约型后勤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部门强化节约管理,不断完善节约工作制度。各部门认真落实,加强节约制度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工作长效机制。为了督促各部门将集团节约工作的要求变为各部门的具体行动,自2007年开始,集团部门考核将节约专项工作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从集团领导到各中心领导作为节约工作第一责任人,年终述职时必须汇报和总结节约工作,在员工考核中也将节约成效列入考核指标。根据2007-2008各部门考核结果分析,各部门该项考核总体成绩较高,说明了节约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六、实施减员增效优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后勤集团运行的最大成本之一,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节约人工费用支出,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是集团在节约活动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例如,启航物业中心从组建时的8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50人,在人员大幅裁减的情况下,为保证服务质量,该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岗位技能,做到一人能够身兼数岗,这种一人多能、一专多能的做法使该中心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没有降低,2008年收益50多万元,超额完成了创收任务20多万元。本科生公寓中心和研究生公寓中心先后两次进行人员调整,调整之后保洁员人均保洁面积已达到1200平方米,但仍然努力保证了原有的服务水平。
七、倡导节约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集团所属各单位在开展节约活动中,把节约工作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密切结合起来,收效比较明显。例如,后勤集团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主题为“让节约与你我同行”的征文活动。公寓部与学生接触比较密切,在做好自身节约的同时,不忘在学生中加强宣传,通过自身节约行为的实践,让学生也参与到节约行动中来。公寓部向全体住宿学生发出了倡议,并组织了节水签名活动,并利用第四届公寓文化节的契机,将节约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纳入到文化节活动中来,组织了“畅享节约演讲比赛”和“节约就在我们身边图片展”。各公寓还通过公寓环境布置、寝室代表座谈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将节约意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点点滴滴的积累,督促他们节约习惯的养成,不仅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服务经营成本,缩减了开支。
八、贵在持之以恒节约初见成效
2008年底,为了把节约工作变成后勤员工的自觉行为,集团提出 “立后勤人奋发有为之志、尽主人翁爱岗敬业之责”,使节约和员工的日常工作密切相连,集团强调“把节约工作搞上去,把能源消耗降下来”,要求后勤员工不仅做节约工作的模范,管理和服务也要争创一流,做到节约和服务互促双赢。两年来,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集团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节约工作收到明显成效,不仅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而且逐步成为后勤员工的自觉行为。后勤员工持之以恒、创新方法,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使节约活动收到明显成效。2008年年底集团组织开展节约工作专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集团各部门节约效果明显。据统计,除节约用工成本外,2007年节约运行服务经费50余万元,2008年节约运行服务经费100余万元。
第三篇: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 节约型机关 思考
建设节约型机关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则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检察机关来说,县级财力薄弱,各种经费短缺,更应该有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艰
苦创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检察工作理念。为此,笔者在回顾我院近年来机关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机关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机关单位的随手关闭电灯、空调、自来水管等良好习惯已不多见,“跑冒滴漏”现象在机关长期不能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盛,尤其是在机关单位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干部认为,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和自己无关,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更谈不上节约的意识。
2、节约意识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节约意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节约行动也还只停留在表面:对自己有利的节约可以做到,但对于个人可能带来的不便或者改变自己习惯的事,则不愿自觉去做。因此,慢慢地养成了一种无视节约的不良习惯,像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等这些良好习惯在机关群体中都不多见。
3、制度不完善。要想真正做到节能,关键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意义。虽然目前各种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上都很健全,但是具体到勤俭节约方面就很难找到有操作性的条款,因而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4、措施不力。机关在厉行节约方面没有明确把建设节约型机关有关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就从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节约与浪费没有什么区别。
5、监督不到位。机关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使勤俭节约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干部在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科学消费的理念,只有人人把勤俭节约做为一种责任,人人想节约,人人去节约,才能真正建设成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使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本色。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的宣传理念,牢固树立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检察干警服务的思想,以方便干警工作,获得干警满意为标准,着力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全体干警的责任感,把厉行节约的观念植入人心,使全院干警养成重节约、会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领导带动,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导向、示范作用,要带头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从“大处”着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避免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小节”,诸如:能步行的,不以车代步;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俭省开会成本;选择节约型办公用品,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一次性笔、少使用一次性水杯;带头利用电脑、互连网等现代化设备,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以健康的消费方式、良好的节约习惯,影响带动下属,齐群众之心,集大家之力共同创建节约型机关。要教育、引导和规范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
(三)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人管活人。要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让节约变个体行为为集体行为,变偶尔作为为长期作为,对节约的计划、目标、责任和措施等要具体细化、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资源节约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在实践中,要一改管理部门“单打一”、“各管各”的做法,积极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协同抓、全院干警齐参与的格局,修订完善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接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订《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
(四)注重习惯养成,增强创建活力。管理的高境界是人们自觉为之,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习惯的养成一要靠培养积累。在节约方面,力争做到办公室、会
第四篇: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 节约型机关 思考
建设节约型机关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则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检察机关来说,县级财力薄弱,各种经费短缺,更应该有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检察工作理念。为此,笔者在回顾我院近年来机关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机关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机关单位的随手关闭电灯、空调、自来水管等良好习惯已不多见,“跑冒滴漏”现象在机关长期不能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盛,尤其是在机关单位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干部认为,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 和自己无关,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更谈不上节约的意识。
2、节约意识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节约意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节约行动也还只停留在表面:对自己有利的节约可以做到,但对于个人可能带来的不便或者改变自己习惯的事,则不愿自觉去做。因此,慢慢地养成了一种无视节约的不良习惯,像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等这些良好习惯在机关群体中都不多见。
3、制度不完善。要想真正做到节能,关键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意义。虽然目前各种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上都很健全,但是具体到勤俭节约方面就很难找到有操作性的条款,因而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4、措施不力。机关在厉行节约方面没有明确把建设节约型机关有关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就从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节约与浪费没有什么区别。
5、监督不到位。机关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使勤俭节约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对策和建议
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干部在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科学消费的理念,只有人人把勤俭节约做为一种责任,人人想节约,人 人去节约,才能真正建设成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使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本色。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的宣传理念,牢固树立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检察干警服务的思想,以方便干警工作,获得干警满意为标准,着力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全体干警的责任感,把厉行节约的观念植入人心,使全院干警养成重节约、会节约的良好习惯。
注重领导带动,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导向、示范作用,要带头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从“大处”着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避免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小节”,诸如:能步行的,不以车代步;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俭省开会成本;选择节约型办公用品,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一次性笔、少使用一次性水杯;带头利用电脑、互连网等现代化设备,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以健康的消费方式、良好的节约习惯,影响带动下属,齐群众之心,集大家之力共同创建节约型机关。要教育、引导和规范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一条 “铁的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
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人管活人。要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让节约变个体行为为集体行为,变偶尔作为为长期作为,对节约的计划、目标、责任和措施等要具体细化、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资源节约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在实践中,要一改管理部门“单打一”、“各管各”的做法,积极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协同抓、全院干警齐参与的格局,修订完善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接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订《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
注重习惯养成,增强创建活力。管理的高境界是人们自觉为之,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习惯的养成一要靠培养积累。在节约方面,力争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杜绝能耗空放现象,科室开空调时尽管集中办公。严格控制办公室、会议室空调温度,做到夏季高温不达到35摄氏度 以上不开空调,开启空调时温度设定应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不开空调,开启空调时温度设定应不高于18摄氏度,下班或外出前半小时关闭空调。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用电设施在下班时要及时关闭,并尽量减少待机时 间。在自然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办公室、会议室尽量少用照明灯具,最后下班、离开的工作人员自觉及时关闭电源。楼道、卫生间的电灯根据需要开启并随手关闭,杜绝白昼灯、长明灯。二要注重典型引路。发现、树立、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用典型教育引导每一名机关干部。开展“每月一星”评选活动,将工作中表现优秀、做出突出贡献,尤其是注重节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干警推选出来,总结和宣传其好的勤俭节约做法,将其先进事迹用展板在大厅中展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倡导 “人人讲节约,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使全院干警自觉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每升油,迈入讲习惯、重节约的良性循环。
注重强化监管,加大管理力度。机关内部要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小组,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切实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定期对机关内部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整改解决,坚决遏制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鼓励干警对机关中的浪费行为进行检举和监督。实行院领导轮流值周制度,在值周院领导的带领下,政治处、办公室、计财部门、监察部门共同派员参加,每周至少两次不定期地对检察干警一周节约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浪费水电、汽车燃料、办公耗材等行为,对发现违反规定的进行严肃处理,发现问题现场整改,并予以通报表扬或批评。计财部门要严格把关,要加 强对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对铺张行为要在审批环节上坚决予以制止,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钱物坚决不予报销。
第五篇: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
[摘要]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文章分析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建设;节约型校园;制约因素;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不健康的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生活中,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等不健康的、甚至奢糜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阻碍。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让节约成为每一名公民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志洲认为,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如由于缺乏成本核算制度,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造成水、电、设备使用、耗材等教学资源惊人的浪费,再如毕业论文和纸质公文的打印、办公用品和各系学生活动用品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率使用等浪费都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
(三)不充分的激励机制。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于是出现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励机制造成的。高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师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四)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
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以及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
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 来自: 书签论文网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科学理财观,提高节约意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
节约型校园是不会自然实现的,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全面、安全、协调型的理财观,树立科学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第一,加强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不合理的消费观念,高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把节约型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让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自觉地贯穿到与人的生活有关的衣、食、用、住、行等各种消费行为中去,使各种消费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服务,形成科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第二,树立“经营”的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目前,高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我们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亟待解决而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高校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学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如何将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绝不仅仅靠拍拍脑袋就可以决策的,资源配置的决策首先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
第三,开源节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并应用校内师生资源,努力开源节流。
(二)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节约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制度来约束,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当务之急。高校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领导要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的责任。
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是关键。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升油固然重要,但决策的浪费才是惊人的。目前,我国高校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重复决策普遍存在,这是建设节约型校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需要快速的发展,更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科学管理,强化经营理念,完善领导决策程序,重视决策、执行、监控和反馈四个环节,从根本上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要采取一切措施,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师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软件方面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度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资源节约的激励机制,加强检查和相互监督,自觉抵制各种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消灭一切浪费资源的漏洞和死角;在硬件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办公和教学互动方式,避免校内公文、作业、论文打印以及教学设施使用上的严重浪费,有效解决“保障办学需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合理和节约用资源”间的矛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社会认可的人才。
(四)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各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必须建立包括节约型领导班子,节约型机关,节约型财务,节约型后勤,节约型资产管理,节约型校区建设,节约型会议,节约型制度在内的高校节约型工作组织,并从学校的宏观大过程和职能部门的微观子过程两个层面都建立起“管理策划、实施运行、检查与纠错、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的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