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2: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

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 ——(以小学年级段语文成语教学为例)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题目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待学生的错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却会出现许多相似的错题现象,合理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题资源,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每位教师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语文 错题 资源开发 成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是一种尚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进一步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就可变“废”为“宝”,将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一、研究的缘起

1、语文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

小学生做语文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语文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事实表明,人人均有可能做错语文题,只有错多与错少的区别,没有“不错之神”。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允许他们犯错误,人只有犯了错误,在错误中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成长。同理,在语文学习中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题,分析错因,及时订正,反复复习。

2、错题是教师上课时开发语文资源的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纠错研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误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学生错题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做题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错误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让错题“变废为宝”„„总之,语文错题完成可以成为教师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错题: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有错误的语文题;它包括书面的、口头、操作三类,又可分为课内与课外两个层面。

教学资源:在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讲、阅读、研究、实践等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然与动态生成的可用来“利教研学”的信息来源。

开发:开启、开拓,发现、发掘,以便于利用或达到利用的目的。

三、课题的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从情感准备状态来说,布鲁姆认为,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期望,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情感准备状态;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兴趣与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校期间形成的;如果学校能给学生成功学习的经历,学生很可能会对认知或情感目标都抱积极的态度。显然,通过对错题的诊断与辅导,首先可以让学生克服以往学习的误区,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的辅导和关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知识准备状态来说,学校中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后面的学习任务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如果前项学习任务中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像滚雪球一样。他们的成绩水平和学习速度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教学错题进行诊断和辅导,以便提高学习语文的效果。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无疑对本课题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言语—语言、音节—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与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每个人还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方式。它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强调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它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观”,主张多维目标、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样方法的形成性评价来取代单一的终结性卷面评价。这些观点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3、课程改革新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其基本出发点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语文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语文学习情境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的课程资源。”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的要求,并且高度概括了这种开发利用的特别应是“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各种有效资源,语文错题就是其中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关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论述: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其目的是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包括失败的教训)。学生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环境中,视野开阔,接触面广,知识丰富,表达能力也强,他们的知识信息(包括错误)和一些技能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纳入教学中来。因而,教材不再是那本“以人为本”的课本,而是以课本为起点的资源利用,资源开发和资源再造。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对象

(一)研究的目标

1、探索将“语文错题”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操作要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深化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弄清造成“语文错题”的相关要素及主要原因,探究小学生(为主)、教师、家长“预防或纠正语文错题”的有效策略,以便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素养、教师的导学水平与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应提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各年级常见“语文成语错题”的类别及示例

2、巧用“错题”开发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微型案例研究

3、探索小学生自我纠正“语文成语错题”的新颖、可行、有效方法

4、小学生成语题(概念题、选择题、填空题„„)常见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三)研究的对象 某实验小学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书籍、报刊、网络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同类研究的动态,借鉴已有成果,寻求新的生长点,进行深入研究。

2、调查分析法

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在自然状态下调查,整理归类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分析形成原因。

3、案列研究法

有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将它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进行案例研究,从不用方面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教训,探究造成错题现象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经验,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善、运用及推广。

4、行动研究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行为,以提高实践运用的价值。

5、个案研究法 从各类特殊学生中确定若干个体为个人个案;若干“同质或异质小小组”为团体个案,分别进行跟踪调查,横向与纵向对比,追因疏导,探究“防错题,纠错题”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收集整理错题。收集整理错题,是把错题变隐性资源为显性资源的开始。学生做作业,包括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各类测试等出现的成语错题专门用一个本子抄录下来。教师经常性检查学生的错题登记本,检查他们是否及时登记,是否有漏登错登的情况,培养他们养成及时主动收集错题的习惯。

二,正确解答错题。

1、表演式解答

借鉴综艺节目的启发,灵活运用表演猜测掌握成语。如“坐井观天、一刀两断、相依为命、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饼充饥、望眼欲穿、望梅止渴”,引导做对的学生上台表演,以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演出每个成语的意思。

2、幽默问答式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愉悦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将学生抄录的一些成语幽默地组织在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回忆。如“最大的地方有多大?”(无边无际、一望无际、漫无边际)

3、神话、寓言、典故式等成语故事解答法 许多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让做错的学生自己探究成语的出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扩大眼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根据错题本创造性地编发题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多次解答同一个题目之后,可能会把答案熟背下来,也可能因为机械重复而产生倦怠心理。而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来说,如果仅仅局限于正确解答前期错题,不一定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习惯于正确解答前期错题的基础下,如何消除重复练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错题登记本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我们要着手解决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方案是研究的蓝图,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确定研究项目,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开展“某实验小学学生语文成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某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成语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

主要工作:制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制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了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研究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五个环节为研究目标;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学生个案记录”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标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珍惜学生探究的成果,建议学生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保存。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将探究伸向广阔的生活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纠错本和探究心得与同学分享。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之整理出来形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主要表现为: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2)、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检测工作。(3)、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4)、申请结题。

(二)预期成果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论文汇编、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以及部分学生作品,如成语纠错本集等。

八、课题的先进性和特点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教师、家长都一致认为学生做错了题目就是学生没有学好一门课程,甚至有些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打骂,“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错,上课瞌睡了吧?”“怎么学的,这书白读了”,“昨天刚学的就忘了”等等。假如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错题不加以引导和利用,那么当学生再次遇到这些题目时,还是会继续错下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很难有提高的。对错题不闻不问是糟蹋错题资源,学习当然难有进益。把错题只是作一般性订正便抛在一边,是对错题资源的低效利用。本课题旨在通过把学生语文成语学习中的错题资源加以利用和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使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另一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利用错题资源,有助于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成绩,有利于让学生跳出题海训练的怪圈,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文错题”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一大创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而将“语文错题”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应随意加以指责和严肃批判,要树立正确的“错题观”,宽容错误,善待错误,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这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课堂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收集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错解问题资源进行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错解问题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弥补学生的“不足”为教学目标,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错。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将“错误”变成一笔财富,相反,如果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正确利用,任其自流,不闻不问,那“错误”就只能是个“错误”,永远也不能成为教学相长的财富。

第二篇:如何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针对我们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途径。

一、学生资源的内涵。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人为命定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

二、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依据。

(一)主体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否利用学生这种教学资源。

(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

三、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许多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3、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是可供学生共享的,更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学能锦上添花。

4、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以及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学生群体性资源的运用。

1、两人小组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同桌的两人小组,简单的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都可以利用同桌两个学生的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

2、多人小组的资源。学生讲课、做课件、演课本剧、进行社会调查、比较复杂的提问、讨论等,都可以利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或就近几桌的多人小组。

3、班集体的资源。依靠教师一个人和几个学生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把所有的同学都被发动起来,大家一起认识事物。

4、学生家庭资源的运用。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三篇: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尽管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它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新教材的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材展示了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

1、创设情境,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感兴趣,思维被激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趣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如在教学“零的认识时”教材主题图是一组小猫钓鱼的连环画,猫妈妈钓了两条鱼,猫姐姐钓了一条鱼,淘气的猫弟弟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这三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编自演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零的意义,在色彩鲜艳,富有儿童图画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体验,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将主题图故事化,有一天小明在家做作业,无意中把学具盒、铅笔盒里的东西搞乱了,铅笔、小棒等东西都叫起来“不好了,我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能够帮助它们找到家呢?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于学会读课本,理解教材,还应根据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6-7的加法”中,因为前面已有了2-5的加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图片)“摆一摆”,几加几等于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实践,很快就学会了几加几等于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改革进取,体现教材使用的创新性

因为教材有普遍的适用性,要适应地区差异,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就有相当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有的教材在结构上就显得比较单一,又由于教材的编写在时间上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重要资源,如在教学“8的相关加减法”时,教材的意图是在主题图、试一试、想想做做这三个部分来完整得出8的相关加减法,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打破了教材的思路,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不仅发现有3个小朋友在池边休息,5个小朋友在池里游泳这一组关系,得到四道算式;还发现了2个小朋友有游泳圈,6个小朋友没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没戴帽子;5个是男孩,3个是女孩等等,虽然他们说的幼稚可笑,但体现了学生的观察是那样的仔细,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

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就是实施课程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1、树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迫无奈的学,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的格局,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学习”。

2、不断以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课堂改革的意识。

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我们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环境中学习,玩耍、快乐的成长,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例在学完“1—10各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教室中有哪些东西,你能用数字说一说吗?学生七嘴八舌,有一个电视、二块黑板、四扇窗户、八块玻璃等,甚至连门后面的几根钉子也找出来了,学生找的多,说的也非常棒,之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美丽的校园中找一找,在找的过程中,不时学生说“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有这么多东西”,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另一方面浅移默化的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并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演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丰富数学课程资源。先后投资近200万元,重新修建了操场、装修了教室、购买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新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月亮船”电视台,设置了艺术长廊,装备了1000兆光纤主干校园网,申请了学校网站域名设计了学校主页,配置了校园信息平台。如今的博才小学,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多元化、现代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气息。校园内,绿树葱郁、鲜花盛开,深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碧绿的人造草坪为洁净的校园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教学楼内,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与名人画像交相辉映,饱含着纯真童心的艺术长廊让人流连忘返;一间间装修一新的教室,明朗、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给学生愉悦、欢快之感,给学生美妙、清新的感受;图书馆里环境优雅、图书种类丰富,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利;高清电视、实物展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

4、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有趣的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掌握知识,例在教学9的分与合时,教材是以能区别正反面的贝壳为例,而我在教学时,运用了学生司空见惯的扑克牌,当我把扑克牌拿出来时,学生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把牌带来了,干什么用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热情,而后通过摆一摆,翻一翻让学生领会9的分与合,为了巩固9的分与合,我拿出了一个鞋盒子,里面放了9个乒乓球,借助这个教具来进行猜数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对9的理解。扑克牌、鞋盒子、乒乓球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用好这些物品其意义则不同凡响,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多选用多创作适合儿童喜爱的教学具。

又如,为了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贴小红花的方式,我将小红花全部贴于数学书的后面,比一比,谁的红花贴的多,谁就是班级“小状元”。

5、信息收集与处理。

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选取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资源,并与社会时政相结合,如奥运会获奖牌数、党召开十六大等等,一方面给学生渗透数的概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了解祖国的变化、发展。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正异常突起,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生生活经验。

7、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就是有目的地搜集记录学生在一个特定区域性,特定阶段内的学习、进步或达到的成就,在开学初,我给部分学生准备了“成长记录袋”,在封面上我让学生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一看到这个就知道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东西,显示出孩子们的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自己收集、自己创造,展示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实现了学生进行质的、多方位的、立体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加强了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例在第一单元试卷的反面,我写下了我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三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学生情感,又体现了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希望与建议,建立成长记录袋,不仅使同学们尝到了收获的快乐,教师也体会到了教育的效果。

三、合理开发资源进一步推进教学发展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积极推进数学课程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对数学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深度加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科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鲜活的数学学习资源从哪里来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尝试。通过实践,我觉得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以便使蕴育于静态资源之中的“冰冷的美丽”化作学生与教师共同的“火热的思考”,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发展功能。

(一)文本资源

1、开发例题资源

例题是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应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变传统的解读为创意地利用。例如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10页。(如下图)

教材复习图形与位置,是通过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回顾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就按此教学也未尝不可,而我以此为依据,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是新建校园,占地120多亩,经常有其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我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我在教学时,创设了“问路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在学校的南校门遇到客人老师向你问路,六(1)班在哪里?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告诉客人老师六(1)班教室的位置吗?”随着学生的不同回答,如“从南校门向前走,到C座向右转上楼梯,到四楼的最东边就是六(1)班”,“从南校门向北走,……”,教师自然引出确定教室位置的不同方法,然后教师再设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班长在教室中的位置呢?”这样的例题资源开发,变枯燥的提问为生动的解决问题,变静态资源为活动的资源,学生在熟悉的解决问题的场景中唤起对确定位置的整理与思考,寓学习于活动中,更受学生的欢迎。

2、开发习题资源

教材提供的有些习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习题,拓展习题资源的空间、挖掘习题资源的潜在教育价值,是笔者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教学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第103页的第4题(如下图)时,我是分三个层次开展教学的。

第一个层次,完成书上提供的3道小数大小比较练习。第二个层次练习设计如下:

(2)选择直线(数轴)上已有的小数填在下列□里。□>0.7 □ <2.4 第三层次的练习设计如下:

(3)在直线上你还能找到哪些小数填在下列□里。□ <1.9 □>1.9

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不但学会借助形象直观的直线上的点比较小数的大小;而且通过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数轴上,比0.7大的3个数都在它的右边,比2.4小的3个数都在它的左边。而通过第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不但发现比1.9大的数都在它的右边,写出在数轴上直接看到的比1.9大的小数有2.1.2.2、2.3…… 2.9,学生还能够想象数轴上看不到的小数有3.1、3.2、3.3 …… 让学生初步体会比1.9大的小数有无数个。同理,让学生感受比1,9小的小数也有无限个。习题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而且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很好地体会了极限思想,变一道普通题为开放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无限的想象,让学生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

(二)媒体资源

现代媒体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从媒体中选择和收集现实的、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共同享受现代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性的课堂生活。

1、开发报纸资源。

我们教师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报纸,那么报纸上就有我们许多可以选择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我教学“条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就把《新华日报》上介绍的张家港的经济发展编写到教材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2页习题如下:

3、下面是从2002年10月1日《新华日报》上题为《张家港:四十年辉煌路》中摘录的一幅条形统计图。

(图略)

(1)200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多少元?(1)200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是1962年的几倍?

第四篇: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用来帮助我们做好教学工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利用教学资源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自己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例如我们要上一堂语文课,就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来选择正确的教学资源。在上每一堂课前,我们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时我们就得想好,我上这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东西。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教授自己讲课的内容,我可以怎样合理的利用到些什么教学资源。

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教案;二是制作课件;三编写教辅资料。怎么合理地把教学资源利用到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编写教辅资料当中才是最终目的。

三、对教学资源利用到教学当中的效果进行反思。当我们把教学资源利用到教学当中之后,学生是否更好的接受到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非常关键。我们要认真地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在利用教学资源当中那些方面做得好,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合理开发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用书里,每一课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游戏、绘本、儿歌、小故事、读本、视频等等。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巧用这些教学资源,上好、上活《道德与法治》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前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予指导。兴趣是开启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要让小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首先要抓住儿童求新求异的心理,提供新鲜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可利用教学资源中的课前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时,可在课前组织一问一答式口令体验游戏:

师:“铃声响。”生:“坐端正。”

师:“嘴巴。”生:“紧闭。”

师:“眼睛。”生:“向前。”

师:“双手。”生:“摆平。”

师:“耳朵。”生:“听清。”

课前的这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师再顺势引导:“校园里除了铃声这个号令外,还有哪些号令需要大家遵守的呢?”老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学生就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课堂小故事,学生明理快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儿童特点,尽量少空谈道理,重在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强化体验,寻求学生自身的认同,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感到“道不远人”。而在课堂中通过讲小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如在教学第一册第4课《上学路上》时,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插图中呈现的是学生上学的不同场景图),再引导学生交流上学路上怎样才安全。对交通信号,学生要铭记在心,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在培养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意识时,老师可利用小故事这一资源,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理。

小故事:一天放学的时候,当我和同学快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身旁突然闪过一辆自行车,骑车的是个年轻人。我感到他骑得太快,就跟同学说:“这么快,真危险。”话音刚落,就传来了“咣当”“啊”的声音,还夹杂着一个女人的尖叫声。我俩走近一看,原来那个年轻人撞到一位老奶奶,两人都痛苦地坐在地上。

学生听了小故事后,被深深吸引,自然而然进入故事情节之中,他们为老奶奶和那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觉得年轻人的行为真不应该,这样很快就明白了上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

三、课外小绘本,润物细无声

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的理念,把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之中,或者说,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中的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品德教育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巧用绘本素材,能引领孩子世界的成长,绘本可唤起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能实现与图中人物的心灵对话,同时,故事与图画能够留给学生思维上的想象空间,这些在儿童品德教育中起着潜而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师教学第一册11课《别伤着自己》后,可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关于家庭生活的小绘本:1.关于哪些日用品可能会带来危险的《你不能受伤》;2.关于一个人在家要注意什么的《一个人在家我不怕》;3.关于厨房危险的《煎锅起火了》;4.关于受伤后怎样处理的《小身体大学问:我受伤了》;5.关于家中有毒品的《小身体大学问:小心,有毒》;6.关于用电安全的《苹果猪触电了》;7.关于防火的《狐狸和魔法铜像》;8.关于误食的《大人糖豆》。学生与家长通过亲子阅读以上小绘本后,基本上掌握了在家中的安全知识,达到了对课文学习后的深化和拓展。

此外,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视频、歌曲来调动学生兴趣;运用儿歌、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或读本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下载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错题资源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五篇范文

    大庆市万宝学校 梁源 【摘 要】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研究课题。对此,本文试图立足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文化资源、现场资源四大视界......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刘桂兰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都应积极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器)、多媒体、互联网......

    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草庙乡中心学校 王正文 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我在此次新课程改革中,面对山村孩子的积极思考。山村孩子坐于大山深处,......

    小学数学学生“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研究研究方案一、选题的意义(含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标)(一)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著名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

    数学资源合理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公文范文-------------------------- 数学资源合理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为了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活......

    美术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大全)

    美术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美术教育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西部地区的高中美术教育由于受生活条件、地域......

    数学资源合理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为了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活用数学教材资源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

    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让教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