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改-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加解析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B)A.遵循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2. “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D.墨子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B)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在小学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A)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计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室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C)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7.教育研究主题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D)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C)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C)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评估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X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D)A.前运算阶段 B直观运动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C)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3必须课程 ○4选修课程 ○A.○1○
3B.○1○4 C.○2○3
D.○2○4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式是(C)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取教学组织形式是(A)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D)
A.实验法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D)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B)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专研教材、设计教学之外,还包括(A)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B)A.掌握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发现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6)掌握复习的“量”
2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3.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作评语的注意事项。
(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3)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并能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造成家长的误解。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
沈老师走进教师,发现黑板上有一幅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
多年以后,一幅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悔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分)
沈老师面对学生的潮弄漫画,能够正确、灵活的处理,体现了沈老师本身的教育机智。在课堂中存在很多预想之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只要掌握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材料中,沈老师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漫画,看到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扬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绘画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分)
①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应保持一种大将风度,做到处乱不惊,从容不迫。②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情况下,及时高效、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③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措来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④储备广博的知识。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不仅能教给学生学科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巧妙机智地因势利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他首先肯定“读的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程表现的评价。(10分)
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现的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刘老师在学生质疑时,发现了学生爱思考的品质,及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时,能够及时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生朗读不够好时,能够在表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刘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成长、进步,正是新课改评价理念的体现。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1题回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用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拮
寐
驰
馈
惑(略)
(1)如指导小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创设体验情境等形式,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宝贵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
第1组:父亲角度
问题1: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谈谈感受。
问题2:概括父亲身上的高贵品质。
问题3:父亲内心“选择“与”矛盾“的核心在什么,请你设计父亲的内心独白。
理由: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组问题从父亲的角度,通过逐层提问设疑,深入文章中心,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诚信守实的做人原则,明白“道德难题”的真正内涵。
第2组:母亲角度
问题1:如何理解开头段落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读课文,解读“财富”的含义
问题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什么是“道德难题”,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吗?
问题3:父亲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了吗?我明白了吗?请谈启示。
理由:从母亲的角度,串起全文情节脉络,让学们清晰明了把握文章重点。
第3组:“我”的角度
问题1:文中“我”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2:我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
问题3:我“释怀”了吗?明白了吗?我们家最富有的是哪个时刻?为什么
理由:从“我”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作者的内心,更能通过“第一人称”解读文本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诚信、信任。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运用简洁的重点词句,分层次、按部分列出教材的知识结构,突显教学内容。这样的板书条 理清晰、从属关系明确,给人
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认识圆(有图-略)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8分)
数学 “四基”是指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它们既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①基础知识。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圆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
②基本技能。通过对圆的特点的观察,运用圆规画圆的动手操作,锻炼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③基本思想。通过对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探索,体会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学生通过动手,增加操作体验;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圆。
○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课本,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圆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圆的认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与数学文化的熏陶。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图形游戏。教师准备猜图形的游戏,先由教师说出一个图形的特征,学生猜是什么图形。接着出示圆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圆跟刚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它是由什么线围成的?顺势导入本课。
环节二:探索交流学习新课 1.找一找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物体是圆的。2.画一画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2)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3.折一折
(1)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圆剪下了,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依 次重复几次,发现有什么变化,能得到什么规律。(小组合作探究)
(2)结合同学们的观察发现,教师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3)练习:用彩笔描画出下列圆的半径和直径。4.学习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主探索:参考教材自己探索用圆规画圆
教师示范指导: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圆规快速而准确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
请一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分别用字母标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老师巡视指导。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同学们,课下想一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B)。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C)。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B)。A.1982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6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B)。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摩属于(C)。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B)。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 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 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 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D)。
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
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B)。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0.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B)。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
1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
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D)。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A)。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5.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D)。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窑的组织形式是(B)。
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螺旋式组织
1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A)。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18.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C)。A.陶冶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
19.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选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D)。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2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C)。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 30分)
2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2.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参考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本。(2)倡导以师德为先。(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参考答案】(1)学生把“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唯一理想是片面,不科学的。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而造成材料中出现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社会环境的影响。②学校教育的影响。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这种现象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一是升学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超出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孩子丧失该有的天真烂漫;二是很多儿童无法及时调整,缓解压力,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三是儿童因此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
(2)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理想。其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再次,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最后,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在日常数学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
25材料: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参考答案】
(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故事和创设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鲜、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多提供
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边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题(„„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四年级写作课“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内容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句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写完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材料二 某小学生的习作
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打女儿,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咦!我想到了还可以当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
(1)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15分)(2)分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15分)(3)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10分)【参考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移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增强表达的自信,并且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愿意表达自己,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2)难点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运用得当的语言,情感表达要真实自然。
分析: 本次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做到情感真实自然。要重视习作前的充分酝酿,习作时的思考,习作后的再次交流等。
(3)评语:你的愿望真有创意,真让老师觉得出乎意料。作文中对爸爸的描述让老师看出来你对爸爸的观察还真是细心啊!列举了那么多当爸爸的好处,我都能感受到你强烈的愿望了。但是别忘了当爸爸不光威风啊,爸爸上班也是很累的,照顾你也是很辛苦的。另外还要注意一下,写完后自己读一读,不要丢字落字,“我再告诉 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这句话中是不是丢了一个重要的字呢?
27、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2)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参考设计】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地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模型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十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现: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3)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学生讨论)师:(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你想怎么算?
提示学生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算更加简便。
两个因数末位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位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上几个0。”
(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出示问题例题
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有0)应该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1.完成课后练习
2.独立完成,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感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第二篇: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D 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答案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教育的属性 2 分
A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
C 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答案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 分
B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制度 2 分
B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答案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课程的类别 2 分
A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答案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课程的概念 2 分
C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答案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课程理论流派 2 分
C 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答案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答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B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答案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德育的意义 2 分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答案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2 分
C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现象。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胶等不可食使用的例子,这种教学法称为()
答案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义
教学方法的概念 2 分
A 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表象的必要条件。讲果实的概念时,不只选周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可食的果实,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答案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 分
B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答案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答案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A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答案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分
C 主要问题是抑郁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答案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心理辅导概述 2 分
B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答案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德育的涵义 2 分
D 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答案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分
B 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答案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观判断。
四、简答题
1,辨析动物也存在教育。
考点 分值 教育的属性 8 分 正确答案 观点错误。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文字解析 先回答对错,回答是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回答就好。
2,辨析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特征 8 分
说法片面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
正确答案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文字解析
3,辨析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考点 分值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8 分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知识与能力高低有关系,知识积累对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但不是绝对。
正确答案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文字解析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
4,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考点 分值 德育的涵义 8 分
说法错误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
正确答案
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文字解析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考点 分值 课程内容 10 分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
正确答案
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文字解析
6,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考察课程这一章的知识教材知识,加强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考点 分值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0 分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正确答案
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文字解析
7,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考点 分值 学习策略的分类 10 分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 在德育这章中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感染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正确答案
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文字解析 先解释一下学习策略,再回答学习策略的具体分类。
8,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考点 分值 人格发展理论 10 分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
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其中,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18个月到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文字解析 0-18个月、18个月到4岁、4~6岁是学前期、6~12岁是学龄期、12~20岁是青年期、20~24岁是成年早期、24~50岁是成年中期、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大家要记住年龄的分界点。
五、综合题
【案例1】我就是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对上好这堂客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儿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注意„„我沉寂的看着这个小鸡,继续清 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码?”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菝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案例2】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第三篇: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3.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鸟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4.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
B.观察
C.练习
D.示范
6.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阶段。A.关注情境
B.自我感受
C.关注学生
D.关注生存
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A.决策者
B.支持者
C.志愿者
D.学习者
8.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①优先发展 ②育人为本 ③改革创新 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 ⑥均衡发展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0.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甄别评价 11.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2.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出现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13.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
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A.1.5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0.5小时
15.关注教育主体,解释教育现象,运用“深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一教育研究方式被称为()
A.调查研究 B.行动研究 C.叙事研究 D.实验研究
16.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7.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18.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A.教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辅导学生
D.研究学生
/ 8
19.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A.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
20.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二、简答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22.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23.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三、材料解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教师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里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头上擦过,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可是事件的发展却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踢球的同学,而是从容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说:“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吧。如果以后还有人在教室里踢足球,我就会出示红牌,将他罚出教室!”听了徐老师的话,那位踢球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得到了缓和。同学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了。
(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10分)(2)试说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25.请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此题包含视频,对话内容如下)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学生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笑容?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16分)(2)谈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10分)
四、教学设计(说明:真卷为题目二选一,分数为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关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8
(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10分)(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8分)(3)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1)试分析“异分母加、减法”的原理及算法。(10分)(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8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 8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题干的描述是对直观性原则的典型阐释。【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2.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疏导原则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误选A项。考生需准确掌握各个德育原则的内涵。
3.B【解析】归纳推理是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小学生总结燕子、麻雀、乌鸦等的特点,从而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模式属于推理的思维模式。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推理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4.A【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命题立意】考查课外活动的内涵。★★
【错因分析】易误选B项。考生需准确理解课外活动的内涵,并注意认真审题。5.C【解析】练习是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命题立意】考查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错因分析】略。
6.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该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成长历程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表现。7.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家长作用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集体处于核心形成阶段的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集体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的掌握。★★★ 【错因分析】混淆班集体各个阶段的特征。9.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中长期规划》工作方针的掌握。★★ 【错因分析】记忆不准确。
1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1.C【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隐性课程的理解。★★★
【错因分析】此题有一定难度,考生需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几种不同课程类型的内涵。1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螺旋式的内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材编写方式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3.D【解析】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以跌倒、碰撞情况居多,游戏过程中的膝盖擦伤和小范围的出血点属于轻微伤,教师立即用清洁水清洗伤口,绑上消炎纱布即可。
/ 8
【命题立意】考查小学生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错因分析】略。
14.B【解析】阳光体育运用应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l小时。【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错因分析】略。
15.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叙事研究法的特征。【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叙事研究法的理解。★★★,【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16.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情境教学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方法的理解。★★★★
【错因分析】此题易误选A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旨在使学生直观感知知识。而情境教学法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这个目的,教师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场景。考生需注意区分演示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内涵。17.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
18.D【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 【错因分析】略。
19.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点。【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少先队活动特点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20.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目标模式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简单题
21.(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掌握。★★★★
22.(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小学德育途径的掌握。★★★
23.(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的掌握。★★★★
/ 8
材料解析题
24.(1)材料中的课堂突发事件是由于外界影响造成的,徐老师对于此突发事件采取了幽默调侃和褒中掺贬的处理策略。徐老师没有对踢球的同学提出严厉批评,而是采取了幽默的调侃方式,夸奖球踢得不错,并且提出了“表扬”式的批评:教室里不准踢球。徐老师用幽默式的“表扬”批评了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几句话就化解了这场突发事件,没有影响教学氛围,也没有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反而调动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机智聪明的处理策略。
(2)①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应保持一种大将风度,做到处乱不惊,从容不迫。
②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情况下,及时高效、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③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措来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④储备广博的知识。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不仅能教给学生学科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巧妙机智地因势利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5.(1)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独白”式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改革后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和情感的启迪。而且,相互作用的对话本身就是优秀教学的标志。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站在一个权威的角度直接给出教学要点,而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这是教学即对话的生动体现。谈话法要求对话的民主性、平等性和互动性,而且对话内容应具有建构意义。
(2)教师在教学谈话中的角色首先是引导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探究教学内容;教师是平等对话者,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课堂必须具有组织性,教师的组织者身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是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及时提出正确的决策;教师还应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者,还要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设计
26.(1)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抓住了不同季节景物独有的特点,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郁繁盛,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安静宁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喜爱之情。(2)【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记忆背诵喜欢的段落。③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⑤练习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教学重点】
①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了解小兴安岭的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②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③学习作者抓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3)【教学环节】 ①导评谈话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教师叙述。
步骤、方法:板书课题、读题,引出谈话。
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语文课
/ 8
上,我们曾经观赏景色奇丽的五彩池,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一起到小兴安岭欣赏那里一年四季美丽的风光。②初读全文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合读。
步骤、方法: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小兴安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讨论明确:小兴安岭很美丽,有许许多多宝物。③寻找四季景色特殊的关
目的:知道小兴安岭的美是有季节特色的。
教学方法:以“春天美”为例,教给学生审美方法。然后,学生自学、讨论,读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教学手段:采用放录像、投影片,让学生讨论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看录像——春天美。
第二步:默读画批——春天什么景物美?分析这些景物怎么美,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的?思考景物美与树木美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引导学生读讲义,相机引导。
第四步:小结审美学法,用投影片出示——什么美(标划景物);怎么美(分析语句);整体美(联系树木)。第五步:运用以上学法自学“夏、秋、冬”几节,先看有关录像,再学习、讨论相关季节景色描写。第六步:全班交流学习体会。第七步:小结四季美景的特点。④教学总结
目的:使学生知道关也是不断发展、充实的,美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手段:学生朗读感受,教师总结升华。
步骤、方法:全班齐读开头与结尾,四人分读“春、夏、秋、冬”,四人合读第二小节。布置作业:用学到的词语和描写方法描写家乡的景色。
结语:小兴安岭这个宝库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开发利用它,并且不断地建设,充实它,使这个大花园随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美丽。
27.(1)我们知道自然数以“1”为标准,逐次加l而组成自然数序列,例如“5”是由5个“l”组成的,所以任意两个自然数是可以相加减的,2+5表示2个“l”和5个“l”相加,结果为7,就是7个“l”。但是分数不同,分数没有固定的单位,不同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例如:“4/7”表示4个“l/7”相加,“3/5”表示3个“1/5”相加,但是4/7与3/5不能直接相加,因为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简单来说,5米加3米等于8米。但是5米不能直接和3厘米相加,需要统一换算成米或者厘米才能相加减。同理,异分母相加减的时候也要统一单位,也就是将分母进行统一。(2)【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归纳等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②运用类比方法探索新知,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③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教学重点】
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要意义。(3)【教学环节】 ①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②教学实施
首先,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入环境教育中。
/ 8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其次,请学生列出算式:3/l0十1/4。
第一步:探讨3/10+1/4的算法。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第二步:集体评价。让学生分别对上述几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第三步: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说明:由于l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3/10变成6/20,1/4变成5/20,所以3/10+1/4变成6/20+5/20。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最后,设置练习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接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完成其他两道小题。
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③思维训练
设计新的练习题,增加难度。④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 8
第四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解析】中国古代教学名句“是每次必考一题的规律
《礼记.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里面有许多教学原理存在,也是作文中引篇开据的利器,对于考生来说,我们之前的复习策略就是背下来,每年必考,当然《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的句子也是每年必考,总结如下:2012上真题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013上真题孔子的学习主张“学思行”
013下真题是论语的”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015上考的是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6下考的是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016上考的是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本题答案为C。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
【解析】B。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校长
【解析】C。解析:在良好师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4、在小学课外活动当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解析】D。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的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解析】B。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道德的体现。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冇设计并有结果 【解析】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7、假如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立即包扎伤口,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解析】C。意外事故的处理也是作为老师必备的知识。
8、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解析】C。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解析】B。直接关键系对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解析】B。解析:负强化。行为的结果是通过撤销消极刺激(取消禁令)来实现的,这就是负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徳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解析】《四大心理发展阶段论》也是每年单选题的常驻客 2016下真题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2016下真题10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6上真题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2015上真题12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5下真题1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2014下真题21皮亚杰认训阶段论 2013上真题1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2上真题33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本题选A。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认为服从成人的就是正确的。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解析】C。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有注意力障碍。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妞斯。
【解析】A。斯宾塞认为课程就是组织起来的教材内容。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D。隐性课程主张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获得知识,题干当中的板报、建筑物等属于自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拾、蛙、舞。”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教学设计各大环节是单选题的常驻题 2016下真题20导入 2015上真题14导入 2015下真题15三维目标 2015上真题14导入方法 2014上真题17导入 本题选A。学会写、熟记”属于知识技能层面。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解析】2014年下真题18出现过,本题选择C。
17、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段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足()。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解析】B。在我们传统课堂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秧田型”了。就是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方正。适合讲授。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解析】A。这是一种课堂小测验。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属于()。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顺向式。
【解析】C。知识出现重复,但是深度不断加强,就是螺旋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B。模像直观。
二、简答题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3视觉一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一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1)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身心才能起作用。
(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教授只是一种外在因素,这种因素能否起作用,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能动性。
(3)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教育只有变为自我教育,变为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解析】班主任既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研究群体主要是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展开,了解个体是重点,主要包括:(1)思想品德状况:学生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与行为。
(2)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方法等。(3)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生的体质、视力、有无特殊疾病等。(4)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有无心理障碍或疾病等。
(5)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家庭、先前教育、人际交往等。
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文化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材料: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
(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以提,有疑义可以讨论。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索和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语文为例)(材料内容为《白鹅》)
1、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到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解析】
(1)这是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一是要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清,体会对比和反语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和反语的写作手法。(3)导入环节。
1、猜谜语,活跃氛围。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带个谜语好吗?打一动物、多媒体课件出示1 猜谜语
头戴红项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棉船,说话像驴叫。2.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鹅?,(生交流,老师点评、引导),3、过渡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崛?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通过视频引入白鹅,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白鹅,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第五篇: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始于()。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材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根据材料,拟一份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C[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C[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4.C[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A[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C[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12.D[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3.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14.D[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5.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答案要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3.[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答案要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答案要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听,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A.教师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8.()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2.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3.教师应如何备课?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桌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3.D[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4.B[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5.D[解析]略。
6.D[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7.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8.C[解析]略。
9.D[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10.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1.A[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12.C[解析]略。
13.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14.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15.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答案要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答案要点](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答案要点]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答案要点](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 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4.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二、简答题f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4.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自由选择一个教学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2.D[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4.A[解析]略。5.B[解析]略。
6.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7.B[解析]略。8.B[解析]略。9.C[解析]略。
10.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11.C[解析]略。
12.A[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13.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14.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D[解析]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答案要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4.[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 主性。
5.[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四、教学设计题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4.()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
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2.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B[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7.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8.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2.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13.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5.[答案要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 [示例] 《珍珠鸟》
一、设计理念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③齐读第5自然段。(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