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术室质量管理计划
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手术室时实施手术治疗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治疗最集中的科室,因而决定了手术是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手术是护士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成效。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护理人员管理
手术室的护士长必须树立“资源=效能”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使各级人员的知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释放出巨大的管理效能,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手术是各类人员的规范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做好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合理培养人才又是保证手术室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1)新入科护士培养
1)制订目标计划:培养爱岗敬业思想,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掌握手术室基本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及常规手术配合。掌握手术室各种消毒隔离技术。
2)制订培训计划:指定带教老师,选择工作作风好、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主管护师带教指导,制订授课计划及量化目标;由护士长、带教老师授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讲解手术室专业理论知识,制订各项工作量化目标,检查完成的情况及配合各种手术的次数。
3)评估:通过一个阶段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考核、综合评议等形式作为转正的依据。
(2)专业护士培养:分阶段、分层次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如专科手术的配合,特殊体位的安全舒适摆放、各种器械仪器的使用、专科轮转年轻护士的带教、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以及专科器械、设备的管理等,都是培训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内容要求。
(3)进修实习人员管理
1)从规范仪表、规范行为着手,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根据带教计划安排好带教老师,保证进修实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3)评价考评与征求意见相结合,提高科室整体带教水平,保证质量安全。
(4)其他人员的管理:包括保洁人员、护理员(刷洗器械、包装敷料)、接送患者人员、门径管理员、手术室外廊垃圾回收人员等。该部分人员是手术室人员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他们受教育层次低,无相关的专业知识,队伍不稳定,沟通及应变能力差等,但其所承担的工作却直接影响着手术室的工作质量,所以护士长应重视和加强该部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1)严格按照《手术室工人培训手册》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术室的基础消毒隔离知识、接送患者制度及安全管理措施、废物处理的安全管理以及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制度、沟通技巧、服务规范等。实行定期、随机培训与考核相结合,达到《工作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
2)工作内容实行量化管理模式,目标责任明确,分工到人。护士长及相关质控人员按照《工人工作质量标准》随时进行检查反馈。月底实行综合考评制,手术室全体护士对该部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护士长结合护士评价结果、质控小组及护士长检查结果,综合评议,确保工作质量
2.手术中的质量管理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相关质量要求参照第四节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质量标准。护士长根据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标准》对手术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考评。
3.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1)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在40%~60%,适宜手术治疗。层流净化手术室或者非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环境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管理。手术室分区明确,各区要有标志。污染或特殊感染手术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隔离消毒处理,如乙肝、结核病或传染性手术,应在特殊感染手术间、负压或正负压切换手术间进行,术后环境的处理应符合规定。
(2)注重手术室环境卫生学质量控制: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双手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3)器械的洗刷消毒灭菌:应严格遵循《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器械根据其性能进行消毒灭菌,尽可能应用压力蒸气灭菌器进行灭菌,确保灭菌效果和灭菌质量。内镜及器械等处理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应严格监督各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的执行,防止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护士长应每天深入手术现场督促检查,工作人员相互监督,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1)参加手术的人员,工作要加强计划性,手术开始后,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2)术前对好灯光,摆好体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术中减少大的走动。
3)手术人员刷好手,穿好无菌衣,戴好无菌手套,不得再接触污染物,如有接触应重新更换。
4)手术人员穿好无菌手术衣后乳平下,脐平上、双手臂围无菌区,肩背部、脐以下、手术台面下均为污染区,故调换位置,转身操作时,都应注意切勿污染无菌区。
5)手术人员站立姿势要端正,不应从手臂上、背后传递无菌物品,切不可伸臂横过手术区。
6)坐着进行手术时,注意膝盖不应抬高或肘部支撑与膝盖上。7)切皮、缝皮前均应用75%酒精棉球涂擦,切皮后,更换刀片、纱布,用无菌巾保护皮肤。
8)手套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前臂及肘部潮湿或污染时,应加无菌袖套。
9)尖锐器械、缝针等针尖应朝上,以避免穿透无菌敷料被污染。10)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
(5)做好手术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手术室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每日由专人负责对手术室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详细标记,与医院废物回收人员进行严格交接并记录。对患者遗弃肢体等的处理,严格执行患者遗弃肢体的处理规定。
4.急救物品管理
手术室应备齐急救物品,急救物品要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5.器械、设备、敷料管理
手术所需器械、设备的功能良好和各种物品保证供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仪器的管理应作为科室管理的重点。对器械、辅料、设备等实行定点放置、专人管理。器械、敷料管理人应严格履行器械敷料管理人的职责,执行器械间管理制度、敷料间管理制度、借物制度、物资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等,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补充、更新、报废各种器械和敷料,报障手术供给,满足手术需要。
手术是设备集中、种类多,科室配备专职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和保养以及跟台指导和培训,以保障供给。手术相关人员应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执行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患者安全。
6.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手术是开展整体护理,可确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增强了现代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深度、广度和以患者威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从术前访视开始。术前1日巡回护士带«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培训手册»进入病区,按照«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程序»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将手术室工作环境、术前术中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指导患者训练麻醉与手术体位,使患者及家属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次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并发症。患者接至手术间后,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保护性的医疗制度,避免讲与手术无关的话,保护手术间安静、清洁和整齐,各种操作要轻柔,努力做到“四轻”,尽量减少噪音等对患者引起的不良刺激,注意安慰、体贴、鼓励患者。术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手术结束协助妥善安置各种引流管,安全运送患者回病房。手术后1周内(一般2-3天),巡回护士按照«手术患者回访程序»到病房看望患者,询问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疼痛不适,对手术护理过程有无意见或建议,以评价护理效果,进一步改进工作,增进了护患关系。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手术科,每日除完成各科择期手术外,还要应付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参加手术人员,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多,手术器械繁杂。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把好管理关,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病人术后愈合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洁净度、空气和手消毒及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后处理),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术中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1.1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
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pu/m3,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士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1.3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认真做好手卫生。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1.4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2器械保管及维护情况
一般器械由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精密仪器定位、定人专管,采用登记本,由使用者签名,消耗性敷料定人负责,及时制作补充。
3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配合器械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各类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确保手术用物齐全、适用、合符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方式和体位,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到技术熟练、准备、主动、工作细致。
4差错事故的防范
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如接送患者、手术部位、器械的准备、术中用药和输血、标本的送检、异物遗留体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在岗位在,谁在岗谁负责,健全规章制度使之成为习惯。
4.2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做好以老带新,新老搭配排班,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3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借鉴其教训。
5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手术室护士要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积极能干,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身体素质。护士长要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科室凝聚力,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
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5.1.1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新职工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新生力量能够按照现代护理观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带领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订阅各种护理杂志,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用新的理论武装、充实自己,认真学习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直到掌握要领,并根据本院本科室的情况积极把知识融入工作中;请临床手术医师为大家讲课,对各科手术的特殊要求尤其是新开展及高难度手术的配合定期学习强化,提高手术室护士专科技术水平。每周选择1天集
体晨会时间,总结上周工作重点,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再集体反馈一次,引起大家警惕。坚持每周业务学习1次,特殊操作、特殊护理问题、小经验、新知识新技术、各班工作体会等,学习有记录、有提问、有成绩。每月坚持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核2项,成绩记录在档。选定课题,组织大家讲课,调动学习热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律意识培养,更新服务理念,保证护士素质方方面面都处在一个较高水平。
5.1.2 服务理念的更新医疗护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范畴,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做到换位思考。
5.1.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行为,防范互利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更好的保护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6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护士长除了在纵的方面领导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与各手术科室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征求意见,以不断的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一切从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发,互换意见,互相支持,以保证工作协调、手术室护士态度要谦虚、诚恳,切忌互相指责,甚至争吵,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7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全面知识技能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适应配合手术的需要。
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内容为手术室的专业理论要求既强调专业性也强调相关的理论学科,结合临床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手术配合如新手术的开展,使用新设备、新仪器请专人讲课,参加术前讨论及动物实验等,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使用和配合上则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手术患者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手术患者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运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术前准备单”,临床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进行交接核对。
3.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有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4.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器械/巡回护士共同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的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5.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6.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整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建立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的应急预案,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师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8.记录手术单位时间内发生手术器械数量不符/遗失发生例数。
(三)严防手术患者意外伤发生
1.防坠床:建立手术患者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患者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或病房护士共同护送;建立患者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得让任何手术患者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患者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患者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患者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这两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患者身边看护。
2.防管道脱落:严格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各管道护理原则;建立转移患者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转运患者时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麻醉医师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巡回护士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平车的安全;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
3.监测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四)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标准。2.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患者,应采取抗压软垫保护受压部位。
3.在不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鼓励清醒患者参与体位摆放过程。
4.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的患者恢复平卧位时应有2人以上协助;操作上述体位的护士必须接受过体位摆放的训练。
5.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建立压疮评估制度和程序。术后发生不可避免压疮时有记录及相应措施。
7.建立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与评估,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需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体位及保护用具,通过术后随访评价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及并发症,达到持续质量的改进。8.监测手术体位摆放不合格率(%)。
(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注射药、静脉输液、消毒液必须分开放置,标识清晰。看起来或听起来类似的药物分开放置。
2.手术室使用的外用药物必须由医院药房直接领用,不得自行稀释。
3.手术台上、台下所有药物和盛药物的容器(如注射器、杯子、碗)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等。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示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
4.每台手术患者设立术中输液卡,记录输液时间、输液名称、量及加入输液中的药品名称剂量,双人核对并签名。
5.落实口头医嘱管理规范。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
(六)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1.术前、术后转运患者过程中做好保暖工作。
2.患者进入手术间前1h室温应适当调高(以26~28℃为宜),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应恒定在22~24℃,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及早产儿室温宜保持在27~29℃。
3.安全、有效使用各种保温用具,但应避免造成烫伤。4.设有液体加温(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专人管理,定期清洁。
5.输入液体、新鲜全血和成分血输入时应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6术中有体腔大面积暴露的患者(如胸腔、腹腔手术等),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才供应手术台使用。
7.对护士进行手术患者保暖的相关知识及工具使用的培训。
(七)手术植入物安全
1.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税务登记证。
2.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h前送到中心供应室(或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或手术室)接到器械后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并与手术室做好沟通。
3.植入物的每一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阴性时方可使用。4.一般情况下快速灭菌、等离子灭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灭菌。当出现紧急情况(如突发性创伤性患者需要骨钉、钢板等)时应记录备案后,在生物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才能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待监测结果出来后也需追踪记录在案,记录保证完全的追溯性。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规。对紧急情况必须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写改进措施,以便日后改善。5.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其他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设备科或药械科。
6.可植入物,每个包装只可一次使用,开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在包装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闭合夹。
(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
1.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2.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标本留置液应有医院药剂科或药厂统一配制。
3.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职责,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理。
4.标本袋外粘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及留置日期。
5.冰冻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密实袋或干净容器中,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的名称、数量,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立即送检。
6.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应有双人核对并签名,专人定时送检。
7.监测手术标本漏送、遗失发生例数。
(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
1.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2.手术需要同事使用两支电刀笔时,必须使用两台电刀机;手术台上应备有绝缘胶套筒,以备电刀笔不用时存放。
3.避免在有挥发性、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例如:肠道手术,气管内、头颈面部手术开放给氧时。
4.对体内存放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钢板等)、人工电子耳蜗、脑部深层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患者,应使用双电凝器。
5.使用电外科设备后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6.对护士进行电外科原理、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
(十)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1.建立、健全手术室消毒隔离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2.新建、改建和扩建手术室,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有清晰标志,不同区域应设隔断门。
3.手术器械应集中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能集中处理手术器械室,手术室应建立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流程。
4.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器械适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房裸露物品灭菌。4h内使用,不能储存。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及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h。使用后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6.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7.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8.对特殊感染和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手术、术后手术间的用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9.手术患者皮肤准备时,其毛发不宜在术前日去除,应在手术当天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发剪。根据手术患者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10.人工关节、人工椎体、钢板、螺钉、髓内钉、人工血管、人工晶体等手术,手术室洁净度应达到百级以上的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净面积建议不小于40m2。
11监测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方案
二、分工及职责
组长职责:
1、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订本科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指引、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及科室培训计划,指导、组织科室内护士实施。
2、负责全科护理质量的督导,按照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督促检查进入手术室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无菌技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实施情况,预防事故、差错。
4、经常与各手术科室取得联系,了解病员术后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各种手术配合和抢救工作。
6、检查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定期进行空气、物品表面及工作人员手部的细菌培养,监测消毒、灭菌效果,预防医院感染。
7、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定期进行护理跟班、护理查房和护理安全形势分析,确保护理安全。
8、负责安排进修,实习护士的培训,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
副组长职责
1、完成本专科的日常工作,协助护士长对组内人员及护理工作进行二级管理。
2、担任本专科组手术配合及抢救工作,了解本专科手术进展及新业务的开展情况。
3、担任指导本专科组护士的技术培训,参与考核工作。
4、负责本专科组手术器械、手术物品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手术发展的需要。
5、负责协调本专科组与手术科室的关系,定期征求科室意见。定期召开组务会,分析护理形势。
6、参加科室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参与护理科研活动。成员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护理组长指导下进行工作,参加科室一级质量管理工作
2、担任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负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整理及手术标本的留取、保管和送检。
3、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预防事故、差错和医院感染发生。
4、负责管理手术间,及时检查、清理、补充各种物品,并做好登记。
5、负责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认真管理手术间工作环境。
6、指导消毒员、护理员进行手术物品消毒和手术间的清洁、整理工作。
7、协助配合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急救器械齐备完好率100%
3.病人满意率≥95%
4.医生满意率≥95%
5.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0
6.压疮发生次数0
7.坠床发生次数0
8.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7%
9.护士三基考核平均分≥80分
10.专科护理考核平均分≥85分
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内容
1、手术室制度管理: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订本科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指引、手术专科护理
质量标准及科室培训计划,指导、组织科室内护士实施。
2、护理人员的管理:建立各班、各岗位护士的职责及工作标准,建立所有护理操作、仪器的操作指引及考核标准,要求科室内护士工作中严格执行。
3、手术室环境管理:布局合理,洁污分开,无逆向,无交叉,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保持室内整洁, 肃静,物品存放有序,定位放置,用后及时补充、归还原处。手术间每天早晨湿式擦净台面保持整洁。手术室每周有固定清洁日,每周彻底清洁1次。
4、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1)、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以手术通知单为依据安排人员进入手术间,2)、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标志明显。3)、手术所用物品均应达到无菌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成立感染监测小组, 每周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每月对手术室高压灭菌器及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物品、手术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层流洁净手术间空气培养细菌≤10cFu/m3,医护人员手细菌≤5cFu/cm2,物体表面细菌≤5cFu/cm2)、病人所用物品均一人一消毒,尽量用一次性物品,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5、手术室物资的管理:满足临床手术需求,保证质量,类别规格齐全,达到手术要求。专人分类管理,每日检查库存数量,及时调整补充。
6、手术室药品管理:常规药品及急救药品齐全,无过期,无混装,标识清晰,定人定量定位管理。
7、手术室器械、仪器管理:精密仪器及大型设备有专门的存放室,仪器
由专人负责保管。按需装备,质量可靠,完好率达标,维修及时。
8、手术病人入室至出室的管理:制订接手术病人入室、病人入室后管理、核对病人、摆置手术体位、防止病人坠床、手术过程中的清点与核对、输血输液用药、防止压伤与灼伤、手术麻醉意外抢救、术毕病人安全运送等管理标准和防范措施。
手术室
2012年1月5日
第五篇:麻醉科手术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麻醉科手术室既是医院各手术科室的运行枢纽,又是高强度、高节奏、高风险的科室,其专业特征主要有:1.各种麻醉技术均为有创,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失误或失败的可能性;2.麻醉用药主要经静脉或椎管内给药,一旦用药不当,难以补救,且常用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3.麻醉期间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一旦麻醉机、监护仪出现机械或电路故障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严重的后果;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龄、肥胖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麻醉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因素; 5.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从而也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麻醉科手术室系被动科室,随机性强,突发意外情况较多;7.麻醉科手术室是与多科合作,为了保证各科手术完成,经常需连续工作,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麻痹或失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拟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麻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一、加强麻醉质量管理与核心制度建设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每月对医疗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全员参与质量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2、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3、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的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4、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5、有完备的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全员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6、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权限。
7、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8、术前麻醉访视: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适宜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准备麻醉器械。
9、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情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
10、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有判断基本标准。按规定时限去病区查看术后病人,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
11、对麻醉、精神性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与储存,做到“四专”管理(专人、专柜、专册、专用处方管理)有严格的使用管理规范与程序。
12、制定全员培训计划,“三基”“三严”质量培训规划、制度并实施。不断更新知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计划,有记录。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及时报告、登记、讨论。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3、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科室 “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4、建立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
5、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