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水电厂水情
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电安生[1996]917号
各电管局,有关省、市、自治区电力局,各勘测设计院,有关水电开发公司,重点水电厂:
为切实加强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防洪、发电、保障水电厂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现颁发《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1996年12月27日
附件: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试 行)
电 力 工 业 部
1996年12月27日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试 行)
一、总则
1.1 为加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测报系统)的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能源部《水电厂防汛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大中型水电厂。其他水电厂可参照执行。1.3 水电厂应根据需要积极建设测报系统。
1.4 测报系统建设应遵照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原则。设备选型原则上应立足于国内。
1.5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二、建设管理
2.1 新建水电工程,测报系统的建设按基建程序办理。
2.2 已建水电厂,由电厂提出测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主管单位审查批准。立项后,由主管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和方案审定。水电厂负责组织实施,主管单位负责监督。
2.3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主管单位或业主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招标或议标的方式选择设备和确定施工单位,中标承建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水电厂应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测报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主管单位或业主负责监督。
2.4 测报系统建成后,水电厂要对测报系统进行不少于一个水文年的试运行,按有关规范和规定对测报系统的可靠性、畅通率和水文预报方案等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验收。
2.5 测报系统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由主管单位或业主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验收。考核验收资料应整理归档。
2.6测报系统验收后,经过2~3年的运行考核,运行正常,可取消人工测报站。但重点站必须有备用措施。
2.7 水电厂应要求设备供货和承建单位保证优质的售后服务,对测报系统发生的问题,要按合同及时解决。
三、运行管理
3.1 水电厂负责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指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主管单位或业主负责监督管理。
3.2 为保证测报系统设备的安装、测试、巡查和维护,水电厂应配备必要的仪器、仪表和车辆。
3.3 测报系统的运行维护实行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和汛后检查制度。3.3.1 汛前检查
水电厂应把测报系统的汛前检查列为防汛检查工作的内容之一,对测报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特别是野外设备的运行状况和通信的畅通率等。主管单位应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 汛期巡查
水电厂在汛期应对测报系统设备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3.3.3 汛后检查
水电厂在汛后应及时对测报系统设备进行认真地检查维护和管理。3.4 汛期测报系统出现故障时,水电厂应及时组织抢修。
3.5 水电厂每年汛后应对测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包括设备运行情况、水文预报的情况、测报系统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等。总结报告应于年底以前报主管单位。
主管单位应对所辖电厂的测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于年底前报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3.6 汛后水电厂应针对测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重大问题报主管单位研究决定。
3.7 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应作为水电厂运行管理和企业达标创一流的一项考核内容,由主管单位负责考核。
四、人员
4.1 水电厂应按设计要求配备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通信、水文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4.2 为提高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素质,应加强专业培训工作。4.2.1 水电厂应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承建单位的培训工作。
4.2.2 主管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所辖水电厂测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测报系统维护人员长年从事野外工作,应享受野外巡线人员的待遇。4.4 水电厂或其主管单位应维持测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五、奖罚
5.1 各级主管部门应对所辖水电厂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进行考评,对运行管理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
5.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发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测报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附则
6.1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6.2 本办法由电力工业部负责解释。6.3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回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
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裴哲义
摘要
本文对我国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分析,阐述了水调自动化系统在水电厂防洪和发电及电网经济运行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对今后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运行管理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水情测报 水调自动化 回顾
展望
一、发展回顾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测报系统)是一个集通信、计算机、水文和遥测等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系统工程,是水电厂和电网水库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电力系统水电厂测报系统建设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测报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电力系统大中型水电厂都建立了测报系统,并且已成为水电厂电力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为水电厂的经济运行和安全渡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水电厂测报系统的建设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发研制阶段,即1980-1990年。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发和引进并举,如丰满白山测报系统为引进美国SM公司的设备,黄龙滩水电厂测报系统是利用国产设备自行研制开发。经过近10年的努力,第一阶段约有11个测报系统投运;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即1990-1996年。该阶段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系统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原能源部“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有效地推进了测报系统的健康顺利发展,该阶段建成投运的测报系统达42个,约为第一阶段测报系统建设数目总和的4倍,如新安江、五强溪和丰树坝等水电厂测报系统;第三阶段为稳步发展和提高阶段,即1996-2000年。该阶段的特点是系统建设速度有所减缓,系统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革新和改造的力度加大,安康、富春江、龚嘴等水电站测报系统相继进行改造。特别是卫星通信技术在测报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偏远山区、地形复杂地区测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建设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和《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 5051-1996)的颁布和实施,对提高水电厂测报系统的建设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阶段为实用化阶段,即2000年至今。该阶段的特点是以实用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系统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用化要求和验收细则》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测报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2000年11月福建水口水电厂率先在全国通过了实用化验收,标志着水电厂测报系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已有白山、丰满、莲花、柘林、新安江、紧水滩、水口、鲁布革等近20座水电站测报系统通过实用化验收。其间,由于体制改革等原因,实用化验收工作暂缓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水电厂测报系统通过了实用化验收的重要原因。
水库调度从过去一厂一站的单库调度,发展到现在的梯级调度甚至全网或跨网的补偿调度,都需要有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手段,来保证及时和正确的水库调度决策,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建设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就成为提升水库调度手段、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加强电网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与水电厂测报系统的发展过程类似,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大约也经历了四个阶段,不同的是由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水电厂测报系统建设管理经验积累,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相对较短,且相互交叠。第一阶段为研发阶段,即1995年到1997年。经过3年的努力,1997年,西北和福建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在研发阶段的后期,即1997年2月电力工业部颁发了《全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九五”计划纲要》(以下简称《计划纲要》),不仅明确提出国调中心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要增加水调自动化功能,而且要求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网局和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及10~14个省局建成水调自动化系统,实现水调信息自动采集、监视、处理、分析等功能;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即1998年-2000年。《计划纲要》的颁布执行,大力推动了电力系统水调自动化工作,各有关网、省电力局(电力公司),特别是水电比重较大的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单位,纷纷动员起来,按照《计划纲要》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本网的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使电网水调度自动化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该阶段投运的项目有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南电联水调自动化系统;第三阶段为规范发展和实用化阶段,即2000年至2002年,该阶段投运的项目有华中、东北和甘肃等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其间,为规范各级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管理,国调中心于 2000年颁布了“电力系统水调自动化功能规范”和“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476—92在水调系中的应用”,并于2001年5月份,颁发了《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和验收细则》;各有关部门以实用化为目标,严把建设质量,严格水调自动化系统管理。同时,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扩展水调自动化系统功能,并通过多阶层技术、双网技术、GIS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02年底,先后有福建、东北和华中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达到实用化要求,并通过了国调中心组织的实用化验收。第四阶段为联网运行阶段,即2003年至今,2003年8月,国调中心水调自动化系统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并完成了与东北、华中、西北和福建电网以及三峡和葛洲坝电站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接入工作,实现了国家电网内重点水电厂水雨情信息在国调侧的实时显示和分析功能,初步形成了国家电网互联水调自动化网络体系。其间新投运的项目还有湖南和四川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截至目前,包括南方电网在内,全国已有国调、南方、东北、华中、西北、华东、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甘肃、湖南、四川、江西、重庆、浙江、安徽和新疆电网共19个水调自动化系统建成投运。其中,东北、华中、西北、福建、甘肃、湖南、四川、江西电网8个系统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并通过国调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由于体制变化,南方电网没有进行实用化验收工作)。
二、效益综述
水电厂测报系统的建立,特别是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成投运,实现了水电厂及电网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监视、处理和分析,为水电厂安全渡汛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情信息,也使全网范围内的水库优化调度及水火电优化调度成为可能。实践证明,水情自动测报及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在保证水电站防洪安全、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增发水电方面发了挥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995年夏,丰满、白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丰满最大入库流量达16350m3/s,洪水期间,地方通信中断,人工报汛停止,但测报系统运行正常,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水库调度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情,赢得了水库调度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了丰满、白山水库的联合调度和调蓄洪水作用。丰满最大出库流量仅有4500m3/s,削减洪峰72%,确保了丰满、白山大坝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福建省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能迅速、准确地采集电网调度范围内水电厂所辖流域的全部雨、水情信息和洪水预报结果,实现了雨水情信息采集、传输、水务计算、图形报表、汛情动态监视自动化。该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各项功能达到较高的实用化水平,并便于2001年12月率先在全国通过了国调中心组织的实用化验收。水调自动化系统建成初期,就在“98.6”闽江特大洪水的调度中准确地提供了调度决策所需信息,对成功地抗御特大洪水,减轻上、下游地区洪灾损失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水调自动化系统投运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已成为一个具有防洪、发电和优化调度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防洪、发电和水火电优化调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水电厂和电网的安全渡汛,且水能利用提高率在全国也连年名列前列。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福建电网连续两年遭遇历史特枯年份,水口、沙溪口、安砂等水库遭遇了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枯年份。在大旱之年,福建省电网水调人员充分利用水调自动化采集的雨水情实时信息及气象信息,密切监视水情变化趋势,认真做好来水分析,并利用已建成的“水电站群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合理地安排电网发电计划安排,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使得水库有限的水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两年节水增发率均超过10%,节水多发电量总计约15亿kW.h。
华中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建立的,以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为中心站,以6个网调直调水电厂为分中心站,并联结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和湖南电网水调自动化分中心的广域计算机网络。该水调自动化系统数据来源多,种类复杂,涉及面广,不仅有来自华中电网重点水电厂的水情和发电信息,还有华中四省联络线及相关线路潮流信息及中心EMS系统和DMIS系统的有关信息;同时,水调自动化系统还具有下传水电厂的发电计划和相关水电厂水情信息的功能。各分中心可共享水调自动化系统多种水情、气象、电力数据,为水库发电、防洪提供了科学手段,发挥了水调自动化系统联网的优势。
该水调自动化系统自2001年底投入运行以来,在电力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于2002年12月通过了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组织的实用化验收。水调自动化系统为水库调度人员及时了解网内主要水电厂的实时水雨情况及水电厂运行情况提供了技术保障,为调度决策提供了及时、科学的依据,水电厂水能利用提高率有明显提高,节水增发电量显著增加。2002年网调直调的考核水电厂水能利用提高率达到5.64%,比2001年提高1.54%,多增发电量3.834亿kW.h,若按当年华中电网平均上网电价0.267元/kW.h计算,相当于增加产值1.023亿元。
东北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成投运,为有效地实施水电厂的经济运行和电网水库调度运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手段,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首先通过合理控制和抬高径流式水电厂的运行水位,提高发电效率,增加发电量。如在2002和2003年的调度过程中,通过及时跟踪分析红石和太平湾水电厂的水情变化和实际运行情况,保持高水位运行,提高水库发电效率,总计多发电量4100多万kW.h,折合人民币700多万元。再者是对大型水库进行优化调度,如2004年,针对春汛和主汛期的来水特点,充分发挥水调自动化系统信息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及时跟踪来水情况,优化水库调度,合理安排电网和电厂的运行方式。云峰、水丰、桓仁三大水库共减少弃水24.7亿立方米。白山、丰满、云峰、水丰四大水库共节水增发4亿kW.h,水能利用提高率为达到8.63%。
初步形成的国家电网水库调度自动化网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情信息的共享,而且为国调中心监督和指导电网内重点水电厂的运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为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情信息。通过各级调度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精心调度,充分发挥互联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密切跟踪水情,优化水库运行,提高水库发电效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2007年,国家电网年节水增发电量超过100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0多万吨,且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水电厂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建设、管理和运行方面也已步入正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全国大中型水电厂都建设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包括国调在内的全国多数水电比重较大的电网调度机构都已建成了水调自动化系统,且在电网防洪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尽管全国已有国调、南方、东北、华中、西北、华东、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甘肃、湖南、四川、江西、重庆、浙江、安徽和新疆电网共19个水调自动化系统建成投运,并有8个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达到了实用化要求,水调自动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建设发展工作仍显不平衡。一是部分工作开展较早的单位,如东北、西北、福建和甘肃电网,根据水调工作的需要,结合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实际,已建或正在建设第二代的水调自动化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一些系统还未达到实用化要求的单位,如华东、重庆等电网,正在积极地完善系统,尽早达到实用化要求,通过实用化验收;三是还有一些单位,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仍处在规划和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电调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水调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功能相对薄弱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水调自动化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应用平台和基础应用软件,而高级应用的功能则相对薄弱。一是高级应用功能不规范。表现在一些较早建设应用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单位,如东北、华中、福建、广东等调度机构,在建设初期就开发了部分高级应用软件,系统投运时就具备了一定的高级应用功能。还有一些单位,系统初期投运以数据采集、处理为主,能完成日常水务管理功能,高级应用软件相对较少。虽然经过不断的完善,大部分系统具备了一定的高级应用功能。但总体来看,高级应用功能参差不齐,缺乏规范;二是高级应用软件不标准。由于高级应用功能缺乏统一的规范,加之由不同的单位开发,多为高校研究项目成果,各有特点,各有优劣,没有形成标准的、成熟的系列产品。
3、水电厂测报系统更新改造问题
80年代初至今,水电厂测报系统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电力系统中大中型水电厂都建立了测报系统,并在防洪渡汛及经济调度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早期建设的测报系统将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设备老化、备品备件不足、应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测报系统更新改造和升级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4、整体运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割裂的整体,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使水调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一些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不善,系统可靠性降低,出现漏报、迟报和错报现象,致使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数据准确性下降;二是由于水电站水情测报系统与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在信息报送范围和频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致使水调自动化系统不能有效监控水电站流域水雨情和水库运行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效益;三是联网运行的水调自动化之间由于通信网络中断和数据不同步等问题,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和信息的可靠性。
四.展望与建议
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现代水库调度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继续推进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是水库调度管理工作创新和提高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随着水调自动化系统的逐步投入和联网运行,电网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包括电厂测报系统,又面临新的应用环境和需求,电网安全生产和电力市场运营对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包括电厂测报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仅是提高水库调度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电网生产和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建议今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管理,提高运行可靠水平
水电厂水情测报系统是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各网、省调水调自动化系统作用的发挥,也必将影响到互联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运行可靠水平。一是要加快更新改造的步伐,对一些早期系统,特别是备品备件不足、系统可靠性下降较多的系统,要按照《水情自动测报技术条件》(DL/T1085-2008)要求,实施更新改造,保证测报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搞好管理。建设和管理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发挥效益的两个重要环节,管理好一个测报系统比建设一个测报系统更难。要按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DL/T 1014-2006)要求,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格式,完善通用考核指标,并根据国调中心颁发的《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用化要求和验收细则》的要求,继续开展实用化考核和验收工作,促进测报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发挥测报系统的作用;三是要在目前厂网分开的条件下,加强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界面管理,制定和细化有关的管理规定,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确保水电站流域水情信息和水库运行信息完整、准确和及时的传送到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以便调度部门进行科学的调度决策。
2、因地制宜推进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
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改善水电厂和电网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和交换的手段,不仅是提高水电厂防洪渡汛手段,进行科学水库调度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新时期电力市场发展要求,适应现代电网管理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水调自动化系统发展建设不平衡的局面,还没有建设水调自动化系统的电网要按照调度“十一五”规划意见,结合电网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提升水库调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水库调度管理水平,尽早赶上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发展的步伐。
3、加强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运行管理
随着新建水调自动化的不断投入,国家电网互联运行的水调自动化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互连系统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将发挥更大和更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互联运行的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已经建成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单位,应不断完善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按照国调中心颁布的实用化标准和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功能和指标。不仅要保证水调自动化系统设备和软件的运行稳定,还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和及时。同时要加强互联系统的整体管理,按照《国调水调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要求,加强运行管理和指标考核,不断提高互联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
4、加强高级应用功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针对目前水调自动化系高级应用功能相对薄弱的问题,一是按照国调中心颁发的《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功能实用化要求和验收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系统的高级应用功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水库调度工作的需要;二是针对电网水库调度工作的需要和电力市场发展的形势,开发规范、标准的高级应用程序,使水调自动化系统的高级应用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三是做好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和国调中心关于《电力调度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解决好水调自动化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问题。
5、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水文预报技术水平。
水文预报是一项基础性的水库调度工作,也是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功能的基础功能。加强水文预报工作,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延长预见期,不仅是水电厂和电网正常生产调度的需要,也是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提高电厂的市场竞争能力,优化电网资源配置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水文预报等基础理论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中长期水文预报技术的研究,力争在预报模型和方法上取得较大突破,以适应新时期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发展对水文预报工作的需要。
个人简历:
裴哲义 男 1963年生,硕士,高级工程师。1989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流动力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2008年在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从事水库调度管理工作。三峡水库投运后,直接从事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工作。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
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裴哲义
摘要
本文对我国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分析,阐述了水调自动化系统在水电厂防洪和发电及电网经济运行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对今后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运行管理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水情测报 水调自动化 回顾
展望
Review and Expec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Hydrological Forecast Systems and the Grid Reservoir Operation Autom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you a general review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Hydrological Forecast Systems(HSHFS)and the Grid Reservoir Operation Automation Systems(GROAS), which had brought about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n the respect of flood control, generation and the grid economic operation.The paper indic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es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SHFS and GROA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which may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HSHFS and GROAS.
第三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总 则
1.0.1 为适应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1.0.4 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包括监测站)、遥测站、信道(包括中继站)组成。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联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的自动测报网络。
1.O.5 新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建设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并将系统的建设纳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1.O.6 本规范中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1 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
2.1.1 进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
(1)计划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流域内已建水文站网、报汛站网、邻近地区遥测站网方面的资料。
(3)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重要水文站的最高最低水位、短历时暴雨雨强、洪水产流汇流时间、洪水传播时间、防洪标准和洪水灾害,降雪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
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日照时数最少的持续时间等特征资料。
(4)雷电情况与地震烈度。
(5)已建和计划建设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重要水利工程的技术资料。
(6)现行的水文预报、防洪调度方案,预报和调度工作的要求。
(7)流域内无线电台设置情况和发展规划。
(8)流域的社会经济、交通、供电和通信情况。2.1.2 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包括:
(1)依据建设目标、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与地形条件,当前国内外的技术、设备状况,论证实现建设目标的技术可行性。
(2)分析估算所建系统在防洪、水利调度诸方面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编制投资框算,提出系统建成后运行管理所需的人员与经费计划。2.2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的规划
2.2.1 进行基本系统规划,是通过对当前和远景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效益的分析论证,确定系统功能和建设规模,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进行设计提供依据。规划内容为:
(1)布置遥测站网。
(2)规定各类遥测站向中心站报送的数据类别、频度以及和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任务。
(3)规定系统功能和主要技术要求。
(4)初步选定遥测站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
(5)提出土建工程要求。
(6)提出建设规模和分期发展计划。
2.2.2 根据预报和调度的需要,按照下列规定布设和调整遥测站网。
2.2.2.1 按测报数据类别的不同,遥测站分为水文遥测站(包括水文站、水库站、闸坝站)和雨量、水位遥测站两类。应在流域的水文和报汛站网基础上,以满足控制测区水、雨情变化和预报、调度需要为目标,布设遥测站网。
2.2.2.2 为了既保持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又尽可能减小组建通信网的困难,应按下列要求布置遥测站点:
(1)水文,水位,水库,闸坝站一般不得变更其位置。
(2)所设代表性雨量站,可按既满足通信要求,又能取得代表性较好之降水资料的原则调整其位置。
(3)对于既是代表性雨量站又是控制降水量长期变化规律的基本站,如通信条件很差,允许另建一遥测雨量站满足水文预报的需要。
(4)无人值守,委托管理的遥测站,要尽可能设在靠近居民点,交通方便,便于维护看管的地点。
(5)水位遥测站的测井和设在闸坝上下游的水位遥测站的位置选择,应符合GBJl38-90《水位观测标准》的规定。
2.2.3 遥测站的观测项目和报送次数,应按测站类别和预报、调度的需要规定。根据当前的技术条件,可按由遥测端机自动完成雨量、水位、闸门开度的采集和报送,目前尚不能进行自动测报的流量、含沙量、蒸发量以及河道断面等则按通过人工置数装置报送进行设计。2.2.4 根据建设目标和近期发展计划按下列要求规定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技术要求。
2.2.4.1 规划阶段应对下列系统功能提出具体要求:
(1)中心站完成一次全部遥测站巡测、预报作业和调度方案分析计算的时间要求;对中心站随机召测单站数据和定时巡测的要求;巡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的要求。
(2)中心站对接收水情电报、电话报汛、传真信息的要求,以及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换的要求。
(3)中心站对系统工作状态的监测功能。
(4)中心站的数据处理功能:如需要整理、打印和显示的水文图表之种类、格式;数据合理性检查与缺漏插补;完成预报和调度作业的处理任务;需联机存储的数据类别、数量和存贮时间。
(5)测站是否应具有在当地显示水位、闸门开度和时段降雨量、越限报警、遥测设备自动检测、电源报警的功能。
(6)防雷要求。
(7)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如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数据传输可靠性与误码率,备用措施等。
2.2.4.2 为使系统能可靠运行和便于管理,在规定系统功能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应能可靠运行,特别是在暴雨洪水灾害时期能及时准确地报送水、雨情数据,按时发布洪水警报和预报。为此,应采取增加备用设备,提高中继站和重要测站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2)不应强求系统承担可能会影响可靠性的任务。一般情况下,不应要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承担通话任务。
(3)遥测站的设备应力求结构简单、可靠、省电。
(4)应为系统扩展留有余量,如与其它系统间的联系、增加遥测站、增加测报参数、扩展中心站软件功能等。
(5)对承担着测报水情和积累水文资料双重任务的遥测站,要配备数据存贮记录装置,以逐步改变遥测站和人工观测站平行工作的状况。
2.2.5 根据本地区无线电台设置情况、地形条件和联网传送数据的需要,按照必须避开同频干扰,尽量避开其它干扰的要求,从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水文遥测的频段中初步选定系统的工作频率。
2.2.6 根据各遥测站的地形、交通条件、河道情况与居民点的距离等,提出遥测站站房结构、尺寸,水位测井,天线塔和中心站机房等土建工程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2.7 根据防洪、洪水预报和调度的需要提出系统的建设规模,根据资金、人力、技术条件制定分期建设的目标和计划。2.3 水文自动测报网规划
2.3.1 水文自动测报网的规划,应根据联网的各基本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各级防汛部门对遥测数据的需求,确定网络规模、信息流向、信息量、信息交换的次数和内容,以及各节点站的功能。
2.3.2 当测报网所在地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水利行业的计算机网络时,应依靠该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组建水文自动测报网。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作为独立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2.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4.1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报批和进行设计、鉴定、验收的依据,应由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工作报告自行编制或与承建单位共同编制。其内容应包括:
(1)建设目标。
(2)遥测站网布设。
(3)功能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
(4)选择的工作体制,数据传输通讯方式,遥测电台的工作频率。
(5)系统和设备可靠性的要求。
(6)对开发数据处理和预报、调度作业软件的要求。
(7)对遥测站房、水位测井、天线塔、中心机房等土建工程的要求。
(8)考核、验收办法。
(9)进度要求。
(10)附件:包括系统设计所需的明细资料,如遥测站一览表等。
第四篇:地面测报自动站复习题
一、单选
1.地面气象观测中,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以及仪器安装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________要求。A:代表性 B:准确性 C:比较性 D:连续性
2.世界气象组织要求气候分析中气温资料的准确度为________℃。
A:0.5 B:0.3 C:0.2 D:0.1 3.我国自动气象站对总辐射准确度的要求是________%。
A:5 B:10 C:15 D:20
4.辐射观测仪器设置在观测场南扩10 m(南北向)×25 m(东西向)地段内,位于观测场南北中心轴线上,距地温场南边缘垂距约________m处,避开支架和仪器阴影对地温观测的直接影响。A:6 B:8 C:10 D:12
5.观测值班室应具备有效的直击雷防护措施,需要有良好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________Ω。A:2 B:3 C:5 D:8
6.自动观测蒸发以________为日界。
A:日落
B: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 C:北京时间20时
7.因条件限制有些观测仪器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观测仪器,下列观测仪器中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台上的是________。A:反射辐射 B:散射辐射 C:净全辐射 D:雨量
8.时间常数是指在由阶跃或脉冲输入引起的一阶线性系统中,输出完成总上升或总下降的____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仪器的时间常数。A:60 % B:62 % C:63.2 % D:66.2 % 9.“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 m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________的障碍物。A:≤22.5° B:<22.5° C:>22.5° D:≥22.5°
10.湿度传感器仪器的相互比对结果显示,在低于0℃的环境中或处于饱和环境中进行测量时误差较大,需在传感器中增加________进行修正。A:温度补偿电路 B:湿度补偿电路 C:气压补偿电路 D:风速补偿电路
11.自动气象站可采用市电进行供电,但为了保证在市电出现故障时能正常运行,可采用________的直流电源供电。A:5V B:8V C:10V D:12V
12.当自动气象站供电电压下降到一定的时候,________最先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该值缺测,随着输入电压进一步下降,采集器就会因输入电压过低而停止工作。A:气压传感器 B:气温传感器 C:湿度传感器 D:风传感器
13.模拟传感器输出的电压、电流、电荷、电阻或电容,通过信号转换,把这些基本信号转换成________信号。A:电压 B:电流 C:电荷 D:电阻
14.用于固定气象台站,实时提供气象观测资料,并且可以将人工观测结果输入数据处理终端,与自动观测项目一并进行数据处理的是________。A:实时自动气象站 B:非实时自动气象站 C: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 D:无线遥测自动气象站
15.自动站气象站监控软件右上角“自动站”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站监控软件与采集器的工作状态,________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不能或没有挂接。A:黄 B:绿 C:红 D:灰
16.极大风速及其相应的风向和出现时间,从滑动过程中的________平均值中挑取。
A:1s B:3s C:1min D:2min
17.自动气象站日常检查的内容错误的是________。
A: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10min要查看数据采集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B:每年夏季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接地电阻进行复测。C:值班室内空调排风不应直接扫至气压传感器
D:百叶箱应安装牢固,洁净,无破损,箱内不应放传感器以外的物品,信号电缆放置整齐,箱内照明灯符合规定
二、多选
1.在我国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中,关于测量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气温为-50~+50 ℃ B:气压为600~1100 hPa C:风速为 0~60 m/s D:地温为-50~+80 ℃
2.自动气象站采集软件已由厂家在设备出厂前安装在采集器中。配备微机的需安装业务软件,安装方法按照业务软件技术操作手册进行,运行前需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
A:对时(设定和修改采集器:微机时钟); B:设定系统管理权限;
C:设定气象站基本参数和自动气象站有关参数。D:设定工作任务
3.以下属于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功能的是________。
A:数据采集 B:数据处理 C:数据存储 D:数据传输 E:数据质量控制 F:运行监控
4.CNIS与中心站可以有不同的通讯方式,目前可以支持的通讯方式包括 ________。
A:拨号网络 B:静态IP网络 C:动态IP网络 D:手机短信 E:DCP的支持
5.当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时,要冷静对待,掌握________基本原则,仔细分析,进行排查。
A:安全原则 B:逻辑原则 C:分解原则 D:替代原则 E:记录原则
6.为避免采集快速的电子线路对数据进行采样时,其输出会显示出高频率:低振幅的脉动,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A:可以使用时间常数较长的传感器 B:可以使用时间常数较短的传感器
C:用一合适的电子线路对电子温度表进行人工缓冲,以增大输出信号的时间常数 D:对温度表的采样输出值在中央处理器中进行数字平均
7.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体系结构类似于工业过程控制的采集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________三种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A:专业测量仪器 B:集中控制式 C:分布式 D:集成式
8.根据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传感器分为________。
A:模拟 B:数字 C:智能 D:人工
9.以下自动站数据采样频率是6次/min的要素是________。
A:气压 B:气温 C:风速 D:降水量 10.下列语句描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小时最大风速是该小时内2分钟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B:小时极大风速是该小时内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C:2分钟平均风速是前两分钟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D:10分钟平均风速是前10分钟内每分钟的平均风速的滑动平均值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小时)最高温度≥(小时正点)温度 B:(小时)最大风速≥(小时正点)瞬时风速 C:(小时)最高本站气压≥(小时正点)本站气压 D:气温≥草面温度≥地面温度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蒸发传感器晴天液面高度即将低于(或雨量液面温度即将高于)测量范围时,需人工加水(或取水)
B:因降水使日蒸发量出现负值时,应在该值的基础上加上降水量得到新的日蒸发量 C:出现强降水时,可以参照人工蒸发量观测措施对蒸发筒进行加盖处理 D:冬季结薄冰时,需停用超声波蒸发传感器观测
13.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2004)无法读取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数据时,可能的故障有________。
A: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参数设置错误 B:采集器故障 C:计算机故障 D:串口线故障
14.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面板显示数据不正常,可能的故障部位有________。
A: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参数设置错误 B:采集器或传感器故障 C:计算机故障 D:电源故障
15.当晴天时,自动气象站显示有雨量,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有________。
A:雨量传感器堵塞(盛雨器:漏斗: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出水口)
B:雨量传感器内有异物(导致计数翻斗空翻)C:干璜管损坏 D:电缆断路
三、简答
1、某日发现自动站气压迅速减小,直至缺测,其他气象要素过几分钟后也缺测,如何判断故障?请写出分析步骤及解决办法。
2、某小时发现自动站风速全为0.0,极大风也为0.0,如何判断故障,请写出分析步骤及处理方法。
3、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如何检查是否正常,列出步骤
第五篇:全国水情工作管理办法
全国水情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与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全国水情工作,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情工作,即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主要包括水文情报、水文预报、水情服务和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 全国水利系统以及其他单位和部门开展水情工作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水情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水利部、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行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水文部门)分别代表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水情工作的行业管理职能。各级水文部门是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简称防指)办事机构(简称防办)的成员单位,负责提供防汛抗旱所需的水文情报和预报,并参与防汛抗旱调度决策。
第五条 水利部水文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水情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和修订全国水情工作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并组织贯彻实施;
(二)组织编制全国水情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中央报汛站网的调整和管理,编制报汛计划,下达报汛任务;组织编制中央报汛站网报汛设施更新改造规划和计划,并督促实施;
(四)为中央提供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所需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及水文分析成果,发布全国水情公告、公报和年报;
(五)组织全国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研究、交流、培训和推广,开展国际合作;
(六)组织编制和修订水文预报方案,组织相关业务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七)组织全国重点防洪地区和重要河段有关水情工作的汛前检查,及时组织大洪水、大范围旱灾和其他重大水事件有关水文情况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八)负责全国水情工作总结,组织暴雨洪水专题分析、水情工作质量评定和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分析;
(九)负责全国水情信息传输骨干网络、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
(十)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其他水情工作。第六条 流域机构水文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流域片(指水利部流域机构分管范围,下同)水情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和实施水情工作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必要时制定实施细则;
(二)组织编制流域片内水情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流域片报汛站网的调整和管理,编制报汛计划,下达报汛任务;负责编制所属报汛站网设施更新改造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流域片报汛设施更新改造规划和计划,并督促实施;
(四)提供流域片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所需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及水文分析成果,发布流域片水情公告、公报和年报;
(五)组织流域片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研究、交流、培训和推广;
(六)组织编制和修订流域片水文预报方案,组织相关业务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七)组织流域片重点防洪地区和重要河段有关水情工作的汛前查勘,及时组织流域片大洪水、大范围旱灾和其他重大水事件有关水文情况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八)负责流域片水情工作总结、水情工作质量评定和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分析;
(九)负责所属水情信息传输网络、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
(十)围绕流域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其他水情工作。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辖区内水情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和实施水情工作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必要时制定实施细则;
(二)组织编制辖区内水情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辖区内报汛站网的调整和管理,编制报汛计划,下达报汛任务;负责编制辖区内报汛设施更新改造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提供辖区内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所需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及水文分析成果,发布辖区内水情公告、公报和年报;
(五)组织辖区内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研究、交流、培训和推广;
(六)组织编制和修订辖区内水文预报方案,组织相关业务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七)组织辖区内重点防洪地区和重要河段有关水情工作的汛前查勘,及时组织辖区内大洪水、大范围旱灾和其他重大水事件有关水文情况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八)负责辖区内水情工作总结、水情工作质量评定和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分析;
(九)负责辖区内水情信息传输网络、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
(十)围绕辖区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其他水情工作。
第三章 水文情报
第八条 水文情报工作主要包括汛前准备、水情报汛、水情传输、水情监视、水文情报质量考核等内容。
第九条 水情信息主要指降水量、蒸发量、流量(水量)、水位、蓄水量、含沙量、冰情、水质、土壤墒情、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及重大水事件和水工程运行特征等。
第一节 汛前准备
第十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做好报汛站网和报汛任务调整。报汛站网调整和报汛站的设立、裁撤、迁移以及报汛任务改变(以下简称变更)必须经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中央报汛站的变更,须报水利部水文部门审批;流域报汛站的变更,须经流域机构水文部门审批,并报水利部水文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报汛站的变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审批,并报省防指、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水文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按照同级防指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汛前下达报汛任务书或委托书。逢
五、逢十年份和任务变化较大的年份,在下达报汛任务时要附详细清单。报汛任务书或委托书须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做好测报设施设备的水毁修复工作,汛前要做好各项报汛通信与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整个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抗旱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以确保安全度汛。
第十三条 各级水情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执行《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及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水情特征、水文气象演变规律、历史水旱灾害及水工程管理运用方案等;根据度汛计划及时校核和修正水情数据库中的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河道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等重要防汛指标以及其他特征值。
第十四条 水文情报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设备落实,方案落实。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制定应急预案。
第二节 水情报汛
第十五条 水情报汛站和各级水情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水情信息编码标准和报汛任务书,及时、准确地报送各 5 类水情信息。当发生超标准洪水和突发事件时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报告水情。
第十六条 水利部水文部门承担向国家防总提供水情信息的任务,各级水文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水情信息。当防汛形势紧急时,水利部水文部门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报汛站点、报汛项目及报汛时段,各级水文部门应遵照执行。
第十七条 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要满足流域防汛抗旱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水情信息。当流域防汛形势紧急时,流域机构水文部门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报汛站点、报汛项目及报汛时段,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应遵照执行。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要满足省级防汛抗旱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水情信息。流域机构各级水文部门要尽量满足当地防汛抗旱工作对水情信息的需要。
第十九条 加强对特大暴雨洪水和分洪、决口、溃坝、山洪、泥石流以及严重水污染等特殊水情的监视力度。当发现上述情况时,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向上级水文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当地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在满足国家防办下达的报汛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属水情报汛站的起报时间和标准,报水利部水文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切实加强实测流量的报汛工作。报送实测流量的次数要以完整控制洪水过程为原则。
第二十二条 各级水文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转报各类重要水情和特殊水事件,情况紧急时可越级上报,不得延缓或隐瞒。
第三节 水情传输
第二十三条 水情信息通过公网和水利专网传输。水情信息传输基本流程一般为水情站-水情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水情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第二十四条 重要水情报汛站应配备不少于两种信道互为备份的通信设备。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接收与处理设备应具有备份。
第二十五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注重报汛时效,应力争在30分钟内将各类水情信息传送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情中心及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第二十六条 水情信息处理系统应具备信息自动接收、处理、转发、解码、入库等功能。各类原始水情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建立水情数据库。水情数据库包括历史水情数据库和实时水情数据库。水利部水文部门负责制定水情数据库的技术标准,各级水文部门要相互配合,及时提供相应水文资料。
第二十八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加强对水情网络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水情传输、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网络及信息的畅通。
第四节 水情监视
第二十九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建立健全水情值班制度,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非汛期,当发生较大汛情时应及时安排值班。
第三十条 各级水情部门及有关单位要严密监视水情变化。遇灾害性天气、较大汛情或灾情时,应及时提供雨水情分析材料。
第三十一条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级水文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部门提供文字报告。如情况紧急,须先用电话报告:
(一)河道(水库)水位接近或超过保证水位(设计洪水位);
(二)河道流量接近或超过安全泄量;
(三)分洪控制站的水位接近或达到控制水位;
(四)水位或流量超过(低于)年(月)极大(极小)值(指历史实测最高和最低水位、最大和最小流量);
(五)水文过程线发生突变;
(六)特大暴雨;
(七)漫滩、筑坝、堵口、扒堤、决口、山洪、泥石流、异重流、浆河等特殊水情。
第三十二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建立功能齐全的水情监视系统。当发生重要水情或特殊水情,应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第五节 水文情报质量考核
第三十三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水文情报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报汛质量、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处理等。考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应及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 报汛质量考核主要包括报汛任务执行情况、报汛时效性和准确率等。
—— 信息传输考核主要包括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情况等。
—— 信息接收处理考核主要包括软件的功能以及各类水情信息 的处理结果等。
第三十四条 当出现质量责任事故时,要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并将事故原因、处理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四章 水文预报
第三十五条 水文预报工作包括预报方案编制和修订、预报方案评定和检验、作业预报和预报会商等。
第三十六条 水文预报内容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潮位预报、水库水文预报与水工程施工期水文预报、冰情与春汛预报和枯季径流预报以及山洪、泥石流、水质警报预报等。
第三十七条 水文预报工作由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且具有水文预报业务的单位和部门承担。
第一节 预报方案编制和修订
第三十八条 水文预报方案的编制和重大修订应报主管部门正式立项,其成果由主管部门组织专业审查。
第三十九条 水文预报方案的编制,必须确保资料的质量和代表性。当资料代表性达不到规定要求时,预报方案应降级使用。
第四十条 当实测水文资料超出原水文预报方案数值范围、水文情势发生改变时,应对方案进行修订、补充或更新。
第二节 预报方案评定和检验
第四十一条 预报方案建立后,应进行精度评定和检验。方案精度评定等级按《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有关条款评定。精度检验应采用未参加预报方案编制的资料。
第四十二条 预报方案经评定和检验后,精度达到甲等或乙等的,方可发布正式预报。丙等的可作为参考预报,仅供内部使用。丙等以下者只能用于参考估报。
第三节 作业预报
第四十三条 作业预报工作流程包括雨水情监视、水文情势分析、预报计算、综合分析、预报修正、精度评定等。
第四十四条 当水情或工程运行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进行滚动预报。
第四十五条 为增长预见期或评估防汛形势,可参考降水预报或假设不同量级降雨,预测预估相应水文要素,供领导决策参考。
第四十六条 对预报方案达不到精度要求或无预报方案的地区,可根据防汛需要,进行水文情势的预测预估,但不得正式发布预报。
第四十七条 作业预报应建立规范的校核、审核和签发制度。第四十八条 作业预报过程中的计算图表、原始资料、会商情况等应认真记录,妥善保管,以备检查或复核。
第四十九条 及时对作业预报进行总结、评定。预报误差超过有关规范要求时,要查找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十条 水文预报应推行首席预报员制和预报员分级制度。预报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五十一条 各级水文部门应建立先进、实用的预报系统。预报系统应具备数据处理、参数率定、预报计算、实时校正、成果输出等功能。
第四节 预报会商
第五十二条 各级水文部门应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制度。重要水情的 预报会商应由各级水文部门的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主持。
第五十三条 大江大河重要河段、重要大型水库(湖泊)、重要防洪城市的洪水预报,须由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进行会商。
第五章 水情服务
第五十四条 水情服务主要包括水情信息的提供与发布、危险或灾害水情的报警、预报信息的发布、旱涝趋势的展望、水文情势的分析等。
第五十五条 水文情报和水文预报应由水文部门负责发布。重要洪水预报或灾害性洪水预报应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其授权的水文部门向社会公众发布。非水文部门制作的水文预报应在内部使用,不得向社会公众发布。
第五十六条 当堤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情或水质发生突然变化,并可能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时,水文部门应主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报送水情信息。
第五十七条 全国七大江河干流的洪水编号由各流域机构水文部门商水利部水文部门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际河流的洪水编号由相关水文部门商定;其他江河的洪水编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负责。洪水编号确定后,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八条
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洪水等级分为: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10年,小于20年)、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50年)。
第五十九条 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各级水文部门要对水文情报预报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广泛收集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实例,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六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情工作,加强对水情工作的领导。
第六十一条 水情工作所需的正常业务经费(含报汛费)、设施设备运行经费等应列入部门预算。水文预报方案修编和各项水情业务系统建设应安排专项经费。对严重影响水情信息测报、传输、处理的设施设备以及因洪水、气象、地质等灾害引起的设施设备毁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安排经费及时配置和修复。
第六十二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建立健全水情机构,水情队伍要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要加强水情人员技术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第六十三条 各级水文部门要重视水情基础工作,加强水情报汛、水文预报、水情会商、水情服务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和应用水文预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增长有效预见期。
第六十四条 凡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和国家级报汛站网的非水文部门管辖的水情报汛站,须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机构、水利部水文部门的管理和业务指导,执行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各级水文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五条 对于在水情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 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十六条 对于因管理不善和失职,造成水情工作失误,产生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予以行政处分。
第六十七条 各级水文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