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

时间:2019-05-14 22: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

第一篇: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

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是个大忙人。每次约他采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唯独例外的是,一说想了解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马上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还有一点雷打不动,每年“两会”闭幕之后,他都会挤时间及时向学校师生传达领会精神,与大家分享对生态文明事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建议,畅谈参加盛会的收获、体会。今年亦是如此。

抓紧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今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受到了尹伟伦的关注。他特别注意到,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时,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并明确指示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他说,这为新时期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尽快加以实施、争取尽早启动。

尹伟伦直言不讳地说,森林质量不高,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生态功能自然就低下,这是我国林业最突出的问题。

目前,世界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为131立方米,德国、新西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更是达到300多立方米,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8立方米以上。而我国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只有89.79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21立方米,不到德国的1/4;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为4.23立方米,只有林业发达国家的1/2左右;人工林每公顷蓄积仅为52.76立方米,不到新西兰的1/5;用材林中可采蓄积仅占23%,生态功能好的森林面积只占13%,质量等级好的森林面积只占19%。

对此,尹伟伦忧心忡忡。他认为,森林质量低下直接影响森林的多种功能发挥,难以适应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尹伟伦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林业“重两头轻中间”,只重视造林绿化和采伐利用,忽视中间的抚育经营过程与技术。由于森林经营规划制度缺失,政策扶持不到位,理论技术体系落后,采伐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森林经营严重滞后,森林抚育历史欠账多,过密过疏林分多、密度适宜林分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突出表现是,难以真正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国土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木材安全的功能。

尹伟伦说,我国中、幼龄林占森林总面积的64%,具备培育优质高效森林的天然禀赋和机会,森林质量提升潜力巨大。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分析,现实林分生产力未达到其生产潜力20%的占43%,达到20?50%的占26%,达到50%以上的只占31%。林地生产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搞研究出身的尹伟伦,喜欢用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他说,科研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经过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调整优化森林采伐利用方式,我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可增加20?40%,北方森林的生产力可达年均生长量7立方米/每公顷,南方可达15?20立方米/公顷。相对于现有森林年均生长量4.23立方米/公顷,提质增效有很大空间。

据实地调查,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通过十多年近自然多功能经营,森林蓄积量由160.8万立方米提高到207.5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120立方米提高到152.6立方米,林木净生长率由2.75%提高到5.2%。

他兴奋地指出,如果能加强对森林的抚育经营,用二三十年时间,将我国的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状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相适应的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将基本建成,森林生态功能将显著增强,生态容量将明显扩大。

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五个

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将大幅度增加。全国森林蓄积量将由现在的151亿立方米增加到230亿立方米,增加79亿立方米。

二是森林碳汇将大幅度增加。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将由现在的84.27亿吨增加到130亿吨以上,增加45.73亿吨。

三是森林蓄水保水量将大幅度增加。森林每年涵养水源蓄水量将由现在的5807.09亿立方米增加到6980.09亿立方米,增加1173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水库容量)。

四是土壤侵蚀量将大幅度减少。森林每年保育土壤量将由现在的81.91亿吨增加到97.91亿吨,每年土壤侵蚀量减少16亿吨(是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的1.3倍)。

五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将大幅度提升。森林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将由现在的12.68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以上,增加18.32万亿元。

如何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尹伟伦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尹伟伦呼吁,将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列为供给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工程给予重点支持。由国务院制定印发中长期《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

他建议,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目前,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的森林抚育补贴资金59.5亿元,平均每亩补贴100?120元,只能安排抚育任务5300万亩,资金总量少、补贴标准低,难以满足森林经营实际需要。建议将森林抚育补贴标准由现行的平均每亩100?120元提高到300元,每年安排补贴资金360亿元;二是加快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快修订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推动以皆伐、轮伐等简单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为主向渐伐、径级择伐、单株木择伐等更高水平的精细化采伐利用方式转变,改变经营方式简单粗放状况;三是加强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营林机械设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林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

尹伟伦说,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重在精准提升。一要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科学经营。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定位,实行重点公益林严格保护、兼用林多功能经营、商品林集约经营策略,将森林经营方向、经营目标以及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落实到各经营区,落实到山头地块;二要完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研究推广不同森林类型经营作业法,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相关技术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地方实施细则(或地方标准),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森林经营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科学规范开展经营活动;三要把现有中幼林作为抚育经营重点。加大森林抚育规模,加快森林抚育步伐,还清历史欠账,使现有中幼龄林得到及时全面抚育,并适时、多次、持续开展抚育经营。针对退化的低效林,采取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抚育措施,加强退化林修复,促进森林正向演替。

发展油用植物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总书记走进了湘西花垣县排碧乡的十八洞村,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

今年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他又一次问起了精准扶贫的情况。

尹伟伦清楚地记得,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尹伟伦说,林业在精准扶贫上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提案之一,谈的就是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油用牡丹和文冠果,都是原产于中国的优良木本油料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寒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它们都被列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重点发展的树种。尹伟伦说,这些木本油料植物完全可以在荒山秃岭地区广泛种植,实现不与农争田,不与人争粮的发展粮油之路,对解决我国食用油短缺和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尹伟伦强调,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油用牡丹和文冠果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都不高,又可以兼顾经济和生态两个效益的发挥。据计算,种植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仅第一产业一亩地一年的产值就达到8800元,远远高于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而且长期受益。因此被很多群众称为“种植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半亩地可脱贫,半亩地可致富!”。尹伟伦说,非常适合在山区大面积发展,以及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采用与推广应用。这是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理想方式。

尹伟伦称,截止2014年底,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为98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东、甘肃、陕西、安徽、河南等25个省份,油用牡丹加工企业24 家,年产牡丹籽油2000吨;全国文冠果种植面积为50万亩,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内蒙、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14个省份。文冠果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文冠果油200吨。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有待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也有很多科技提升问题有待支持立项、研发与推广。

从目前全国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及群众认知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产业发展,推动今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精准扶贫”伟大战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尹伟伦郑重地提交了一份提案。

尹伟伦建议,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宣传,使全社会认识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大做强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产业;要将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套种的模式作为当前扶贫攻坚的抓手和平台,在全国适宜区域推广;在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将要更新的面积和新安排的面积中,将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套种的模式作为主导模式进行推广。

尹伟伦呼吁,科技部门应该拔出一定的科研经费,对木本油料优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等科技问题给与支持立项研究;财政部门批准建立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相关基金,并予以资金支持;林业部门将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种植面积纳入林木覆盖率计算范围。

“要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产业发展。”尹伟伦说。

国家公园建设重在保护生态系统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015年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系列文件中对建立国家公园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

尹伟伦说,总书记的讲话更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根本要求。也表明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快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改革措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和亮点。

国家公园是保护地的重要类型,其概念源自美国,后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目前世界各地共建立了约5200余处国家公园。

尹伟伦说,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和文化资源而特别划定并管理的保护地,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将国家公园定义为“是指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重点是保护大面积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设立目的是为了保护大规模的生态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性。为公众提供了理解环境友好型和文化兼容型社区的机会,例如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娱乐和参观。”由于国家公园较好地处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国家进步的象征。

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选定的9个试点省(直辖市),分别选择了北京八达岭、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伊春、浙江开化、福建武夷山、湖北神农架、湖南城步、云南普达措、青海三江源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到目前为止,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方案经过了第一轮评审及审查。

尹伟伦指出,这些试点方案编制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讲,多数试点单位选址的基本生态系统破碎化比较严重。有些人为拼凑之感,甚至个别选地以历史建筑古迹为主,旅游开发难以控制,缺乏自然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不可能保证其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完整生态过程。

针对当前有些省份、部门及社会对国家公园的内涵及功能认识有所偏颇、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不明确、未能准确把握国家公园的内涵等问题,尹伟伦对国家公园建设的健康、科学发展提出了建议。

尹伟伦认为,要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为第一要义”的国家公园建设宗旨。国家公园不是一般的供人游憩的公园。它是保护地的重要类型,主要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过程、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必须按照中央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为第一要义”的国家公园建设宗旨。在探索及建设实施过程中,既要借鉴世界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理念,又要深入总结我国自然保护的优秀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

尹伟伦建议,要尽快明确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克服试点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目前,由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国家公园归谁所有,由谁来管理,怎么管理等问题皆不明确。尤其是国家公园的政策、机构、资金投入等机制不够明朗,各试点省在试点实施方案编制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较多,使得管理体制不知如何规范,导致评审和试点工作也难以把握。

尹伟伦说,这些问题的明确,既可以为国家公园的规范审定指明方向,也能保证试点单位的选址及创新机制制定的正确可行,从而使中国的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拼图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长远大计。

下面我主要说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快节奏的经济生活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以资源、能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这种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困扰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在国外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惨痛悲剧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我们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篇:关注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

关注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近日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生态系统面临退化的严峻形势。继续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

十八大报告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我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关注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其实质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究可持续发展。最实际的就是要使环境污染形势得到有效扭转,扼制生态系统退化,保护我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家园。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效益和成果。为此我们应该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不要无限度的开发开采及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量,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需要引发我们的高度关注。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必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第四篇:专题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2014年思品中考热点专题四: 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马安、关防、景阳备课组 杨凤琴、温艳琴、汪宗全、徐云涛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材料三:2014年十堰市将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牢固确立生态立市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崛起,使生态成为十堰发展的主旋律,绿色成为十堰发展的主色调,培植十堰生态优势,铸造十堰生态品牌,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气清水碧的美丽十堰。

材料四:2014年4月2号上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今后排污企业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超标,将要在交易市场上花钱买指标。

【考点链接】

1、《地球的叹息》、《中华民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父母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时间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2、《中国的道路》: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坚持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才

3、《地球村的烦恼》: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全球环保事业。【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

1、减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②对排污企业一律关停,只发展零污染产业③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经济④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开展环保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告诉我们

A、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无法遏制

B、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C、面对环境恶化,人类无所作为,只能听之任之

D、应该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目前,部分农村和城镇社区出现“生活垃圾围村(镇)”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是①占用土地、污染土壤②污染大气③造成土地沙漠化④传播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主观题

1、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什么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答: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②全面小康是更高水平的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③目前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目前遭遇哪些制约性因素?

答: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②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资源短缺;③我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水平相比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④社会主义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建设美丽中国不相符的现象?

答:如乱扔垃圾;水龙头不关,浪费水资源;浪费电的“长明灯”现象;不爱护花草树木;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乱排放,水污染严重;捕杀鸟类等野生动物等。

5、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答: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⑥建立生态保护区。

社会: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营者道德意识;不能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

个人:(1)大力宣传科学发展理念、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学习环保和节能知识,认识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2)从身边的节能环保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参加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不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同破坏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

6、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活动形式,拟定几条宣传标语。答:如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等。

标语如①爱护树木,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②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中国美丽人人共享等。

7、“建设美丽中国”,你有哪些金点子?

答:(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8、我们青少年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答:

9、向污染宣战有什么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②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等问题。

9、“向污染宣战”你打算怎样做?

答:①在外就餐要打包;②把灯泡换成节能灯,房间无人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③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④节约用纸,双两使用;⑤倡导绿色消费,选用无氟制品,购买无磷洗衣粉,购买环保电池,垃圾分类回收并定期出售等。

10、畅想未来,你认为到2020年我们的“美丽中国”怎样的?

答: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五篇:讲课稿:关注法律援助事业

关注法律援助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全县广大党务工作者共聚一堂,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借此机会,我以《关注法律援助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题,同大家共同学习法律援助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从我县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成效,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在服务我县各项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简介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世界各国通行的为保障贫弱公民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法律帮助权而设立的法律保障制度。世界法学界普遍认为,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符合世界各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要求。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自新中国成立至1997年,我国法律援助虽然没有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建立,但有关法律援助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体现。例如1954年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在规定被告人的辩护权时,就规定了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指定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

我国开始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探索,是伴随着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始的。1994年1月3日,时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的肖扬同志在一份律师工作的材料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法 律援助制度的设想。之后,法律援助试点工作成为律师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率先在律师业发展迅速的大城市展开。1995年2月28日,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获批准,于同年11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在我国立法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法律援助”的概念,并将法律援助写入法律。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专设一章,规定了律师法律援助的有关内容,规定了律师要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框架和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工作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新颁布的《律师法》为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正式建立。同时,1996年12月18日,按照中编制办的文件批复,司法部开始设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 随着各地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实践,作为我国第一部全国性法律援助专门行政法规,于2003年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就是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制度创立进入到了加快发展的全新历史发展时期。2008年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司法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司,实现了法律援助办案机构与管理机构的分离,把我国法律援助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法律援助机构3268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各级政府法律援助财政拨款66947.5万元,法律援助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仅2008年一年全国办理律援助事项546859件。

(二)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1999年12月20日,..县法律援助中心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当年,在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工作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我县**、**两个律师事务所就无偿为25起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援助。2000年,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县法律援助办法(试行)》,县司法局把法律援助纳入到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工作目标,由此,法律援助制度实现了从律师的慈善行为到政府责任质的飞跃,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于此同时,我县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 站,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组织者,以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纽带,以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者、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法律援助实施网络。

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出台后,我县在《条例》的基础上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增加了请求工伤待遇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的并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同时又对经济困难标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等做了具体规定,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同时,县司法局在系统内部先后规范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30多项,保证了法律援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成为了新的弱势群体。县司法局采取了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开辟绿色通道、发放法律援助服务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加强异地协作等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解答咨询、代书、非诉讼代理、诉讼代理等多种法律手段办好农民工的求援案件,用法律武器为农民工伸张正义。**村农民王**至今不会忘记自己历时2年多的艰辛维权路。2005年11月,他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供电公司一变电站打工时,不幸被3.5万伏高压击伤,烧伤面积达42%,右上肢高位截肢右下肢关节下截肢,被确定为二级伤残。治疗期间,在伤口尚为痊愈的情况下,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相互推诿,不再支付医疗费用,也不提赔偿事宜,致使王**一家陷入绝境。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拖着残体,在年迈的父母陪伴下,辗转湖北、河南两省四地,历经一年零五个月,来往行程数万里,通过多次上访,不是不让进大门,就是相互推诿,或者干脆不予接待。正当他陷入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时,是法律援助中心帮他依法将工程承包方告上了法庭,使他于2007年6月26日如数拿到了37万元赔偿金,让他在绝望中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这起案件也因服务质量高、社会反响好,于2008年底被评为**省第四届“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

今年,我县以提高受益群众数量为目标,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专用咨询电话,在律师事务所及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点21个,统一设臵了受理点标识牌和公示版面,在各受理点统一摆放了相关的宣传资料,把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减少了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环节,缩短了审查时限。同时,我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衔接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作为实施法律援助的重要服务方式,贯穿法律援助过程的始终,通过调解的方法引导受援人息讼罢诉,确保受援人利益最大化。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减少当事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因素。家住**乡**村的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08年10月6日上午,王**正在南京市下关区一建筑工地上埋头施工时,一个正在作业的起动机的钢丝突然断开,上面的吊斗从20层楼的高空落下,猝不及防的王京义的左腿被砸得稀烂,当场昏迷过去。后在医院做了左腿截肢手术才得以保全性命。然而,在其刚出院不久,公司就收回饭卡,还停发了工资,并没有兑现当初“负 责到底”的承诺,对其他工伤保险待遇,也只字不提。无奈下,王**向**县司法局求助。在帮其办理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后,**先后三赴南京,反复调解,历经四个月内的辛苦奔波,终于2009年4月2日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意见,厂方向王**支付工伤事故赔偿28.5万元和工伤期间工资2.1万元,使王**免受了诉讼之累。

解民之危,助民之困。10年来,沿着服务民生这一轨迹,我县的法律援助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规范化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依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一片蓝天下人人享受法律的阳光。目前,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事项782件,受援人达1610人次,接待咨询62560人次,把政府扶贫困、暖民心、保民生的关怀,转化成了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法律援助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的作用

法律援助是司法行政机关代表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在促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维护社会公平需要法律援助。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增多,各类纠纷频发。一些困难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使困难群众能够借助国家力量,获得律师帮助,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援助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向那些处于经济困难境地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使 得社会成员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成为了一种直接体现“为民”精神的制度。

其次,实现社会正义需要法律援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律手段是维护和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法律援助是为贫者、弱者、残疾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它是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法律援助,就是用实际行动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管是贫者、弱者和残疾者,不管政治、经济地位如何,都等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进而通过法律途径伸张正义。就好象是我们政府对在校读书的特困生实行救济一样,保证这些困难学生有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近些年,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风餐露宿,行程上万公里,足迹踏遍十余个省市。农民、学生、残疾人、下岗职工……..,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依法讨回公道的人,枚不胜数。

第三,保持社会稳定需要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差异客观存在,矛盾纠纷不可避免,如果把握和解决不好,往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乃至社会混乱和动荡。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冲突。作为法律手段之一的法律援助制度,使社会成员中的贫弱群体在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畅通他们反映合理诉求的渠道,采取理性、制度化的方式表达诉求,使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们在维权的道 路上树立了挺直腰板的自信。特别是今年我县坚持调解优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80%的法律援助案件实现了息诉罢讼。从这方面来讲,法律援助就像为社会建设安装了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消防栓,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调节器”和“减压阀”的重要作用。

二、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关注程度。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分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学习的关键也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具体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具体问题上,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因此,我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

第一,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会打折扣。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的确存在着一些贫弱的群体。贫弱的人们,由于没有钱而打不起官司,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操作能力而难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如果没有这样的帮助,他们在法律上就会陷于绝对的贫困。这是一种制度资源意义上的贫困。这样的贫困,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经济贫困、心理失望和生活痛苦,并扭曲社会的道德原则,败坏世道人心,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比如,我县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由于我们的农民还不富裕,加上法律素质还不高,在打工时如果遇到争议纠纷,就成为了法律上的弱者,特别是在出现伤亡事故和工资纠纷时,维权难度最大。因为他既要到发生事故或纠纷的所在地通过诉讼途径讨进行解决,又要支付请律师等费用,往往是望难而作罢。但是,这样必然会造成他在思想上对社会不满,不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埋下怀疑“以人为本”的隐患。法律援助制度以其法制的保障性、受援的广泛性、服务的无偿性、援助的社会性,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使公民不论经济条件好差、社会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的要素会被削弱。社会和谐的要素之一是民主法治。在这一前提下,不仅要求治国者能够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且要求普通公民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仅要求国家机关能够在立法、司法、执法中体现公正、施与正义,而且要求普通公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公正,获享正义。对于化解纠纷、解决矛盾来讲,在任何社会里,诉诸法律或许都不是最好的、最彻底的办法,但是,在法治社会里,一旦其他手段已经用尽或无法运用其他手段,诉诸法律就应当成为最后的、也最可靠的途径。如果那些普普通通的有理无钱、有理无权、有理无能的人们还是打不起官司、打不赢官司,那么,法律的数量再多,内容再好,法官的素质再高,权威再大,都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打官司难,不仅严重地危害法律的权威,危害法治的公信,而且,比起上学难、看病难,它更直接地危害世风,危害社会。法律 援助作为一项法律救济制度,直接面向社会的困难群体,解决他们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问题。

第三,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会受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并不会自动地解决社会公正问题,而且,在现阶段,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社会结构变化尤其是贫富差距拉大,还会极大地危及社会公正。是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地优先满足;还是把少数有钱有势者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地优先满足,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近年来,法律援助事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在困难的条件下不懈努力,没有辜负大众的期望,并因此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法律援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过于突出。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与国家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的实际水平还很不相称。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某些县,还看不到法律援助机构,个别县甚至还没有一个律师。供需矛盾突出,固然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因于我们在观念方面,有不少地方只关心经济增长指标,对法律援助重视不够。例如,据调查,东南沿海的某些经济发达地区,至今仍然没有把法律援助的办案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在这一点上,他们还不如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得好。同时,法律援助队伍资源的不足,也是法律援助供需矛盾突出的又一直接原因。再如,据**省司法厅2008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全省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已经由不足5%扩大到了35%,全省仍有3400多万潜在 的法律援助对象,其中农村潜在对象2500多万人。但全省目前县一级从事法律援助的队伍(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人员、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却只有5600多人,县域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与农村潜在受援对象的比例是1:4464,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法律援助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人们的物质财富拥有可以有多少之分,但司法正义的保障不能有贫富之别。因此,发展法律援助,消除法律贫困,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是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扶弱济穷从来就是高尚而艰难的。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援助事业在我国快步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推进法律援助这个伟大的事业,需要民本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从提高自身服务民生的能力入手,把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变成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和拉近干群关系的桥梁。

改善民生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有效体现。党的十七大专门部署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坚持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各级党的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从行动上把满足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规范我们党全部行为的基本准绳。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作为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执行者,我们在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一定要具备能够有效服务民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法律素质和运用 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诸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均有赖于法律的调节和保障。一个健全的法制国家,其各级管理者、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否则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各项事业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实践中都已经明确,党的干部必须懂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当前“民告官”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有些群众的法律意识甚至比我们的领导干部还高,而领导干部如果不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势必影响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终将为历史、为现实、为群众、为组织所鄙弃。然而,作为一个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要求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的提高,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其掌握与法律专业人员相当的法律知识,关键是在熟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具备把法律运用的方式传达给群众,引导广大群众运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当看到,虽然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普遍增强,由于适用法律时的成本过高,或对使用法律维护权益的途径不明白,群众在追求自己需求实现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对上访解决问题的依赖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为民惠民的政策在部分群众面前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比如,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在事故处理时如果双方因为赔偿问题达不成 一致,就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受害一方往往会因为拿不起律师费、诉讼费等维权成本,就采取堵门、上访、甚至停尸等方式向医疗机构、向政府施加压力。不过,这类事件不管哪级领导批示,最终还是要通过再次协商调解、庭前和解或者审判去解决。但无论怎么赔偿,总要按照法定的标准去计算,总要有懂法的人在其中帮助解决涉法的疑问。如果,受害一方被告知请不起律师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人员及早介入,从专业的角度去从中调停,一些非常规的请求表达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避免。这时,虽然提供法律援助的人是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但通过我们干部的主动引导,把法律援助提供给了群众,而群众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法律援助这一方式得到了解决,法律援助无形中在干部真心为民办事的行动与群众真正得实惠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四、从完备自身法律素质着眼,熟练掌握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程序。

既然法律援助能够成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和拉近干群关系的桥梁,我们就不能不掌握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有关程序。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和协调法律服务机构及其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目前,县级以上均设立有法律援助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隶属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有的属 于事业性质的二级机构,有的属于行政性质的内设机构。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在所属的司法厅(局)的领导下,依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赋予的职能,具体负责指导、开展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日常法律援助工作。主要通过五种形式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3.民事、行政诉讼代理;4.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5.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人员可以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处的公证员,也可以是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安排其所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每一项制度的落实都有他的条件和范围,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申请人合格。法律援助的对象,必须是具备下列条件的申请人:1.具有法律援助中心所在地常住户口或已在该地办理暂住证的;2.经证明确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申请人的条件有:经济困难的,指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由所在村委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免于审查经济困难的,有四类,指持有民政局发放的《低保证》、《五保证》、特困户救助证》,能证明在养老院、孤儿院供养的,农民工请求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主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没有和无力聘请律师或委托代理人的。二是申请事项申请事项确有理由和依据并有给予援助的必要,也就是说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的14项案件范围,包括: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请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请求维护合法权益的; 9.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10.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1.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3.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14.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三)法律援助工作程序

申请:

1、法律援助中心或受理点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详细做好接待笔录。

2、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要求其认真填写申请书及提供有关材料。有关材料包括(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 暂住证。(2)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或者由以上单位填写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印制的《经济困难证明》表,并在表格上加盖公章。(3)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4)法律援助中心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审查:

1、法律援助中心对申请人的案件情况及经济状况认真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法律援助中心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或有疑义的,应通知申请人作必要的补充或向有关单位、个人索取有关证明材料,并可视情况进行调查。

作出决定:

1、法律援助中心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完毕,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

2、对符合条件者,应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并指定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服务机构,通过该机构指派法律援助承办人员。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法律援助中心应重新复议一次。

办案:

1、对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经审批后,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到律师事务所、乡镇法律服务所,或者由法律援助中心直接承办。

2、由接受指派的律师事务所、乡镇法律服务所指派所内人员具体开展法律援助。

3、受指派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办好援助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案:

1、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在援助事项办结后,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

2、法律援助事项办结时,需由法律援助中心付 费,法律援助中心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及时核定,并向该事项的法律服务机构支付法律援助费用。

(四)申请法律援助的一些具体事项

1.法律援助申请表,并载明以下事项:(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2)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实和理由。(3)申请人的经济状况。(4)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证据材料清单。(5)申请人保证所提交的证明及证据材料属实的声明。书写有困难的申请人,可口头提出申请,由接待人员按上述要求记入笔录,申请人签字或按指印确认。

2.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3.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5.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法律援助递交材料注意事项:1.申请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在填写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时,应尽可能叙述详细。填写完毕,申请人应签字、盖章或按指印。2.代理他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应按要求填写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应有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如受托人为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出示具有法定代理资格的证明。被代理人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如10-18岁的未成年人),也应当在法律援助申请表等法律援助文书上签字。3.经济困难状况证明除写明家庭经济生活的困难状况外,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具体数字。4.申请法律援助提交的 材料,应当提交材料原件,并提供与原件相对应的复印件。5.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方式:(1)县城居民统一到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农村居民可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也可以就近到本乡司法所法律援助受理点申请。(2)由于身体等原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县法律援助中心或受理点申请的,可以拨打12348电话进行申请,也可以用邮寄的方式,将申请寄至县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人员提供上门受理。

下载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尹伟伦 用情关注生态文明事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最终定稿]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我叫***,我演讲的题目是“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伴着温和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和恩师们谆谆的教诲......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筑梦未来 ——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文明的和谐建设。去年11月......

    关于生态文明

    关于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

    生态文明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全体人民的共享生态权为其旨归的,是立足本国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既杜绝某些资本主义大国殖民主义性质的环境污染转移,也反对国......

    生态文明

    在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的同时,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302万千......

    生态文明(本站推荐)

    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40409 姓名:印杏 学号:B14040935 2016年12月29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摘要:生态文明是对充满灰色的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