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0例应用体会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0例应用体会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选择同传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分出疝囊。沿囊颈基底部周围切开腹横筋膜,高位游离疝囊至 暴露腹膜前脂肪。将花瓣状充填物对准疝囊底部向腹腔内方向还纳,直至充填物到达疝环边缘。嘱患者咳嗽,证实充填物已顶住疝孔后,用数针(一在
5-8针左右)不吸收锋线将充填物花瓣周边缝合在疝环周围。然后,将聚丙烯或者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补片剪成与腹股沟后壁薄弱区相仿大小,放置在
腹股沟后壁懂得前面,从耻骨结节内面至内环上方,在相当于内环处,将补片剪一缺口,容纳精索通过,将缺口二侧补片缝合一针。补片的内,外5分别
与腹横筋模,腹股沟韧带适当缝合固定数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与皮肤。
体会:
1)强调精细的手术操作,因为置入的填塞物即使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且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但它毕竟是一种异物,故严格的无菌技术,手术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解剖和确切止血避免术后感染,伤口积液或血肿等并发症很重要。
2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内侧游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的融合处,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两側分离范围相当于成型补片大小,不做广泛剝离,能使补片平展地放置在精索后面即可。3)显露耻骨结节至内环整个腹股沟管后壁,清晰显示精索全貌,游离精索时避免不经意的撕破、切开腹股沟管后壁。)疝囊一定要高位游离,而不是高位结扎,必须将疝囊颈部非常细致地解剖至真正的高位水平。目的是保证疝囊充分内翻,使充填物完整地塞入
内环口,深度与腹横筋膜齐平,象拉紧橡皮带子一样提拉疝嚢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高位游离,游离到位的标志是可清晰地看到腹膜外脂肪。
5)避免完全分离提睾肌纤维和不要从精索上分离大的斜疝疝囊。从精索上完全游离大的疝囊可以增加血管损伤的危险而出现睾丸并发症。可以 切断疝囊而远端部分与精索可共存于原处。
6)疝囊过大则行疝囊横断,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重迠的疝囊大小以恰好塞入充填物为适,过小则充填物外瓣难以卡入内环口,过大则与 充填物间形成间隙,造成术后积液。
7)大疝囊予以横断,近端疝囊重建时要缝合确实,防止裂开后腹内肠管与充填物直接接触而造成粘连。远端疝囊要将断口切开扩大,以防
止粘连再形成囊肿。确切止血后旷置,不需要进行整个疝囊的广泛游离以减少手术的损伤。
8)将疝囊回纳入腹腔,充填物充填至内环内此时嘱病人咳嗽, 若未见充填物脱出即说明放置到位。
9)网塞不要塞的过紧或过松, 疝环过小,网塞塞的过紧可剪掉充填物内的1-4个支撑花瓣,疝环过大,网塞塞的过松,用两个充填物相互
缝合后置入疝环内或先修补腹横筋膜后再填入网塞(注意在精索内侧修补内环,应防止其深面的腹壁下动、静脉损伤)。术中一定要注意有
无复合性疝即双发疝,复合性疝在不同的疝环内各置入一个充填物。10)网塞的固定
1.充填物的外瓣缝合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处,而非精索周围的提睾肌。
2.固定的针数因疝的类型和疝环的大小而定,通常斜疝固定4-6针,直疝固定8-10针,如疝 环口过大,网塞要与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膜多 固定几针。
11)不修剪成型补片的长度和宽度,充分游离耻骨结节浅面的组织,使成型补片的下端能覆盖在耻骨面上。
若耻骨结节浅面的组织游离不够充分,其远端极易卷曲或折叠,使成型补片与耻骨上缘间形成一个缝隙,而这个缝隙恰好位于耻
骨肌孔的前方,这一缺陷将成为疝再发的一个通道
12)精索向上牵引后,把补片的圆角固定在距耻骨缘1.5-2.0cm 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补片与耻骨交叠1―2cm),这是极为重要的修补操
作。因为补片不将耻骨面覆盖,有可能导致复发,但不要缝合在有丰富神经分布的耻骨结节和耻骨的骨膜上,而是固定在该处的腱膜 组织上。避免术后骨膜牵拉痛。
13)补片中央通过精索的孔穴不能太小,不可压迫精索血运和神经避免日后影响睾丸的血远而致缺血性睾丸炎甚至睾丸坏死。避免术
后发生神经痛。(以会阴部、阴茎根部、阴囊上部或股内侧灼样疼痛。)14)补片置于精索后腹股沟管后壁,放置一定要展平,避免张力是指必须平整地覆盖腹股沟管的整个底部。这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要 点之一。
补片下端复盖在耻骨面上固定一针,内側在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融合处,外側在髂耻束,要求连续缝合固定,上端缝固在腹内斜 肌上。
这样缝合固定即平坦舒展又无张力,边缘整齐,补片四周也可防止卷曲折叠。斜疝病人术中放置补片时要注意盖住直疝三角!
直疝病人术中放置补片要注意挡住内环。15)避免损伤生殖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
在手术中始终能覌察到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在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应从外环上方先切开一小口,直视下切开外环,以免
在外环口切断髂腹股沟神经。
游离内叶腹外斜肌腱膜时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内环和外环间髂腹股沟神经在提睾肌浅层经过,切开提睾肌前应仔细辨认并保护。
注意安置成型补片时,补片边缘不可压迫髂腹下神经或髂腹股沟神经,避免术后神经痛。同时固定补片时要避免缝线将神经束牵扯。
保护生殖神经:注意将精索从腹股沟管底部游离时不破坏提睪肌鞘。
切开提睾肌后不要过分游离牵拉精索。
修补术中不要缝合提睾肌或大针縫扎止血,更不要剝除提睾肌以免损伤并行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16)直疝修补中必须将变薄的腹横筋膜或腹横肌腱膜在疝囊基底部或颈部附近环状完全切开,以暴露腹膜外脂肪。这是一个必須的手术过程,目地是提供一个进入腹膜前界面的开口,最后将充填物经此开口很好地置入腹膜前界面中,固定时一般缝合8至10针。较大的缺损需要多缝几针。
为了完成这一步骤,必须严格控制仅在疝囊颈部游离。这样当回纳游离后的疝囊及上面的薄弱组织时,出现的缺损会要小的多。19)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用可吸收性缝线如嶶乔或单丝聚丙烯缝线以免日后形成切口感染或慢性窦道形成。20)切口感染:
文献报导术后伤口感染率由0.5%--9%不等。可能的因素批女止如下:
肥胖症皮下组织血运较差,可增加感染率。
高龄病人,糖尿病,肾功能不同,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也会影响手术预后和增加其危险性。
术前清洁手术部位, 具有活动性远处感染灶或近期一直服用抗生素的病人手术应后延。
复发疝或嵌頓疝、伤口感染机率大。复发疝手术有很多瘢痕要解剖,伤口死腔很大,手术时间较长伤口感染可能性大。
伤口内坏死组织增加伤口的感染率,电刀的不恰当使用也可产生坏死组织病灶而易引起感染。
伤口内异物增加感染率,提倡缝线结减到最少。
补片:感染与固定补片的边缘整齐程度与否有关也与补片因卷曲而产生的袋状死腔有关(继发血浆儲积及细菌感染)。
固定要平坦舒展又无张力,边缘整齐,补片四周不可卷曲折叠。
腹股沟韧带倾斜部的补片不要过多卷曲
伤口死腔:引起血浆的聚积,易形成浆液肿或伤口的感染。
伤口血肿:少量细菌就可以引起伤口脓肿
手术时间长短和手术操作的医师也与伤口感染有关。
在国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疝修补术,成为最常实施的疝修补术式.在美国,目前约75%的疝修补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近来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医院也已逐渐开展了此项技术。
但相对于经典的疝手术而言,其开展时间仍较短。因此,其确切治疗效果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待进一步推广、应用之后,将能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经验.总之,随着手术的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以及今后长期的科研和大宗病例的远期疗效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有望成为取代传统术式的经典术式
第二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对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患者 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群,病情发生时会使患者阴囊位出现较大的肿块,并伴有肿胀、疼痛等不适感觉,若患者出现咳嗽或用力过大时,会加重病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形成各种并发症[1]。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疝修补,在临床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张力性修补术。近年来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2]。本研究通过对36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治疗,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作如下报道。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2~75岁,平均54.56±6.83岁;体重64~81kg,平均体重(69.24±5.86)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5cm,游离、暴露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腹横筋膜,游离精索,寻找疝囊。游离至疝囊颈部,小疝囊直接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大疝囊横断切开,高位结扎。适当修整后将疝囊翻入腹腔,疝环填入充填物,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提起精索,将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缝合固定。渗血较多、远端疝囊大者可放置皮片引流24h。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进行治疗,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使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寻及疝囊,近端疝囊游离至疝囊颈部,术中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修补薄弱的腹股沟前壁或后壁。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
1.4 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本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术后72h时后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1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讨论
腹股沟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痛苦,对患者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腹股沟疝的发生原因较复杂,除了先天性发育不良外,多与腹内压增高有关。患者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修补为主[3]。传统的疝修补术是将腹股沟缺损的临近组织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存在较大的张力,由于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的不是同源组织,在较大的张力下难以真正愈合,术后疼痛剧烈,易发生组织撕裂,腹股沟疝复发率高[4]。
无张力修补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意避免损伤神经组织,术野彻底止血,放置网片后应吸净积液,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在处理远端疝囊时无须过度游离,避免不必要的剥离损伤,以防渗血过多引起术后阴囊积血、积液等并发症。放置补片时注意平整,妥善固定补片,将其缝合于耻骨结节的筋膜组织,避免缝合到骨膜引起疼痛。补片边缘缝合时针距不能太大,以防补片皱缩、卷曲或移位而引起术后复发。无张力修补术采用人工生物合成材料作为修补组织,对腹股沟管后壁缺损部位加强修补,不破坏腹股沟区正常的解剖结构,可达到无张力修补的效果,更符合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原理。手术操作方式简单,补片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无张力修补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期间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者未见复发,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者复发4例,这一结果提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大大降低其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先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81-2883.[2]黄文强,叶浩清.两种麻醉方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489-491.[3]鲍威,朱栋传,王浩伟,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37~38.[4]肖光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5):73~74.
第三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0例临床观察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63-02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降低,耐受性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研究对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9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未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713±26)岁;单侧疝31例,双侧疝19例。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720±31)岁;单侧疝28例,双侧疝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行硬膜外麻醉合或硬膜外麻醉联合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采取常规Bassini疝修补术,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寻找疝囊并切开,剥离至疝囊颈,行高位缝扎。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麻醉方式同对照组,采取Lichtenstein术或Millikan术,作约4cm的疝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明确疝囊游离至颈部,较小体积疝囊无需切开,较大体积疝囊需在内环口4~5cm近端缝扎,回纳腹腔,根据缺损取Perfix填充物填塞疝环,充填物外瓣与疝环固定,深度与腹横筋膜持平。提起精索,取网状补片平铺在精索后,完全覆盖腹股沟管,固定四周,外方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耻骨区腱膜组织缝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并发症发生率6%(3/50),复发2例(40%);对照组术后发生5例尿潴留,6例阴囊水肿,并发症发生率244%(11/45),复发9例(2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疝为普外科一种常见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临床认为,老年腹股沟疝与老年患者的腹股沟区呈现退行性变化,出现腹横筋膜、腹肌萎缩松弛,腹股沟管后壁有缺损有关。其次是老年人多存在腹腔内压力增高现象,如慢性便秘、前列腺增生,增加老年腹股沟疝发病率。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传统疝修补术张力大,术后疼痛剧烈,患者的恢复时间长,且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生物合成材料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术中无张力,可有效修复缺损组织,术后疼痛轻,同时可刺激白体纤维细胞进入补片,抑制腹压增高。相比传统的疝修补术,该手术方法的复发率低。从复发的原因看,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强行缝合两个不同解剖层次组织,组织缝合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张力,导致局部组织受损、缺血、愈合效果不佳,无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变化。且缝合时对正常的解剖组织产生干扰,破坏腹股沟区闸门机制,对腹腔内压力增高、慢性疾病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复发。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无张力缝合,不会对原有解剖结构产生影响,在疝内环填塞聚丙烯网状填充材料,周边进行固定,内环口消失,负压增高时,突向腹腔的填充物雏形结构会让腹腔内压力向四周分散,降低对内环造成的压力,减少疾病复发。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的优势,术中不需对腹股沟区彻底解剖,仅需实施疝囊高位分离,方法简单,减少患者 的手术时间。且该方法应用安全,并发症少,手术剥离面缩小,减少术中创面切口出血,实施无张力缝合,减轻创伤,减少水肿、阴囊血肿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综上所述,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术中损伤小,恢复快,优势显著。为了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术中需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和层次,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生殖股神经等;网塞放置腹膜前间隙,在切断黏附在疝囊颈的腹横筋膜后高位游离疝囊,并完全打开疝囊颈部的腹横筋膜后修补直疝。
参考文献
[1]牛鸿亮.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00-101.[2]王海英,江晨,谷佃宝.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4,37(7):1113-1115.[3]吴炳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06-1607.(收稿日期:20150724)
第四篇: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
论文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护理
论文摘要通过回顾讨论86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何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耐受性,缩短手术后恢复期,总结 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国际比较流行的新术式,在临床采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我科1998~2005年共收治腹股沟斜疝88例,其中2例行传统手术 治疗,其余86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将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80岁,平均67岁,左腹股沟斜疝41例,右腹股沟斜疝45例,均有嵌顿,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小肠憩室或部分大网膜。均采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7~8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病例随访6个月~7年,均未复发。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详细解释病情,包括病因、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方式、护理愈后等方面的知识。介绍我院是三级甲等 医院,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介绍同类手术病人,使患者充分相信手术的效果及手术中无痛。有吸烟史者讲明吸烟与咳嗽、痰量的正比关系,培养患者定时解大便习惯,防止便秘,告之病人及家属这些不良习惯使腹内压增高,可诱发或复发腹股沟疝。②巨大疝者,告知病人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内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防止疝嵌顿。③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多伴肠梗阻,术前应禁食、输液、留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尽早使用抗生素。④术前阴囊及会阴部皮肤作好准备,不能损伤皮肤,以防感染。⑤术前晚肥皂水灌肠,清洁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排便困难及过早排便。⑥进手术室前排空小便或手术中置导尿管,以防术后排尿困难及术中误伤膀胱。⑦术前保证足够的睡眠,因睡眠不足,增加器官组织耗氧量,还易引起血压增高,导致术中大出血。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十分重要,必要时术前晚给予镇静安眠药。
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注意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术后病人可出现伤口疼痛、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害怕咳嗽等,护士应尽力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并表示理解,为病人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顺利度过术后期。②体位护理: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般术后平卧6小时,麻醉反应期后即可下床活动,传统手术后3~6天方可离床活动。术后活动提前,减轻了术后不舒适,降低了切口感染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③饮食护理: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作肠切除肠吻合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开始进流质饮食。④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咳嗽影响切口愈合。保持大小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通便药物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告知病人排便时勿用力以防疝复发。⑤密切观察阴囊及切口有无渗血,因阴囊比较松弛,且位置较低,渗血易积聚于此处。为避免阴囊内积血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应用“t”字托带将阴囊托起,或以小枕抬高阴囊,及时更换浸湿敷料,防止切口感染。⑥绞窄性疝手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给予静脉输液及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输血。
术后并发症护理:①切口感染:一般疝修补术为无菌手术,不应发生感染。而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切口易感染。感染发生机会增加,术后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②脏器损伤,在切开嵌顿疝或寻找分离疝囊时,有误伤膀胱的可能,尤其当膀胱充盈时。膀胱损伤如术中未发现,术后可出现血尿、尿外渗及感染。
第五篇: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成功经验和要点
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成功经验和要点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及要点。
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成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手术失败或术后并发症4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经验。
结果:参考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前列腺增生症、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后慢性疼痛、内环缝合过紧等人数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切口、阴囊浆液肿、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股沟区异物感等。
结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然而医护人员要严格操作,掌握手术适应症,从而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股沟疝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 成功经验 要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2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71-02
腹股沟疝是威胁中老年患者健康的常见病症,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复位痊愈,传统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机体损伤较为严重,同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随着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使用,患者手术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老年患者具有身体抵抗力差、合并并发症等特殊性,同时手术操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为对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笔者对我中心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2例,女8例,其中斜疝23例,直疝12例,复合疝5例;选取同期采用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后出现并发症患者作为参考组,男31例,女9例,其中斜疝24例,直疝12例,复合疝4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手术方法为填充式网塞、平片修补法、腹膜前修补术(Kugel、PHS)三种方法中的一种,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嵌顿疝、复发疝、双侧疝、绞窄疝患者。
1.3 方法。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在术前0.5h静滴抗生素,在耻骨结节部位与内环口做手术切口,长度为5cm左右;术中操作时加强对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保护,尽量不打开疝囊,疝囊过多进入阴囊或者疝囊过大患者可打开,在缝合时避免对耻骨骨膜的缝合;将精索钝性分离,并高位分离疝囊,自内环口将网塞送入腹腔,填充到位后,间断缝合疝环周围与网塞周缘的腹横筋膜,之后在精索后方放置单层补片,固定完成后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皮肤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参考组患者除麻醉方法与观察组不相同外,其余操作步骤均一样。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患者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腹外疝的90%~95%。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高达10%~15%。目前,由无张力疝修补术替代传统疝修补术,其手术复发率降低到1%左右。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成败主要在于腹股沟后壁缺损的修复情况,我国腹股沟疝患者大部分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基层医院较大型综合性医院存在规模小、设备较落后、各种医疗资源有限等情况,在基层医院开展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可学习性强、禁忌证少及复发率低,既可降低麻醉意外风险,亦可降低长时间住院所带来的治疗费用升高,节省医疗资源。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观察能够看出高龄、合并并发症及术前前列腺增生症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观因素,因此在治疗前,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后可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硬膜外麻醉是导致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而术中疝补片放置不平整是导致腹股沟区异物感的重要原因,其中体型偏瘦患者此感觉更加严重,同时患者出现的害怕、恐惧、不信任感等意识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及异物感的几率更大[1]。术后内环缝合过紧、术后慢性疼痛、疝补片对神经、血管及精索的压迫等是导致术后神经瘤的重要因素。术中止血不彻底、疝囊操作过多等可导致阴囊、切口浆液肿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在操作中要严格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强拉硬扯,尽量轻柔,从而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切口积液、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2]。游离疝囊时要高位游离,以可看到腹膜外脂肪,达到腹膜外间隙为原则;在对巨大斜疝疝囊进行游离时,避免完全分离,从而减少对精索血管损伤的危险。缝合耻骨结节处时要熟练操作技巧,缝合深度得当,既避免疝复发,又避免结扎过紧所导致的神经分支的损伤。总之,在手术操作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手术操作,严格手术适应症,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实现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谭嗣伟,梁存河,田然,等.成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1572例 [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4):53-55
[2] 董学兴,李先松,郑俊杰.老年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3):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