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摘 要:“白色污染”日趋严重。从田间到城市,从铁路沿线到江河湖泊,既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又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各类动物的生命,引发了新的的环境问题,各级政府早以重视。在分析白色污染来源和环境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和方案,认为白色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需各方面通力合作,从行政、经济、技术等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白色污染;治理;管理;技术
一、“白色污染“的来源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这些塑料废弃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现状
白色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等。这些普通塑料制品废弃后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 形成的垃圾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 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目前我国塑料年产量已经达到5800多万吨,年塑料消费总量约8000万吨, 按照国际惯例, 每年待处理的废弃塑料量一般按塑料制品年消费量的15%标准计算。我国年废弃塑料已超过1200万吨, 而目前, 全国至多年回收塑料100多万吨,不足年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因此, 大量的废弃塑料仍然是遍地堆放、四处飘荡。
现在我国每年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超过150亿个, 而其中有一半属于劣质餐盒甚至“ 毒餐盒”。不合格一次性餐盒主要含大量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有毒物质, 有些还使用废旧塑料, 长期使用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有影响, 容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 工业碳酸钙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更大, 特别是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2001年05月国家有关部门叫停在餐饮行业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但事实上, 发泡餐盒在餐饮市场上仍是屡见不鲜, 一些小商贩贪图其价格的低廉, 仍旧在大量贩卖或购买后使用。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 现在我国每天消费的塑料袋数量达到30多亿个, 全国每年仅使用塑料购物袋总量达到160多万吨, 其中农贸市场是不合格塑料袋的重灾区, 每天仅买菜就有10亿个不合格塑料袋拎回家并被抛弃。而处理这些不能腐烂的塑料垃圾每年需覆盖上万亩土地资源。目前, 这种现象已遍及我国的城市乡村, 事态十分严峻。
我国是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大国, 每年农用塑料的使用量近300万吨, 比世界上其它国家使用量的总和还多。据农业部门的专项调查, 我国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塑料薄膜至少达到50万吨, 残膜率达40%。长期以来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但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 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加速了耕地的“ 死亡”。专家预测, 当每亩耕地残留塑料制品达到3 公斤时, 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人类如果连续使用地膜而不采取有效措施, 几十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 寸草不生, 而形成“ 白色恐怖”。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 ℃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性化现象等。同时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 年。因为这些塑料中都有抗生物降解基团,暴露在环境中时使微生物无法靠近该基团或该基团对生物有毒性。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3.9 kg,就可使玉米减产11 ~ 23%,小麦减产9 ~ 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焚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毒性物质,如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危及动植物和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破坏,二恶英是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 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因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 /3 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纸浆生产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耗水,而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源。而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 的含量,引起酸雨。
四、“白色污染”的治理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并用。
一、管理方面
(1)对包装废弃物的立法
1995 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
(2)制订相关的经济政策
调动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发挥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弃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利用经济杠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最先技术,限期不采用者需停产整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3)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理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的“白色污染”的治理。对餐饮业、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健全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对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做到有法必依,有禁必止。
(4)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物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死亡;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不易降解。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重视,都积极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二、技术方面(1)减容、减量技术
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以及开发适量包装,抑制过剩包装等。以上做法不仅可减少原料用量、用时也可减少垃圾产生量,随之也节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这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也是防患于未然和从源头抓起的好办法。
(2)回收利用技术
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国家在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从节约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还是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有待于政府和民间加大科技投入,通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3)生物降解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即使强制收集,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
当前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和系列产品,其工艺特点是淀粉液态下真空脱水,微细化处理及覆羟改性技术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薄膜中淀粉含量可高达50%以上,育秧钵和注塑制品可高达80%,这意味着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塑料垃圾一半以上。另外由于加入了大量淀粉和促降解助剂,其废弃物有利于垃圾堆肥化处理,是回收利用的一种独特方式。因此,根据国内外经验对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一次性塑料产品,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是最佳选择,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
“白色污染”即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又污染农田、江河、湖泊,即危害人们的健康又危害各类动物的生命。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国家需立法,管理部门要制订更有效更有力的管理措施、管理细则;企业要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广大群众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治理“白色污染”的管理法规,才能治理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
[1] 齐桂莲.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3): 17. [2] 吕桂英,屈媛,柳煦晴,等.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的思考[J]. 2005,28(增刊): 178 - 180.
[3] 曾北危,姜平. 环境激素[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易长海,陈强,刘莺. 废旧塑料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国内研究进展[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 87 - 90.
[5] 元雨. 我国生态塑料产业正在新起[J]. 工程塑料应用,2005,33(5): 76.
第二篇: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姓名:陈啊辉
班级:11化工班 学号:21107051006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社会生活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即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在我们生活处处可见。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政府为了防止白色污染,200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声明: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白色污染”。
白 色 污 染 现 状。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坚实耐用,价格低廉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有关材料介绍,全世界塑料产量1998年已达1.5亿吨,比1990年增长51%。我国1998年塑料原料产量约为676万吨,进口量800多万吨,塑料制品近1600万吨,比1990年产量增长3倍多,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第二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国内包装塑料近400万吨(包括自我套用的在内),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则每年生产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120万吨;塑料地膜产量40多万吨,其废弃物由于混入了大量沙土,较难回收利用,通常农民把它们捞到地头烧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杂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约40多万吨,综合上述各项,塑料垃圾年产量达200多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据有关部门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2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含量约为3%。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
海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1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量约为7%,每年总产量约为29万吨。天津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0.58万吨,其中塑料含量约为5%,每年总产量10.6万吨。近几年,“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铁路沿线、旅游景区、长江、大中城市的城乡集合部等地区的白色污染尤其受到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同时也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治理。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是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不良刺激,被称为“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二是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白色污染的防治。停 止 使 用一次 性 餐 具 及 超 薄 塑 料 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回 收 废 塑 料 并 使 之 资 源 化 是 解 决 白 色 污 染 的 根 本 途 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着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使之资源化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此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把社会建设成为绿色社会、文明社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因此,要利用各行政单位和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与社会公德,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结束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白色污染及怎样消除白色污染的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
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树立起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用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我们的学校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的环境。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防治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2.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项目部从事接触焊接、喷漆、打磨、涂胶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3.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项目部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4.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粉尘的危害: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焊烟尘。打磨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砂轮磨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喷漆、喷胶作业常常接触到甲苯、二甲苯、乙苯外还可接触到丁酮、异丙醇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焊时使用铬、镍焊条,除可以产生烟尘外,还可以产生三氧化铬、镍及其无机化工物,臭氧、二氧化氮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噪声危害:在焊接和打磨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5.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焊接、打磨等有大量烟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防护措施
(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现场做封闭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围挡将现场四周围起来。
(4)从事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密闭空间内进行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电气焊作业易引发的职业病与第7条所列基本相似,参照第4条执行。
(6)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7)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8)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9)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6.安全检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对施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包含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落实,检查到各项目时,有关人员跟随一起进行检查,对项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发现有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现象应限期整改、落实、解决。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做到边检查、边整改、边落实,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一)对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二)对电焊作业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职业病的安全检查:(1)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对作业环境是否清楚。
(2)对作业环境要求必须是有放火隔离措施的,周边无易燃易爆物资存在,有用火证,有灭火器材。(3)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佩带正确,使用规范合格有效。(4)作业场所应设有排烟、防尘、通风的设施、设备。
(5)作业场所应建立安全挂牌制度,应有安全专职人员,定期对作业环境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6)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健康保障群策群力,录取防范措施,消除和制止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件》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公司安全组织机构及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
第二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防止粉尘危害的有关规定,录取工艺改革,湿开式作业,密闭尘源,合理抽风等防尘措施,推广使用无尘或者低尘的技术、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禁止在没有防尘设施的作业环境中进行敞开式干式粉尘作业。
第三条安排防尘经费,专款专用,进行技术改造,改主设备必须编入设备台帐,列入维修计划,保持正常运转。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第五条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又没有进行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的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察,负责职工健康监护,尘肺病诊断、治疗、疗养的监督。
第七条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有关预防和治理粉尘危害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改进进行监察。
第八条 工会组织负责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群众性监督协助单位开展防尘工作,教育职工遵守防尘规章制度。第九条 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和防尘工程技术及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规定向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第十条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从事电焊作业、工程施工的接尘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已经确诊为尘肺病或者经体检发现为可疑尘肺病的接尘职工,每年负责一次。
第十一条患有下列职业禁忌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一)活动性肺结核病。
(二)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和支气管疾病。
(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四)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五)医学上认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
第十二条尘肺病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尘肺病诊断鉴定组集体诊断。确诊为尘肺病的,按照国家有关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提出劳动能力鉴定意见,记入《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根据尘肺病期和病情给予治疗和疗养。
第十三条认真执行本办法,在尘肺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扣发资金处罚。
(一)未对粉尘作业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
(二)安排职业禁忌症人员从事粉尘作业的。
(三)强令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四)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
(五)擅自挪用防尘设施经费的。
(六)任意拆毁防尘设施,致使粉尘危害加重的。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关于白色污染的形成及其防治调查报告
关于白色污染的形成及其防治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近年塑料产量将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大自然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大自然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弃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大自然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美国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同时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有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像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5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 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于是在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 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
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当代大学生应采取的具体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要大力宣传不环保的塑料袋带来的危害,广告上也要适当的宣传,学校里的小卖部也要减少使用塑料袋。呼吁身边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共同来保护身边的环境,保护地球母亲。
第五篇:汉中市城区“白色污染”危害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汉中市城区“白色污染”危害的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年 级:
学 校:
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关于汉中市城区“白色污染”危害的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汉中市一直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在交通,治安,卫生,等等方面的投入很多。利用周末假期,我做了一个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社会调查,调查的结果让我内心隐隐作痛: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虽然现在很多超市都已经以出售的方式提供塑料袋,但是大家都还是会花几毛钱去购买塑料袋,而不是自己携带购物袋。然而在其他地方,菜市场或者水果商等不正式的那种商店,都是无偿提供塑料袋的,导致这种滥用塑料袋的现象。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
(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汉中市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四、我的调查研究:
1、我抽样在北大街某餐饮店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进行了统计,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在城中区的一家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6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1300个。”
3、我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于是到网站上面查询了许多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资料。
4、我去了城中区的环卫所。环卫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我们城区,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街道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5、为了摆脱困难,我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汉中市区没有这么严重,可是其他地方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汉中市,虽然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
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我们汉中市的市民都应该行动起来,才能够迎接评选的进行,“白色污染”只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这个就需要大家都能够齐心协力才能做好的。
同时,我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六、实践总结体会:
为此,我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城区街道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