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五篇

时间:2019-05-14 22: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

第一篇: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

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

心外科

王丽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心脏是一个肌肉泵,日夜不停地将含氧多的血液泵入主动脉,再经全身的动脉系统供应全身,满足身体对 营养成分的需求。同时将已经消耗了氧和营养物质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及肺,这些血液在肺部可以获得充 分的氧气。心脏能够维持正常功能有赖于其结构的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主要结构有右心房、右心室、肺 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通过房室瓣相连接,右侧称三尖瓣,左侧称二尖瓣。主 动脉与左心室之间,肺动脉与右室之间的瓣膜分别称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左右心房之间有薄的肌性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厚的肌性隔,分别称房间隔及室间隔。上述结构异常均可以或多或少地影响心脏功能。体循环途径(大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鲜红色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代谢产物及较多二氧化碳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途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

肺循环途径(小循环)

经体循环返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最后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血液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后,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途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

由于心被中隔分为左、右两半,所以动、静脉血完全分流不相混合。左心房和左心室因含动脉血,称动脉心(左半心);右心房和右心室因含静脉血,称静脉心(右半心)体循环起于左半心止于右半心,而肺循环则起于右半心止于左半心。两循环通过左、右房室口相连续成为完整的血液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危害

(一)先天性心脏病定义

出生时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右心房之间隔有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 隔有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室亦可一侧 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亦可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 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鲁氏四联症等。

(二)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危害

正常情况下,心脏内的血液是沿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心脏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血流动力学发生了障碍,首先可以出现机体组织器官供血障碍,造成组织缺氧,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其次可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第三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发生心力衰竭,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第四心脏结构异常造成的血液湍流可造成局部心内膜结构受损,容易滋生细菌,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此外,先心病除了会造成以上身体方面的损害外,还可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先天性心脏病会给家庭的幸福生活蒙上阴影,给患儿的心灵造成程度不等的创伤,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严重的可造成人格缺陷。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引发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即七大高危因素

1、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

2、孕妇患有糖尿病

3、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

4、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

5、病毒感染

6、近亲婚配

7、不良嗜好

(四)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1.听诊 2.心电图 3.胸部X线 4.超声心动图 5.右心导管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1、医生的听诊及查体是一步重要的检查,不可忽视。听到心脏杂音是考虑心脏疾病的一个最重要体征,大多因此而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心电图是古老而普及的检查手段,但仍必须重视,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有其特有的改变,如房间隔缺损,约70%-80%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为左心室肥厚,心内膜垫缺损有右心室扩大伴电轴左偏及I度房室传导阻滞。

3、胸部X线检查发现异常心影及肺血的分布多少,可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如肺血增多,心影扩大,无青紫,多见于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血减少,靴型心,伴青紫,可能有法鲁氏四联症等。

4、前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近90%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而免于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的检查。

5、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用于其他诊断手段难以确诊的心脏疾病,或伴严重并发症如重度肺动脉高压等为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适应症,亦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6、核磁共振、三维成像等技术亦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新的检查手段。核磁共振对主动脉缩窄及大动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目前尚不完全统一,根据血液分流情况,临床上有无紫绀及紫绀出现的早晚可分为三型: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压力,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鲁氏四联症、法鲁氏三联症、大血管错位、主动脉干永存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两种治疗方法及区别

1、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具有以下优点,对儿童是十分适合的:一.不需要开胸,创伤小,对儿童来说,使胸部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不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避免了因全麻、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术中失血少,不需要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也无需服用任何药物。三.治疗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心脏后1个月人体自身的内皮细胞就已覆盖在其表面,3个月后内皮细胞就完全将封堵器包埋,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这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不断改进,现在已基本成熟了。经过数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经过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手术安全性很高只要选择好手术的时期,手术的远期效果就会很好,患儿术后的成长发育也几乎和正常儿童一样。

2、动脉导管未闭最好在3岁前手术。如果拖到10岁以后再做手术,不仅费用高、风险大,而且手术的远期效果也不理想。治疗导管未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开刀,一种是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效果都很好。

3、房间隔缺损最佳治疗年龄在2~6岁,然而不少病人都是在30岁、40岁甚至50岁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这种心脏病,因为房间隔缺损的病情发展非常缓慢,容易被病人忽视。50~6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病人也可以做手术,但有一定风险,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包括介入和开刀。

4、室间隔缺损小的、无症状的室间隔缺损最佳年龄为3~5岁;大的室间隔缺损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可以出生2~3个月就进行手术。对于经常发作肺炎的婴幼儿来说,应该在两次肺炎的间期做。有“大室缺”的孩子,如果不尽早手术,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远期效果也不好。对于只有2~3毫米的“小室缺”,可以等到5~6岁时再决定是否手术。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包括介入和开刀。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1、法鲁氏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复杂先心病之一。一般来说,孩子在1~3岁时进行手术最为合适。最好不要超过10岁。若超过15岁,手术的风险就会增加,远期效果也会差一些。法鲁氏四联症只能通过手术矫治,目前尚不能进行介入治疗。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房缺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合并存在.房缺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占17.1%.女性多见,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1.6:1。房间隔缺损根据胚胎发育可分为继发孔型及原发孔型缺损两大类,通常所称的房缺即指继发孔型房缺。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房缺最基本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分流量视缺损的大小和两房间压力差有所不 同。其病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介入治疗具体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有封堵器堵闭和球囊扩张两项主要技术,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缺损使用堵闭术,而对于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则使用球囊扩张术治疗。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再分类叙述.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的方法:局部麻醉,术中超声波监测。穿刺右股静脉(动脉),放置7F鞘管后,静脉注射肝素6000u,进长指引导丝及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压,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行ASD封堵术,建立股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至肺静脉的通道,在X线透视和超声指导下,将输送鞘通过ASD进入左心房,在左心房内释放前伞,前伞张开后,回撤整个输送系统,使前伞与ASD左房面充分相贴,“腰部”紧卡ASD处,继续回撤输送鞘管,使右心房侧的后伞张开,使之紧贴于房间隔右房面。经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合适、二尖瓣活动、腔静脉、肺静脉回流正常,释放封堵器,撤出所有输送器材,完成封堵.  介入术前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具体要求、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心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使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身体方面的准备:做相关检查如凝血系列、输血系列、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做抗菌素皮试和碘过敏试验,备皮,准备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的皮肤,如病情允许,可淋浴,更换干净内衣;成人术前4h禁饮食,小儿术前12h禁饮食;术前1d~2d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要排空膀胱;术前训练病人强有力的咳嗽,以便术中必要时做咳嗽动作,促使造影剂从血管内排空。

介入术后护理要点:

1、严格卧床并防止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

4、术肢护理

5、严格卧床并防止感染: 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保持下肢伸直并制动24小时,不合作时给予镇静剂,卧床24~48h后可下床活动,局麻患者平卧12h后即可活动,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排出。术后观察伤口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常规抗感染治疗3~5天,定时测体温,术后72h内体温升高常为手术反应,如体温过高或术后4~6天体温仍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病室环境清洁,按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

6、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术后早期封堵器尚未完全固定,易出现心律失常,所以患儿入病房后,给患儿吸氧至麻醉清醒,氧流量1~2L/min,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并听诊心脏有无杂音,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等变化,同时警惕溶血反应的出现及封堵器脱落导致的栓塞反应。溶血反应:常见于PDA和VSD术,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面色,有无血红蛋白尿、贫血貌,如尿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阳性,则表明有溶血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ASD封堵术,其次是VSD封堵术,少见于PDA封堵术。常为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操作不当所致。

7、切观察病情变化:故要严格掌握操作常规,选择适当的封堵器,嘱病人术后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封堵器脱落,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封堵器,这时运动不受限.需注意观察有无栓塞症状如肢体感觉、活动度、皮肤颜色,患者意识、语言,有无胸痛、干咳、咯血等。对血液高凝状态、有栓塞史的患者,术后可用低分子肝素100U/kg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术后24h至3个月口服阿司匹林,并注意观察皮肤粘膜及吐、泻物中有无出血征象,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教育患者避免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如外伤、碰撞、剧烈运动等。

8、疗期间的护理:由于封堵器是网状结构,血小板易在此处凝聚,而发生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导致脑梗塞或其他脏器栓塞,所以术后须严格的抗凝治疗,可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或力抗栓等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穿刺部位有无瘀血及其他出血倾向,注意监测血压、尿色、意识、瞳孔等变化。复查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以防抗凝过度引起出血。必要时可根据血化验检查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术肢护理

① 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伤口局部沙袋压迫6~8h,术肢伸直平卧24h,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憋尿等增加腹压动作,如有上述行为须用手按压伤口,从健侧递取便盆,避免术肢弯曲,造成伤口出血。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触痛,皮肤青紫、瘀斑等,如有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②.观察术肢血液循环:观察有无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冰冷等动脉栓塞征象。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腰腿酸痛,嘱患者在保持穿刺侧腿伸直位的基础上,采取平卧与左侧卧位交替,指导家属为其按摩腰背及肢体,以缓解不适。 病理改变

 临床症状、1.紫绀:为本病最突出的症状、2.呼吸困难和乏力、3.蹲踞:是本病的特征性姿势

术前治疗与护理

1、床休息,减少活动,控制液体输入量,出入量呈负平衡,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遵医嘱给予间断或持续的氧气吸人

3、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

4、积极控制感染

5、加强营养,补充必要的营养成份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改善心肌营养,供给心肌能量

6、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循环

7、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呼吸道准备

8、心理护理

9、术前需测身长、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便于准确的计算各种用药量,如麻醉药、镇静剂、抗菌素等

10、术前病人往往有凝血时间延长,需予维生素K1 1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3日,以增加凝血功能,防止术中和术后出血。

11、准备,体外循环手术须同时预备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皮肤,备同型血和血浆1600-2000ml,手术前夜根据病情作清洁灌肠,给予适当安眠药,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为病人创造一个平静良好的精神状态。

术后护理

接受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术后的监护及护理、接受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1、病人平稳抬至床上,立即接上呼吸机,用寸带固定气管插管,测量插管距门齿或鼻尖的长度。

2、接心电监护仪,调好心电示波。

3、连接动脉测压管与换能器,监测动脉压。

4、连接血氧饱和度指套。

5、测血压、触摸脉搏、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情况,注意球结膜有无水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清晰、有无罗音。

6、连接中心静脉测压管,测定数据。

7、其它

① 检查心包、纵隔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并妥善固定。② 连接并开放导尿管。

③ 若带有起搏器,将起搏器及导线加以固定。④ 用约束带固定肢体。

了解术中术后情况

术后的监护及护理 心功能监测

1、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患儿心脏术后,入监护室应马上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的观察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一般根据年龄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如有异常,需及时记录,告之值班医生及时处理,由于法四右心室增厚,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多因血容量或胶体补充不足,心肌损伤或缺氧所致,重点观察有无房室传导阻滞

2、压监测:血压的波动主要受血容量、心脏功能、外围阻力三个因素的调节,因此术后常有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和外周阻力的改变,特别是血容量的不足而引起血压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如不及时发现纠正低血压,则会导到病情急骤恶化甚至发生心跳骤停的严重后果。术后以血压监护仪监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每隔15分钟记1次,直到平稳改每30分钟测1次,如发现血压异常,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如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尿量、引流量、末稍循环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及时给以处理。法四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低心排综合征,出现血压低,心律快,中心静脉压高,尿少等右心衰症状,护士应及时发现,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右房压力、心脏前负荷,提示血容量和静脉张力三方面的状况,是观察血液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导管尖端应置于上腔静脉入右房处,正确定位,零点位置应在腋中线与第四肋交界处,正常值为6-12cmH2O,临床上常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参数来调节输血补液的用量及进度,以维持适当的血容量.每小时测记1次.须保持导管通畅,避免用中心静脉测压导管输血或其他药物如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滴注。患者若躁动、咳嗽、呕吐、抽搐或用力时,均影响CVP水平,应在病人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压。严格注意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每天用碘伏消毒,更换敷料1次;每天更换输液器;必须熟悉三通使用方法,确保连接管牢固可靠,防止管道脱开造成出血。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早拔除导管以免引起感染。

4、体温的观察:心脏手术的病儿,术后常可出现高热或体温过低的表现而影响心功能,高热可使心率加快,心耗氧量增加,低温可造成微循环灌注不足,故术后必须立即测量病人体温并定时作记录,一般以肛温或体温监护仪连续观察体温的变化,如体温低于35℃要棉被保暖,体温高于38℃ 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可用头部置水袋或冰袋,安乃近肛塞剂或酒精加冰水擦洗四肢关节内面血管丰富处和背部。

5、末稍循环的观察:心血管手术后可因低心排、血容量不足、缺氧、呼吸衰竭等诸原因使机体微循环灌注不足,故必须仔细观察病人的肢体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口唇指甲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床的充盈情况,如发现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口唇紫绀、毛细血管充盈不足、病人表情淡漠,结合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下降,心率增快脉细速等,应立即予以纠正,术后须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更衣,注意保暖,定时更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引流管护理

6、术后常规置心包引流、纵隔胸腔引流排出积液,防止胸腔积液,心包填塞影响心肺功能,通过观察引流量、引流性质、引流速度来判断有无胸腔、心包和纵隔的出血及渗血。术后第1个5小时内每小时引流量不超过100ml。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ml以上。并呈进行性增多。经严密观察,应积极采取药物止血,补充血容量等相应措施,如无转机须当机立断作开胸止血。如突然引流量减少,立即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滑出。病人如有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压差窄、中心静脉压高、心排量减低、尿量减少时特别警惕有无心包填塞发生。每15-30分钟挤压引流管,记录引流量、色泽性质及有无血块,并计算累积量,及时地补充血容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防止血容量不足。

7、发绀型心脏病人,由于侧支循环丰富,出血量较多;肝功能差的病人出血量也较多,应根据引流液的多少补血。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或打折,引流管的长度以患者能够翻身及活动为宜。病人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0,循环稳定后应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及引流。术后前4小时内应每15-3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挤压次数。应用止血药物后要特别注意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凝血块堵塞。挤压时要防止引流液自引流管内逆流入胸腔。引流管经皮肤处理保持无菌,有渗出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呼吸道的护理

8、小儿心脏术后气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手术的成败,也影响着术后康复的进程。心脏术后的患儿大多数是带气管插管入监护室的。马上接上呼吸机同时除观察病儿的面色、口唇、四肢末梢的颜色外,还需听诊两肺呼吸音,观察胸部运动,每隔15分钟做血气分析1次,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条件。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应及时测量并准确记录气管插管刻度,并与麻醉医生核对是否一致。气管插管有经鼻插管和经口插管两种形式,由于小儿使用的气管插管大多短浅且不带气囊,因此不管患儿使用何种插管方式,都存在容易脱出的问题(尤其是经口气管插管),由此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与手术室交接班完毕后要及时通知放射科拍X线胸片,以便确定插管的位置(正确插管位置在第2胸椎下第3胸椎上或在隆突以上2cm)和了解肺部情况,在协助放射科医生搬动患儿时,应使患儿安静,避免躁动,头部切勿后仰,以防气管插管脱出或内脱。方法是双手置头颈部和腰臀部,将小儿身体水平上移,最好两人同时进行,同时观察气管插管有无打折扭曲、与呼吸机有无脱开。此时还要观察患儿面色及监护仪情况,如果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呼吸机报警、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等情况应考虑是否发生了气管插管内脱,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及麻醉医生准备重新插管。

9、气管内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患儿返回监护室循环稳定后,根据肺部听诊情况应吸痰一次,吸痰前充分体疗,选择粗细合适的吸痰管,调好负压大小,并增加呼吸机氧浓度。吸痰过程中动作轻柔,时间不宜过长(少于10秒),负压不宜过大。清洁口鼻咽腔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逆流入肺部引发感染。在带管期间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止痰痂或痰栓形成。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及时清除,防止逆流入气管引发感染。当发现患儿呛咳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时应观察冷凝水是否过多。

10、根据插管的内径选择外径是其1/2的有一定硬度和光滑的吸痰管,在每次吸痰前后纯氧加压辅助呼吸5~10次,每次冲洗用生理盐水0.5~2ml,无菌操作以一次性的无毒聚乙烯薄膜手套为理想。由于小儿的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注意在吸痰操作时的动作轻柔,不然则易导致损伤出血。每一次吸痰的动作控制在5秒之内以防患儿缺氧。定期的胸部物理治疗,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11、法四术后灌注肺发生率远多于其他先心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控制入水量,呼吸机辅助呼吸,加PEEP5~10cmH2O。

尿量的监护

12、尿量的多少对了解心脏术后的病儿心功能和肾功能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而监护室的护士不仅要详细记录尿色、性质及数量,同时要每隔1小时作一次出入量的统计工作,这样可以随时调整、补充,以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为第二天计算各种液体的入量提供良好的依据。

术后营养的支持

13、术后除合理输血补液外,应尽力鼓励早期进食,给予营养的支持,以提高血浆蛋白、促进机体抗病毒能力、加速创伤修复、减少并发症,术后当病人清醒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即可饮水,如无不良反应而肠蠕动恢复良好,可逐渐过度到进食流质直至普通饮食。尽量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但根据病情须限制钠盐摄入量,对不能进食如昏迷病人、气管切开病人可考虑鼻饲饮食灌喂高热量要素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有创压动脉测压管路护理

14、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进行动脉穿刺插管,通过换能器连接血压监护装置,测压前必须正确调试零点,固定导管及三通开关,防止牵拉、脱落,造成血栓或气栓。保持动脉测压管通畅以500ml生理盐水加入20mg的肝素冲洗液定期冲洗,每隔30~60分钟冲洗1次,每次冲入2毫升液体,避免阻塞,以影响压力参数。但也要严格控制肝素冲洗液入量,以免入量过多造成出血.当监测仪上压力曲线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如果为管道内有凝血而发生部分堵塞的情况时,应抽出凝血块加以疏通,千万不可用力推,以免造成血栓栓塞。如果不能疏通,既拔除动脉测压管,必要时重新置管。

15、从测压管抽取血标本时,应先将管道内液体全部抽出后再取血,以避免血液稀释而影响检验结果。对婴幼儿取血时应注意减少失血。在测压、取血标本或调试零点等操作过程中,要严防血管内进气而造成空气栓塞。动脉测压管各连接处一定要衔接紧密,避免脱开后造成出血。同时必须注意稳妥固定,并将一侧换能器(即压力感受器)保持在心房水平,以求准确的数据。对于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儿使用升压药时更应注意升压药浓度、点滴速度与血压的关系,在每次更换升压药的注射器时,动作要特别敏捷,往往是小病儿、心功能较差的病儿特别敏感,此时血压的波动大而快。此时更需严密监测,及时记录。测压管需每班校对零点,以保持正确数据的方法,减少误差。

16、严格保证动脉测压管无菌,所用针头、管道、三通接头均为一次性应用。皮肤穿刺进针处用透明无菌膜覆盖,防止污染,便于观察,有血渍时及时更换。留取血标本、测压及冲洗管道等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脉测压管长度要适宜,过长可因反复抽血及冲洗,引起血液污染。循环稳定后,应尽早拔除测压管,除去感染途径,且有利于患者活动。严密观察动脉穿刺部位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有无异常。如果疑有动脉血运受到影响时,应立即拔除测压管,并进行处理。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使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血管内血流增加。由于体位可不断改变,肢体的活动使肌肉收缩与松弛都能促使静脉的回流和淋巴回流,有利于心排血量增加,避免体液在体内积滞和血栓形成,以加强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改善全身代谢状况。半卧位,坐位早期下床活动使膈肌每下降1cm增加肺容量300ml,使肺膨胀,避免肺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出院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劳,按医嘱出院后1、3、6月定期来院复查,尤其应复查心脏彩超。坚持按时服药抗凝药如肠溶阿司匹林,用药期间定时监测血小板、肝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瘀斑及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对无自理能力的患儿,要向家属讲明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使家长协助患儿按时服药,以免发生不应有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接受牙科和外科手术时,应向医生说明服用何类抗凝药物及已服用的总时间及剂量。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适当的活动 出院后用药

术后遵医嘱去医院复查

生活要有规律:先心病病人出院后身体比较虚弱,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看电视和玩耍,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适宜的温室度,出院3个月内不宜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感染疾病。

第二篇: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护理

专题报告

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便秘病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便秘的原因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术后1周的便秘改善情况。结果: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结论:由于手术方式、卧床时间、饮食及排便方式等原因,骨科围术期患者常会发生便秘,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便秘;护理干预

处于围术期的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便,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据统计约

[1]50%~70%的骨科患者会出现便秘。便秘常会引起患者食欲减退、腹胀、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蓄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也会延缓术后的恢复。我院针对骨科便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3例,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为(62±2.4)岁。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24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习惯性便秘者。1.2 方法

①心理干预:各种情绪刺激、疼痛反应等都会促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肠蠕动减弱,诱发便秘。骨科的多数患者是由于突然出现的意外导致骨折等的发生而入院,在心理上除有恐惧等情绪外,常常会由于对日后生活的担心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多注重对患者的关怀,按时找患者进行沟通,科学的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可通过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例激励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多数患者由于担心排便后会污染整个病房或者是由害羞的心理而刻意的抑制排便,这也会增加便秘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便秘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科学的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鼓励患者主动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污染被服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的整洁,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构建舒适隐蔽的环境:多数患者发生便秘是由于不能及时排便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主动抑制排便,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排便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洁、净。应争取单间治疗,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将同性安排同住。排便时注意患者的隐私,告知无关人员回避,及时拉上屏风或窗帘等,尽量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及时的开窗、开排气扇,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气清新设备,尽量驱散异味,使患者心情放松的排便。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不催促患者,使其自然排便。嘱患者家属在患者便后及时清洗其肛门,肛裂及痔疮患者要局部涂抹马应龙痔疮膏,脱肛患者要为其及时还纳,避免脱垂太久而至炎[2]性坏死。

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具备食疗常识,嘱患者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及水分的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等,避免进食牛奶、糖,少食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也可请营养师为其个性化定制适合自己的食谱,保证每天蔬菜、水果的进食量

[3]分别为400~500g和100~200g,饮水量1500~2000ml。多数患者由于存在心理负担,希望减少排便的次数,因而进食量较少,这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对于便秘的预防也是不利的,胃肠蠕动的减缓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因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适当饮用蜂蜜等,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④按摩干预:腹部按摩、热敷等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护士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腹部按摩,按摩时将手置于右下腹部,用大鱼际及掌根着力,沿着结肠的走向,由轻到重的环形推展按摩,直至产生肠蠕动,可于次日早餐后30min或排便前20min进行。⑤对于在正常饮食量下,超过排便习惯2d无排便者,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2枚塞肛。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2天以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有效:3天以上排便,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无效: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结果

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 讨论

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粪便长时间留宿在肠内,会使毒素蓄积,危害健康,因而积极探讨便秘的形成原因,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改善便秘的发生对于保证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健康尤为重要。

长期卧床是导致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卧床时间小于10d者便秘的发生率为73%,11~30d者便秘发生率为83%,31~60d者便秘

[5]发生率为92.3%,大于60d者便秘发生率为100%。长期卧床导致肠黏膜应激性减弱、张力减退,从而引发便秘。因此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原因对不能活动的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护理,通过外力作用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心理及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焦虑、烦躁等情绪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弱,长期的抑制排便也会诱发便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更容易使患者排解心理障碍,通过构建一个相对隐蔽、干洁的环境也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不用考虑在床上排便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顺利排便,养成按时、自主排便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的症状。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及缓解便秘的主要措施,长期卧床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过少的饮食摄入使胃肠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胃肠的蠕动就会变得更慢,使便秘进一步加重;高营养的摄入也会加重肠道的负担,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积滞于肠道,随着水分的逐渐被吸收,粪质变的坚硬、干燥,更不利于排出。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及家属每天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食用蜂蜜、香蕉等食物,一方面促进胃肠蠕动,另一方面使肠道润滑,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对于各种护理措施无效的患者也可给予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促进排便。[4]本次研究中通过合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93.0%的患者便秘改善明显。因此,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减少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

[1] 贺彬.舒适护理在骨科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2-493.[2] 宫岩.关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8-179.[3] 李红晶,孙佳琦.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15):3354.[4] 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9):4832.[5] 李秀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4):3196-3197.

第三篇:2016心病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6年心病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6年,我们病区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心与支持下,全科护士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主题的服务宗旨。围绕年初制定的护理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严格各项计划的落实,全年各项工作指标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现将2016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优质护理

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进一步将我科“文明、礼貌、优质、高效”的工作环境,倡导员工把“微笑”渗透到工作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以“微笑”服务患者,更要以“微笑服务”来提高服务质量,并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不断强化基础护理,创新服务理念,深化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想患者所想,知患者所需,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分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并为所负责的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使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护士长每天对科室重点病人进行评估,检查护士掌握所负责病人的诊疗护理信息,每月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7%以上,也多次获得患者的表扬信。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健康教育讲座,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黑板报宣传,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预防,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常识等知识帮助病人办出入院手续。定期的电话回访。以细小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称赞。

二、临床护理质量

建立了护理质量质控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每周开展质控检查有记录,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使用各种护理警示标识,使用率100%。正确评估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的风险因素,并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病人。

2016年我科已全部实行护理电子病历,在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减少护理人员书写文书的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来到病房为病人服务,做病人的贴心白衣天使。

四、调整排班模式,护士分层管理,将病人责任到人。

为了做到24小时无缝隙护理,责任护士有自己所负责的病人,病人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我科实行了APN排班,晚夜班均有两人上班,在人员安排上注重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同班搭配模式,并将护理病区分成4组,实行轮班制,让我们的每一组病人都得到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减少了医疗护理安全隐患。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了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每月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对反复出现同样问题的护士责其深刻认识,确实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为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处理紧急情况,科里每月组织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应急演练,并取得了好成绩。每月开展护患沟通会议,讲解各种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六、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认真抓好三基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每月业务学习、晨间提问、随机提问的的方式,使护理人员活学活用,进一步提高了专科理论知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一次,护理管理查房每两月一次,病例讨论每季度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每月考试一次。加强了对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了护士在职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和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对培训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检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整体护理,组织护理人员全面学习人文知识,各项护理活动体现了人文关怀,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提高了满意度,全年的满意度100%。

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每月对全科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医院感染的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等知识,并组织工作人员一季度参加院感知识考试1次,并进行成绩分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与灭菌工作,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防止针刺伤和其他利器损伤。在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如护士为患者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人一针一用”、“一治疗一洗手”,做好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的消毒隔离工作,患者床单、被褥的更换工作等护理操作。

在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点亮了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我科护理团队以青春热血谱写了属于新时期护理人的战歌。<一>

电话随访

通过回访提升患者的就诊率,为了更好的改善医患间关系,提高患者对我科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我科对出院病人一周后进行电话随访,科室切实抓好出入院病人随访制度的有效落实,主动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平台,随访内容包括:病人康复状况,询问、调查、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意见及建议征求。还需改进的就是对异地号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二> 新业务的拓展

结合临床工作与学科发展的需要,我科已经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及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同时新增脑动脉造影,我科通过“手术微创,病人心理微创”,针对患者不仅仅要做好微创手术的护理,更好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微创干预。病区实施“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和谐”,护士能够预见性地评估患者的需求,并提供更及时的服务。<三> 分级护理落实到位,按点巡视病房

我科采取巡视签名的方法,使分级护理级别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I级护理的患者每隔一个小时巡视一次,每次巡视后在上面注明巡视时间、患者的情况及患者所做的护理项目。若发现患者不在立即电话联系,确保患者的安全。还需进一步提高每次巡视时的质量,应该多于患者进行沟通,按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例如早上接班可询问睡眠情况、九点治疗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护士为他们确实付出了劳动,并且也得到了尊重和贴心服务,以此减少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四> 加强了质控小组管理,定期开展了质控活动。

我科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组织质控小组学习了质控标准,使质控小组成员掌握质控标准。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质控工作贯穿于每个工作中,每周质控员进行检查及抽查,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对每周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质控人员工作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了整改。<五> 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发挥特色优势

护理部按照上级要求,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我科制定了《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并装订成册,护理人员人手一册;购买了《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三基(护士分册)》、《中医穴位挂图》等,对中医护理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对全科护士进行“中医八项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规范掌握八项护理技能操作。利用中医护理方法,包括耳穴埋豆、涂药法、穴位敷贴、湿敷法等等,利用这些中医医疗优势方法,治疗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治疗等,从而提高中医药护理的水平。在这一年的护理工作中我科还存在一下不足:

1、院感工作按规范落实不到位

2、护理人员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3、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

4、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5、基础护理需落实到位。

总之,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缺点,相信在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后护理工作将会进一步改善。

第四篇:关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研究

关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的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

骨折

围术期

护理

胫腓骨骨折在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其中多为粉碎性骨折。由于人体胫骨表面软组织较少,容易导致骨外露和软组织挫伤,手术治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加速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9岁~6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7岁~69岁。其中交通事故造成骨折27例,重物砸伤造成骨折13例,高处跌落造成骨折36例。患者受伤部位包括:中上段骨折18例,中下段骨折43例,下段骨折1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受伤部位畸形明显,经临床确诊,同时排除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患者送手术室后接受麻醉,医护人员对患处进

行清创处理,根据伤口创面形状将VSD敷料剪裁处理,对敷料边缘与创面周围健康皮肤进行缝合处理。患者经骨折复位后使 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或使用石膏外固定支架固定。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3.1

术前护理①基础护理。仔细观察患者患肢疼痛、肿胀和畸形情况,检查患肢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增大情况,监测患肢远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认真做好记录。手术前对患肢踝或膝关节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位置及患肢损伤程度。护士应按医嘱检查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钙磷、尿糖水平。手术前,医护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6 h禁水。部分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术前应遵医嘱服药。②患肢护理。患者入院时如果发生患肢伤口出血,护士要立即对患肢进行消毒和止血包扎,并记录术前患肢的温度、颜色、张力等,为手术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术前护士应为患者备皮,备皮时将患肢放于海绵垫抬高。部分患者发生严重闭合骨折,护士应按医嘱为其进行静脉滴注。③心理护理。患者发生胫腓骨骨折后,由于患肢肿胀疼痛,心情烦躁;同时对于即将进行的手术,患者也会产生恐惧、担忧,情绪紧张。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亲切、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详细讲解手术方案、需要配合的事项,从而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形成清晰的认知,消除疑虑,树立治疗信心。④饮食护理。患者术前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营养均衡,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证大小便通畅。

1.3.2

术中护理手术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护士应为患者建立心电监护,打开静脉通道,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同时为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出手术位置,患者双臂平放,患肢一侧轻向外展,肩胛下放置软枕。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医护人员要给予疏导,鼓励其积极配合手术。

1.3.3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患者术后6 h应去枕禁食,取平卧位姿势,头偏向一侧,防止部分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引起窒息危险。平躺时护士可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术后医护人员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心率、血压、呼吸是否正常。护士应定时为患者翻身,协助咳痰,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如果术后伤口出现渗血,护士应为患者重新包扎,保证伤口清洁。引流管拔除前护士每日要记录引流量,检查引流管的畅通程度。如果患者对病情较为担忧,医护人员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②患肢护理。术后护士应将患者小腿放于海绵垫上,取外展位,并认真观察患肢的色泽、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护士应按时为患者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1 d内患肢容易产生剧烈疼痛,引发患者不适和情绪焦躁,甚至影响机体组织恢复。护士应根据医嘱按时给患者服用镇痛药物,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泵,以减轻痛苦。④并发症预防。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患者伤口渗血时,护士应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伤口感染;患者下肢运动不便,护士应帮助按摩下肢,并指导患者积极开展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屈伸,防止静脉血栓;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护士按时为患者清洁皮肤、翻身,避免压疮形成;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按时饮水,清洁口腔,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早为患者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⑤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护士应指导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中后期开始可进食钙质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患者术后要禁食辛辣、刺激、油腻、高脂食物,禁止吸烟、喝酒。⑥康复锻炼护理。患者术后应循序渐进开展康复锻炼,帮助肢体功能恢复,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肌肉和关节练习。患者病情不同,负重也应区别对待,如粉碎性骨折应部分负重,直到有骨痂形成才能完全负重;横断的稳定骨折术后1~2周内可开始完全负重。⑦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安排定期复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以优秀和良好为总有效率计算的依据。①优秀:骨折痊愈,患者走路步态正常。②良好:患肢旋转畸形角度在10°~15°。③一般:患肢旋转畸形角度在15°~25°。④较差:患肢旋转畸形角度超过25°。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见表1。

1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总有效 观察组

15(9.47)

18(47.37)

4(10.53)

1(2.63)

33(86.84)对照组

8(21.05)

13(34.21)

14(36.84)

3(7.89)

21(55.26)Χ

29.21 P

<0.01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件增加,胫腓骨骨折发生率也有所提高,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果缺少有效的护理,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围术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和部位的损伤,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明确诊断[1],以便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创伤,也会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围术期的心理护理亦不容忽视。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其疼痛阈值,减少了对药物依赖性[2]。术后护理中护士应注意保持患者切口清洁,做好患肢护理、疼痛护理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消肿,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预防关节粘连僵硬,促进骨折愈合[3]。本文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的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朋森.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术期护理98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2):114-115.[2] 曹琳娜.临床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12):96-97.[3] 焦素萍.34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7):644-645.

第五篇: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浅析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DSA 武冬冬 杨晓燕 钱艳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2例,对施行本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期进行相应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测,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护理后,均痊愈,未出现长期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子宫肌瘤;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Methods: adopt ultraselective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uterine fibroids in 42 cases.Give the patients that suffered this surgery homologous care in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hases.The main contents are: adequat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lose monitoring,timely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to complications;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was satisfactory.All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well-healed through correspond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care, there were no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 is a new method to treat uterine fibroids because of it’s minimally damnify and better clinical results.Effect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n ensure the success of interventional surgery.Key words.uterine fibroids,intervention,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Care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一种富血管性肿瘤,在生殖期妇女中发生率约20%-25%,为常见病、多发病[1]。子宫肌瘤可导致非急性异常出血,盆部疼痛、坠胀、不适等[2]。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而药物治疗停药后易复发且疗效差。子宫肌瘤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是通过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肌瘤缺血、坏死、萎缩、脱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以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避免切除子宫给女性生活和心理带来的创伤和阴影。大量的研究者报道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安[3]全及有效性。我院自1998年开展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迄今已完成42例手术,现将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浅作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2例,年龄分布28-51岁,平均38.5岁,均为已婚女性,已婚已育41例,已婚未生育l例,本组病例均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多数伴有伴有不同程度盆腔及下腹坠胀疼痛。1.2栓塞材料 本组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自制),弹簧圈 1.3术前对肌瘤的大小、部位进行影像学评估。

1.4手术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按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后,臵入5F动脉鞘后,在黑泥鳅导丝的引导下,插入5F cobr导管,在透视下,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双侧子宫动脉起始及走形情况,观察子宫肌瘤染色情况。典型子宫动脉增粗,呈螺旋状,肿瘤染色明显。导管进一步超选择性插入一侧子宫动脉后,再次造影了解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尽量超选择性插管,避开与子宫肌瘤无关的动脉分支后,确定所选择的血管为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经导管缓慢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使用量根据肿瘤大小及患者自身情况决定。之后选用适当大小弹簧圈栓塞子宫动脉主干。复查造影,尽量使子宫肌瘤染色消失。同样的方法再行另一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毕拔出导管及动脉鞘,局部压迫止血15 min后加压包扎。2围手术期主要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首先要加强对患者入院宣教,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有些患者对肌瘤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下腹部坠胀症状表现紧张、恐惧,另外多数病人对介人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了解不足,对手术的效果及手术的风险性没有把握,心里会存在疑虑。所以,术前对患者及家属使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手术的意义,介入治疗基本原理、优势,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以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1)手术应避开月经期,一般选择在经后3-7天,术前做好常规检查:妇科超声或盆腔CT/MRI、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出凝血时问。术前常规备皮,碘过敏试验,锻炼患者床上排尿;(2)术前l天嘱病人少渣饮食,禁食产气食物,术前6小时禁食水。备吗啡10mg或盐酸布桂嗪100mg。术前排空大小便,情绪紧张的患者,肌注地西泮10mg;(3)手术前向病人说明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轻度反应,如局部有发热、皮肤瘙痒.并训练病人在造影过程中保持的体位及姿势,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术中护理(1)嘱患者平卧,双手贴近大腿自然下垂。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做好穿刺区消毒,铺无菌单。备好必要的器械及一切急救用品、药品。(2)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人面色、血压、呼吸、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训练患者正确的屏气方法,避免呼吸幅度过大造成的移动性伪影,以保证图像的质量。(3)注意栓塞剂对血管的刺激反应,如引起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等。如有疼痛,应向患者解释疼痛属栓塞的正常反应,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肌肉注射吗啡10 mg或盐酸布桂嗪100g。(4)治疗结束后配合医生进行穿插点的止血包扎,将病人安全送返病房。2.3术后护理

2.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2.3.2术后患者穿刺侧下肢制动6 h,绝对卧床24 h后可下床活动。72 h内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检查股动脉穿刺处包扎是否良好,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密切观察双下肢远端血运情况。穿刺点血肿,主要是局部压迫止血时间不足或绷带松解导致,一旦发现局部出现血肿,应立即加压包扎。为预防术后感染,可常规静脉输注抗生素3-5d。术后多有排尿困难,大多是不习惯床上排尿引起的,可诱导排尿。

2.3.3疼痛的护理 本组患者39例出现栓塞后程度不等的腹部或腰部疼痛、不适。疼痛是UAE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以下腹痛为主,少部分合并腰痛。由栓塞术后肌瘤组织缺血引起,与瘤体变性肿胀、坏死及包膜牵拉也有

关。另外,栓塞剂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也是原因之一[4]。疼痛也与便秘有关,术后口服番泻叶水或口服甘露醇进行缓泻,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通便,效果明显。疼痛发生的几率可能与栓塞大小有关,栓塞物质直径越小,疼痛发生可能性越大[5]。护理时应准确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遵医嘱及时对症处理,并准确记录,向病人说明疼痛原因,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取得配合。栓塞前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或吗啡可明显减轻剧烈疼痛。患者腹痛时,应给予安慰和鼓励,提高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同时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热敷。疼痛严重者可肌肉注射吗啡10mg或盐酸布桂嗪100mg,多可缓解。2.3.4发热护理 本组患者24例出现栓塞后发热。多数患者发热在栓塞术后于当日或次日发生,体温在38℃左右,持续3-7天,为肌瘤缺血坏死,造成的吸收热。应及时给予抗炎治疗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热期间应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持续不降的病人可给予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当体温下降,出汗较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被,记录出入量,补充液体,防止体液丧失过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2.3.5恶心、呕吐的护理 本组患者2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栓塞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因栓塞反射性引进迷走神经兴奋。可在输注的液体中加入维生素B6 200mg~300mg,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昂丹司琼8mg静注,对症处臵后多可缓解。2.3.6阴道出血的护理 本组患者13例出现栓塞后阴道出血。栓塞治疗后肌瘤组织缺血坏死脱落物排出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出暗红色块状物。应向病人说明此属术后正常反应,无需特别处理,1 d~7 d可自行停止;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阴道出血量、颜色及性状。3小结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保留子宫的优点,使多数病人易于接受治疗。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手术治疗并驾齐驱的治疗新手段。但新技术对护理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他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熟悉该项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提高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临床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护理常规。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患者最担心的疼痛问题、治疗效果及预后等问题,应详细解释,使患者胸中有数,解除疑虑;术中应熟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预见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加强监护,并做好患者的指导,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协助医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一言以蔽之,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78. [2]Laurent Brunereau,Denis Herbreteau,Sophie Gallas Jean-Philippe Cottier,Jean-LucLebrun,Francois Tranquant, Florence Fauchier,Gilles Body,and philippe Rouleau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in the Primary Treat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Prospective Follow-Up with Clinical and Sonographic Examinations in 58 Patients AM.J.Roentgenol,Nov 2000;175:1267-1272.[3]James B.Spies Am.J.Ad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 oentgenol, Mar 2006;186:846-847 [4]邹燕红,任家武.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副反应及并发症研究进展.基层医学论坛[J],14(5):456-458 [5]Pelage JP,Le Dref O, Soyer P, et al.Fibroid-related menorrhagia

treatment with superselective embolization of the uterine arteries and midterm follow up.Radiology 2000;215 428–431

下载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心病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全麻介入护理常规 1 准备工作 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包括从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全院护士) 围手术期概念: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分手术前期(术前) 手术麻醉期(术中) 手术后期。※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

    先心病受助家庭感言

    有需要的人得到社会的帮助是一件幸运的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先心病受助家庭感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心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个来自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蒲......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 围手术期概述 (一) 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身心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

    ERCP围手术期护理(汇编)

    ERCP围手术期护理 施凤娟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ERCP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注入造影剂做X线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