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原文

时间:2019-05-14 22:0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规原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规原文》。

第一篇:法规原文

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1)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商场(超市)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2)贯彻消防法规及上级有关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掌握本商场(超市)消防设施、防火管理、火灾隐患等消防安全情况。

(3)将安全工作纳入商场(超市)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之中,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商场(超市)的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4)对商场(超市)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确保商场(超市)的消防设施始终完备无损、状态良好,消防管理组织健全、机制有力。

(5)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6)组织防火检查,参加季查和有关重大检查,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7)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制止一切威胁商场(超市)安全的危险作业。

(8)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商场(超市)义务消防队,落实义务消防队的培训、演练管理工作。

(9)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责成安全部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办理消防审批手续,并按审批要求予以落实。

(10)一旦发生火灾,担任灭火总指挥,迅速组织员工按灭火和疏散预案扑救火灾,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11)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培训,负责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汇报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接受公安机关消防的机指导监督。

若委托其他行政主管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应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开确定,并经常检查和督促消防安全管理人切实履行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1)消防安全管理人直接对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

(2)根据消防工作法规要求,结合商场(超市)安全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的汇报和商场(超市)实际,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签订逐级消防责任书工作,年终考核评比工作,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4)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5)组织实施月查、季查、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防火检查及各类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6)组织实施对商场(超市)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严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7)制订商场(超市)义务消防队的职责和年度活动计划,组织义务消防队的教育、培训、演练等建设管理工作。

(8)组织课堂教育、现场培训、专业培训、知识竞赛、店报、黑板报、参观学习、班前会、班后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员工未经消防培训不得上岗。每年组织实施2次商场(超市)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9)每半月1次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的制度落实、活动、设施设备、隐患和整改情况,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则及时进行报告。(10)实施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部门经理职责

1、安全部经理职责

(1)安全部为商场(超市)的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在商场(超市)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2)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3)组织起草修订商场(超市)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火警火灾处置程序。(4)检查各部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火险隐患及进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5)负责督促对商场(超市)消防、燃气、油、电气、仓库等设施的使用检查和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和其他各种设施的正常运作。

(6)负责督促对商场(超市)基建管理部门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工程时的申报工作,负责与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外来施工单位订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书》,保障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7)负责督促对商场(超市)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消防训练和火警火灾处理程序的演练。

(8)负责审批商场(超市)内的临时动火要求和划定禁止烟火使用的范围。(9)负责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10)火灾情况下,当好领导参谋,组织指挥现场救火和宾客疏散。(11)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12)落实专人负责任区的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管工作。(13)组织交流消防工作经验,不断促进商场(超市)消防工作的开展。

2、商品部经理职责

(1)对本部门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根据商场(超市)消防安全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消防安全措施。(3)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使员工熟练掌握“四懂四会”(懂得生产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火灾隐患、懂得火灾预防措施、懂得扑救初期火灾方法、懂得火灾现场人员逃生方法;会报警、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下同)知识技能。

(4)禁止员工携带电饭煲、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电热器具在商场内使用,未经允许不得在商场内动用明火。

(5)商场内不得擅自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和电气设施,不得在防火卷帘、疏散通道和配电设施下堆放商品。

(6)下班前对本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切断电源,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7)定期组织开展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应按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积极地组织扑救,迅速疏散宾客。

(8)落实专人负责责任区的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管工作。

3、娱乐部经理职责

(1)对本部门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根据商场(超市)消防安全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消防安全措施。(3)保持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严禁超员营业。

(4)禁止宾客和员工携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进入娱乐场所,一旦发现及时妥善处理。

(5)负责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四懂四会”知识技能及一旦发生火灾情况下的处置方法。

(6)场所息业后,应督促工作人员对场所内的设施和客人遗留的残杂物及时检查和处理,确认无隐患后,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7)定期组织开展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应按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积极地组织扑救和疏散宾客,以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8)落实专人负责责任区的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管工作。

4、餐饮部经理职责

(1)对本部门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根据商场(超市)消防安全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各类消防安全措施。

(3)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4)负责本部门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四懂四会”知识、燃气的防火措施及火灾情况下的处置方法。

(5)落实厨房专人值日制度,做好用气、用火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营业区专人值日制度,做好对所有客人用餐区域的餐后安全检查工作。

(6)加强对卡式炉、酒精炉、瓦罐的消防安全管理,使用前必须经安全部批准同意,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

(7)负责对道、抽油烟机的定期清洗工作,防止烟道、抽油烟机积尘引起火灾。(8)定期组织开展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应根据商场(超市)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积极组织扑救,迅速疏散宾客,以保安全。(9)落实专人负责责任区的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保管工作。

5、仓储部经理职责

(1)对本部门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根据商场(超市)消防安全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各类消防安全措施。

(3)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4)负责本部门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四懂四会”知识和燃气的防火措施及火灾情况下的处置方法。

(5)落实专人值日制度,做好用电、用火的安全管理工作。

(6)定期组织开展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应根据商场(超市)火警火灾处置程序积极组织扑救,疏散物资。

(7)落实专人负责责任区的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管工作。

6、各部门员工岗位职责(1)安全部岗位职责

1)熟悉掌握商场(超市)建筑布局、耐火等级、用火用电、物资贮存、生产和工作性质、重点防火部位、防火责任区、消防给水、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消防通道以及火险隐患存在和变化的情况。

2)落实值班、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制度,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3)在防火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用水、用电和其他不安全操作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对有发生火灾危险的隐患,责令有关部进行立即整改,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4)对商场(超市)内的消防器材设施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保养。5)发生火灾时,应积极参与扑救、疏散、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2)商品部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消防法律、规范、规定和商场(超市)的各项制度。2)严禁顾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商场。

3)严禁工作人员在商场内吸烟、动用明火及使用电炉等高瓦数用电设备。4)营业员要做好本职岗位的清扫、检查工作,全商场下班要全部关闭营业场所的电源。

5)商场的通道、楼梯口不得堆放货物,必须充分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6)棉织物、纸张及其他易燃商品不得放在电器开关的下部,若确需放置的,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7)营业员必须熟悉疏散通道,紧急情况下引导宾客疏散。

8)商场应配置必须的消防器材,并落实专人保管,保证能完好使用。9)工作人员应熟练轻便器材的使用,遇火警报商场(超市)火警电话。10)对客人的商品区内违章动火、吸烟等违章行为应及时阻止。(3)娱乐部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消防法律、规范,熟练掌握“四懂四会”知识技能。

2)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营业时间疏散门不得上锁,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保证正常完好,服务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应急情况下熟悉引导客人疏散。3)严禁带入易燃易爆物品。4)不准增加临时座位。

5)严禁乱接乱拉电线,严禁枯营业期间施工动火,严格一切施工审批手续。6)营业期间内服务员特别要随时注意客人吸烟情况,防止意外引起火灾,营业结束客人散场后,要翻箱倒柜全面清查每一个角落,并登记签名,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员工下班后,值班员切断无关电源,按规定继续做好值班巡查工作。7)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全状况。8)保持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完好有效。(4)餐厅、厨房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

2)餐厅、厨房不得乱拉临时电线、灯具,如增添照明设施以及彩灯一类装饰灯具,经准许后按规定安装。

3)厨房内易燃气体管道、法兰接头、仪表阀门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易燃气体跑漏现象,首先必须关闭阀门,及时通风,并严禁明火。

4)厨房内使用绞肉、和面机等电机机械设备,不得超载运行,并防止电器设备线路爱潮。

5)油炸食品时锅内的食油不得放得太满,以防溢出遇火燃烧。

6)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厨房的所有阀门,切断气源、火源,电源后方可离开。

7)餐厅、厨房应相适应的配置灭火器材,并落实专人管理,会报商场(超市)火警电话。

8)厨房工作人员应能熟练使用轻便灭火器材。

9)餐厅根据使用面积摆放餐桌,不得因拥挤而堵塞通道。10)严禁在疏散通道上堆放桌、椅等杂物,影响疏散通道畅通。11)消防灭火器材前面严禁堆放杂物。

12)严禁违章使用及挪用所配置的消防器材设施。13)严禁用某些易燃品清洗炉灶。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

(1)自觉遵守消防有关法令、条例、规定。

(2)懂得贮存保管物资的火灾危险性和防范措施,会使用就地设置的消防器材,会报火警电话。(3)做到在仓库内不吸烟用火。对他人违章吸烟用火有责任进行批评制止。(4)把好物资进出仓库“三关”(进仓验收、在仓保管、出仓保管、出仓复验),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普通物品与化学物品分别贮存。(5)物资堆垛应留出“五距”(灯距、垛距、顶距、墙距、柱距),保持库内清洁、通道畅通。(6)不私自乱拉接临时电灯、电器线路,库内使用的电气设备(如排气扇、电扇)应经常检查。(7)下班时对库内外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切断库内电源,清除一切火灾隐患,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动用明火管理制度

(1)在商场(超市)范围内需临时动用明火、电气焊时,必须由使用部门向安全部书面通报。使用部门应说明动火目的,使用何种动火工具,写明动火操作都姓名,确定防火监护人,落实防火措施及地点和时间,经安全部批准后方可进行。禁止在营业期间动火。(2)动用明火前应做好以下工作:1》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涮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且未经可燃气体检漏报警仪测试合格,不动火。5》凡盛放过受热膨胀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6》凡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动火。8》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在重点部位或危险地段(油库、配电房、停车库、电脑室、总机房、各机房、楼层天花板及仓库等处)动火必须由安全部、工程部、物管部和施工单位会审同意后方能动火。(3)动火中要做好以下工作:1》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2》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要立即停止动火。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及时扑救。4》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动火后要彻底清理现场火种,才能离开现场。

(5)商场(超市)的仓库、煤气间、地下车库、配电间、重要机房、电梯内、营业柜台、泵房、档案室、木工间、临时施工点、文印室、洗衣房等为禁烟区域,各禁烟区域设置明显禁烟标志。

(6)商场(超市)内严禁焚烧废纸和其他可燃物,禁止私自使用煤油炉、酒精炉、液化石油气炉等明火用具。

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装、维修必须遵守电力操作规程和《电器安装维修标准》,严禁超负荷运行。

(2)用电设备、电气线路投入使用前须经测试,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3)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投入使用后,不得擅自增加容量,保险丝必须按核定容量配置。避雷装置及其他设备的接地,每年至少进行1次绝缘及接地电阻的测试。

(4)对电气设备线路要定期进行测试,加强维护检查,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整改。

(5)风机、冰箱、电烤箱、绞肉机和面机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的接地保护。

(6)电器设备不准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照明灯具须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间距。

(7)不准乱拉乱用电器设备,若需地增加设备时,必须填写临时用电申请表,报安全部批准后,由本单位管电部门指派电工按规定安装。非本单位电工不得紧接用电设备。临时用电,用毕必须及时拆除。

(8)商场(超市)举办大型活动时,新闻单位等使用的自备电源和商场(超市)提供的临时电源,要由本单位电工值班,负责安全用电。(9)不准私自使用电炉、电熨斗、电取暖器、电烤箱等电器用具。

(10)各营业场所在营业结束后,须切断所有电源,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离开。

用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本商场(超市)范围内装卸、储存、使用燃料用油须安全部批准,落实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并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2)装卸燃油,现场必须有专职人员监护,严格验收品种,卸油车必须有防火装置,现场周围必须绝对禁烟禁火。装卸过程要注意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3)储存燃油必须落实专职人员管理,库区必须有禁烟禁火标志。油库和盛油装置必须经常性地检查有无泄漏和其他安全状况。夏季库区要注意降温通风。

(4)使用燃油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不能脱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有故障必须及时报修,待修复确认安全后,才能继续使用。

用(煤)气管理制度

(1)煤气使用部门(各厨房)应严格按燃器具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负责人、安全员、值日(班)员。安全员应经过煤气公司培训后上岗,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煤气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情况,严防泄漏及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值日(班)员,负责煤气的开、关及落实使用期间的看护管理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触及和动用煤气设施。煤气设备、管道的下列部位较易造成泄漏,须经常检查:阀门、法兰、膨胀带、焊缝、煤气表接头及各管件处。

(3)每日使用煤气前,先检查区域内有否煤气(泄漏)气味,然后检查确定所有煤气设备的阀门均已关闭之后方能开启厨房的煤气总开关。使用煤气期间,不得关闭排风机,使用点火棒引燃煤气设备炉后,应及时关闭点火棒供气。使用时防止煤气外溢,造成事故。使用完毕,所有煤气开关应处于关闭状态。

(4)未经安全部会同煤气公司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除、迁移、变更、维修燃气设施。

(5)煤气作业区域要有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要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在煤气设备及管道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一旦发生煤气泄漏等事故,应立即停止用气,及时关闭场内煤气总阀,立即通知煤气公司抢修中心和安全部,保持现场通风和严禁出现各种火种。

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危险物品进入商场(超市)储存、保管和使用,事前须经安全部批准,做好登记,严格按照消防规范,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

(2)商场(超市)内的各类易燃、易爆、易腐等危险物品,应在单独的仓库存放,并且有专人负责。

危险物品盛放的容器必须密封牢固,无渗漏现象,存放应严格按照仓库管理的规定,用电要符合规定。危险物品仓库控制好温度,严禁烟火靠近,并挂各类禁示牌。

(3)服务员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分辨旅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一旦发现,立即报告本部门上级和安全部,以便立即采取危险品存放或处理的安全措施。(4)使用危险物品,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监护,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前必须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估计,并采取安全应急措施。使用后,安全监护人员必须仔细检查现场,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能撤离现场,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报告。(5)搬运危险物品要轻拿轻放,严禁滚碰撞击和重压。严禁电梯内装运危险品(6)危险品仓库按要求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严格领用手续。管理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危险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部门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改建、装修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商场(超市)范围内进行的改建、装修等施工项目、工程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组织方案、消防措施等,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批准,经商场(超市)安全部审核、备案后,方可施工。(2)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之前,必须先到商场(超市)安全部办理签订《改建、装修施工消防安全责任书》、办理进场施工的有关内容登记手续。(3)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部门(或单位)负责。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消防法规、行业行规,严禁违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发生。并明确确定负责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防火负责人。商场(超市)安全部履行督促检查施工方防火负责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施工方必须认真配合,并对要求的项目,及时整改。

(4)施工设备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严格防火措施,禁止违章作业。电源部分必须在商场(超市)电工的协助下开通。

(5)施工现场使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安全部办理填表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操作电、气焊割的人员必须有上岗证,操作现场必须满足防火要求,并配备必要数量的灭火器,由专人看管。

(6)施工中需使用汽油、脱漆剂等易燃物品时,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易燃品要有专用库房,由专人保管。不可将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施工现场内。(7)施工中不准大面积使用脱漆等易燃液体,尽可能不在现场进行喷漆作业。如必须在现场喷漆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止明火的措施。

(8)施工中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限额领料、随用随领;禁止在作业场所分装,调料;禁止在工程现场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等。(9)工程施工如果影响原有消防设施、消防设备的使用功能时,须事先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并采取措施,保证事故报警和灭火功能。

(10)施工的堆料和垃圾不得圈占消防设备及消防通道,不得堵塞走廊、楼梯和疏散通道。

附:改建、装修施工消防安全责任书。

出承租摊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商场(超市)出承租摊位必须严格遵守商场(超市)《消防安全制度》,入住前须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2)不准私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房间,不准在房间内使用油炉、酒精炉、液化石油气炉等明火用具。

(3)不准在房间内焚烧废纸和其他可燃物,不准燃放烟花爆竹。(4)吸烟注意安全,烟头不得乱丢。

(5)不准私带电器进房间使用,不准在房间内私拉临时电线。(6)出租摊位内不准擅自进行内装修,以免影响原设计消防功能。

值班巡查制度

(1)商场(超市)每日值班分为总值班和保安值班,总值班由各部门经理轮流担任;保安值班分为消防控制中心值班和巡逻检查值班。

(2)总值班代表商场(超市)总经理行使职权,负责督促各部门、特别是重点部位对商场(超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督查值班保安安全巡查情况。

(3)总值班负责处理各部门的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值班时,遇到发生消防报警等要立即前往出事地处理或排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按火警火灾鼾程序组织扑救和迅速疏散宾客,使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4)总值班每天对各岗位的督查不少于2次,做好纪录,每日早会上通报。(5)消防控制中心每天24小时值班,值班必须提高警惕,严守岗位,集中精力观察和倾听控制器上的各种讯号,做好值班记录。遇故障,火警讯号或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应按商场(超市)火警火灾处置程序正确及时处理。

(6)保安值班巡查人员,每2小时按巡查指定路线巡查1次,对发现的违章情况,火险隐患应进行纠正和处理。在无法纠正时,应立即向总值班报告。遇火警火灾时,应立即报告消防控制中心,并积极组织人员扑救。(7)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修保养,发生故障及时设法排除。

(8)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按时交接班,交接班情况清楚。防火巡查制度 防火巡查的组成:

(1)安全部各岗位保安每2小时对本岗位责任范围防火巡查1次。

(2)娱乐厅、餐厅在营业期间落实专人进行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2小时1次,营业结束时应对营业现场每一处每一物进行翻看检查,不留任何检查空白点,消除一切遗留火种,严防遗留火种引发火灾。营业结束后,由值班保卫人员进行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小时1次。

(3)商场(超市)其他各部门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落实好本责任区每日防火巡查值班人员进行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日1次。(4)值班经理在值班期间,对有关的部位进行防火巡查。防火巡查的内容:

(1)用火、用电、用(燃)气、用油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门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6)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管理,仓库、施工现场、物资分类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规章。

(7)其他消防安全情况。如对吸烟客人的控制管理工作等等。防火巡查人员职责权力:

防火巡查人员巡查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路线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巡查人员应严格按防火巡查的内容认真仔细地进行巡查,不漏查、跳查。巡查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按消防安全制度规定,敢于管理、大胆管理,只认制度不认人,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违章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妥善处置。对属人为因素造成的必须立即制止,事后报告;对因人为因素阻碍或设施原因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领班;认为情况紧急且重大时,白天可直接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夜间可直接报告商场(超市)值班经理,发现初起火灾应当迅即投入扑救,同时立即用对讲机或其他方式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防火巡查记录:

安全部每日填写商场(超市)防火巡查记录(表格形式)并由巡查人员及主管人员签名。

月度防火检查制度

月度防火检查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带领安全部及相关部门开展,检查的内容包括: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3)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各部门对消防器材的管理维护情况。(5)用火、用电、用(燃)气、用油有无违章情况。厨房用火是否落实制度管理。各类电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有无超负荷运行,有否乱接乱拉,电线电缆绝缘有无老化、受潮、漏电、跳火、短路等。防雷、防静电设备是否完好。燃气、油气的使用是否符合操作要求,其贮存容器、管道(包括排烟管道)有无跑、冒、滴、漏现象,有无定期测试及清洗,对残油气作如何处理。

(6)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四懂四会”消防知识技能掌握情况。(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及设施运行、记录情况。(8)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消防设施系统的完好情况,消防控制中心的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10)防火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表格形式)。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为了确保商场(超市)的消防安全,保证商场(超市)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商场(超市)实际,安全部负责对商场(超市)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定期量化检查,检查要求规定如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每日应检查火灾报警控制的功能,并填写系统运行和控制器日检登记表。(2)每季度应检查和试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下列功能,并按格式填写季度登记表。

① 试验火灾报警装置的声光显示。② 试验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报警功能、信号显示。

③ 对备用电源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试验。④ 用自动或手动检查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显示功能。⑤ 强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试验。

⑥ 消防通讯设备在消防控制室进行对讲通话试验。⑦ 检查所有转换开关。

⑧ 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3)每年应用专用检测仪器对所安装的探测器试验1次。(4)感烟探测器每3年清洗1次,进行必要的功能试验。

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

(1)维护管理人员每天应对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进行外观检查,并应保证系统处理于无故障状态。

(2)寒冷季节,消防储水设备的任何部位均不得结冰。每天应检查设置储水设备的房间,保持室温不低于5℃。

(3)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应每月检查1次,并应检查其消防储备水位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气体压力。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不作它用,并应每月对该措拖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4)消防水泵应每月启动运转1次,内燃机驱动的消防水泵应每周启动运转1次。当消防水泵为自动控制启动时,应每月模拟自动控制的条件启运转1次。

(5)电磁阀应每月检查并应作启动试验,动作失常时应及时更换。

(6)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应每月检查1次,并应保证接口完好、无渗漏、闷盖齐全。

(7)每月应对喷头进行1次外观检查,发现有不正常的喷头应及时更换;当喷头上有异物时应及时清除。更换或安装喷头均应使用专用板手。(8)每两个月应利用末端试水装置对水流指示器进行试验。

(9)每个季度应对报警阀旁的放水试验阀进行1次供水试验,验证系统的供水能力。

(10)每年应对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1次测定。

(11)每2年应对消防储水设备进行检查,修补缺损和重新油漆。

防排烟系统

(1)排烟、送风机、风压、风量检测每半年进行1次。(2)排烟阀、送风阀每季检查1次。(3)防排烟机房应急照明每季检查1次。疏散系统

(1)应急指示、安全出口指示标志每周检查1次。(2)事故应急照明每季检查1次。(3)防火门每天检查。(4)应急广播每月抽查10%。其他

(1)灭火器每月检查1次,如有缺损、失效即时补充。(2)消火栓水带、水枪完好率每周检查1次。

(3)每次检测认真记录、存档、测得的故障,无特殊原因24小时内必须排除。

以上定期量化检查规定应严格执行,消防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应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对查出的问题绝不放过,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消防部门,在消防部门指导下进行整改。此规定由安全部组织实施,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安全操作规程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气设备检修安装时,不准带电操作。(2)各线路不得超过额定容量运行,不可使用超过规定容量的保险丝、片,不得用其他物质代替保险丝、片。(3)凡裸体荷电的配电线应挂有警示标牌。

(4)遇有异常雷雨时,要特别注意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严防受潮漏电,必要时拉闸停电,确保安全。

(5)维修电器设备必须先验电,确认断电才能作业,作业时挂上警示牌,严禁乱合闸。

(6)未经安全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接拉电线。

(7)电气设备着火,应切断电源,用干粉、气体灭火器扑救,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气、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焊工所用焊钳、焊线必须绝缘良好,电焊机保险丝必须可靠,合上电源泉开关时,应带防护手套,不得将另一手搭在电焊机上。

(2)氧气、乙炔钢瓶禁止爆晒、撞击,作业时,两种瓶必须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

(3)输送氧气、乙炔的皮管应完好,不漏、不可与油脂高温接触,严禁重物压管,防止火花和锋利物落在胶管上。

(4)使用气焊枪点火时,必须按“先开乙炔,先关乙炔”的原则操作。(5)有下列情况时,不得割焊:

1)作业场所未做安全检查,对易燃易爆物品未做安全处理。2)不了解焊割物内是否有易燃易爆的危险。3)盛装过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未做彻底清洗。4)有可燃材料的部位。5)有压力的导管、容器。

6)未经安全部门同意批准,未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6)作业前必须清理作业现场周围及下方的可燃物品,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作业。

(7)作业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材。

(8)工作结束,应切断电源,将焊机放置妥当,检查现场灭绝火种。油漆工安全操作规程(1)油漆库房、油漆间应严禁烟火,通风良好,电器设备符合防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会使用灭火器具。

(2)作业时,作业场所严禁烟火,油漆、松香水等易燃物品不准带入明火作业场所。

(3)在密闭、狭小场所油漆时,必须使用低质防爆照明和通风设施,并有监护负责人。

(4)盛装油漆、松查水等挥发性材料的容器必须严密封盖,在搬运和倾倒时小心轻放,不许发生撞击,避免发生火花造成意外事故。

(5)及时清除用过的回丝等废物,严禁堆放在油漆间内,清理油漆桶等易燃废物时,必须选择广阔安全的场地做好防范措施用引火物点火,不准直接用火或火柴点火。

(6)工作完毕,喷枪、漆刷、油漆桶等要及时清理放好,每天认真清理检查操作场地。

配电房值班电工操作规程

(1)配电房值班人员必须经常巡视高、低压设备、变压器的运行情况。(2)检查安全绝缘工具,并妥善保管。

(3)配电房拉、合闸必须遵守规定,先合后拉,先拉后合,先拉低压,后拉高压,先合高压,后合低压;高压柜:先拉油开关,后拉隔离开关,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油开关;低压柜:先拉空气开关,后拉刀开关,先合刀开关,后合空气开关,严禁违章操作。

(4)电气设备着火时,要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气体灭火器扑救,严禁用泡沫灭火器,对注油设备着火应用泡沫灭火器或黄沙。

第二篇:法规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

1、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是规划、指导、协调与服务;另一方面是检查、监督、控制与调节)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建设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1、建设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建筑公司、开发公司

2、建设法律关系客体:财、物、行为、智力成果 办公楼、工程款

3、建设法律关系内容:建设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公司按期完成工程、开发公司支付进度款

法律体系:

1、宪法

2、民法

3、商法

4、经济法(招投标法)

5、行政法

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8、刑法

9、诉讼法

建设法规就其主要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来说,主要属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范围。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 P10 建设法规的表现形式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与规章

4、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

6、国际条约 建设行政执法

(一)建设行政决定

(二)建设行政检查

(三)建设行政处罚(建设行政处罚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委托的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制裁。财产罚、行为罚、告诫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建设行政司法

(一)行政调解

(二)行政复议

(三)行政仲裁 工程建设领域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构成

1、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2、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第二章 建设程序

工程建设程序各阶段的主要内容P21 工程建设程序阶段的划分:

1、决策分析阶段

2、工程建设准备阶段

3、建设实施阶段

4、竣工验收阶段与保修阶段

5、终结阶段

决策分析阶段

1、投资意向

2、投资机会分析:投资环境的客观分析;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分析;企业内外部资源条件分析

3、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用书面的形式把投资机会的分析结果表达出来,呈报给决策人。需解决的问题:

(1)要提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的依据;(2)拟建规模和建设初步设想;(3)建设条件及可行性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结果;

(5)项目的进展安排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算。可行性研究

在项目决策前,通过对与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进而评价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审批立项Ø项目建议书Ø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Ø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Ø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包人擅自使用未经验收的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 对竣工日期的争议问题

《建筑法》规定:

1、“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的合同使用寿命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民事责任。”

3、工程竣工验收通过,承包人送交竣工验收报告的日期为实际竣工日期。工程按发包人要求修改后通过竣工验收的,实际竣工日期为承包人修改后提请发包人验收的日期。

4、建设工程竣工前,当事人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工程质量经鉴定合格,应以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为实际竣工日期。

5、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和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一书两证”制度

(一)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1、选址意见书的概念 :选址意见书是指建设工程在立项过程中,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意见书。

2、选址意见书的内容(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P36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

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用地的实际需要,向提出用地申请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的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和界限的法定凭证。

《建设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和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未取得该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责令收回。贯彻“先规划,后用地”的原则 在乡、村规划区建设应发证书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城市违法建设工程:

(一)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的。

(二)不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擅自开工建设或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即投入使用的。

(三)擅自改变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的。

(四)擅自改变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性质的。

(五)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进行永久性建设的。

(六)临时建筑物逾期不拆的。

(七)擅自改变已建成建筑物的外部装修及立面形式的。

(八)擅自沿原建筑物外墙搭建亭廊的。

(九)擅自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上进行加层建设的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P249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工业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P250 第四章 建筑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建筑许可制度

P76 建筑许可的概念——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准许、变更或终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建筑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主体:行政机关

内容:确认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能力或具备某种资格 形式:证书形式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基本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

《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申领的范围: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以下的建筑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限额进行调整,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建筑工程、农民自建两层以下(含两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此规定。军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管理,按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办法执行。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

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1)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2)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

(3)施工场地已经基本具备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4)已经确定施工企业。按照规定应该招标的工程没有招标,应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没有公开招标,或者肢解发包工程,以及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所确定的施工企业无效。(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按规定进行了审查。(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7)按照规定应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

(8)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工期不足1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1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建设单位应当提供银行出具的到位资金证明,有条件的可以实行银行付款保函或者其他第三方担保。(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施工许可证的管理规定:(1)施工许可证应当放置在施工现场备查。(2)施工许可证不得伪造和涂改。(3)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次数、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4)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1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1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6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工程发包、承包、分包制度P81

《建筑法》第24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

禁止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工程承包制度

P83 联合承包:工程项目必须是大型或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联合体各方承担连带责任;以联合承包方的资质等级低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连带责任 P83 分包商不可以超越其资质许可范围承揽分包工程 P137施工总承包 P83 禁止违法分包:

1、只能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2、分包须取得建设单位同意

3、分包范围必须合法

4、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监理 P87 强制监理的范围 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 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

4.利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 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项目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的义务与权利,监理的民事责任 88 《建筑法》第35条:如果工程监理单位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照规定检查的,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串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建设资金(三控制)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禁止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的主要违法行为

1、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2、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

3、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规定检查,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承包单位串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P91 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P91(1)组织保障措施(2)管理保障措施(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 明确岗位责任物力资源管理)(3)经济保障措施(4)技术保障措施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法》第19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权利(1)知情权(2)批评权和检举、控告(3)拒绝权(4)紧急避险权(5)请求赔偿权(6)获得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7)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义务(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义务(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义务(3)危险报告义务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1、向施工单位提供有关资料

2、不得向有关单位提出影响安全生产的违法要求

3、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4、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物资

5、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时应当报送安全施工措施

6、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P94 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1、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审查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报告 P95

3、依法监理的责任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1、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资质条件

2、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安全责任的划分P96~97

3、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P97)工程建设标准的划分:P231~233 l)按标准的约束性划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2)根据内容划分·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建设定额 3)按属性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我国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P110

1、依法对工程进行发包的责任

2、依法对材料设备招标的责任

3、提供原始资料的责任

4、不得干预投标人的责任

5、送审施工图的责任

6、依法委托监理的责任

7、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的责任

8、确保提供的物资符合要求的责任

9、不得擅自改变主体和承重结构进行装修的责任

10、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任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1、依法承揽工程的责任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责任

3、按图施工的责任

4、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的责任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6、返修保修的责任

7、对建筑材料、购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的责任

8、见证取样的责任

9、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责任质量 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

1、依法承揽业务的责任

2、独立监理的责任

3、依法监理的责任

4、确认质量和应付工程款的责任 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P115 最低保修期限 P118 工程质量保修书

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2、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P119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劳动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三十九 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三十七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7)

第五章 招标投标法P209 P265 P272 66条

强制招标的适用范围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工程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在的;

(二)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招投标的主要法律问题

招标人有权没收投标保证金的情形有哪些? 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其投标文件

中标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履约保证金或签署合同协议 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三十天 投标保证金的额度和有效期限的规定

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标委员会初审后按废标处理:

(一)无单位盖章并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的;

(二)未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内容不全或关键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三)投标人递交两份或多份内容不同的投标文件,或在一份投标文件中对同一招标项目报有两个或多个报价,且未声明哪一个有效,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交备选投标方案的除外;

(四)投标人名称或组织结构与资格预审时不一致的;

(五)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

(六)联合体投标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开标、评标和定标

一、开标

二、评标

(一)评标委员会的组建P216

(二)评标的有关规定

1、评标的标准和方法 综合评估法

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

2、按废标处理的情形

3、投标文件的澄清、说明和补正

(三)评标结果

第六章 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

(一)土地所有权

1、概念: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国家土地所有权

3、集体土地所有权 :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只能是农民集体

(二)土地使用权

1、概念

2、土地使用权的取得(1)国有土地使用权(2)集体土地使用权 出让、划拨P165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

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通过与土地使用者订立出让合同,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P167 根据出让土地的用途不同而不同,分别为:(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5)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什么是土地出让金?在土地国有的情况下,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

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一次性或分次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款称为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划拨

(一)概念;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二)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以下建设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闲置耕地禁止制度 闲置土地的处理 P58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应开发建设面积的1/3,或者投资额不足总投资额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征收土地闲置费

无偿收回土地 P58 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和安置

(1)征收耕地的补偿:土地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

地上附着物

青苗补偿费

P62 第二节 房地产交易 P180 房地产不得转让得情形 P179 商品房预售

1、符合的条件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预售人已经交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2)预售人已经取得了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预售人投入建设的资金,按照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已经达到了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且已经确定了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4)预售人已经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五证”,即开发商出具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二、房地产抵押法律制度 P183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房地产属于不动产,设定房地产抵押权时,需依法履行抵押登记的法律行为。

1、房地产抵押合同与抵押登记登记生效主义,即以抵押登记作为房地产抵押权成立的条件。

2、优先受偿权: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讼争商品房确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这只是一种对内关系。对外,讼争商品房产权人为陈某,作为产权人的陈某不论是否征得妻子同意与他人确立的抵押关系都是有效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抵押物的处分权

(1)已抵押的房地产转让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2)抵押物的出租权

先抵押后出租——抵押权实现,租赁关系解除 先出租后抵押——抵押权实现,租赁关系仍继续有效

丙某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直接处分抵押的房地产,以抵押的房地产变价并从中优先受偿其债权的法律现象。房屋租赁: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因此,房主有权随时解除合同。但应退还余款。(《合同法》第215条)

租赁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买卖不破租赁规则:房屋所有权转移时,须在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2,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卖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

3,在租赁期间,房屋的所有人将房屋予以出卖、赠予、典当或抵押后,原房屋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房屋租赁的特殊效力 优先购买权

出租房屋和共有房屋出售时,应先征求共有人和承租人的意见,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和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共有人和承租人如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应有明确的书面意思表示。物权可以对抗债权,从法理上讲,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应优先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第三节 城市房屋拆迁P185

一、城市房屋拆迁概述

1、城市房屋拆迁的概念: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并由拆迁人对原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进行补偿和安置的行为

2、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 被拆迁人

拆迁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

3、城市房屋拆迁的形式

自行拆迁

委托拆迁

拆迁人须遵守的规定: 对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实施拆迁的单位,必须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房屋拆迁。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出具委托书,并订立拆迁委托合同。

拆迁管理部门能作为拆迁人吗?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也不得接受拆迁委托。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1、拆迁许可证

2、拆迁公告

3、拆迁委托

4、拆迁协议

5、拆迁公证

6、拆迁纠纷的解决

实施房屋拆迁前,拆迁人须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租赁房屋

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何处理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

1、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对象和范围

对象: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被拆迁人)也包括房屋的使用人(主要是承租人)范围:主体房屋和附属物,但限于合法建筑。

2、拆迁补偿与安置的方式

货币补偿、产权调换

3、房屋拆迁补助、补偿费

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偿费

货币补偿新《条例》规定了拆迁货币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等价有偿,采取的办法是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的办法确定。P185 产权调换: 新《条例》中的“产权调换”是指拆迁人用自己建造或购买的产权房屋与被拆迁房屋进行调换产权,并按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和调换房屋的市场价进行结算调换差价的行为。

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二、房地产权证书

1、土地证书

证书共分四种:《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2、房屋产权证书

《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 房屋共有权证书与房屋所有权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房屋他项权证》是房屋产权登记机关颁发给抵押权人或者典权人等他项权利人的法定凭证。房屋他项权证书由他项权利人收执。他项权利人依法凭证行使他项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三篇:法规

关于办理商业贿赂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依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办案工作实际,现就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商业贿赂犯罪涉及刑法规定的以下八种罪名:(1)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2)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3)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4)单位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5)行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6)对单位行贿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7)介绍贿赂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8)单位行贿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

二、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其他单位”,既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常设性的组织,也包括为组织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或者其他正当活动而成立的组委会、筹委会、工程承包队等非常设性的组织。

三、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国有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四、医疗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销售方财物,或者非法收受销售方财物,为销售方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医疗机构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的采购等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销售方财物,或者非法收受销售方财物,为销售方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利用教学活动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财物,为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六、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在招标、政府采购等事项的评标或者采购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

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中国家机关或者其他国有单位的代表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七、商业贿赂中的财物,既包括金钱和实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如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代币卡(券)、旅游费用等。具体数额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

八、收受银行卡的,不论受贿人是否实际取出或者消费,卡内的存款数额一般应全额认定为受贿数额。使用银行卡透支的,如果由给予银行卡的一方承担还款责任,透支数额也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

九、在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对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

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违背公平原则,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的,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十、办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要注意区分贿赂与馈赠的界限。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综合判断:(1)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来财物的价值;(3)财物往来的缘由、时机和方式,提供财物方对于接受方有无职务上的请托;(4)接受方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提供方谋取利益。

十一、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双方利用职务便利的具体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2)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3)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分清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五十一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6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一、将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修改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修改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六、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七、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八、将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九、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六十九条之一:“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十、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一、将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

(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

(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

(四)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二、在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一:“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三、将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十四、将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十五、将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十六、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十七、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十八、将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修改为:“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十九、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十、在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一、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参考法规

2011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参考法规目录

目的与要求

参考法规目录为与证券市场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司法解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主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考生应当根据参考的科目,熟悉下列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司法解释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主要自律规则属考生应了解的内容。,(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三章第三、四节)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二)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

1、《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2008年4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2号)

2、《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008年4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3号)

3、《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12月25日 经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 证委发[1997]96号)

4、《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

(1995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9号)

5、《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1994年8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0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

(1997年6月20日 国发[1997]21号)

7、《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

(1999年9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 证监会发布 证监发行字[1999]126号)

(三)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1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2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2号)

(四)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2002年12月16日 证监会令第14号)

2、《证券市场禁入规定》

(2006年6月7日 证监会令第33号)

3、《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2009年5月13日 证监会令第63号)

4、《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 证监会令第32号)

5、《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2006年5月6日 证监会令第30号)

6、《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2010年10月11日 证监会令第69号)

7、《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

(2006年5月29日 证监发行字[2006]15号)

8、《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2007年8月14日 证监会令第49号)

9、《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

(2008年7月14日 证监会公告[2008]30号)

10、《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2007年12月28日 证监会令第52号)

11、《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2008年6月24日 证监会令第55号)

12、《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

(2006年11月30日 证监会令第39号)

13、《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

(2006年6月30日 证监发[2006]69号)

14、《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

(2003年12月18日 证监会令第17号)

1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07年1月30日 证监会令第40号)

16、《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008年8月27日 证监会令第56号)

17、《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008年4月16日 证监会令第53号)

18、《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2005年12月31日 证监公司字[2005]151号)

19、《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2004年6月29日 证监会令第21号)

20、《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

(2004年9月16日 证监会令第22号)

21、《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

(2004年9月22日 证监会令第23号)

22、《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

(2006年8月24日 证监会、人民银行、外管局 证监会令第36号)

23、《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2007年6月18日 证监会令第46号)

24、《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3月31日 证监会令第61号)

25、《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

(2009年3月13日 证监会公告[2009]2号)

26、《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7月21日 证监发[2004]67号)

27、《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

(2009年11月20日 证监会令第65号)

28、《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

(2010年4月1日 证监会公告[2010]11号)

29、《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

(2008年5月31日 证监会公告[2008]25号)

30、《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

(2008年5月31日 证监会公告[2008]26号)

31、《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

(2010年10月12日 证监会公告[2010]27号)

32、《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

(2010年10月12日 证监会公告[2010]28号)

3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2008年6月3日 证监会令第54号)

34、《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公司字[2006] 38号)

35、《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2006年8月8日 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外管局 商务部令2006年第10号)

36、《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2005年12月31日 商务部、证监会、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外管局 商务部令2005年第28号)

37、《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2005年6月16日 证监发[2005] 51号)

38、《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

(2005年11月14日 证监会、银监会 证监发[2005] 120号)

39、《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04年6月8日 证监会令第19号)

40、《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2004年6月25日 证监会令第20号)

41、《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6月30日 证监会公告[2009] 14号)

42、《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办法》(2009年11月6日 证监会令第64号)

43、《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

(2010年4月21日 证监会公告[2010] 14号)

(五)证券业自律准则

1、《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2009年1月19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

(六)证券交易所规则

1、《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9月4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

2、《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9月4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

3、《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

(2006年5月15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

4、《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

(2011年1月1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

5、《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2009 年 6 月 5 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

第五篇:法规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1 条例简介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2 制定范围

此次《条例》制定范围,从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可谓是真正涉及到了反浪费倡节约的深水区,显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浪费等现象的决心,可以想像的《条例》的推进或可遇到一些地方、部门的“螳臂挡车”之举。作为此次规定的被执行对象和执行主体,这种既当裁判者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强力推进。同时,《条例》规定是一种总纲式的规定,相关规定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细化,从而使《条例》从“原则”变成“规则”,更具贯彻执行力和威慑力。3 章节内容 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第五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第六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3.2 第二章 经费管理

第七条 党政机关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

党政机关依法取得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等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以任何形式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严禁转移到机关所属工会、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等单位账户使用。

第八条 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预算执行中不予追加,因特殊需要确需追加的,由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批。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第九条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

第十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工作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水平,制定分地区的公务活动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加强相关开支标准之间的衔接,建立开支标准调整机制,定期根据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调整相关开支标准,增强开支标准的协调性、规范性、科学性。[1]

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第十一条 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健全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党政机关国内发生的公务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经费支出,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第十二条 党政机关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原则。

政府采购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不得超标准采购,不得超出办公需要采购服务。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确需改变采购方式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公示和审批程序。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的,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并逐步实行批量集中采购。严格控制协议供货采购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以协议供货拆分项目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党政机关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采购需求组织验收。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对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政策效能、透明程度以及专业化水平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加快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3.3 第三章 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

第十三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国内差旅内部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第十四条 国内差旅人员应当严格按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就餐,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

差旅人员住宿、就餐由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的,必须按标准交纳住宿费、餐费。差旅人员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不得接受礼金、礼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五条 统筹安排因公临时出国计划,严格控制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严禁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公款出国旅游。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限量管理规定,不得把出国作为个人待遇、安排轮流出国。严格控制跨地区、跨部门团组。

组织、外专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出国培训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培训规模,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提高出国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第十六条 外事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审核审批管理,对违反规定、不适合成行的团组予以调整或者取消。

加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总额控制,严格执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无出国经费预算安排的不予批准,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出国经费预算以外资金作为出国经费,严禁向所属单位、企业、我国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者转嫁出国费用。

第十七条 出国团组应当按规定标准安排交通工具和食宿,不得违反规定乘坐民航包机,不得乘坐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不得安排超标准住房和用车,不得擅自增加出访国家或者地区,不得擅自绕道旅行,不得擅自延长在国外停留时间。

出国期间,不得与我国驻外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用公款互赠礼品或者纪念品,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第十八条 严格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出境计划,加强因公出境审批和管理,不得安排出境考察,不得组织无实质内容的调研、会议、培训等活动。

严格遵守因公出境经费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财务制度,不得接受超标准接待和高消费娱乐,不得接受礼金、贵重礼品、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3.4 第四章 公务接待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国内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第二十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第二十一条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建立国内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第二十二条 外宾接待工作应当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的原则。外宾邀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排接待活动,从严从紧控制外宾团组和接待费用。

第二十三条 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参照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制定招商引资等活动的接待办法,严格审批,强化管理,严禁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 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所属宾馆、招待所等具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者场所。

建立接待资源共享机制,推进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企业化管理,降低服务经营成本。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餐饮、用车等服务。3.5 第五章 公务用车

第二十五条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十六条 党政机关应当从严配备实行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严格按规定配备专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

从严控制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范围、编制和标准。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第二十七条 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

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十八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第二十九条 根据公务活动需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严禁以任何理由挪用或者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因私使用配备给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3.6 第六章 会议活动

第三十条 党政机关应当精简会议,严格执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

党政机关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制定本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会人员规模。完善并严格执行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制度规定。

第三十一条 会议召开场所实行政府采购定点管理。会议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用餐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餐。

会议期间,不得安排宴请,不得组织旅游以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

完善会议费报销制度。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会议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禁违规使用会议费购置办公设备,严禁列支公务接待费等与会议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套取会议资金。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培训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培训数量、时间、规模,严禁以培训名义召开会议。

严格执行分类培训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控制培训经费支出范围,严禁在培训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与培训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

第三十三条 未经批准,党政机关不得以公祭、历史文化、特色物产、单位成立、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者竣工等名义举办或者委托、指派其他单位举办各类节会、庆典活动,不得举办论坛、博览会、展会活动。严禁使用财政性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从严控制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各类赛会。

经批准的节会、庆典、论坛、博览会、展会、运动会、赛会等活动,应当严格控制规模和经费支出,不得向下属单位摊派费用,不得借举办活动发放各类纪念品,不得超出规定标准支付费用邀请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为举办活动专门配备的设备在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收回。

第三十四条 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审批制度。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费用由举办单位承担,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收取费用。3.7 第七章 办公用房 第三十五条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应当从严控制。凡是违反规定的拟建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坚决终止;凡是未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停建并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限期腾退超标准面积或者全部没收、拍卖。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应当严格管理,推进办公用房资源的公平配置和集约使用。凡是超过规定面积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未经批准租用办公用房的,必须腾退;凡是未经批准改变办公用房使用功能的,原则上应当恢复原使用功能。严禁出租出借办公用房,已经出租出借的,到期必须收回;租赁合同未到期的,租金收入应当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六条 党政机关新建、改建、扩建、购置、置换、维修改造、租赁办公用房,必须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采取置换方式配给办公用房的,应当执行新建办公用房各项标准,不得以未使用政府预算建设资金、资产整合等名义规避审批。

第三十七条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朴素、实用、安全、节能原则,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单位综合造价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符合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要求。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追求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严禁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投资,统一由政府预算建设资金安排。土地收益和资产转让收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直接用于办公用房建设。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所需投资,统一列入预算由财政资金安排解决,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

第三十九条 办公用房建设应当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理和审计监督。加快推行办公用房建设项目代建制。

办公用房因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可以进行维修改造。维修改造项目应当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

第四十条 建立健全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对办公用房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权属登记。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本单位“三定”方案,从严核定、使用办公用房。超标部分应当移交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用于统一调剂。

新建、调整办公用房的单位,应当按照“建新交旧”、“调新交旧”的原则,在搬入新建或者新调整办公用房的同时,将原办公用房腾退移交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一调剂使用。

因机构增设、职能调整确需增加办公用房的,应当在本单位现有办公用房中解决;本单位现有办公用房不能满足需要的,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整合办公用房资源调剂解决;无法调剂、确需租用解决的,应当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不得以变相补偿方式租用由企业等单位提供的办公用房。

第四十一条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应当按照标准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工作需要另行配置办公用房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领导干部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配置使用的办公用房,在退休或者调离时应当及时腾退并由原单位收回。3.8 第八章 资源节约

第四十二条 党政机关应当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能源、水、粮食、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统筹利用土地,杜绝浪费行为。

第四十三条 对能源、水的使用实行分类定额和目标责任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淘汰高耗能设施设备,重点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使用节水型器具,建设节水型单位。

健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

第四十四条 优化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通过调剂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节约购置资金。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不得报废处置。

对产生的非涉密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旧物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理,促进循环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销毁。

第四十五条 党政机关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实施,防止重复建设和频繁升级。

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升级等方面费用,防止资源浪费。

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3.9 第九章 宣传教育

第四十六条宣传部门应当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重要宣传内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重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文化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宣传阐释相关制度规定,宣传推广厉行节约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第四十七条党政机关应当把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对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和行为,应当严肃批评、督促改正。

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不定期曝光铺张浪费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应当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十八条党政机关应当围绕建设节约型机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便于参与的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珍惜物力财力,积极培育和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为在全社会形成节俭之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3.10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监督检查的主体、职责、内容、方法、程序等,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检查、暗访等专项活动。

下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本地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党委和政府所属部门、单位应当每年向本级党委和政府报告本部门、本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报告可结合领导班子考核和工作报告一并进行。

第五十条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应当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接受评议。

第五十一条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督促检查。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通报。专项督查可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年终党建工作考核等相结合,督查考核结果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干部管理监督、选拔任用的依据。

第五十二条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及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有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的巡视监督。

第五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预算编制、执行等财政、财务、政府采购和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发现的违规问题,并及时向本级党委和政府汇报监督检查结果。

审计部门应当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依法处理、督促整改违规问题,并将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第五十四条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信息公开制度。除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须保密的内容和事项外,下列内容应当按照及时、方便、多样的原则,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一)预算和决算信息;

(二)政府采购文件、采购预算、中标成交结果、采购合同等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等情况;

(四)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支出金额等情况;

(五)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

(六)节会、庆典、论坛、博览会、展会、运动会、赛会等活动举办信息;

(七)办公用房建设、维修改造、使用、运行费用支出等情况;

(八)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结果;

(九)其他需要公开的内容。

第五十五条推动和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严格审查批准党政机关公务支出预算,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通过提出意见、建议、批评以及询问、质询等方式加强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

支持人民政协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自觉接受并积极支持政协委员通过调研、视察、提案等方式加强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

第五十六条重视各级各类媒体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及时调查处理媒体曝光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发挥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铺张浪费行为的监督作用,认真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3.11 第十一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七条建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浪费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第五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经审批列支财政性资金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违规取得审批的;

(三)违反审批要求擅自变通执行的;

(四)违反管理规定超标准或者以虚假事项开支的;

(五)利用职务便利假公济私的;

(六)有其他违反审批、管理、监督规定行为的。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铺张浪费、奢侈奢华问题严重,对发现的问题查处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二)指使、纵容下属单位或者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浪费的;

(三)不履行内部审批、管理、监督职责造成浪费的;

(四)不按规定及时公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信息的;

(五)其他对铺张浪费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浪费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

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收缴或者纠正。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公款支付、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应当责令退赔。

第六十二条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受理申诉机关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认真受理并作出结论。

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3.12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5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其他有关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就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规定。有关专家表示,《规定》呈现出四大亮点。基本简介

2013年12月8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1] 第一条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第十二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规定实行单独管理,明确标准,控制经费总额,注重实际效益,加强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第二十四条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湖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严格标准、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应当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和人员数量。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第六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国内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非公务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接待单位安排公务接待活动前,应当填写国内公务接待事前审批单,连同派出单位公函一并报单位相关负责人审批。审批单内容包括填报单位、承办部门及承办人、派出单位名称、接待事由、活动安排和经费预算等。

第七条 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包括电子屏幕显示),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方、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八条 国内公务接待活动中,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等房间用品。出差人员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交纳住宿费,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

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条 禁止上下级之间、部门或单位之间借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吃请。禁止接受影响执行公务的吃请。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国内公务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批。接待清单内容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第十三条 公务接待报销实行一事一结,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公务接待事前审批单和公务接待清单等。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六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七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八条 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 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严格进行问责。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办法实行单独管理,明确标准,控制经费总额,注重实际效益,加强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党委、政府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委、省政府公务接待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7年7月5日发布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通知》(鄂办文〔2007〕35号)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下载法规原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规原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文

    [原文] 篮球是用球向悬在高处的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活动。由于最初是用装水要的篮筐作投掷目标,故名“篮球”。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 成为一项具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

    原文[模版]

    东大地乡纪委组成及人员分工 中共东大地乡纪委人员组成: 纪委书记:李同刚 纪委委员:袁 浩刘彩侠 中共东大地乡纪委人员分工: 纪委书记:负责全乡纪检全面工作,主持全乡纪委的日......

    村官法规文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

    质检员法规

    质检员法规 一、填空题: 1、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2、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

    保密法规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年度盘点 百科商城拆分......

    法规培训

    法律法规培训试卷 姓名: 岗位/职务: 考核: 一、问答题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从什么时间实行? 答: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立法目的是什......

    环保相关法规

    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海洋公约 南极条约 湿地公约 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与水相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规目录

    河南天冠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Q/TGG.FLFG-ZH-01-2013 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版本号: A 分发号: 2013-10-08发布 2013-10-08实施 河南天冠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目 录 1......